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知识分享
RNA的转录及加工

1.真核生物基因为什么要进行RNA转录后加工?(P209)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器的分化,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
真核生物有细胞器的分化,基因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间隔。
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翻译在细胞质内完成。
真核生物基因的初始转录产物被非编码序列或间隔区段分开,转录产物不连续,需要转录后加工。
2.细胞内RNA原初转录物一般都需要经过哪些过程的加工修饰?(P209)真核生物细胞内转录的RNA原初转录物要经过一系列变化,包括:①5’端形成帽子结构;②3’端形成一段PolyA;③切去内含子;④反式剪接;⑤部分核苷酸修饰;⑥RNA 编辑;⑦RNA的再编辑;⑧RNA链的断裂等过程。
3.真核生物RNA前体内含子的剪接分为哪几类?简述其区别。
(P217,P232)内含子的剪接分为三类:①自我剪接内含子②蛋白质或酶参与的内含子剪接③依赖于snRNA剪接的内含子。
区别:4.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含义:PNaseP(212)、hnRNA(217)、RISC(252)、RNAi(251)、剪接体(220)、自我剪接(228)、反义RNA(251或上课PPT)、RNA干涉(251)、siRNA(252)、选择性剪接(235)、核酶(229)PNaseP:催化切除5’端额外核苷酸的酶hnRNA:核内不均一RNARISC:沉默复合物RNAi:RNA干涉剪接体:是mRNA前提在剪接过程中组装形成的多组分复合物,由多种snRNA和蛋白质因子组成,即剪接体是具有催化剪接过程的核塘核蛋白复合体。
自我剪接:rRNA的内含子能够自我剪接,无需剪接体反义RNA:与mRNA互补的RNA分子,也包括与其它RNA互补的RNA分子RNA干涉:在双链RNA引导的抑制过程中存在某种扩增效应,且有某种没活性参与其中。
siRNA:短干涉RNA,发生转录后基因沉默的小的双链RNA选择性剪接:一个基因的初始转录产物在不同的分化细胞、不同的发育阶段乃至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可以有不同的剪接方式,得到不同的成熟mRNA和蛋白质产物核酶:RNA本身具有酶的活性称为核酶5.名词解释:套索结构(219)、转酯反应(227)、Dicer酶(253)、顺式剪接(239)、反式剪接(239)套索结构:RNA剪接过程中的中间结构,其中有形成的带尾巴的环形结构转酯反应:在剪接体上完成剪接反应的生化本质是磷酸二酯键的转移,又称转酯反应Dicer酶:能将双链RNA特异性切成大小均一的片段的酶称为Dicer酶顺式剪接:存在与同一基因中的两个或多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剪接,称为顺式剪接反式剪接:几个外显子不在同一基因甚至不在同意染色体上的剪接叫反式剪接6.什么是RNA的自我剪接?自我剪接有哪些类型?(217或232)RNA的自我剪接:能自发进行剪接,无需酶或蛋白质参与。
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第二节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不论原核或真核生物的rRNAs都是以更为复杂的初级转录本形式被合成的,然后再加工成为成熟的RNA 分子。
然而绝大多数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随着mRNA开始的DNA上合成,核蛋白体即附着在mRNA上并以其为模板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原核细胞的mRNA并无特殊的转录后加工过程,相反,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天的,刚转录出来的mRNA是分子很大的前体,即核内不均一RNA。
hnRNA 分子中大约只有10%的部分转变成成熟的mRNA,其余部分将在转录后的加工过程中被降解掉。
(一)mRNA的加工修饰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的mRNA为多顺反子,即几个结构基因,利用共同的启动子和共同终止信号经转录生成一条mRNA,所以此mRNA分子编码几种不同的蛋白质。
例如乳糖操纵子上的Z、Y及A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可翻译生成三种酶,即半乳糖苷酶,透过酶和乙酰基转移酶。
