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能够对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
◆知道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知道斜面的变形螺旋及其作用。
◆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理念:1、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这一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验其中的乐趣。
2、体现探究活动的整体结构效益。
本节课力争通过良好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发挥结构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课堂拉近,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测力计、小车、木板、三角形纸片、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实验器材:测力计、小车、木板、记录图(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研究主题1、图片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麻烦,瞧,要把这些桶装油搬上卡车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
(可以用木板铺成斜坡……)3、介绍斜坡,揭示斜面。
4、出示古人运用斜面搬运重物视屏:其实这个方法古人也经常使用。
5、根据你的经验运用斜面往高处搬运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省力、方便)【生活情景的展现、古人运用斜面的场面,让孩子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激发孩子思考人们为什么要利用斜面。
】二、动手实践,探究斜面省力作用1、提出问题:运用斜面这样搬运重物真的能省力吗?你有办法证明吗?2、学生设计实验:(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搭建一个斜面,会吗?)①、用什么做斜面?怎样做?(用木板和木块搭成)②、单单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不能)③、我们还必须测量出什么?(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两者之间进行对比)师:为了便于统计数据,我们统一用装有六个钩码的小车做重物,请一个同学上来测一下小车的重量。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斜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 学生能够掌握斜坡的省力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斜坡的坡度与省力程度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斜坡的特点和作用。
-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斜坡的省力原理。
- 斜坡的坡度与省力程度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斜坡的省力原理。
-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斜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斜坡的省力原理。
2. 实验法 -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斜坡的坡度与省力程度之间的关系。
-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讨论法 - 通过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和体会。
- 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斜坡的省力原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时间安排]) -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斜坡,如楼梯、滑梯、盘山公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斜坡的作用。
- 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地方要设计成斜坡?斜坡有什么作用? - 引出课题:《斜坡的启示》。
2. 讲授新课([时间安排]) - 讲解斜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 讲解斜坡的省力原理。
- 展示一些生活中利用斜坡省力的例子,如搬运重物、骑自行车上陡坡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斜坡的省力原理。
3. 实验探究([时间安排]) - 提出问题:斜坡的坡度与省力程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 作出假设:斜坡的坡度越大,省力程度越小;斜坡的坡度越小,省力程度越大。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斜面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2.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力与运动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斜面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3.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4.斜面实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应用。
三、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
用,例如滑梯、斜坡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斜面实验的基本原理
和实验步骤,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3.实验:学生按照讲解中的要求,进行斜面实验,并记录实验结
果。
4.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力与运动的关系,以及如
何通过斜面来减小摩擦力和提高效率。
5.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讨论斜面实验的应用和意义,例
如如何利用斜面原理来设计更省力的工具等。
6.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意义,并
强调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四、教学评估:
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结果分析
和讨论等内容。
2.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和讨论情况等方面进
行评估。
3.知识点测试:通过小测验或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斜面实验
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评价,并给出反馈
和建议,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提高实验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坡的启示》优秀教案

3.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知道斜坡也叫斜面,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斜面的基本组成,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2.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能够对斜面坡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并发现规律。
