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在医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以医学通识英语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以医学通识英语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以医学通识英语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一,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

在医学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生和患者之间需要进行频繁的沟通和交流。

而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技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并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疗实践和规范。

通过学习英语交流技能,学生可以更好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减少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困惑。

第二,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医学领域不再局限于国界之内,医学知识已成为全球共享的重要资源。

因此,学生需要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了解外部环境对医学领域的影响和变化。

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可以通过教授医学英语,同时为学生介绍国际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让学生了解并适应国际化的医学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三,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医学通识英语教育不仅是一种语言教育,更是一种医学伦理教育。

学生通过学习医学英语,了解医疗领域的礼仪和规范,同时也了解患者需求和权益。

学生在学习医学通识英语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表现出更大的关心和理解。

医生需要有一种人文关怀,了解患者的所需和关切,在为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综上,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技能,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这些素质都是现代医学人才所必需的,也是社会公民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因此,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识教育在医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通识教育在医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 第三军区 学 大坪 I院妇产科 , K 重庆 404 ) 00 2
摘要 : 通识教育 的 目的是培养 具备远 大眼光、 融识见 、 通 博雅精神 、 广博专业知识 的全 面人 才, 这种教育模式应在现代 大学
教育 中占重要 的地位 , 它在 当代 国内研 究型大学本科教 育中的现状却不容 乐观。在 当代 医学教 育中, 但 通过 改革教 育体制
科学教育为主的大学 ,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许多共 同之处 , 在 推行通识教育时并没有太 多的矛盾 和阻力 , 但在研究 型 的大 学
里就完全不同。
研究 型大学对科研 的倾 斜使通识 教育改革难 以成 功实施 。 在研究 型的大学里 , 学校 总是将优先和重点放在科研 、 研究生教 育以及专业教育 , 这从招聘 的人 才、 提供 的激励机制 、 对教学 的 评价 中都可 以看出来。各院系的研究人员没有兴趣共 同合作开 设通识教育课程 , 那些高薪 引进 的人 才未必有 足够 的博 雅教育 修养可 以参悟通识 教育。各种研究 中心 的人才基本没有时间和
1 通 识 教 育 的 发展 史和 概 念
通识教育 的障碍 。这些领域的教员授课学时多 、 报酬低 , 在院校 中很少有发言权 , 许多方面不能获其所需 , 比自然科学和硬社 还 会科学 的同事们研究资源少 , 但他们 正是学校成 员中最关 心本 科教学 的, 只因地位太低不能影响学校的决策 。 知识领域的急速扩展限制 了通识教育 的可能性。各领域 的 知识都飞速地 向纵深发 展 , 无论从 教育 者来 说 , 还是对 学生来 说, 重视 了专业知识更深更精的涉猎 , 必然忽视对人文科学 和软 社会科学的修习。研究 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面临的主要 困难是
来 协 调 通识 教 育 与 专业 教 育这 对 矛 盾 , 医 学教 育体 制 改 革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向 。 是

通识教育在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意义

通识教育在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意义

1 医学 实 习节 段 的 通 识教 育是 培 养 未 来 医学 专 业人 才 社
会责 任 感的 关键 阶段 。
随着 现代 社会 的 进 步 和发 展 , 社会 对 医学 人 才 的 要 求 也在
不 断 的变 化 和提高 , 现代 医学 人 才 必 须 是 具 有科 学 精 神 和 人 文 精神 的高 级 医学人 才 , 传统 医学 目的是救 治人 的生命 , 现代 医 而
切 , 生存 和生 命 的价 值越 来 越 关 注 , 且 随着 人 类 生 存 与生 对 并 态环 境 、 生活 方式 等社会 因素关 系 的更加 密切 , 医学 必须充 分发 挥社 会功 能 , 护人 民健 康 , 高人 口素质 , 护社 会 和 自然环 保 提 保 境 , 进社 会物 质 文明 和精 神文 明 , 证 经济 、 促 保 科技 、 化 、 文 社会 协调 发展 。未 来 的 医生 不 仅 承 担 着 治病 救 人 的功 能 , 肩 负着 还 重要 的社 会 职能 , J因此 , 们 目前 的 医学教 育 就要 树立 起 医学 我 大基 础观 、 医学文 化观 、 大卫 生 观 以加 强 医学 生人 文 社会 科 学知
经 验 交 流
21 00年 1 O月
第 4卷 第 1 0期
健 康 天 地
通 识 教 育 在 医 学 本 科 实 习 教 学 中 的 意 义
王春 艳 杨 秀英 张 立新 孙丽娟
【 要 】 随着社 会对 科 学精 神和人 文精 神 , 为从 医学 生到 医生 转变 作
医学本 科实 习 节段 是 学 生 从 学 校 向社会 、 医学 生 向临 床 从 助 学生 完 成 医 学 专 业 科 学 与 社 会 科 学 的 共 同发 展 和 进 步 的 培养。 2 医 学 实 习节 段 的通 识 教 育是 培 养 医生 良好 医学 道德 的 关 键 阶段 著 名教 育 家赫 尔 巴特指 出 , 育 的 目的是 培养 具 有完 全 德 教 性 的人 。高 尚的职业 道 德 是 保 证 医务 人 员 做好 工作 的 必 要 条

