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
周邦彦最著名的十首词

周邦彦最著名的十首词周邦彦,福建凤山人,号长兴子、曾尧,20世纪初著名词人,世称“周三郎”,是当时诗坛中耀眼的一股力量。
他以传统文学引进现代文字风格,创造出现代五言诗的独特美感。
他著有《周添子集》、《曾尧文集》、《醉翁醉乡》等一系列作品。
他创作的词句脍炙人口,至今令人叹服,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开创者”。
以下是周邦彦最著名的10首词:《燕子去兮》:燕子去兮,无留意,空留恋人泪沾衣。
莫道春日不至,满城春色永不穷。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贾宝玉携黛玉,共出桃园五重门,三剑定乾坤,宋玉自有其美人。
《少年游》:少年游,莫言晚,至今梦里念江南。
些些芳草,自堪愁,那堪故人负芳心。
《怨情》:肠断春霜梅,埋心夜深芦苇,空怀素娥相思,啼更易消忧愁。
《夜发清溪》:夜发清溪无岸,夜夜忆君不眠,明月别梦佳,满江花朝红。
《蝶恋花》:飞花落谁,春风卷花影,谁家新燕子,飞上明月梦?《清平乐》:天上白云万里,芳草青青满庭。
月到中天山高,红树青树两行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此去经年,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又断,萧萧征途寒。
《江城子》:江城子,洗尽了青春的污垢,满腹的朦胧,游荡在夜空的尽头。
《关山月》:莫道关山月,低头思故乡。
落日西山,气色清晨天。
以上10首词都是周邦彦最著名的作品,众多的词句脍炙人口,深受诗人及读者的喜爱。
他的词看似清新自然,但更多的是暗藏着深刻的意蕴,凝结着一种唯美悠远的情思,令人叹服不已。
周邦彦希望以此赋诗来铭记传统文化,以此来传达关于爱情、友谊、梦想以及生活的真谛,这种宣扬学问的精神深受人们的欢迎,更有年轻人把他的词当作一股清流来洗涤心灵,抚慰苦楚。
正是这种对精神的热情,让他的文字久传不衰,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开创者”。
另外,周邦彦写词不仅表达其观念,更反映了他作为一个人的性情:以淳朴的理想和热情抒发他宽容与洞察的灵魂,这也是其词能深受民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周邦彦的词作是一种完美的艺术,它们不仅把传统文化及其深刻的审美延续了下来,也启发了人们的智慧,激发了人们的精神,让人们陶醉于一种唯美悠远的情思里,创作之后,被人们广泛传唱,至今有深远的影响。
清真居士周邦彦的故事

清真居士周邦彦的故事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清真居士周邦彦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真居士周邦彦的故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北宋词人。
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
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
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
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
卒,赠宣奉大夫。
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
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
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
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
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
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生平祥见《宋史》卷四四四,有《片玉词》。
本书选其词《瑞龙吟》(章台路)、《满庭芳》(风老莺雏)、《苏幕遮》(燎沉香)、《六丑》(正单衣试酒)、《兰陵王》(柳阴直)和《西河》(佳丽地)六首。
周邦彦和宋徽宗的故事相传周邦彦长得高大英俊,是一个美男子。
他也十分喜好美色,和当时汴京城中著名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关系十分密切。
这个李师师不但容颜貌美,而且能歌善舞,因此当时汴京城中的权贵都竞相争夺这位才艺卓绝的女子,甚至连当朝皇帝宋徽宗都对李师师青睐有加,经常偷偷溜出宫来和她相会。
周邦彦的作品

周邦彦的作品
【实用版】
目录
1.周邦彦的简介
2.周邦彦的文学成就
3.周邦彦的代表作品
4.周邦彦作品的艺术特色
5.周邦彦作品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周邦彦,字伯玉,号清真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词人。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词作方面,是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之一。
周邦彦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作品语言优美,寓意深刻,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描绘生动的自然景色见长。
他的词风婉约柔美,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周邦彦的词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邦彦的代表作品有《苏幕遮·燎沉香》、《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
这些作品以优美的词句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周邦彦卓越的文学才华。
周邦彦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他的词作还注重音律和谐,具有很高的音乐美。
此外,周邦彦的词作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以真挚的感情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周邦彦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作被誉为“词中绝品”,被后人传颂不衰。
周邦彦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的词作艺
术价值,还在于他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影响。
周邦彦最著名的十首词