4.关注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省力,并通过实验验证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教学难点】理解螺旋和盘山公路是斜面的变形。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小车、木板、支架、测力计、直角三角形纸(斜边涂红色)、铅笔、试验报告单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提问:老师遇到了点小麻烦,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下,老师买了一辆摩托车,想把摩托车放进仓库,你建议我怎么做,为什么?(出示带斜坡的PPT)2.再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请同学们动脑筋相个好办法来帮助他们好吗?把油桶搬到车上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情,你有好的解决方法吗?(出示PPT)学生讨论解决办法。
揭晓: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一块木板,一个斜坡就解决了。
(出示PPT)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斜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板书:斜坡的启示)你知道搭木板有什么用吗?3.认识斜面。
像这样的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板书:斜面)当把一个水平面一高一低放置之后就形成了一个斜面。
(黑板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斜面跟我们前面学习的杠杆一样,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了解斜面的构成:在三角形上标出坡度。
(出示PPT)看图片帮助理解。
二、搭建斜面,加深认识1.谈话: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斜面,知道了斜面的特征,那你们会利用桌子上的材料搭建一个斜面吗?2.学生搭建斜面,老师指导。
3.请每个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你们搭建的斜面。
各组搭建的斜面都很漂亮。
三、实验探究,发现斜面省力的规律1.提出:你们发现这三个斜面有什么不同?(留下坡度不同的三个斜面)学生观察后回答。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斜面可以省力。
那么坡度不同的斜面,省力情况一样吗?坡度大的斜面更省力,还是坡度小的斜面更省力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斜面的坡度对小车的拉力有什么影响?(ppt出示问题)2.下面,请大家大胆的猜测一下吧!学生猜测。
1.3 斜坡的启示教案及反思

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就是一面斜坡。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揭示规律。
3、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4、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5、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事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难点:发现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教学准备:实验用的小车、塑料板、木块、测力器、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认识斜面1、请看屏幕(出示金字塔),问:知道这是什么吗?介绍: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迄今发现的金字塔共约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胡夫大金字塔。
据一位英国考古学者估计,它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
2、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3、是啊,这么巨大而笨重的大石头古人是如何运到上面去的?这个问题相当有价值。
4、那你们猜猜看,古人是用什么方法来搬动这些巨石的呢?5、学生猜想。
6、其实古人如何搬动这些巨石至今还是一个谜,科学家们的解释各不相同,不过有一种解释最让人信服,请看这张图,它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启示。
7、看了这张图,你觉得古人可能是怎样来搬动这些巨石的?8、他们有可能是把巨石沿着一个斜坡搬上去了。
(板书:斜坡)9、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你有什么样的猜测?二、探究斜坡是否省力。
1、斜坡是否能省力呢?如何才能知道?2、那么你们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搭一个斜坡吗?介绍:斜坡就是一块平面,放置时一高一低,所以,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3、那你们是否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斜面确实能省力呢?4、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5、小结:对,我们只要做个对比实验:先用测力计把这辆小车直接从下面提到和斜面的最高处一样的高度,看用了多大的力,作好记录。
再用测力计拉住一辆小车沿着斜面往上拉,看用了多少力;然后把测得的两个力再进行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了。
小学科学16《斜坡的启示》(教案)

小学科学16《斜坡的启示》(教案)《斜坡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斜坡是什么,并能够描述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平滑的斜坡、小汽车模型、木块、尺子、计时器、标签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下坡滑滑车的情景,询问学生有哪些事物可以帮助物体滑下坡。
2. 观察实验:将平滑的斜坡放置在桌子上,并保证其稳定。
让学生观察斜坡的形状、材质等特征。
观察现象:高端较低,两侧有边缘。
3.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斜坡为什么可以帮助物体滑下坡?让学生分别拿起小汽车模型和木块,将它们沿着斜坡放置在顶端,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
然后请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进行讨论。
指导学生总结:斜坡上的物体滑下坡的原因是重力和斜坡的作用力共同驱动物体向下运动。
4. 进一步探究:让学生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和讨论,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斜坡高度对物体滑下的影响a. 将斜坡固定在同一位置,使用不同高度的木块来调整斜坡的高度。
b. 将小汽车模型放置在斜坡顶端,记录滑下坡的时间。
c. 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讨论斜坡高度对物体滑下速度的影响。
实验二:斜坡倾斜角度对物体滑行的影响a. 将斜坡固定在同一高度,使用尺子来调整斜坡的倾斜角度。
b. 将小汽车模型放置在斜坡顶端,记录滑下坡的时间。
c. 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讨论斜坡倾斜角度对物体滑下速度的影响。
5. 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与总结,总结斜坡高度和倾斜角度对物体滑下的影响。
6.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物体是否也受到斜坡的影响,如何利用斜坡帮助人们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坡道、滑滑梯等。
7. 实践探究: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关于斜坡的研究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探究。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斜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测量斜坡的倾斜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给学生们展示一些斜坡的图片,引导学生们思考斜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们讨论一下他们可以想到的斜坡的应用。
