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外汉语教学中的言语技能训练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
对外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

1、教材评估的基础原则是针对性、实用性、_____科学性______ 、__趣味性_________、系统性和知识性。
2.、____功能法____ 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____总体设计___、___教材编写____、__课堂教学____和语言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_______。
4.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___语言规律____、___语言学习规律_____、____语言教学规律___等共同决定的。
5、直接法是作为________ 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____贝立慈___。
6.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正试题___信度________的方法之一保证____效度_____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
7.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在我国已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确认是在 1984年8.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___1950年___9.1978年,__吕必松____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
10.汉语水平考试(HSK)正式实施于_1990__,迄今约有40万人参加。
11.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__初、中等____汉语水平考试、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三种12、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_转换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12. _____教材______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13.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原则包括科学性___实用性_____、____适合性____、趣味性。
14.___《基础汉语课本》_____是到那时为止的按照结构法路子编写的一部最成熟的教材。
1980,李培元15._《汉语教科书_____第一次提出完整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16.《基础汉语》受_直接法______影响。
17.按照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完形填空属于___综合性测试____。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练习题集二

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练习集二总论填空:1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决定的。
2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的能力。
4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5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
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外汉语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___________的教学。
8语言交际能力是言语技能和___________构成的。
9记忆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10对外汉语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___________两部分。
选择:1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
A.《基础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2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___,该刊物为______。
A.《汉语学习》B.《世界汉语教学》C.《语言教学与研究》D.《学汉语》E.月刊F.双月刊G.季刊H.双季刊3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________。
A、80年代初B、80年代中C、80年代末D、70年代末4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____。
A、《初级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课本》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5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A、母语教学B、外语教学C、第二语言教学D、对外汉语教学6《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A、王还B、邓懿C、吕叔湘D、周祖谟7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 )A、《基础汉语》B、《汉语教科书》C、《实用汉语课本》D、《初级汉语课本》8非言语交际主要表现为()A面部表情B服装打扮C体式语D手势9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___________A母语和外语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术语解释:母语外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2003)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
论述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论述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
及相互关系
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不同的概念。
语言能力是指个体掌握语言知识和规则的能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
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能力,是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基础。
言语交际能力则是指个体在实际交际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它不仅涉及语言知识和规则的运用,还包括社交、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因素。
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语言能力是言语交际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和规则,就难以进行有效的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能力则是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只有在实际交际环境中不断练习和运用,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能力。
同时,言语交际能力也反过来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
通过实际的言语交际经验,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和规则,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
总之,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素质。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之术语解释

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
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
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
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
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对象紧密相关。
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
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
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
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
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
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
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
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
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
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特点:(1)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历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历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部分及答案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的“学”之间,更加强调_____学_______9.语⾔教学与语⾔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教学⽬的__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法和教学技巧等⽅⾯。
10.替换练习的⼼理学基础是__⾏为主义__________。
11. ___课堂教学________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式,也是实现教学⽬标的主要途径。
12.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定⽔平以后,在⼀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___化⽯化_________”13.听⼒课⼀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厅,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_把握听⼒材料的⼤意___________。
