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疳积挑治

合集下载

疳积的治疗方法

疳积的治疗方法

小儿疳积如何食疗?疳积是积滞和疳症的总称,是儿科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疳和积在程度上有一定区别。

积也称食滞、食积,是指饮食失于节制,造成脾胃运化失常,宿食积而不化所致的一种胃肠道疾患。

疳有“甘”和“干”之意。

“甘”指饮食过分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干”是由此而产生身体干瘦。

临床所见,疳症是积滞日久,正气耗伤而致营养不良,出现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全身消瘦,精神不振等全身衰弱表现。

故积滞是疳症之早期,病变以实为主,疳症是病之后期,因积滞日久发展而来。

故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

疳和积关系密切,所以,一般统称疳积。

饭前不要给宝宝吃零食,宝宝半岁~1岁期间,须改变临睡前喂食(如喝一大瓶牛奶)或半夜喂食的习惯。

宝宝生疳积几个特征1、厌食,饭入口后久含不呑,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

2、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胀、大便硬结或腹泻。

3、免疫力低,经常反复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4、烦躁易哭,难以入睡或睡不安宁,动则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5、生长不良,面黄瘦弱,口气较重,小便短黄或清长,大便酸臭或溏薄。

饮食疗法:脾虚气弱型:面色黄暗无华,形体消瘦;毛发焦枯,发结如穗;困倦神疲,目无光彩,乳食懒进;头大颈细,脘腹胀满;午后潮热,手足心热;易哭易怒,睡眠不宁,大便不调,小便如米泔样。

舌质淡红,苔腻,脉细而滑数。

治宜益气消积理脾为主。

气血双亏型:面色苍白,形体赢瘦,四肢不温,发稀干枯,睡眠露睛,哭声无力,腹部凹陷,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完谷不化,大便溏泄。

舌质淡,脉弱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健脾为主。

小儿疳积茶疗方法每周一次用谷芽、麦芽各10克,山楂5克煲水给宝宝喝。

注意:宝宝在喝山楂水的那一两天,尽量少吃肉类。

特别提醒:夏日少喝冷饮大多数孩子夏日都喜欢冷饮、冷食,然而,冷饮、冷食最伤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胃不和。

喜欢冷食冷饮的孩子,大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间长了,日见消瘦,可造成发育迟缓。

法宝之二--捏脊法捏积就是推拿,是治疗小儿疳积的有效方法,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孩子得了疳积,针挑四缝最管用!

孩子得了疳积,针挑四缝最管用!

孩子得了疳积,针挑四缝最管用!相信很多妈妈,都曾为孩子“吃饭”问题而苦恼过;孩子平时吃饭少、不知道饥饿,再好吃的东西吃上几口,就挥着小手跑开了,任凭你再哄,都扭头不肯吃;生长发育缓慢、面黄肌瘦、头发无光泽、舌苔厚腻,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得了疳积。

扎四缝穴可以治疗小儿疳积,是调理小孩子体质的好方法,因为四缝穴有消食导滞,祛痰化积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四缝穴可以治疗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呢?手掌上有人体全身的反应点,可以比作一颗大树,我们的手指就好比树干分出的枝杈,对应的就是树的树枝(手指),手指中部的四缝穴正好对应人体中部的脾胃消化系统,所以四缝穴对于治疗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点刺四缝穴方法:三棱针浅刺0.1~0.2寸,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色透明粘液。

如果挤出的黄水较多,过半个月或一个月后再扎第二次。

一般的孩子扎两次后,挤出的就全是鲜红的血液了,以后就不需要再扎了。

如果第二次扎时挤出的血液里仍有淡黄水,则需要一个月后再扎一次,直至挤出来的全是血为止。

但要注意,扎四缝穴效果最好的是真正得了疳积的孩子。

在门诊上会遇到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平时喂饭困难,可扎了四缝穴后效果仍不明显。

