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重症医学科)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重症医学科)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重症医学科)(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ICD-10:K85.X5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依据包括:1.临床表现: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

2.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

3.辅助检查:影像学提示胰腺有典型形态学改变。

4.伴有持续的器官功能衰竭(可累及一个以上脏器持续48小时以上,不能自行恢复的呼吸、心血管或肾脏功能衰竭,胰性脑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主要包括:1.内科治疗:(1)监护、禁食、胃肠减压。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

(3)药物治疗:抑酸治疗、抑制胰腺分泌药物、胰酶抑制剂;胆源性或伴感染征象的SAP患者建议使用抗菌药物;疼痛剧烈时可在严密观察下谨慎使用镇痛剂。

2.器官功能支持:早期液体复苏维持循环功能,积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或肾功能衰竭、护肝退黄等。

3.微创治疗:对于胆源性胰腺炎,病情许可时可采用内镜治疗;腹腔多量积液可行置管穿刺引流。

4.中医中药:单味中药(如生大黄粉)鼻饲。

(四)SAP标准重症医学科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5.X55重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编码。

2.排除急性胰腺炎轻度及中度类型(MAP、MSAP)。

3.排除其他急腹症如急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肠系膜血管栓塞和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等。

重症胰腺炎sap诊断标准

重症胰腺炎sap诊断标准

重症胰腺炎sap诊断标准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诊断通常基于症状、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评估。

以下是一般用于诊断SAP的常见标准:1.症状和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严重的上腹部疼痛,可能向背部放射。

•恶心、呕吐、腹胀和腹泻等症状也常见。

•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腹部压痛和腹部紧张,有时伴随呼吸急促。

2.实验室检查:•高度怀疑SAP时,通常会进行血液检查,包括测量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水平。

SAP患者通常表现出明显升高的这些酶水平。

•血液白细胞计数通常升高,C-反应蛋白(CRP)水平也会升高。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评估胰腺炎的程度和确定是否存在坏死或液体积聚等并发症。

4.病史:•病史中可能包括过度饮酒、胰腺炎家族史、胰腺胆道手术史等因素,这些信息对SAP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5.Ranson评分:Ranson评分是一种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评分系统,其中包括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率、白细胞计数和其他因素。

高分数提示可能存在SAP。

6.Atlanta分类标准:Atlanta分类标准是一种用于分类急性胰腺炎的标准,将其分为轻型、中度和重症胰腺炎,SAP属于重症胰腺炎。

SAP的确诊通常需要综合上述多个方面的信息。

一旦诊断为SAP,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接受积极的支持性疗法,可能需要外科干预或介入治疗,以控制炎症和处理并发症。

因此,早期的准确诊断对SAP 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3
通常位于胰腺体尾部,为完整非上皮性包膜包裹胰腺分泌 物、肉芽组织、纤维组织等而成。常在起病后3-4周形成,
多见于SAP,大多会自愈,但如果囊肿>5cm,通常可能持
续6周以上。囊肿增大可压迫邻近器官引起腹痛,查体可触
及肿块,并有压痛。
4 包裹性坏死 包含胰腺和(或)胰周坏死性组织且具有界限清晰炎性包膜的囊实性结构, 多发生于急性胰腺炎起病4周后。
2.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多为急性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常向背部放射, 常伴有腹胀及恶心呕吐。
体征:轻者仅表现轻压痛,SAP可出现腹膜刺激征、腹水,偶见腰肋 下皮下瘀斑征(Grey-Turner征)和脐周皮下瘀斑征(Cullen征)。 腹部因液体积聚或假性囊肿形成可触及肿块。胆总管或壶腹部结石阻 塞、胰头炎性水肿、胰腺脓肿及假性囊肿压迫胆总管或肝细胞破坏等 原因可导致患者出现黄疸。
重度急性胰腺炎:应在入院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
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抑制
3
液体复苏及重症监护治疗
4
器官功能的维护治疗
5
营养支持
其他治疗
1
ERCP
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管炎、胆管梗阻时
2 手术治疗 早期出现严重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或病程后期 出现继发感染、假性囊肿的压迫症状等情况时
参考文献: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临床实践指南(2016):急性胰腺炎的管理
谢谢聆听
Thanks for listening
1
C反应蛋白:若CRP>150mg/L,提示重度胰腺炎。应在入院时和入
院后72小时内每天检测CRP。
2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高(通常15-20×109/L),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024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分级——RAC标准及DBC