原核生物中没有核模,所以转录与翻译是连续进行的,往往转录还未完成,翻译已经开始了,因此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的mRNA没有特殊的转录后加工修饰过程。
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RNA为单顺反子,即一个mRNA分子只为一种蛋白质分子编码。
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修饰,主要包括对5’端和3’端的修饰以及对中间部分进行剪接。
1.在5’端加帽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其结构的5’端都有一个m7G-PPNmN结构,该结构被称为甲基鸟苷的帽子。
如图17-9所示。
鸟苷通过5’-5’焦磷酸键与初级转录物的5’端相连。
当鸟苷上第7位碳原子被甲基化形成m7G-PPNmN时,此时形成的帽子被称为“帽0”,如果附m7G-PPNmN外,这个核糖的第“2”号碳上也甲基化,形成m7G-PPNm,称为“帽1”,如果5’末端N1和N2中的两个核糖均甲基化,成为m7G-PPNmPNm2,称为“帽2”。
从真核生物帽子结构形成的复杂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程度越高,其帽子结构越复杂。
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在转录终止后,会在3’端加上一段多聚腺苷酸尾巴。这个过程称为加尾。加 尾的主要作用是促进RNA从核内向细胞质转运,并保护RNA免受3’核酸外切酶的降解。此外,多聚腺苷酸尾巴 也是一些RNA结合蛋白的识别位点,参与mRNA的稳定性、定位和翻译调控。
剪接
总结词
剪接是指将转录的RNA中的内含子序列 去除,并将外显子序列连接起来的加工 过程。
详细描述
C-to-U编辑由胞嘧啶脱氨酶催化,将RNA 中的胞嘧啶转变为尿嘧啶,导致RNA序列 发生变化。这种编辑可以影响RNA的翻译 和功能。
其他编辑类型
总结词
除了A-to-I和C-to-U编辑外,还存在其他类型的RNA编辑,如C-to-A编辑、C-to-G编 辑等。
详细描述
这些编辑类型在特定的生物或组织中发生,由不同的酶催化,导致RNA序列发生不同 的变化。这些编辑可以影响RNA的稳定性、翻译和功能。
肽链终止
终止密码子出现时,核糖体 释放合成的多肽链,并回收 mRNA。
蛋白质合成的起始
起始氨基酸的识别
起始密码子(AUG)被识别并结合甲酰蛋氨酸,形成甲酰蛋氨酸-tRNA。
甲酰蛋氨酸-tRNA在核糖体上的定位
甲酰蛋氨酸-tRNA与起始因子结合,定位到核糖体的P位点。
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甲酰蛋氨酸-tRNA与mRNA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
02
翻译水平调控
03
细胞内环境调控
翻译过程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可 以影响RNA的稳定性。
细胞内的pH值、离子浓度等环境 因素也可以影响RNA的稳定性。
05
RNA的翻译和蛋白质合成
mRNA的翻译
翻译起始
mRNA在核糖体上定位并结 合翻译起始因子,形成起始 复合物。
rna转录后加工方式

rna转录后加工方式
RNA转录后加工(RNA post-transcriptional processing)是指在RNA分子合成之后,在细胞中对其进行修饰和修剪的过程。
这些加工方式可以使原始RNA分子成熟,并使其具有功能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RNA转录后加工方式:
剪接(Splicing):在真核生物中,基因的转录产物(前体mRNA)经过剪接过程,去除其中的内含子(intron),保留外显子(exon),从而形成成熟的mRNA分子。
剪接是通过剪接体(spliceosome)来完成的,其中包括snRNPs等辅助因子。
5'端修饰:RNA的5'端通常经过加上7-甲基鸟苷(7-methylguanosine)和三磷酸核苷酸链(PPP 链)的修饰,形成5'甲基鸟苷帽(5' cap)。
这个帽子在RNA稳定性、转运和翻译起重要作用。
3'端修饰:RNA的3'端通常经过加上聚腺苷酸(polyadenylation)的修饰。
这个poly(A)尾巴有助于RNA的稳定性、转运和翻译,并参与转录终止的过程。
RNA编辑:在一些生物体中,RNA的序列可以通过RNA编辑(RNA editing)进行改变。
这种编辑通常涉及碱基的替换、插入或删除,从而改变RNA的编码能力和功能。
RNA修饰:RNA分子可能会经历各种修饰,如甲基化、脱氨基、糖基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增强RNA的稳定性、调节翻译和识别,以及影响RNA的功能。
RNA转录后加工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它可以使原始的转录产物转化为功能性的RNA 分子。