通识教育视域下深化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通识教育视域下深化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通识教育视域下深化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加强和推进作为通识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人文教育,应在回顾、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理性内涵和价值导向,不断提升医学人文教育的品位和层次。

关键词:通识教育;医学人文教育;理性内涵;价值导向有关通识教育,以及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已不太需要有更多的争辩。

但无论是单科性的医学院校,还是合并了医科大学重新组建的综合型大学,如何深化在通识教育大框架下的医学人文教育,则还有着宽阔的讨论空间。

注重和增强理性内涵和价值导向,有益于纳入通识教育范畴的医学人文教育的品位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既需要有理论上的深入思考,更需要有实践中的积极探索。

一、教学理念:回顾与分析通识教育在21世纪初,尤其是最近几年蓬勃兴起,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热点”和“时尚”话题,是与20世纪中期起同样蓬勃开展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着一定关联的。

因而,着眼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历史演进,注重“问题意识”,回顾和总结相关实践经验,对于推进当前通识教育视域下的医学人文教育,无疑是必要和重要的。

1. 现状:有待改进的问题与不足近年来开展的包括医学人文教育在内的通识教育所取得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目前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实施方案、课程体系设计,已将通识教育的范畴取代以往的文化素质教育的范畴,但由于没有很好地重视和研究多年来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缺陷,缺乏“思想成长”、“精神成人”的教学理念,从而造成这些不足和缺陷在现实的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得以“延续”和“蔓延”。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把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展,机械地理解为给医学生是“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课”,而对如何凝练医学人文教育的精神实质,却鲜有深入的探究。

其二,把“文化”、“人文”等概念片面地“窄化”,把医学人文教育等同于文学常识、文艺素养的教育,呈现为肤浅的“娱乐化”倾向。

强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方法与途径

强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方法与途径

当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挑战
教育理念滞后
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医学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不够,教育理念滞后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 患者需求的变化。
缺乏具备深厚医学背景和人文素养的专业 教师,导致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难以深入开 展。
教育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
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部分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过于理 论化,与临床实践结合不紧密,难以引起 医学生的兴趣。
03 开发特色课程
针对不同医学专业和学生需求,开发具有专业特 色和针对性的医学人文课程。
强化人文课程与医学课程的融合
挖掘医学课程中的人文元素
01
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挖掘和强调与医学相关的人文元素,如医学
伦理、医学史等。
人文课程与医学实践相结合
02
将人文课程与医学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医
学人文精神。
举办人文素质讲座或工作坊
邀请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医 学专业教师举办人文素质讲座或工作坊,提供专 业指导和启示。
引进和培养跨学科教师
招聘具有跨学科背景的教师
在招聘过程中,注重选拔具有医学和人文学科双重背景或相关经 验的教师,以促进医学与人文的交叉融合。
鼓励教师跨学科进修
为教师提供跨学科进修的机会,如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会议、研讨 会等,促进教师跨学科交流和学习。
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信息化趋势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 、虚拟现实等,创新医学人文素质教 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社会化趋势
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 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THANKS
感谢观看
丰富培训内容

