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

合集下载

用爱浇灌孩子们的心田——育人案例

用爱浇灌孩子们的心田——育人案例

用爱浇灌孩子们的心田——育人案例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每每谈起教书育人这一话题时,总是感慨不已。

人们给教师戴上了“蜡烛”“春蚕”“园丁”等美丽的光环,要求老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希望教师将每一个孩子教育成知识广博的优秀人才。

然而教师这个职业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拥有活泼世界的个体,他们的特殊性决定了作为教师的职业投入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的技术技巧,更是一种情感与人格的投入,是老师对教育活动本身、对学生、对教育职业的真诚的爱。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当我们以永驻的童心、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时,我们就会消除“火暴”,减少“急躁”,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他们。

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教师辛勤汗水的浇灌中健康茁壮成长。

记得在宁远堡镇马家崖小学任教时,有一个男孩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当时他已不在我的班上了),他是个机灵又顽皮的男孩,似乎比别的孩子成熟许多,做事非常有主见,只是学习上稍微吃力些,品德方面挺好的。

有一天中午,我到学校比较早,当骑着自行车来到校园时,看到他鬼鬼祟祟扒在一位老师的窗前,往里探着头。

我很好奇,也感觉很蹊跷,同时又感觉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本来我不想管这个“闲事”,可我怎么都走不开,总觉得应该问一问。

于是将他叫过来问个究竟,谁知这一问,竟问出了一个藏在他心底不可告人的秘密,并制止了一场不可预想的事件——因为他手里还拿着一把刀,情绪非常激动。

我当时就觉得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必须制止他,打开他的心结。

于是把他叫到办公室里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和他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

我耐心地引导他,并听他将自己的委屈一一道来,替他分析了那个老师出发点的失误和他自己对老师的误会,并结合他父母的情况和他促膝交谈,并保证此次的交谈永远是我和他之间的秘密。

(事隔十几年了,我从没向他人说起过此事。

而今写出来以供各位同仁们借鉴,并希望他能谅解。

)慢慢地他的情绪由激动到平和,由平和到露出笑容,由笑容到信服、到感激。

用爱心浸润学生的心田

用爱心浸润学生的心田

用爱心浸润学生的心田赵军英,1969年10月出生,2008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92年7月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现为湖南科技大学)历史系,学士学位,同年9月分配到市一中,成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至今走过了近20年的教书育人的历程。

1997年以来屡创佳绩,其中1998、2002、2003三年年终考核为优秀,获市教育局的行政嘉奖,2002年荣立三等功,2001年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现为湖南省教育学会会员。

先后在卲阳市和湖南省中学历史教学比赛中获壹等奖。

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发表、获奖或交流,所带班级也多次被评为“学校文明班级”。

一为人师表,忠诚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从教近16年来,她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天职,以培养“三个面向”和“四有”新人为己任,做到了选择一项,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做好一行,表现了一个人民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范。

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下关于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教书又育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在工作中,不怕困难,勇挑重担,顽强拼搏,敢于创新。

二教书育人,用爱心浸润学生的心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做好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应该用爱心浸润学生的心田。

她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这样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就容易接受她的教育,并很快加以改正。

对个别性格孤僻的学生,她更多的给以热情帮助,使之恢复自信,走出自暴自弃的误区。

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与实实在在的关心。

今年这一届高一,她班与别的班有一个不同之处,从县区招来11人,全都编在这个班,县区的学生离家远,都在学校寄宿,有的同学第一次远离父母,人生地不熟,非常想家。

她便将这些学生“特殊照顾”,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他们注意一些问题有什么困难大胆来找她,学生有病陪他们去医务室,星期天有时候把一些同学叫到家里吃饭,学习上鼓励他们。

