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解剖
8.7.1面神经系统解剖学

纤维成分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面神经核→表情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上泌涎核→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换元→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腔、腭的粘膜腺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舌前2/3味蕾→面神经膝神经节→孤束核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传导耳部皮肤一般感觉和表情肌本体觉
分支与分布——颅外
颞支:额肌、眼轮匝肌等 颧支:眼轮匝肌及颧肌 颊支:颊肌、口轮匝肌及口周围肌 下颌缘支:下唇诸肌 颈支:颈阔肌
神经结
翼腭神经节 位于翼腭窝上部,上颌神经下方 下颌下神经节 位于下颌下腺与舌神经之间
面神经损伤表现
面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1.颅外段:同侧表情肌麻痹和角膜反射消失。 2.茎乳孔以上累及鼓室支:舌前2/3味觉障碍和患侧唾液分泌减少。 3.面神经管垂直段更高部位:听觉过敏。 4.膝状神经节以前:同侧泪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眼结膜干燥。 5.内耳道或桥小脑角段:耳聋、眩晕等症状。 6.脑干内段:常伴随外展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偏瘫。
行程
延髓脑桥沟外侧部 ↓
内耳门 ↓
内耳道底 ↓
面神经管(三大分支) ↓
茎乳孔出颅 ↓
穿腮腺到面部(五大分支)分支Leabharlann 分布——面神经管内1.岩大神经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翼腭神经界换元→ 泪腺、腭及鼻粘膜的腺体
2.镫骨肌神经 支配镫骨肌
3.鼓索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味蕾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下颌下神经节换元→ 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分泌
面神经解剖护理课件

案例三:面神经损伤的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总结词
自我管理、预防复发
详细描述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对面神经损伤的恢复至关重要。患者应学会自我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 饮食和面部受压。同时,定期复查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预防复发的关键。通过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患者可 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与预后
康复治 疗
在面神经损伤治疗后,根据损伤程度 和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如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预后判断
根据面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情 况,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 估和预测。同时,注意观察并发症的 发生情况,及时处理和干预。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面神经损伤的急性期护理
感染
面部肿瘤或颅内肿瘤压 迫面神经,可能导致面
神经损伤。
如中耳炎、腮腺炎等感 染性疾病,可能侵犯面
神经,导致损伤。
面神经损伤的类型
完全性损伤
面神经功能完全丧失,表现为患 侧面部肌肉瘫痪,无法完成表情
和动作。
不完全性损伤
面神经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患侧 面部肌肉力量减弱或感觉异常。
刺激性损伤
面神经受到刺激,表现为面部肌肉 不自主抽搐或疼痛。
03
面神经损伤的护理方法
急性期护理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肌肉功能、 感觉和运动情况,以及是否有
疼痛、麻木等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防止因 呼吸道阻塞导致窒息。
疼痛管理
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减 轻患者的疼痛。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他们 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面神经解剖及病变

避免面部受到寒冷刺激,尤其 是在冬季和春季。
避免感染
加强口腔卫生,预防牙周炎、 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
控制情绪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 和紧张。
减少刺激
减少对面部的刺激,如避免长 时间吹风、晒太阳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其他治疗方法
•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针灸、按摩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作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帮助缓解 症状和促进康复。
06 预防面神经病变的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 熬夜和过度疲劳。
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
蛋白质等。面神经的路径 Nhomakorabea01
02
03
穿出脑桥
面神经从脑桥神经核发出 后,穿出脑桥基底部,进 入颞骨岩部。
穿过内听道
面神经穿过内听道,在内 听道底部形成膝状弯曲, 这是面神经行程中最关键 的转折点。
进入面神经管
面神经从内听道穿出后, 进入面神经管,沿着颞骨 岩部的面神经管下行。
面神经的分支
01
02
03
04
鼓索支
总结词
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瘫痪的疾病。
详细描述
面神经麻痹通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无法进行正常的面部表情和动 作。这种疾病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如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创伤等 。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面肌痉挛
总结词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的疾病。
定义和概念
面神经
是第七对脑神经,负责支配面部 表情肌的运动。
经典面神经解剖.pptx

