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减震系统

合集下载

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

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

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汽车悬架系统是指汽车车架和车身连接的部件,主要由弹簧、减震器和悬挂构件组成,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而电控减振技术是现代汽车悬架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对减震器进行调节,使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路面情况,提供更为舒适的驾驶体验。

本文将就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原理、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汽车悬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减震,并且可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度。

通常情况下,汽车的减震器是根据路面情况和车速来自动调节的,但是传统的机械减震器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汽车制造商开始研发电控减振技术。

电控减振技术主要依靠电子控制单元(ECU)、传感器和调节执行器来实现。

通过获取车辆运动状态和路面情况等数据,电子控制单元可以对减震器进行精准的控制,实现对悬架系统的实时调节。

当车辆行驶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时,电控减振系统会自动调节减震器的硬度和行程,以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而在高速行驶时,减震器则会调整为更硬的状态,以提高悬架系统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驾驶舒适性的需求不断提高,电控减振技术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许多汽车厂商已经推出了搭载电控减振系统的车型,如奔驰的AirMatic气动悬架、宝马的自适应M悬架等,这些技术在提高车辆悬架性能的也使得汽车的行驶更加舒适和安全。

除了高端车型之外,电控减振技术也在中低端车型中得到了应用。

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引入电控减振技术,使得这一技术逐渐走向了大众化。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电控减振技术将在未来成为汽车悬架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电控减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其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也越发关注。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电控减振技术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1. 高精度控制:未来的电控减振技术将会实现更高精度的控制。

汽车减震

汽车减震

汽车减震系统的物理结构、原理及措施班级:农机1206 姓名:唐政伟学号:12110304206一.摘要汽车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减震系统也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舒适性与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有关,而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又与悬架的特性相关。

所以,汽车悬架是组成汽车减震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

汽车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

它们共同作用达到给汽车减震的目的。

二.正文悬架系统是指车身、车架和车轮之间的一个连接结构系统,而这个结构系统包含了避震器、悬架弹簧、防倾杆、悬吊副梁、下控臂、纵向杆、转向节臂、橡皮衬套和连杆等部件。

当汽车行驶在路面上时因地面的变化而受到震动及冲击,这些冲击的力量其中一部份会由轮胎吸收,但绝大部分是依靠轮胎与车身间的悬架装置来吸收的。

悬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同时,汽车悬架又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

因此,汽车悬架往往列为重要部件编入轿车的技术规格表,作为衡量轿车质量的指标之一。

汽车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

从轿车上来讲,弹性元件多指螺旋弹簧,它只承受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对车体的冲击,具有占用空间小,质量小,无需润滑的优点,但由于本身没有摩擦而没有减振作用。

弹性元件种类包括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油气弹簧、空气弹簧和橡胶弹簧等。

减振器指液力减振器,是为了加速衰减车身的振动,它是悬架机构中最精密和复杂的机械件。

减振器的类型有筒式减振器,阻力可调式新式减振器,充气式减振器。

传力装置是指车架的上下摆臂等叉形刚架、转向节等元件,用来传递纵向力,侧向力及力矩,并保证车轮相对于车架 ( 或车身 ) 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规律。

汽车避震系统基本原理和构成

汽车避震系统基本原理和构成

汽车避震系统基本原理和构成引言汽车避震系统是汽车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不平造成的震动,保证乘坐舒适性和车辆的操控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汽车避震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

基本原理汽车避震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减震器来吸收和消散车辆行驶所产生的震动能量。

当汽车行驶过程中经过起伏不平的路面时,车轮将因受到路面的冲击而上下振动,这些振动能量会传递到车身和乘客空间,影响乘坐舒适性和行车稳定性。

避震器是汽车避震系统的核心元件,它利用特殊的液压和气压系统,通过阻尼器的作用来减小或消除车轮振动所产生的能量。

它通过控制阻尼器内的流体流动速度,使车辆的振动缓慢衰减,达到减震的效果。

构成要素汽车避震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 避震器避震器是避震系统的核心组件,一般由阻尼器、弹簧和活塞组成。