2024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分级——RAC标准及DBC

2024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分级——RAC标准及DBC急性胰腺炎指因胰酶异常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甚至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急腹症。

临床常用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包括修订版Atlanta分级(revised Atlanta classification , RAC )及基于决定因素的分级(determinant-based classi-fication , DBC ),目前使用前者居多。

一、RAC标准:(1 )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 MAP ): 占急性胰腺炎的80%~85% ,不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1 ~2周内恢复,病死率极低;(2 ) t生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MSAP ):伴有一过性(≤48 h )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局部并发症,早期病死率低,如坏死组织合并感染,则病死率增高;(3)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SAP ):占急性胰腺炎的5%~10% ,伴有持续(>48 h )的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高。

二、DBC :(1 )轻型急性胰腺炎:无胰腺(胰周)坏死及器官功能障碍;(2)中型急性胰腺炎:无菌性胰腺(胰周)坏死和(或)一过性(≤48 h )器官功能障碍;(3 )重型急性胰腺炎:感染性胰腺(胰周)坏死或持续性(>48 h)器官功能障碍;(4 )危重型急性胰腺炎(critical acute pancreatitis , CAP ):持续性器官功能障碍伴感染性胰腺(胰周)坏死。

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基于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任何器官评分≥2分可定义存在器官功能障碍。

1分301-400134-169(1.4-1.8) <90 ,输液有应答2分201-300170-310(1.9~3∙6)<90 ,输液无应答3分101-200311-439(3.6-4.9 ) <90 , pH <7.34分≤101>439(>4.9) <90 , pH <7.2注:①血肌酊:既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评分依据基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的程度而定,对于基线血肌酊≥ 134 μmol∕L ( 1.4 mg/dl ) 者尚无正式的修订方案;②收缩压:未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情况下;1 mmHg = 0.133 kPa o非机械通气的患者,FiOz可按以下估算:室内空气212 254 306~8 409-10 50。