这类孩子的问题多是出在喂养的方法上,孩子不好好吃饭,自己吃只吃半碗,大人喂却能吃上一碗,虽然时间长一些,但还是能吃下去,而且还知道饿。

这样的孩子可能没有患疳积,所以就算扎了四缝穴,也没有效果,这是由不良的进食习惯造成的,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使孩子能够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预防小儿疳积,应抓下面几个环节: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按时按序添加辅食,供给多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不要过早给孩子添加辅食,添加时候循序渐进。

3、合理安排小儿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经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4、饮食习惯从小养成。

纠正饮食偏嗜、过食肥甘滋补、贪吃零食、饥饱无常等不良饮食习惯。

5、嗜冷之殇伤脾胃。

小儿疳积三棱针疗法

小儿疳积三棱针疗法

小儿疳积三棱针疗法疳积是由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焦、腹部膨隆、精神萎靡为特征。

一般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常见于小儿喂养不良、病后失调、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病等。

多由禀赋较弱,喂养不当,或乳食无度,饮食不节,壅滞中焦,损伤脾胃,不能消化水谷形成积滞,由于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衙要址大。

因此,产生了生理上的“脾常不足”。

而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得越多就能长的越好。

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会损伤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导致乳食精微无从运化,脏腑肢体失养,身体日渐羸瘦,气阴耗损,终成疳证。

亦可因饮食不洁,感染虫疾而耗夺乳食精微,气血损伤,不能濡养脏腑经脉,日久成疳。

本病的病位在脾胃,病性有虚有实,主要病机是脾胃虚弱,运化失调。

本证形成后,日久不愈,又可变生他证。

小儿疳积三棱针疗法一取穴:四缝(双)。

操作规程:用三棱针挑治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持三棱针以15°~30°角刺入2~3mm后,上挑针尖,挑破皮肤或皮下组织,继用手轻轻挤出黄色液体或血液,随之用消毒棉球擦去,直至挤不出液体为止。

疗程:隔日1次,4次为1个疗程。

主治: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三棱针疗法二取穴:第一组为四缝(双),第二组为中脘、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第一组用三棱针挑治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持三棱针以15°~30°角刺入2~3mm后,上挑针尖,挑破皮肤或皮下组织,继用手轻轻挤出黄色液体或血液,随之用消毒棉球擦去,直至挤不出液体为止。

第二组穴用亳针刺法,中脘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用补法。

对婴幼儿可采取速刺不留针。

重症疳积之第二组穴用灸法。

疗程:每3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的挑四缝法

小儿疳积的挑四缝法

小儿疳积的挑四缝法小儿疳积小儿疳积的症状小儿疳积怎么治疗小儿针挑疗法又称“挑四缝法”、“挑疳积法”,是用三棱针(或其他钢针)选准特定部位和穴位,挑破皮层取出皮下脂肪,用以治疗小儿疳积(包括虫积)的一种外治方法。

本疗法系从古代中医砭刺术中派生而出。

最早见于《针灸大成》,在其他中医学典籍中记载甚少,但却以其方法简便、疗效显著而广为流传。

包括挑液法和挑脂法两种。

1、挑液法(针挑四缝穴):(1)选用三棱针(或圆利针、缝衣针),先予高压消毒,或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或煮沸20分钟消毒,取出置于消毒盒内备用。

(2)洗净患儿手掌,术者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将患儿掌面第2、3、4、5指腹侧第一、二指间关节横纹处由中心向外周擦拭消毒。

(3)用消毒三棱针挑刺上述横纹中心,对准挑点,快速地向中心方向斜刺一分深度,稍提摇,术者以左手在第一指节腹面向针尖方向按准,随即出针,针口可见少许粘黄液体(也有清稀液体渗出量多),用指挤压,使液尽出,见血为度,再用消毒干棉球拭去。

患儿两手8指均一一挑刺,血出则用干棉球压之,嘱患儿(或家长帮助)捏紧双拳,以压迫止血。

(4)疳积重者,刺出全是稠质粘液,轻者粘液夹血,未成疳者无粘液而见血。

隔日或隔2、3日针挑1次,一般针挑3-6次,粘液渐少,直至无粘液,仅见血为止。

2、挑脂法(针挑疳积点):(1)选用三棱针,先予高压消毒,或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或煮沸20分钟消毒,取出置于消毒盒内备用。

