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句法歧义句的认知模型

合集下载

从语义学角度谈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语义学角度谈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语义学角度谈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作者:王敏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5期摘要:语言学家普遍认为,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可以作为两种或多种解释。

本文将从语义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歧义现象的一些特殊运用。

关键词:语义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迂说;语义双关;含意双关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包含两种或多种释义,则出现歧义(ambiguity)。

歧义是语言多义的属性,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歧义的现象。

歧义以有限的符号表达千变万化的内容,故在语言研究中备受注目。

从语义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矛盾和语言发展规律来看,歧义的产生不但不可能避免,而且也不必要完全避免。

如果没有歧义,语言就缺少丰富性,难以担负起传递社会信息的使命。

近年来,随着语义学及语用学的发展,人们对歧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语义学要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如何表明一个带有歧义的句子究竟可能表达几种意思,而语用学则要研究如何根据语境及其他因素来排除歧义,从而达到正确回收发话人的本意。

因此探讨英语歧义的各种表现以及懂得造成这些歧义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从语义学角度,对语义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歧义现象的一些特殊运用。

一、歧义现象的分类(一)语义歧义(Semantic Ambiguity)1、一词多义(policy)所引起的歧义。

因一词多义而造成歧义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John went to the bank.Bank可指“银行”,也可指“河岸”。

The food isn’t hot.Hot可表达“热”,也可表达“辣”。

He’s l ooking for his glasses.Glass可指“玻璃杯”或“眼镜”。

2、同形或同音异义词(homonymy)带来的歧义。

例如:The bill is large.从一词多义的角度分析,这句话至少可表示(1)账单的数目很大,(2)张贴的广告很大。

语言歧义

语言歧义

句子歧义指的是一个句子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和解释。

由于造成歧义的原因纷繁复杂,本文只对几种主要原因作深入分析。

(一)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词引起的歧义词汇层面引起的歧义的主要因素是一词多义,但同形异义现象——尤其绝对同形异义词(读音、词形和词性都相同的词)引起的歧义也为数不少。

例如:(1)He is looking for the glasses,(2)I found the table fascinating,例(1)的歧义是由于名词“glasses”在句中可解释为“眼镜”和“几个玻璃杯”,属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

而例(2)的歧义是“table”既可作“桌子”也可作“项目表”解释,属同形异义词引起的歧义。

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的区别在于:一词多义指一个相同的形式具有若干个相关联的意义:同形异义的意义并不相互关联。

这两种歧义一般都可借助语境来消除。

(二)短语层面引起的歧义英语句子结构中的短语主要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等。

现对这几种短语因内部结构和句法功能而造成的歧义进行了一些探讨。

名词短语由于本身结构产生了大量歧义,笔者总结了三种,举例如下:(3)The old man and woman went there together,这里的歧义是由于短语中的修饰语和中心词的关系不明确。

名词短语“the old nan and woman”中“old”所修饰的范围可解释为同时包括“man”和“woman”,也可解释为仅包括“man”而不包括“woman”。

(4)The girl’s story deeply moved us.,此处的歧义是由于“属格’s”与中心词的关系既可表示“主谓、动宾、同位”,又可表示“所属、来源、性质、类别”等多种复杂关系。

名词短语“the girl’s story”既可指the story told by thegirl,又可指the story about the girl。

英语歧义的句法分析

英语歧义的句法分析

英语歧义的句法分析赵杨【摘要】歧义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英语也不例外。

认真研究歧义结构对语言学习和交流是很重要的。

主要探讨语言运用过程中在句法结构方面的歧义,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句法歧义情况。

%Ambiguity is a common phenomenon found in all languages and English is no exception. The serious study of it is important to language learu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paper mainly explores ambiguity caused by syntactic structures in the use of language and in- 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syntactic ambiguity.【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2)005【总页数】3页(P143-145)【关键词】英语;句法歧义【作者】赵杨【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4.3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含糊不清的语句而导致理解错误,交际不畅。

语言学家们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说明。

其中之一就是语句中所出现的歧义。

语言学家往往把歧义看作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内在特性,同时也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使用中所体现出的弱点。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英语也不例外。

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人们对语言分析的不断加深,人们对语言的洞察力也在不断加强,人们既注意句子的形式,又讲究其意义;既看到其表层,又考察其深层;既描述其静态,又分析其动态。

