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美极了和糟透了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纪实与反思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纪实与反思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10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段落。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3.抓住人物?幼鳌⒂镅院托睦砘疃?描写的语句,认识并感受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4.认识“竭”字,会写“篇、某、牢”等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认识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我校进行“学本式成长课堂”实验已有一段时间,这当中学生掌握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并能运用学法进行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易懂,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感悟空间。
因此设计本课的教学我从“悟”字出发,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品味文章的内涵,感受并认识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形成学习能力,感悟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极了”与“糟透了”》,上节课在同学们的合作下,我们了解了文章的结构,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巴德回到他七八岁的时光。
师请同学们浏览读课文,让我们通过提示走近巴德的爸爸妈妈。
出示提示(1)浏览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评价语言的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这位爸爸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通过哪些语句或动作看出来的?读读、画画,再说说感受。
二、学习第一个问题生我找到的语句是,妈妈边读边嚷了起来“美极了!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我抓住的词语是“嚷”,表明妈妈认为我写得很好,都惊叫起来了。
“美极了”与 “糟透了”教学反思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反思《“美极了”和“糟透了”》是教科版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美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透了”;作者在“美极了”的鼓励中,在“糟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
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课后反思。
一、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选读书方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
”本篇课文的第一部分,是具体事例的记叙,具有情景性和情节性,在理解方面没有太大难度,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自定读书方法,如练习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分析写作方法表达方式等等方法自读自学。
让学生在说、读、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进而体会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感性的爱,父亲的充满理性的爱。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
有个性才会有创新。
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
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从老师提供的两种学习方法中,选择一种自读自悟,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等;二是发现难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先试着自己回答,或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美极了”与“糟透了”》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第1首诗给予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的爱。
设计理念: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设计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品味文章的内涵,感受并认识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形成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段落。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认识并感受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4.认识“竭”字,会写“篇、某、牢”等 9 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认识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激趣,引入新课1.父母的爱是伟大而神圣的,有了父母的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自信,才能健康地成长。
“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含义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美极了”与“糟透了”》。
(板书课题)2.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3.师生梳理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带着问题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读懂问题;画出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弄明白。
2.同桌交流读书收获。
3.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名说一说。
4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按这样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三部分)师生交流。
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初步理解词语,通过自读、互读,把课文读通读懂,把握文章的脉络。
)三、自读课文,品味情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往往对他将来的成功产生重要的影响让我们再来细读一下巴德童年的这段经历。
小学语文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10册)《“美极了”与“糟透了”》课件

感情朗读,用心感悟
我从心底里知道,“美极了” 也好,“糟透了”也好,这两个极 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那就是爱。
共勉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要谨 慎地把握住生活中的小船, 使它不因“美极了”而搁浅, 也不因“糟透了”而倾覆!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回忆在生活中感悟到过哪些不同的爱?
• 慈祥的爱、鼓励的爱、宽容的爱、深沉的爱、 期待的爱、严厉的爱、“恨铁不成钢”的爱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美极了”和“糟透了”
复习知识,导入新课
全文分为几部分? 主要讲什么?
学习方法
1. 自读自悟 2. 质疑探究
读读、想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母亲边读边嚷了起来: “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
文本聚焦,评价“评价”
说说你对说自己生活中为一 件事,招来截然相反评 价的情况!
……
教学设计3:“美极了”和“糟透了”

第10课《“美极了”和“糟透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为主线,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体会文章描写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1.巴德·苏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关于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2.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吗?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1.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通过朗读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3.妈妈对巴迪的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同样的诗却有不同的评价,谁的评价对?巴迪自己是怎么认为的?你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来。
三、细读课文,体会真情1.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地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和同学说一说。
2.反馈。
(1) 你找到了哪些句子?(2) 出示: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
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能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吗?(3) 巴迪也体会到了母亲的爱,你能从哪里体会到?(4) 巴迪受到母亲的表扬与鼓励,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3.等啊等啊,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快到八点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这时候,我多么希望听到父亲的表扬,心里特别紧张——4.引读:父亲伸手拿起了我的诗,说了些什么?5.出示:我再也受不了了。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doc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学会9个生字,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段落。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认识并感受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所有对自己说“美极了”与“糟透了”的人。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等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咱们班同学个个聪明无比,所以先请你们来猜两个谜语。
(大屏幕出示谜面)对,是乌鸦和狐狸。
这两个动物之间曾经发生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表扬。
那表扬你的如果是妈妈你们会不会相信啊?对啊,妈妈是最疼我们,最爱我们的人,她一定不会骗我们。
大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也是这么想的。
他8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妈妈的评价是“美极了”可是爸爸的评价却是糟透了。
那究竟谁对他说的是实话呢?今天我们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美极了”与“糟透了”(板书课题)二、触摸文本,初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不明白的句子小组间交流讨论。
2.画出本文的四字词语。
3.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4.你赞同爸爸的观点还是赞同妈妈的观点呢?三、深入文本,体会课文1、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本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概括段意。
学习课文第一本分1.(1)学生自由读课文(2)读一读,想一想: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3)看一看,找一找:巴德写完诗后,爸爸妈妈分别有怎样的评价?这些评价让巴德的心情如何呢?2、演一演爸爸妈妈争吵的部分3、爱心接力赛(1)看到兴高采烈的巴德你想对他说什么?(2)看到痛苦呜咽的巴德你又想对他说什么?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自由读文章第二部分,看看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人多计谋广思考讨论:在“我”眼中,“美极了与“糟透了”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资源共享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的关于父爱母爱的名言,你们搜集到了吗?相互交流展示一下好吗?四、升华文本,总结课文亲爱的同学们,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学会感恩,要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所有对自己说“美极了”与“糟透了”的人!板书设计:“美极了”与“糟透了”母亲父亲→爱←。
美极了糟透了

