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扇子的对比
扇子的起源与发展

扇子的起源与发展扇子是一种用来扇风降温的工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扇子的起源、发展和不同地区的扇子文化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扇子的起源扇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据考古学研究,最早的扇子出现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的扇子是用鸟的羽毛或树叶制成,用来驱赶蚊虫或降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精致的材料制作扇子,如竹子、木头、纸张等。
二、扇子的发展1. 中国扇子的发展中国扇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
在古代,扇子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和贵族社会,成为显示身份地位和品味的象征。
唐宋时期,扇子的制作工艺逐渐完善,出现了许多精美的艺术扇子,如绘画扇、刻字扇等。
明清时期,扇子的种类更加丰富,制作工艺更加精湛,成为时尚的流行品。
2. 日本扇子的发展日本扇子受到中国扇子的影响,但在制作工艺和风格上有所不同。
日本的扇子制作注重细腻和精致,常用竹子和和纸作为材料。
日本的扇子文化非常丰富,有独特的花鸟画扇、歌舞伎扇等类型。
3. 西方扇子的发展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扇子作为奢侈品传入西方。
中世纪时期,扇子成为贵族社交的重要道具。
文艺复兴时期,扇子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精美的艺术扇子。
到了18世纪,扇子成为了欧洲贵族社会的时尚潮流。
三、不同地区的扇子文化1. 中国扇子文化中国扇子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扇子种类繁多,有屏山扇、宫扇、折扇等。
扇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多种象征意义,如吉祥、美好、祈福等。
2. 日本扇子文化日本的扇子文化深受传统艺术和宗教影响。
日本的扇子制作工艺精湛,常常与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结合。
日本人还经常使用扇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如用扇子遮面表示羞涩或害羞。
3. 西方扇子文化西方的扇子文化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
在不同的时期,扇子在西方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贵族身份的象征、社交礼仪的一部分等。
西方的扇子制作工艺精美,常常以精致的雕刻和绘画装饰。
扇子的起源与发展

扇子的起源与发展扇子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艺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扇子的起源、发展和不同地区的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扇子的起源扇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的扇子是用来驱赶蚊虫的简单工具。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扇子。
最早的扇子是由动物的骨骼或树叶等天然材料制作而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纸、竹、木、骨、玉等材料制作扇子,扇子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用品。
二、扇子的发展1. 中国古代扇子的发展中国古代扇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扇子主要是由骨骼制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扇子开始使用竹子和木头制作,形状也逐渐多样化。
到了唐代,扇子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很多精美的扇子。
宋代时,扇子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用品,制作工艺更加精湛,扇面上的绘画和文字也更加精美。
明清时期,扇子的种类更加繁多,不仅有宫廷扇、文人扇,还有民间流行的白扇、黑扇等。