这些加工方式对于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 真核生物RNA转录后的加工修饰

一、mRNA的转录后加工 1.加帽(adding cap):即在mRNA的5‘-端加上 m7GTP的结构。 发生在细胞核内,即HnRNA即可进行加帽。 加工过程首先是在磷酸酶的作用下,将5'-端的磷 酸基水解,然后再加上鸟苷三磷酸,形成GpppN 的结构,再对G进行甲基化。
2.加尾(adding tail):
o过程在细胞核内完成,首先由核酸外切 酶切去3'-端一些过剩的核苷酸,然后再 加入polyA。 *、polyA结构与mRNA的半寿期有关。
3.剪接(splicing):
o 真核生物中的结构基因基本上都是断裂基因。 o 结构基因中能够指导多肽链合成的编码顺序被
❖ 主要有以下几种加工方式: ❖ 切断。 ❖ 剪接。 ❖ 化学修饰。
三、rRNA的转录后加工
四膜虫前rRNA的自身剪接
称为外显子。 o 而不能指导多肽链合成的非编与构
成的核蛋白体参加,通过形成套索状结构而将 内含子切除掉。
• 4.内部甲基化: • 由甲基化酶催化,对某些碱基进行甲基化处理。
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修饰
二、tRNA转录后加工的方式
RNA转录后的加工

二、真核生物RNA修饰加工的主要方式:
pre-RNA
capping tailing splicing methylation editing
mature RNA
生物学意义;
l interrupted gene (interrupted RNA)
move introns as template (stop codon) (protein translation)
Man β- globin mRNA 5’-------UGCCUAAUAAA------------poly(A) 3’ -20
2、mRNA 3’端的加尾时间:
➢转录过程中暴露 出AAUAAA信号 后,核酸酶在该信 号下游约11-30个 碱基处进行切割。
➢polyA的长度一 般是50-200个碱 基左右。
•外显子较短(100~200bp),内含子较长(1 kb)。
Hale Waihona Puke ➢剪接(RNA splicing):内含子的去除和外显 子的连接过程就称为剪接或称为RNA 剪接。
➢不均一核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hnRNA) :mRNA 的初始转录产物比成熟的 mRNA平均长度长,非常不稳定,序列的复 杂程度也非常高,称为不均一核RNA。
Rabbit α- globin mRNA 5’-------CUUUGAAUAAA-----------poly(A) 3’ -20
Rabbit β- globin mRNA 5’-------UGGCUAAUAAA-----------poly(A) 3’ -20
Man α- globin mRNA 5’-------CUUUGAAUAAA------------poly(A) 3’ -20
RNA编辑与转录后修饰的分子基础

RNA编辑与转录后修饰的分子基础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RNA编辑和转录后修饰关注度越来越高。
RNA编辑和转录后修饰是指在RNA分子合成后的修饰过程中发生的改变,这些改变对于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分子基础的角度出发,介绍RNA编辑和转录后修饰的相关原理和机制。
一、RNA编辑的分子基础RNA编辑是指在RNA分子中出现碱基的改变,即通过转化或插入一种碱基替换掉原有的碱基。
RNA编辑通常发生在转录后的预mRNA 上。
这种编辑过程可以改变基因产物的氨基酸序列,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在RNA编辑过程中,一个酶家族起着关键作用,被称为RNA编辑酶(adenosine deaminases acting on RNA, ADARs)。
ADARs能够催化腺嘌呤(adenosine)转化为肌苷(inosine),由于肌苷在转录过程中与腺嘌呤的解读方式不同,这种转化对于mRNA翻译过程中的氨基酸编码产生影响。
此外,RNA结构、序列特点和辅助因子的存在也会对RNA编辑的发生产生影响。
二、RNA转录后修饰的分子基础RNA转录后修饰是指在RNA形成后发生的化学修饰过程。
这种修饰包括但不限于翻译后修饰、剪接后修饰和化学修饰等,这些修饰对于RNA的稳定性、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翻译后修饰是指在mRNA转译为蛋白质之后发生的修饰过程。
这种修饰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特性、稳定性和功能。
常见的翻译后修饰有糖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调节蛋白质的活性、亲和性以及相互作用。
