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四缝配合揉足三里捏脊治疗小儿疳积26例

合集下载

孩子得了疳积,针挑四缝最管用!

孩子得了疳积,针挑四缝最管用!

孩子得了疳积,针挑四缝最管用!相信很多妈妈,都曾为孩子“吃饭”问题而苦恼过;孩子平时吃饭少、不知道饥饿,再好吃的东西吃上几口,就挥着小手跑开了,任凭你再哄,都扭头不肯吃;生长发育缓慢、面黄肌瘦、头发无光泽、舌苔厚腻,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得了疳积。

扎四缝穴可以治疗小儿疳积,是调理小孩子体质的好方法,因为四缝穴有消食导滞,祛痰化积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四缝穴可以治疗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呢?手掌上有人体全身的反应点,可以比作一颗大树,我们的手指就好比树干分出的枝杈,对应的就是树的树枝(手指),手指中部的四缝穴正好对应人体中部的脾胃消化系统,所以四缝穴对于治疗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点刺四缝穴方法:三棱针浅刺0.1~0.2寸,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色透明粘液。

如果挤出的黄水较多,过半个月或一个月后再扎第二次。

一般的孩子扎两次后,挤出的就全是鲜红的血液了,以后就不需要再扎了。

如果第二次扎时挤出的血液里仍有淡黄水,则需要一个月后再扎一次,直至挤出来的全是血为止。

但要注意,扎四缝穴效果最好的是真正得了疳积的孩子。

在门诊上会遇到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平时喂饭困难,可扎了四缝穴后效果仍不明显。

这类孩子的问题多是出在喂养的方法上,孩子不好好吃饭,自己吃只吃半碗,大人喂却能吃上一碗,虽然时间长一些,但还是能吃下去,而且还知道饿。

这样的孩子可能没有患疳积,所以就算扎了四缝穴,也没有效果,这是由不良的进食习惯造成的,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使孩子能够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预防小儿疳积,应抓下面几个环节: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按时按序添加辅食,供给多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不要过早给孩子添加辅食,添加时候循序渐进。

3、合理安排小儿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经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4、饮食习惯从小养成。

纠正饮食偏嗜、过食肥甘滋补、贪吃零食、饥饱无常等不良饮食习惯。

5、嗜冷之殇伤脾胃。

针刺“四缝穴”对患“疳疾”儿童病例的探讨

针刺“四缝穴”对患“疳疾”儿童病例的探讨

止 。第 二 次 再 刺该 穴 ,身 体状 况大 有改 变 ,饮 食 大 进 。盗 汗 已无 ,面稍 有 润 色 ,嘱 稍 增 营 养 ,停 诸药 以观 其 效 。 七 1后 7 t 又至 ,观 几 乎 无 病 容 貌 ,为 巩 固 效 果 ,再 按 方 施 治 再 刺 其
疳疾发病 缓慢 ,初起 身微发热 ,或午后潮热 。喜 食香、 甘、酸味等物。或直接损及脾 胃运化功能 ,而稍进饮食 ,则
功而返 ,后诊于此 ,按 “ 疳疾”治疗 ,如前法 三次后奇 效。 凡遇诸病荐来诊为谢 意。后遇此类疾患每傍 必效 。 J 例三 :王 ×,女 ,因两辈无文 ,视掌上 明珠 ,二岁余才 断乳 ,在半岁时其祖父常送 x x饮料共频饮两千余 瓶。断乳 后只服此饮料充饥 ,而成癣症 ,见食拒进 ,哭闹无常 ,身体 赢瘦 。求诊述 ,消食健 胃等广告品用尽难以凑效 ,按前法施 治,三次后前怪癖消失,饮食见进 ,身体慢慢康复。
肢软 ,梦中惊 叫,自汗盗汗等 ,使幼儿发育迟缓等症状。
疳 疾 的病 理 变 化 ,关 键是 脾 胃运 化 功 能 失 常 所 致 : “ 脾
胃为后天之本 ”如脾胃功能旺盛 ,则食积得 以化除 ,生 化之
源 可 以恢 复 。如 脾 胃功能 虚弱 ,积聚 难 以化 除 ,生 化 之 源难 以输 布各 脏 腑 ,天 长 !久 ,脾 胃消化 功 能更 难 以恢 复 。加 之 E t
噫气 连 天 ,哭 啼腹 埔 ,一 日泻 泄 数 次 秽 臭去疾苦之忧 ,几年后观其 盼若 两
人 。 身 体健 状 。
甚者积滞停滞 ,见饭如劝药。进而形体消瘦 ,久延则见肚大
脐 突 ,面 色 萎 黄 ,肌 腹 甲错 ,毛 发 稀 疏 ,面 咣 气 乏 ,神 疲