2. 日本扇子的发展日本的扇子制作技艺源自中国,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日本的扇子通常采用竹子和和纸制作,形状简约而雅致。
日本扇子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常常搭配上精美的绘画和文字,体现了日本人对自然和美的追求。
日本的扇子种类繁多,有舞扇、茶道扇、武士扇等,每一种扇子都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3. 其他地区的扇子发展除了中国和日本,扇子在其他地区也有着独特的发展。
例如,韩国的扇子制作工艺独特,采用竹子和纸制作,常常搭配上韩国传统绘画和文字。
印度的扇子则以手工绘制的花纹和图案闻名,色彩鲜艳,富有异域风情。
西方国家的扇子则多以装饰性为主,常常用于宴会和社交场合。
三、扇子的文化内涵扇子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扇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赋予了多种象征意义。
例如,扇子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常用于祈福和庆祝活动。
扇子也是文人雅士的重要象征,常常被用于诗词创作和书法练习。
扇子的起源与发展

扇子的起源与发展扇子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文化艺术品,它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和欣赏。
本文将详细介绍扇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从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中探索扇子的演变和多样性。
一、扇子的起源扇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摆布。
最早的扇子是由鸟羽、兽毛或者植物叶片制成的。
这些原始的扇子主要用于驱赶蚊虫和降温,同时也在宗教仪式和舞蹈表演中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扇子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装饰品和礼品。
在古代中国,扇子被视为高雅的文化象征,它们往往被用作贵族和官员的身份标志。
扇子的制作工艺也逐渐提高,浮现了更多材质和设计的选择。
二、扇子的发展1. 中国扇子的发展中国是扇子的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国之一。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扇子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扇子风格和特点。
唐代是中国扇子发展的高峰时期,扇子制作达到了巅峰水平。
唐朝的扇子以绘画技法和精美的装饰品闻名。
宋代扇子则更注重扇面的纹饰和刻划,以及扇柄的雕刻工艺。
明清时期,扇子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浮现了更多的创新和变化。
2. 日本扇子的发展日本是另一个扇子制作和使用的重要国家。
日本的扇子制作技术受到中国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日本的扇子通常以竹子为骨架,上面覆盖着绢或者纸。
它们的设计简洁而优雅,往往与日本传统艺术和文化相结合。
日本的扇子种类繁多,包括舞扇、团扇、折扇等。
每种扇子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意义。
3. 西方扇子的发展在欧洲,扇子的使用和制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开始,扇子就成为了贵族和上层社会的时尚配饰。
在文艺复兴时期,扇子在欧洲达到了巅峰时刻。
它们的制作工艺变得更加复杂和精细,往往使用贵重材料如象牙、贝壳和珍珠。
扇子的设计也更加多样化,包括绘画、雕刻和刺绣等技法。
三、扇子的现代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扇子的使用逐渐从贵族和上层社会扩展到更广泛的群体。
现代扇子不仅用于降温和通风,也成为时尚和艺术的表达方式。
扇子的起源与发展

扇子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扇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品,起源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本文将从扇子的起源、材料、工艺、样式和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扇子的起源1.1 扇子起源于中国古代扇子最早起源于中国,最早出现在商代时期,是中国古代人们在炎热夏季使用的一种工具。
