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雀替: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 柱)相交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
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 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 。
❖ 太和殿
•斗拱
❖ 斗拱:从柱顶探 出的弓形肘木 叫拱,拱与拱 之间的方形垫 木叫斗。合称 斗拱 。

斗、升
❖ 斗栱 栱


•斗拱
❖ 金柱又是除檐柱、中柱和山柱以外的柱子的通称, 依位置不同可分别以外金柱和内金柱。
•名词解释
❖ 移柱造: ❖ 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将若干内柱移位,增加
或减少柱距,以达到所需要空间和功能的做法。
•名词解释
❖ 副阶周匝za:
❖ 在建筑的主体(塔身、殿身包围一圈外廊) 之外围加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 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种建筑结构形式 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 隆重的建筑。
❖ 1.阶梯形踏步 ❖ “如意踏步”:是不用垂
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 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 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 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 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
状。
❖ 垂带石:台阶踏跺两侧 随着阶梯坡度倾斜而下 的部分,多由一块规整 的、表面平滑的长形石 板砌成。
❖ 象眼
•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 2.坡道 ❖ 礓礤(慢道):jiāng
•大木作
❖ 大木作:我国木构架 主要组成部分,由柱 、梁、枋、檩等组成 ,是木建筑比例尺度 和形体外观的重要组 成因素。
❖ 柱: 内柱
❖ 组成

外柱
•柱
❖ 早期---------商--------秦---------汉---------南北朝
圆形、下 埋与土夯 实
•下置卵 石,石 上加铜 锧
•方柱 •八角、束竹 、凹楞、人 像柱、倒栌 式、 直柱

井干式
❖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与唐代, 宋代精致化,明清达到高潮。
抬梁式(叠梁式)
❖ 1.春秋时期出现,唐代 成熟。
❖ 2.多用于宫殿、庙宇大 型建筑。
chuan lin
❖ 3.重量通过:椽、檩、 梁、柱传到基础。
❖ 4.室内空间大、少柱。
❖ 5.用材多(柱梁处)施 工复杂。3~5根梁
本章内容
❖ 2.1木构特征 ❖ 2.2建筑特征 ❖ 2.3装饰特征
2.1木构特征
❖ 2.1.1木构架的优点 ❖ 2.1.2木构架结构体系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 2.11木构架的优点
❖ 1.“墙倒屋不塌”
❖ 2.易安装拆卸
❖ 3.适应性强,隔热防寒减震

叠梁式(抬梁式)
❖ 中国古代木构架
穿斗式
❖ ຫໍສະໝຸດ Baidu、屋面曲线 :
❖ 1.檐口曲线:
❖ 檐口曲线的形 成是由于檐柱 逐间升起的结 果。为了使角 部升得更高, 除使用昂和其 他角梁外,还 在檐檩下端垫 以生头木。
•屋顶做法
•屋面做法
❖ 2.屋面曲线:
❖ 包括纵向和横向曲线。 又利于雨水的宣泄,而 且还为室内争取到更多 的阳光,屋面外形因此 也变得更加柔和秀美。
❖ 斗、升:
❖ 位于一组斗栱最下的 构件是坐斗(又叫大 斗、宋称栌斗、汉称 栌),有时也可单独使 用。
❖ 栱:栱是置于坐斗口 内或跳上的短横木。
❖ 昂:斗栱中斜置的构 件,起杠杆作用。( 汉代未发现此构造)
•斗拱
一斗二升
•实拍拱
•一•曲抖臂三斗升拱•八角•多柱层和斗柱拱础如•一倒斗置三的升栌斗
•斗栱
•穿斗式
❖ 1.用穿枋串柱, 檩条放柱头上, 沿檩条再用穿枋 串柱。
❖ 2.用料小,整体 性高。
❖ 3.柱子太密,室 内柱子多。
井干式
❖ 1.用圆木式、矩形 、六角形木料平行 向上叠置,转角处 交叉咬合。
❖ 2.再左右两侧立柱 承脊檩。
❖ 3.用木多,尺度和 门窗有限制,用于 少数森林地区。
•大木作
•名词解释
❖ 明间(宋称当心间): ❖ 正中间一间 ❖ 次间: ❖ 明间左右两侧 ❖ 梢间: ❖ 次间再外侧 ❖ 尽间: ❖ 最外侧 ❖ 9开间以上的则增加次间数
•名词解释
❖ 步(清代称呼):
❖ 屋架上的檩lin(宋称 槫cuan)与檩中心 线间的水平距离。
❖ 通进深:
❖ 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 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 。即前后檐柱之间水 平距离。即“进深”
❖ 勾阑:栏杆,由望柱, 寻杖,阑版构成。一层 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 重台勾阑”。
❖ 鹅颈椅(美人靠、飞来 椅、吴王靠):
❖ 是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 周设置的靠椅的雅称。
❖ 一、大门