由于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多义词、同音异义词和同形异义词以及句法结构不同等原因,歧义现象甚多。

一、英语歧义的类型英语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歧义类型主要有语音歧义,语义歧义和句法歧义。

第五讲句法歧义

第五讲句法歧义

第五讲句法歧义一、什么是歧义有的语言片断可以表示不止一种意思,如“非洲语言研究概况”,既可以是“非洲”的语言研究概况,也可以“非洲语言”的研究概况,用图表示:a.非洲语言研究概况b.非洲语言研究概况这种可以表示不止一种意思的语言现象就是歧义。

严格来说,这一结构应该叫多义结构。

因为它只是有表示两种意思的可能,只是在使用中才可能产生歧义。

即是说,歧义是出现在言语中的现象。

正如词从词汇单位的角度说,只有多义词同音词(杜鹃——花、鸟;深——深度、深厚、时间久等)而无歧义词一样,作为语言语法单位的句法结构严格讲也不宜说有歧义的一类,而只需说存在多义结构和同形结构。

出现歧义的是言语性的自由结构,而这种句法结构本身,却不是必然的有歧义。

如:甲、咬死了猎人的狗有歧义,而打死了/小王的猫只能是述宾关系。

但两句的句法结构是一样的,都是“动词+死+了+名词+的+名词”的结构。

再如:甲、照料过你的朋友乙、照料过你的婴儿同是“动词+过+代词+的+名词”的结构,在甲例里有两种句法关系意义,在乙例里只表示述宾关系而排除修饰关系的可能。

可见,对于“动词+过+代词+的+名词”这一结构本身来说,固有的只是多义,而不是歧义。

但我们讨论时不可能是脱离了具体内容的抽象结构,而且可以造成多义的结构也太复杂,不是一两个课时所能论述清楚的,所以我们还是沿袭一般的说法,称为“歧义”,只是在称说可能会造成歧义的某种结构时说多义结构。

一般人意识到的歧义,是语句的歧义,即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仍然不能排除两种以上意思的现象。

它出现的可能性和实际范围不仅仅是句法结构引起的,还包括由词汇因素引起的。

如“好”是个多义词,有“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意思,也有“容易、能够”的意思,所以“这个好吃”便产生了歧义。

一是指味道好,一是指容易吃,如“这个好吃,一咬就开了,不用砸”。

再如:我不可能不爱我的同胞。

“同胞”是个多义词,一是指“不可能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是指“不可能不爱与自己同一国家或同一民族的人们”。

英语歧义

英语歧义

1、英语歧义现象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

Kess 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提出"语言无处不歧义"的理论。

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 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不能不惊奇的发现普遍存在的语言歧义现象。

) 我们虽然不必极端的理解歧义的普遍性,但其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

Kempson指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

"而英国Leech则将歧义定义为"……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

"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会出现歧义(ambiguity)。

不过,以上对于歧义的理解多把它局限于以词语、句子为单位的语言素材中,其实,在语言运用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于句子的语段和语篇中存在歧义现象。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不妨把歧义理解为"一个语言项目(包括词、句等)或一个语篇(一首诗,一段叙事,一则广告)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含义的语言现象"。

很多语言工作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独特的语言现象,并对其加以研究分析。

但大多研究仅局限于对歧义类型的总结、歧义现象的描述,而未将其置于实际的交际使用和实际教学中加以探讨。

另外,很多语言学家在研究这一语言现象时,往往是从固有歧义出发,尽可能脱离上下文对歧义的语义制约,来进行研究。

这固然是因为歧义现象本身是具有不同释义特征的孤立语句,但是从交际语言观的角度来看,将语句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割裂、孤立的对待,是不符合语言使用的本质特性的。

2、无意歧义与交际教学 按照语言交际教学的观点,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的,而无意歧义则是由于语言使用者本身或语言结构自身的缺陷,而导致交流受损的语言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语言符号与要表达的意义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语言中必然存在歧义现象。

本文拟通过对英语中产生歧义现象的典型例句进行归纳分析,以探讨英语歧义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英语;歧义;词汇;结构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其语言符号与要表达的意义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我们常常发现,一个孤立的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歧义现象(ambigui-ty)。

