最新劳动法加班费规定(2019)

合集下载

劳动法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

劳动法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

劳动法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
根据劳动法,加班费的计算方法及标准如下:
1. 加班费的计算方法:
劳动法规定,正常工作日超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为加班时间,加班时间按照不低于工资的150%或200%支付加班费。

2. 加班费的标准:
(1)工作日加班费标准:
正常工作日超过8小时至少不低于日工资的150%,超过规定工作时间即为加班;
根据国家规定,法定节假日、休息日的工作时间也是加班,按照不低于日工资的200%支付加班费。

(2)休息日加班费标准:
劳动法规定,休息日加班的工作时间,按照不低于日工资的200%支付加班费。

(3)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标准:
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工作时间,按照不低于日工资的200%支付加班费。

例如,某员工的日工资为100元,他在工作日加班了2小时,那么他应该获得的加班费为100元 × 150% × 2小时 = 300元。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地区和企业的规定,加班费的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

另外,公司与员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劳动
合同中约定加班费的支付标准,但不能低于劳动法规定的最低标准。

同时,加班费的支付应当记录在工资条上,以确保合法权益的维护。

加班费的法律规定,加班费的计算方法

加班费的法律规定,加班费的计算方法

加班费的法律规定,加班费的计算方法工作日加班:小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150%;休息日加班:小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200%;法定休假日;小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300%。

加班费是广受劳动者们关注的问题,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加班,安排加班需要取得劳动者的同意,并依法向劳动者支付一定的加班费。

加班费的计算需要根据加班工资基数来确定,下面是网的小编为您提供的与加班费有关的信息。

一、劳动法加班费规定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国家规定的加班费计算方法平时晚上的加班费是本人工资的150%,双休日是200%,国定假日是300%。

但这只是国家规定的比例,加班费发放额的关键是工资基数。

二、算定方法加班工资的基数又该如何确定?人社部的这位负责同志介绍说,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

在具体折算时,劳动者还需要了解相应的规则。

正常情况下,用人单位按月发放的工资中不包括休息日的工资。

目前,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为20.83天和166.64小时,而全年月平均计薪日和计薪时数分别为21.75天和174小时,职工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按计薪时间进行折算。

计算方法为: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300%×加班天数,休息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200%×加班天数。

三、分类计算确定了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后,还必须区分不同情况,才能准确计算出加班费,实践操作中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1、标准工时制度的加班费计算。

最新加班工资的依据和计算方法

最新加班工资的依据和计算方法

最新加班工资的依据和计算方法在如今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加班已经成为许多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而了解加班工资的依据和计算方法,对于保障自身权益至关重要。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说一说这方面的事儿。

首先,咱们得清楚加班工资的依据是什么。

这主要得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您所在地区的相关规定。

在我国,《劳动法》就为加班工资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

那具体来说,加班分为三种情况:平日加班、休息日加班和法定节假日加班。

平日加班,也就是在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

按照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 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举个例子,假如您正常工作每小时工资是 20 元,某天加班了 2 个小时,那您的平日加班工资就应该是 20×150%×2 = 60 元。

接下来是休息日加班。

休息日一般指的是周六、周日。

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200%的工资报酬。

比如说您一个月工资是 6000 元,平均每个月工作 22 天,每天工作8 小时,那您每小时的工资就是 6000÷(22×8) ≈ 341 元。

如果您在某个周日加班了 8 个小时,而且单位不能给您安排补休,那您这一天的休息日加班工资就是 341×200%×8 = 5456 元。

最后是法定节假日加班。

法定节假日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在这些日子加班,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 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假设您的日工资是 300 元,在国庆节加班了一天,那您这一天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就是 300×3 = 900 元。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是很关键的。

一般来说,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可以是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民法典关于企业员工加班费

民法典关于企业员工加班费

民法典关于企业员工加班费
《民法典》中并没有关于企业员工加班费的具体规定。

企业员工加班费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来源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工资的150%支付加班工资。

