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概览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绪论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
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
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
”、“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
”,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
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
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
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
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
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
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
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一、“名词(表处所)+动词+着+名词语”格式先来举两个例子:a.戏台上摆着鲜花。
b.戏台上演着京戏。
这两个句子格式相同,都属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句式。
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语误研究课程调研报告课程名称:语误研究 _ 调研报告题目: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姓名:王思思_ 学号: 2012041172 所在学院:文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七班 __ 任课教师:陈一 _2014年12 月7日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摘要】所谓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语言之中。
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浅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关键词】汉语歧义的成因歧义的影响消除歧义【正文】什么是歧义?歧义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
歧义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语言之中。
汉语歧义的研究始于赵元任先生 1959 年发表的《汉语的歧义问题》,1980年朱德熙先生发表《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对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进行了论证,使汉语歧义现象的研究方法获得突破。
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浅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一、歧义的成因(一)语音歧义汉语中的语音歧义多是由于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语素引起的,一般存在于口语中。
语音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1、同音字引起的歧义在汉语中,存在很多读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汉字,因此容易产生语音歧义。
例如:(1)甲:“请问您贵姓?”乙:“免贵姓zhāng。
”(张 / 章)(2)拿个 dài zi 来。
( 带子 / 袋子)她在 huà zhuāng 。
( 化妆 / 化装)我要 tuō xié。
( 拖鞋 / 脱鞋)2、多音字引起的歧义汉语中有很多词都有多个读音,不同的读音对应不同的意义,混淆读音就易产生语音歧义。
例如:(3)这个人好说话。
“好”如果读作第三声的话,表明这个人好商量,不刁难人;如果读作第四声的话,表明那个人喜欢说话,一直说个不停。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
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
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
2.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
3.结构关系不同。
4.结构层次不同。
5.语义关系不同。
6.语义指向不同。
7.施受关系不同。
8.词语辖域不同。
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
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
11.蕴含不同。
12.预设不同。
13.隐含共联项。
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
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
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 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 词引起的歧义, 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 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作者:王跃武来源:《教师·下》2014年第05期摘要:歧义现象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它的出现与现代汉语语法有很大的关系。
语音方面,由于单个词轻、重读不同引起的歧义,由于重读位置不同引起的歧义。
词汇方面,由于多义词和同音词产生的歧义。
