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

合集下载

中药制剂的种类

中药制剂的种类

中药制剂的种类
按物态分类:①液体剂型;②固体剂型;③半固体剂型;④气体剂型。

按分散系统分类:①真溶液型液体制剂;②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③乳浊液型液体制剂;④ 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按制备方法分类:①浸出制剂;②无菌制剂。

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①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②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知识拓展:
①中药及其制剂中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往往难以确定,因此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应综合进行考虑。

②中药制剂是按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组方而成,要根据药味的君、臣、佐、使地位,首选君药、贵重药和剧毒药建立分析方法。

③中药试剂中原药材往往差异较大,分析时应考虑药材来源与炮制等方面的影响。

④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具有一定得特殊性,应针对不同工艺、剂型和辅料等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和检测项目。

⑤中药制剂中杂质来源具有多途径的特点,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

⑥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多为非单一性,应检测尽可能多的有效成分,综合进行质量评价。

药物制剂技术 第六章 液体制剂

药物制剂技术 第六章 液体制剂

(3)混悬剂(以微粒状态分散,>500nm)
不同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及其特征
液体类别 微粒大小 (nm) 1 低分子溶 液剂 1100 高分子溶 液剂 1100 溶胶剂 乳剂 混悬剂 >100 >500 特 征
以分子、离子状态分散,为澄明溶液, 体系稳定,用溶解法制备 以分子状态分散,为澄明溶液,体系稳 定,经溶胀后再溶解制备 以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不稳 定性,用分散法和凝聚法制备 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 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制备

仿混溶,但不能与脂肪油混溶; 用作溶剂、润湿剂、保湿剂、防腐剂, 一定浓度的丙二醇尚可作为药物经皮肤或 粘膜吸收的渗透促进剂。

③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


通式为H(OCH2CH2)nOH。
PEG200、300、400、600为液体,PEG1000、2000、4000、 6000、12000、20000为固体。
不能混溶。化学性质稳定,但长期受热和光照会徐徐氧 化。可作口服制剂和擦剂的溶剂。
③ 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

由异丙醇和肉豆蔻酸经酯化而制得。为无色澄明易流动 的油状液体,相对密度为0.846-0.855g/cm3。化学性质 稳定,耐氧化,抗水解,不易酸败。 不溶于水、甘油和丙二醇,可溶于乙酸乙酯、丙酮、矿 物油和乙醇,可与氯仿、乙醚、碳氢化合物和不挥发油 混溶,可分散于蜡、胆甾醇和羊毛脂中。 本品无刺激性、过敏性,易于被皮肤吸收,可溶解甾体 药物和挥发油,在外用制剂中可取代植物油作为润滑剂, 也可作为外用药物的溶剂和渗透促进剂。
1、致病菌:口服药品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药剂学分类

药剂学分类

药剂学分类分类《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药)附录收载了26种剂型,二部(化学药)附录收载了21种剂型,三部(生物制品)附录收载了13种剂型。

这些剂型基本包括了目前国际市场流通与临床所使用的常见品种,但是还没有包括一些发展中的剂型,如脂质体、微球等。

药物剂型的种类繁多,为了便于研究、学习和应用,有必要对剂型进行分类。

剂型分类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按形态分类可将剂型分为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液体剂型(如溶液剂、芳香水剂、注射剂等)和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

一般形态相同的剂型,在制备特点上有相似之处。

如液体制剂制备时多需溶解,半固体制剂多需熔化和研匀,固体制剂多需粉碎、混合和成型。

起效时间方面以液体制剂最快,固体制剂较慢。

这种分类方式纯粹是按物理外观,因此具有直观、明确的特点,而且对药物制剂的设计、生产、保存和应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制剂的内在特点和给药途径。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相)分散于另一种物质(分散介质)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

此法将剂型看作分散系统,以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说明各种剂型的特点。

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直径大小及状态特征,可作如下分类:1.分子型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地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剂型。

通常药物分子的直径小于1nm,而分散介质在常温下以液体最常见,这种剂型又称为溶液型。

溶液的分散溶媒主要是水、乙醇、丙醇、丙二醇等药用有机溶剂或液体分散复合溶媒。

分子型的分散介质也包括常温下为气体(如芳香吸入剂)或半固体(如油性药物的凡士林软膏等)的剂型。

所有分子型的剂型都是均相系统,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

2.胶体溶液型胶体溶液型是指固体或高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不均匀(溶胶)或均匀的(高分子溶液)分散系统的液体制剂。