剪接后修饰是指在RNA剪接完成后发生的修饰过程。
RNA剪接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调控机制,它通过将一段原初转录产物中的非编码区域剪接掉,连接起编码区域,从而生成成熟mRNA。
然而,剪接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修饰,这些修饰以及剪接过程本身对于蛋白质功能产生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化学修饰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对RNA分子进行修饰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修饰有甲基化、核苷酸修饰等。
第06章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ppt课件

RNA的转录 (生物合成)
RNA Biosynthesis, Transcription
参与转录的物质
原料: NTP (ATP, UTP, GTP, CTP) 模板: DNA 酶: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 RNA-pol) 其他蛋白质因子
第一节
模板和酶
Templates and Enzymes
4. mRNA的剪接
—— 除去hnRNA中的内含子,将外显子连接。 •snRNP与hnRNA结合成为并接体
①
目录
外显子1内含子源自UpA •剪接过程的二次转酯反应
外显子2 GpU
(twice transesterification)第一次转酯反应
pG-OH (ppG-OH, pppG-OH)
U-OH
参与RNA-polⅡ转录的TFⅡ
转录因子 亚基组成,分子量(kD) TFⅡD TBP* 38
TAF** TFⅡA 12,19,35 TFⅡB 33
TFⅡF TFⅡE TFⅡH
30,74 57() 34()
功能 结合TATA盒 辅助TBP-DNA结合 稳定TFⅡD-DNA复合物 促进RNA-polⅡ结合及作 为其他因子结合的桥梁 解螺旋酶
第二节
转录过程
The Process of Transcription
一、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一)转录起始
转录起始需解决两个问题: 1. DNA双链解开,使其中的一条链作为转录
的模板。 2. RNA聚合酶必须准确地与转录模板的起始
区域结合,形成第一个磷酸二酯键。
转录起始过程 1. RNA聚合酶全酶(2)与模板结合
目录
三、rRNA的转录后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N 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第二节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不论原核或真核生物的rRNAs都是以更为复杂的初级转录本形式被合成的,然后再加工成为成熟的RNA分子。
然而绝大多数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随着mRNA开始的DNA上合成,核蛋白体即附着在mRNA上并以其为模板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原核细胞的mRNA并无特殊的转录后加工过程,相反,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天的,刚转录出来的mRNA是分子很大的前体,即核内不均一RNA。
hnRNA分子中大约只有10%的部分转变成成熟的mRNA,其余部分将在转录后的加工过程中被降解掉。
(一)mRNA的加工修饰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的mRNA为多顺反子,即几个结构基因,利用共同的启动子和共同终止信号经转录生成一条mRNA,所以此mRNA分子编码几种不同的蛋白质。
例如乳糖操纵子上的Z、Y及A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可翻译生成三种酶,即半乳糖苷酶,透过酶和乙酰基转移酶。
原核生物中没有核模,所以转录与翻译是连续进行的,往往转录还未完成,翻译已经开始了,因此原核生物中转录生成的mRNA没有特殊的转录后加工修饰过程。
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RNA为单顺反子,即一个mRNA分子只为一种蛋白质分子编码。
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修饰,主要包括对5’端和3’端的修饰以及对中间部分进行剪接。
