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通用要求

合集下载

航模竞赛规则

航模竞赛规则

总则一、参赛队规定1.参赛学生按赛程安排佩戴本人参赛证件,按照裁判指挥进入赛场进行比赛。

赛后按裁判要求确认自己的参赛成绩并在签名栏签名,完成签名后要立即离开竞赛场地与教练汇合。

2.参赛学生在竞赛结束前未及时到达比赛场地报到的,按弃赛处理。

不按规定佩戴参赛证件、证件或模型与本人身份不符,将被取消该轮成绩或竞赛资格。

3.竞赛场地只允许裁判、工作人员、当轮比赛的参赛学生和助手或裁判允许的待赛学生进入,未经裁判允许,任何人均不得擅自进入竞赛场地。

4.如对竞赛场地有异议,如船模竞赛场地水面有杂物,运动员可在赛前提请工作人员清理。

竞赛开始后,任何人不得再因此提出异议。

二、模型器材规定1.竞赛所用模型、零部件及电池均为竞赛活动确定的器材,非规定器材不得参赛。

2.所有模型都必须经过注册(由裁判编上本人参赛编号等信息,集体项目按队编号)方能参加竞赛活动,未注册的模型或模型编号与本人不符的比赛成绩无效;已注册的模型或遥控器禁止借给他人参赛,每名遥控项目学生可在赛前注册多台遥控车模型。

3.裁判可随时抽查参赛模型,发现不合格模型、使用他人模型或拒绝接受模型检查的行为,该名参赛学生该轮比赛成绩无效。

三、无线电管理1.赛场及周边为无线电管理区,管理区内所有人员需服从裁判员管理。

2.所有遥控项目均须使用2.4G 遥控设备。

四、运动员检录1.所有项目赛前二十分钟内在赛场进行两次检录,两次检录不到者按自行弃权处理。

2.检录后,运动员及竞赛模型不得离开赛场。

五、模型器材检验1.裁判员自检录开始直至赛后,均有权对模型进行检验或复检,模型检验不合格者,不能参赛或取消该轮竞赛成绩。

2.竞赛模型及模型编号仅限本人使用,禁止私自更改、转借模型或模型编号。

模型试航组委会在赛前安排模型试航,并预先公布试航场地和时间。

常规赛规则(航模)一、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特技(P3A-1)1.定义:以电动机为动力,由运动员在地面用无线电遥控设备操纵各舵面以改变飞行姿态,方向和高度而进行特技飞行,螺旋桨前置的固定翼模型飞机。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关于发布《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通用要求》团体标准的公告-中航协字〔2020〕18号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关于发布《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通用要求》团体标准的公告-中航协字〔2020〕18号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关于发布《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通用要求》团体标准
的公告
正文:
----------------------------------------------------------------------------------------------------------------------------------------------------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
关于发布《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通用要求》团体标准的公告
中航协字〔2020〕18号
各有关单位:
按照《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经专家审查通过并进行公示。

公示期满,无异议,现批准《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通用要求》为本协会团体标准,标准编号:T/ASF C1006-2020,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现予公告。

附件:TASF C1006-2020《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通用要求》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
2020年8月14日
——结束——。

国际航联规则规定的航空模型竞赛项目

国际航联规则规定的航空模型竞赛项目

国际航联规则规定的航空模型竞赛项目第一篇:国际航联规则规定的航空模型竞赛项目国际航联规则规定的航空模型竞赛项目(2010-12-14 19:59:23)一、自由飞类本项目的飞行系指运动员或助手与模型之间没有物理连接。

规则中允许的项目可使用无线电遥控。

Class级别: F1AMODELS WITH EXTENSIBLE MOTORS橡筋动力模型 F1CINDOOR MODELS室内模型F1EHELICOPTER MODELS 直升机模型FIGGLIDERS(A-1 class)牵引滑翔机(A-1级)F1JMODELS WITH CO2 ENGINES 二氧化碳发动机模型F1LControl Line Circular Flight 线操纵圆周飞行类此类别是指由地面的运动员手握或栓在桩柱上的不能伸展的缆线来控制模型的飞行姿态和高度的飞行。

