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锡圭与《文字学概要》

合集下载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裘锡圭先生的,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文字世界。

这本书对文字学的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就像一个好奇的探险家,一点点揭开文字神秘的面纱。

书中讲到了文字的起源,这部分内容特别有意思。

我们都知道文字不是突然就出现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裘锡圭先生通过各种考古发现和历史资料,试图还原文字诞生的情景。

我就在想啊,最初的人类是怎么想到要用符号来记录事情的呢?也许是某个聪明的祖先,在狩猎回来后,想要记住自己打到了多少猎物,于是就在石头上或者树皮上划了几道杠杠。

一开始可能只是简单的划痕,但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有规律,最终形成了文字。

说到文字的发展,不得不提汉字的演变。

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每一种字体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就拿甲骨文来说吧,那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歪歪扭扭的,看起来就像是小孩子的涂鸦。

但是仔细研究,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奥秘。

比如“日”字,就是一个圆圈中间加一个点,多形象啊,就好像是人们抬头看到的太阳。

而金文呢,则显得更加规整和华丽,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的人们有了更好的工具和技术,能够把字刻得更漂亮。

还有关于形声字的部分,让我对汉字的构成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前只知道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形旁和声旁的组合也有很多讲究。

有的形旁表示的是大致的类别,有的则表示比较具体的意义;声旁有时候不仅表示读音,还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比如说“江”“河”“湖”“海”这些字,都有三点水这个形旁,表示它们都和水有关,而声旁则表示了读音的差别。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写法和用法。

比如说“走”这个字,在古代可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表示走路的意思,而是跑的意思。

所以如果我们读古代的文章,看到“走”字可不能理解错了。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文字的改革和规范。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 个别文字学又可以分为历史的和断代的两种,分别称 为“历史文字学”和“描写文字学”。
• “历史文字学”以某种文字的历史发展为分析研究的 对象,如我国的“传统文字学”、“汉字发展史”;
• “描写文字学”以某一时代个别文字的状况为分析研 究对象,如我国的“甲骨学”、“金石学”、“现代 汉字学”。
汉语文字学
• 2.《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於策。”郑玄 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
• 3.《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郑玄注: “正名,谓正书字也。古者曰名,今世曰字。” (郑注已佚,有辑本。后敦煌、吐鲁番发现一些 郑注写本,参看王素《唐写本郑氏论语注及其研 究》,文物出版社,1991.11) “书字”,也有作“书名”的,郑玄在注《礼记》
• 2.《礼记·中庸》:“书同文。”
• 因此,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春秋以上言 文不言字。”到了现在,“文”仍然可以指“文 字”,但多用于比较专门的术语,如“英文”等。
名、书
• 除了言“文”以外,古代比较早的时候还使用 “名”这个词。如:
• 1.《周礼·外史》:“掌达书名於四方。”郑玄 注:“古曰名,今曰字。”
文字学概要
第一章 绪论
• 教材 •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次
重印,1996年第三次重印,2001年第六次印刷;台湾万卷楼图书有 限公司,1994年3月第一版,1995年4月再版 • 主要参考书 • 1.唐兰《中国文字学》,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开明书店1949年 3月版重印本 • 2.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齐鲁书社,1981年1月
• 4、据蒋善国《汉字学》P21:“‘文字学’这个名称, 出现于1912年。清朝末年,西学东渐,西方学术都有 系统,各种学科名称经汉译后,都在词尾加一‘学’ 字,如哲学、文学、植物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 学、统计学、人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 等。……”

裘锡圭与《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与《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先生与他的《文字学概要》【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裘锡圭先生其人和其在文字学、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等方面的学术思想与成就。

介绍了裘先生《文字学概要》一书的创作情况,并结合本书的特色浅谈了对本书的理解。

【关键词】裘锡圭,文字学,文字学概要一、裘锡圭先生简介裘锡圭先生1952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大学毕业后考上研究生,从师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教授专攻甲骨学与殷商史。

同年胡厚宣教授奉调北京,裘先生亦随其师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

1960年研究生毕业后,他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在朱德熙教授影响下,对战国文字产生浓厚兴趣。

裘先生从1974年开始先后参加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整理银雀山汉墓竹简、云梦秦简、马王堆汉墓帛书、曾侯乙墓文字资料、江陵望山楚简、郭店楚墓竹简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献的整理工作。