棋盘版门
❖ 版门

镜面版门
•小木作
❖ 棋盘版门:先以边梃上下抹 头组成边框,框内置横幅若 干,后在框的 一面钉板,四
•墙壁
❖ 一、土墙 ❖ 夯土墙,土胚墙等 ❖ 版筑:夯土墙
❖ 二、砖墙
❖ 1.空心砖:
❖ 最早见于战国晚期 、东汉中期墓。
❖ 2.条形砖(小砖) :
❖ 秦始皇陵兵马俑中 的一段壁面
❖ 北魏嵩岳寺
❖ 汉代长、宽、厚比 :4:2:1
•墙壁
•墙壁
❖ 3.空斗墙: ❖ 南方居民及祠庙建筑中常见。
•墙壁
•屋架
•屋架
❖ 3.替木: ❖ 起拉接作用的辅肋构件
,常用于对接的檩子、 枋子之下,有防止檩、 枋拔榫的作用。
❖ 五、多层木 建筑
❖ 1.叉柱造:
❖ 上层柱插在 底下华拱中 ,收半个柱 径。
•屋架
•屋架
❖ 2.缠柱造: ❖ 在下层柱端增加一
斜梁,将上层柱立 于此梁上。结构外 观稳妥,角部两面 的普柏枋上各加一 个大斗和一组斗拱 。
•高莲瓣 柱础、 束莲花 柱
柱身
收分
较大
•柱
❖ 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上端建筑雕刻我国 现知最早梭柱形象。
❖ 宋-------------------------元
❖ 以圆柱最多 八角形、瓜楞
多用直柱、南方 复用梭柱皖南民
断面
居、祠堂
•大木作
❖ 江苏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罗汉院大殿遗址
•柱
❖ 梭柱:上段收杀,中、下二 段平直,柱的断面、高度与 建筑尺度关系在《营造法式 》中有规定。
面平齐不起线脚。
❖ 镜面版门:门扇不用木框, 完全用厚木板拼合,背面再
用横木联系
•小木作
❖ 二、隔扇
❖ 隔扇可以作对 外的门、窗, 也可以作内部 的隔断。
❖ 做窗叫槛Kan 窗
❖ 隔扇:
❖ 上部:隔心( 花心)
❖ 中部:绦环板
❖ 下部:裙板
•小木作
❖ 罩:古建筑内檐装修 木雕花罩。凡从地上 一直到梁(或枋)的 花罩都可称为落地罩 。除落地罩外还包括 飞罩、栏杆罩、几腿
•宋徐积有诗句云 :“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
•悬鱼:是一种建筑装饰,大多用木板雕刻而成,位于悬山或者歇山建筑两端的博 风板下,垂于正脊。
•屋顶作法
❖ 三、屋面材料: ❖ 1.陶瓦:
❖ 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遗址为最早发现地。 《营造法式》中称
❖ 垂尖华头瓪瓦ban ❖ 2.琉璃瓦: ❖ 明以后用瓷土制作
•名词解释
❖ 单槽:根据《营造法式》的记录,内柱将平 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例如山西 晋祠圣母殿)
•名词解释
❖ 双槽: 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 区域。出自《营造法式》中的殿阁地盘图。
❖ 例如:(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
•名词解释
❖ 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 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 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台基
❖ 建筑
屋身