分散相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如溶胶剂、胶浆剂、涂膜剂等。

药剂学笔记(液体制剂全)

药剂学笔记(液体制剂全)

液体制剂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药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按分散系统分类: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1.内服液体药剂如合剂、糖浆剂、混悬剂、乳剂、滴剂等。

2.外用液体药剂✧皮肤用液体药剂:如洗剂、搽剂。

✧五官科用液体药剂:如洗耳剂与滴耳剂、洗鼻剂与滴鼻剂。

✧口腔科用液体药剂:如含漱剂、涂剂、滴牙剂。

✧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药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优良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无毒性、无刺激性,无不适的臭味;➢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不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含量测定;具有防腐性且成本低。

溶剂的分类液体制剂的处方组成能破坏和杀灭微生物的物质称杀菌剂能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的物质称防腐剂❖常用抑菌剂:酸碱及其盐类:苯酚、甲酚、麝香草酚、羟苯酯类、苯甲酸及其盐、山梨酸及其盐、硼酸及其盐类、戊二醛等;❖中性化合物类:苯甲醇、苯乙醇、三氯叔丁醇、氯已定、聚维酮碘、挥发油等;❖汞化合物类:硫柳汞、醋酸苯汞、硝酸苯汞等;❖季胺化合物类:氯化苯甲烃铵、溴化十六烷铵、度米芬等。

矫味剂与着色剂一.矫味剂1.甜味剂能掩盖药物的咸、涩和苦味。

包括天然和合成二大类。

2.芳香剂(香料与香精)天然香料包括植物性香料和动物性香料。

香精亦称调合香料,是在人工香料中添加溶剂调配而成。

植物性香料有柠檬、茴香、薄荷油等,以及此类挥发性物质制成的芳香水剂、酊剂、醑剂等3.胶浆剂:具有黏稠、缓和的性质,干扰味蕾的味觉。

4.泡腾剂:有机酸(如枸橼酸、酒石酸)、碳酸氢钠与适量香精、甜味剂等制成,遇水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能麻痹味蕾而矫味二,着色剂又称色素和染料,用以识别药剂浓度或区分应用方法,改善药剂外观,减少病人对服药的厌恶感。

特别是颜色与矫味剂协调。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1.概念: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2.附加剂:矫味剂、着色剂、助溶剂、抗氧剂、防腐剂等。

3.用法:以量代称取,服有方便。

任务二 炉甘石洗剂

任务二 炉甘石洗剂

混悬剂
一、混悬剂的定义 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 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 • • • 分散介质:混悬剂多为水,也有用植物油 不稳定 非均匀分散体系 液体混悬剂和干混悬剂
哪些药物适合制成混悬剂?
①不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药剂应用;
②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制成溶液剂
三、混悬剂的制备
பைடு நூலகம்方法:
1.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研磨成符合混悬剂要 求的微粒,再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成混悬剂。 2.凝聚法:是借助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将离子或分 子状态的药物在分散介质中聚集制成混悬剂。
分散法
1.工艺流程
分散 药物 粉 碎 分散介质 混悬剂
2. 操作要点:
亲水性药物:加液研磨 疏水性药物:先与润湿剂共研,再加液研磨 质重、硬度大的药物:水飞法
常用的润湿剂是HLB值在7~11之间的表面活性剂: 如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等。 此外,乙醇、甘油等也可作润湿剂 。
(四)絮凝与反絮凝
为了使混悬剂处于稳定 状态,可以使混悬微粒 在介质中形成疏松的絮 状聚集体,方法是加入 适量的电解质,使混悬 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 此过程称为絮凝,为此 目的而加入的电解质称 为絮凝剂。
《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口服 混悬剂静置3h后F值不得低于 0.9
测定沉降容积比F(H/Ho)的具体方法:
1、将配制好的各洗剂置100ml具塞量筒中,密塞,振摇1分钟,记录LOGO 初高度Ho,再分别将放置30、60、120、180分钟的沉降物高度 H记录。 2、完成表格填写
时 间 min 沉降高度,cm 处方1 处方2 处方3 处方4 处方5
0(H0)
30 60 120 180

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考点:液体药剂

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考点:液体药剂

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考点:液体药剂2017年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考点:液体药剂导语: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药剂。

可供内服或外用。

液体药剂中的药物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从而形成均相的液体药剂或非均相的液体药剂。

一、概述:1、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含义:是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特点: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给药途径多;浓度可控、易分剂量、便于服用、适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但稳定性差、运输不便。

