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

合集下载

飞速发展的涪陵交通

飞速发展的涪陵交通

发展注入新 的活力。 电信事业长足发展 , 中国联
通人驻涪陵 , 综合计费系统 、 市话 管道 系统 、 电话 光缆工程、市农话扩容工程竣 工, 面实 现了乡 全 镇 通讯 程控化和传输 自动化 , 建成 乡镇 电话会 议 系统。2 0 年底 , 01 全区固定 电话总量一举突破了 1万台, O 总量达 到 14 0 1 2 0台, 互联网用 户和移动
的奇迹 。三是交通邮 电事业蒸蒸 日上 。邮政建 成 电子化 营业 窗 口 2 ,开通 了 区内环形 邮路 2 个 条, 报刊和特快专递业务 均有 大幅增长 ,为邮政
确进度 时间表 , 落实专人负责 , 并始终 盯住 不放 , 坚持不懈 , 按期进行检查督 促, 鼓劲加 油 严格考
核 奖惩 ,确 保这些重 点建设 任务 的圆满完 成 。 20 0 0年市下达我 区的交通 重点建设 工程一 涪 白 路三改二工 程,经过各有关方面 的艰苦努力 ,工

巨大变化。 涪 陵港 I码 头建设是 重庆 三峡移 民建设 的 Z l

翁 I 溶 媛 塞
、— —■
也水础 建度 2同 重程陵 狠上建年, 加 上设设 。设时 点 ,区抓公03 强基 施力 于的 工涪 在陆路0月 0 展设码 设,取大 开全通建模已重 。港头 规现得进 工区工 工迅张设 在 口复 扩建 建交程 程猛.速 面了 质理活 量 度加情,委1交 开“ 量年 抓年全 不快况区狠9 通 展 程管” 工 , 断的下交 ,质系 工 动程 9 9 立陵路招,大建 统推工量责究” 了区工标对工并 全行程事任制, 涪“程站重程实 面公质故追度成 设
程进展已超 过市 的进 度要求 。
( ) 三 严格管 理, 狠抓质量。在交 通建设中 , 我 们 牢固树立质量 责任 重于泰 山的意识 , 力戒麻痹 大意 、 掉以轻 心, 认认真真地把住每一个环节 , 老 老实实守住每一个关 口, 严格执行 工程建设基 本 程序 , 落实项 目法人制 、 招投标制 、 工程监理制 、

畅通涪陵突击战

畅通涪陵突击战

畅通涪陵突击战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2年第1期“将涪陵区建成渝东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

到2020年,实现‘半小时重庆主城、半小时涪陵全域’和‘2小时周边地市’。

”这是去年5月,记者从涪陵区交委召开的工作汇报会上了解到的,涪陵交通工作的远期目标。

涪陵区交委主任杨平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改革管理是涪陵的两大重点工作。

据了解,涪丰、涪南、主城至涪陵三条高速公路均已提前完成征地拆迁任务。

去年三条在建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0亿元,涪丰、涪南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及桥梁、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全部开工。

主城至涪陵高速公路27座桥梁工程已开工20座;9个隧道工程已开工7个。

预计涪丰、涪南高速公路明年可基本完工。

文/本刊记者张燕有人说,一个人血脉不通就会周身不畅,而一座城的血脉就是交通,道路通畅程度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

涪陵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远郊区。

近年来,涪陵区意识到,优先发展交通,实现交通上档提速,对于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先导性、奠基性、示范性和战略性意义,是涪陵尽快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区的破题之举。

“十一五”是涪陵交通历经考验、克难奋进的五年,也是交通阔步前行、成绩斐然的五年。

在涪陵区交通发展历程中,这五年交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变化最大、亮点最多。

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涪陵开发开放、推动“五个涪陵”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快涪陵交通大发展,打造对外大通道,水路、公路、铁路并举,把涪陵打造成重庆综合交通枢纽……”这是涪陵区交委主任杨平对该区交通目标的描述。

他透露,这一目标将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

打通陆上主通道建三条对外高速公路天空中尽管下着蒙蒙细雨,但在涪陵区境内涪丰高速公路建设现场,却是一片忙碌紧张的施工景象。

“全线建设者正投身于大战120天的攻坚鏖战中,提速冲刺工程建设……”杨平说。

从2 0 0 9 年,涪陵交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涪陵至丰都、涪陵至南川、重庆主城(南岸)至涪陵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