屋顶
❖ 一、屋身:
❖ 1.山墙:
❖ 位于建筑物两端的墙体。
❖ 其上三角形部分叫“山花”。
❖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 火墙、放火墙等等,特指
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
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
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 头墙”。
•照壁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特别流行,一 般讲,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
❖ 柱径与柱高间比率越变越小 ❖ 东汉----------唐----------清
❖ ½,1/5, 1/9 1/10,1/15 ❖ 南方民居 ❖ 结构轻
❖ 1/15
•柱
❖ 侧脚:柱子内向倾斜 ,越靠边倾斜越明显 ,宋,檐柱在前后檐 向内斜10/1000,在 山墙向内倾斜5、 1000。
❖ 升起:柱列由中间向 角柱逐渐价高,向外 一间,升高2寸------13开间高1尺2寸。
---------板瓦
•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一、台基 1.普通台基 早期-----夯土-------后期 包砌砖石 2.须弥座 由佛教演变,用于高级 建筑。 最早实例见于北朝石窟 明清的须弥座上、下基 本对称,且束腰变矮, 莲瓣肥厚,装饰多用植 物或集合纹样。
•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 二、踏道
❖ 都柱:秦汉宫遗址或 崖墓中,与厅堂品面 仅一根柱子,汉文献 中称“都柱”。
•名词解释
❖ 开间(又叫“面阔”):
❖ 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
❖ 通面阔:
❖ 各开间宽度的总和。
❖ 民间建筑
宫殿、庙宇 十分隆重
❖ 3、5间
5、7间
9间
❖ 11间的建筑:
❖ 陕西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
❖ 北京清故宫太和殿
•名词解释
❖ 金厢斗底槽(金箱斗底槽):
❖ 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 分为内外两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 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 寺金殿。
•名词解释
❖ 减柱造: ❖ 我国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 ❖ 金柱:
❖ 建筑物的屋顶梁架以立柱支撑,立于最外一层屋檐 下的柱子称檐柱,在檐柱以里,位于内侧的柱子称“ 金柱”。
❖ 在宋《营造法式》中 ,每一组斗拱称“一 朵”。
❖ 柱头斗拱(宋称“柱 头铺作”,清称“柱头 科”)
❖ 柱间斗拱(宋称“步 间铺作”,清称“平身 科”)
❖ 转角斗拱(宋称“转 角铺作”,清称“转角 科”)
❖ 清式每一组斗栱称“ 一攒”cuan
•屋架
❖ 一、举架(宋称举折) ❖ 举:指屋架的高度,按建
❖ 3.屋脊曲线:
❖ 宋元建筑在脊榑两端置 生头木,明清又恢复平 直。唯福建、台湾例外 。
•屋顶做法
❖ 二、屋角:
❖ 我国北方建筑屋角起翘较平,外观庄重浑厚 ;南方屋面起翘较陡,外观活泼轻快。
❖ 戗:戗脊 ❖ 发戗:起翘 ❖ 水戗发戗:qiang ❖ 子角梁不翘起,仅靠屋角上的脊翘起 。 ❖ 嫩戗发戗: ❖ 指屋檐的翼角的起翘十分明显的结构做法
筑进深和材料定。 ❖ 二、推山与收山 ❖ 推山是庑殿(宋称四阿) ❖ 收山是歇山(宋称九梁殿
) ❖ 目的为了屋顶不要太庞大
•屋架
❖ 三、梁(宋称梁或栿 )
❖ 可分为单步梁(又叫 抱头梁、宋称剳牵) da
❖ 双步梁(宋称乳栿) 、三架梁(平梁)、 五架梁(四椽栿)、 七架梁(六椽栿)等 。
❖ 宋梁栿fu的名称是按 他承受的椽cuan数来 定。
❖ 清按上承受桁heng或 檩数来命名。
•屋架
❖ 四、桁fu(或叫檩 、宋称脊榑fu)
❖ 桁:梁上的横木
❖ 五、椽cuan
❖ 椽:是垂直搁置在 檩上,直接承受屋 面荷载的构件。
❖ 六、其他构件: ❖ 1.瓜柱(宋称侏儒
柱或蜀柱): ❖ 梁柱中两层梁间的
短柱和支承脊檩的 短柱 。 ❖ 2.叉手和托脚 ❖ 叉手支撑在侏儒柱 两侧。 ❖ 托脚是支撑平榑的 斜向构件。
中外建筑史一
【引言】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创作出 了自己独特的建筑结构体系、形式及装饰样式, 仿佛一首美丽的诗歌,涓涓流淌,历久不衰。我 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种美丽传承和发展 。
这里所谓特征,是指从现存中国古代建筑实 例中所概括出来的、普遍存在的、不同于西方建 筑的独特之处。那么到底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体 现在哪里呢?
❖ 三、木墙 ❖ 由井干式结构形成,除应用地面建筑外也反
映在商代及西汉的木椁墓中。 ❖ 四、编条夹泥墙 ❖ 多用于南方穿斗式建筑,可作外墙,也可作
内墙。两面涂泥,再施粉刷。
❖ 一、种类: ❖ 1.庑殿 ❖ 2.歇山 ❖ 3.悬山 ❖ 4.硬山 ❖ 5.攒尖(宋称
斗尖) ❖ 6.单坡 ❖ 7.平顶
•屋顶

❖ 是以砖石露棱侧砌的 斜坡道,可以防滑,一 般用于室外。
❖ 辇道(御路): ❖ 御路又被称为龙升或
螭陛,原为古代中国 宫殿建筑形制,是位 于宫殿中轴线上台基 与地坪以及两侧阶梯
间的坡道 。
•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 3.栏杆(勾阑): ❖ 望柱:支撑石栏杆之间
的石柱就叫望柱。
❖ 寻杖:寻杖也称巡杖,是 栏杆上部横向放置的构 件.
❖ 副阶:宋代殿阁等级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 子,称为副阶。
❖ 例:山西应县佛宫寺:底层的内、外二圈柱 都包砌在厚达1米的土坯墙内,檐柱外设回廊


额枋(宋:阑额)
❖ 枋 平板枋(宋:普柏枋)

雀替(宋:棹幕枋、角替)zao
❖ 额枋:柱上用于联系、承重的水平构件。
❖ 平板枋(宋称普拍枋):是平置于阑额之上,用于 承托斗栱的构件,有时会被画上彩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