1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____⽬的语________之间的⼀种独⽴的语⾔系统,这种语⾔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15.⽔平测试和 __成绩测试__________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16.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观是:语⾔是⼈类最重要的__交际⼯具_;最基本的⽬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___交际能⼒_。
2004年1.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__评分的客观性________的⾓度划分出来的。
2.认识法的理论性基础是__乔姆斯基转换⽣成语⾔学、________和____认知⼼理学_____。
3.对母语是英语的学⽣来说,__声调或送⽓⾳和不送⽓⾳________是他们学习汉语语⾳时遇到的最⼤困难。
4.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平考试、__初中等____汉语⽔平考试、⾼级汉语⽔平考试三种,共分为___11级_____级。
5.美国语⾔学家乔姆斯基认为⼈类先天具有⼀种习得语⾔的能⼒,他把这种能⼒称为___语⾔习得机制_____。
6.就语⾔学习⽽⾔,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___认知⽅式_______。
7.成绩测试主要⽤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___学习的成果_______。
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

浅论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摘要:本文阐述了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及其关系,以为语言教学只教语言知识是不完整的,言语交际技能的练习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才是目的。
关键词:语言教学;知识;技能;交际能力【中图分类号】 g658.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1-1297(2012)10-0277-01第二语言教学中,对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熟悉到位不到位,处理的公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
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指一个人把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可以统称为语言知识。
语言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
一语言知识的构成因素广义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和语用学知识。
第二语言教学只熟悉到语言要素的重要性是不够的,还应当在恰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
“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是交际情景中的话语,即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言语意义的理解和产生”。
1.语言要素。
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是组成语言的要素。
索绪尔把“语言”区别为“语言”和“言语”,把“语言”看成是一种抽象的系统,而把“言语”看作这种抽象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它本身是看不见听不着的,我们所听到和看到的只能是其表现形式——“言语”。
由于“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只有通过言语把握语言,固然我们常用“语言教学”这一术语,实际上语言教学要从言语着手,以言语为教学的对象和内容。
这就涉及到了“言语要素”,言语要素指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语音、词汇、语法。
在语音方面,体现为一个个具体的音节的发音、声调、一个个的词、词组、句子的重音和语调等;在词汇方面,就是词的语音、词的意义、词的用法;在语法方面,就是词与词怎样组合,靠什么组合,其先后顺序如何,句子与句子怎样联结,段落之间怎样联结等等。
(完整版)第五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展示教学内容
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正确地模仿和重复
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021/7/26
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交际 44
(二)对学生的要求
理解——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结构、用法
模仿——模仿是语言实践的第一步
记忆——将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储存进大脑
运用——将存在大脑中的言语技能用于实际
2021/7/26
程等。
2021/7/26
29
2.按适用人群
2021/7/26
30
3.按编写体例
① 综合型与分科型 ② 单课制与单元制 ③ 直线式与螺旋式
2021/7/26
31
4.按教学原则(方法)
① 结构型 ② 功能型 ③ 结构功能型 ④ 功能结构型 ⑤ 话题型 ⑥ 文化型 ⑦ 课文型
2021/7/26
32
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
2021/7/26
38
②认知练习或理解性练习——在基本功
操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语音、词汇、
语法、句型的基本规律或规则。从整
体上系统地掌握语言,习得语言知识,
形成语言技能。学生在练习中常要进
行分类、归纳、比较、综合。认知练
习和机械练习的常见形式是进行快速
的句型转换练习。
2021/7/26
39
③活用性练习或意义练习——前两个层 次的练习与一定的情景(或真实的、 或想象的,或结合话语上下文的)结 合,就形成了活用练习。如:看图填 空、看图回答问题、看图提问并回答、 用某种结构完成句子、句子翻译、情 景对话等。
2021/7/26
11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刘珣P305 )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
精品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七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七第四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我们把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图形上,这四大环节属于主体结构。
我们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就是研究这四大环节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的定义任何一项第二语言教学都是一种系统工程。
这种系统工程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由众多的教学人员分工合作。
它既要受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支配,又要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要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就必须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和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教学方案。
上面所说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包括教学对象、执教者、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设施和设备,经费条件等。
教学措施包括班级的划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的确定,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教师配备的计划.教学设备的使用,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规定,等等,这些措施中的每一项都可以有多种选择。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时间有限,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的收获,因此在制订教学方案时,要考虑的中心问题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取得的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在全面分析各种内外因素的基础上,从各种可能的教学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要尽可能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
要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途径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能够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能够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能够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以上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和选择教学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设计的过程。
第二语言教学中有多种设计,例如有课程设计,教材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外汉语教学中的言语技能训练和言语交际技能训
练的关系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班级:对外汉语2班
学号:10024047 姓名:杨婧卓玛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言语技能训练的定义和作用,以及言语交际技能的定义和意义,并且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二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语言教学只教授语言知识是不完整的,言语技能训练是为有意识的交际打基础的。
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的培养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言语技能训练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交际原则目的