重庆市涪陵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思路

重庆市涪陵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思路

重庆市涪陵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思路重庆市涪陵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思路(—年)为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渝委发〔〕号)、《重庆市五大功能区交通发展规划思路(—年)》和《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意见》(涪陵委发〔〕号)精神和有关要求,紧抓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决策机遇,立足涪陵实际,进一步发挥涪陵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升级、城镇发展、民生改善的支撑服务作用,强化涪陵在重庆城市发展新区中的战略支点地位,体现涪陵在周边区域合作共赢中的先行示范效应,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分析年月,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明确指出,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及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1 / 27行区;要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同城化发展要求,通过新型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构建内部顺畅、外部通达、集约高效、无缝换乘的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

年月,区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区委、区政府《关于落实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涪陵要立足区位优势,加快构建内联外通、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成全市城市发展新区引领区。

年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渝召开省市座谈会,谋划长江经济带建设,强调要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同月,市委书记孙政才在调研交通工作时指出,全市交通发展要坚持“五个原则”,加快构建畅通便捷、互连互通、舒适安全、经济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重庆港涪陵港区总体规划

重庆港涪陵港区总体规划

第1章概述第1节规划编制背景及依据§1.1 规划编制背景跨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交通部研究制定了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宏伟目标。

为此提出了在2020年前后,要努力完成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运输支持保障系统即“三主一支持”系统的建设。

水运在我国的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能否四通八达、流转顺畅,是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能否有效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关系到重庆市能否完成中央赋予其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确保重庆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庆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先后多次召开了有关重庆市交通建设的工作会议,强调了新时期加快重庆市交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交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特别是提出了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战略规划和奋斗目标。

重庆市具有优越的水运条件,特别是三峡库区按135m水位蓄水和二期移民完成后,航运条件大幅度改善,货物运输持续增长。

沿江各区县有关部门和交通企业对水运建设十分重视,对港口、航道建设热情高涨。

为落实市交通工作会议精神,理清新时期涪陵区的水路交通发展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发挥涪陵在重庆市中部的中心城市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渝东南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和乌江航运的持续健康发展,以适应涪陵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长江上游枢纽港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按照国家《港口法》的规定要求,涪陵区委和区政府决定,对重庆港涪陵港区进行总体布局规划研究。

受涪陵区交通委员会的委托,重庆交通学院会同涪陵区交通委员会、涪陵区港口规划建设办公室和港航局,开展了《重庆港涪陵港区总体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

重庆涪陵高山湾客运枢纽综述

重庆涪陵高山湾客运枢纽综述

交通科技与管理69规划与管理0 引言为支撑涪陵区打造成为重庆大都市区综合交通副枢纽,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未来城市公交出行的舒适性,涪陵区打造高山湾综合客运换乘枢纽作为集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远期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城市重要场站枢纽设施。

为保证高山湾枢纽的设计规模与未来客流需求相匹配,本文对客流需求进行论证分析。

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涪陵区特别是江南老城的路网容量相对平原城市更加有限,决定了未来涪陵城市交通必须以公交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同时,涪陵现状城区客运站存在过于分散、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导致班线客车对城市交通造成较大影响,旅客换乘也较为不便。

有必要在城区尽快打造一个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公路客运、城市快速公交与普通公交等多种客运方式间的高效换乘,以此提高公交出行的便利性与舒适性,改善公路客运的运营效率,加强涪陵区与重庆主城、各乡镇及周边区县间的交通联系。

1 高山涪陵客运现状问题涪陵城区现状主要有四个公路客运站,分别是位于江南组团的涪陵汽车客运中心、城西汽车站、秋月门汽车客运站以及位于李渡组团(新城区)的李渡汽车客运站。

现状四个客运站中,汽车客运中心为城市主要客运站,为一级站,占地面积30 000平方米,设计发送能力为10 000人次/日,主要运营中长途省际、县际客运线路,现状运行情况良好,共开行75条运营线路,2013年发送旅客222.1万人次。

汽车客运中心位于江南组团东侧,对于江南、江东两个组团的服务性较好,但对于李渡新城区以及涪陵火车站、渝利铁路涪陵北站来说,其位置过于偏东,与李渡新城、涪陵火车站的直线距离分别为7公里与14公里,并且还需穿越整个江南城区,实际出行时间都在30分钟与60分钟以上,导致上述火车站与李渡新城区到达客运中心乘车极为不便。