它能够根据车轮的振动情况自动调节阻尼力,使车身始终保持在合适的位置和稳定的状态。

2. 弹簧弹簧是汽车避震系统的支撑元素,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车身重量并吸收路面的冲击力。

弹簧的刚度决定了汽车避震系统的硬度和舒适性,不同型号和用途的汽车可能会采用不同类型的弹簧。

3. 防尘套、减震垫、座套防尘套、减震垫和座套是避震系统的辅助元素,它们主要起到保护避震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防尘套能够防止灰尘和杂物进入避震器内部,减震垫可以减少避震器的振动和噪音,座套则能够提高避震器的负荷能力。

4. 控制系统部分高级汽车避震系统还会配备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辆行驶状态和路面信息,并根据这些数据来调节避震器的工作状态,以实现更精确的减震效果。

结论汽车避震系统是汽车悬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避震器等装置能够有效减小或消除车轮振动所产生的震动能量。

汽车避震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避震器、弹簧、防尘套、减震垫和座套等,其中避震器是核心组件。

通过了解汽车避震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维护汽车悬架系统,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完整版汽车减震器结构图

完整版汽车减震器结构图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

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

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减振器与弹性元件承当着缓冲击和减振的任务,阻尼力过大,将使悬架弹性变坏,甚至使减振器连接件损坏。

因面要调节弹性元件和减振器这一矛盾。

在压缩行程〔车桥和车架相互靠近〕,减振器阻尼力较小,以便充分发挥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缓和冲击。

这时,弹性元件起主要作用。

在悬架伸张行程中〔车桥和车架相互远离〕,减振器阻尼力应大,迅速减振。

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桥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要求减振器能自动加大液流量,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防止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筒式减振器,且在压缩和伸张行程中均能起减振作用叫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还有采用新式减振器,它包括充气式减振器和阻力可调式减振器。

活塞杆;2.工作缸筒;3.活塞;4.伸张阀;5.储油缸筒;6.压缩阀;7.补偿阀;8.流通阀;9.导向座;10.防尘罩;11.油封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示意图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说明。

在压缩行程时,指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振器受压缩,此时减振器内活塞3向下移动。

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8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腔〕。

上腔被活塞杆1占去了一局部空间,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一局部油液于是就推开压缩阀6,流回贮油缸5。

这些阀对油的节约形成悬架受压缩运动的阻尼力。

减振器在伸张行程时,车轮相当于远离车身,减振器受拉伸。

悬架系统结构原理

悬架系统结构原理

悬架系统结构原理悬架系统是指汽车底盘上的一组部件,用于支撑和连接车身与车轮之间的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减震和支撑车身,提供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

悬架系统结构的原理是通过减震器、弹簧、悬挂臂等部件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对车轮的支撑和减震。

悬架系统的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减震器、弹簧、悬挂臂、悬挂架和悬挂连接件等。

减震器是悬架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它通过消化车轮运动产生的冲击力和振动,使车身得到稳定支撑。

减震器一般由外筒、活塞、活塞杆和工作介质等组成,通过阻尼力来减缓车身的上下运动。

弹簧是悬架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支撑车身的重量和吸收路面不平的冲击力。

常见的弹簧类型有螺旋弹簧、扭杆弹簧和气囊弹簧等。

螺旋弹簧是最常见的一种,它通过转动螺旋弹簧将车身重力转化为垂直方向的弹簧力,从而支撑车身。

而扭杆弹簧则是通过在车轮上方安装一根扭杆来实现支撑作用。

悬挂臂是连接车轮和车身的重要部件,它通过悬挂臂与车轮轴连接,使车轮能够上下运动。

悬挂臂的设计和材料选择都会影响到车辆的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一般来说,悬挂臂分为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它们通过球头和悬挂架连接,形成一个可调节的连接点,使车轮能够在不同路况下保持与车身的相对位置。

悬挂架是悬架系统的主体部分,它由悬挂臂、减震器和弹簧等组成。

悬挂架起到支撑和固定悬架系统其他部件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车身重量和承受路面冲击力的重要任务。