语法方面,由于词性不同、句法层次不同、词的兼类、句法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语义方面,由于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由于语义指向不明而导致的歧义。
另外还有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产生的语境歧义。
歧义现象也是可以被消除的,它对于我们对汉语语法的掌握与运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汉语;歧义的类型;歧义的消除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言语交际中,一句话如果存在歧义,就会影响到人们对话语的正确理解。
因此,从话语表达的要求来说,应该做到表意明确,避免歧义。
本文就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作一小议:根据歧义形成的原因,说明歧义的各种类型和消除的方法。
一、歧义的类型(一)语音因素造成的歧义⒈词语轻、重读不同引起的歧义(1)他叫什么绊了一跤。
“什么”重读,是疑问句;“什么”轻读,是陈述句,意思是被一样东西绊了一跤。
(2)骑马去。
“去”字重读,意思是说不是徒步去,“去”字轻读,意思是说“去骑马”。
2.重读位置不同引起的歧义(1)A.你现在’怎么想了?(’号表示它后面的字或词重读,下同)B.你现在怎么’想了?(A意思是过去是那么想的,现在怎么想?B是过去不想,现在为什么想了?)(2)A.老师’都听不懂。
B.’老师都听不懂(学生当然更听不懂了)。
A.我’都买了。
B.’我都买了(你怎么不买)A.孩子’都学会了。
B.’孩子都学会了(何况大人)3.不仅重读的位置不同,而且结构的组合关系也不同(1)A.’叫老王出来。
B.叫老王’出来。
A重音在“叫”字上,是述补结构带补语,相当于叫出来老王。
B重音在“出”字上是连谓结构。
(2)A.热得’我都出汗了。
B.热得我都’出汗了。
A是主谓结构“我都出汗了”做补语,强调“热”。
汉字的多义与歧义解读

汉字的多义与歧义解读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多义性。
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多义性,汉字的解读常常引发歧义。
本文将探讨汉字的多义与歧义,以及如何正确解读汉字。
首先,汉字的多义性源于其形体和音韵的复杂性。
汉字的形体多种多样,有的字形相似,难以区分;有的字形独特,难以理解。
例如,字形相似的“兄”和“先”,在书写时容易混淆。
而字形独特的“龙”和“虎”,则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才能正确识别。
此外,汉字的音韵也会导致多义性。
有些字在不同的发音下,意义完全不同。
比如,“行”在读作“háng”时表示“走”,读作“xíng”时表示“业务”。
其次,汉字的多义性也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关。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文学意义。
因此,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道”一词既可以指道路,也可以指道德;“心”一词既可以指心脏,也可以指内心感受。
这种多义性使得汉字有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进行正确解读。
然而,汉字的多义性也容易导致歧义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词多义的情况,从而导致交流的困难。
例如,“鼠”一词既可以指老鼠,也可以指计算机的鼠标;“桌”一词既可以指办公桌,也可以指餐桌。
当人们在交流中没有明确的语境时,很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
为了正确解读汉字的多义性,我们需要注重语境的理解和词义的辨析。
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字义,尤其是在阅读文章或对话时。
通过理解整个句子或段落的意思,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字义。
其次,要善于利用词典和语料库等工具,查找和比较不同的词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通常会列出一个字的不同词义,以及相应的用法和例句,这对于解读汉字的多义性非常有帮助。
此外,学习汉字的多义性也需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了解。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和用法常常与中国的历史、文学和哲学相关。
通过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汉字的多义性。
例如,了解《论语》中的“道”和《红楼梦》中的“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字的含义。
汉语歧义结构浅析

汉语歧义结构浅析作者:渠然然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1期摘要:现代汉语的语言结构是有限的,但语义是无穷的。
用有限的结构表达无穷的意思不能不产生一个语言结构表达多种语义内容的现象:词语的多义,语言组合中句法结构、层次关系、语义关系的多义,以及不明确的语言环境,都会造成歧义。
但是歧义现象并非就是修辞的缺陷,有时人们反而还会有意识地去创造、运用歧义结构,以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实现其特有的语用价值。
关键词:现代汉语;歧义结构;语用价值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21-01汉语中的歧义结构有很多种,按照歧义结构的存在方式,可以把它们分为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
一、口头歧义1、口头歧义主要是由于同音词造成的。
如:你qi zhong考试考得怎么样?(期中/期终)这种情况下,老王当然会xian shen。
(现身/献身)“期中”与“期终”的含义不同,“现身”与“献身”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每组词语各自双方读音完全相同,口语中容易引起歧义。
2、一些无法直接用语音表达的标点符号在口语中也会造成歧义。
如:你借过jin xiu qi pao 吗?(锦绣旗袍/《锦绣旗袍》)“锦绣旗袍”是一件衣服;而“《锦绣旗袍》”则是一本书。
二、书面歧义书面歧义从产生的根源来看,首先可以分为词汇歧义和语言组合歧义。
词汇歧义:1、与多义词有关的歧义他真正害死了他的母亲。
(极/死亡)“死”既可以做补语表示程度之高,也可以表示“死亡”之义。