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微的工作 , 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自 然进行, 像春雨‘ 润物细 无声 ” 让我们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用 自己的实际行动 , 。
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 田, 用心血浇灌祖 国的花朵。 (透的实效性
厦于将倾 , 挽狂澜 于既倒 ; 为寻求救 国救 民的道路 以 或 身殉道 , 惊世骇俗 ; 更有为了革命 事业而不惜抛 头颅 , 洒 热血 的志士… …他们坚韧 的毅力 、 顽强 的意志 、 高的 崇
精神 、 伟大 的人格可与 日月同辉 , 与天地共存 ! 他们人格 的崇高美 呼唤着学生 , 感染着 学生 , 而提高 他们 的审 从 美能力 , 不断完善 自我 , 超越 自我 。
用 爱 心 滋 润 学 生 的 心 田
— —
浅谈 中学语文教 学 中的德育渗透
甘 肃民勤县 职业技 术 学校 (7 3 0 ) 柴成 贤 3 3 0
语文教学 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 、密不可分 的关 系。 美 ;杨柳岸 , “ 晓风残月 ” 是凄凉婉约之美 ;清风徐来 , “ 水 波不兴 ” 是静态之美 ;鹰击长空 , “ 鱼翔浅底 ” 则是动态之
对 学生情感态度 的熏陶作用 , 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
文性 的统一。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备课时要深人挖掘教材
的内涵和外延 。 教学 时, 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 际, 创造氛
围, 动之 以情 、 晓之 以理 , 目的、 有 有计 划地将德 育渗 透
于语文教学之中。

使学 生受到人物崇高形象的感染 和教育 。
学生讨论分析人物的性格 品质 , 感受 张春华老 师对 贫困 地区失学儿 童的关 爱之情 , 认识 到“ 希望工程 ” 献爱心的 现实意义 , 而教 育他们珍惜今天 的幸福生活 和学 习的 从 机会 , 勤奋学 习 , 立为祖 国的建设 事业作 出贡献的远 树

关于老师的开头结尾

关于老师的开头结尾

关于老师的开头结尾开头:人民教师是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用人格培育学生的品德,用奉献精神熏陶学生的心灵。

正是有了这些老师的辛勤工作,才有了今天千千万万个人才的发光发热,也使得许多成功人士在正确的引导下和自己的努力下有了今天辉煌的成就。

段落1:老师就像春雨一样,用无私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灵,用丰富的知识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用优秀的人格去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品德。

虽然他们生活清苦,但是他们的心连学子之心,情系祖国未来。

他们虽然只是一烛微火,但是却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正是有了这些默默无闻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培养,才有了今天千千万万个不同岗位上人才发光发热。

段落2:老师教会了我们迈上人生的第一级台阶,他们把我们从懵懂带入成熟,让我们从无知变得学有所长,领着我们看到天有多高,海有多深,梦想可以有多大。

老师的白发告诉我们“人”字的笔划,他们让我们学会待人宽容,与人为善,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明白人生需要勇气、耐心、毅力,教会我们如何驱走贪婪、无知、恐惧、暴力,也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爱。

结尾:老师是一位伟大的园丁,他们把雨露撒遍大地,幼苗辛勤哺育,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老师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老师的笑影。

在我们的成长路上,老师就像阳光和太阳花一样,引领着我们前行,他们的爱和奉献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感动是一种情愫,奉献是一种精神,无私是一种爱。

岁月匆匆溜走,留下的是我对老师的深深思念和感激。

鲜花感谢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的成长;苍鹰感谢长空,因为长空让它自由飞翔;高山感谢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入云。

我感谢很多很多的人,尤其感谢我的老师。

是老师引导我从年幼无知的孩子成长为今天的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每当我念及这句诗,您的面孔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您用喑哑的喉咙为我们上课,而教室里的学生却心不在焉。

但您却轻声细语地提醒:“同学,认真点。

”然后朝同学们甜甜地一笑。

让德育之花开在学生心田——用爱心、耐心、细心关注学生

让德育之花开在学生心田——用爱心、耐心、细心关注学生

让德育之花开在学生心田——用爱心、耐心、细心关注学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之策,德育为先。