同时,客运中心缺乏配套公交场站,现状在客运中心始发的多条公交线路如101、113路都只能采取占道停靠的方式,对兴华东路的正常通行造成较大影响。

重庆市综合交通网规划纲要介绍.pptx

重庆市综合交通网规划纲要介绍.pptx

2012年:铁路基本建成“一枢纽七干线 二支线”铁路网,新增里程300公里,累 计达到1500公里;复线率提高到25%。
兰渝铁路 渝襄铁路
达州
达万铁路
渝遂二线
遂宁
渝遂铁路
潼南
渝襄二线
万州区
宜万铁路
利川
恩施
荣昌
成渝铁路
合川区 永川区
长寿区 涪陵区
渝怀二线 涪陵段
渝利铁路
黔江区
江津区
南川区南涪铁武路隆
渝湘闽出海通道:联系湖 南、福建,通达海陕西海 岸经济区,实现出海
渝湘闽出海通道
重庆主城 渝湘高速
长寿
渝怀铁路
涪陵
黔江
武隆 彭水
乌江
酉阳
秀山
渝怀铁路复线
第36页/共48页
渝长客专
重庆市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渝黔桂穗出海通道:联 系贵州、广西、广东, 通达珠三角经济区、北 部湾,实现出海
第37页/共48页
主城城市列车规划方案: 一环一射两联线
一 联线
二 联线
大学城
重庆北站
沙坪坝 重庆站
一 射第三客站
一环
小南海 铜罐驿
第45页/共48页
市郊城市列车规划方案:六射两环
渝遂铁路
潼南
二射
合川
铜梁
大足
二环
成渝城际
荣昌
双桥
永川
五射
一射
江津
成渝铁路
六射
綦江
三射
渝万城际
长寿 涪陵
四射
渝利铁路
一环
南涪铁路
三南铁路
万盛
渝包通道
成渝通道
渝汉沪出海通道 渝湘闽出海通道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20•【字号】渝府[2012]5号•【施行日期】2012.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渝府〔2012〕5号)涪陵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审批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1年修改的请示》(涪陵府文〔2011〕6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1年修改》(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涪陵区是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峡库区工业重镇和乌江流域物资集散中心,是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带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的重要枢纽。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城乡产业分工协作,统筹做好涪陵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大力促进涪陵区城镇化进程,引导乡镇与新农村建设,逐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

三、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规划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先导作用,引导城乡生产力要素合理配置,按照“依托轴线,强化中心城区地位,以中心镇带动组团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形成“一个全区中心,两条发展轴”的城镇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城二区五组团”的总体规划布局。

“一城”指功能完备、职能互补的涪陵中心城区;“二区”指以江南组团为核心的东部老城区和以李渡组团为核心的西部新城区;“五组团”指组成老城区的江南、江东、江北三个组团和组成新城区的李渡、龙桥两个组团。

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原则,优化和完善区域城镇和乡村发展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合理确定城市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到2020年,全区城镇人口12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80%。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3.11•【字号】涪陵府办发〔2016〕33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办法》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16〕33号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涪陵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办法》已经区政府第107次常务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3月11日重庆市涪陵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城市道路设施占用、挖掘,保障道路设施完好、完全和畅通,根据《重庆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重庆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涪陵城区城市道路设施占用、挖掘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设施交付使用后的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设施竣工后三年内,不得挖掘。

确需挖掘的,须报区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条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安排、精心组织、高效便民的原则,加强城市道路设施占用、挖掘管理。

二统筹协调第五条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与相关单位的统筹、协调、沟通、汇总,做好城市道路设施占用、挖掘年度计划。

第六条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牵头建立城市道路设施占用、挖掘联席会议制度,涉及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每季度召开一次。

第七条城市供电、供水、排水、供气、消防、通信、交通、房产开发、物业管理等单位均应积极支持、配合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道路设施占用、挖掘的年度计划工作。

第八条城市供电、供水、排水、供气、消防、通信、交通、房产开发、物业管理等单位均应在当年11月30日前向区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申报下一年度城市道路设施占用、挖掘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目录一、规划目标二、规划范围第一个层面为全域规划范围第二个层面为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第三个层面为2004版《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三、规划年限四、区域交通现状公路铁路水运五、交通发展策略(一)区域协调发展策略(二)交通引导发展策略(三)一体化交通发展策略(四)城乡交通均衡化发展策略六、区域交通规划(一)一小时经济圈对外通道规划(二)对外通道规划(三)铁路规划(四)港口码头规划(五)疏港通道规划(六)高速公路规划(七)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八)中心城区与白涛联系通道规划(九)站场设施规划七、交通发展预测八、中心城区交通规划(一)高速公路(二)高等级公路(三)公路站场九、规划方案评价十、步行道规划十一、物流通道规划十二、近期建设规划十三、发展设想正文一、规划目标在区域范围内落实重大交通设施调整,通过整合公、铁、水等规划交通设施,明确适应涪陵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综合交通优势;在城区范围内构建一个与涪陵城市布局和形态相匹配的,紧密联系重庆主城与三峡库区并辐射周边区县,符合未来发展要求、协调、高效、可持续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以适应和支持涪陵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建设畅通涪陵,快捷涪陵打好基础,支撑和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范围第一个层面为全域规划范围,包括整个涪陵区的行政区划,规划范围面积为2941.46平方公里;第二个层面为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主要包括江南片区、江东片区、江北片区、李渡片区、南岸浦片区、北拱片区等,总面积为83平方公里;第三个层面为2004版《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65平方公里。