1.2 扇子的起源传说传说中,扇子起源于伏羲时代,伏羲用鸟翅扇动火种,火种传播到人间,人们开始使用扇子。
1.3 扇子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扇子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还是一种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礼品,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和文人雅士之间。
二、扇子的材料2.1 扇子的材料种类扇子的材料多样,包括竹、木、纸、绢、骨、象牙、玉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2.2 扇子的制作工艺扇子的制作工艺包括雕刻、绘画、剪纸、贴金等,不同的工艺方法赋予扇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2.3 扇子的装饰扇子的装饰主要包括绘画、刺绣、贴花、雕刻等,装饰精美的扇子往往能展现出制作者的艺术功力和审美情趣。
三、扇子的样式3.1 中国传统扇子的样式中国传统扇子的样式多种多样,有折扇、团扇、折叠扇、团扇、折叠扇等,每种样式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用途。
3.2 日本和韩国的扇子样式日本和韩国也有各具特色的扇子样式,如日本的团扇和韩国的扇面绘画扇等,展现出东亚各国的文化特点和审美趣味。
3.3 西方国家的扇子样式在西方国家,扇子也有自己的传统样式,如西班牙的扇舞扇和法国的褶扇等,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标准和风格。
四、扇子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4.1 扇子在中国的应用在中国,扇子被广泛用于舞蹈、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表现中,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扇子在日本和韩国的应用在日本和韩国,扇子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被用于传统舞蹈、茶道、礼仪等场合,展现出东亚文化的独特魅力。
4.3 扇子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在西方国家,扇子被用于舞蹈、时尚表演、戏剧等领域,成为西方文化中的一种时尚艺术品,展现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中西方女子手执扇

折 扇 淑 女
折扇有舒展,折叠灵活,使用携带方便的特 点,很快为人们所偏爱。挥洒翰墨是风雅之 举,成为书画载体。称“怀袖雅物”。 西方贵族女子所用小折扇面除了用丝织面料 以外,还有用缎子和羊羔皮制作的高级扇面。 一柄精美的小折扇,是内穿紧身胸衣的西方 贵族女子外出场合的必备饰品。
纨 扇 美 人
团扇在其漫长的历史中被赋予了多种名称。因形状 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得名“合欢 扇”。又因扇面使用丝织物面料,面绮和纨可泛指 丝织物,故被称为“绮扇”和“纨扇”。 在儒、道教盛行的朝代,女子露出纤纤玉手为不雅, 于是有着细长手柄的纨扇正合美人之意。 纨扇是日常生活中实用之物。与折扇相比,团扇更 适宜居家而不适宜于外出时使用。 男主外女圭内,女子少出头露面之机会,居高楼之 内,团扇堪称闺中之友。
中西方女子手执扇 之比较 纨扇美人和折扇 淑女
在中西方服装史所描述的女性手执扇中,我们可以 发现中国古代女子多手执纨扇,而西方女子多执折 扇。 团扇是由柄与带圆意味的或圆的扇面两部分组成的 不可折拢的扇子。团扇的产生远早于折扇,一直植 根于中国,真正保持中国本色不变。团扇是真正的 国粹。 折扇起源于日本,由日本传入我国,故有倭扇之称 折扇亦名折叠成聚头扇。折扇的最初形成应该是由 伞演变而来的。
被紧身胸衣勒得透不过气的淑女们,为了消除生理 上的不快感,除了加大领口,还不停的手挥扇子来 取得心理上的平衡感和舒畅感。
结束语
17~18世纪,欧洲宫廷贵妇为之炫耀的“中国风”折扇,价值不菲

17~18世纪,欧洲宫廷贵妇为之炫耀的“中国风”折扇,价值不菲前言天气渐渐炎热,我们可以坐在空调屋里抵御这炎炎暑气,那没有空调的古代是如何度过那难熬的夏天呢?其实聪明的古代人早就发明了扇子这种工具,其实的古代还没有现在这么热,一把扇子足以。
到了后来扇子不再只是御热的工具,而是发展成了一件艺术品,16世纪时还被带到了欧洲,成为了当时的一件稀罕物。
扇子在欧洲经过了长期的演变,变得华丽而庄重,折射出与中国扇不同的美感,接下来让我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欧洲折扇的美。
历史长河中欧洲折扇的沉与浮其实折扇并非起源于中国,《宋史》中曾记载:“端拱年间,有僧来于日本,进献蝙蝠扇二柄”,这个蝙蝠扇就是折扇了。