作为老师,尤其是作为一个初中普通班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用爱心换诚心,用爱心关注自己的学生。

初中学生一方面稚气未脱,另一方面又想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

学生身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少问题,因而他们会因相处时的小误会而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或因对某个学科不感兴趣而放弃学习,造成偏科;还有的学生因对科任老师的偏见而不满,而在课堂上故意作难;还有因家中父母离异而导致心灵受创,甚至还有的因好奇心而犯错误等等。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班主任必须面对的,它要求老师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这样才能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班主任工作,怎么样才能做到爱心、耐心和细心呢?一、用老师的爱心,让学生安心。

在我的班上有这样一位女生,她叫李婷(化名),原在乡中学读书。

青春期的她,每月会有因疼痛而无法上课的时候,因为这耽误了初三学习,因此,她由乡中学转到一中,从初二读起,现在是187班的学生。

了解到这点,我主动找她谈心,并且告诉她在这个时候不要吃生冷酸辣的食物,注意保暖,还让她知道特殊时期保护自己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当看到她难受的时候,给她送去红糖煮鸡蛋,说几句关心体贴的话。

看见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心她,她不再感到自己是一个离家读书的孩子,老师对她嘘寒问暖的话语,她感激在心里,学习也有了劲头。

“师爱像妈妈”,就是老师在任何的情况下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心他们,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就是师爱比母爱更感人之所在,让老师的德育之花开在学生的心田。

二、用老师的耐心,让学生树立信心。

在我担任初164班班主任期间,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叫李磊(化名),经常打架,向弱小收取“保护费,教室里抽烟,吃“麻黄素”,体操比赛不穿校服等等,是一个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

作为班主任,教育这样的问题学生就要像护士给病人擦洗伤口那样有耐心。

有一次,他和班上几个学生又犯错了,被叫到办公室,有一个学生在和老师顶嘴,我听见李磊对那个顶嘴的学生说:“别顶,好好听!”这一细微的发现,说明“问题学生”也有优点,他知道顶撞老师的行为是不对的,就看老师有没有一双发现他的优点的眼睛。

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

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

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泗阳育才双语学校孙军牛顿发现了物质世界的万有引力,它是宇宙大自然内在的科学规律,而教育家认定博大深邃的师爱,是教育艺术王国的万有引力,它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必要。

这种“爱”谓之“教育爱”,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流露,似春雨之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之播撒,均匀流布。

不使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田因得不到它的滋润,沐浴而干涸、暗淡。

教育者只有首先施加情意绵绵的师爱,再加上各种教育的手段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春风化雨般地触及孩子的心灵。

教育艺术的魅力还在于:用鼓励性的话语,哪怕只有一句,用充满期待的眼神,哪怕只是一瞥,从内心深处坚信学生一定“能行”,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后进生也可能成为英才。

五(1)班有一名学生叫李琦。

我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当时我对班上的学生不是很了解。

但在语文课上经常发现他上课精力不集中,课堂上提问常常是一问三不知,学习成绩很差,我也经常在课上批评他,但效果甚微,开始几次还起点作用,但慢慢的他根本听不进去我的批评。

有一次还跟我在班上吵起来,我真是又气又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属于那种逆反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有时候明明犯了错误却不愿承认。

有时即使承认也是敷衍了事,过后照样我行我素,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口服心不服,对于他,严厉训斥收获甚微,怎么办呢?一次偶然的事件使我茅塞顿开。

一次,他前排的同学王浩在上课的时候突然举手报告说:李琦把他的铅笔盒仍在地上了。

我很生气,真想很很地训斥李琦一顿,但我想这样做根本于事无补,我就让王浩先把铅笔盒捡起来,课下我再处理这件事。

课下,我把李琦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询问了事情地经过,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王浩给他起绰号。

