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流域综合开发以长江流域为例

合集下载

必修三 4.1长江流域为例教案

必修三 4.1长江流域为例教案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主备课人:朱其琴【学习目标】1、以长江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流域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3、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4、掌握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学内容】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长江概况长江源于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流经11个省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合理,是中国第一大河。

2、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1)地形:地形多种多样,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盆地和平原。

(2)气候: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水文特征:径流量居我国首位,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探明矿种110种,占我国矿产总数的80%。

(2)水资源丰富:长江径流量全国最大,是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

(3)水能资源丰富:长江流经我国三大阶梯,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全流域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40%,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地区。

(4)森林资源丰富。

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三大林区,其中西南和东南两大林区有很大面积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木材蓄积量的1/3。

(5)旅游资源丰富。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1)经济发达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沿长江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快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2017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4.1.2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共48张PPT)

2017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4.1.2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共48张PPT)

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缓解华东、华中及重庆地区的能 源供应紧张状况









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位良好,与华中、华东地区的输 电距离仅为500千米和1000千米,
在经济输电范围内。
成为未来全 国统一电网 中心主导站

环境效益
清洁水电 代替火电
提高环境质量
航运
长江三峡地区
有利条件:
业Hale Waihona Puke 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协作条件好
不利条件: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水污染严重
1、问题: 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大__气__和__水__体___的质量普
遍下降。特别是以 太湖 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
2、任务: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1)自学教材,阅读分析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发展农业和工 业的有利条件?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商品农业基地 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制造业基地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
☆农业资源
洞庭湖 平原 江汉 平原
鄱阳湖 平原
商品粮、棉、油、肉类 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 各种矿产,尤其 各种有色金属







负面效应
防洪 航运 农业灌溉 水产养殖
发电 城市供水 南水北调
旅游等
移民安置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名胜古迹问题
活动题 三峡工程的利弊分析:
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总体上已基本清 楚.总的来说是有利有弊。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1)它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 的生存环境; (2)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量; (3) 促进东西部物质流通,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①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 ②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 ③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 ④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 ⑤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治理措施: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 工程;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 护林;④修建水利工程
开发条件
中游地区
1.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 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2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存在问题
洪涝问题严重。
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工程;③以水 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④修建水 利工程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扬长
长江 流域
自然概况 社会经济概况
上中下游优 势的开发
可 持 续
存在问题的 治理
发 展 之

避短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一)上游地区
重点开发任务: 水能资源
注意: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__防__洪__!
思考: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有什么影 响?
三峡工程除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 综合效益外,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正面影响: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 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探究3: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了 哪些行政区?
青海
西藏自治区
四川
云南
重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湖北 湖南
江 安
苏 徽
上海

西
探究3: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了 哪些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 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一)长江流域自然环境
(1)地貌 :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千姿百态 (2)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3)水文:流量最大,河网稠密,河湖密布 (4)流域:面积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上游 水能 地区 丰富
加强长江中 水电开发 上游防护林、 , 自然灾害频发, 水源涵养林 西电东送 水土流失 ________ ________严重 建设;封山 输出基地 育林、育灌、 育草
平原面积广大 江汉 ( 、洞庭湖、 商品粮、棉、油 中 ________ 基地 鄱阳湖 游 平原) 地 区 形成以冶金、机 铁、有色金属 ________ 械、建材为主的 丰富 工业体系
(1)【答案】加剧 建议控制堤坝高度,修调节水闸。 【解题思路】第一问,平时考生应该有训练,弯道直接冲刷的凹岸,流量变大了, 当然是凹岸冲刷也加剧了。第二问,已经说了修建拦河坝,因此,就只能在坝上做 文章了。应该说还是容易想到建议控制堤坝高度,修调节水闸。 (2)【答案】大(多) 乙河道的分流作用 【解题思路】第一问,考生应该很容易得出①测得的流量较大。必定图中很清楚一 个河道变成了两个;第二问,考生只要读出了河道一变成了二,还是很容易得出乙 河道的分流作用的。 (3)【解题思路】只要考生认真读图5和图6就 100 会发现河道①的流量大致分成了河道②和河道 0900 ( m /s ) ③,所以图6中河道③的数据就直接用河道① 800 700 的数据减去河道②的数据可得到。然后在图中 600 500 画出点,并用圆滑曲线连接即可。 400 (4)【答案】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减少 原 300 因: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劳 200 动力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生产技术进步较慢,100 0 单产提高不明显;种植结构调整,经济作物播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种面积增加。 【解题思路】第一问,考生应该很容易从表1 中粮食作物得出;第二问,考生只要从表中可 以直接得出,城镇人口增加和经济作物面积增 加,生产技术进步较慢,单产提高不明显,可 分析得出。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长江流域为(最终稿)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长江流域为(最终稿)
湖泊面积(km2)
2、阅读上图分析长江洪灾的人为原因
(3)如何防治长江水患?
①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退耕还湖,疏浚湖泊; ④搞好分洪工程;
a.破坏植被,陡坡开荒, 水土流失加剧; 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 调节洪峰的功能消弱。
(三)长江下游的开发与整治
自主探究3:阅读教材,以及长江流域地形图。
长江中上游防 护林
(二)长江中游开发与整治
青 藏 高 原
自主探究2:阅读教材,及长江流域地形图
宜昌
四川盆地
湖口
自主探究2: 1、长江中游 地区的农业发 展有哪些势? 开发重点? 2、长江中游 工业发展势? 开发重点?
青 藏 高 原
四川盆地
宜昌
湖口
1、分析长江中游地区的发展有哪些优势? 农业发展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气候、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交通、市场等) 技术条件 开发的重点:商品农业基地
(1)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植被
(
A) D)
(2)要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优势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发Ⅰ区河流侧重修建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
B.开发Ⅱ区河流侧重于水力发电和灌溉 C.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
D.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同时进行
长江水系
30°N
上游
中游
下游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二)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
全流域 中游与上游 上游
(1)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水能资源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
上游 全流域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概况