如果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或者夜间工作,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一些地方的政策可能会对加班费支付标准进行调整,例如在某些地区,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或者夜间工作,用人单位可能会按照劳动者工资的400%支付加班工资。

此外,用人单位应当将加班费计入劳动者当月的工资总额中,并在当月内足额支付。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支付加班费,劳动者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或者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甚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法律规定了加班费的支付标准,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与劳动者协商,通过调整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弹性工作时间等方式,不支付加班费。

但是,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不得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

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

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加班费是指员工因工作需要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内工作而获得的报酬。

加班费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对于员工的权益和企业的管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合理地计算加班费对于维护员工权益、激励员工积极性、规范企业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加班费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加班费计算方法。

1. 标准工时制度下的计算方法。

在标准工时制度下,员工的工作时间一般规定为每周工作40小时,超过40小时的部分为加班时间。

加班费的计算方法为,加班工资=(基本工资÷ 标准工时)×1.5×加班时间。

2. 不定时工作制度下的计算方法。

在不定时工作制度下,员工的工作时间没有固定的标准,加班时间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灵活安排。

加班费的计算方法为,加班工资=基本工资÷ 实际工作小时数×1.5×加班时间。

3. 弹性工作制度下的计算方法。

在弹性工作制度下,员工的工作时间也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是有一定的弹性范围。

加班费的计算方法为,加班工资=基本工资÷ 弹性工作时间范围×1.5×加班时间。

二、加班费计算标准。

1.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

根据《劳动法》规定,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标准是平时工资的3倍。

即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员工,其加班工资计算标准为,加班工资=基本工资×3。

2. 周末加班费。

对于周末加班的员工,其加班工资计算标准一般为平时工资的1.5倍。

即周末加班的员工,其加班工资计算标准为,加班工资=基本工资×1.5。

3. 平时加班费。

对于平时加班的员工,其加班工资计算标准一般为平时工资的1.5倍。

即平时加班的员工,其加班工资计算标准为,加班工资=基本工资×1.5。

三、加班费计算注意事项。

1. 加班时间的记录。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加班时间的记录制度,明确规定员工加班时间的记录方式和要求,确保加班时间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中国新劳动法案例:劳动者工时与休息权问题

中国新劳动法案例:劳动者工时与休息权问题

中国新劳动法案例:劳动者工时与休息权问题中国新劳动法于2019年1月1日正式生效,在此前的劳动法基础上,对于劳动者的工时限制和休息权进行了一些更新和改进。

在过去,劳动者的工时和休息时间常常被忽视或者被违规操作,导致劳动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新的劳动法案例强调了工时的限制和休息权的保障,下面将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展示这些改变。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新劳动法对于加班费的规定是更加严格的。

根据新劳动法,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加班,应当按照不低于当日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支付加班费。

以往,在一些企业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劳动者的加班费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支付或者被以各种理由拖延。

但现在,由于新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有了更多的权益保障。

比如,小明在一家加班频繁的公司工作,按照每小时60元的工资来计算,他加班一小时应该获得90元的加班费。

但是,过去,这家公司往往从不支付加班费,甚至将加班费算入了基本工资中,以此规避相关法规。

新的劳动法正式生效后,小明向公司提出了加班费的要求,并威胁将依法维权。

面对新的法律规定,该公司最终选择按照规定支付了小明的加班费。

其次,新劳动法还有一项重要的改变就是对劳动者工时的限制。

根据新的法律规定,单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月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96小时。

这一条规定可以说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是一大福音。

以前,在一些工厂或者生产线中,劳动者的工时往往是无限制的,尤其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劳动者被要求长时间连续工作。

如今,根据新劳动法,公司必须确保劳动者的工时合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补偿。

比如,张三在一家制造业公司工作,由于公司订单紧张,他被要求连续工作了50个小时。

虽然这在过去是常见的情况,但现在,根据新的劳动法规定,他可以要求公司支付超时工作费用,并且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

除了工时的限制,新劳动法还加强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保障。

根据新的法律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超过4小时30分钟至6小时的应有30分钟休息时间,超过6小时的应有1小时休息时间。