2、液体药剂的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为:真溶液:粒径小于1nm胶体溶液:粒径为1~100nm (高分子溶液和溶胶)乳浊液:粒径为0、1~100μm混悬液:粒径为0、5~10μm溶胶、乳浊液和混悬液均属非均相分散体系。

(2)按给药途径分:内服液体药剂,外用液体药剂,注射用液体药剂。

二、表面活性剂(一)表面活性剂的含义与特点1、含义:凡是能够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的物质2、组成:长链的有机化合物,同时含有极性的亲水基团和非极性亲油基团3、特点:表面活性剂分子会自动富集到溶液表面并产生定向排列,在溶液中形成正吸附,改变液体的表面性质,降低表面张力。

(二)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1、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后,表面活性分子急速地聚集形成分子或离子的缔合体,称为胶束或胶团。

尽管其浓度继续增加,但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已不再明显增强。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缔合形成胶团时的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CMC)。

临界胶团浓度的大小与其结构和组成有关,同时受温度、pH以及电解质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两种基团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强弱的平衡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不同用途的表面活性剂要求不同的HLB 值,如水溶液中增溶剂的HLB 值的最适范围为15~18以上;O/W 型乳化剂的HLB 值为8~16;W/O型乳化剂的HLB 值为3~8;润湿剂的HLB 值为7~9,消泡剂的为0、8~3,去污剂13~16等。

第四章液体制剂

第四章液体制剂

材料均应干燥。
授课内容
第三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四)甘油剂
1.概念与特点 系指药物的甘油溶液,专供外用。 甘油具有黏稠性、吸湿性和防腐性,对皮肤黏膜 有滋润作用,使药物滞留于患处而延长疗效,常 用于口腔、耳鼻喉科疾患。
授课内容
第三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四)甘油剂
2.制法 (1)溶解法:系药物溶解于甘油中而制成的 甘油剂。如苯酚甘油、碘甘油等。 (2)化学反应法:系药物与甘油发生化学反 应而制成的甘油剂。如硼酸甘油。
2.制法
(1)热溶法:将蔗糖加入沸纯化水中, 加热溶解后,再加入药物溶解,滤过, 自滤器上加煮沸过的纯化水至全量。
授课内容
第三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优点:蔗糖易溶,其中所含蛋白质 等杂质被加热凝固滤除,制得糖浆剂易 于滤清,同时能杀灭微生物,使糖浆剂 易于保存。适用于制备对热稳定药物的 糖浆剂
授课内容
学前导语: 液体制剂种类很多,临床使用广泛,在自我
药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章我们将带领同学
们学习各类液体制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制备出合格的各种液体制剂。
第四章 液体制剂
1
2 3 4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溶液型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剂
第二章 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
5
6 7 8
实例分析
分析: (1)碘难溶于水(1:2950),具挥发 性,故加碘化钾作助溶剂,与碘生成易 溶性络合物而溶于水中,并能使溶液稳 定。反应式为: I2 + KI KI· I2
实例分析
分析: (2)为加速碘的溶解,宜先将碘化钾 (水中溶解度为1:0.7)加适量纯化水 (1:1)配成近饱和溶液,再加碘溶解。

药剂学实验教案——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的制备(人卫版)

药剂学实验教案——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的制备(人卫版)

实验10 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的制备原则和方法。

二、实验指导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医疗作用及用药目的不同,常常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将液体药剂分为:①内服液体药剂,包括合剂和滴剂;②外用液体药剂,包括洗剂、搽剂、滴耳剂、滴鼻剂、含漱剂、涂剂等。

其制法参照按分散系统分类的液体药剂的制法。

三、实验内容1.巴甫洛夫合剂的制备[处方]苯甲酸钠咖啡因 10g溴化钾 30g蒸馏水加至1000ml[制法]取处方内两种药加适量新鲜蒸馏水溶解后过滤,自滤器上加新鲜蒸馏水使成1000ml,搅匀即得。

[附注](1)本品久置可析出一部分咖啡因,若与酸性药物配伍时易析出。

(2)若无溴化钾可用溴化钠代替,但患有心脏病、肾脏病者慎用。

(3)本品久贮可加防腐剂,也可加矫味剂,着色剂。

(4)苯酸钠咖啡因与溴化钾的量,可按病情需要调整。

[思考题]苯甲酸钠咖啡因与溴化钾的药理作用相反,为何可同时使用?2.苯甲酸苄酯洗剂的制备[处方]苯甲酸苄酯 25g三乙醇胺 0.5g油酸 2g蒸馏水加至100ml[制法]取三乙醇胺与油酸混合后,加苯甲酸苄酯混匀,移入约200ml瓶中,加约25ml 蒸馏水振摇乳化,最后再加蒸馏水至全量,摇匀即得。