引起歧义的因素很多,但是最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词汇歧义;二是结构歧义。

造成词汇歧义的原因在于同音(形)异义词和一词多义。

造成结构歧义的一般原因在于形态和结构的含混。

一、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英语是一个词汇相当丰富的语言,多义词(包括近义词,同音/形)众多,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造成不同的理解,出现歧义现象。

1.“同音(形)异义词”造成的歧义。

“同音(形)异义词”(Homonym)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和拼写形式完全相同而意义各异的词。

如:(1)She stood by the bank.She stood by the bank of the riv-er.(她站在河边)She stood by the bank.(她站在银行附近)(2)She cannot bear children.She cannot give birth.(她不能生育孩子)She cannot tolerate children.(她不能忍受孩子)2.“一词多义”(Polysemy)引起的歧义。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有多个不同的意思。

这是因为在漫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赋予词汇以新的意义,但只要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

但在个别情况下,一个多义词的不同意义在句中都能讲得通,这样就产生了歧义。

3.以下例句中的歧义现象都是由“一词多义”引起的:(1)John is an English teacher.John is a teacher who teachesEnglish.(约翰是个英语教师)John is a teacher from England.(约翰是个英国籍教师)(2)a toy factorya factory which makes toys(一家玩具制造厂)a factory which is just a toy(一个玩具工厂的模型)(3)词性的划分也可造成歧义。

21.英语歧义句

21.英语歧义句

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
因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而引起的歧义 • 一词多义及同形异义引起的歧义在英语中
很常见。请看下面的句子: • (1) Let me drive you to the bank.
(bank可以指“银行”,也可以指“河岸”) • (2) He is drawing a cart at the moment.
c) I saw a boat when I was pulling a fishing net. (我在拉渔网)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 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既有主动意义,又有被动意义;既可 作定语、复合宾语,又可作状语,因而引起句子之歧义
• I want a book to study. a) I want to have a book first before I study. (我得有本书才能学习呀)
(drawing可以表示“画”,也可以表示 “拉”)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
介词短语、从句、形容词和副词在句中由 于修饰作用或修饰关系的变化引起的歧义
• The English history teacher is having her tea.
a) The teacher of English history is having her tea. (英国历史教师)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
动词的-ing形式有时作名词的定语,有时当动名词作主语 、表语,有时组成进行时态,因而引起句子歧义。 • Visiting relatives can be difficult. a) When relatives visit you, you feel difficult.

第五讲句法歧义

第五讲句法歧义

第五讲句法歧义一、什么是歧义有的语言片断可以表示不止一种意思,如“非洲语言研究概况”,既可以是“非洲”的语言研究概况,也可以“非洲语言”的研究概况,用图表示:a.非洲语言研究概况b.非洲语言研究概况这种可以表示不止一种意思的语言现象就是歧义。

严格来说,这一结构应该叫多义结构。

因为它只是有表示两种意思的可能,只是在使用中才可能产生歧义。

即是说,歧义是出现在言语中的现象。

正如词从词汇单位的角度说,只有多义词同音词(杜鹃——花、鸟;深——深度、深厚、时间久等)而无歧义词一样,作为语言语法单位的句法结构严格讲也不宜说有歧义的一类,而只需说存在多义结构和同形结构。

出现歧义的是言语性的自由结构,而这种句法结构本身,却不是必然的有歧义。

如:甲、咬死了猎人的狗有歧义,而打死了/小王的猫只能是述宾关系。

但两句的句法结构是一样的,都是“动词+死+了+名词+的+名词”的结构。

再如:甲、照料过你的朋友乙、照料过你的婴儿同是“动词+过+代词+的+名词”的结构,在甲例里有两种句法关系意义,在乙例里只表示述宾关系而排除修饰关系的可能。

可见,对于“动词+过+代词+的+名词”这一结构本身来说,固有的只是多义,而不是歧义。

但我们讨论时不可能是脱离了具体内容的抽象结构,而且可以造成多义的结构也太复杂,不是一两个课时所能论述清楚的,所以我们还是沿袭一般的说法,称为“歧义”,只是在称说可能会造成歧义的某种结构时说多义结构。

一般人意识到的歧义,是语句的歧义,即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仍然不能排除两种以上意思的现象。

它出现的可能性和实际范围不仅仅是句法结构引起的,还包括由词汇因素引起的。

如“好”是个多义词,有“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意思,也有“容易、能够”的意思,所以“这个好吃”便产生了歧义。