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汉字学、古汉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二、裘锡圭先生的学术思想及成就裘锡圭先生长期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力求做到比较全面地掌握资料,尊重但又不囿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能注意地下发现的古文字资料与传世文献的相互印证,在汉字学、殷墟甲骨文、战国文字和汉简的考释、利用地下文字资料对先秦秦汉古籍的校读以及中国上古史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中国古典学的重建与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 文字学研究裘锡圭先生最早明确区分了记录语言的符号和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这两个不同层次的符号,他把后者叫作字符。

他指出,文字的性质应当由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来决定。

他把字符分为意符、音符和记号三种。

他认汉字在早期阶段(隶变以前)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隶变后的汉字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来看汉字的性质,他同意把汉字看作语素、音节文字。

读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之《文字的分化和合并》

读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之《文字的分化和合并》

文化长廊读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之《文字的分化和合并》杨立杰 青岛大学摘 要: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是一部关于汉字的经典之作,在文字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就《文字的分化和合并》一章,从两个方面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是关于汉字的合并与分化问题,二是关于同源字、同源词问题。

关键词:《文字学概要》;分化与合并;同源字;同源词作者简介:杨立杰(1993-),女,汉族,山东潍坊人,青岛大学2016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196-01一、关于汉字的分化和合并(一)汉字分化的两种情况在《文字的分化和合并》一章中,裘锡圭先生从多个方面系统地阐释了分散多义字职务的方法,包括:异体字分工、造跟母字仅有笔画上的细微差别的分化字、通过加注或改换偏旁造分化字、造跟母字在字形上没有联系的分化字四种主要方法。

基本概括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汉字可以表示多种含义,后来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又造出一个或几个字来分担各个义项。

如,食物的“食”字原来有“喂食”的含义,后来在右边加一个音符“司”分化出“饲”字特地表示“喂食”的意义。

书中举的大部分例子都属于这一种情况。

另一种则与之截然不同。

人们在创造汉字时,经常会创造出两个或多个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文字,即异体字。

其中有一种异体字在创造之初代表同一个词,但随着汉语中这个词意义的增加,这组异体字的字义也增加了。

后来某一时段这组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分别承担了其中某一义项,并由这个义项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各自的意义系列。

随着分化时间的久远,意义差别越来越大,有时读音也会改变,人们便不再把它们当成异体字,而常常会被看作是毫无内在联系的两个字。

(二)注重共时与历时两种方法裘先生在第一大部分的第一小部分中通过共时与历时的研究方法系统地讲述了分散多义字职务的四种主要方法,在第二小部分中,又补充说明了分散多义字职务的其他方法,其中一条是“用假借字来分担多义字的部分职务”。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20130589《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摘要《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

本书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与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字:文字汉字字形一作者简介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汉史的研究。

曾参加望山楚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

著有《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汇编《裘锡圭学术文集》于2012年出版。

二读书笔记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一)文字定义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

“文字”可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文字系统。

(二)文字的产生文字产生前,人们曾用文字画来记事或传递信息。

阶级社会形成前夕,原始文字才有了产生的可能。

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是长期混在一起使用的。

首先产生的是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文字,如“大”;人、鹿这一类具体事物的象形符号随后产生,这二者称为表意字。

然后使用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符号的记号字产生。

随后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的假借字应运而生。

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

最后,为了克服假借引起的字迹混淆现象,又造了形声字。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一)意音文字文字的性质取决于它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

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可分意符、音符、记号三类。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文字学目录一、文字形成的过程二、汉字的性质·汉字:合体字,准合体字,独体字·字符(文字所使用的符号):1意符(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又分形符和义符形符:通过自己的形象表达意义义符:不依靠自己的形象来起作用的2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3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三、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一)关于汉字形成的讨论(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1字体简化2字形简化·字形繁化:A纯粹外形上繁化B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增加偏旁、注意符)·汉字结构上的三项变化:① 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② 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③ 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四、形体的演变(上):古文字阶段的汉字(一)商代文字(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1甲骨文(甲骨卜辞)2金文(钟鼎文)(二)西周春秋文字(线条化,平直化)1金文2鸟虫书(楚,宋,蔡,吴,越)3籀文(周宣王时期的文字)4大篆(三)六国文字1金文2玺印文字3货币文字:A布(象铲形) B刀 C圆钱 D蚁鼻钱(象海贝形)4陶文5简帛文字·“古文”(科斗文)·小篆:A字形进一步趋于规整匀称,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B一部分字形经过明显简化(四)秦系文字1石刻文字(诅楚文)2金文3印章封泥文字4陶文5漆器6简帛文字(五)隶书的形成:秦和西汉早期的隶书五、形体的演变(下):隶楷阶段的汉字(一)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1石刻和墓志文字2简牍文字:A敦煌汉简B居延汉简C罗布泊汉简(楼兰汉简)3帛纸文字4其他:铜器,漆器,陶瓷器,墓砖,墓壁,买地券、锁墓券、衣物券上的文字(二)汉代隶书的发展(字形构造,书体两方面)隶书:佐书史书:汉代人官方文书所用的隶书书体1汉隶(八分、分书、分隶):结体一般都是房方而规整。