四缝穴针刺加疳积穴吊线治疗疳积32例临床观察

四缝穴针刺加疳积穴吊线治疗疳积32例临床观察

四缝穴针刺加疳积穴吊线治疗疳积32例临床观察作者:柴建华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38-01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

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常见临床症状有精神不振,面色萎黄,纳食减少,腹胀,腹泻,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毛发枯黄稀疏等。

我院自2007年开始运用针刺四缝穴加疳积穴吊线治疗疳积患儿3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2例患儿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6个月至10岁,其中6个月至1岁6例,1岁至5岁24例,5岁以上2例。

病程3个月以内者3例,3至6个月者18例,6个月以上11例。

治疗方法1 四缝穴针刺,消毒四缝穴后用無菌三棱针点刺四缝穴,挤出黄白色黏液;2、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0.5寸处)挂线:备用已消毒?弧4*10缝合针一根,针孔引上已消毒缝合线一根(作标记),操作时,先用75%酒精棉球,将疳积穴处皮肤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捏住疳积穴,右手拿持针器持针横穿浅刺皮表层约1厘米宽,将缝合线打结扣紧,把余线剪断,再次消毒局部皮肤后外敷无菌纱布。

此线一般在3~5天自动脱落。

上述治疗1次为一疗程,中间休息一个月后行第二疗程。

本组患儿中,除2例患儿因合并寄生虫感染,加服抗寄生虫药物外,其余均未服用任何药物。

另嘱患儿家属给予患儿合理饮食。

疗效标准及疗效痊愈:精神好转,面色红润,饮食恢复正常,腹胀、腹泻消失,大小便正常,各种病症消失;好转:精神稍好转,面色萎黄,食欲好转,大便稀溏,症状减轻;无效:经治疗3次,症状无改变,转其他治疗。

本组病例采用上述治疗,结果:痊愈20例(62.5%);好转11例(34.4%);无效1例(3.1%)。

总有效率为96.9%,说明此法治疗该病十分有效。

讨论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要量大。

点刺四缝穴与捏脊疗法治疗疳证疗效对照研究

点刺四缝穴与捏脊疗法治疗疳证疗效对照研究

文章编号:1005-0957(2014)12-1110-04 ·临床研究·点刺四缝穴与捏脊疗法治疗疳证疗效对照研究杨如杏1,艾宙2(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00;2.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州 519015)【摘要】目的比较点刺四缝穴法、捏脊法、点刺四缝穴配合捏脊法治疗疳证的疗效差异。

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点刺组(32例)、捏脊组(32例)、联合组(32例)。

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症候积分量表评分,结合中医症状疗效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各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皆较治疗前明显低(P <0.01),提示3组均有效;3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联合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点刺组、捏脊组降低(P <0.05)。

3组治疗方案对患者体重、身高的改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食欲、精神、睡眠、多汗、感染、大便失调、腹胀、头发光泽度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点刺组愈显率为51.6%,捏脊组为48.4%,联合组为77.4%;联合组与点刺组、捏脊组经两两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点刺组及捏脊组。

结论点刺四缝穴、捏脊及二者联合3种治疗方案均能明显改善疳证的临床症状,二者联合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采用点刺四缝穴法和捏脊法。