1.PPT介绍斜坡的应用:a.交通工具中的应用:斜坡的作用是帮助车辆越过高低不平的地面。
b.建筑工地中的应用:使用斜坡来运输建筑材料,如土石方、混凝土等。
c.滑雪场中的应用:利用斜坡的坡度和滑雪板的滑行特性,让滑雪爱好者享受滑行的乐趣。
2.实验活动:a.学生分小组,每组一台电子秤、一个斜坡模型(可以是带有刻度的斜面板或使用调整好的木板)和一些小物体(如砖头、书本等)。
b.学生们根据老师的示范,将小物体放在斜坡上,并控制小物体沿着斜坡的滑行速度。
c.学生们观察并记录不同坡度下小物体的滑行速度,并利用电子秤来测量斜坡的倾斜度。
d.学生们通过计算,得出不同坡度对小物体滑行速度的影响,并讨论结论。
3.总结:a.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斜坡的倾斜度越大,物体滑行速度会加快还是减慢?b.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原因。
4.拓展活动:a.学生们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海盗船滑道模型,让海盗船从斜坡上滑下来,展示斜坡在游乐场中的应用。
b.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材料,并制作一个小型的海盗船滑道模型。
c.学生们进行实验测试,并观察海盗船在不同斜坡上滑行的效果。
d.学生们讨论实验结果,并分享设计的过程和经验。
教学评价:1.学生通过实验以及课堂讨论,能够了解到斜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用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测量斜坡的倾斜度。
2.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并能够合作解决问题。
3.学生能够在拓展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并能够分享自己的设计和实验结果。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坡的启示》优秀教案

3.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究科学素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实验探究斜面省力规律。
【教学难点】螺旋是变形的斜面。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斜面、测力计、小车、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活动体验,感知斜面省力作用1.课前请两名学生搬沙箱(很重)。
2.设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抬起来省力一点?3.搭一斜坡,再次体验在斜坡上搬沙箱。
二、创设情景,揭示课堂研究主题1.请两名抬沙箱的学生说说两次搬沙箱的感受。
课件出示: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类似的麻烦,要把一些重物搬上卡车很累、很不方便,我们常常会搭一块斜放着的板?2.出示古人运用斜面搬运重物图片:其实这个方法古人也经常使用。
3.介绍斜坡,揭示斜面。
(介绍斜面)4.根据你的经验运用斜面往高处搬运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省力、方便)三、动手实践,探究斜面省力作用1.提出问题:运用斜面这样搬运重物真的能省力吗?你有办法证明吗?2.学生设计实验,小组讨论。
交流:介绍斜面的拼搭方法。
问:单单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师:我们用木块做重物。
3.问:在做实验之前谁还能说说我们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拉?怎样读数?①拉动木块时要匀速、缓慢。
(教师必要时可以演示)②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
③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④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
4.学生分组体验活动。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6.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7.交流发现: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组斜坡省力不一样。
四、实验探究,发现斜面省力规律1.发现新问题:大家通过刚才的研究除了发现: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你们还发现了什么?老师还发现每个小组用差不多重的木块,但是测得的数据是不一样的,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可能与斜面的坡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3课。
对于简单机械方面的学习,《标准》要求“认识几种最简单的和最典型的机械,最好能让他们动手操作这些机械,真正体验到这些机械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能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
了解这些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每种机械有什么功能,大致可用于什么场合,会在自己的周围环境中做简单的应用,也可以让他们了解这些机械的改进、结合和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
学生分析
我校五年级学生通过近三年的科学课学习,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偏向于表面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观察,去发现实验的本质特点。
加之本课需要对实验进行反复的测量,得出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方能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部分学困生在此可能会产生疑惑和厌烦,这时教师要有耐心指导。
最后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时,要发挥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差的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
2、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
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3、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教学难点:理解螺旋和s形是斜面的变形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研究主题
1、图片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麻烦,瞧,要把这些桶装油搬上卡车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
(可以用木板铺成斜坡……)
3、介绍斜坡,揭示斜面。
4、出示古人运用斜面搬运重物视屏:其实这个方法古人也经常使用。
5、根据你的经验运用斜面往高处搬运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省力、方便)
二、动手实践,探究斜面省力作用
1、提出问题:运用斜面这样搬运重物真的能省力吗?你有办法证明吗?
2、学生设计实验:
(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搭建一个斜面,会吗?)
①、用什么做斜面?怎样做?(用木板和木块搭成)
②、单单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不能)
③、我们还必须测量出什么?(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两者之间进行对比)
师:为了便于统计数据,我们统一用装有六个钩码的小车做重物,请一个同学上来测一下小车的重量。
学生测得小车重2牛顿,那么重物就是重5牛顿。
3、学生动手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实验怎样做已经知道了,在做实验之前谁还能说说我们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拉?怎样读数?