(2)洗净患儿手掌,术者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将患儿手第2、3、4、5指第一、二指节腹面正中,即疳积点由中心向外周擦拭消毒。

(3)押手:因为挑脂要挑皮下脂肪层,取出脂肪团,容易出血,故要充分利用押手来压取脂肪和止血。

可请助手协助。

术者和助手用左手挟持住患儿手指,并以左手拇指分别向自身方向,经过挑点,滑压几次,然后固定在挑点的旁边,用力压着不动。

其目的是要排除局部血液,压迫止血,并使挑点皮肤张露,皮下脂肪易被挤出。

小儿疳积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疳积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疳积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小儿疳积概述小儿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属于中医病证的范畴。

本病是疳证(分疳气、疳积、干疳三阶段)发展至第二阶段,是由于喂养不当、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但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的“营养不良”。

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胃,脾脏常见症状:腹胀、睡眠不安、消瘦、面黄主要病因:喂养不当、疾病因素、先天因素检查项目: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超声检查、X 线、CT、内镜检查、胃功能检查重要提醒:家长应合理喂养孩子,科学营养搭配,避免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小儿疳积的发病特点三、小儿疳积的病因病因总述:小儿疳积主要由于喂养不当、疾病因素、先天因素等原因所造成。

基本病因:1、喂养不当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会一次性大量喂哺或频繁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

但是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会损伤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就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产生病理上的脾气虚损而发生疳积之证。

2、疾病因素多因小儿长期患病,如虫病(多指蛔虫病)、经常呕吐、慢性腹泻等,加之病后失调,津液受伤,均可导致脾胃虚弱,吸收和代谢的功能减弱,气血得不到充分补充,长此以往则导致疳积的产生。

挑四缝治疗小儿疳积

挑四缝治疗小儿疳积
孩子不好的饮食习惯,在孩子的一日三餐上多下功夫,将饭、菜烧的丰富多样化,来吸
引孩子慢慢减少零食的量,尽量不要喝饮料、吃冷饮,再不断地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你
会看到孩子大口吃饭,身体强壮起来的。
【标准定位】在第二-五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
【取穴】仰掌伸指,当手第二-五指第一指关节处取穴。
只手8个手指都要扎。
如果挤出的黄水挺多的,过半个月后或一个月后再扎第二次,一般的孩子扎二次后挤出
的就全是鲜红的血液了。以后就不需要再扎了,如果第二次扎时挤的血液里仍有淡黄水,
就需要一个月后再扎一次。直至扎出来的全是鲜血就不用再扎了。
●扎四缝穴还可治小儿多动、遗尿、肾炎
在给很多孩子治病我还发现每个手指挤出来的黄水多少与孩子的身体状况有关,胃口不
们将四个手指的四缝穴全扎了,刺激、疏通了这么多脏器的功能,看来只是用在治疗
“疳积”上,还是小瞧了四缝穴的作用,它适应的面、治疗疾病的面应该也是更广才对,
但其它虽然挤出了黄色对改善孩子的身体有帮助,但确实没有治疗疳积来得立竿见形,
而且效果持久,也许是其它脏器功能的恢复,不如马上就感到饿了的现象让我们更能很
挑四缝治疗小儿疳积
●扎“四缝”穴的具体操作方法
1.备好酒精棉球、干的棉球、三棱针一枚,没有三棱针缝衣服针也行,打火机一个。
2.先将针尖在火上烧一下,杀细菌,然后再用酒精棉球将针尖擦一下,将针放在酒精
棉球上待用。
3.用酒精棉球消毒食指的四缝穴,家长用左手捏紧孩子食指四缝穴的两侧,或在靠近
食指根部的地方用棉线绳多扎几圈,扎紧后,孩子会觉得手指微微发麻,一是可以减
平时是不知道饿的,再好吃的东西也只吃上几口,吃零食的量也不多。