【关键词】穴,四缝;点刺;捏脊;疳证【中图分类号】 R246.4 【文献标志码】 A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4.12.1110Control Study on Pricking Sifeng (EX-UE10) plus Spine Pinching for Infantile Dyspepsia YANG Ru-xing1, AI Zhou2. 1.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0, China; 2.Zhuhai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9015,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ies of pricking Sifeng (EX-UE10), spine pinch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ricking Sifeng and spine pinching in treating infantile dyspepsia. Method By simple randomization, ninety-six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pricking group (n=32), a spine pinching group (n=32), and a combination group (n=32). One-month treatment was considered as a course.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1 treatment course, the 3 groups were evaluated by symptom scale and the criteria of symptom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determin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Result The total symptom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three groups after treatment (P<0.01), indicating that the three treatment protocols were all effective; according to the paired comparison of the post-treatment total symptom score by using Chi-square test, the score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groups (P<0.05). The improvement of body weight and height wa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in the three groups (P>0.05); while the improvements of appetite, vitality, sleep, hyperidrosis, infection, irregular defecation, abdominal bloating, and hair glossines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three groups (P<0.01). The recovery and markedly-effective rate was 51.6% in the pricking group, 48.4% in the spine pinching group, and 77.4%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three treatment protocols, i.e. pricking Sifeng, spine pinch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al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infantile dyspepsia, whil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combination protocol is superior to the two methods used separately.[Key words] Point, Sifeng (EX-UE10); Pricking; Chiropractics (TCM); Infantile dyspepsia疳证是以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致全身虚弱羸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失常等为主要特征一种病证。

针刺四缝穴加捏脊治疗疳积症临床观察

针刺四缝穴加捏脊治疗疳积症临床观察

针刺四缝穴加捏脊治疗疳积症临床观察
闫滨
【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30)005
【摘要】目的研究针刺四缝穴加捏脊治疗小儿疳积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应用针刺四缝穴加捏脊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优于对照组的74.2%(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锌和尿淀粉酶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升高(P<0.05).结论针刺四缝穴加捏脊对治疗小儿疳积症有较好的疗效.
【总页数】3页(P105-107)
【作者】闫滨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云南,昆明,65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4
【相关文献】
1.针刺四缝穴配合捏脊治疗小儿疳积22例 [J], 刘芳
2.针刺四缝穴加捏脊治疗小儿厌食72例 [J], 宋守军;王伟
3.针刺四缝穴兼服运脾散治疗小儿疳积症厌食症50例疗效观察 [J], 闫建民;武亮清
4.疳积散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360例 [J], 蓝金秀
5.针刺四缝穴加刮经络治疗疳积488例 [J], 肖声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点刺四缝穴结合穴位贴敷与捏脊综合治疗小儿疳积50例

点刺四缝穴结合穴位贴敷与捏脊综合治疗小儿疳积50例

等 。本 研 究采 用 中 医外 治 综合 疗 法 治疗 小儿 疳 积 , 疗 效 满 意 ,值 得 临床 推 广 。
【 键 词 】 疳 积 ; 四缝 ;捏 脊 :穴位 贴敷 关 [ s a t If tema urini s r d iei rfr dt s“ho i n tt nldsres,tic d sidg so . Abt c] na i l tt nwet nme i n s eer oa crnc uri a i dr” I n l e iet n r nl n io e c e io o u n i
接 由皮 肤 渗 入 局 部 肌 肉、 筋骨 之 间 ,药 力 直达 病 灶 ,改 善 局 部
[] 2封君 品. 关节 周 围凌 型 阻滞 加触 痛 点局 部注 射 治疗 膝 关节 骨 性 关节 炎 膝 [ . 疼痛学 杂志 , 0 , 1: —9 J 实用 1 2 51 ) 72 0 ( 2 [] 忠诚 . 治疗 增生 性膝关 节 炎疗效 观察 [ . 摩 与导 引, 0,26: 8 3魏 综合 J按 ] 2 6 () . 0 2 7
功 能恢 复 。针 刺 局 部 穴 位 能 舒 筋 通 络 ,祛 风散 寒 , 活血 止 痛 ,
现代研 究证实针刺可 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炎症渗 出物并促进 渗 出物 的吸 收。T DP照射具有消炎 、消肿、镇痛、舒 筋活络 , 活血化瘀 ,祛风散寒,缓解肌 肉痉挛 的作用,并将药物成分直
[ y r s Ma pi t n Kewod ] l tt n F u i ; hr rci A u on a l ai n io j t o c tp c o
本院康 复医学科采用 点剌 四缝穴、 位贴敷和捏脊 的综合
方法治疗d J疳 积 5 ,L 0例 ,取得 了较好的临床疗 效。现报道如