悬挂连接件则是悬架系统的连接部件,它们通过连接悬挂架和车身,保证悬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减震器、弹簧和悬挂臂等部件的协同作用来实现的。

当车轮受到路面不平的冲击时,减震器会通过阻尼力减缓车身的上下运动,从而减少车身的晃动和颠簸感。

同时,弹簧和悬挂臂会吸收和分散路面冲击力,保证车轮与车身的相对位置稳定。

这样一来,悬架系统能够提供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使驾驶者能够更好地掌控车辆。

总结起来,悬架系统结构的原理是通过减震器、弹簧、悬挂臂等部件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对车轮的支撑和减震。

汽车悬置系统设计指南(一)2024

汽车悬置系统设计指南(一)2024

汽车悬置系统设计指南(一)引言概述:汽车悬置系统是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汽车的驾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汽车悬置系统设计的指南,帮助读者了解悬置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从而优化汽车悬置系统的性能与驾驶舒适。

正文内容:一、悬置系统基本原理1. 悬置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 悬置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3. 悬置系统的工作原理4. 悬置系统与驾驶稳定性的关系5. 悬置系统与乘坐舒适性的关系二、悬置系统设计要点1. 悬置系统弹簧的选取和设计2. 悬置系统减震器的选择和调整3. 悬置系统阻尼的调节和优化4. 悬置系统材料的选择与优化5. 悬置系统与车体结构的匹配设计三、悬置系统振动控制1. 悬置系统振动类型与特性2. 悬置系统振动控制的方法3. 悬置系统调频器的设计与优化4. 悬置系统振动控制与驾驶稳定性的关系5. 悬置系统振动控制与乘坐舒适性的关系四、悬置系统磨损与维护1. 悬置系统磨损的原因与表现2. 悬置系统磨损程度的检测方法3. 悬置系统磨损的预防与延长寿命的方法4. 悬置系统维护的注意事项5. 悬置系统维护对驾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影响五、悬置系统创新与发展趋势1. 悬置系统新材料的应用2. 悬置系统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3. 悬置系统电子化的趋势4. 悬置系统智能化的发展5. 悬置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汽车悬置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要点,并在实际应用中引导悬置系统的优化与改进。

汽车悬置系统的设计不仅影响驾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也与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密切相关。

因此,合理设计和维护汽车悬置系统对于提高整车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至关重要。

未来,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悬置系统将面临更多的创新与发展机遇,我们期待悬置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汽车驾驶体验和乘坐舒适性的需求。

底盘减震系统调整与优化技巧详解

底盘减震系统调整与优化技巧详解

底盘减震系统调整与优化技巧详解底盘减震系统是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正确调整和优化底盘减震系统可以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舒适,提高操控性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底盘减震系统调整与优化的技巧。

1. 调整减震器硬度减震器硬度是影响车辆悬挂性能的重要因素。

适当调整减震器硬度可以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减小颠簸感。

在调整减震器硬度时,可以根据自身驾驶需求选择合适的设置,一般来说,硬度较高的减震器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但会降低舒适性;而硬度较低的减震器则可以提高舒适性,但操控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2. 调整减震器阻尼减震器阻尼也是影响车辆悬挂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适当调整减震器阻尼可以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定,减小侧倾和过度行驶的情况。

一般来说,较高的减震器阻尼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但会降低舒适性;而较低的减震器阻尼则可以提高舒适性,但操控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3. 检查并更换减震器底盘减震系统中的减震器是易损件,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减震器性能下降。

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减震器是保证车辆悬挂性能的有效措施。

在更换减震器时,可以选择性能更好的减震器,以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能。

4. 调整悬挂软硬度比悬挂系统的软硬度比是影响车辆悬挂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过调整悬挂软硬度比,可以改变车辆的悬挂特性,使其更适合自身驾驶需求。

一般来说,软硬度比较大的悬挂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舒适性,但操控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而软硬度比较小的悬挂系统则可以提高操控性能,但舒适性可能会降低。