《“美极了”与“糟透了”》说课教材分析:《“美极了”与“糟透了”》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
文章写了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给予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之爱。
教学设计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求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依据课改的新理念,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与整个教学课堂教学。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要传达的道理,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使学生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本色。
同时以语感训练为核心,以自悟为重点,以活动为主轴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民主宽松、愉快探究的空间。
教学方法:1、教师采用以读带讲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悟。
2、教师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处参与;在方法指导处参与;在突破重难点处参与;在学生有疑难的排除处参与。
教师以指导者、倾听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
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联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3、认识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认识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教学预设:一导入: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带着问题自己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注意字词的读音。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美极了”与“糟透了”-教科版

“美极了”与“糟透了”
第一课时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 巴德·舒尔伯格:生于1914 年3月27日,美国纽约州纽 约城,逝世于2009年8月5日, 享年95岁。作为国际知名的 编剧、作家,由巴德·舒尔 伯格担任编剧的好莱坞影片 《码头风云》最为人知晓, 该片的领衔主演是马龙·白 兰度。
预习检查
课文详解
2、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 什么? 父亲觉得不值一提、很 糟糕、有点生气。
课文详解
听了父亲的评价,巴迪怎么 了?同学们,这就是刚才那 位得意洋洋的,渴望得到更 多夸奖的巴迪,此时,他怎 么了? 伤心、沮丧、难过。
课文详解
情感升华:
1.两种不同方式的爱深深影响着 “我”,“我”对自己的人生目 标也从来没有放弃,最终怎样? “我”成功了。 请同学们猜一猜,已经成为著名 剧作家的巴迪,当他的作品发表 以后,他会听到社会上什么样的 评论呢? 了不起、伟大、著名作家。
勉强 平稳
líng shòu xuān chuán píng wěn
执法
字词乐园
我会认:
gěng yè jié jìn
哽咽 竭尽 认读指导:
“哽咽”的“咽”读音为 “yè”,它是一个多音字, 还读为“yàn”,组词为“咽下”。
课文详解
初读感知,明确文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 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 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 然不同的评价 。
三、改写句子我能行:
1、他的一番话把我逗笑了。(改为“被” 字句) 我被他的一番话逗笑了。 2、因为我迟到了,但是老师批评了我。 (改病句) 因为我迟到了,所以老师批评了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抬不起头来。我的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 我再也无法忍耐,从餐厅跑回卧室,一头扑到床上
为什么?
•我感到庆幸—— •“美极了!”……“糟透了!”……它们就像两股方向 相反的风 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
理解。
•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帆。
请结合课文及实际生 活谈谈你的感受
2.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请回过头来再读,直到读通顺后
再往下读。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找出描写父母亲评价语言的句子,分别用横线 和波浪线画出来,并读一读,将自己的感受批注 在旁边。 2. 同一首诗父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和 小组同学说一说。
我来学一学
在母亲的眼里,巴德写了一首______的诗。
巴德.舒尔伯格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 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在派拉蒙当编剧。
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
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 《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 《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 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等。
自由读课文,要求:
1.遇到生字,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后再往下读。
母亲边读边嚷了起来:“美极了!巴德,真的是你 写的吗?”
“不过,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写了一首诗!写得真美!” “你这个人有时就是让人搞不明白,”“巴德还小,这是他学写 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你现在可不是在工作室里。”
我再来学一学
在父亲的眼里,巴德写了一首______的诗。
“依我看,诗写得糟透了。”
作业:
我们身边都有深爱自己的父母,他们是以哪种方 式爱我们的呢?是慈祥的、鼓励式的爱,还是严厉的、 批评式的爱,你们能理解他们吗?请你以《爱的启示》
为题写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