本次交通规划将现状城市核心区约4.6平方公里范围作为重点研究区域。

三、规划年限本次规划以2008年为基础年,以便与未来不同年限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

规划年限包括了远期(2020年)和近期(2012年)。

四、区域交通现状公路:截至2007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3632公里,公路面积密度为12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人口密度32.07公里/万人。

乡镇公路通达率为100%,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99.72%。

铁路:区内现有渝怀铁路一条线路通过,涪陵境内75公里,涪陵石和、石沱、蔺市、龙桥、荔枝、天台、白涛、武陵山等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计标准为国家一级铁路,是川渝地区铁路对外运输东南方向的主要通道。

水运:涪陵境内航道里程176公里,其中长江三级航道77公里,乌江五级航道33公里,其它航道69公里。

港区港口码头主要布置在长江和乌江沿线,现有作业区12个,生产性码头泊位163个。

五、交通发展策略(一)区域协调发展策略依据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中的交通战略目标,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和换乘枢纽为纽带,强化与涪陵区和周边区县之间的交通联系,引导和带动涪陵区的发展。

(二)交通引导发展策略通过对高速路、快速路、铁路和港口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引导和带动城市发展,同时通过规划的超前性和前瞻性,来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构建大运量、高速化的交通网络,从与相邻区县的点线单一通道连接转向更加紧密的高速度、高密度、高质量的网状多通道连接,提高等级公路的覆盖密度。

(三)一体化交通发展策略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连接贯通,加强港口、铁路、公路网络之间的有机衔接,实现多式联运,形成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公、铁、水路交通网络,完善涪陵区综合交通体系。

(四)城乡交通均衡化发展策略大力提高农村公路网的密度和等级,建设城乡客货运站场,加强与高速公路节点、城市铁路站点和各级交通换乘枢纽的联系,全面提高农村客货运交通服务水平,构建城乡均衡化的客货运交通系统。

六、区域交通规划(一)一小时经济圈对外通道规划一小时经济圈规划通过整合区域内机场、水上通道、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等对外交通设施,建立了与陇海兰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南贵昆及东盟等经济区直接相连的综合运输通道。

(二)对外通道规划涪陵是一小时经济圈规划长三角方向综合运输通道和珠三角方向综合运输通道上的重要支点。

使涪陵可以与国内的长三角城镇群、珠三角城镇群、华中城镇群、成渝城镇群便捷沟通。

(三)铁路规划1、渝利铁路改为北线方案,新涪陵北站将成为区域内重要的客运枢纽。

2、涪陵西站规划通过能力无法满足未来的货运需求。

随着南涪铁路、渝利铁路、渝利铁路复线的规划建设,为涪陵铁路货运站场调整创造了条件,扩建涪陵西站,增设白涛站。

(四)港口码头规划涪陵港区规划中,明确了涪陵港区的各主要码头作业区的功能定位,确定了港口的总体布局结构,以及每个作业区的通过能力和吞吐量,规划年各作业区共有泊位81个,总的通过能力为104万TEU、1640万吨、18万辆标准车。

(五)疏港通道规划规划区域内(不含中心城区)主要的码头作业区有蔺市码头区、白涛码头区、网背沱码头区、小溪码头区和卫东码头区。

蔺市码头区:规划年通过能力为80万吨,日均疏港交通量约为900辆标准货车。

规划货运专用通道一条,连接南涪路,规划为二级公路;规划一般通道一条,联系蔺市镇区,规划为三级公路。

白涛码头区:规划年通过能力为240万吨,日均疏港交通量约为2600辆标准货车。

规划货运专用通道一条,与白涛汽车货运站场和白涛铁路货运站衔接,规划为二级公路;规划一般通道一条,联系白涛工业园区,规划控制为双向4车道的次干路。

网背沱码头区:规划年通过能力为120万吨,日均疏港交通量约为1200辆标准货车。

规划货运专用通道一条,联系国道319,规划为二级公路。

(六)高速公路规划在现有渝涪高速的基础上,在涪陵区域内规划建设沿江高速、渝湘高速联络线、环城北线和长南高速,形成“一环五射”的高速公路网布局。

区域内规划高速公路立交共14处,其中高速公路互通立交4处,城区高速公路出入口5处,区域高速公路出入口5处。

(七)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由于涪陵区城镇体系变化较大,共撤销16个乡6个镇,并新设李渡街道、白涛街道和龙桥街道三个街道。