一是指味道好,一是指容易吃,如“这个好吃,一咬就开了,不用砸”。

再如:我不可能不爱我的同胞。

“同胞”是个多义词,一是指“不可能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是指“不可能不爱与自己同一国家或同一民族的人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5期2008年9月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Quanzhou Nor mal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Vol.26 No.5Sep.2008英语句法歧义句的认知模型黄怀飞1,2,李荣宝2(1.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2.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摘 要:英语句法歧义句是一种既常见又复杂的语言现象。

了解和熟悉建构在认知心理学中两大语言认知模型基础上的花园路径模型、基于制约模型和参照支持模型,将有助于更好地解读英语句法歧义句。

关键词:句法歧义;花园路径模型;基于制约模型;参照支持模型中图分类号:H 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24(2008)05-0133)04收稿日期:2008-03-22作者简介:黄怀飞(1966- ),男,福建南安人,副教授,博士生;李荣宝(1957- ),男,福建武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引言歧义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符号与意义并非一一对应,这必然导致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语言的各个层面产生歧义现象。

正因为在语言交际和语言表达中歧义现象的频繁出现,人们在描述歧义造成理解障碍时,经常引用William Empson 的话/A mbiguity is theenemy we have to watch 0。

由于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可以根据不同的句法关系进行多种组合,传达多种意思,得到句法上可以接受的不同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句法歧义。

比如,句1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句法歧义句,在缺乏语境的情况下,听众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如图1所示:1.Put the apple on the plate in thebox.图1 句法歧义树形图遵照指令,则可能出现两种演示结果:有人把盘子上的苹果放进箱子里;有人把苹果放进箱子里的盘子上。

英语的这种句子决非个例,不同的构成结构、不同的句法功能、否定范围含糊、修饰关系不明,甚至省略、并列都可能导致出现句法歧义现象。

在对句法歧义的各类研究中,语言哲学试图从语义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的矛盾解释句法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关于句法歧义的消除,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提出/直接成分分析法0和/树形图解法0来消除句法歧义中的表层结构歧义和深层结构歧义;认知心理学研究句法歧义句的理解过程,认为这触及到认知模型问题。

本文主要考察和对比句法歧义句的三种认知模型,讨论三种模型对英语句法歧义句的加工理解过程的不同解释,探讨英语句法歧义句的有效解歧方法。

二、英语句法歧义句的认知模型认知心理学对语言的认知存在两类基本模型:/自主模块模型0(the autonomous modular model)和/相互作用模型0(the inter active model)。

Fodor(1983)阐述了模块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语言理解过程的解释:语言理解由包括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在内的几个不同的模块组成;它们在句子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起作用;句法或语义模块的加工过程是独立的,不受其它模块加工过程的影响;强调在句子理解的早期阶段,只有句法信息发生作用。

而McClelland &Rumelhart(1981)提出了/相互作用模型0,认为非句法信息很早就被利用,句子理解的每一阶段都存在句法和语义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存在一个独立的、以纯粹句法信息为基础的早期句法分析阶段。

由此可见,/自主模块模型0和/相互作用模型0争论的焦点在于语言加工的语言处理阶段。

对歧义句的理解所建构的模型都是建立在这两个基本的语言认知模型的基础之上的,句法歧义的认知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园路径模型0(garden path model)、/参照支持模型0(referential support model)和/基于制约模型0(constraint 2based model)。

(一)花园路径模型Frazier(1987)提出的/花园路径模型0当属模块模型中最有影响的理论。

它认为句法加工独立于并且先于语义加工,句法分析包含两个阶段,初期阶段只是句法分析原则起作用,句法分析的后期,词汇、语义和语用的信息才被调动并用来对最初句法分析的结果做出评价。

/花园路径模型0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句法分析原则:/最小依附原则0(the minimal attachment principle)和/迟关闭原则0(the late closure pr inciple)。

/最小依附原则0认为,在句子加工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并不假定任何潜在的不必要的节点,在加工理解句法歧义句时,句法分析器将首先建构最简单的可能的结构。

/最小依附原则0规定,当新进入的语言成分可以依附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点时,应该选择已经确定的节点作为依附对象,并使树形结构保持最少数量的节点。

