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生物《细菌》说课稿

八年级上生物《细菌》说课稿
八年级上生物《细菌》说课稿

八年级上生物《细菌》说课稿

八年级上生物《细菌》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第二节《细菌》。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分四个方面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开始的,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和动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之后进行的教学,为后面真菌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其次是教材内容

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

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学习本节课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

(三)再是课程标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而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是生物科学的最终目标,《细菌》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下的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在二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最后是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以上内容,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目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尝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

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植物、动物、细胞结构和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因此,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制作多媒体动画效果,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性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挑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实施这节课的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动画演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四、说学法:

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

出结论,突破重难点。

五、说教法过程及策略

(一)新课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问: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这是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提出问题“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你了解细菌吗?”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大概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问:细菌从哪里的啊?是谁先发现了它们?(列虎克、巴斯德)巴斯德是怎样从实验中总结细菌是本就存在的呢?(鹅颈瓶实验),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通过交流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在这里设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

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再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具体举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例子,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接下提出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件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把三种细胞的结构图放在一张幻灯片中让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比较讨论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又突破了本节难点。

3、细菌的生殖:这里除了呈现细菌分裂生殖的电镜照片,还插入了细菌的生殖过程的视频,并在这部分设计完成书中的技能训练,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让他们知道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生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再介绍芽孢的形成,强调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然后讨论:为什么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总结:(1)进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2)能形成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3)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之后

再设计学以致用-走进生活这个环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三个问题,用细菌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起到检测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是否达成的作用。

(1)自然界中,为什么不会有大量的动植物遗体堆积?

(2)为什么食品放在冰冷的地方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3)外科医生在手术前,都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是以杀死细菌为标准进行消毒的吗?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检测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学价值。

六、说板书设计

1、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列虎克—显微镜

法国人—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

3、细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 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 观的环境中去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希 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分四个方面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开始的是在学生学 习了植物和动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之后进行的教学为后面真菌的 学习作了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其次是教材内容 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 观的环境中去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 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 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学习本节课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

(三)再是课程标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而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是生物科学的最终目标《细菌》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下的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在二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最后是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以上内容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目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尝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七年级生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生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示范文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七年级生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想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以思维为主攻,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能力目标: 提高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 真菌引起农作物患难与共病的标本;cai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准备: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根瘤、地衣及采集过程录像。鉴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教案(全)

《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生物的录像。 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八年级生物下册苏科版教案全

第21章遗传信息的延续性 第一节生物的遗传 教学目标: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理解生男生女的问题,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举例说出人类主要的遗传病,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和遗传病的预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性状的概念,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难点:基因与性状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课前准备课前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调查表见书本: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1.遗传的现象: 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种下的黄瓜不会成为葫芦;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 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特征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连续性。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的现象,叫做生物的遗传。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津?我们先来分析这些特征。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比如某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全班讨论。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特征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2、生物的性状与基因和染色体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同学们在自己身边到处可以遇到。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生物的性状。 观察图21-1生物的性状,讨论:图中观察到的是番茄、家兔的哪些特征?对同种生物来说,同一种特征在不同个体的表现都一样吗?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同种生物具有的相似特征吗? 学生活动: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那么你能否举例说出那些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 习题: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D ) A、狗的卷毛和猫的直毛 B、菜豆的白花和菜豆的绿叶 C、豌豆的高茎和菜豆的矮茎 D、小麦的有芒和小麦的无芒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C)

细菌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菌》,我准备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今天的说课,即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设计。 一、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菌》这节课内容是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先从整体上引入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再进入《细菌》的学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细菌的发现史,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以及它的繁殖方式,为以后理解《真菌》以及《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从总体来说,本节课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教材内容的安排方式是逐步深入,层层推进,从细菌的发现导入,再通过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随后自然过渡到细胞形态结构的学习,再由细菌的结构特点推导出细菌的营养方式,最后学习细菌的繁殖方式,这些知识点的呈现,环环相扣,一脉相承,体现了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下面说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三个 ①了解细菌的发现史。 ②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③学生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以及繁殖方式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有两个 (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对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理解,使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关系。 (2)通过理解细菌繁殖速度快,让学生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以及细菌的生殖方式等主要特点。 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阅读分析法,学生在阅读相关文字材料的过程中,了解细菌的发现史,理解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应用观察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每个学生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 三、下面我重点来说一说我的教学设计 1、导入课题 我是通过设疑的讨论的方式来引入新课的:同学们,我们都有饭前洗手的生活习惯,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饭前要洗手?经过同学们自主思考后,我结合舒肤佳的广告,洗手可以有效抑菌的广告,向同学介绍细菌无处不在,洗手是为了有效抑菌,维持我们的身体健康。既然细菌无处不在,那你们看到过细菌吗?能描述其形态和结构吗?今天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它