神奇的四缝穴(转——治小孩疳积)

神奇的四缝穴(转——治小孩疳积)

神奇的四缝穴(转——治小孩疳积)【转】神奇的四缝穴神奇的四缝穴——不再为孩子体质和不吃饭发愁了(立竿见影)针扎四缝是调理孩子体质的好方法一、神奇的四缝穴一天,我遇到一位多年没见的朋友,她旁边站着一个一米八高的大小伙子,是她已上大学的儿子。

闲聊中母亲问儿子,你还记得这位阿姨吗?你小的时候她帮你看过病。

儿子说记得,小时候不吃饭,阿姨在我手上扎了几针后,就想吃饭了。

他母亲说,自从那次扎过手后,就从没为孩子的吃饭问题犯过愁了,孩子也很少生病,没想到扎这几针这么管用。

我说是的,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还真是管用,只可惜现在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简单的方法了。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我看到她5岁的儿子长得瘦瘦小小的,比同龄的孩子明显小了许多,吃饭的那个费劲就别提了,一大桌的饭菜,孩子只吃了几口,就怎么也喂不下去了。

他妈妈又是哄又是骂,可孩子就是不吃,即使吃到嘴里也含着不咽,一桌人都因为这孩子而没吃好。

朋友说,为了孩子吃饭的事,什么方法都想过了,各种开胃的中药、西药、保健品都没少吃,可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饭。

说也奇怪,这孩子虽然每天吃得很少,但从不说饿,精神头也足,调皮得很,真不知他哪儿来这么大的精力。

我说这孩子得的是疳积,只要用针扎一下手指上的四缝穴,挤出里面的黄水后,孩子就爱吃饭了。

我让朋友找来缝衣针,把针尖在火上烧了一下,放凉了,先扎了食指上的四缝穴,一挤就流出了黄色的液体,用针一挑,还能看到细丝。

又继续挤,慢慢出来的就是淡血水了。

接着又扎了另外7个手指,每个手指里都挤出了稀稠不一的黄水。

在场看的人都说奇怪,第一次看到针扎过后挤出来的不是血而是黄水。

我说,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就会用这种方法治疗孩子厌食,我母亲说她小时候不爱吃饭,家长也给她扎过,农村的人多数都知道这个方法,只是现在的人不太相信了。

朋友说,以前也听老人说在手上扎一下,孩子就吃饭了,去医院时也问了,但医生说没用过这种方法。

我又叮嘱她,孩子手上扎过针后,当天不能再吃西瓜等寒凉之物了,要以喝温稀饭为主,第二天孩子应该就会叫饿,胃口就会开了,但饮食上同样不能吃寒冷的,最好给孩子补补气,这一周的饭菜尽量做得软、烂,利于消化吸收。

