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城市化(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合集下载

鲁教版地理必修2城市发展与城市化word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2城市发展与城市化word教案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起源和发展;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领会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教具准备:有关图表,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他们相互合作、共同生活,聚居在一起,从而形成聚落。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包括乡村和城市。

(学生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得出城市特点:1、人口高度集中2、建筑物高大密集3、工商业集中而发达4、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5、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转: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等地。

阅读图2—1—2,思考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点拨: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世界城市化的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4)讨论:请同学们读取图2-1-4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4.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基础知识梳理: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1)城市是的产物。

(2)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3.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有(四大文明古国)、、、。

试分析其优势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二.城市化内涵1.城市化的概念:一般指转化为,转化为,转化为的过程。

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1)。

(2)。

(3)。

其中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城市化是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包括的变化,还包括和的变化。

三.当代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1.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1)。

(2)。

(3)。

2.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3.读课本34页图2-1-5分析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优势:从自然地理条件看,;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4.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完成下表。

5.发达国家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原因: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积极引导和推进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国家实现合理用地、用地及耕地的和有效途径。

2.不利影响:(1)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①对耕地。

②对生物: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③对气温。

④对降水: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云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⑤对水资源。

(2)引起的社会问题:①对交通。

②对住房。

③对就业。

④对社会秩序。

课堂练习:一.单选题:1.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是()A.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B.农业生产中出现剩余产品C.商业生产的加快和商品交换 D.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完善2.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在()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恒河流域和黄河流域B.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下游和中美洲C.刚果河流域、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D.尼罗河下游、亚马孙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3.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标志是()A.大城市数目的多少 B.各城市的人口多少C.城市规模的大小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4.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是()A.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也比发达国家多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C.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一般在70%以上,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大城市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明显5.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城市职能单一化 B.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C.限制人口增长 D.限制重工业的发展6.世界上最主要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分布的地区有()①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②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③日本太平洋沿岸④印度恒河沿岸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7.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地理条件的承载力太小 B.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规模无限扩大C.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D.中小城市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8.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为强烈,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是()A.城市 B.乡村 C.牧区 D.林区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地理: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鲁教版必修二)

地理: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鲁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目标:1.说出与城市起源相关的基本条件,知道世界城市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说出与城市起源相关的基本条件,知道世界城市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4.举出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学会运用图表资料来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提高图表分析、绘制能力。

6.通过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

教学重难点:1.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2.举出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出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学习资源]课本、地图册、所在地的城市地图等。

[学习资源]课本、地图册、所在地的城市地图等。

[探究活动1]读课本“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部分,完成下列问题:]读课本“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影响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世界城市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请列表比较三个阶段的特点有什么不同?世界城市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请列表比较三个阶段的特点有什么不同?(3)阅读课本“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说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区?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探究活动2]图2-1-1和表2-1-1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分析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分析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哪些方面?表2-1-1[探究活动3]请根据以下资料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新特点。

点。

资料一:图2-1-2表示有史以来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资料二:表2-1-2表示二战以后大城市发展状况年份世界城市人口(亿)城市人口(亿)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比重(%%) 1950 7.34 29.2 1960 10.32 34.2 1970 13.71 37.1 1980 17.64 39.6 1990 22.34 42.6 2000 28.54 46.6资料三:表2-1-3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比较2-1-2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表2-1-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年份年份 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1950 4.47 53.8 2.87 17.0 1960 5.17 60.5 4.6022.2 1970 6.98 66.6 6.73 25.4 1980 7.98 70.2 9.66 29.2 1990 8.77 72.5 13.57 33.6 20009.5074.419.0439.3[探究活动4]阅读课本知识窗“城市热岛”,完成下列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课本“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市区与郊区的气温有什么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市区与郊区的气温有什么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分布,画出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认识到城市化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城市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为未来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策略
3.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化的基本概念、标志和类型,引导学生掌握城市化的基本知识。
2.通过时间轴、图表等方式,讲解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使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原因与动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让学生深入理解城市化的特点。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城市化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城市化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如模拟城市规划、人口迁移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城市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中地理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考试要求城市化①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②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城市起源条件:发展、社会分工、出现等。

2、世界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产业革命以前:数量,规模,功能产业革命以后:数量,规模,功能二战以后:城市迅速发展,出现了和,还出现了等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一般指人口转变为人口,地区转变为地区,活动转变为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增加、上升和扩大。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3、当代城市化新特点:①城市化进程;②大城市数量,出现;世界六大城市带包括中国的城市带、日本的城市带、英国的城市带、欧洲城市带、美国的城市带和城市带。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出现了城市化和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导致大城市规模、城市数量。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使环境向着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但过快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会产生不利的影响:(1)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面积减少;城市及其周围地区资源短缺;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或海水而导致地下水等。