高二地理必修三课件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高二地理必修三课件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长江流域水量丰富,年径流量约96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以 上。
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具有洪峰高、Fra bibliotek量大、历时长等水文特征,是中国最重要的水 资源之一。
自然资源禀赋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理论蕴藏量达3亿千瓦,占全国
水能资源总量的40%以上。
长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以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制定和完善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 律法规,为流域管理提供法制保障。
加强执法监管
加大对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关违法行为的查 处力度,切实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强化社会监督
鼓励公众、媒体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与 可持续发展的监督和评价工作,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 的监管格局。
可持续发展引导综合开发
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综合开发提供了方向指引,要求综合开发必须符 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
二者相互促进
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动 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06
未来展望与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
制定长期发展战略
针对长江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 长期、科学、合理的流域综合开 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各阶
段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强化政策引导
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措施 ,引导和支持长江流域内各地区 、各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流
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完善规划体系
建立健全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与可 持续发展的规划体系,包括总体 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等,
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设计说明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设计说明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测试要求: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教材分析:本节为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一节,该单元主题是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而要进行区域综合开发首先要了解区域,其次进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来看,第一节的学习也必然是这样一个模式,先要了解长江流域地理环境状况,再进行区域的开发与治理,第一课时就是要先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它是下一步制定开发与治理措施的依据,是第二课时的知识铺垫。

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面向高二学生,这些同学经过了高一一年的学习,学习能力和方法已经基本形成,从知识的角度以分别学完了必修一自然地理和必修二人文地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还比较欠缺,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加以培养。

学法引导:根据学生的现状分析,引导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小组合作学习②探究学习法③综合分析法④归纳总结法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教学难点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本节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充分分析其发展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流域不同河段的不同特征,并根据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探寻其发展方向,同时根据其制约因素探寻综合治理的对策。

[板书设计]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资源优势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整治上游水能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中游农业基地制造业基地洪灾下游工农业发达水体和大气污染巩固练习1.关于长江流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丰富B.长江中游干支流流经平原地带,水能很少C.长江中游矿产、能源资源缺乏D.长江中下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2.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流域面积广②流域所处的气候特征③河道特征④流域内的人类活动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长江上游多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有〔A.地形复杂、坡度大B.气候干旱,植被稀少C.土质疏松,易受冲刷D.寒潮、台风影响大[拓展练习]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和田纳西河流域相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一、前言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

但是,长江流域的发展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如水质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均衡、自然灾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流域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长江流域为例进行探讨。

二、流域综合开发1.流域综合开发的概念流域综合开发,是指在流域尺度上,对流域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综合性工程。

它不仅包括建设水利、水电、灌溉等水资源工程,还包括林业、农业、渔业等领域的发展。

流域综合开发以水利为龙头,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坚持系统工程思想,综合利用流域内的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效益。

2.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和文化区域,也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流域最长的流域。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却因过度开发而受到了严重破坏。

针对长江流域的情况,近年来,我国陆续实施了长江三峡工程、渠江枢纽工程等水利工程,规划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工程,如水土保持林、湿地保护等项目。

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和生态保护得到了有效的有效的促进。

三、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类需要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者共同发展。

2.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具体而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环保工作。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清洁能源,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工业区域等设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排放,保护长江流域的水质环境。