①拉动木块时要匀速、缓慢。
(教师必要时可以演示)
②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
③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特别提醒:
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
测力计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
4、学生分组体验活动:搭建斜坡提升小车用多少牛顿力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6、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7、交流发现: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组斜坡省力不一样。
三、实验探究,发现斜面省力规律
1、发现新问题:大家通过刚才的研究除了发现: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老师还发现每个小组用一样重的小车,但是测得的数据是不一样的,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也就是说:每一组的斜面省力多少也不一样,那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怎样的斜面更省力?斜面省力多少与什么有关?)
师:根据你的判断,认为哪个可能性最大?(斜坡的坡度)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斜面坡度大小是否对小车拉力有影响。
2、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研究新问题:
①、在实验中,我们要改变什么条件?(斜面的坡度)
(教师出示木块和木板)就用木块和木板,你能搭出几种坡度不同的斜面?
②、在实验中,什么条件一定要相同?(被拉升的物体、斜面长度……)
③、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在这里认识到在
做实验的时候,动手实验很重要,但观察、记录也同等重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
3、实验要求:
(注意分工合作、记录数据、分析研讨)
(1)一个实验员按顺序搭建不同的斜坡。
(2)另一个实验员准确测出小车上坡所需的拉力。
(3)记录员仔细做好记录。
(4)实验结束后,请及时整理好实验器材。
(5)组长组织分析数据,准备汇报实验结论。
师:如果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实验多做几次会好些。
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生:一次可能有凑巧。
师:有道理,那你觉得做几次比较合适?
生:三四次吧。
师:行!我们每一组也争取都做三次。
师:又有一个新问题,三次实验有三个数据,怎么处理?
生:可以取平均数。
师:还有什么我们也要注意的?
生:实验中还要注意观察。
生:实验中要静心实验。
生:实验中还要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
师:老师要看看哪些小组合作的非常好?
4、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
5、组织汇报,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你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6、汇报实验结果:
①每次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
②你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③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
(学生课内汇报各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
小结:当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简单地说,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四、拓展应用,结合生活实践
(1)认识变形的斜面
1、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师:(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山)你愿意从哪边坡爬这座山?为什么?
A、从坡度小的一边爬,那样比较省力。
B、从坡度小的一边爬,虽然比较省力,但是发现这边的路程要比坡度大的一边长,会浪费时间。
(学生参与争辩)
3、师:你们观察的仔细,思考的也很周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搬东西的高度是不能改变的,这时,为了更省力些我们可以延长斜面的长度来降低坡度。
这部分知识是中学的物理学科的内容,我们先暂时放一放,只从省力的角度考虑。
4、师:(课件出示:争当工程师),下面老师请大家来做工程设计师,在这样一座陡峭的山上建筑一条公路到山顶。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试着在记录纸上画一画。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可以每个同学发一张印有山的图纸,让学生来绘画出来,用实物投影投现出来,请学生现场答辩。
)
5、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把它分割成4个高度,每一个高度怎样爬会省力?)爬第一个高度时从左下角向右上角爬,坡度小,比较省力。
(引一条线)那么以后的路,就知道如何走了。
6、出示盘山公路图:你们真是太聪明太伟大了,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盘山公路。
原来盘山公路是根据斜面省力的道理修建的!
7、实践操作活动:请大家取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
你发现了什么?
8、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9、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盘山公路(s形)和螺钉上的螺纹都是变形的斜面。
板书:螺旋、s形
讲解:螺丝钉上的的螺纹,就象盘旋而上的公路。
将螺丝钉的螺纹展开,螺纹与钉长构成一个斜面。
我们将螺丝钉沿螺纹往木头里拧时,实际是沿着斜面往里拧的,所以比较省力。
(2)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小组讨论,相互说一说。
组长汇报。
2、出示斜面应用图片: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斜面和螺旋,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并说说它的作用。
(1)引桥(2)斧头、凿子(3)立交桥(4)比较陡的楼梯(如何改进?)
(5)开瓶器(6)骑自行车上比较陡的斜坡
五、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得到了哪些启示呢?(板书:的启示)
2、课后思考:同样长的螺钉,其螺纹圈数越多越省力,还是越少越省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带着新问题出课堂,给学生留下“悬念”把课堂上引发的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中。
既培养
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让他们体会到科学的无穷奥妙,从而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行为。
】
六、板书设计:
斜坡的启示
坡度小的斜面更省力
S型路线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