向右下方的斜笔几乎都有捺脚,捺脚往往略向上挑。

有关解读文字的书籍

有关解读文字的书籍

有关解读文字的书籍
有关解读文字的书籍有:《说文解字》、《文字蒙求》、《文字学概要》等。

《说文解字》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撰写的一部字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文字蒙求》是清代王筠所著,该书选取《说文解字》中的两千多个常用字,按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分卷排列,同时作了较为通俗的解释。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出版以后影响深远,对汉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国内外学者、学生了解、研究汉字的常读书,也是高校中文系及相关专业的经典讲义。

这些书籍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含义,对于提高语言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字学概要》评介

《文字学概要》评介
维普资讯
20 06年 第 4期

沙 洋师 范高等 专科学 校学报

o r a fS a a g Te c es Col g u n lo h y n a h r le e
o 42 0 . 0 6
《 文字学概要》 评介
刘 冰 洁
(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09 ) 107
文 章 编 号 :6 2— 7 8 20 l4— 0 0— 2 17 06 (0 6 0 0 5 0
《 字 学 概要 》 关 于汉 字 的一 部 通 论 性 著 文 是 作 。作 者裘锡 圭先 生 , 当代 著 名 的古 文字 学家 , 为 以谨 严和精 深 著 称 。这 本 书 是 根据 6 0年 代初 他 在北 大 中文 系 开 设 的 一 门 文 字 学 课 的讲 义 写 成 的。裘 先生擅 长 利用 《 文 》 行 古 文字 考 释 , 说 进 也 用古 文字考 释成果 来 订 补 《 文 》 本 书 充 分 地 引 说 , 用 了作者直 接参加 整理 过 的湖南 长沙 马王 堆 或 山 东 临沂银雀 山 、 湖北 云 梦睡虎 地 出土 的实 物 资料 , 资料 价值非 常大 。 全书分 十三章 , 一 章介 绍文 字形 成 的 过程 , 第 第二 、 三章概 述汉 字 的性 质 、 成 和发 展 。 四 、 形 第 五 章描 述 了汉 字形 体 演 变 的 进 程 , 六 章 是 对 目前 第 汉字 基本类 型划分 的几 种不 同观 点 的介绍 , 七 、 第 八、 章则 是分 别 详 细 阐述作 者所 认 同 的 “ 九 三 书 ” 即表意字 、 , 形声 字和 假借字 , 十章提 出异体 第 字、 同形 字 、 同义 换 读 三 个 概念 , 十 一 章介 绍 文 第 字分化 、 合并 的 方 法 、 用 以 及影 响 , 十 二 章讲 作 第 字形 跟音义 的错 综 关 系 , 十 三 章 则 提 出 汉字 整 第 理和 简化 的问题 。内容 全面具 体 , 又言 简 意赅 , 却 详略 有致 。 下 面简要 介绍 一下本 书 的特色 。 体现 了作者 严谨 的治学 态 度 。 这表 现 在 以 下 四个方面 : I对缺乏 确凿证 据 的问题 不 妄下 断语 。如关 、 于形声 宇 的多形 问题 , 些 从 二 形 的形 声 字很 像 有 是在形 声 字 上 加 注 意 符 而 成 的后 起 字 , “ ” 像 碧 字 , 说 文》 “ 《 注 从玉 、 , 石 白声 ” 但 《 文 》 , 说 中训 为 “ 石之似 玉者 ” “ 、 石之 次玉者 ” “ 或 石之 美 者 ” 的字 除“ ” 之 外 。 是 从 “ ”的一 形 一 声 的形 声 碧 字 都 玉 字 , 以作者 怀 疑“ ” 也只 从 “ 所 碧 字 玉”, 石 ” “ 是后 加 的。 2 尊重 《 文 》, 不 迷 信 权 威 。作 者 推 崇 、 说 却 《 说文 》 善 于 利用 《 文 》 行 古 文 字 研 究 , 从 , 说 进 但 不盲 目信奉 , 而是从 实践 的角度 进 行辩 证 的 分析 。 如在形 声 字 的 省 声 和省 形 问题 上 , 者 认 为 《 作 说 文 》 在一 些错 误 的说 法 。他 把省 声 错 误 归 为 三 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裘锡圭先生与他的《文字学概要》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裘锡圭先生其人和其在文字学、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等方面的学术思想与成就。