八年级上生物说课稿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是来自赤岩中学的黄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对本节课进行简要分析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各类群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以及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类群的特征,这就为学习生物的分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学会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生物圈中各类生物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同时也对后面将要学习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并介绍了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学情分析 对八年级来说,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生物分类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没有特定的概念,知识面也需要特别广,而且这节课涉及到的七年级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遗忘,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所以我对学生分类技能要求不高,注意从尝试分类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分类的等级和基本单位。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学生实际,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主要方法。通过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对生物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八年级下册生物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说课稿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说课稿 青海一中李清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首先我将阐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被安排在本册教材的最后,体现了“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意在希望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能在最后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方面。本章内容与前面的《传染病和免疫》以及《用药和急救》两章密切联系,显示了人类对健康的认识过程。本节课通过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理解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在个人的整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是情绪问题,情绪健康是判断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很多人因为缺乏调节情绪的技能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教材中介绍了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会这方面的技能,缓解压力,主动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基于以上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简析,我将本节的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目标:(1)学会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人体健康问题。(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1)学会自我调节或者帮助他人调节情绪、缓解学习压力,保持心理健康。(2)能控制自己、理智处理生活中的烦心事,从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情感目标:(1)正确对待各种不良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思想。(2)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及尊重他人的情感。其中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真正认识到自己评价中的低分项涉及的问题。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认识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是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帮助学生达成的。需要突破的难点则是真正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课前对学生有了以下了解:目前,社会上普遍关注健康问题,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在此形势下,也在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并了解着与此有关的话题,健康和长寿也是每一位学生的追求。学生很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获取关于健康的知识,他们对此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和认知动力为课堂注入了活力。教师在此基础上,如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切实关注到学生的健康问题并真正使其受益的话,就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各自身上的健康问题,同时在与同伴的切磋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因此,为了更好的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互动式情境教学法,讨论等教学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阶段,我是一个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

《细菌》说课稿

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颁布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目标如下: [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能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植物、动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观察,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3)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还有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二、说教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当作“海绵”一样,尽可能多的吸收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新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让学生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事,在课堂上自主的学习知识。我采用了我校的“五步三查” 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的教学,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图片和各种有关 资料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 '、「尸-.、寸_? —今_*.堂效率。 三、说学法学情分析 由于班内学生参差不齐,且八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 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的编排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教材P3-P5的彩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是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以及一些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小组竞赛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小鸟的家》说课稿

《小鸟的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是一节“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综合美术课,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对大树和小鸟有着特殊的认识和情感,因此,这节课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在教学中为了给学生交流、学习、思考的空间,因而在备课上我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快乐学习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及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表现各种形态的小鸟的家。 2 、通过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对小鸟的家的认识及表现

2 、通过互动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二、说教法 本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景、交流及谈话的方法,主要强调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教师只作为活动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探索、尝试的欲望,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三、说学法 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采用听、说、做、玩、画等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首先提有关家的问题,然后用媒体展示小鸟的图片给学生观赏,目的是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 接着展示两种对比图片:第一种是自由自在、活泼可爱的小鸟,也就

是有家可归的小鸟。第二种是伤心可怜、无家可归的小鸟。然后引导 学生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造成小鸟失去家的原因是什么?(自然 灾害,人为砍伐等,茂密的山林变成了秃山,小鸟无处藏身,家自然 没了)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为了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植树造 林、爱护环境)出示课题:小鸟的家 (二)、师生交流互动 1 、家是什么? 请同学们想一想,说说自己家的样子,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温暖、舒适、安全的)这时引导学生联想小鸟会在哪里做家呢?(树林里、树洞里、屋檐下、草丛中、、电杆上等),原来这么多地方都有小鸟的家,让我们跟随小鸟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家吧。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小鸟的家,从形状、材料说一说小鸟的家。(洞口是圆形的,有大有小,洞里面有半圆形的,也有球形的,不同的鸟类所筑的家都不一样),小鸟为什么要把家建成这样呢?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 2 、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欣赏作品,探究方法,为下面的制作心理有个底。同时欣赏教师范例,激发学生创作兴趣,让学生明白制作方法步骤,方便学生下一步的制作。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根据课前准备的材料,谈谈你想为小鸟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家呢?小组讨论、交流,哪个小组同学起来说一说,你们打算选用什么材料?想怎样来做?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