1.在5’端加帽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其结构的5’端都有一个m7G-PPNmN结构,该结构被称为甲基鸟苷的帽子。
如图17-9所示。
鸟苷通过5’-5’焦磷酸键与初级转录物的5’端相连。
当鸟苷上第7位碳原子被甲基化形成m7G-PPNmN时,此时形成的帽子被称为“帽0”,如果附m7G-PPNmN外,这个核糖的第“2”号碳上也甲基化,形成m7G-PPNm,称为“帽1”,如果5’末端N1和N2中的两个核糖均甲基化,成为m7G-PPNmPNm2,称为“帽2”。
从真核生物帽子结构形成的复杂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程度越高,其帽子结构越复杂。
图17-9 Post-transcriptional modification of mRNa showing the 7-methylguanosine cap andpoly-A tail.真核生物mRNA 5’端帽子结构的重要性在于它是mRNa 做为翻译起始的必要的结构,对核糖体对mRNA的识别提供了信号,这种帽子结构还可能增加mRNA的稳定性,保护mRNa 免遭5’外切核酸酶的攻击。
2.在3’端加尾大多数的真核mRNA 都有3’端的多聚尾巴(A),多聚(A)尾巴大约为200bp。
多聚(A)屠巴不是由DNA编码的,而是转录后在核内加上去的。
受polyA聚合酶催化,该酶能识别,mRNa 的游离3’-OH端,并加上约200个A残基。
近年来已知,在大多数真核基因的3’一端有一个AATAA序列,这个序列是mRNa 3’-端加polyA尾的信号。
靠核酸酶在此信号下游10-15碱基外切断磷酸二酯键,在polyA聚合酶催化下,在3’-OH上逐一引入100-200个A碱基。
关于polyA尾巴的功能问题尽管经过极其广泛的探索,但还不完全清楚。
有人推测polyA可能与mRNA从细胞核转送到细胞质有关,但是相当数量,的没有polyA屠巴的mRNA如组蛋白mRNA,也照样通过核膜进入细胞质。
还有人认为这种结构对真核mRNA的翻译效率具有某种作用,并能稳定mRNA结构,保持一定的生物半衰期。
3.mRNA前体(hnRNA)的拼接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连续编码序列,而真核生物基因往往是断裂基因,即编码一个蛋白质分子的核苷酸序列被多个插入片断所隔开,一个真核生物结构基因中内含子的数量,往往与这个基因的大小有关,例如胰岛素是一个很小的蛋白质,它结构基因只有两个内含子,而有些很大的蛋白质,它的结构基因中可以有几十个内含子。
经过复杂的过程后,切去内元,将有编码意义的核苷酸片段(Extron外元也叫外显子)连接起来(图17-10)。
图17-10 Primary polymerase 11transcript of a eukaryote gene showing (a)introns after capping and addition of polyA tail.(b)Excision of introns to form the mature mRNA is calledsplicing.真核生物的结构的基因中具有可表达活性的外显子,也含有无表达活性的内含子,但内含子序列下是无意义的,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有许多基因中的内含子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在转录时,外显子及内含子均转录到hnRNA中。
在细胞核中hnRNA进行剪接作用,首先在核酸内切酶作用下剪切掉内含子;然后在连接酶作用下,将外显子各部分连接起来,而变为成熟的mRNA,这就是剪接作用,也有少数基因的hnRNA不需进行剪接作用,例如α-干扰素基因,图17-11以卵清蛋白基因为例,介绍一个典型的转录及加工过程。
图17-11 卵清蛋白基因转录及加工过程图中外显示以1、2、3、4……表示,内含子以A、B、C、D…表示mRNA的拼接,需要在拼接部位有供拼接识别的保守性强的一致顺序,通过对100多种真核细胞基因的分析,发现外元和内元拼接部位部分碱基顺序有一定的规律(见表17-4)。
表17-4 含有内元的转录产物其拼接处的碱基顺序基因区域Exon Intron Exon 卵清蛋白内元2 UAAG GUGA ~~~~~~~ACAGGUUG卵清蛋白内元3 UCAG GUAC ~~~~~~~UCAGUCUGβ-珠蛋白内元1 GCAG GUUG ~~~~~~~UCAGGCUGβ-珠蛋白内元2 CAGG GUGA ~~~~~~~ACAGUCUCIgλ内含子1 UCAG GUCA ~~~~~~~GCAGGGGC SV40病毒早期T抗原UAAG GUAA ~~~~~~~UUAGAUUC表中划线的碱基对拼接识别有重要作用,如将兔的β-珠蛋白的拼接部位的GT改为AT后,拼接反应即受到影响。