介绍了裘先生《文字学概要》一书的创作情况,并结合本书的特色浅谈了对本书的理解。

【关键词】裘锡圭,文字学,文字学概要
一、裘锡圭先生简介
裘锡圭先生1952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大学毕业后考上研究生,从师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教授专攻甲骨学与殷商史。

同年胡厚宣教授奉调北京,裘先生亦随其师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

1960年研究生毕业后,他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在朱德熙教授影响下,对战国文字产生浓厚兴趣。

裘先生从1974年开始先后参加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整理银雀山汉墓竹简、云梦秦简、马王堆汉墓帛书、曾侯乙墓文字资料、江陵望山楚简、郭店楚墓竹简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献的整理工作。

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汉字学、古汉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二、裘锡圭先生的学术思想及成就
裘锡圭先生长期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力求做到比较全面地掌握资料,尊重但又不囿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能注意地下发现的古文字资料与传世文献的相互印证,在汉字学、殷墟甲骨文、战国文字和汉简的考释、利用地下文字资料对先秦秦汉古籍的校读以及中国上古史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中国古典学的重建与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 文字学研究
裘锡圭先生最早明确区分了记录语言的符号和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这两个不同层次的符号,他把后者叫作字符。

他指出,文字的性质应当由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来决定。

他把字符分为意符、音符和记号三种。

他认汉字在早期阶段(隶变以前)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隶变后的汉字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来看汉字的性质,他同意把汉字看作语素、音节文字。

在讨论汉字形成过程时,裘锡圭先生比较早地提出“原始文字”的概念,并强调汉字形成中一定经历过图画和文字混用的原始文字阶段。

他重视利用地下出土资料来研究汉字字体的演变,特别强调俗体字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在陈梦家象形、假借、形声——“三书说”的基础上,他认为汉字可以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三类。

同时,他也指出
汉字里还有少量不能纳入“三书说”的文字。

裘锡圭先生还对同形字和同义换读等现象,对文字的分化和分散文字职务的方法、文字的合并等问题,作过富有创见的阐述,反映出他对语言和文字关系的清醒的认识。

2 . 古文字学研究
裘锡圭先生对古文字学各个领域及秦汉文字都比较熟悉,他不仅考释出了不少前人未释或错释的文字,而且对各种文字资料所涉及的历史、社会等方面的重要问题都有比较新颖、独特的看法。

他考释的文字很多是常用的或关键性的文字。

在《释“柲”》(附: 释“弋”)中释出甲骨文中“柲”字,并连带识出一连串文字,从而读通了相关的很多卜辞。

他考释文字,力求全面占有材料,注意古文字构形的规律,熟悉各种古文字材料的特点,并能联系文字的形体演变规律追本溯源。

3 . 古典文献学和古汉语的研究
裘锡圭先生认为,在整理那些年代久远的传世古籍的时候,应该尽量利用各种地下材料,其中包括考古发现的各种古籍抄本、其他各种古代文字资料,以及文字之外的各种有关考古资料。

他指出,在传世先秦秦汉古籍的整理工作中,地下材料所能起到的作用可粗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有助于研究古籍的源流,包括古籍的成书时代和过程、资料来源以及篇章的分合变化等问题;其二,有助于古籍的校读,如校正文字、阐明词义、文义等。

裘锡圭先生很重视简帛古籍的用字习惯对校读古籍的作用。

他还很早就指出地下材料对研究古汉语的重要性,认为对于研究古汉语而言,地下发现的古文字资料在很多方面比传世古书优越。

裘锡圭先生还有一些训诂学文章,反映出他在语言学方面的功力。

裘锡圭先生在考释古文字时,也非常重视从语言的角度看问题,他的有些文章甚至主要是谈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问题的。

