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合集下载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 H2O、H3O F HF、Ne、Na Mg2、Al3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 H2S、Cl HCl、Ar、K Ca2、PH4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 NH4、H3O F OH NH2;HS Cl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1】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2。

(2)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K层例外)。

(3)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依据:(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①电子的质量很小,运动空间很小,但电子的运动速度很快,接近于光速。

②在高速的运动时,不能找到运动轨迹,不能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出电子的确切位置。

(2)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到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总之,是核外电子运动的客观事实。

2.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1)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是2个)处于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4易得非金属性3.第1、2、3周期的元素(短周期元素)微粒结构特点(1)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与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谓电子层结构相同是指:电子层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各层电子数相同)。

①与He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有:H-、Li、Be2②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F-、O2-、N3-、Na、Mg2、A3③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C-、S2-、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a=b+m+nB a=b-m+nC a=b+m-nD a=b-m-n【解析】由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离子X m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可得:a-m=b+n,即a=b+m+n。

【答案】A【点评】离子X m和Y n-可表示为:a X m和b Y n-。

a X m意为a X原子失去m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所以a X m的电子数为a-m;b Y n-意为b Y原子得到n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所以b Y n-的电子数为b+n。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 则原子序数:R>M
是( A D )
A. 元素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的强
B. 元素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 的弱
C. 化合物YX、ZX2、WX3 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D.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 >rZ >rW >rX
课堂练习
5.(2011天津高考)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 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族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周期 A A A A A A A

c
d
三 ab
ef
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 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 C.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 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 增强
课堂练习
3.(2012·北京)9.已知33As、35Br位于 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C )
A.原子半径:As>C1>P B.热稳定性:HCl>AsH3>HBr C.还原性:As3->S2->ClD.酸性:H3AsO4>H2SO4>H3PO4
课堂练习
4.(2012·江苏)12.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
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 数的3 倍,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 个电子,Z 单质可制 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


Ge As

Sb Te
渐 增
Po At 强
7
金属性逐渐增强

(完整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完整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 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 、N 、NH 、NH 、NH 、O、OH 、H O 、H O 、F 、HF 、Ne 、Na 、Mg 、Al 等。

4-3-23+4-2-23+-++2+3 ②18电子粒子:SiH 、P 、PH 、S 、HS 、H S 、Cl 、HCl 、Ar 、K 、Ca 、PH 等。

4-33-2-2-++2+4 特殊情况:F 、H O 、C H 、CH OH222263 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 、NH 、H O 等;阴离子有:++43+F 、OH 、NH ; HS 、Cl 等。

---2--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11(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 、 Li 、Na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 、Mg 、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 、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 、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 、Be 、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 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1、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2、最外层不超过8个。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4、最低能量原理: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5、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6、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扩展资料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表现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获得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形成阴离子。

在化合物中主要显负化合价。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氦为2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失去或得到电子,通常表现为0价。

4、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规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不能孤立地应用其中一条,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M 层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

5、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时要注意审题和书写规范:看清是原子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勿忘记原子核内的“+”号。

二、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征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是次外层3倍的元素:O;是次外层4倍的元素:Ne。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²个(n代表电子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

它是1926年奥地利学者薛定谔在德布罗伊关系式的基础上,对电子的运动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提出了二阶偏微分的的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式。

这个方程式的解,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形表示的话,就是电子云。

电的速度虽然很快,仅次于光速,但是在没有形成电路之前,一个电子走完1米长的导线大约要1小时长,比蜗牛还慢!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1、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
2、最外层不超过8个。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4、最低能量原理: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5、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6、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多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多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多
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应遵循以下三个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首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按照近似能级图,电子由低到高进入轨道的顺序为
1s2s2p3s3p4s3d4p5s4d5p……。

因能级交错,其中E4s<E3d……,电子先排满4s后再进入3d,例如钪元素核外21个电子依次填充的轨道为1s22s22p63s23p64s23d1。

②保里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即同一个原子中的电子,描述其运动状态的四个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同,在同一轨道上的电子必须自旋方向相反,每个轨道只能容纳2个电子。

根据保里不相容原理,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周期表中各周期含有元素的数目以及填充的能级如下:
③洪特规则,电子进入同一亚层的各个轨道(也称等价轨道)时,总是尽先分占不同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例如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为:N原子的价电子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这与N原子的成键情况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洪特还指出,等价轨道上的电子排布处于以下状态比较稳定。