5. 调整悬挂高度悬挂系统的高度也会影响车辆的悬挂性能。

通过调整悬挂高度,可以改变车辆的通过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较低的悬挂高度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但会降低通过性;而较高的悬挂高度则会提高通过性,但操控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通过以上几点调整与优化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底盘减震系统的性能,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舒适、稳定,提高操控性能。

汽车悬架系统磁悬浮空气减震器的研究与探索

汽车悬架系统磁悬浮空气减震器的研究与探索

汽车悬架系统磁悬浮空气减震器的研究与探索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路面状况一直制约着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了减小或消除路面输入引起的震动,缓冲传递给驾驶员、乘客或货物的冲击,减震器应运而生。

减震器不仅提高了汽车稳定性和舒适感,延长了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节省了燃料,还降低了汽车维修和保养的成本。

标签:汽车悬架;减震器;电磁铁1 汽车悬架系统概述及现状1.1减震器的基本原理汽车的减震器也称为“悬挂”,是由弹簧和减震器共同组成的。

减震器并不仅是用来支持车身的重量,而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

弹簧起缓和冲击的作用,将“大能量一次冲击”变为“小能量多次冲击”,而减震器就是逐步将“小能量多次冲击”减少。

减震器通过一系列结构或设备,抑制路面状况传递给车身的震动,使车辆运动收敛最合理化,从而让驾驶员远离震动带来的不舒适感,尽量减小路面状况对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度的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汽车减震器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发达,尤其是液压减震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国产汽车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尽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国外差距依然很大,汽车减震器亦然。

我国具有广阔的汽车市场,而国产高档汽车减震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开发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的汽车减震器是中国汽车制造业必须要克服的难关。

现阶段国外汽车减震器的发展阶段处于充气式减震器、自适应减振器和可调减振器。

比如充气式减震器中就包括荷载感应式和位置依存式,还有电流变减震器、可调减震器、电磁流变减震器等自适应减震器,其中市场占比率较高的使双筒液压减震器,因为其发展时间较长,性能相对不错,所以得到广泛利用。

以上减震器类型都可以针对阻尼力进行无极调整和高频激振大极大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另外,在噪音降低和减震器外特性的改善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2 磁悬浮空气减震器设想2.1减震器结构设计传统的汽车减震主要通过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传统减震器起到了一定的减震效果,但仍有很多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结构设计调查报告—汽车悬挂减震系统
南京理工大学
0901500317
侯阳琨
汽车减震系统
1.背景:
汽车减震系统主要用来解决路面不平而给车身带来的冲击,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稳性。

如果把发动机比喻为汽车的“心脏”,变速器为汽车的“中枢神经”,那么底盘及悬挂减震系统就是汽车的“骨骼骨架”。

减震系统不仅决定了一辆汽车的舒适性与操控性同时对车辆的安全性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随着人们对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减震系统的性能已经成为衡量汽车质量及档次的重要指标之一。

悬架减震系统示意图
2.减震系统原理:
连接车身(车架)和车轮(车轴)的弹性构件叫做悬架,这个构件虽为弹性结构,但它的刚度足以保证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悬架既能抵消减弱路面不平带来的生硬冲击,又能确保车身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
使车辆在悬架设计的自由行程内时刻都可以保持一个较大范围的动态可控姿态。

悬架是由弹簧、减振器(减振筒)、导向机构等组成,其中弹簧主要起减缓冲击力的作用,减振器的主要作用是衰减振动。

悬架数学模型如图,减震器与弹性
元件并联安装。

(1)减震器原理:
为衰减震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
减震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
当车架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
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
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
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

此时
减震器数学模型
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
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

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之间的相
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说明:
现今汽车大部分采用的是液力减振器。

在压缩行程时,指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
振器受压缩,此时减振器内活塞3向下移
动。

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
油液流经流通阀8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
腔)。

上腔被活塞杆1占去了一部分空间,
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
一部分油液于是就推开压缩阀6,流回贮油
缸5。

这些阀对油的节约形成悬架受压缩运
动的阻尼力。

减振器在伸张行程时,车轮
相当于远离车身,减振器受拉伸。

这时减
振器的活塞向上移动。

活塞上腔油压升高,
流通阀8关闭,上腔内的油液推开伸张阀4流入下腔。

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下腔增加的容积,主使下腔产生一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7流进下腔进行补充。