Class(级别): F2AAEROBATIC MODELS 特技模型 F2CCOMBAT MODELS 空战模型三、Category F3AEROBATIC POWER MODELS 发动机特技模型F3BHELICOPTERS 直升机模型 F3DSLOPE SOARING GLIDERS 山坡牵引滑翔机 F3GSOARING CROSS COUNTRY RACING 越野滑翔竞速模型 F3ITHERMAL DURATION GLIDERS 热气流留空滑翔机四、Category F4FREE FLIGHT FLYING SCALE MODELS 自由飞象真模型 F4BRADIO CONTROLLED FLYING SCALE MODELS 无线电遥控飞行象真模型F4DFREE FLIGHT INDOOR SCALE MODELS(CO2 or electric motors)二氧化碳或电动机室内自由飞象真模型F4F-FREE FLIGHT INDOOR SCALE MODELS(Peanut formula)室内自由飞模型(微型)第二篇:什么叫航空模型在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范文]一、什么叫航空模型在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航空航天器材质量标准

航空航天器材质量标准

航空航天器材质量标准近年来,航空航天事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然而,作为飞行器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航空航天器的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制定适用的航空航天器材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材质规范、材料测试标准和产品质量验证等方面探讨航空航天器材质量标准,以确保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材质规范的要求1.材质选用的基本原则在航空航天器材质选用方面,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优先考虑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航空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2)保证材料的轻量化,提高飞行器的综合性能,降低燃料消耗;(3)材料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要求较高,以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4)考虑制造成本和可行性,确保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

2.材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材质标准应由专业技术团队制定,并根据科技发展和工程需求进行定期修订。

标准的制定要考虑到不同航空航天器的特殊性,对于飞行器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提出明确要求。

此外,标准的修订应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水平和航空航天业的最新成果。

二、材料测试标准的制定1.材料性能测试材料性能测试以确保航空航天器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包括以下方面的测试项目:(1)力学性能测试:强度、刚度、韧性等;(2)物理性能测试:热胀冷缩系数、导热系数等;(3)化学性能测试:腐蚀性、氧化性等;(4)疲劳性能测试:材料在长期循环载荷下的耐久性。

2.测试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测试标准的制定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领域制定相应的测试项目和方法。

标准的修订应结合实践经验和科技进步,及时更新测试方法,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产品质量验证1.产品质量验证的目的和方法产品质量验证是为了保证航空航天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通过验证,确保产品符合材料规范和测试要求,并满足用户需求。

产品质量验证的方法包括:(1)材质抽检:对生产批次中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测,检验其质量和性能是否合格;(2)功能测试:对航空航天器各功能模块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3)可靠性验证:通过长周期的试验和实际使用情况的记录,评估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

浙江第三届体育大会航空航天模型比赛竞赛规则

浙江第三届体育大会航空航天模型比赛竞赛规则

浙江省第三届体育大会航空航天模型比赛竞赛规则第一章航空模型竞赛的一般规定一、每架模型只能由一名运动员用来参加比赛。

参加比赛的模型必须符合技术要求。

可采用自审和抽查的方法审核模型,合格后做上标记,取得名次的模型将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的成绩无效。