论通识课程对医学生的影响及实践研究

论通识课程对医学生的影响及实践研究

表 1 通 识 课 程 现 状 调 查

8 ・ 8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1 00年
第2 期
结果分析 :1学生 已学过的通识课程仅 占 1 %。( ) () 0 2 对 学生的影响度为 9 %。() 生认 识到人文 社科类课程 对 自 3学
己的 职业 能 力 有 一 定 的影 响并 希 望 开设 为 5 %左 右 。 ( ) 0 4 对 已开设 的课 程 的 兴趣 不 到 2 % 。 0
希 望 开始 的课 程 ( 表 2 : 见 ) 表 2 课 改后 通 识课 程 设 置 情 况
去 、f I
护 理 人 际关 系
临 床 及 相 关
中 医
医药学及相关
中国 医 学 史 中国 医学 史 公共 关 系 管理
1通识课程改 革思路 。我们 就现实 医学院校 通识课 程 . 开发 、 课程设置 比、 师资 、 学生及教学基础等情况进行综合 分 析, 并学习借鉴 国内外医学人 文教育改革 的先进经验 提出课
美术 、 音乐赏 析 自然 辩 证 法 自然辩 证 法
护理心理学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市场营销学
护理伦理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卫生经济学 护理美学 护理礼仪 英语
形 体训 练
医学社会学 医学社会学 人际关系 美术、 音乐赏析 美术、 音乐赏析 自然辩证法 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 社会学概论
卫 生经 济 学 卫生 经 济 学 中西 文 化概 论 文学 赏 析 人 文 学概 论
国防教育
社 会 学 概 论 中国 古 代文 化 人 文 学 概 论 中西 文 化概 论
国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 目标相一致 , 即培养德 、 、 智 体全面 发展的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 。其次 , 注意 医学 生的全面发

地方医科院校通识教育的不足及措施

地方医科院校通识教育的不足及措施
改进通识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改进通识教育是 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进通识教育有助于提升地方医科院校的办学水平
加强通识教育建设,能够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
对未来通识教育的发展提出展望和期望
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方法
推广案例教学法
在通识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真实的医学案例,帮助学 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 预习、课中讨论、课后反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开展实践教学
在通识教育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如组织学生参加医学社会实践 活动、实验室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识教育有助于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通过通识教育,医科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为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 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强调改进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地方医科院校通识教育存在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有限等,导致通识教育在 地方医科院校的实施效果不佳。
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可以帮助医学生拓展视野、 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沟通协作能力等 ,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仅有助于医学生在 未来的医疗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
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已 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识教育可以为这种交叉融合提供平台 和机会。
完善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
未来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应更加 完善,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 然科学等多个领域,以满足学生 全面发展的需求。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论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论