小儿疳积是顽症针挑疗法巧解决

小儿疳积是顽症针挑疗法巧解决

小儿疳积是顽症针挑疗法巧解决小儿疳积是顽症针挑疗法巧解决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医科王静“疳积”为中医病名,是小儿时期比较常见一种病症。

中医认为,疳症和积滞总称为疳积,其中疳症是指由于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西医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

二者常互为因果,互有联系,故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的说法。

小儿为什么会患疳积疳积的病因多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伤及脾胃;脾胃虚寒薄弱;感冒发热后较长时间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损伤脾胃、某些慢性疾病引起消化功能不良、寄生虫感染等。

以上几种原因常常互相兼杂为病。

症状上常可见:形体消瘦、体重不增或体重下降、食欲差、吃饭不香、无明显饥饿感、面色黄白不均、头发稀疏、腹部胀满、大便干稀不调、夜眠不安。

针挑疗法治疳积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以上症状就需要家长注意到疳积的可能,到儿童医院中医科就诊确诊后,治疗一般采用多种疗法同时进行,即口服中药、针挑疗法(挑“疳积”)、小儿推拿捏脊等。

其中针挑疗法又叫挑“疳积”,此种疗法我国自古就有,在民间亦广泛使用。

因为见效快、刺激小、无毒副作用、相比长期吃药更为经济等优点被广大家长们普遍认同。

其挑治部位为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二指节中点,共8个,此处为针灸穴位之四缝穴。

四缝穴在经络上与中医经络之三焦、命门、肝、小肠相关联。

针刺四缝穴具有理脾和胃、平肝泻心、调整三焦,燥湿驱虫,理脾生津等作用。

而现代医学研究则认为针刺四缝穴可使唾液淀粉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的含量增加,消化作用加强;对于营养不良及缺钙患儿,针刺四缝穴后,发现血清钙、磷均有上升,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结果钙、磷乘积增加,有助于患儿的骨骼发育与成长。

针挑操作要点具体操作有针挑四缝穴及挑脂法2种,后者创口深、出血多,目前少用。

临床主要以前者为主。

医生操作时在手指消毒后用注射器针头对准指缝中点,快速地向中心方向斜刺一分深度,稍提摇,术者以左手在第一指节腹面向针尖方向按准,随即出针,针口可见少许粘黄液体或清稀液体渗出,用指挤压,使液尽出,见血为度,再用消毒干棉球拭去。

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分享

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分享

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分享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小儿疳积。

疳积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我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小儿疳积的治疗,发现七味白术散在这一领域具有显著的疗效。

七味白术散是由七种中药组成的方剂,包括白术、茯苓、泽泻、甘草、白扁豆、莲子和山药。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疳积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茯苓和泽泻则能利水渗湿,消除体内湿邪,减轻病情。

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能平衡整个方剂的药性。

白扁豆和莲子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能提供营养,促进生长发育。

山药具有补脾益肺的功效,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在治疗小儿疳积时,我会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和病情,对七味白术散进行适当调整,有时会增加一些辅助药物,如健脾丸、消食丸等,以增强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疳积的疗效非常显著。

大多数患儿在服用七味白术散后,食欲明显改善,腹胀、便溏等症状逐渐消失,生长发育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然而,我想强调的是,七味白术散并非万能良药,治疗小儿疳积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整体状况,包括饮食、生活作息、运动等方面。

在治疗过程中,我会指导家长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提倡科学喂养,避免过度依赖药物治疗。

我还会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儿的情志,鼓励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信心。

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儿克服疳积带来的困扰,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为更多患儿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也希望我的经验分享能对同行有所启发,共同为小儿疳积的治疗事业贡献力量。

在我的行医生涯中,小儿疳积始终是我关注的重点之一。

这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疾病,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孩子们的正常生长发育。

我深刻体会到,治疗小儿疳积不仅需要医术,更需要医德和爱心。

七味白术散,这个古方,经过我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成为了我治疗小儿疳积的“利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