二、每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可用2架模型(特别规定的项目除外)。

除机翼、机身和尾翼外,备用零件数量不限,并可互换,但更换后仍需符合要求。

三、禁止使用金属螺旋桨。

凡是危及安全、妨碍比赛的模型或装置,裁判长有权禁止使用。

四、比赛开始前15分钟净场、净空。

同时开始检录,隔1分钟点名1次,核对运动员和模型;3次点名不到者,该轮比赛成绩作弃权论。

五、允许一名教练或领队入场进行口头指导,按规定入场的助手只限于做协助工作。

六、参赛运动员必须在比赛开始15分钟前,将无线电遥控设备交到电台管理处。

对造成无线电干扰者,裁判长有权取消其比赛资格。

七、以下情况该轮判为0分:声明弃权、检录三次点名或入场点名未到及规则规定应判为零分的情况。

八、总裁判长可根据竞赛场地的气象条件、场地状况或其它不可克服的原因等情况,决定比赛的轮次;提前或推迟比赛;某轮次的最大留空测定时间。

改变必须在赛前或该轮开始前宣布。

九、运动员应遵守纪律、服从裁判,不得影响裁判员的工作,对违反纪律、无理取闹、弄虚作假的运动员或运动队,竞赛的组织者可视情节予以批评、警告直至取消比赛资格的处分。

十、运动员对裁判工作有异议时,有权通过领队以书面方式向大会提出。

对成绩名次评定有异议时,应在公布成绩后1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第二章航空模型竞赛规则1.1.初级橡筋动力模型滑翔机(P1B-0)1.1.1.自由飞行类的一般规定1.1.1.1.模型飞行过程中解体或脱落零件,其中任何1个零件先触地即终止计时。

1.1.1.2.模型碰到障碍物后下坠,落到地面终止计时。

1.1.1.3.模型飞行过程中,在障碍物上停止前进运动或飞出视线,应停止计时;如 10秒内继续飞行并重新看见,应连续计时,中断时间应包括在留空时间之内;留空时间的计时可超出比赛时间。

弹射飞机模型飞机现场制作竞赛规则

弹射飞机模型飞机现场制作竞赛规则

附件3:
弹射飞机模型飞机现场制作竞赛规则
一、竞赛项目
弹射模型飞机现场制作。

二、竞赛器材要求
每位运动员应自备原装模型1--2套,所用材料不得借用、共用,赛前一律不能打磨与加工,违者取消参赛资格。

三、竞赛时间
每名运动员在规定时间内(150分钟)按图纸要求现场独立完成本套模型。

四、竞赛模型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科学性(65分):
表面要求平整、光滑无凹凸、几何尺寸标准。

(1)机翼(30分):一处不合格扣2分。

有明显凹凸扣5分。

(2)机身(20分):一处不合格扣2分。

机身无流线形,扣10分。

(3)垂直尾翼(5分):一处不合格扣1分,垂直尾翼制作时要立木纹,横木纹扣5分。

(4)水平尾翼(5分):一处不合格扣1分。

(5)弹射勾(5分):一处不合格扣1分。

2、安装上反角(10分):∠40°,翼展190mm-200mm每相差1mm扣1分。

3、重心调整(15分):横侧安定性不合格扣5分,俯仰安定
性(机翼后缘向前14mm—17mm)每相差1mm扣1分,允许配重。

4、组装工艺(10分):
整架模型各部件组装正确、流线形好、粘接无污迹、牢固。

一处不合格扣2分。

五、要求:
1、参赛运动员按编号入座,不得高声喧哗。

否则作弃权处理。

2、无制作板一律不能进场参赛。

3、每名运动员必须自带制作工具(小刀、砂纸、直尺尖嘴钳等),制作工作具不得借用、共用,否则作弃权处理。

4、每名参赛运动员现场独立完成本套模型,否则作弃权处理。

航天行业航天器材质量控制要求

航天行业航天器材质量控制要求

航天行业航天器材质量控制要求引言:航天行业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对航天器材的质量控制要求十分严格。

良好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航天器材在极端外太空环境中的正常运行,为宇航员的安全提供保障,实现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

本文将从航天器材的设计、生产、质检等方面,探讨航天行业航天器材质量控制的要求。

一、航天器材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1. 材料选用:航天器材设计中应采用高性能、高稳定性的材料,以满足在极端环境下的工作要求。

要求材料具有耐高温、耐低温、耐辐射和抗热膨胀等特性。

2. 结构设计:在设计航天器材的结构时,要注重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其在受力状态下不会发生材料疲劳、塑性变形等缺陷。

同时,还要考虑到航天器材与其他组件的配合,以确保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3. 工艺流程:在设计航天器材的工艺流程时,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工艺规范。

要确保每个工艺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和验收要求,并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记录。

二、航天器材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1. 原材料采购:航天器材生产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测。

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才能投入生产。

2. 环境控制:航天器材生产过程中要保持洁净、无尘、无静电等环境条件,以防止影响航天器材的质量。

3. 工艺控制:航天器材生产中的每个工艺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包括切割、焊接、组装、涂装等工序,每一步都必须符合质量控制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4. 检测验收:航天器材生产结束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质量验收。