后来折扇在我国多年发展,有了浓浓的中国韵味。
扇面上画有文人墨客的作品,丹青水墨无所不画;扇子的形状也由单一的形状发展到了和尚扇,螳螂扇等数十种。
从扇骨上也可见我国工艺精深,浮雕、竹刻使得扇子看上去更为古朴文雅。
在十六世纪初时,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来到中国发展贸易,他们回国的时候购买了中国的物品,其中就包含折扇,那也是欧洲第一次出现折扇的身影。
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扇子是“海外稀奇之物”,一时受到欧洲上流社会的追捧。
在英国伦敦的国家肖像馆里,有一张伊丽莎白女王的照片,她身着盛装,左手拿着手套,右手就持有一把中国折扇,可见当时折扇引领时尚之风,连女王都对折扇情有独钟。
还有当时的法国贵妇们,在公开场合手中拿着一把中国折扇,是一种时髦或许可以称之为炫耀,可见女人的“攀比心”啊!是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存在的。
当时的中国扇子早已经不是一种御热工具,而是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时尚的引领。
和在中国一样,扇子在传入欧洲的一个世纪之后,也就是1709年左右,欧洲人也开始在折扇上面加上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
当时在伦敦地区,已经有了足够的工人和设计师去开一家作坊生产扇子,工厂里面的分工明确,从扇骨制作者到绘工应有尽有,扇子这时开始与中国折扇有别。
各种各样的扇子

扇子在传统礼仪中的重要性
在传统礼仪中,扇子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 是纳凉的工具,还被视为礼仪用品和装饰品。
在一些重要场合,如婚礼、庆典、仪式等,扇 子被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彰显主人的身份、地 位和文化素养。
在传统舞蹈中,扇子被用来表达情感、烘托气 氛。扇子的舞动与音乐相互配合,形成优美的 艺术表现形式。
2023
各种各样的扇子
contents
目录
• 扇子的起源和历史 • 扇子的种类和特点 • 扇子的制作工艺和材料 • 扇子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 扇子的收藏和保养 • 扇子的应用和前景
01
扇子的起源和历史
扇子的起源
1 2
中国起源说
扇子起源于中国,最早的扇子是用羽毛或竹叶 编织而成,被称作“羽扇”或“竹扇”。
印度起源说
另一种说法是扇子起源于印度,由印度教的神 灵毗湿奴所持,后来传入中国。
3
埃及起源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扇子起源于埃及,由法老和贵 族在宗教仪式中使用,后来传到希腊和罗马。
扇子的历史发展
古代中国扇子
01
古代中国的扇子主要是用竹、木、纸、丝绸等材料制成,形状
各异,有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古代欧洲扇子
02
扇子的种类和特点
团扇
圆形或椭圆形的扇 子,通常由丝质或 纸质制成。
常用于纳凉或表演 艺术,如扇舞。
扇面较大,易于挥 动,产生较大的风 力。
折扇
由扇骨和扇叶组成,可折叠成 小块便于携带。
扇叶通常由羽毛、纸或塑料制 成。
折扇常用于书法、绘画等艺术 活动。
象牙扇
由象牙雕刻而成的扇子,工艺精细,价值高。
扇子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应用拓展
广告宣传
扇子的起源与发展

扇子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源扇子作为一种传统的手持散热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扇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和埃及。
当时的扇子主要由鸟羽、兽毛或植物叶片制成,用于驱赶蚊虫和散热。
二、发展1. 中国扇子的发展中国是扇子的故乡,扇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早期的中国扇子以竹子为骨架,用丝绸、纸张或鹿皮等材料制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扇子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出现了著名的宫扇、官扇、民间扇等不同类型的扇子。
同时,扇子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礼仪用品,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官场和民间。