周邦彦最著名的十首词周邦彦,1903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是新文化运动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重要的人物,也是改革开放早期最具开拓精神的先行者之一。
他的词作精练、富有情感、因而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他最著名的十首词的精华做一次整理,以此来纪念邦彦先生的古朴豪放的文字风貌,继承先祖的优良传统。
第一首词是《苏武牧羊》,这首词以苏武的形象记录了他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表达了人民对他的崇敬之情。
歌词中,苏武以宽广的胸襟、放歌高歌、自由驰骋的形象对抗孤独与黑暗,引领着人民走向自由辉煌的明天。
第二首词是《春晓》,这首词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表达了其对新时代的崇尚与期望。
歌词中,通过作者的视角,复古的晨钟,温和的朝霞,富有情感的和煦,把早间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也使人们深深感受到朝气蓬勃的希望和自由的思想。
第三首词是《渔父之歌》,这首词情节非常悲壮,叙述了一个渔夫独自打渔,坚持不懈,大海上的景色,也把他和太阳月亮一起描绘在诗中。
歌词中,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与坚持不懈的精神,表达了对抗艰苦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带给人民一份深深的思想感染力。
第四首词是《游子吟》,这首词以流浪回望的视角叙述了作者的孤独情怀。
歌词中,作者从地平线、星空、河流、山林里把自己的思想感染力传递给读者,更赋予一个新生的希望,以一种富有情感的思想感染力给所有孤独的人们留下了一份深刻的思想感受。
第五首词是《忆秦娥》,这首词勾起了时光的回忆,叙述了作者的深深思念。
歌词中,融入了他对秦娥的回忆、怀念、向往,并以高古的形容把秦娥的美丽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邦彦的诗情画意。
第六首词是《少年行》,这首词以自然的视角,用抒情的语言叙述了抗日战争期间真实的战争场景,表达了作者抗日战争期间的心情和决心。
歌词中,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让人们不断感受到战场上勇敢的斗志和抗争精神,让世界充满了希望与希冀。
第七首词是《渡汾河》,这首词叙述了渡河涉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周邦彦的诗词全集

周邦彦的诗词全集(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周邦彦简介二、周邦彦的诗词创作三、周邦彦的诗词作品欣赏四、周邦彦的诗词影响正文一、周邦彦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周邦彦的诗作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
他的许多作品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二、周邦彦的诗词创作周邦彦在文学创作上,以词为主,兼及诗、文。
他的词作数量较多,其中以《清真词》最为著名。
周邦彦的词风婉约柔美,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达情感。
他的词作既有豪放派的雄健,又有婉约派的柔美,融合了南北词派的优点。
此外,周邦彦的诗作也颇有特色,以七言绝句和五言古诗为主,诗风清新自然,富含哲理。
三、周邦彦的诗词作品欣赏以下是几首周邦彦的诗词作品,供读者欣赏:1.《春雨》春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2.《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3.《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际。
今日原头,黄叶飞舞,恍如昨夜春风起。
四、周邦彦的诗词影响周邦彦的诗词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词作以优美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同时,周邦彦的诗词理论也对后世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清真词》是我国古代词学的经典之作,为后世词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理论指导。
周邦彦嘲讽宋徽宗的诗句

周邦彦嘲讽宋徽宗的诗句
哎呀,你知道吗?在古代,有个叫周邦彦的人,他的诗句竟然敢嘲
讽宋徽宗!这可真是件让人惊掉下巴的事儿!
周邦彦,那可是个才子啊,诗词写得那叫一个妙。
宋徽宗呢,身为
皇帝,本应是高高在上、不容冒犯的。
可周邦彦竟然有胆量去嘲讽他,这得多大的胆子呀!
就好比在一个威严的城堡里,别人都对国王毕恭毕敬,唯独有一个
人站出来说了些让国王脸上挂不住的话。
周邦彦不就是这样的角色吗?
据说啊,周邦彦写的那些诗句,句句都像锋利的箭,直戳宋徽宗的
痛处。
比如说“XXXX”(这里假设具体诗句),这难道不是在说宋徽宗的某某行为不妥当吗?
你想想,要是在咱现在的生活里,谁敢这么大胆地去批评位高权重
的人?周邦彦这勇气,真让人又佩服又捏把汗。
我觉得吧,周邦彦这么做,或许是他对当时的某些情况实在看不下
去了,心中的正义和不满促使他拿起笔来表达。
但不管怎么说,这事
儿都太惊人啦!。
古代诗人名人周邦彦人物介绍PPT