《植物的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及意义。 2、通过学习、对比使学生理解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和教师的举例,使学生了解无性生殖的几种类型。 2、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无性生殖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植物生殖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及概念。 2、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 教学难点: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整个生物圈来看,生命总在不断的延续和发展着,主要是通过生 殖和发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二、请学生们讲述他们在课前观察植物的生殖方式,教师做副板书记录。 仙人掌——用茎生殖; 柳树——用枝条生殖; 大豆——用种子生殖。 以上这些植物用于生殖的器官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1)不一样,有的用茎生殖,有的用枝条生殖,有的用种子生殖。 (2)茎与枝条属于植物体的一部分,种子已经是一个新个体 三、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有性生殖:到新一代的植株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无性生殖:生殖都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 四、无性生殖的类型及应用 1、讲述:植物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 2、学生举出一些扦插和嫁接的例子。 板书设计作业 植物的生殖 一、生殖方式举例 被子植物的生殖: 椒草的生殖: 马铃薯的生殖: 1、有性生殖: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无性生殖: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 二、无性生殖的类型及应用 1、扦插 2、嫁接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2?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3?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准备 准备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从显微镜的作用入手,进而引出显微镜的发明对认识微小生物具有重要意义;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使学生对这熟悉但不了解”的细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播放一段与细菌有关的录像或引用各种媒体上对细菌的最新报道等,引入新课。 在学习显微镜的发明和巴斯德实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时,教师可有目的的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初二年级的尹晶晶。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 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的编排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教材P3-P5的彩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是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以及一些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

《鸟》说课稿#(精选.)

《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第一部分、说教材 教材分析 《鸟》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前面两节分别介绍了水中和陆地生活的动物,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进行探究和观察。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知道了鱼类的主要特征与水中环境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的观察与探究,概括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学生掌握了本节的知识和技能,还为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初二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②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通过探究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2.难点: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一实验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围绕“生物适应环境”这一主线展开鸟类特征的探究, 凭借学生原有的对鸟类的认识已经可以解决一些探究问题,如鸟类有翅膀等。 但是学生对鸟类具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还不明确; 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多方引导; 学生个体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合理安排学习探究小组。 第三部分、教法与学法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生物教案 八 年 级 下 册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植物的生殖,即: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涉及到植物花和果实的结构,但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在七年级上册《被子植物》已经学习过了,部分学生已经有所遗忘,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复杂、抽象,这就成为本节的教学难点,无性生殖部分包括“植物的营养繁殖”和“植物的组织培养”两个内容,虽然内容具体,但涉及到的范围广,尤其是植物的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这需要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 (2)举例说明几种植物的营养繁殖。 (3)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植物生殖过程的观察,尝试图与图之间的表达。 能够模仿人工营养繁殖的图示,进行植物的嫁接、插扦或压条等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观察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阅读人工种子形成的资料,体验新科技与传统生产的差异。 (2)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教学重点: 1、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 2、举例说明几种植物的营养繁殖。 3、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教学难点: 1、通过对植物生殖过程的观察,尝试图与图之间的表达。 2、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教学用具:

教师:互联网课件、自制PPT课件、学生微机室、盆载万年青、月季等花卉、杨、柳的枝条。 学生:供观察的已经纵切开的各种水果。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细菌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并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被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通过对细菌繁殖方式的学习研究,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生活习惯不卫生很容易被细菌感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及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推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复习细菌的分布情况。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 哪里有细菌,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细菌吗? 二、探究新知 (一)细菌的发现 1、质疑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 解细菌呢? (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 2、学生阅读书本P71的相关内容,从中可以获取以下的重要信息。 ①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 ②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证明细菌的由来并提出巴氏消毒法)。 3、小结: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二)细菌的形态: 1、质疑过渡: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 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到底是怎样的呢? 2、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三种形态有一个理 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三)细菌的结构: 1、质疑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 怎样呢? 2、展示细菌结构图片。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总结细菌的 结构的特点。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从生态学的角度让学生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认识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对于学生来说从初一开始学习生物学时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的知识,所以在此次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引导学生研究分析自己的生活环境,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的生活,关注人体的健康以及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加深对生态学有关知识的理解。 本单元包括两章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后懂得如何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2.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食物链为基础的能量流动及特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3.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4.描述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5.关注城乡环境问题及其家居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 1.活动“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4.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3、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简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其特点; 5、说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维持稳定性的条件; 6、描述人口发展趋势以及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7、举例说明城乡环境问题,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8、分析说明我国在解决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能力目标: 1、分析凯巴森林生态系统的活动迁移到分析其他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物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已有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制作生态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了学生的生命科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

八年级上生物《细菌》课件说课稿

《细菌》课件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生物科学班的韦秋萍,很高兴有这个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我们都知道,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通常情况下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尤其是细菌的生殖过程更是很难通过语言来描述,在本节课选择运用多媒体课件形式教学就比较容易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下面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解读。 一、说教材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和动物以及生 态系统的组成之后进行的教学。 (二)其次是教材内容 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在制作课件时都着重体现了这些方面。同时,学习本节课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 生体会细菌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三)最后是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记住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尝试通过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说说出细菌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初一上册生物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融入生物课之中,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把这节课引的过难,要从感性入手。第一课的教法要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基点。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本课都应围绕“兴趣”做文章。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长白山风光片,展示长白山的秀美山川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从学生熟知的长白山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生物圈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