以句2为例,介词短语with a stick 可以依附动词短语,也可以依附名词短语,于是出现了歧义:2.The man beat the boy with a stick.2a.The man beat [the boy][by the way of a stick].2b.The man beat [the boy (who carried a stick)].根据/最小依附原则0,介词短语with a stick 应当依附已经确定节点的动词短语,以保证较少的节点数。

图2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种依附的差别,于是2a应该是首选。

图2 最小依附原则树形图/迟关闭原则0认为,只要符合语法,句法处理机制就应该允许新进入的语言成分成为正在处理的句子结构的组成部分。

以句1为例,尽管Put the apple on the plate 可以看作是一个SVA 的完整句子,但根据/迟关闭原则0,这一结构必须暂时保持/开放0的状态,只要符合句法,就应该允许后面介词短语in the box 进入这一结构。

又如:3.Mar y likes the vase on the cupboard which she bought yesterday.句中Mary likes the vase on the cupboard 可以构成一个SVOA 的完整句子,但由于名词可以带后置修饰语,应该允许关系分句which she bought yester 2day 进入句子结构,于是句子可能被理解为:3a.Mary likes the vase [on the cupboard (which she bought yesterday)].3b.Mary likes [the vase (which she bought yesterday)]on the cupboard.但是,/最小依附原则0并不能解释下列句法歧义句的句法分析过程,从图3上看,4a 和4b 句法结构的复杂性是一样的,树形结构保持的节点数量相等:4.No news is good news.4a.If there is no news,it means good news.4b.Among the news,none is good news.134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9月图3相同节点的句法歧义树形图类似地,/迟关闭原则0也无法说明例句5句法歧义句的理解过程。

英语介词短语既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in the library进入句子结构以后,如何确定它是应该修饰saw,还是修饰John?5.I saw John in the library.5a.I saw[John(in the library)].5b.[In the library]I saw[John].由此,我们认为,尽管/花园路径模型0对英语句法歧义句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例句4和例句5显示,/花园路径模型0存在解释力不足的一面。

坚持句法分析的初期阶段只有句法因素起作用的观点明显带有片面性,因为它无法合理地、全面地解释各种英语句法歧义句。

实际上,另外两种处理英语句法歧义的模型)))/参照支持模型0和/基于制约的模型0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

(二)参照支持模型/参照支持模型0由Cr ain&Steedman(1985)提出,Almann&Steedman,Ni&Crain对其进一步发展。

该模型认为语义信息、与句法有关的语用信息和句法结构的话语功能紧密联系。

按照这类模型,句法分析平行进行,读者快速地选择一个其语用前提最符合话语的结构。

一个歧义句后建构起两个或者多个意义,不同意义互相竞争,然后根据语境选择一个意义来解释这个歧义句,得到语境支持的才能压倒其他的意义。

语境包括上下文和包含主客观因素在内的情景语境,在英语句法歧义句的加工理解过程中,如果句法关系不够明朗,句法的制约因素不够充分时,语境因素有助于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选择。

比如,只要给例句5设定相应的语境(斜体字部分),可以快速地找到解歧办法:When I p assed the gar den,I saw[John in the libr ar y].在此语境下,例句5原先的歧义句就化解为单义句,实现了歧义的消除。

同样道理,假设例句6的情景为警察正盘问一群可疑吸毒者,为了摆脱干系,现场人员Mr. Gr een的回答最有可能表达6b的意思;假设先前女儿讲了不得体的话,例句7很可能是H elen用于制止或批评女儿继续讲不得体的话,该语境下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7b。

6.)))Could you mind my asking if you have taken drugs,Mr.Gr een?)))Absolutely not.6a.I absolutely don't mind(your asking if I have taken drugs).6b.It.s absolutely not true that I have taken drugs.7.H elen told her daughter that she had been talking too much.7a.H elen told her daughter,/you had been talking too much0.7b.H elen criticized her daughter for having been talking too much.(三)基于制约的模型McClelland(1987)提出了/基于制约的模型0。

与/花园路径模型0的观点不同,/基于制约模型0强调词汇、语义信息在句法理解的早期就影响句法分析决策,认为在实时加工过程中,词汇频率和语义信息会同时被激活,对早期句法分析起引导作用,共同限制实时理解,比如词汇频率和语义因素的制约可以阻止不合适句法表征的假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