教育方式单一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多样化的教 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育评价不完善
目前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主要侧重于知识掌握程度 ,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
教育资源不足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支持,如优秀的师 资、丰富的图书资料等,但目前这些资源相对匮乏。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
建立师生信任关系,关注学生情感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选择典型案例
选取与医学人文素质相关的典型案例,引导学 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启发式提问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案例背后的伦理、 法律和社会问题。
小组讨论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促进思想碰撞和交流。
模式转变。
课程设置不断完善
医学院校纷纷开设医学人文 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 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以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 讨论等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 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以 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
当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连 贯性,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文素质结构。
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临床实习、社区服务、患者沟通等实践 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和医德情感 。
强化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和医德教育
融入人文关怀理念
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强调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培 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职业精神。
加强医德教育
通过医德讲座、医德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遵守医德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RTHWEST MEDICAL EDUCAllON
Dec.2009
v01.17
No.6
有所提高的分别占93.62%和87.23%。认为自身教学意识增强 的占91.49%,认为作为主讲教师后对教学科研思路有所开阔 的占78.72%,认为作为主讲教师后对自己总体教学理论水平 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的占93.62%,认为作为主讲教师有很强的 荣誉感的占48.94%。由此可见,推行课堂教学主讲教师竞聘 制对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总之,综合性医院成为临床医学院,行使医疗服务、人才培 养双重职能,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目 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困难,我院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一系列 激励制度,激发广大医生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 水平和质量,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1106.
失,有针对性地作出治疗上的决策。而通识教育的特点恰好迎 合了医学教育中的这种需求。通识课程的模式是多样的,既可 以是一系列指定的核心课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 学、数学、写作或语言方面,规定一定的修课门数或者达到一定 的能力),也可以是一套自由的课程选修制。这样可以让医学 生获得必要的技能(数学、写作、语言等),发展从多角度观察世 界的能力(科学的、经济的、政治的、心理学的、历史的、文学的、 艺术的),让医学生在接触到各自专业领域时,对知识的接受更 全面、认识更成熟、思考更深刻”J。 加强大学通识教育,还可以提高医学生们的情商,提高其与 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这对一个医生 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沉着、冷静、稳重的医生形 象会给患者以成熟、宽容、值得信赖的感觉,而这对加强医患沟 通、缓解医患矛盾、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非常重要, 对医患双方来说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因此,重视和加强医学生的通识教育,是医学教育体制改革 的一个重要方向,上自教育体制改革制度的制订者、实施者,下 至医学生,只有深刻认识到通识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才能使通识教育真正在医学教育中大行其利,为国家和 社会培养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医学人才。
靠加强专业教育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加强人文教育,而通识 (下转第1106页)
万方数据
西北医学教育2009年12月第17卷第6期
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在临床医学院激励机制的促使下,教师的 业务素质迅猛提高,2003年承担课堂教学的101名主讲教师 中,高级职称的任课教师有54名,占总数的53%。2008年承担 课堂教学的主讲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82名,占总数的 75%,比2003年上升了20%。 3.2教学水平不断攀升 主讲教师竞聘制实施五年来,共遴选主讲教师289名,接受 评估达335人次。其中年平均分从2003年的80.6分,上升到 2008年的86.02分。经统计分析,各年评估平均成绩与2002— 2003学年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我院实行 的课堂教学主讲竞聘制,通过优胜劣汰,优教优酬等激励措施,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师的 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3实施效果明显 为了完善我院课堂教学主讲教师竞聘制,了解我院推行课 堂教学主讲教师竞聘制的实施成效,2007年对现有主讲教师进 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课堂教学主讲制实施条例》在提 高全院总体教学质量中起很大作用的占76.60%,认为作为主 讲教师后,对课堂教学规范和教学纪律的认识有所增强分别占 97.87%和95.74%,认为自身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水平
喝—^sp吣ph‘p、—^d—、,h对p吣,o吣,hop、—‘q—、妒q,hsp、—^≯咕p、opu产、叠p咕产、op岫p、pp吣p、妒崎—、p喝p、9pp毡p、譬pq,、j声吨p、譬p吣—、攀pppq—、pq—、一q—、—‘
(上接第1089页) 教育就是最有效的途径,它通过非专业教育培养人才全面而实 用的能力,并丰富其交叉学科的知识底蕴,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 素养,对其以后的专业领域的纵深发展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在我国高校教育现状下,是很 难协调的,教育者们应意识到已经到了培养真正人才的时候,应 该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淡化教育者和学生的功利之心,让教育 真正按照其应该经历的轨迹去发展,而不是错误地走出一条所 谓的捷径,误导了教育真正的内涵。而要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来 协调这对矛盾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为这不仅仅需要转变 人的观念,还需要政治、经济、社会、家庭多方面元素的参与”1。 4加强通识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在医学教育体制改革中,应该在加强通识教育方面独辟蹊 径,注重对人的培养,然后是知识的导入,就如同奠定坚实的基 础,以后的创新和发展只需适当的引导,同时人才的自我知识更 新也更加重要,当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批判性思维能 力时,他们的成长和创新的潜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大学通识教育是一种特别适合于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 育模式。通识教育能够开发宽广的才智、严格思辨和严密思考 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发展思辨能力,从多种角 度来理解问题,使学生可以适应新的情况和各种挑战。同时通 识教育更加关注如何教学生进行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对于知 识的宽度和深度方面,接触一个以上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拓展 宽度,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医生面临的是病人,当接诊一个病人时,你不仅要了解他的 生理上的不适,同时也应该了解他心理、家庭、社会角色等方面 的不适应或不协调,也就是说现今的医学模式已经完全由以前 的生理模式转变为生理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而一个合格的医生面 对这样一个需要多方面支持的个体,其自身的知识素养对他作 为完整全面的诊断治疗计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知识越全面, 越有利于他对一个病人全面的认识,从而准确地权衡病人的得