2、与同形词有关的歧义结构这小孩是个黑人。
(黑种人/没有户口的人)小王喜欢的是杜鹃。
(杜鹃花/杜鹃鸟/一个叫“杜鹃”的人)语义组合的歧义:1、施事和受事关系不清引起的歧义。
如:追得我满头是汗。
扮演的是一名演员。
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我”可能是施事——“我追赶别人追得我满头是汗”,也可能是受事——“我被别人追得满头是汗”;“一名演员”可能是施事——“这一名演员来演戏”,也可能是受事——“别人来演这名演员”。
汉语歧义现象总结

汉语歧义现象总结引言歧义是指一个词语或语句存在多种意义或解释的现象。
汉语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常常出现歧义现象。
对于汉语非母语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和运用汉语歧义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总结汉语中常见的歧义现象,以加深对于这一现象的理解。
1. 词语歧义1.1 同音字歧义同音字歧义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汉字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现象。
例如,“苹果”和“平果”在口语中发音相同,但前者指的是一种水果,后者则表示一种短语“平常的果子”。
学习者容易因为同音字而出现误解。
1.2 多音字歧义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具有多个不同的读音和意义。
例如,“行”字有“行走”和“行动”的意思,读音分别是“xíng”和“háng”。
学习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推测具体的语义。
1.3 近音字歧义近音字歧义是指两个或多个汉字发音相似,但意义不同的现象。
例如,“薄”和“博”虽然发音相似,但前者表示薄弱或浅薄,后者指的是广博或丰富。
在口语交流中,容易因为发音相似而导致误解。
2. 词语搭配歧义2.1 动宾结构歧义动宾结构是指一个动词加上一个宾语所构成的语法结构。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动词可以搭配不同的宾语,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打开”可以搭配电灯、电视等物体,表示开启;也可以搭配信封、信箱等表示解开封条。
根据不同的搭配,动宾结构产生歧义。
2.2 状语歧义状语表示行为的情况和特点,常常由副词、介词短语等构成。
在汉语中,同一个状语可以搭配不同的动词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大声喊叫”和“大声唱歌”,虽然都使用了“大声”作为状语,但前者表示高声喊叫,后者表示高声唱歌。
状语的不同搭配使得表达的意思产生歧义。
3. 句子结构歧义3.1 主谓宾歧义主谓宾结构是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
有时,一个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可以有多种解释。
例如,“老师讲课”可以理解为老师正在进行讲课动作,也可以理解为老师是被讲课的对象。
同一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导致歧义。
汉语中歧义现象

汉语中歧义现象摘要:语言学家普遍认为,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自然语言之中。
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关键词:语义学,汉语歧义,歧义成因,消除歧义一、文献综述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意义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特征;它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去研究,探讨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以及语义间的关系等。
“语义学”这一术语是由法国语言学家MichelBreal在1893年首先提出来的。
1897年,Breal编著的《语义学探索》一书问世,标志着今天所理解的语义学开始逐步形成。
1900年,这本书被译成英文,书名为Semantics:StudiesintheScienceofMeanin g。
这本书是第一部语言语义学著作,其研究的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随后,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语义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0年代逐步显露发展势头,从70年代起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语义学,发表关于语义学的著作,语义学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体系。
近十年来,现代语义学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多纬度和多层次的几个显著的特点。
如果说传统的语义学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意义层次的话,现代语义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对语言意义的多层次的考察。
笔者经过对近十年的文献研究发现,认知语义学和规范语义学是当代国际语义学研究的两大主流取向。