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料分析、功能测试等多个方面,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可靠性。

三、航天器材质检阶段的要求1. 质检设备:航天器材质检过程中需要使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试设备,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测项目:航天器材质检需要对多个方面进行测试,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热处理效果、尺寸精度、密封性能等。

每个项目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航空模型制作基础要点

航空模型制作基础要点

航空模型制作基础工具的使用常用的工具有:尺、刀、刨、锯、锉、钻、钳子、剪子、扳手、笔、烙铁等。

各工具要正确使用,以发挥工具的作用,使模型制作的精度、准确度不断提高,制作出性能优良的模型飞机。

尺要注意平直度。

刀要锋利使用时不要逆着木纹切削。

刨用模型专用小刨,平整大模型的表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制作精度。

锯的使用,因制作模型用材料都不是很大很厚的材料,通常用齿比较小的锯条,可根据情况选择自己顺手的锯使用,还常使用到曲线锯。

锉的使用,粗锉用于毛坯和加工余量大的工件,以提高效率;细锉用于精加工,以保证加工件的准确度;油光锉用于表面光滑度较高的精细工件。

模型中制作最常用的是什锦锉。

钻的使用,特别是遥控类模型制作中圆眼较多,在材料不厚的情况下可利用一些材料自制小棱钻和扁钻,较厚材料可采用电钻等工具进行,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小型台式电钻。

材料的选择较常用的材料有桐木、松木、椴木、桦木、水松、轻木、层板等。

制作手掷、弹射模型时多选择桐木。

对于构造式机翼的材料选择,如翼梁是细长的,又是主要受力件,就要选择强度较大纹理平直的松木。

翼肋主要是保持翼型形状受力不大,可选重量轻有一定强度的桐木或轻木。

翼根翼尖等整形填充件,受力很小做得越请越好,可选择比较轻的桐木、轻木或水松。

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应选择材质均匀、纹理平直、无疤节、比重轻的材料,以达到保证强度和减轻重量的要求。

桐木是最常用的模型材料,尤其是泡桐,具有比重轻、相对强度大、变形小、容易加工的特点。

翼肋、蒙板、腹板、机身后段等应选用较轻的材料。

后缘、尾翼梁、机身的纵梁等要用木质细密、纹理平直、强度较大的材料。

松木东北松纹理均匀,木质细密,比较轻,不易变形,易于加工并富有弹性,是做模型中细长受力件的好材料。

桦木材质坚硬,纹理均匀紧密,比重较大,是做螺旋桨的好材料。

还可做发动机架等受力件。

椴木是制作向真模型好材料,也可用于硬壳机身、螺旋桨和发动机架等。

水松松软、纹理乱、易变形用作整形和填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97.220Y55团体标准T/ASFC XXXX-XXXX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通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aeromodel and spacemodel equipments(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 次前 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分类 (1)5要求 (2)6试验方法 (4)7包装与贮存 (5)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起草人: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通用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和包装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航空航天模型比赛用器材,其他类型比赛、活动、训练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296.5消费品使用说明第5部分:玩具GB6675.2-2014玩具安全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划格试验GB19865-2005电玩具的安全GB/T22048玩具及儿童用品中特定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GB/T26701-2011模型产品通用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3.1航空航天模型aeromodel and spacemodel一种重于空气,有尺寸和重量限制,用于开展航空航天模型运动(竞赛)、科研或娱乐的不可载人的航空器。

包括航空模型、航天模型、具有运动属性的无人机等。

3.2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aeromodel and spacemodel equipment用于航空航天模型运动(竞赛)的设备。

3.3升力面积lifting surface area机翼面积和水平或倾斜安放的安定面在模型各轴线0度时水平投影面积总和。

3.4载荷load每平方分米升力面积上的以克为单位的重量。

3.5配重balance weight经过审核固定安装在模型内部,对模型重量规定或用以调整模型的重心位置而加装的重物。

4分类航空航天模型按照竞赛项目分为以下类别:——航空模型,包括自由飞类模型、线操纵类模型、无线电遥控类模型等;——航天类模型;——其他类模型。

5要求5.1一般要求5.1.1机械和物理性能5.1.1.1模型产品应配件齐全,不应有严重或影响功能的外观缺陷。

5.1.1.2模型外形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5.1.1.3模型使用的螺钉及其他连接件应能承受模型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5.1.1.4模型各部件应符合设计技术要求。