由于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对悬架在伸张运动时起到阻尼作用。

由于伸张阀弹簧的刚度和预紧力设计的大于压缩阀,在同样压力作用下,伸张阀及相应的常通缝隙的通道载面积总和小于压缩阀及相应常通缝隙通道截面积总和。

这使得减振器的伸张行程产生的阻尼力大于压缩行程的阻尼力,达到迅速减振的要求。

(2)悬架结构
悬架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

①非独立悬架如右图(a)所示
其特点是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整体式车
桥上,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力时会直接
影响到另一侧车轮上,当车轮上下跳
动时定位参数变化小。

若采用钢板弹
簧作弹性元件,它可兼起导向作用,使结构大为简化,降低成本。

目前广泛应用于货车和大客车上,有些轿车后悬架也有采用的。

非独立悬架由于非簧载质量比较大,高速行驶时悬架受到冲击载荷比较大,平顺性较差。

②独立悬架如右图(b)所示
其特点是两侧车轮分别独立地与车架
(或车身)弹性地连接,当一侧车轮受
冲击,其运动不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
独立悬架所采用的车桥是断开式的。


样使得发动机可放低安装,有利于降低
汽车重心,并使结构紧凑。

独立悬架允许前轮有大的跳动空间,有利于转向,便于选择软的弹簧元件使平顺性得到改善。

同时独立悬架非簧载质量小,可提高汽车车轮的附着性
3.减震系统的检测
减振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振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我们应使减振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常见失效模式:
(1)漏油:分为油封部位、封口部位、各焊接
部位及储油筒其它部位漏油,常见的是油封部位
漏油。

(2)减震器发响:没有安装到位;非正常使
用减震器。

2.一般可用下列方法检验减振器的工作是否良
好:
(1)使汽车在道路条件较差的路面上行驶10km后停车,用手摸减振器外壳,如果不够热,说明减振器内部无阻力,减振器不工作。

此时,可加入适当的润滑油,再进行试验,若外壳发热,则为减振器内部缺油,应加足油;否则,说明减振器失效。

(2)用力按下保险杠,然后松开,如果汽车有2~3次跳跃,则说明减振器工作良好。

(3)当汽车缓慢行驶而紧急制动时,若汽车振动比较剧烈,说明减振器有问题。

(4)拆下减振器将其直立,并把下端连接环夹于台钳上,用力拉压减振杆数次,此时应有稳定的阻力,往上拉(复原)的阻力应大于向下压时的阻力,如阻力不稳定或无阻力,可能是减振器内部缺油或阀门零件损坏,应进行修复或更换零件。

3.减振器的发展趋势
正在成为主流减振器的是阻力可调式减振器,特别是电子控制式减振器,其可通过传感器检测行驶状态,由计算机计算出最佳阻尼力,使减振器上的阻尼力调整机构自动工作,通过改变节流孔的大小等方式来调节减振器的阻尼力。

汽车行驶的平顺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是衡量悬挂以及减振性能好坏的主要指标,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排斥的性能要求,因此要在操纵性和舒适性之间取得理想的最佳点是比较困难的。

特别是在车辆进弯和出弯时,车身重量转移的速度会影响操控的平衡,这种影响会持续到重量转移完成,而车身重量转移的速度是由减振器所控制的,改变减振器在压缩和拉伸行程的软硬度可改变车身重量转移速度。

减振器越硬,重量转移速度越快,重量转移越快,则汽车的转向反应越好,但随之也降低舒适性。

因此,未来理想的减振阻尼既能满足平顺性要求又能满足操纵稳定性要求。

大多数汽车会采用阻尼较软且价格相对便宜的减振器,以降低成本并获得普通驾驶状态下的柔软舒适的感觉,但在剧烈驾驶状态下,这类减振器就无法胜任。

要想获得高速驾驶的操控感觉,就需要采用阻尼较硬、品质较好且能与弹簧充分配合的减振器。

可调式氮气减震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