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长期以来,众多学者致力于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疾病过程总结出具有特征性的指标用于急性胰腺炎的判定,现将目前国际国内公认的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和严重度评估系统总结归纳人如下;1.1992年亚特兰大会议诊断标准急性胰腺炎AP::是胰腺组织的急性炎症过程,可同时累及其他局部组织或远隔器官;常起病急骤,伴有上腹部疼痛及各种腹部体征,从轻微的触痛到反跳痛不等;急性胰腺炎常伴有呕吐,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多,以及血和或尿中胰酶水平的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指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衰竭和/或局部并发症,如坏死,脓肿及假性囊肿等;腹部体征包括明显的腹痛,反跳痛,腹胀,肠鸣音减弱或缺失;上腹部可触及肿块;少数情况下可见胁腹部皮肤青紫色斑Grey一Turner征,或脐周皮肤青紫Cullen征;SAP需符合Ranson诊断指标≥3项,或符合APACHEⅡ诊断标准≥8分;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指急性胰腺炎只有极少数脏器功能下降,且预后良好,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上述特征;MAP患者只要给予适当的输液治疗,其体征和化验结果就会很快恢复正常;治疗48~72h之内无明显改善时,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胰腺炎并发症;胰实质在动态CT对比增强检查时通常正常;2.2002年曼谷会议标准急性胰腺炎:胰腺的急性炎症;轻症急性胰腺炎:无明显的器官功能障碍,对液体治疗反应良好;重症急性胰腺炎:具下列之一者,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指标≧3项;;APACHE Ⅱ评分≧8;急性液体积聚:胰腺内或胰周液体积聚,发生于病程早期,并缺乏完整包膜;胰腺坏死:增强CT检查发现失活的胰腺组织;急性假性囊肿:有完整包膜的液体积聚,包含胰腺分泌物;胰腺脓肿:胰腺内或胰周的脓液积聚;3.美国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腹痛特点:骤然起病的上腹痛,其中近半数放射至背部,起病迅速, 30分钟内疼痛达到高峰,通常难以耐受,持续24小时以上不缓解;疼痛常伴随有恶心和呕吐;体格检查往往显示剧烈的上腹部压痛及肌卫;诊断急性胰腺炎一般需以下3点中的2条:1具有急性胰腺炎特征性腹痛;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3急性胰腺炎特征性的CT表现;本定义允许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而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如果患者具备急性胰腺炎特征性的腹痛而血清酶水平低于正常值上限3倍,必须行CT检查以确诊急性胰腺炎;诊断指南I:入院时查找重症危险因子;入院时即应关注诸如高龄>55岁、BMI>300 kg/m2,器官衰竭、胸腔积液和或渗出等重症危险因子;具有上述特征的患者可能需由严密监护病区治疗,如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断指南Ⅱ:入院时或48小时内实验室检查确定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和红细胞压积有助于区别轻度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推荐在住院3天内及之后按需计算APACHE-Ⅱ以利于两者鉴别;同时推荐入院时、入院后12小时和24小时内检测红细胞压积以利于测算补液量;诊断指南Ⅲ:住院期间严重程度确定;胰腺坏死和器官衰竭是重症胰腺炎的两大重要标志;住院2~3天时,增强CT能可靠的区别间质性和坏死性胰腺炎;4.日本厚生省难治性调查研究班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诊断标准:①急性上腹部疼痛及压痛;②血、尿以及腹水中胰酶升高;③影像学显现急性胰腺炎时的异常征象;3项中有2项以上符合,排除其他疾病就可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2重症程度的判定:预后因素①:有、呼吸困难、神经症状、重度感染征象、出血倾向、Ht≤30%、BE≤-3 mEq/L、BUN≥40mg/dlCr≥dl,各2分;预后因素②:Ca≤dl,FBS≥200mg/dl,PaO2≥60mmHg,LDH≤700IU/L,总蛋白≤6.0g/dl,凝血时间≥15秒,血小板≤10万/mm3,CT分级IV/V,以上各占1分;预后因素③:依照SIRS诊断标准阳性项目数≤3,占2分;年龄≤70岁,占1分;全身状态良好,不存在预后因素①及预后因素②中的任何一项,血液化验结果也接近正常者,可判定为轻症;确认无预后因素①,仅预后因素②中有一项阳性者判定为中等症;包括预后因素①一项以上,或者预后因素②二项以上阳性者判定为重症;5.我国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1996年制定的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如下:1定义: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在不同病理阶段,可不同程度地波及邻近组织和其它脏器系统;2临床表现:通常呈急性起病,表现为上腹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体征;常有呕吐、腹胀、发热、心率加快、血白细胞计数上升、血或尿淀粉酶升高;3病理特点:病变程度不等,从显微镜下所见的间质水肿和脂肪坏死,到肉眼可见的胰腺实质或胰周坏死和出血;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根据1992年美国亚特兰大会议和2002年泰国曼谷急性胰腺炎国际专题研讨会所颁布的标准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于2003年拟定了我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简述如下:1AP: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排除其他疾病者;可有或无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2轻症APM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Ranson评分<3项,或APACHE-Ⅱ评分<8,或CT分级为A、B、C;3重症AP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有下列之一者: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指标≥3项;APACHE-Ⅱ评分≥8;CT分级为D、E;。

诊断重症胰腺炎的三个标准

诊断重症胰腺炎的三个标准

诊断重症胰腺炎的三个标准
首先,临床症状是诊断重症胰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常会出现持续性上
腹部剧烈疼痛,疼痛可向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

临床医生应当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重症胰腺炎的可能性。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重症胰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
的水平常常升高,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

此外,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
指标也常常升高。

通过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最后,影像学表现也是诊断重症胰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腹部CT扫描是常用
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胰腺的形态和密度,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胰腺炎的表现。