诗词特点
文
周邦彦最初成名之作是《汴都赋》,模仿汉代《两都》《二京》大赋而成, 其规模也像汉赋。其中多生僻字,辞藻华丽,气势磅礴,内容中拥护宋神 宗的改革。
诗词特点
诗
周邦彦诗往往自经史中流出。其现存诗作,如咏战马《天赐白》 (七古)、咏古烈士《过羊角哀左伯桃墓》(五古),及其它 古体诗,风骨凛然,没有绮罗香泽之气,在他的诗中看不到他 在词中所表达的情调与观感。
相关资料
情恋李师师
周邦彦与李师师有往来,一次去李师师家时正好碰到了宋徽宗赵佶,情急之下就钻 到床底躲了起来,听见李师师为宋徽宗素手剥江南新进贡的鲜橙。宋徽宗走后,周 邦彦从床下钻出,并乘兴把他听到的写成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李师师却 在一次与宋徽宗相会之后,把这首词当着徽宗的面唱了出来,宋徽宗一听,就明白 那天在李师师家的事被人知道了。隔了一二天,宋徽宗又去李师师家的时候,李师 师不在,直到更初时分才回来,回来时愁眉不展,泪水都还未擦干净。宋徽宗生气 的问她去了哪里,李师师说送周邦彦去了。宋徽宗问:“他又写了什么东西没有?” 李师师说填了一首《兰陵王》。宋徽宗让李师师唱给他听,听完之后很高兴,就赦 免了周邦彦,又召他做了大晟乐正。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 露寒人远鸡相应。
第三部分
诗词特点
诗词特点
词
周邦彦继承了婉约派柳永的特点,其词作语言比较秾丽,有精巧工丽的技巧, 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很是精心打磨。同时还有浑然天成的词境,其词作 中,精致是最大的特色,但其实周邦彦词作在意境上同样有浑厚的特色,这也 就造就了周邦彦词作浑厚与勾勒相统一的特点。
经典作品
周邦彦对词的贡献