精心整理
17
鼓室段(水平段)
锥体段
鼓室段
精心整理
鼓索神经
面神经垂直段
18
5.乳突段(垂直段)
•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 向下达茎乳孔。
精心整理
19
精心整理
鼓索神经
乳突段(垂直段)
20
6.颞骨外段
• 在茎乳孔之外侧向外,前 走行进入腮腺;主干在腮
腺内分上下两支,二者弧 形绕过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 支,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
• 副交感及感觉部分组成中间神经。
精心整理
2
精心整理
3
精心整理
4
• 在面神经管段发出镫骨肌神经到镫骨肌;
• 在颈乳孔与腮腺之间发出分支供应枕肌、 耳后肌群、二腹肌后腹、茎舌骨肌。
• 面神经核上部受双侧皮质延髓束的支配, 下部仅受对侧双侧皮质延髓束的支配。
精心整理
5
精心整理
6
• 感觉神经来自面神经管中的膝状神经节, 周围支与运动纤维伴行走向后外侧,在茎 乳孔处出面神经管,称为鼓索神经,附着 于下颌神经的舌神经,支配舌前2/3的味觉;
患侧泪腺分泌减少,角膜干燥(岩大神经受累);听觉过敏 (镫骨肌神经受累);舌前 2/3 味觉消失, 唾液分泌减少(鼓 索受累)等症状。
镫骨肌神经
岩大神经
鼓索
精心整理
24
9
面神经管分支:1)鼓索(含副交感节前纤维,味觉纤维) 2)岩大神经(含副交感节前纤维) 3)镫骨肌神经
镫骨肌神经
岩大神经
鼓索
精心整理
10
鼓索
④ ⑤
面神经颅外分支
精心整理
① 颞支 ② 颧支 ③ 颊支 ④ 下颌缘支 ⑤ 颈支
耳鼻咽喉科面神经的应用解剖

耳鼻咽喉科面神经的应用解剖一、面神经的组成面神经为第VⅡ脑神经,出颅后弯曲行走于颞骨内,是人体中在骨管内行程最长的神经,从其中枢到末梢之间的任何部位受损,均可导致部分性或完全性面瘫。
面神经是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由运动、感觉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传导舌前2/3的味觉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
面神经核位于脑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受双侧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支配,并发出运动纤维支配同侧颜面上半部的肌肉,核的下半部分仅受对侧大脑皮质的支配,并发出运动纤维支配同侧颜面下半部的肌肉。
(一)面神经的成分面神经含有4种纤维成分。
1.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被盖部的面神经核,主要支配面肌的运动。
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的上涎核,属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有关副交感神经节换元后的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腭的黏膜腺,司上述腺体的分泌。
因出脑桥后走行于运动神经和前庭蜗神经之间,又称中间神经。
3.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即味觉纤维,其胞体位于颞骨岩部内,面神经管弯曲处的膝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舌前2/3黏膜的味蕾和腭部的味蕾,中枢突终止于脑干内的孤束核。
4.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郭及小范围外耳道皮肤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
(二)面神经的行程及分支1.面神经的行程面神经由两个根组成,较大的运动根从面神经丘发出,自脑桥小脑角区,脑桥延髓沟外侧部出脑;较小的混合根(也称中间神经)自运动根的外侧出脑,和位听神经进入内耳道,两根进入内耳门合成一干,穿内耳道底,进入与中耳鼓室相邻的面神经管,在面神经管内,先向前外,继而向后外,转折处称为面神经膝部,干上有感觉性的膝状神经节,先水平走行,于外半规管后下方下行于鼓室后壁后上方,后垂直下行经茎乳孔出颅,到达面部后发出耳后神经、二腹肌支和茎突舌骨肌支,支配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向前进入腮腺,在其内分成5个终末支即颞支、颧支、颊支、下颌支和颈支,支配面部表情肌。
面神经解剖PPT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面神经概述 • 面神经的解剖结构 • 面部肌肉与面神经的关系 • 面神经损伤与疾病 • 面神经的应用研究
01 面神经概述
面神经的定义
01
02
03
定义
面神经是第VII对脑神经, 负责面部表情、味觉以及 部分咀嚼功能。
位置
面神经起自脑桥,穿过颞 骨岩部的面神经管,最终 分支分布于面部肌肉。
面神经的毗邻关系
与茎乳孔的关系
与颈动脉的关系
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支配腮腺的分 泌。
面神经毗邻颈动脉,在腮腺深面与颈 动脉鞘相贴。
与下颌骨的关系
面神经在下颌骨表面走行,发出分支 支配下颌周围肌肉。
03 面部肌肉与面神 经的关系
眼轮匝肌
眼轮匝肌是围绕眼睛的环形肌肉 ,主要负责闭眼和保持眼睑紧闭
。
面神经的颞支直接支配眼轮匝肌 ,控制其收缩和舒张,从而影响
总结词
面部肌肉电刺激对面神经的影响
详细描述
通过对面部肌肉进行电刺激,可以激活面神经,促进面部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有助于改善面部肌肉松 弛、皱纹等问题,提高面部的美观度。
面部整形手术与面神经
总结词
面部整形手术中面神经的保护与修复
详细描述
在进行面部整形手术时,对面神经的保护和修复至关重要。手术过程中应避免损伤面神 经,同时对于受损的面神经进行及时修复,以减少对面部肌肉功能的影响,确保术后恢
复良好。
面部神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面部神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VS
详细描述
面部神经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和 神经电生理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针对不同疾病 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恢复面部肌肉的 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面神经解剖