5.1.1.5工厂生产的模型产品及零部件的涂层经过GB/T9286-1998中规定的漆膜划格试验后,其涂层脱落面积不应大于GB/T9286-1998中规定的2级要求。

5.1.2安全5.1.2.1外观构造5.1.2.1.1机头、整流罩以及其它模型刚性的前端必须有大于5mm的半径。

5.1.2.1.2航空航天模型及其零部件的可触及部分应无毛刺和非功能性锐利边缘。

5.1.2.1.3航空航天模型不应使用以下部件:——金属桨叶的螺旋桨和旋翼;——修补过的螺旋桨和旋翼;——锋利的机翼或螺旋桨边缘;——尖锐的机头或螺旋桨固定装置。

5.1.2.2散热模型产品在使用中产生高温度时,应对其产生高温部位采取充分良好的散热措施。

5.1.2.3耐潮湿航空航天模型的耐潮湿应符合GB/T26701-2011中4.1.10的要求。

5.1.2.4电气绝缘应保证航空航天模型在工作状态下是电气绝缘状态。

5.1.2.5安全警示5.1.2.5.1螺旋桨驱动的模型产品应设有类似的警示说明:请与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保持安全距离,以免发生绞伤、割伤等危险。

5.1.2.5.2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动力的模型应设有类似的警示说明:请与高温喷口保持安全距离,以免发生烧伤、烫伤等危险。

5.1.2.6材料安全5.1.2.6.1工厂生产的模型产品或电子电气部件中若含有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物质含量不得超过0.1%,镉含量不得超过0.01%(质量分数)。

5.1.2.6.2航空航天模型在正常使用及经滥用试验后所暴露出来的化学物质,不应给人体带来负面影响。

5.1.2.6.3工厂生产的模型产品或零部件中增塑剂含量不能超过表1的规定。

表1增塑剂限量要求增塑剂类别及对应CAS限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CAS84-74-2邻苯二甲酸丁苄酯CAS85-68-7三种增塑剂总含量≤0.1邻苯二甲酸(2-乙基)二己酯(DEHP)CAS117-81-75.2航空模型5.2.1一般要求5.2.1.1航空模型最大飞行重量(含燃料)不应大于40kg,最大升力面积不应大于5㎡,最大翼载荷25000g/㎡。

