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原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基于生态环境评价的小城镇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

基于生态环境评价的小城镇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

基于生态环境评价的小城镇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郝玲;刘顺;吴左宾【摘要】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在分析县域生态环境现况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分析,对其整体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依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综合考虑三原县的各类环境要素,将县域分为四大生态功能区.旅游发展规划基于对县域生态环境要素、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内容的综合考虑,积极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育,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对三原县展开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及旅游线路组织规划研究.三原旅游发展应强化生态功能,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源和基本农田等空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5)005【总页数】5页(P842-846)【关键词】三原;生态环境评价;生态功能区划;旅游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旅游线路组织【作者】郝玲;刘顺;吴左宾【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99目前,我国各地小城镇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由于在发展中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建设中忽略生态平衡问题,往往造成了乡镇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

因此,在积极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育建设的基础上,展开小城镇旅游发展规划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的基础上,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对其展开旅游发展规划研究。

1 县域概况三原县位于陕西渭河以北及关中平原中部,总面积577.38 km2,是省会西安的北大门。

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以来,三原至今已有1556年的历史。

三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362~1 409 m。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近日,备受关注的《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

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

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

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

改变西安、咸阳,乃至陕西省命运的两张规划图,看懂了,涨财富

改变西安、咸阳,乃至陕西省命运的两张规划图,看懂了,涨财富

改变西安、咸阳,乃至陕西省命运的两张规划图,看懂了,涨
财富
改变西安、咸阳,乃至陕西省命运的两张规划图,看懂了,涨财富
东篱园丁2018-03-29 05:45:45
第一张,推高了房价,迎来了人才。

第二张,将会是真正的扩展,西进、东扩、北跨、南控,最重要的是中优。

行政区划调整,古已有之,它服务于当时的社会发展。

减少冗员,提质增效,或许会成为其中的一个成效。

咸阳市处于关中平原地带的南八县(区)早已被大西安所觊觎,本次,被纳入怀中也是理所当然。

而传统地理位置时的咸阳市北五县将被永远抛在北山之北了。

西安,真得会变大,但是,会变强吗?会成为陕西省的新动能带动全省发展吗?
我们拭目以待。

三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初探_图文(精)

三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初探_图文(精)

文章编号 :1009-6825(2007 08-0053-02三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初探收稿日期 :2006-10-20作者简介 :张晓荣 (1982- , 女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 陕西西安 710055张晓荣摘要 :对目前三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 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思路和方法 , 以促进三原历史文化名城有效合理的保护城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三原 , 历史文化名城 , 保护 , 发展中图分类号 :T U 984. 2文献标识码 :A1 三原印象三原县地处关中平原北部 , 有西安 /北大门 0之称 , 东界临潼 , 南接高陵 , 西邻泾阳 , 北靠耀县 ; 东北连富平 , 西北接淳化 , 处于西安都市圈内 , 具有有利的区位条件。

三原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置县以来 , 至今已有 1556年的历史。

具有文化遗产品类丰富、时间跨度长、在县域内覆盖空间广等特色 , 是西北地区较为典型的历史城镇之一。

于 1993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三原县拥有各级重点保护单位 108处 , 包括国家级 4处、省级 10处、县级 20处 , 已查明的文物点 395处。

2 名城特色2. 1 独特的城市景观格局三原县历史悠久 , 虽历经兴衰 , 但城址始终保持不变 , 维持了原先的钟形布局。

城分内外即城与廓 , 城在廓内且被清河一分为二 , 南北相望 , 城市道路维持了棋盘格局 , 关中地区古城风貌依然留存。

三原县域内有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三大水系 , 地形地貌以平原和台塬为主 , 这三大水系与境内的嵯峨山、三个塬 (孟侯原、丰原、白鹿原及其他河渠水系共同构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山水风貌景观。

2. 2 历史遗产种类丰富三原先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 留下了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 , 包括古墓葬、古书院遗址、古建筑、古文化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等。

其中 , 古墓葬中较富盛名的就有 3个帝王陵 , 唐高祖李渊献陵、唐武宗李炎端陵和唐敬宗李湛庄陵 ; 古建筑又如城隍庙 (见图 1 、古龙桥、文峰木塔、孟店民宅古建群、东里花园和于右任故居等 ; 此外 , 还有学古书院、宏道书院、正宜书院和嵯峨书院等古书院遗址以及位于嵯峨山上的杨杜遗址、岳村遗址和池阳宫遗址等古文化遗址。