2. 日本扇子的发展日本扇子的发展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但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日本的扇子以折扇为主,采用竹子或木材制作骨架,用纸张或丝绸制成扇面。
日本的扇子制作工艺精湛,尤以京扇和岐阜扇闻名。
日本的扇子不仅是实用工具,还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艺术表演和礼仪活动。
3. 欧洲扇子的发展欧洲扇子的发展起源于中世纪,最初是由贵族和富商使用。
欧洲扇子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常用贵重的材料如象牙、珍珠和宝石装饰。
在文艺复兴时期,扇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时尚配饰,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场合。
到了18世纪,扇子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款式和图案。
4. 其他地区扇子的发展除了中国、日本和欧洲,其他地区也有着独特的扇子发展历史。
例如,印度的扇子以手工绘制的丝绸扇面和金属骨架为特色;波斯的扇子则以精美的金属雕刻和宝石装饰著称;非洲的扇子则常用羽毛和兽皮制作。
三、扇子的文化意义扇子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扇子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被用作送礼和装饰。
扇子还是中国传统艺术表演中的重要道具,如扇子舞、扇面绘画等。
在日本,扇子被视为传统文化的象征,常被用于茶道、歌舞伎和芭蕾等表演。
在欧洲,扇子则被视为贵族的身份象征,常被用于宫廷舞会和社交活动。
四、扇子的现代应用随着时代的变迁,扇子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扇子的起源和发展(一)中国扇子的演变中国的扇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扇子最早称“翣”,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历来就有“制扇王国”的美称。
据考古发现,目前发现最早的扇子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金银错铜壶上奴隶手执的长柄扇;现存最早的完整扇子实物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篾丝编木制长柄扇。
关于扇子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扇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伏羲和女娲时代。
在宇宙初开时,天下没有百姓,女娲和伏羲遂结为夫妇,因此被后世尊为人类的祖先,结草为扇就是他们成婚故事的一部分。
关于这一传说,唐代的《独异志》有着完整的记载:宇宙初开时,天下只有伏羲和女娲二人。
他们来到昆仑山上,燃草向上天祈祷道:“如果我们可以结为夫妻,那么燃烧的烟合在一起;如果不可以,那么烟四散。
”结果所有的烟合在一起。
于是女娲“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与伏羲结为夫妇。
由此可知,最早的扇子是用草编织的,具有遮蔽的功用,后世有人将此扇称为“羲扇”。
宋朝人李曾伯的《避暑赋》中就有“举羲扇,披楚衣”的句子,这里的“羲扇”具有障荫避日的功能。
到了帝尧时期,尧德化天下,百姓无不敬服。
上天也因此降下祥瑞,其中一种就是在厨房中生出了瑞草萐莆,它的叶子摇动生风,使食物“寒而不臭”,还可以驱除虫子。
这种可起到扇子功用的瑞草萐莆,不免让人联想到夏天人们用的蒲扇。
古汉语中萐莆与扇子同义,大概就是由此而来。
尧之后的舜帝为了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
“五明”,意即广达圣明,“五”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
舜帝在巡幸各方时,招纳贤人来辅佐自己,所用的自然是障扇,称作“五明扇”。
此时的五明扇是帝王专用的一种掌扇,后来才演变成为王侯公卿使用的一种仪仗扇。
秦朝、汉朝时期的公卿、士大夫都可以使用,但到了魏晋时期,则只有乘舆之人才能使用。
殷商时期还出现了一种“雉尾扇”,据说是用五光十色的雉鸡尾羽做成的。
后来,因为这种雉鸡尾羽的来源越来越少,“雉尾扇”就用的很少了,也成为稀有之物。
西周时期开始出现素白的“羽扇”,是用作周王的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
当时,扇子主要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
一般人用的仍然是是箑扇。
扇子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用具,始于战国晚期。