5.2.1.2活塞式发动机(总和)最大气缸工作容积250m³,电动机电源最大标称电压72V。

5.2.1.3除电动机外,在距离模型3m进行测试,动力类模型飞机噪音应不大于96dB(A)。

5.2.2自由飞类航空模型5.2.2.1牵引绳在50N拉力作用下最大长度≤50m(包括脱钩装置和放飞装置)。

5.2.2.2自由飞类项目仅模型停车和迫降时,可以使用无线电操纵。

5.2.3线操纵类航空模型5.2.3.1操纵线的长度应满足竞赛规则的要求。

5.2.3.2应在三角摇臂轴和发动机间,必须明显和牢固地接入一根最细直径为0.5mm的安全索。

5.2.3.3运动员在手腕与操纵手柄之间必须使用安全索。

5.2.3.4线操纵模型的连接导线在承受自身重量3倍的拉力试验后,功能不失效。

5.2.4遥控类航空模型5.2.4.1遥控类航空模型最大标称电压应满足竞赛规则的要求。

5.2.4.2遥控类航空模型不应因为任何干扰或者意外操作而自行起动。

5.3航天模型5.3.1重量总重量或最大重量,包括模型火箭发动机(1个或多个)在内,不应超过1500g(S7花样类除外)。

5.3.2推进剂发射瞬间的模型火箭发动机(1个或多个)所含推进剂材料的重量不应超过200g,总冲不应超过160 N/S。

5.3.3工作级5.3.3.1工作级不应超过3级。

5.3.3.2较低级别发动机的总冲应大于或等于较高级别发动机的总冲。

5.3.3.3较低级别发动机推进力应大于或等于较高级别的推进力。

注:不包括在助推阶段同时点火的捆绑在一起的助推器。

5.3.4发射5.3.4.1发射装置或发射机构应采用能限制模型火箭在水平方向运动。

5.3.4.2模型发射角度应采用与水平夹角大于60度的发射角。

5.3.5结构要求5.3.5.1模型火箭的结构应具有多次飞行的能力。

5.3.5.2模型火箭应含有下降着陆时能减速的装置。

5.3.5.3遥控火箭推进滑翔机不应在飞行和着陆过程中有任何部分分离。

5.3.5.4模型结构中不应使用实质性的金属部件。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可以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头锥、箭体管、翼片;——箭体外部锐硬部件;——内部重金属部件。

5.3.5.5S1模型的最小箭体的直径不应小于18mm,且最小直径段的长度至少占总长度的75%。

5.3.5.6S5模型最小直径的封闭箭体的长度至少等于或大于上面每级箭体总长度的50%。

5.3.5.7设计和制作应包括提供气动稳定和所需恢复力的安定面,以维持基本正确的和可预计的飞行轨迹。

5.3.5.8模型火箭不应含有任何爆炸性或烟火类载荷(S7类除外)。

5.3.5.9依靠作用在模型上的气动升力稳定滑翔返回地面的S8模型,其最小总发射重量(包括发动机和发动机舱)不应小于该类模型最大规定重量的30%。

5.4飞行环境要求5.4.1航空航天模型飞行时水平能见度应不小于500m,垂直能见度应不小于500m。

5.4.2航空航天模型场地内应无明显遮挡物,无明显电磁干扰。

5.5其他器材要求5.5.1航空航天模型比赛应使用经过计量校准后的精度为0.01s的秒表。

5.5.2航空航天模型比赛使用的号位牌长应为210mm,宽应为297mm。

6试验方法6.1机械和物理性能通过目测,检查边缘有无毛刺,对模型产品及其元件的可触及部分按GB6675.2-2014中5.8的要求进行锐利边缘检测。

6.2螺钉和其他连接件螺钉和其他连接件检验应按照GB19865-2005中17.1的要求进行检验。

6.3标志和说明通过视检和测量,检查模型产品及其包装说明上的标志和说明。

6.4有害物质限量工厂生产的模型产品或电子电气部件中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物质的含量应按照GB/T26125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6.5增塑剂限量工厂生产的模型产品或零部件中增塑剂的含量应按照GB/T22048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6.6噪声应使用噪音计在距离动力类模型飞机3m的位置进行测量。

6.7重量测量使用称重仪器对被测物体进行检测,称重3次取平均值。

6.8操纵线的长度和拉力使用卷尺测量操纵把中心线到单发动机模型的纵向中心线,或多发动机模型的对称中心线的距离。

对连接后的操纵手柄、操纵线和不带燃料的模型要加以10倍于模型重量的拉力试验。

在整个拉力测试中,作用于操纵手柄的力应平均分配到操纵线上。

6.9牵引绳长度测量在牵引绳两端施加50N的拉力,使用卷尺测量牵引绳长度。

6.10线操纵模型抗拉强度称量线操纵模型质量,对模型连接导线进行拉力试验,在5s内均匀施加模型重量3倍的力并保持10 s,然后,检查样品是否功能失效。

6.11航空航天模型编码使用目测的方式查看航空航天模型编码是否符合要求。

6.12飞行环境要求应使用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测量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使用风速计时,应站在地面将风速测量仪直臂举过头顶30s内,查看读数。

7包装与贮存7.1产品随带文件工厂生产的模型产品随带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产品合格证;b)附件清单;c)产品手册;d)使用说明书,应符合GB/T5296.5的要求。

7.2包装根据产品体积选用符合标准的包装箱,包装设计应满足存储、装箱和运输要求。

带有包装箱的航空航天模型器材应有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型号、数量、生产日期、质量、相关认证标识及运输要求。

7.3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淋雨、暴晒及与腐蚀性物品混装运送。

7.4贮存航空航天模型应存放在具有防风、防潮、防雨和防晒的库房内,并按照说明书要求存放,不得与腐蚀性物品一起贮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