三原县发展规划

三原县发展规划

三原县发展规划三原县发展规划小城镇,是指区别于大中城市和农村村庄的、具有一定规模、主要有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居住的场所。

2002年,我国城镇人口为5亿,城镇化率39%。

其中小城镇(含城关镇)镇区人口1.7亿,占13%,对城镇化的贡献率为1/3。

若按非农业户籍人口计算,我国共有3.3亿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6%。

其中小城镇1.4亿,占11%,贡献率为42%。

小城镇吸纳了3438万农业人口,占当年农村流动人口的39%。

三原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素有八百里秦川“白菜心”之美誉。

古称“池阳”,面积569平方千米。

自公元446年(北魏太武帝真君7年)置县。

已有1556年历史,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

整体地貌以平原,台原为主,占总面积的72%,河流主要有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为陕西省重要粮,棉,菜,果产区之一。

三原县地理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突出。

南距西安、西距咸阳、北距铜川、东距闫良等省内大中城市均约30公里左右,处于得天独厚的“弧心”位置。

西(安)铜(川)一级公路、陇海铁路穿境而过,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2公里,西安至平凉铁路、107省道关中城镇快速干道环线横贯东西,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航空、铁路、公路立体道路交通网络。

三原县人文景点较多,有永康陵,三原李寿墓,三原马理墓,三原唐高祖李渊献陵,三原唐敬宗李湛庄陵,三原唐武宗李炎端陵,明代崔家大院,李靖故居,三原城隍庙,于右任故居,宏道书院,于右任纪念馆,三原古龙桥,周家大院,三原文峰木塔(中王堡塔)。

三原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近年来实行“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加速培育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基本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形态向特色经济,产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的跃升。

依托园区抓工业,全力打造县城工业区,农业科技示范园,清河食品工业圆,机械加工工业园,西部家具工业园共入驻企业66家,完成投资30多亿元。

西延高铁三原线规划方案

西延高铁三原线规划方案

西延高铁三原线规划方案引言作为中国铁路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之下成为了城市之间最主要的联系方式之一。

西延高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将为陕西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本文将就西延高铁三原线的规划方案进行介绍,旨在为相关研究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项目背景西延高铁三原线的建设是中国铁路建设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它的规划建设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线路起点为陕西省三原县,终点为甘肃省庆阳市,全长约320公里,其中包括20公里的双线高速铁路和300公里的正线铁路。

设计方案线路选线西延高铁三原线的选线需要考虑沿途地理环境、交通流量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根据初步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确定以下线路选线方案:1. 方案一:选择西南走向的线路,经过三原县、华县、合阳县,最后进入甘肃省庆阳市。

2. 方案二:选择西北走向的线路,经过三原县、宝鸡市、庆阳市。

根据地理条件和交通需求分析,方案一更为合理。

因为该线路选线沿途拥有较为平缓的地理地势,符合高铁建设的基本要求。

同时,沿途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更高,交通流量也相对较大,对于高铁的建设和运行有较好的保障。

工程建设1. 高铁线路:三原线的高铁线路采用双线铁路设计,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小时。

线路采用现代化的高速铁路技术和建设标准,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2. 车站规划:三原线沿途设置多个客运站点,包括起点站、中途站和终点站。

其中起点站设在三原县,终点站设在甘肃省庆阳市,中途设有宝鸡市等大中城市的高铁站。

每个站点均配备完善的设施,包括站房、候车室、售票厅、货运区等,以满足乘客和货物的需求。

3. 沿线环境保护:高铁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

例如,在线路设计中设置隔音墙、减少噪音和振动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在河流等敏感区段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经济效益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西延高铁三原线的建设将加强陕西省与甘肃省之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咸阳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咸阳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规划层次与范围市域:为咸阳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两区一市十县,土地总面积10196.4平方公里;核心内容为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区:包括渭城区和秦都区,以及兴平市的马泉街道、西吴镇、田埠镇,面积约603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5.9%。