认知语义学就是在认知学的框架内研究语义,对心智进行经验性的研究,它对传统形式语义学的外部缺陷有着深刻的认识,是当代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规范语义学的核心概念是形式体系,即一种抽象的模型结构,模型的抽象性意味着广泛的语义空间,进而彰显出语义自身的自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学院:文学院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2-2班学生姓名:周盈指导教师:陆琳答辩日期:2016年5月10日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目录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歧义的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5)3.1语音歧义 (5)3.1.1单音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5)3.1.2双音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6)3.1.3多音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7)3.2词汇歧义 (7)3.2.1同词性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7)3.2.1.1名词多义 (8)3.2.1.2动词多义 (8)3.2.1.3数量词多义 (8)3.2.2兼类词造成的歧义 (9)3.2.2.1实词类兼类词 (9)3.2.2.2虚词类兼类词 (9)3.2.2.3虚实词混合类兼类词 (10)3.3语法歧义 (10)3.3.1谓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 (11)3.3.2定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 (12)3.3.3兼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 (13)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4)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类型摘要:歧义现象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普遍现象,造成歧义的原因有许多,多义词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语中大部分的词语都是含有多个义项的多义词,并且由于多义词的几个义项之间相互联系,在特定的语境中,当上下文的限制模糊,多义词的多个义项同时都符合句法规则和语义逻辑,这就经常会造成一句话有多重意义,即产生歧义。
依据现代汉语语言系统层次性的特征,将现代汉语的歧义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
关键词: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Briefly Talking About Chinese Ambiguity Types Casued By pioysemesAbstracts:Ambiguity is a kind of common phenomenon in Chinese.There are many causes of ambiguity,polysemy is one of the importan reasons.In Chinese,most of the words are containing multiple meaning of the polysemous word.And because mutual connection between several of polysemous word meanings,in the specific context,as the limits of the context,polysemy of multiple meanings are also conform to the rule of syntax and semantic logic,this is often caused by a word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the ambiguity.This article will cause the polysemous word being divied into three major categries of Chinese ambiguity,respectively are phonetic ambiguity,lexical ambiguity and grammatical ambiguity.Research from the three aspects,can a more detailed comphrehensive classifies the ambiguity of polysemy.Key words: phonetic ambiguity;lexical ambiguity;grammatical1 引言研究汉语歧义的论著有很多,语言界最早研究汉语歧义的是赵元任先生的《汉语的歧义问题》,首次提出了汉语歧义问题,并探讨了歧义的界定、成因、分类等问题。
在国内,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已注意到汉语歧义现象,认为歧义是一种表达上的毛病。
徐仲华先生的《汉语书面语言歧义现象举例》著作中举例具体分析了汉语歧义现象。
柳广民先生的《歧义类型研究》中将歧义产生的原因定名为歧义源。
学者们越来越重视汉语歧义问题,从歧义现象、类型、影响及产生的原因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
对歧义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研究多义词造成的歧义问题方面,也有不少的著作,大都是从词汇方面研究,并没有对其类型进行类别划分,这只能作为一般常识,不利于语言学系统的完善。
在借鉴、总结前辈们基础之上,笔者进一步探索,将造成歧义的多义词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
2 歧义的界定歧义的定义有多种释义,《现代汉语词典》对歧义的释义是“(语言文字)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意义,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赵元任将词、词组和句子的多义都成为歧义。
路平认为歧义只存在于句子层面,而王本华认为只有语境句的多义才称歧义。
詹人凤先生认为,歧义现象指同一语言形式有两种或更多的意义内容的现象1。
吕叔湘先生认为,歧义的产生,或许是由于同一片段可以分析成几种结构,或是由于这个片段之中有一个多义成分2。
前者是从句法、层次和结构关系来论述歧义,后者所说的“多义成分”指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多义词造成的,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3 多义词造成的歧义具有两个以上互有联系的义位的词,叫多义词。
(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3。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多义词的解释是“具有两个或更多意义的词。
多义词的意义之间往往有共同点或某些联系。