此外,超声检查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综上所述,诊断重症胰腺炎的三个标准是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临床医生应当综合运用这三个标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及时准确地诊断重症胰腺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病因及发病机制——机体的易感性


人们已经发现在同一诱因下仅部分病人发生急性胰 腺炎,严重程度差异也很大,说明存在机体的易感 性差异。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也显示存在一些基因和表达 异常:当单核细胞MHC-Ⅱ表达上调或(和)MHC-Ⅱ 基因型为纯合子型时,TFα的分泌水平降低;反之 上升。CD16等位基因的类型对粒细胞的的调理素吞 噬作用有很大的影响,CD16的A-1纯合子型或CD16 低表达则调理素吞噬作用功能良好,而CD16的A-2 纯合子型或CD16高表达则抑制多形核白细胞的调理 素吞噬作用功能。循环中高水平的良好TFα以及多 形核白细胞高募集低吞噬效率,是机体炎症反应中 的不良因素。
体征






多有明显的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有时有 腹胀、肠鸣音减少或消失,少数有腹水及腹部移动 性浊音。 少数重型病人出现两侧胁腹部皮肤蓝-棕色斑 (Grey-Turer征)或脐周皮肤蓝-棕色斑(Culle 征)。 如触及腹部肿块,常提示发生胰腺及周围脓肿或假 性囊肿。 也可出现左侧肺不张或肺炎、左侧或双侧胸腔积液 体征。 低血钙可以引起抽搐,但较少见。 偶见远处皮肤红斑结节(为皮下脂肪坏死所致)。
病因及发病机制—胰酶异常激活

腮腺炎、华支睾吸虫等感染性疾病 腹部手术和外伤 硫唑嘌呤、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 高脂血症、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 特发性胰腺炎:有5%—7%未能找到病因而称之为特 发性胰腺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情加重因 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flammatory respose sydrome,SIRS) 在危重病人的中的重要作用受到广泛重视。除感染 外,非感染性损伤因子如急性胰腺坏死、烧伤和创 伤等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全身炎症反应,进而导致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 dysfuctio sydrome,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 竭(Multiple system orga failure,MSOF)。

轻症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

轻症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

轻症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
轻症和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1. 轻症胰腺炎:患者通常有剧烈而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轻度发热、上腹部压痛,但无腹肌紧张。

同时,血清淀粉酶和(或)尿淀粉酶显著升高,且排除其他急腹症。

2. 重症胰腺炎:
临床症状: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皮肤呈斑点状等休克症状。

体征:腹肌强直、腹膜刺激征,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

实验室检查:血钙显著下降2mmol/L以下,血糖>/L(无糖尿病史),血尿淀粉酶突然下降。

腹腔诊断性穿刺有高淀粉酶活性的腹水。

脏器功能受损:胰液性脑病、腹腔室隔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受损脏器越多,病人存活的几率就越小。

此外,通过评分标准、CT检查结果以及身体里面积聚的液体变化也可以辅助判断。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标准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至少应该满足以下3项中的2项:①上腹疼痛、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3倍以上;②CT或磁共振(MR)有急性胰腺炎的变化,同时有胰周广泛渗出和(或)胰腺坏死、和(或)胰腺脓肿等改变;③器官功能衰竭。

应用多因素评分系统预测SAP的严重度,推荐相应的评分指标和系统包括:
①APACHEⅡ评分:重复性好,且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APACHEⅡ评分≥8分为SAP的指标。

② Ranson评分:简便易行,但敏感性与特异性欠佳。

Ranson评分≥3分为SAP的指标。

③C反应蛋白(CRP):动态监测CRP水平,发病48h CRP≥150mg/L为SAP的指标。

下列几项也可被作为前瞻性评估SAP的指标,包括:年龄、体重指数、红细胞比积和有无胸腔积液。

在影像学上,动态增强CT是目前诊断胰腺坏死的主要方法之一,建议采用BalthazarCT分级指标,D级以上为SAP。

----------------------------------------------------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具备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下列之一者:
1.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 ;
2.器官衰竭;
3.Ranson 评分≥3 ;
4.APACHEⅡ评分≥8 ;
5.CT 分级为D、E 级。