周邦彦对词的贡献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词人。
周邦彦在词的创作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词体创新:周邦彦在词的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他创作了许多新的词牌,如《六丑》、《兰陵王》等,丰富了词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2.艺术技巧:周邦彦的词作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技巧,他的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善于使用典故和化用前人的诗句,使词的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
3.情感表达:周邦彦的词作情感细腻,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变化,他的词多写恋情、离愁和咏物,题材虽然狭窄,但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4.文学影响:周邦彦的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南宋词人姜夔、吴文英等格律派词人的影响尤为显著。
他的词作在元、明、清各代都有传播和赞誉,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
5.文化传承:周邦彦的词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词作在文学教育、文化研究和国际交流中都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周邦彦在词的创作和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中国宋代词坛的繁荣和词体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首先要总结一下北宋词体创作格局。
从题材内容方面来说,经苏轼“诗化”革新突破,“无意不可入”,同时代作家贺铸又努力将其引导到“比兴深者”的道路上去;从风格类型方面来说,婉约与豪放并存,委婉言情的作风依然是词坛的主流创作倾向,雄放旷逸的作风也如涓涓细流,不绝如缕;从歌词体式方面来说,令、引、近、慢诸体皆备,尤其是慢词兴起之后,迅速获得广大词人的喜爱,与小令一起成为词坛创作的两种主要体式;从审美风貌来说,广大词人逐渐鄙弃俚俗而回归风雅,然中间又经柳永的有意冲击,俚俗词成为词坛不可忽视的创作倾向,并在以后词人创作中多少都得到表现。
周邦彦对北宋词坛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艺术手法的深入开掘、乃至改变了词的创作模式这一方面。
在周邦彦之前,北宋词人之创作主要是因情感蓄积,经外在事或物的触动,自然表现于歌词,叶嘉莹先生称之为“自然感发”。
至周邦彦则改变为以精心构思、匠心安排为创作的出发点。
词的主要特色,体现在艺术手法上:1、周邦彦咏物词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在对所咏之物做形神俱似的刻画时,又摆脱所咏之物,别有寓意。
周词的最大特色2、长调尤善铺叙, 富艳精工。
而其善铺叙的最大特色,又在于善于对所选用的素材进行安排,够巧妙地把多层次的作品融成一片,既照顾到词的整体结构,又注意到局部的灵活自如。
工于布局,结构曲折细密,用多层次结构来抒发婉曲深致的内心情感,用曲折多变的笔触来叙写复杂多变的事件。
3、周词善于体物,描绘工巧,多侧面描写。
的最大特点,并不在于其正面的勾勒如何逼真, 而在于多侧面描写显得富艳。
如六丑蔷薇谢后作:“长条故惹行客”以下,不说人惜花, 却说花恋人。
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已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 这样的对照映衬, 显得低回婉转,一波三折 兰陵王柳》借柳抒发其“京华倦客”的淹留、漂泊之苦, 无一不是从侧面落笔,绝不粘滞于物本身。
这种通过某一具体事物的描写、联想,迂回曲折地表现作者的身世之感,正是清真咏物词的特色,对后来特别是南宋中晚期的咏物词有很大影响。
4、周邦彦吸收了贺铸词的长处,多采用唐人诗句。
但他高于贺铸之处在于他并不限于袭用字面,而善于融合前人诗的意境, 另创意境。
如#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 多处用杜甫诗句, 特别是“且莫思身外, 长近尊前”, 用杜诗”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不仅用其句, 更融合了杜甫羁旅漂泊时的失意愤激和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境界来抒发自己游宦江南的落寞抑郁情怀, 因而能够以意胜,不以词胜,达到浑厚和雅的境地。
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1、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
(如《六丑·中吕·落花》中的特点。
)2、善于铺叙,精于章法。
(如《柳》)3、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
用俗语入词,做到化俗为雅,化雅为俗。
精于格律,把词引向格律化、严谨化。
4、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回环往复的章法结构,对前人诗句的融化以及音律的规范化,此外,他的词跟杜诗一样,还特别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
其词言情体物,善于铺叙,风格典雅,格律精审。
5、周是集大成者,吸取了温庭筠的浓艳、韦庄的清艳、冯延巳的缠绵、李后主的温婉、晏殊的蕴藉、欧阳修的秀逸、特别是柳永的绵密与冶艳。
因此被称为“词中老杜”6、周善写羁旅行役之词、善体物词、表达男女离情别意、怀古、写景咏物、大晟词派名词解释北宋婉约词派。
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7)创立大晟府,并以周帮彦为提举,招集词人、乐师整理古音、古调,创作新乐,名“大晟乐”;词人按调填词,世称“大晟词”;在“大晟府”形成的以周帮彦为首的词派即为“大晟词派”。
同派者尚有万俟咏、晁端礼、田为、晁冲之等。
大晟词派产生于北宋末上层社会,作品多称颂帝德、歌咏太平,描写风花景色,感叹人生如梦;内容空虚、贫弱,感情颓伤、消沉,却极力锻炼字句,协和音调,整饬格律、详加铺叙;开了姜夔、吴文英形式主义词风的先河。
大晟词人中也有一些旅愁、怀古和写景之作,反映出北宋衰亡时期某些文人学士的精神面貌,语言典雅、含蓄,词风清疏、明快;他们还整理了一些在当时流传、但尚未定型的古调,并创作了许多慢曲、引、近、犯等新调,成为后人填词的规范。
李清照- 写作特点(方式)善于移情于物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惨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感情深挚,诗味隽永。
李清照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
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
其显著特点: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通之典,为避生僻晦涩;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
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即是旧相识”(《声声慢》)。
这既用典,又以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其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词构思精巧善于造境,实可谓篇篇佳构。
有的前乘后继,一泻千里;有的层层设疑,由果追因,储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或情景交融。
每一首词者可看出其高超的艺术功底。
国画李清照小像通过神奇的艺术构思把自己凄楚的心情,深沉的愁怨,婉约蕴藉,跌宕曲折的表现了出来。
语言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
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欲为雅。
李清照独能用浅欲之语,发清新之思。
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凿痕迹。
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
李清照对语言的煅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读音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语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
李清照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
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谐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增强了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
《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叠字,这十四个叠字,取得了出人所思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达到了“复而不厌,迹而不乱”的艺术境地。
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了“易安体”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
“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
一、,其主要特色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
作为一个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在描写心理与情感的活动方面有其特别的长处。
她善于选择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表现情感的微妙变化,在起伏回环的语脉中层层破露复杂的心境。
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等动作细节,典型地表现出年老寡居所独有的生活情态和寂寞心情。
李清照还善于结合写景咏物,借以抒发美质难久、物是人非的感慨,使词极具个性化的意境和性格。
第二是清新朴素而完美的表现手法。
李清照善于把新鲜的口语和华美的词藻统一起来,雅语和俗语兼用,使词中的语言既有典雅的文人趣味,又有生活气息。
她的词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亦多融化无迹,近于自然,这是非有很深的语言素养不能办到的。
李清照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法,诸如比兴、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叠字,但又运用得非常自然而不见锤炼工夫,达到了“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刘熙载《艺概》卷4)的最佳效果。
再加上李清照善于掌握声调韵律错综变化的节奏,以适应思想感情的起伏抑扬,词作声调和谐,富于音乐美,使词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情感完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词风特点李清照词意图以寻常语入词以寻常语入词是“易安体”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力主词“别是一家”,竭力维护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本色,而她作词也严守此道。
她不追求辞藻华美,也不刻意熔铸前人诗句,而是大量使用从口语中加工提炼的、明白省净而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言,来明明白白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使词作自然清丽,极富情味。
格调凄婉悲怆易安体以其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在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并对两宋词的发展有其特殊贡献。
它的语言通俗易懂,音律明白流畅;她的后期词,则深深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加上与其个人的艺术独创性完美统一,使传统的词风得到充实和改造,深深影响了后代词人。
艺术特色李清照词意图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
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能够把浅俗的文字,组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
“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
易安体二.“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如《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的后期词,多这种愁苦之作,情调入于凄壮悲伤一途,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
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体”的特殊格调,令人凄怆欲绝。
三.“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如《渔家傲》。
“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