2.内耳道段
• 于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 膝神经节,约2.25-3mm长。
3.迷路段
膝状神•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 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 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 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鼓室段 和锥体段)
鼓室段(水平段)
锥体段 鼓室段
鼓索神经 面神经垂直段
5.乳突段(垂直段)
•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 向下达茎乳孔。
鼓索神经 乳突段(垂直段 )
6.颞骨外段
• 在茎乳孔之外侧向外,前 走行进入腮腺;主干在腮 腺内分上下两支,二者弧 形绕过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 支,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 肌群。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腮腺
再见!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
一.面神经的走行
• 面神经是人体穿过骨管中最长的 颅神经,为含有运动,副交感与 感觉性纤维的混合神经 。
• 运动纤维:脑桥下面神经核,部 分来自对侧大脑运动皮层锥体束 纤维。
• 副交感及感觉部分组成中间神经 。
二.面神经的分段
面神经出脑桥后 全长可分6段
1.小脑脑桥角段
• 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 桥小脑角会同位听神经抵 达内耳门
三.面神经的分支
自上而下分支有: 1.岩大神经:膝状神经节前方分出 2.镫骨肌神经:锥隆起后方分出 3.鼓索:垂直段分出 4.终末支:上下两支,上为颞面支, 下为颈面支。颞面支分出颞支和颧 支,颈面支分出颊支,下颌缘支和 颈支。
面 神 经 终 末 支
四.面神经手术中的解剖学标志
• 1.确定鼓室段的标志为:卵圆窗, 匙突,锥隆起,水平半规管等。 • 2.确定垂直段的标志为:水平半规 管砧骨窝与二腹肌嵴。
面神经解剖PPT课件