mRNA前体拼机制图17-12 The RNA splicing mechanism.RNA splicing is catalyzed by a spliceosome formed from the assembly of U1,U2,U5,and sn RNPs(shown as green circles )plus other components (not shown).After assembly of the spliceosome ,the reaction occures in two speps:in step 1the branch-point A nucleotide in the intron sequence,which is located colse to the 3'splice site ,attacks the 5'splice site and cleaves it;the cut 5'end of the intron sequence therebybecomes covalently linked to this A nucleotide,forming the branched nucleotide shown in Figure 8-55.In step 2 the 3'-OH end of the first exon sequence,which was created in the first step,add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 exon sequence,cleqving the RNA molecule at the 3'splice site;the two exon sequences are thereby joined to each other and the intron sequence is released ad a ribosone.These splicing reactions occur im the nucleus and gengerate mRNa molecules from primary RNA transcripts (mRNA precursor molecules).mRNA拼接反应需要有核内小分子RNA参与它们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小核糖核蛋白颗粒,SnRNA 分别被命名为U1,U2,U3,U4,U5,和U6RNA。
SnRNA中的U2RNA由与内元右端拼接部位附近的UACUAA顺序高度互补,形成一个环状结构,由特定的酶来识别切除该环状结构,完成拼接过程,如图17-12所示。
图17-13 Mechanim of mRNa splicing.Note that,for clarity,the process is shown in two stages;energy is not required for the process sinc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s areinvolved.真核生物 mRNA前体在剪接过程中,还可以形成套索样的结构,在内含子序列中常有一个分支部位的腺苷酸残基,它的2’-OH可以自动攻击内含子5’端与外显子1连接的磷酸二酯键,切开了外噗子1,而腺苷酸原来已有3’,5’--磷酸二酯键相连的两个相邻的核苷酸残基,加上此3’,5’-磷酸二酯键连接后,在腺苷酸处出现了一个套索,已被切下的外显子1的3’-OH攻击内含子3’末端与外显子2之间的3’,5’-磷酸二酯键,键断裂后,内含子以套索的形式被节下来,此时外显子1和外显子2可以连接起来(图17-13)。
不论拼接过程如何,拼接必须极为精确,否则会导致遗传信息传递障碍,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丧失其正常的功能。
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是β-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这是由于β-珠蛋白链的合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所引起的一种血红蛋白病。
实验表明β-珠蛋白基因元1中核苷酸的点突变改变了正常拼接部位的碱基顺序,结果造成错误部位的拼接。
加工成熟的mRNA虽能翻译,但产物不是正常的β-珠蛋白,结果引起血红蛋白级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二)rRNA转录后加工原核生物rRNA转录后加工,包括以下几方面:①rRNA前体被大肠杆菌RNaseⅢ,RNaseE等剪切成一定链长的rRNA分子;②rRNA在修饰酶催化下进行碱基修饰;③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的大、小亚基(见图17-14)图17-14 大肠杆菌rRNA前体的加工真核生物rRNA前体比原核生物大,哺乳动物的初级转录产物为45s,低等真核生物的rRNA前体为38s,真核生物5sRNA前体独立于其他三种rRNA的基因转录(图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