最新-2019年国庆节加班工资怎么算 精品

最新-2019年国庆节加班工资怎么算 精品

2019年国庆节加班工资怎么算篇一:2019节假日加班工资怎么算2019节假日加班工资怎么算初入职场的应届生对于节假日加班这块肯定不甚了解。

法定节假日是每个工作者的合法权利,是每个上班族都应该享有的。

那么,如果遇上特殊情况需要加班,节假日加班工资怎么算呢?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将为大家介绍的就是2019节假日加班工资怎么算,不清楚的小伙伴们快来了解一下吧~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法定节假日加班,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计算方式为:节假日加班工资=工资基数2175×300%×加班天数。

那么,法定节假日有哪些呢?全体公民休息的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劳动节(放假1天)、国庆节(放假3天)清明节(放假1天)、端午节(放假一天)和中秋节(放假一天)。

在这些日子里如果加班的话,用人单位则需要支付员工3倍薪资,不得以调休、补休等方式拒付加班费。

乔布简历小编认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019年)的9月3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也被定为法定节假日,如需加班也按3倍工资计算加班费。

当然,以上内容都是针对于实行标准工时制的用人单位而言。

对于经过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以在明确工作量的前提下自主安排工作、休息时间的“不定时工作制”岗位,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资。

对事业单位加班情况不了解的可以阅读《事业单位加班制度事业单位加班费标准》~本文来源简历篇二:中秋国庆加班能拿多少加班工资?这几大误区你清楚吗?中秋国庆加班能拿多少加班工资?这几大误区你清楚吗?2019-09-13腾讯财经中秋当天加班可拿三倍工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9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19年中秋节放假安排为:9月15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3天;其中,9月15日(星期四)为法定节假日,9月16日、9月17日(星期五、星期六)为休息日(公休日);9月18日(星期日)正常上班。

2019上海加班费怎么算?

2019上海加班费怎么算?

2019上海加班费怎么算?每月每周五天八小时的工作制,之外属于加班,平时加班(周六周日除外)费每小时为:底薪平均每小时(平均每小时底薪=月底薪/每月应上天数/8)的1.5倍,周六周日每小时加班费为平时(每小时的底薪)每小时的2倍。

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我国劳动法是有相关规定的,如果上班超过这个时间就属于加班。

而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如果员工在上班以外的时间加班,企业应支付员工一定的加班费。

那上海加班费怎么算?小编为您提供了相关的内容,一起通过以下文章来了解一下吧。

一、上海加班费怎么算?上海加班工资计算有两种情况,具体如下:1、平日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平日正常工作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计算公式:加班工资=平日正常工作工资x150%2、休息日(即公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平日正常工作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计算公式:加班工资=平日正常工作工资x200%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平日正常工作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计算公式:加班工资=平日正常工作工资x300%二、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公布加班工资的规定(一)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1、企业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2、企业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3、企业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用人单位,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上述第1项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节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上述第3项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劳动法加班费规定(2019)
一、最新劳动法加班费的规定
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加班费的计算,依据加班的时间而定,如果平时加班的,按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计算加班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二、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分配研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
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
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
条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
条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

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6、《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七条规定:当事
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
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7、《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八条规定:在法
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则第十七条规定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仲裁庭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三、哪些情形下不得拒绝加班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解释,以下四种情形,职工不得拒绝延长工作时间:
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使人民的安全健
康和国家财产遭到严重威胁,需要紧急处理的。

比如“非典时
期”需要生产大量口罩,纺织工厂的职工就应当听从指挥,有必要牺牲个人时间加班加点生产口罩,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

2、必须利用法定节日或公休假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

3、生产设备、交通运输路线、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
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4、为完成国防紧急任务,或者完成上级在国家计划内安
排的其他紧急生产任务,以及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加工农副产品紧急任务的。

以上知识就是我对“最新劳动法加班费的规定”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加班费的计算,依据加班的时间而定,如果平时加班的,按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计算加班费。

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进行法律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