中心城:规划范围东至银武高速公路,北至陇海铁路货运北绕城线以南,南至西宝高速,西至秦都区与兴平市交界,面积为14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95平方公里;核心内容为编制中心城规划。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06年-2020年。

近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城市性质关中城镇群重要中心城市,陕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1)关中城镇群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安一起共同承担城镇群中心主城的职能。

(2)陕西省重要的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3)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

(4)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城市规模市域城镇化水平与人口规模(1)2020年市域总人口将增至600-61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7-8万人。

(2)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将增至58%以上,年均增长1.4%;城镇人口将增至27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6-7万人。

中心城人口与用地规模(1)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模控制在95万人以内,年均增长约2万人。

(2)202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5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0平方米,年均增长约2.2平方公里。

(3)近期规模2010年中心城人口规模为7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75平方公里。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50-100万:咸阳市区(90~105万),包括中心城(95万)及外围的空港(3~5万)和电厂(2~3万)独立组团。

20-50万:兴平市区(25~30万)。

10-20万:泾阳泾干镇(14~16万)、三原城关镇(14~16万)、礼泉城关镇(14~16万)、乾州城关镇(14~16万)、彬州城关镇(14~16万)。

董文军、等64人与陕西省三原县人民政府其他二审行政裁定书

董文军、等64人与陕西省三原县人民政府其他二审行政裁定书

董文军、等64人与陕西省三原县人民政府其他二审行政裁定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其他行政行为【审理法院】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2.28【案件字号】(2020)陕行终721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徐炯杨宗信赵婧【审理法官】徐炯杨宗信赵婧【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李晓军等六十四人;薛锋;田安良;牛纪州;三原县人民政府;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当事人】李晓军等六十四人薛锋田安良牛纪州三原县人民政府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当事人-个人】薛锋田安良牛纪州【当事人-公司】李晓军等六十四人三原县人民政府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原告】李晓军等六十四人;薛锋;田安良;牛纪州【被告】三原县人民政府;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权责关键词】合法违法共同诉讼第三人证据不足【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经审理查明:2020年4月15日,三原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甲方)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乙方)签订《三原高新区XX路项目施工总承包施工合同》。

另查明,2020年7月30日,三原县高渠乡丁留村民委员会出具《丁留村在XX路有地人员名单》载明,在XX路有地人员共有村民19人。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类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参加。