此时出现了一种半规形的“便面扇”,它的形状好似单扇门,故又称“户扇”。
单门扇可遮面窥视,成为当时扇子的主流。
它是用细竹篾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都可以使用它。
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有了更多的变化,主要有方、圆、六角等形,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
汉代扇子已经发展到大量加工制作时期,不仅品种多,而且工艺精致。
此时开始使用轻巧简便的竹扇。
扇子成为人们随身的装饰品,也成为馈赠的礼物。
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在被册封为皇后时,她妹妹送的礼物中就有六种非常珍贵的扇子,如云母扇,孔雀扇等。
西汉以后,扇子开始更多的用来纳凉。
汉朝末期,一种名为“齐纨”的丝织品被用来制作明月形的团扇,这种扇子是以竹为图框、以绫绢为扇面,被称为“纨扇”或“齐纨扇”。
大概是因为“齐纨扇”十分有名,后世又将“齐纨”附会成扇业的祖师。
纨扇多以骨、玉、象牙等为柄,坠以流苏,而且宜于书画,显得珍贵优雅。
这种扇子出现后,在中国流行了千余年,特别为闺阁仕女所钟爱。
到了东汉,随着丝织手工业的发展,一种以绢制成的纨扇也在此时出现。
纨扇多用洁白的细绢制成,所以又叫“绢扇”。
因为这一时期的纨扇多“团如明月”,而且皇宫中较多使用,所以又称作“团扇”、“宫扇”。
纨扇外观精致、华丽、小巧而极富情趣,深受中国古代闺阁仕女青睐,作为中国扇子的一种主流,大为发展,流行千年。
隋唐时期,以竹木为骨架,用薄质丝绸糊成的纨扇趋于流行,形状除了圆形外,还向海棠形、梅花形、葵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多种样式发展。
花色品种繁多的扇子更加为人们所喜爱。
当时流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
北宋出现了当今常见的折扇,因其方便实用,在民间广为流传。
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因为它收拢时能够二头合并归一而得名。
到了南宋,随着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的盛行,扇子铺和画商也应运而生,从而促进了中国制扇工艺的迅速发展。
明清以后,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成为文人墨客追求的一种时尚,编织、雕刻、书法、绘画及金石篆刻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融合,使得中国扇子升华为一种更加珍贵的民族艺术。
清时,对称类型的扇面除圆形外,还有长圆、扁圆、方圆、梅花形、葵花形、腰形、马蹄形等。
这些扇形突出的特点是对称、轻盈、工艺性强。
民间制作的扇子品种更加丰富,工艺也更加精巧。
民国时,折扇保持了它在中国艺术上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没有什么超出前代的,而值得一提的创新是集锦扇。
在此之前,虽然也有多人在同一扇面上合作绘画,或分段书写各自署款的扇子,但集锦扇却是将扇面空间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割,然后由多名书画家分别作书绘画。
从最少的两人组合开始,到多至十余家合作的集大成之作,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时至今日,扇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仍然随处可见,同时也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如广告和旅游宣传品,从而得到一系列的创新和发展。
(二)西方扇子的演变中国扇子作为一种东方文明在16世纪初开始传入欧洲,风行世界,并对这些国家的扇子生产以至宫廷礼仪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因为缺乏优质纸张,就以细嫩的牛犊皮、羊羔皮作为扇面,称为皮折扇;有的还在扇面上洒以香水,称为香皮折扇。
同一时期,法国宫廷内流行用中国绢绸和牛犊皮制成的折扇。
18世纪,法国大量进口中国的竹扇骨,在巴黎组装、生产折扇,使巴黎成为欧洲制扇手工艺的中心。
法国宫廷贵妇们使用的折扇以象牙、珍珠贝壳、玳瑁、椴木等为扇骨,上面镂雕精巧的涡旋纹、玫瑰花等洛可可风格的图案;扇面以羊羔皮、纸、雏鸡皮、中国的绢和纱等制成,饰以彩绘、刺绣、珠绣等,风格秀丽。
17世纪末,中国折扇传入英国,使英国折扇生产逐渐兴盛。
1709年4月19日,在王后安妮(Anne,1665~1714)的批准下,200多名伦敦折扇匠师成立了同业公会。
1747年,伦敦折扇同业公会成员达839名。
17和18世纪,折扇已经成为欧洲国家宫廷中订婚、结婚、加冕、欢庆胜利、国王病愈、葬礼、舞会等礼仪的礼物或纪念品。