于是我请他坐下来,他本来是一脸的不在乎,我知道他早就做好了跟我“顶牛”的准备,我对他这样客气,他顿时大惑不解,向我投来奇怪的目光。

等他茫茫然地坐下后我开始说:“一个人走路时,被路边的石头绊了一跤,脚很疼,他气极了,又用脚狠狠地向石头踢去。

润物细无声,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浅谈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润物细无声,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浅谈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润物细无声,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浅谈语文教学心得体

张杨
【期刊名称】《好家长》
【年(卷),期】2018(000)039
【摘要】从教五年来,我深深的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优秀的教师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处理学生的问题,读懂学生的内心诉求,心中有爱,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阳光、雨露,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心留在语文课堂上。

自身素质过硬,思想教育恰如其分,两者兼备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页数】1页(P156-156)
【作者】张杨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征仪路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谈我的班主任之旅--走进学生心田,倾注爱心浇灌 [J], 张永清
2.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 [J], 李来宝
3.以热血铺洒从教之路用爱心浇灌学生心田 [J], 王立虹
4.谈我的班主任之旅——走进学生心田,倾注爱心浇灌 [J], 张永清;
5.以热血铺洒从教之路用爱心浇灌学生心田 [J], 王立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把爱种在学生心田

把爱种在学生心田

把爱种在学生心田爱,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教育的灵魂。

在教育中,爱是一种情感态度,一种人格力量,一种心灵的感召。

把爱种在学生心田,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如何才能在学生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呢?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师生、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着手,用真情和关怀滋养学生心田,让他们在爱的庇护下茁壮成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教育者要有爱心,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现自己的光彩。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要多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教师用爱心对待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来自师长的关怀,才会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需要为孩子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感恩父母、尊重长辈、关爱同龄人的良好态度。

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崇高的道德榜样,用爱心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建立起对父母和家庭的依恋和归属感。

只有家庭中有爱,孩子才会信任他人,容纳他人的爱,也才能学会如何去爱他人。

学校和社会也是培养学生爱的重要场所。

学校和社会应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氛围。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解决人际冲突。

社会则可以举办各种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从中体会到爱与被爱的力量。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社会的爱和支持,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观,懂得如何去爱社会,回报社会。

作为学生,要从自身出发,主动培养爱的素质。

要懂得爱自己,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长机会。

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只有懂得爱己,才能懂得爱人。

只有培养出良好的爱的品质,学生才能体会到爱的力量,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里,爱是可以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也是培育人的成长的肥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
发表时间:2009-06-10T13:09:52.920Z 来源:《教育大视野》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刁龙中[导读] 用爱滋润的心田必将充满活力,让我们去体验教育的成功!
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
刁龙中
(兴宁市第一小学广东兴宁 514500)
【摘要】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呵护。

教育是站在爱的基石上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与成长。

教师要想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必须有爱心,要能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真诚地结交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相信学生,使他们心灵受到爱的呵护,思想求上进,达到育人的目的。

用爱滋润的心田必将充满活力,让我们去体验教育的成功!
【关键词】爱心滋润;真诚结交;关心爱护;尊重相信
Use the heart that the benevolence moisten a student
Diao long-zhong
【Abstract】The love is a kind of responsibility, is 1 kind to cation is station at love of sill top concern each life individual of development and growth.The teacher want to think with student establishment democracy, harmony of relation, have to be good-hearted, can squat down body and let go of a shelf, honestly become friends with a student, concern good care student, respect believe a student, make their mind be subjected to love of protect, thought beg to go forward, attain a purpose of teach the person.The heart used to love to moisten necessarily will vibrant, let we go to experience education of success!
【Key words】The benevolence moisten;The sincerity become friends with;Concern good care;The respect believe 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呵护。

教育是站在爱的基石上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与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所以,教师要想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必须有爱心,要能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真诚地结交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相信学生,使他们心灵受到爱的呵护,思想求上进,达到育人的目的。

1. 真诚结交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通往儿童心灵的道路要靠友谊,靠共同的兴趣、爱好、感情、感受来辅设。