•发展可再生能源。

长江流域具有丰富的水能、光能、风能等资源,应加大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修复。

在一些生态受到破坏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峡分布图
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1、长江三峡
三峡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江水 切开 三个 背斜 构造 形成
峡谷间被向斜和 构造盆地隔开
长江三峡的成因: 地壳上升,河流下切
二、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三峡工程建设的效应和效益
防洪
三峡 工程
的 效应 效益
正面效应
发电 航运
供水、养殖
移民安置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一
从自然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 利和不利条件。
自然条件:
有利: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成都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地形复杂,便于多样化经营 水能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
不利: 中上游地区地表崎岖,工农业发展受地形条件限制
季风气候,多洪涝等自然灾害 煤、石油等能源缺乏
负面效应 生态环境问题
名胜古迹问题
(2)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 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防 洪
地处上游山区与中下游


平原的转换位置




控制着长江上游的


全部来沙来水

总库容393亿立方米

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3)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社 发会
经 电济
效 效益
缓解华东、华中及重庆地区 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清洁水电 环境效益 代替火电
大幅减少 废气、废水、
废渣的排放
长江水电东输范围
(4)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
从根本上 改善川江的
航运条件
改善宜昌 下游河道

三 峡
上游 (蓄 水)
位 提 高
淹水 没流 险趋 滩缓
航 道 加 深 加
工 下游

程 (放水) 增加 水 航
图4-1-6 水运条件得天独厚:
干流横贯东西 ,直通海洋
支流沟通南北,通过京杭运河联系了海河、黄河、淮河、 钱塘江水系; 通航里程长,运输能力大; 沿岸港口众多。
为什么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
航运条件好 航运价值高
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水量大,汛期长,水位季节
通航里程长
变化不大
无结冰期
流域内资源丰富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中 国
我国最长的河流: 6300千米

一 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大 年径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

__
长 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江 180万平方千米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 干流沿途流经: 11个省市注入东海(太平洋)
青海 四
西藏自治区 云南
流通
上游
供水 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 中下游地区、
水北调中线调水、库区水产养殖、
养殖 旅游等方面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库区等
三峡工程建设的效应:
防洪
三 峡
正面效应
发电

航运


移民安置问题
效 应
负面效应
生态环境问题
名胜古迹问题
中游地区:
1、资源优势及开发措施: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商品农业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制造业基地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
长江流域经济分布图4-1-5
长江流域,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密布、 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快速熟悉,回答问题
1.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经济区的经济中心 分别是哪个城市?
2.长江流域城市化水平较高,而为什么金沙 江流域的城镇较少?
3.读图4-1-5,找出长江沿岸主要的工业中心 4.试分析“黄金水道”形成的区位条件
上游经济落后,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 下游经济发达,资源相对缺乏。
总结: 区域地理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去分析?
• 自然方面: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 置、相关位置)、地形、气候条件(气温、 降水特点)、水文(河湖状况)、生态环 境、资源状况(类型、数量、质量、组合 状况)
• 社会经济:工农业基础、人口状况(密度、 素质)、城市、交通(航运)
(2)中游地区的洪水及整治
造成洪灾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
a.地势低平,水流缓慢, 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b.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 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3)水文 上游
下游
中游
30°N
长江各河段、主要支流示意图
玉树

江 重庆
宜宾
上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宜昌

洞庭湖
武汉 湖口
游 鄱阳湖
湘 江
2.自然资源
(1)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水能资源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
长江流域主要水电站分布
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森林资源
全 国 第 二 大 林 区 : 西 南 林 区
东北林区——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喜马拉雅山南坡
东南林区:江西、 福建、台湾
2、自然资源 (1)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水能资源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
全流域
上、中游
上游 上游 全流域
现在我们来对号入座,说说上,中,下 游各自的资源优势。
枯水 位 道
季节 提 加
流量 高 深
提高 通航 能力、 降低 运输 成本、 增加 运输 数量
重庆到宜昌的航道剖面图
长江三峡工程的意义:
效益
作用过程
主要受益地区
防洪
调节洪峰、拦蓄洪水
中下游地区
发电
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将缓解输电 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
华中、 华东地区
加深、加宽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
航运 改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
沿岸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
干流与铁路、运河相通, 形成运输网
小组合作探究 二
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 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有利: 长江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
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 流域内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 社会协作条件好
不利: 资源分布与经济分布不协调,
三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扬长
长江 流域
自然概况 社会经济概况
上中下游优 势的开发
可 持 续

存在问题的 展
治理


治短
1 上游地区的开发与整治
优势:水能 资源丰富
开发
建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
限制发展的因素
(1)自然灾害频繁
(2)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治理
(1)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 源涵养林的建设(2)实行 封山育林、育草、育灌的 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 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
川 重庆
湖北
江 安
苏 徽
上海

湖南 西
长江上、中、下游划分
上游
下游
中游
30°N
一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 自然环境

地貌

气候

水文
青藏高原
横断
四川
山区
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 中下 游平原
长江流经哪些地形区 ?
(1) 地貌 :千姿百态

横 四 三 长江

断 川 峡 中下

山盆
游平

脉地

(2) 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