收稿日期:2009—09—01 作者简介:颜耀华(1974一),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讲师,主要研 究方向为围产医学。
・1089・
1通识教育的发展史和概念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 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教育是 自由人应受的教育,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心智以及探究真 理。而不是为了谋生和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他把后来被称人自 由艺术的有关文化片头基础称为教育内容,反对刻意学习对劳 作、生活有用的知识与技艺,认为那将使人的身心变得粗鄙、偏 狭而不自由。自由教育完全排斥“以实用为目的”的教育。 对于通识教育一词,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种可以看作是关 于通识教育内涵的广义的理解,指大学的整个办学思想或观念, 即指大学教育应给大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教育的内容包括 专业教育,也包括非专业教育;另一种可以看作是狭义的理解, 指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活动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通识教育既 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 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 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 2通识教育在当代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中的现状 如此看来,通识教育应该在大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应该作为教育内容的主体之一。对于那些以人文知识和软 科学教育为主的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许多共同之处,在 推行通识教育时并没有太多的矛盾和阻力,但在研究型的大学 里就完全不同。 研究型大学对科研的倾斜使通识教育改革难以成功实施。 在研究型的大学里,学校总是将优先和重点放在科研、研究生教 育以及专业教育,这从招聘的人才、提供的激励机制、对教学的 评价中都可以看出来。各院系的研究人员没有兴趣共同合作开 设通识教育课程,那些高薪引进的人才未必有足够的博雅教育 修养可以参悟通识教育。各种研究中心的人才基本没有时间和 精力考虑本科教学。即使在国外也存在这样的现实问题,例如 大多数美国大学经济状况使得领导不得不提倡“高效”的本科 教学,使一个高校里能容纳的人越多越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师 资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吸收更多的生源。迫于经济的压力,这 些高层的领导似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人文科学和软社会科学的弱势地位阻碍了通识教育的发 展。对人文科学和软社会科学筹资的困难也造成了研究型大学
参考文献: [1]戚业国.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J].江苏 高教,2009(2):3l一33. [2]曲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与创新的基本思路[J】.吉 林教育(高教版),2009(4):44—46. [3]赵菊珊.漆玲玲.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J】. 教育探索,2009(3):65—66.
参考文献: [1]王霞.由哈佛核心课程改革透视研究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J】.高 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lll—112,125. [2]潘颖.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6(增刊):13,17. [3]朱雪波.浅谈通识教育对医学生培养的意义[J].医学与社会,2007, 20(91:59—60. [4]孟永红.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 2006,18(9):53—55. [5]孙利军,曾勇,臧德泉,等.试论医学生的通识教育[J].中华医学 教育杂志,2006,26(1):12一13,22.
西北医学教育2009年12月第17卷第6期
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
Dec.2009ຫໍສະໝຸດ V01.17No.6
通识教育在医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颜耀华,李 力,黄 昊,易 萍,郑英如,俞丽丽,刘
强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妇产科,重庆400042)
摘要: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广博专业知识的全面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应在现代大学 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但它在当代国内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当代医学教育中,通过改革教育体制 来协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这对矛盾,是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通识教育;医学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09)06—1089—02 通识教育的障碍。这些领域的教员授课学时多、报酬低,在院校 中很少有发言权,许多方面不能获其所需,还比自然科学和硬社 会科学的同事们研究资源少,但他们正是学校成员中最关心本 科教学的,只因地位太低不能影响学校的决策…。 知识领域的急速扩展限制了通识教育的可能性。各领域的 知识都飞速地向纵深发展,无论从教育者来说,还是对学生来 说,重视了专业知识更深更精的涉猎,必然忽视对人文科学和软 社会科学的修习。研究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知识领域的急速扩展由于新的科学学识的范围、深度和数量的 不断扩大,人们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社会学科中的变化 也是如此,理论日益复杂、方法更加科学、涉及范围更广,传统的 社会科学分裂、发展出新的方向,并以新奇的方式结合起来。在 人文科学领域,新的亚学科发展起来,新的语言被研究、新的技 巧被运用,人文和政治的关系也成了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史上 人们曾多次尝试认定知识的核心,新的尝试无疑也在进行,但如 今面对如此包罗万象而繁杂的知识,这种努力是不太可能成功 的。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与统一 专业课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它是为学生从事某一领域 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做准备的高等教育。它强调的不是宽 泛,而是精深。一个专门人才必需经历专业课教育,才能在某一 领域有所精通,所谓“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它与通识 教育相比,各自强调的是两个方面的重点,也各有其重要性,如 同一只鸟儿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 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 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旨在培养积极参与 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和社会的任何国家的公民, 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教育。通识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学有 专长,术有专攻,而且在智力、身心和品格方面能协调而全面地 发展;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立思考以及善于探究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成为具 有社会感的公民。总之,通识教育首先的是一个人的培养,其次 才将学生作为一个职业的人来培养瞄q J。 如今各个领域在人才培养时都非常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 强调在教育中要多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但创新能力不是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