[附注](1)本品可用2%吐温-80或软皂为乳化剂。

(2)本品应密闭低温贮存。

[思考题](1)找出该处方的乳化剂,并说明是什么类型乳剂?(2)该处方能改变溶液剂吗?3.炉甘石搽剂(异极石搽剂)的制备[处方]炉甘石 80g氧化锌 80g花生油 500ml氢氧化钙溶液适量共制 100ml[制法]取炉甘石氧化锌研细过筛后与花生油混合,逐渐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至全量,研匀即得。

[附注]花生油可用其它植物油代。

[思考题](1)本品属何种分散系统?为什么?(2)分析该处方各成分的作用,并找出乳化剂?(3)与炉甘石洗剂比较有何区别?4.复方硼酸滴耳剂[处方]硼酸 9g冰片 0.9g乙醇 25ml甘油加至100ml[制法]取冰片溶于乙醇中,另取甘油加热至1000C时,加入硼酸粉,随加随搅拌使溶解后放冷,将两液合并,再加甘油至100ml,搅匀,即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Ⅵ.布置作业
P168 选择19、21、22题
1min
3min
3min
20min
5min
40min
5min
3min
板书设计
§6.8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
合剂 洗剂 滴鼻剂 搽剂
汤剂 灌洗剂 滴耳剂
口服液 灌肠剂 滴牙剂 涂剂
Ⅱ.复习提问:
1.我们刚刚学过的液体药剂中哪些是均匀分散体系,哪些是非均匀分散体系?
Ⅲ.引言
问题导入: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很多种液体药剂,还有一些液体药剂是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的,它们是哪些剂型呢?相近的剂型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呢?本次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Ⅳ.讲授新课
第六章液体药剂
第八节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
2.其他:外耳道有炎症时显弱碱性,因此外耳道的滴耳剂常配成弱酸性。
七、滴鼻剂
1.含义:药物与适宜分散介质制成的澄明溶液、混悬液或乳状液,供滴入鼻腔用的鼻用液体制剂。
2.其他:常用分散介质有水、丙二醇、液体石蜡或植物油
八、滴牙剂
1.含义:专用于局部牙孔的液体药剂。
2.其他:滴牙剂中药物浓度大、刺激性大、毒性大,不能接触黏膜,一般只由医务人员施于患者。
教材章节
第六章 液体药剂
§6.8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
讲授
时间

20年月日
月日





目的
1.掌握软膏剂、乳膏剂常用的基质;
2.熟悉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重点
软膏剂、乳膏剂中药物加入方法
难点
软膏剂制备及乳膏剂基质处方
教法
任务教学法
关键
教具
教学内容
、方法和过程
Ⅰ.组织教学:
一、合剂
1.含义:以水为溶剂,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的内服液体药剂。单剂量包装的合剂也称口服液。
2.其他:
二、含漱剂
1.含义:专用于咽喉、口腔清洗的液体药剂。
2.其他:
三、洗剂
1.含义:含药物的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供清洗和涂抹无破损皮肤用的液体制剂。
2.其他:多以水和乙醇为分散介质
四、搽剂
1.含义:药物用乙醇、油或适宜溶剂制成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供无破损皮肤揉搽用的液体药剂。
2.其他:常用溶剂有水、乙醇、液状石蜡、甘油或植物油
五、涂剂
1.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含药物的水性或油性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供临用前用纱布或棉花蘸取涂于皮肤或口腔与咽部黏膜的液体药剂。
2.其他:涂剂启用后,除另有规定外最多可用4周。
六、滴耳剂
1.含义:由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水溶液、或用甘油及其他适宜分散介质制成的澄明溶液、混悬液或乳状液,供滴入外耳道用的液体制剂。
九、灌肠剂
1.含义:灌注于直肠的水性、油性溶液或混悬液,以治疗、诊断或营养为目的的液体药剂。
2.其他:泻下灌肠剂、含药灌肠剂和营养灌肠剂
十、灌洗剂
1.含义:用于灌洗阴道、尿道和洗胃用的液体药剂。
2.其他:用量较大,用于清洗或洗除黏膜部位的病理异物。
Ⅴ.小结:
1.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的种类、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