前款所称的必须共同进行诉讼,是指按照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行政争议,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总体规划
预测县域总人口控制为:2015年43万,2020年45万,2025年48万 县域城镇化水平确定为:2015年50%,2020年55%,2025年65%;
地形地貌分析图
三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西有孟侯原(天 齐原),中有非原(清风原),东有白鹿原(万寿 原),南北以北部原坡为界;西部有北南向清峪河东 西相隔,自然分隔成三个差异明显的地貌区,即南部 平原、北部台原和西北山原。 南部平原: 该区为渭河冲积平原一部分,系渭河二级阶地, 面积约290.3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0.33%。区 内地势平坦,水利条件良好,是粮棉菜果适宜区。 北部台原: 该区位于县境北部,为渭河三级台地,面积 215.8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约37.41%。该区植被 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适宜发展粮食、油料生产。 西北山原: 该区位于县境西北部低山区,面积约70.7平方公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城乡综合交通规划构想: 完善地方公路网络,以“四纵五横”为骨架,提高 公路等级,加大公路密度。 “四纵”即三方公路、三新公路、三马公路、 安陵公路。“五横”即三陵路、三都路、朱 柏公路、张陵路、洪马公路。
主要对外交通:西铜高速、包茂高速、咸铜 公路、咸铜铁路、西咸铁路
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
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河流水系、水库、水源涵 养区。 生态保育区:北部三个台原区、南部平原的农田 水塘、已建成的国道、高速公路主干线两侧林带。 生态开敞区:南部的冲积平原区,以及北部台原 上主要村镇建设用地。 生态恢复区:南北部交界处、河流中下游地带、 西北山区地带。
县域空间管制分区规划图
四个分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 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三原中心城区、重 点镇中心区 优化开发区:县域南部平原地区 限制开发区:县域北部台原地区 禁止开发区:河流水域保护地区
里,占全县总面积约 12.26%。包括低山和残 原两种地貌类型,可利 用山坡均已植树造林。
县域城镇体系现状图
城镇主要分布于县域南部平原地区,具体可分 为北部台塬区镇分布区和南部平原城镇分布区。北 部台塬区城镇有3个,总人口7.5万人,占总人口的 18.7%。南部平原区分布的城镇有7个,总人口为 32.7万人,占总人口的81.3%。
县域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
三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省级历史文化 名城,境内共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其中 古墓葬39处,古遗迹56处,古建筑10处,近现 代纪念性建筑及革命遗址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县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主要集中分布于北 部洪水、嵯峨等地的河岸台地上,享有“文化 大县,书法之乡”的美誉。
县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
三大产业发展引导及控制区域:西北生态旅游发展 区、北塬农林旅游发展区、南部综合经济区。 西北生态旅游发展区:西北山区不适宜传统产业发 展,需控制人口增长,产业由种植业向林业转化, 积极发展旅游业,将生态旅游产业作为本 区的特色产业。 北塬农林旅游发展区:生态环境脆弱,水 滋养缺乏。未来产业应限制工业发展,积 极发展节水农业,并积极利用文物古迹遗 存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南部综合经济区:适宜发展第二产业,但 应集中布局平原区的城镇区以外应大力发 展节水型都市生态农业。
县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图
规划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两带 三区四心”的整体规划结构 “两带”即东部结合唐帝陵以及陪葬墓形成帝陵 保护带、西部结合遗址及历史人文景点形成历史 人文保护带。 “三区”即名城保护区、遗址保护区、唐帝陵保 护区。 “四心”即保护区内的核心保护区域。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图
结合县域内现有道路将各景区串联起来,形成展示 三原形象风貌、提升三原知名度、彰显三原特色的 旅游空间结构。 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将三原县划分六个片区为古城文化旅游区、郊野生 态休闲区、唐陵怀古观光区、渭北民俗体验区、墓 葬遗址科考区及深林旅游体验区。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三原县域城镇空间发展结构为“一核、两轴、三片 区”。 “一核”指三原中心城区,为县域的核心增长极; “两轴”指西铜公路城镇发展轴及关中环线城镇发展 轴; “三片区”指中心城区与鲁桥、西阳、安乐三镇共同 构成的县域西部城镇发展片区,东部以大程镇为龙头 带动陂西、徐木形成的县域东部城镇片区,以及北部 台塬区散布的城镇片区。
西安渭北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分析
三原地理位置:西南距咸阳市区、北距铜川市区均约30km。 咸阳市空间格局: (1)咸阳市城镇空间格局为“一带一环二轴”,其中“二 轴”是指沿312国道和咸铜铁路形成两条二级轴线。咸铜铁 路沿线二级城镇发展轴依托咸铜公路、咸铜铁路,连接咸阳 市目前经济实力最强的泾阳、三原两个经济强县。 (2)咸阳市域的咸铜铁路沿线二级城镇发展轴区位条件优 越,是咸阳市重点扶持发展区域,也是西安咸阳共建的重点 区域
县域城乡居民点分布现状图
2008年三原县域人口密度为714人/平方公里, 城关镇人口密度最大为2236人/平方公里,嵯峨乡 人口密度最小为314人/平方公里。 全县人口密度大于500人/平方公里的乡镇全部
分布在县域南部平原地区,本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 72%;人口密度小于500人/平方公里的乡镇全部分 布在北部台原地区,本区人口占县域总人口28%。
陕西三原城市总体规划 2010年——2025年
编制单位:西安建大城市规划研究院
概要:
城市性质定位 县域总体规划
规划区范围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城镇总体布局
城市性质定位
省域分析:
三原地处关中经济区腹地,且位于省域南北发展 轴与关中环线交汇点,交通区位条件优越,与西安都 市圈联系紧密,可直接接受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资 金、技术和人才的辐射。 未来西咸一体化发展区形成“一核五区十个卫星 城”的整体空间镇空间发展格局: 渭北城镇空间发展呈现“一核、二区、三带、 四极、多点”的格局。三原为其“四极”中北 部发展的一极。
机遇与挑战:
三原地处西铜与关中交汇节点城市,交通区位优势相 对突出。但处于渭北核心发展区外缘,且有被核心发展区 边缘化的倾向。
城市性质:
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加工制造、旅游及都市休 闲产业为特色的西安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北部新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