”教师与学生交朋友,要真诚地对待学生,接受学生,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是能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的朋友。

记得一次劳动时,我主动加入了学生的行列。

学生发现后极力阻止,怕弄脏了我洁白的衬衣。

我被他们关心、敬爱老师的行为所感动,但更为他们把我当“外人”而难过,一件衬衣怎能阻挡我与孩子们的交往呢?我毫不犹豫地干了起来。

继而,我看到的是更加热火朝天的景象。

他们的眼中,我找到诧异与欣喜,这也许是他们正为发现“自己的同志”而感到快乐吧。

劳动结束我进行讲评时,学生毫无疲惫之态,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那分明是对我的信任。

当我告诉他们,教师也是班集体的一员,我们大家都有责任为这个家做贡献时,雷鸣般的掌声顿时响起。

此时的我衣服脏了,身体累了,但心却在舒展地笑,因为我用真诚换来了友谊。

2. 关心爱护学生
倾注满腔热情,真诚地热爱学生,这是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品质。

没有成功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教育是生命的事业。

教师必须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负责,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心理学研究证明,给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增加,乐于交往,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个人尊严,使他们满怀信心地成长。

记得教育过这样一位后进生,上课似“虫”,下课却似“龙”。

不是去找同学麻烦就是破坏公物,而且常在活动课时逃学,每次违反纪律后,我都找他谈心,给他讲道理,可每次他便头低低的一句话也不说,屡教不改,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责任心驱使我去调查,我从原任课老师及同学口中了解到,他从一年级开始就非常调皮,经常违反纪律受批评,上课从没认真听老师讲课,但他歌唱得不错,了解这些情况后,我特意举行了一次班级文艺汇演,指定他负责男同学的训练,果然他在活动中异常活跃,而且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同学们非常羡慕他,他也从活动中找回了自信,我也“乘胜追击”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谈唱歌情况,从唱歌谈到学习,他渐渐地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学习也自觉了,成绩也有一定的进步。

第二学期在选举班干部时,我还推荐他为班里的文体委员,他的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

班里有个孩子,因家庭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较差,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儿。

看到这种情形,教师的责任感告诉我对这个孩子决不能放弃。

经了解,我明白了,在他身上缺乏了普通孩子所应该拥有的关爱。

后来,我经常主动地关心他,帮助他,他对我也有了信任感,经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学习也逐渐进步了。

每个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进步给我带来了莫大的鼓舞,让我找到了我也能成为好老师的感觉。

帮助每个学生成功,我觉得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由此,我想告诉所有的老师,把你的童心母爱洒给每个角落里的孩子,去温暖那些等待抚慰的心吧。

3. 尊重相信学生
爱学生,我们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差异、思想,相信他们能行,能成功,这一点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因此,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

人是高级动物,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学生也不列外。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被尊重的需要更强烈,教师的言行要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建立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教师对学生投之于情,学生就会以加倍的努力来作回报。

教师对学生如能做到民主、态度和蔼可亲,富有幽默感,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认可的微笑与点头,一句鼓励的言语,都能使学生们感到温暖。

从这一点着手,我转化后进生成功的事例很多。

有不少学生在还没与新任老师见面之前,在与我电话交谈后,他们就喜欢上老师了。

记得有位家长在我与他孩子通了一次电话后激动地对我说:“我儿子放下电话就说老师就像朋友一样和我聊天,我很想见到他。

”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愿意亲近你,把你看成一个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朋友,你就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什么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教师还要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树立“我能行”,努力就会成功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对学生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过失,以期盼的心情等待进步,以喜悦的眼睛赞赏成功。

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则会事半功倍。

如果一个老师能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就会给学生留下终身印象,学生就会更加尊敬老师,爱戴老师,永远把教师形象和教诲铭刻在心中,学生才会把我们当作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我相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爱,饱含了爱的教育将不再苍白,用爱滋润的心田必将充满活力,让我们去体验教育的成功!收稿日期:2009-04-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