三、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
1960年初,裘锡圭先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时候,为了汉语教学专门开设了一门文字学课,此书正是在这几次课的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

近20年来,他继续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补充新成果,所以这本书跟以前唐兰的《中国文字学》或台湾出版的几种文字学概论书大不相同。

这本书根据现代语言学理论把汉字分类语言符号和文字本身符号展开论说,因为充分地引用了从著者直接参加过整理过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或山东临沂银雀山、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实物资料,所以这本书有着极其重要的资料价值。

下面我将结合本书的特色谈一下我对这本著作的认识:
1.通过丰富的例证展开论说
本书讲述了表意字和记号字的使用。

著作以云南纳西族和西部非州约鲁巴(Y oruba)的文字和语言例证详细地说明汉字形成过程。

对于隶书的发生时期,钱玄同、唐兰等学者已经提起了它的发生时期是秦代,但著者又通过大量实物资料来详细证实,
所以这种说法一定会获得学界的承认。

2.严谨的治学态度
如关于汉字的起源问题,学界有人认为汉字跟西安半坡陶器上面的符号有关联,所以把汉字的起源推溯到6000~7000 年之前,可是这本书里以“符号是否证明记录语言”为标准,对于学界现存主张持怀疑的态度。

裘锡圭教授认为汉字发生的指标就是“个个符号需要都能构成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所以从这种观点来看,殷商后期的甲骨文最早符合具有这种体系的文字条件。

此外本书术语的使用很严谨,如这本书里“以前”和“之前”分别使用,为了区别词和字,用括号表示词或语素等等。

3.对既存学说批判的继承和再解释
著者根据语言学理论展开新研究和提出见解,同时对既存学说进行了继承和批判,对于汉字学上尚未解决的汉字构造问题,该书详细说明了传统的六书说的缺点,又对唐兰批判六书说提出的三书说采用其中合理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从而提出了自己的新分类,即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字。

这固然有短处,如例外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新分类跟把汉字的性质看成意音记号文字的见解,具有逻辑上一致性,著者在研究词意之中看重字形的作用,研究表意字的时候强调说该重视字形而不要执着太多,因为通过字形可以确定汉字的本意,比如说,画成男子的“大”字意义表现比字形的意味还广泛,对于形声字本书考虑
了声及其代表的词语的语源关系,“声旁和字意的关系”章里从前在右文说中提出的汉字分类为“形声兼会意字”,还说明一个字加上形旁表示派生意味的分化字,这很具有说服力。

4.提出新的概念和理论
本书除了对文字学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还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见解。

同形字是裘锡圭教授模仿同音词第一次使用的术语。

它的性质跟异体字相反, 是指外形是一样的但实际上不一样的字。

狭义的同形字本来是为不同的词语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比如古代的“铊”、近代的“铊”和现代的“铊”是狭义同形字的典型。

从广义来看, 同形字包括所有表示不同的词的相同字形。

按照这种理解,被借字与假借字, 如表示本义的“花”和表示假借义“花费”的“花”,也应该看作同形字。

用来表示本义的和用来表示派生词性质的引申义的同一个字, 如当道路讲的“行( x i ng )”和当行列讲的“行( hang )”也是同形字。

有时形声字的同形现象跟假借现象很难区分,既可看作假借字, 也可看作被借字的同形字。

所以在同形字的范围上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立足于形音关系把字区别成异体字和同体字可以说是相当符合逻辑的。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多年教学和研究的结晶。

它从汉语实际出发, 突破文字学的传统研究方法、范围, 全面、系统而独创地阐述了文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尤其是在文字形成过程与汉字形成演变、文字结构理论及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复杂关
系等方面, 分析了传统“六书”说的不足, 提出了新的分类理论与范畴, 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同时, 本书重视历代俗字、俗体的研究, 并联系汉字整理与简化工作, 提出有实践意义的见解。

该书出版后, 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受到普遍赞誉, 佳评如潮, 指出它不仅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优秀教材, 同时也是一部具有独到见解的开拓性学术著作。

【结语】裘锡圭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知识永无止境的追求造就了他广博的学识。

他为中国文字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除了借鉴他在学术上的研究成果,我们更要学习他的勤奋与坚持,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争取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裘锡圭先生与他的《文字学概要》
指导教师:张勇
科目:汉字学
题目:裘锡圭先生与他的《文字学概要》
姓名:邢芳
院系及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 08级
学号:281901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