一、言语技能训练的定义和作用
什么是言语技能?言语技能在语言教学中介于语言要素和交际能力之间,是个中间环节。
什么是言语技能训练?言语技能训练,包括听力训练、说话训练、阅读训练、写话和写作训练。
什么是语言要素教学?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汉字教学,这些都属于语言要素教学。
什么是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它的教学又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必须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的规律进行总结,并用来知道技能训练,并在训练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这也是语言教学要素的总原则。
为什么要在这里说明语言教学要素和语言知识呢?因为“在语言交际中,言语技能和语言要素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语言要素就存在于言语技能之中。
因此,在语言教学中,特别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必须语言要素教学跟言语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也可以说,第二语言教学就是通过语言要素教学进行言语技能训练,通过言语技能训练进行语言要素教学。
”(吕必松.1995.《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所以言语技能训练和语言要素教学是不可分割的。
而言语技能训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两个作用:第一,言语技能训练是言语能力建设的重要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言语教育,它的旨在就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
在周小山主编的《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一书中,认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教学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的程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建设,而言语技能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言语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第二,技能训练是提高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施良方等人指出,“能力的培养包括很广泛的内容: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程序性知识,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二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即提高学生基本的认识潜力。
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所以说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内隐的,无法直接培养,但由于学生学习言语活动的方式策略是外显的,是可以认识和教授的,因此可以通过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
技能熟练运用后才能逐步内化积淀成为能力,并在未来的学习中发生迁移。
加涅认为:“学习是累积的,因为特定的智慧技能
可迁移到许多高级技能及各种待解决的问题上。
随着个体的发展,他们不断增加智慧技能的贮存。
此即意味着,习得每一新的智慧技能,则迁移至较高级性能学习的可能性便增加。
”因此必须通过技能训练这个中介环节,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归纳、演绎等训练,提高学习者的言语能力。
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定义和意义
什么是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一个说与听的互动过程,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是否能理解对方的语义。
什么是言语交际技能?言语交际技能包括语言能力的训练、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训练、话语能力的训练和策略能力的训练,其中有语言的要素,也有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培养则表现为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等对语音形式、词语、句式、语体和应对方式等语言知识进行正确的选择。
言语交际技能训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
吕必松先生在《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一文中指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还提出了“交际性原则”。
他认为“因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在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以及规定教学法原则时,都要以有利于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形成所必要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出发点。
衡量总体设计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为最有效地培养学生所必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做出科学的宏观安排。
”也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而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就要保证这个教学目的的实现。
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都是为了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而服务的。
刘珣先生在2000年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一书中指出:“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
教学目的一经确定,将决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直到测试评估等一系列问题”。
作者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把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归纳为三个方面:⑴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⑵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⑶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在这三方面的教学目的中,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目的,而在这个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目的中,可以看到:培养交际能力是最终的目的。
它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言语技能训练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存在着言语技能就是言语交际技能的误解,认为学会了听、说、读、写,就是学会了交际。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也就使得教学停留在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的水平上。
王魁京先生曾对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的社会语言交际情况作了调查,在历次调查中,被调查者反映出来的情况和问题基本相同,它们分别是:1.对目的语社会成员发出的话语听辨理解能力不足;2.运用目的语作言语表达的能力不足;3.交际策略运用能力不足;4.文化、心理不适应;5.寻求交际对象给予配合的能力不足。
这几方面问题综合起来,反映了学习者的社会言语交际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到社会言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所以说这就根本没有起到言
语教学的作用
并且功能法认为,“理解语言的用法和机械地操练句型,只能培养听、说、读、写技能,不能培养交际能力。
”言语技能与语言交际能力不能等同,言语技能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交际能力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获得。
交际能力中应包括听、说、读、写等技能。
所以说交际能力要通过教学过程的交际化获得,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要选择在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情景和真实的交际过程中使用语言。
吕必松曾说过:“跟言语技能的训练相比,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涉及的内容更广泛,这就决定了语言教学中的技能训练不能把言语技能的训练作为终极目标。
”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
因为二语习得者不是为了学习目的语而进行学习的,他们更多的人是为了利用目的语来交际。
众所周知,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表现为言语交际技能。
虽然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教学者仍然只注重言语技能的训练,所以怎样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我们要循序渐进探索的问题。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言语技能训练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依然是培养良好的言语交际技能。
本文简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系统的理论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吕必松.1995.《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
刘珣.2000.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吕必松.《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孟国.2010.《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汉语教学研究》
王魁京.1998.《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