1797年,英国人威廉·科克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扇学》,记录了许多有意思的扇语,在后面《扇子的语言》中也会着重介绍。
尽管西方人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到扇子,我们仍然能在物品设计、舞台表演和皇室贵族中寻觅到扇子的踪影。
1981年,米兰和纽约的国际工艺美术设计小组设计了一系列新颖的日用工艺品,从沙发到沙发枕、从花瓶到烟灰缸、从玻璃杯到耳环……全部做成扇形的,人们竞相争购,着实时髦了一阵。
在收藏家的眼里,扇子的身价更高,世界上曾有一把名贵的扇子是180年前在德国生产的,扇骨用精雕细琢的珠母做成,装饰着纯金做的小鸟,镶着绿宝石和红宝石。
该扇于1980年在瑞士苏黎世的一次拍卖中以2万瑞士法郎的高价更换了主人。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扇子的功用正不断地由电风扇和空调设备来完成,然而人们始终没有、也永远不会丢弃和忘却扇子。
扇子的种类一.中西方扇子分类的总述首先关于扇子的分类,据了解,在中国,扇子的种类很多,按照材质可以分为折扇、竹扇、绢扇、羽扇、葵扇和麦秆扇六大类。
按扇子的功能分类,则可分为檀香扇、团扇、挂扇、绸舞扇、广告扇等。
具体详细的分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从制扇的材质上分,有竹扇、麦扇、羽扇、葵扇、茧扇、丝绸扇、槟榔扇、木雕扇、玉雕扇、牙雕扇、牛角扇、羊皮扇、印花纸扇、檀香木扇等;就形状上看,有折扇、团扇、圆形扇、方形扇、葫芦形扇、芭蕉叶形扇、葵叶形扇等,这些扇子造型别致,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镶,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倍增。
其中,苏州的文人扇、绢宫扇、檀香扇、牙雕扇和丝绸扇,山东的麦秸扇,广东的溪蒲葵扇、火画扇,杭州的绢扇、黑纸折扇,绍兴的全棕折扇,肇庆的牛骨扇,四川自贡的竹丝扇,平江的白玉纸折扇,黔江的蟠桃扇等,均以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著名。
其次是欧洲扇子,西洋扇子也分很多种,只是不像中国扇子有那么明确的分类,有晚上用的和白天用的,婚礼用的和舞会用的,送殡用的、广告用的和当纪念品用的扇子。
扇子用各种珍贵材料制成,扇骨用金子、象牙、龟甲、珠母制作,扇面用真皮、纸张、绸缎、花边和羽毛制成。
上面往往还装饰有珍贵的金属和宝石。
形状也千奇百怪,比如雪茄烟形状和伞状的扇子。
二.各类扇子的详细介绍折扇又名“撒扇”、“纸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
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
折扇最早出现于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时代。
一把折扇主要由扇骨、扇页和扇面三部分构成。
普通的折扇,一般用竹木做扇骨,韧纸做扇面。
讲究一点的,扇面上还要题诗作画。
高级的折扇,扇骨和扇叶往往要用象牙制作。
上边呢还要雕刻出各种纹饰,扇面也大多带有名人的字画。
折扇选用材料,越选越精,极奇穷巧。
扇骨有用象牙的,玳瑁的,檀香的,沉香的,粽竹的,以及各种木料的。
工艺则有螺钿的,雕漆的,漆上洒金的,退光洋漆的。
还有镂空边骨,内藏极细小三十二张牙牌的。
有镂空通身,填满异香的。
更有空圆钉铰中,藏着极小骰子的。
这些折扇骨,都刻有各种花样,备极奇巧。
还有的扇骨模仿燕尾形状,更有些扇骨钉铰藏在里面,外表一点儿痕迹也看不出来。
至于扇面,有白纸三矾的,有五色缤纷的,有糊香涂面的,有捶金的,有洒金的。
竹扇竹扇是用竹劈成扁窄片,编成竹扇,是夏天常见的日用品。
扇面由细竹篾丝、片,编成花纹精美的万字、菊花、松柏长青、福禄寿喜等传统图案,进而编织成各种花鸟虫鱼,山水人物。
绢扇绢扇是宫扇的一种,原是贵族妇女的赏玩之物。
用细洁的纱、罗、绫等制成的一种扇子。
一般多圆形,故又名“团扇”。
亦有腰圆、椭圆和“钟离式”等。
以苏州生产的最精良。
造型美,画面精。
用铁丝作外框,用绢糊面,彩带沿边。
以绘画、刺绣、缂丝、抽纱、烫花、通草贴花等作扇面装饰。
扇柄用材有湘妃竹、棕竹、梅录竹、楠木、红木和牙骨等,并装有流苏,贵重的配有宝石扇坠。
秀丽典雅,高洁精美,尤为年轻妇女所喜爱。
羽扇用鸟类羽毛作成的扇子。
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
天津古文化街的乔香阁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羽扇制作技术,与当年诸葛亮使用的羽扇一模一样。
羽扇前期本由鸟类半翅作成,后改用八羽、十羽排列,且加长木柄。
传世的《斫琴图》所见之羽扇,似已属较后式样。
羽扇,自是以禽鸟羽毛为材料,除了常见的鹅毛,还有雉尾、鹤尾、雕翎、鹰翎、孔雀翎、鹊翅等。
鸟翅每侧十羽,由外而内,第一羽至第五羽未尖翅,依次为“千金”、“合度”、“阔度”、“大屏”、“二屏”,余皆作“刀翎”,更内未窝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