1.外周性面瘫或核性面瘫,患侧面部上下的表情肌(不
包括由动眼神经支配的提上睑肌)均瘫痪,属于弛缓性
麻痹。典型的周围运动性面神经麻痹常为一侧性,并与 病变所在部位同侧。 2.中枢性面瘫,一侧中枢性麻痹时,两侧上部面肌运动 存在,而对侧下部面肌随意运动消失。
外周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最明显的区别是不能抬、VII起始核:
面神经核 上泌涎核 孤束核
面神经(Facial nerve)
分布范围
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膝神经节
面肌 泪腺 舌下腺,下颌下腺 舌前2/3味蕾
一、面神经的组成
面神经的发生来源于人胚胎第二腮弓
的神经外胚层组织 , 是人体发育最早的神经
之一。
面神经(facial nerve)为含有运动纤维、 感觉纤维以及副交感纤维成分的混合神经。 其中大部分属运动纤维;小部分为感觉与 副交感纤维,构成中间神经。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腮腺
Terminal branches
颞支—腮腺上缘—斜越颧弓后段浅面—额肌、 眼轮匝肌—额纹消失
颧支—腮腺前缘—颧肌、眼轮匝肌下部及提上唇肌—与颞 支共同管理眼睑闭合
颊支—腮腺前缘—腮腺导管上方和下方—口角—颊肌和口 裂周围诸肌—鼻唇沟变浅
下颌缘支—腮腺下端—颈阔肌深面—下颌体下缘—越过面动、静脉的浅 面—下唇诸肌及颏肌
内听道段
4.鼓室段(水平段)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经 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窗上 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鼓室后 壁锥隆起平面(鼓室段和锥体段)
鼓室段(水平段)
锥体段
鼓室段
鼓索神经
5.乳突段(垂直段)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 下达茎乳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镫骨肌神经 岩大神经
鼓索
镫骨肌神经
岩大神经
鼓索
鼓索 舌神经
① ②
③ ④ ⑤
面神经颅外分支
① 颞支 ② 颧支 ③ 颊支 ④ 下颌缘支 ⑤ 颈支
二.面神经的分段
面神经出脑桥后 全长可分6段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1.小脑脑桥角段
• 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 桥小脑角会同位听神经抵 达内耳门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2.内耳道段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腮腺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面神经损伤
面神经损伤后的症状, 取决于损伤的部位。 (1)面神经管外损伤:同侧的所有表情肌麻痹。出现:额纹 消失,闭眼困难, 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鼓腮、露齿, 笑时,口角偏向健侧。
(2)面神经管内损伤:除上述面肌瘫痪症状外, 还可出现
• 中枢支进入延髓的孤束核,更换神经元后 发出纤维经对侧内侧丘系到丘脑,投射到 中央后回下缘、外侧裂上方的味觉中枢。
面神经
①鼓索 (含副交感节前纤维,内脏感觉纤维)
面神经管内分支 ②岩大神经
面
③镫骨肌神经
神
经
分
①颞支
支
颅外分支
②颧支
(穿过腮腺) ③颊支
④下颌缘支
⑤颈支
面神经管分支:1)鼓索(含副交感节前纤维,味觉纤维) 2)岩大神经(含副交感节前纤维) 3)镫骨肌神经
• 副交感及感觉部分组成中间神经。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 在面神经管段发出镫骨肌神经到镫骨肌;
• 在颈乳孔与腮腺之间发出分支供应枕肌、 耳后肌群、二腹肌后腹、茎舌骨肌。
• 面神经核上部受双侧皮质延髓束的支配, 下部仅受对侧双侧皮质延髓束的支配。
• 感觉神经来自面神经管中的膝状神经节, 周围支与运动纤维伴行走向后外侧,在茎 乳孔处出面神经管,称为鼓索神经,附着 于下颌神经的舌神经,支配舌前2/3的味觉;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鼓室段(水平段)
锥体段
鼓室段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Hale Waihona Puke 鼓索神经面神经垂直段
5.乳突段(垂直段) •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
向下达茎乳孔。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鼓索神经
乳突段(垂直段)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6.颞骨外段
• 在茎乳孔之外侧向外,前 走行进入腮腺;主干在腮 腺内分上下两支,二者弧 形绕过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 支,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 肌群。
VII 面神经(Facial nerve)
起始核:
面神经核 上泌涎核
孤束核
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膝神经节
分布范围
面肌 泪腺 舌下腺,下颌下腺 舌前2/3味蕾
一.面神经的走行
• 面神经是人体穿过骨管中最长的 颅神经,为含有运动,副交感与 感觉性纤维的混合神经 。
• 运动纤维:脑桥下面神经核,部 分来自对侧大脑运动皮层锥体束 纤维。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3.迷路段
• 于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 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神经节,约 2.25-3mm长。
膝状神经节 迷路段
内听道段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4.鼓室段(水平段)
•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 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 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 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鼓室段 和锥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