(2)产生社会环境问题:污染严重、拥挤、紧张、困难、混乱等问题。

练习巩固1.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是()A.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B.农业生产中出现剩余产品C.商业生产的加快和商品交换 D.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完善2.下列因素与城市起源关联不大的是()A.生产力发展 B.社会分工 C.社会组织的出现 D.人口数量的增加3.“科学城”、“旅游城”等专业化城市出现在()A.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 B.19世纪70年代以后 C.二战以前D.二战以后4.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在()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恒河流域和黄河流域B.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下游和中美洲C.刚果河流域、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D.尼罗河下游、亚马孙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5.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C.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D.特大城市、大城市带的出现6.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7.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是()A.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也比发达国家多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C.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一般在70%以上,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大城市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明显8. 世界上最主要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分布的地区有()①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②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③日本太平洋沿岸④印度恒河沿岸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鲁教版必修二)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鲁教版必修二)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起源和发展;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领会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教具准备:有关图表,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他们相互合作、共同生活,聚居在一起,从而形成聚落。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包括乡村和城市。

(学生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得出城市特点:1、人口高度集中2、建筑物高大密集3、工商业集中而发达4、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5、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转: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等地。

阅读图2—1—2,思考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点拨: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世界城市化的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4)讨论:请同学们读取图2-1-4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j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j

课题: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导学目标1、了解城市的起源及城市的发展历程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分析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通过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

二、自主梳理: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过程:(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区转化为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的表现与标志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数量和人口、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3)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①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城镇人口增长缓慢。

区域经济中以第产业为主。

②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市数量增加,用地规模拓展。

第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③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70%,城市化水平的增长趋于缓慢甚至停滞,城乡差别缩小,第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而发达国家已处于后期阶段。

2、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2)大城市迅速,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地面下沉等;(2)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3)社会问题:交通,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三、展示交流:每幅图反映的城市化特点:图2-1-3:图2-1-4:图2-1-5:图2-1-6:四、典例分析:【典题一】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城市化水平,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是曲线。

(2)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曲线,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教学案:2.1城市发展和城市化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教学案:2.1城市发展和城市化

睢宁高级中学北校高一年级地理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习目标】1. 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2. 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3. 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 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特点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一)城市的起源(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P31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城市是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的起源与 、 以及 的出现等密切相关。

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的发展和 的出现。

形成过程图解:(二)城市的发展二、城市化及其特点(探究活动3:阅读课本P33第一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一)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转变:①人口性质转变: 人口转化为 人口②地区性质转变: 地区转化为 地区③产业活动性质转变: 活动转化为 活动(二)城市化的表现①城市人口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①城市用地规模(三)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通常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四)城市化的特点(探究活动4:阅读课本P33-P35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城市化进程2.大城市数量迅速,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的对策【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因素与城市起源关联不大的是( )A .生产力发展B .社会分工C .社会组织的出现D .人口数量的增加2、“科学城”、“旅游城”等专业化城市出现在( )A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B .19世纪70年代以后C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 .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C .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D .特大城市、大城市带的出现读 “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4-6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基础知识梳理: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1)城市是 的产物。

(2)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

3.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有(四大文明古国) 、 、 、 。

试分析其优势自然条件:气候: 水源: 地形: 土壤: 。

二.城市化内涵
1.城市化的概念:一般指 转化为 , 转化为 , 转化为 的过程。

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1) 。

(2) 。

(3) 。

其中以 ,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城市化是 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包括 的变化,还包括 和 的变化。

三.当代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 1
.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
(1) 。

(2) 。

(3) 。

3.读课本34页图2-1-5分析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优势:
从自然地理条件看, ;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

4.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完成下表。

发达国家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原因:
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积极引导和推进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国家实现合理用地、用地及耕地的和有效途径。

2.不利影响:
(1)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①对耕地。

②对生物: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③对气温。

④对降水: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云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⑤对水资源。

(2)引起的社会问题:①对交通。

②对住房。

③对就业。

④对社会秩序。

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是()
A.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B.农业生产中出现剩余产品
C.商业生产的加快和商品交换 D.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完善
2.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在()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恒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B.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下游和中美洲
C.刚果河流域、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D.尼罗河下游、亚马孙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
3.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标志是()A.大城市数目的多少 B.各城市的人口多少
C.城市规模的大小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4.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是()
A.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也比发达国家多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
C.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一般在70%以上,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大城市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明显
5.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城市职能单一化 B.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C.限制人口增长 D.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6.世界上最主要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分布的地区有()
①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②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③日本太平洋沿岸④印度恒河沿岸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7.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条件的承载力太小 B.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规模无限扩大
C.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D.中小城市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8.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为强烈,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A.城市 B.乡村 C.牧区 D.林区
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
10.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A.多建房,增加建筑群密度,解决住房问题B.将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的上风向
C.兴建工厂、解决就业问题 D.加强绿化建设,增加园林和绿地面积二.判断题:
11.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

()
12.通常以城市人口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
三.综合题:
13.下图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这一问题被称为城市________效应。

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如果只考虑这一效应,请在图中画出该城市的热力环流。

(3)为什么城市上空云量多于郊区?
(4)既可行并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扩大绿地面积
B.把城市的大部分地方换成绿地
C.完善排水系统
D.多建高楼
1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城市化水平,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
是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
是曲线。

(2)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
是曲线,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