”赵元任将词、词组和句子的多义都称为歧义。
在宫维俊的《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里,把“词”的“多义”一律作为“歧义”研究。
多义词造成的句子歧义不是病句,而是导致一个句子有多个意义。
多义词的一个义项一般只适用于一个语境,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同时可适用于一个语境中,且不受前后词语的限制,这就产生了歧义。
从多义词的音节个数上,或多义词的词性不稳定而使句子出现多种理解意义,或多义词的几个不同义项在句子中充当同样的句法成分,且不会引起语义和语法矛盾而造成句子有多种解释,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来划分,这些都是多义词造成的句子歧义。
1引用詹人凤著:《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126页2引自吕叔湘著:《大家小集吕叔湘集》,花城出版社,2009年2月,第17页3引自邢福义汪国胜著:《现代汉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38页3.1语音歧义语音歧义是从词的音节数量的多少来划分的,本文将多义词根据音节的多少分为三类,分别是单音多义词类、双音多义词类和多音多义词类。
3.1.1 单音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例1.这本书黄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单音多义词“黄”的义项共有七个(黄1:①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②指黄金③指蛋黄④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⑤指黄河⑥姓黄黄2:⑦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单音多义词“黄”共有七个义项,在这个例子中,“黄”可以采用第一个义项和第七个义项,并且没有引起句子在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
第一个义项释义为颜色发黄时,此例意思是“这本书因为时间久或潮湿导致的纸面泛黄”;第七个义项指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时,句义又可译为“由于印刷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图书出版不成”。
所以造成此例产生歧义。
例2.张三借李四一本书。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单音多义词“借”共有五个义项(借1:①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②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借2:③假托④凭借;利用⑤引进动作、行为所利用或凭借的时机、事物等)“借”字的第一个义项和第二个义项都能带入该例子中,且不会造成句子出现语病,既可以指借入,又可以指借出,两种恰好相反的意义,因此产生了歧义。
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张三借给李四一本书”,也可以理解为“李四借给张三一本书”。
例3. 王二租我一间房。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单音多义词“租”共有五个义项(租:①租用②出租③出租所收取的金钱或实物④旧指天赋⑤姓)“租”字的第一个义项和第二个义项都能满足该例子,逻辑和语法上也没有错误。
采用第一个义项“租用”时,句义表达为“我租给王二一间房”;采用第二个义项“出租”时,句义可理解为“王二租给我一间房”。
两种理解完全相反,因此产生了歧义。
3.1.2 双音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例1.下回再来找你算账。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双音多义词“算账”的释义有两种(算账1:计算账目算账2:吃亏或失败后与人争执较量)在这个例子中,双音多义词“算账”的两种意义都能适用于该句,既可以指金钱上的计算账目,也可以是吃亏或失败后与人争执较量。
所以这句话的一种意思是“下回再来找你核算账目”,另一种意思是“下回再来跟你较量”,出现歧义。
例2.我发现他脸色不好。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双音多义词“脸色”的解释有三种(①脸的颜色②脸上表现出来的健康状况:气色③脸上的表情)此例中,“脸色”的两个义项“脸上表现出来的身体状况”和“脸上的表情”都能适用于该句,也没有造成语法和语义矛盾,导致该句产生了歧义。
所以既可以理解为“我发现他的身体状况欠佳”也可理解为“我发现他心情不好”。
3.1.3 多音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例1.这老古董该修理一下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多音多义词“老古董”有两个义项(老古董1:陈旧过时的东西老古董2: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在这个例子中,多音多义词“老古董”的两种释义都可以带入该例中,采用第一种释义时指陈旧过时的东西,如这件老古董太久了该拿去修一修翻新一下;第二种也可以指比喻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如这个人真是个老古董该教训一顿,所以这句话有歧义。
例2.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多音多义词“难兄难弟”有两个义项(读扬声难1:讥讽两个人同样坏读去声难2: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此例在书面语中常出现,由于“难”字的读音不明,导致褒贬不定。
为二声时,句义可理解为“这俩兄弟一样的坏”,含贬义;为四声时,句义又可理解为“他们俩共患难过”或“他们俩都处于困境中”,含有褒义色彩。
3.2 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从多义词的词性方面划分的,词性不同义项就不同。
由于句中使用了多义词,并且多义词的两个或以上的义项都够符合该句的要求,从而造成多种理解,它是由词汇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歧义,从词性是否变动可分为两大类,下面我将这两类进行具体划分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