增强CT是目前诊断胰腺坏死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静脉注射增强剂后,坏死区的增强密度不超过50Hu(正常增强为50~150Hu)。

对临床上SAP 患者中病情极其凶险者冠名为:暴发性胰腺炎 ,或早期重症AP。

其诊断标准为:SAP 患者发病后72 h 内出现下列之一者:
1.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酐> 176.8 μmol/ L) 、
2.呼吸衰竭[ PaO2 ≤60 mmHg(1 kPa = 7.5 mm Hg) ] 、
3.休克(收缩压≤80 mm Hg ,持续15 min) 、
4.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 70 %和(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45 s ] 、
5.败血症( T > 38.5 ℃、WBC > 1
6.0 ×109/L 、剩余碱≤4 mmol/ L ,持续48 h ,血/ 抽取物细菌培养阳性) 、
6.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T > 38.5 ℃、WBC > 12.0 ×109/L 、剩余碱≤2.5 mmol/ L ,持续48 h ,血/ 抽取物细菌培养阴性) 。

附:
①Ranson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包括入院时的5项临床指标和48小时的6项指标各项1分,合计11分,评分在3分以上时即为重症胰腺炎。

Ranson评分( 每项1 分)
入院时入院48小时
(1):年龄>55岁(6):HCT减少10%以上
(2):WBC>16×109/L (7):血钙<2mmol/L
(3):血糖>11.1mmol/L (8):PaO2<60 mmHg
(4):LDH>350 U/L (9):BE>4mmol/L
(5):AST > 250 U/L (10):BUN增加>1.79mmol/L
(11):体液丧失>6L
1982 年Ranson 评分标准( 每项1 分)
酒精性胆源性
入院时
年龄 > 55 岁 > 70 岁
白细胞 > 16 ×109 >18 ×109
血糖 > 11.1 mmo/L > 11.1 mmo/L AST > 250 U/L > 250 U/L
LDH > 350 U/L > 400 U/L
入院48 h
血细胞比容下降> 0.1 下降> 0.1
BUN 上升> 1.8 mmol/L > 0.72 mmol/L
血清钙< 2 mmol/L < 2 mmol/L
动脉氧分压< 60 mmHg < 60 mmHg
碱缺失> 4 mmol/L > 5 mmol/L
估计失液量> 6 L > 6 L
②APACHEⅡ评分:
采用12项急性生理指数,结合年龄因素,慢性健康评分和Glasgow 昏迷评分,共15项,称为APACHEⅡ评分。

其优点为评分系统较为全面,既不受入院后时间的限制,又可反复评估病情严重度,起到了动态观察、监测疾病过程的目的。

③推荐CT 扫描作为诊断AP 的标准影像学方法。

必要时行增强CT 或动态增强CT 检查。

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分级为A~E 级。

A 级:正常胰腺。

B 级:胰腺实质改变,包括局部或弥漫的腺体增大。

C 级:胰腺实质及周围炎症改变,胰周轻度渗出。

D 级:除C 级外,胰周渗出显著,胰腺实质内或胰周单个液体积聚。

E 级:广泛的胰腺内、外积液,包括胰腺和脂肪坏死,胰腺脓肿。

Balthazar CT 分级评分:
优点:此系统将胰腺外侵犯与增强后未强化的胰腺坏死区结合起来。

急性胰腺炎分级:
A级:胰腺正常,为0分
B级: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为1分
C级:除B级病变外,还有胰周炎性改变,为2分
D级:除胰腺病变外,胰腺有单发性积液区,为3分
E级;胰腺或胰周有2个或多个积液积气区,为4分
胰腺坏死程度:
无坏死,为0分
坏死范围≦30%,为2分
坏死范围≦50%,为4分
坏死范围>50%,为6分&
CT严重程度指数=急性胰腺炎分级+胰腺坏死程度
严重度分为三级:I级,0-3分;II级,4-6分;III级,7-10分,II 级以上为重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