捏脊配合针刺四缝治疗小儿疳证疗效观察

捏脊配合针刺四缝治疗小儿疳证疗效观察

捏脊配合针 刺四缝治疗, J  ̄ J L 疳证疗效观察
张瑞 芳
( 佛 山市南海 区社会福 利 中心康 复 医院 , 广东 佛山 5 2 8 2 2 6 )
[ 摘 要 ] 目的 : 观察捏 脊配合针刺四缝 治疗小儿疳证 的疗效。方法 : 将6 0 例疳 证患儿随机 分为治疗组( 2 0 例) 、 对照1 组( 2 0 例) 和对照 2 组( 2 0 例) , 治 疗 组 给 予捏 脊 配合 针 刺 四 缝 治 疗 , 对照 1 组和对照 2 组 分 别 给 予捏 脊 或针 刺 四 缝 治 疗 , ≥5岁的 惠 儿
2 0 0 5: 1 7 4 — 1 7 6 .
神 经 根 型颈 椎 病属 中医学 “ 项痹 ” 范畴 。 《 素问・ 痹论》 云: “ 风寒 湿三 气 杂 至 , 合 而为 痹 。 ” 卫气不固, 腠 理 疏松 , 复 因劳伤 疲 倦 之后 , 汗 出 当风 , 或涉 水 冒 寒, 坐 卧湿 地 等 导 致 风 寒 湿 邪 乘虚 侵 入 机 体 , 致 使
摩) 于 小 儿 最宜 。 ” [ 3 1 捏 脊 疗 法又 称 提 背 、 捏背 , 是 小 儿推 拿疗 法 之 一 。本 文将 采 用捏 脊疗 法 配合 针 刺 四缝穴 治疗 小儿 疳证 , 现 总结 如下 。
1 资 料 与方法
1 . 3 治疗 方法 治疗 组给 予捏 脊 配合针 刺 四缝 治疗 , 对照1 组 单 纯 采 用捏 脊 疗 法 治疗 , 对照 2 组 则 单 纯 采 用 针 刺 四缝 治 疗 , ≥5 岁 的 患儿 每 周 治疗 2 次, < 5 岁者 每周 治疗 1 次, 共 治疗 4 周, 具体 操作 如 下 。 1 _ 3 . 1捏 脊疗 法 从 长 强至 大 椎 穴 , 以两 手 食 指横 压 在 长 强 穴 部 向上 推 , 同时 以两 手 拇 指 与 食 指合 作 , 将皮 肤肌 肉提起 , 交 替 向上推 捏 至大 椎穴 为 1 次; 连 续推 捏 6 次, 在 推捏 第 5 、 6 次时, 于腰 椎 和胸 椎 部用 隐 力将 肌 肉提起 , 捏 完第 6 次后, 再 以拇指 从命 门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四缝配合揉足三里捏脊治疗小儿疳积26例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配合揉足三里捏脊治疗小儿疳积的疗效。

方法:选择26例年龄在1.5—4.5岁的小儿疳积患者进行毫针点刺四缝穴配合揉足三里捏脊治疗,每人隔日1次,每次20分钟,3次为1疗程。

轻者1—2个疗程,重者3—4个疗程。

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疗效满意,治愈22例,好转4例,无效0例,有效率达100%。

结论:针刺四缝穴配合揉足三里捏脊是治疗小儿疳积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四缝穴足三里捏脊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慢性病症,一般多见于1—5岁的小儿,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如暴饮暴食、偏食或病后失调等引起。

临床上,以小儿消瘦,面色萎黄,头发稀疏,不思饮食,神情不振为常见症状。

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并且随着病程延长,小儿的病情也随之加重,严重者容易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笔者从2008年3月~2010年3月期间,用针刺四缝配合揉足三里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积2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1岁,年龄最大5岁,平均年龄2岁,平均病程3个月。

1.2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中医儿科诊疗全书》[1]及《中医病症
诊断疗效标准》【2】中疳积的诊断标准拟定。

(1)患儿饮食异常,大便或溏或秘,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明显的脾胃功能失调症状;(2)形体消瘦,体重下降,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5%-40%,面色无华,毛发稀疏,严重者骨瘦如柴,头大颈细,腹部凹陷如舟;(3)兼有症状:精神不振,少气懒言,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4)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可见蛔虫卵;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血清总蛋白低于45g/l,血清白蛋白低于20g/l。

1.3治疗方法
1.3.1点刺四缝:四缝穴为经外奇穴,位于手第二至第五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左右双手共八个穴位。

嘱患儿父母取坐位将患儿抱住,面向医者。

以患儿左手为例,四缝穴常规消毒,医者用左手握住患儿的手指远端,手心朝上,家长配合固定患儿的手腕部,防止小儿哭闹,右手持1.0寸的毫针快速点刺0.1寸,随即用力挤出血或黄色液体少许,并擦拭消毒。

右手四缝穴操作相同。

每周2-3次,3次1疗程。

1.3.2按揉足三里: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脊1横指处。

毫针点刺操作完成以后,让患儿休息片刻,以缓解疼痛。

然后医者用拇指或中指以轻柔手法按揉患儿双侧足三里3-5分钟,每日1次。

1.3.3捏脊: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位于腰背部,当第1胸椎到第5腰椎棘突两侧,于后正中线旁开0.5寸。