涪陵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也在向组团式转变,为了更好的连通区域内外重要节点,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区域内构建“六横七纵多联线”的干线公路网。

(八)中心城区与白涛联系通道规划考虑到白涛工业园区的发展需要,提高白涛街道与中心城区联系的便捷度,本规划结合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白涛街道与中心城区间的通道共三条:除现状国道319线和乌江东侧规划二级路外,规划一条一级路向西连接渝湘高速公路涪陵联络线。

另规划白涛连接沿江高速公路的二级公路。

(九)站场设施规划结合涪陵区的对外客运交通需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在涪陵区域内规划布局3处一级客运站,6处二级客运站,6处三级客运站,10处四级客运站。

其中,城区客运站共6处。

货运站规划充分考虑多式联运的需求,兼顾对外通道布局,实现铁公水联运。

共规划4处一级货运站场,5处二级货运站场,其中城区货运站场共4处。

七、交通发展预测根据涪陵区居民出行特征调查,参考国内外类似城市的经验,规划年规划居民人均出行次数取2.7次/人*日,规划年涪陵城区居民出行总量为217.1万人次*日。

八、中心城区交通规划(一)高速公路涪陵中心城区范围内为高速路有长涪高速路、环城高速北线、重庆—安康高速路、渝湘高速公路涪陵联络线,由这几条高速路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形成了“一环四射”高速路网骨架。

(二)高等级公路进入中心城区的主要高等级公路有:涪陵—武隆(G319)、涪陵—长寿(G319)、茶(园)涪路(S103)、涪丰路(S103)、南(川)涪路(S303)、垫涪路(S303)、李渡-石龙公路(S312)、涪丰北路、李渡—镇安。

高等级公路作为中心城区对外交通疏散通道的补充,做好中心城区交通入口的衔接将有效截流过境交通对城区的影响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公路站场一级:涪陵客运中心(乌江大桥西侧)、李渡汽车客运站(涪陵北站)二级:沙溪沟汽车站(涪陵站)、城西客运站(鹅颈关)、李渡客运南站(李渡新城)四级:滨江路客运站(香江豪庭)九、规划方案评价通过对涪陵区道路网的规划调整,到2020年规划期,涪陵主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道路网总长度为487.56公里(不含外环高速公路53.96公里)、其中主干道111.44公里、次干道218.26公里、支路157.86公里。

主干路、次干路以及支路的级配比为1:1.96:1.42。

十、步行道规划充分利用涪陵中心城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景观条件资源,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构筑一个高效快捷、环境宜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富有山城特色的绿色立体步行系统。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通过建立发达、便捷的步行系统,使步行出行成为城市机动出行的有效补充,有效分流市民出行。

十一、物流通道规划物流通道的布局结合物流园、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集散地与对外交通设施,以“减少对城市的影响,提高运输效率”为目标,构建起主次分明的物流通道体系。

十二、近期建设规划涪陵港区近期规划改扩建7个货运作业区,分别是:黄旗集装箱作业区、北拱作业区、白涛作业区、李渡作业区、南岸浦作业区、小溪作业区和蔺市作业区。

近期积极配合南涪铁路建设,并尽快推进渝怀铁路复线实施,扩大现有涪陵西站和白涛站的用地规模,配合北拱公铁水联运枢纽建设;修建支线至白涛化工园区;加强沪汉渝蓉客运专线铁路的论证。

高速公路建设近期重在推进江南通道和南涪高速尽快实施。

公路建设近期重点加强白涛街道与中心城区的联系,以及中心镇与中心城区、中心镇之间的干线公路建设。

十三、发展设想两条通过涪陵区内的干线铁路渝利铁路与渝怀铁路分居长江南北两岸,在涪陵区境内两条铁路线之间无任何连接,最近的跨江连接在西侧长寿区境内。

同时,涪陵中心城区长江两岸有李渡、龙桥-北拱两个工业大型片区,两片区的对外铁路运输如需跨越长江也须绕行长寿区。

跨江铁路连接的缺乏对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和工业、物流发展都带来直接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