例如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ls22s22p63s23p63d54s1,而不是ls22s22p63s23p63d44s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子排布的关系
1.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 .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 氦是2个 个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氦是 个) 处于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 处于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它物质 发生化学反应. 发生化学反应.
三,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5,9F: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5个;除H元素外,在短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5个;除H 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只有负价而无正价;不能被任 何物质氧化;无含氧酸及含氧酸盐;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能置换出水中的O的元素是F 能置换出水中的O的元素是F. 6,11Na: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1/8,最内层的l/2; Na: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1/8,最内层的l/2; 短周期元素中原子 半径最大,焰色反应显黄色的元素是Na. 半径最大,焰色反应显黄色的元素是Na. 7,12Mg:最外层电子数=最内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 Mg:最外层电子数= 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的4倍的元素是Mg. 倍的元素是Mg. 8,13Al:最外层比次外层少5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 Al:最外层比次外层少5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形成的 氧化物和氢氯化物能溶于NaOH溶液;地壳中含量最多的 氧化物和氢氯化物能溶于NaOH溶液;地壳中含量最多的 金属元素是Al. 金属元素是Al.
三,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9,14Si: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是最内 Si: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 层的两倍;单质和其最高 层的两倍; 价氧化物都是原子晶体; 价氧化物都是原子晶体;其最高价氮化物对应水 化物不溶于水的元素是Si. 化物不溶于水的元素是Si. 10,15P:最外层比次外层少3个电子;能形成 10, 最外层比次外层少3个电子; 键角为60 正四面体型单质P 的元素是P 键角为60 0正四面体型单质P4的元素是P. 11,16S:最外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次外层 11, 最外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 电子数= 电子数=最外层与最内层电 子数之和;黄色粉末状单质,易溶于CS 子数之和;黄色粉末状单质,易溶于CS2;气态 氢化物具有臭鸡蛋气味; 氢化物具有臭鸡蛋气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 物是一种常用的不挥性强酸的元素是S 物是一种常用的不挥性强酸的元素是S. 12,17Cl: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个电子,比最内 12, Cl: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个电子, 层多5个电子,单质为黄绿色气体, 层多5个电子,单质为黄绿色气体,其水溶液有漂 白性的元素是Cl. 白性的元素是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6
B.8
C.12
D.16
2.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 相等,则在核电荷数为1~10的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 的元素共有: B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3.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原子核
外电子总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与B形成
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D
2.X和Y是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X原子比Y原子多1 个电子层;X原子的最外层中只有1个电子;Y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层中有7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 化学式是_______N_a_F_________.
补充练习1
1.某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是其它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 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AC
A. A2B3
B. BA2
C. AB4
D.B3A2
补充练习2
例、有V、W、X、Y、Z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 依次增大,且均小于20,其中X、Z是金属元素,V 和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W和Y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W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 是K层电子数的3倍,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由此可推知(填元 素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1
原子结构示意图2
问题思考:问题是发现的前提
问题一:同一电子层内,多个电子怎样 排布呢?有规律吗?还是随机的?
问题思考:有问题就要想方设法解 决它
问题二:同一电子层内,多个电子的能 量完全一样吗?
问题三:同一电子层内,多个电子的运 动方式完全一样吗?
问题四:事物往往有特例的情况。那么, 电子的排布有特例吗?
过程:给原子拍照。 结果:很像在原子核外有一层疏密不等的“云”。
理解电子云
注意:每一个小黑点 只代表电子在该处出 现一次,并不代表有 一个电子。
一个点没有多大意义, 众多点的疏密不同才 有意义。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按能量高低在核外分层排布。 1234567 K LMNO P Q
由内到外,能量逐渐升高
D.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的原子
课堂练习2
1.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 ____硅_2__8_4___
(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1.5倍;_硼__2__3_
(3)C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4; __氖___2_8__
V是____W是____X是_____Y是____Z是_____
答案:H、O、Al、S、K
称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
核元元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电素素
荷 数
名 称
符 号
K
L
M
N
O
P
最外层电 子数
2 氦 He 2
2
10 氖 Ne 2 8
8
18 氩 Ar 2 8 8
8
36 氪 Kr 2 8 18 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8
各层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 ?
③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 等,如2px、2py、2pz轨道的能量相等。
2px=2py=2pz
能级交错
E(4s) < E(5s) < E(6s) <
E(3d) E(4d) E(5d)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
原理一: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先占有能量低的能 级里,然后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 轨道,这样使整个原子处于最低 的能量状态。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不相容原理 3.洪特规则
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填充原子轨道时,原子 轨道能量的高低存在如下规律:
①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ns < np < nd < nf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1s < 2s < 3s < 4s……
排布规律
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排布2n2个电子。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 其它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 次外层最多不超过18个电子。
1→ 2 → 3→ 4→ 5 → 6 K→ L → M→N → O → P 2→ 8 →18→32→50→ 2n2
课堂练习1
1.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B )
A.
B.
C.
D.
2.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 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 )
A.14
B.15 C.16
D.17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圆周运动
B.电子云示意图中的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C. 次外层电子数一定是2或8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宏观、微观运动的不同
宏观物体
微观粒子
质量 很大
很小
速度 较小 很大(接近光速)
位移 可测 能量 可测
位移、能量 不可同时测定
轨迹 可描述 (画图或函数描述)
用电子云描述
(用出现机会的大小描述)
电子云
电子云:是用统计的方法对核外电子运动规律所 作的一种描述。
描述方法:用点的密度大小表示电子在某处出现 机会的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