患儿取俯卧位,腰背部
裸露,医者双手拇指在下、食指及中指在上,相对用力捏起患儿脊柱两侧的皮肤,自下而上从骶部开始至大椎,捏夹脊穴6遍,当捏至3遍以后,为增强刺激每捏3下,将皮肤向上提拿1下。

最后用掌心从命门向肾俞左右分推数次。

每日1次。

2 结果
2.1疗效标准依据《现代中医儿科诊疗全书》[1]中疳积的疗效标准制定。

治愈:体重增加,接近正常,伴随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好转:体重有所增加,精神、食欲及伴随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变化。

2.2疗效结果经1~4个疗程治疗后,26例患儿,痊愈22例,占84%,好转 4例,占16%,无效0例,有效率100%。

3 典型病例
患儿男,两岁,食欲不振伴大便或溏或秘3个月,近1周来,症状加重,患儿形体消瘦,腹部胀满,精神不振,易怒易哭,舌苔薄白,手指浅静脉显露。

中医诊断:小儿疳积。

治疗:针刺四缝配合揉足三里捏脊。

毫针点刺四缝穴,隔日1次,3次1疗程,按揉足三里、捏脊每人1次,可示范后由家长自行操作。

1周后,患儿复诊,可见患儿精神好转,家长告知,患儿食欲增加,情绪平稳,大便正常。

继续治疗1周后,患儿面色红润,活泼体壮,体重增加,饮食正常,嘱家长在家中按揉足三里和捏脊,以巩固疗效,6个月以后随访无复发。

4 预防与调护
(1)合理喂养,“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小儿喂养应做到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确保小儿充足的睡眠,经常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3)调理饮食,补充营养。

应根据患儿病情,适当给予容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品。

要求先少后多,先稀后干,先精后粗。

5 讨论
小人疳积在临床上为小儿常见病证,在古代被列为小儿痧、痘、惊、疳四大要症之一。

疳有“干”和“甘”两层含义【5】:其一,“疳者干也”,是指小儿形体消瘦,面色干枯的典型临床表现。

其二,“疳者甘也”,是指恣食肥甘,过食滋腻的主要病因。

积有积滞、郁滞之意,是由于喂养不当,杂食乱投,饥饱失常,损伤脾胃,导致中焦雍滞,积滞日久,郁而生热,耗伤津液,脏腑肌肉失养。

临床上疳多由积发展而来,故有“无积不成疳”,“疳为积之母”之说。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运输消化水谷,由于小儿时期“脾常不足”的生理特性,加上后天喂养不当,如乳食无度,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油腻之品,病后失于调养,导致日久脾胃受损,运化无权,气血生化不足。

四缝穴为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循行所过之处,也为手三阳与三阴经交接之处【6】。

毫针点刺四缝穴有活血通络,消食导滞的作用,临床上为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要穴。

足三里为胃腑的下合穴,“合治内腑”,按揉足三里有调理脾胃、益气养血的功效。

据现代医学研究【3】,按揉足三里能改善胃肠功能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夹脊穴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
关系密切,能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升降气机的作用,捏脊可使脾胃功能在气机运动中恢复和加强【4】。

综合应用,既有毫针点刺四缝穴的泻法,又有按揉足三里的补法,还有捏脊的协调功法,三者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脏腑,功效加倍,立竿见影。

临床上治疗疳积的方法很多,西医有补钙、消食、驱虫等,中医有汤剂、丸剂、散剂等,这些方法都存在着服药疗程长,口感差,有一定的副作用,小儿不易耐受等缺点,本法操作简便,见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琚玮,葛湄菲.现代中医儿科诊疗全书【m】.上海:第二军医出版社,2005:184-19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0
[3] 袁宜勤.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0-91
[4] 涂桂芳. 三棱针点刺配合捏脊法治疗小儿疳积57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4170-1471
[5] 衷诚伟.中医儿科学【m】.1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41-145
[6] 刘芳.针刺四缝穴配合捏脊治疗小儿疳积22例【j】.广西中医药,2002,25(2):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