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气压制动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电动车的气压制动系统

电动车的气压制动系统概述气压制动系统是电动车中一种常见的制动系统,其原理是利用气压将制动器施加在车轮上,实现制动效果。
本文将介绍电动车的气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局部以及维护保养方法等内容。
工作原理电动车的气压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阀、制动气缸、推杆、制动垫等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阀会翻开,释放气压到制动气缸中。
制动气缸中的气压会推动推杆,使其连接的制动垫接触到车轮,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制动效果。
组成局部1.制动阀:控制气压传递的设备,通常由踏板控制。
2.制动气缸:将气压转化为机械力的装置,通常有两个气缸,每个气缸连接一个车轮制动器。
3.推杆:通过气压推动制动垫与车轮接触的杆状装置,一般位于制动气缸与制动垫之间。
4.制动垫:与车轮接触并产生摩擦力的局部,通常由摩擦材料制成。
维护保养方法1.定期检查制动气缸的密封情况,确保气压不会泄漏。
2.检查制动阀的工作状态,确保能正常翻开和关闭。
3.观察制动垫的磨损情况,如发现磨损过大,及时更换。
4.检查推杆的工作状态,确保能顺利推动制动垫。
5.定期清洁和润滑制动器部件,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优点1.气压制动系统具有较高的制动效果和稳定性,适用于各种行驶状态。
2.由于制动阻力相对较小,可以减少能量消耗。
3.气压制动系统可靠性高,维护本钱低。
缺点1.气压制动系统的制动力度通常较大,驾驶员在操控时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2.系统复杂,维修和维护较为困难。
结论电动车的气压制动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制动系统,通过利用气压将制动器施加在车轮上,实现制动效果。
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制动效果和稳定性,同时具备可靠性高和维护本钱低的优点。
然而,驾驶员在操控时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并且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维修和维护较为困难。
因此,在使用气压制动系统的电动车时,驾驶员需要特别注意制动的力度和操控的技巧,同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和平安行驶。
电动车驻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电动车驻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简介本文旨在探讨电动车驻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首先介绍电动车的背景和市场需求,然后详细阐述驻车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接下来,通过分析电动车的驻车系统现有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通过实际实施和测试,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背景和市场需求近年来,电动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然而,电动车的驻车系统设计较为简单,存在一些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和优化的设计方案。
驻车系统功能和特点驻车系统主要用于防止电动车在停车时滑行或移动。
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动刹车:驻车系统应该具备手动刹车的功能,以便用户在停车时手动控制车辆固定。
2. 自动锁定:驻车系统应该能够自动锁定车轮,防止车辆滑行或移动。
3.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驻车系统应该结合防抱死制动系统,以提高制动效果和安全性。
4. 遥控驻车系统:可选的特点是遥控驻车系统,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方便地控制驻车系统。
驻车系统问题和解决方案电动车驻车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手动刹车不可靠、自动锁定不及时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 强化手动刹车:通过加强手动刹车装置,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2. 自动锁定优化:优化自动锁定机制,确保及时锁定车轮,避免滑行和移动。
3. 整合防抱死制动系统:将防抱死制动系统与驻车系统集成,提高制动效果和安全性。
4. 遥控驻车系统设计:设计并实现遥控驻车系统,提升用户体验和便利性。
实施和测试本文通过实施驻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案,并进行模拟测试和真实道路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实现电动车的驻车功能,并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结论本论文介绍了电动车驻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通过提出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提高了驻车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该设计方案经过实施和测试验证,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为电动车驻车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制动系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号一、题目城市微型轿车制动系统设计二、内容和要求(理、工科类:包括需达到的技术指标、规定阅读的文献、应完成的图纸和说明书等;经管类:包括实习期间应收集的实际材料、论文要求解决的问题及重点、规定阅读的文献等)1、简介: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行驶的一个重要安全系统,其性能的好坏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发挥高速行驶的能力,制动系统必须满足制动效能好、制动方向稳定性好、制动平顺性好、散热性好等要求。
随着人们对制动性能要求的提高,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性控制程序、主动避撞技术等功能逐渐融入到制动系统中,这必然会使得制动系统结构复杂化,增加其维修保养难度。
对于微型轿车来说,轻量化和三围的限制必将要求制动系统结构更为简洁,同时功能应尽量全面可靠。
2、主要技术参数或研究目标:[1]. 制动器的尺寸参数[2]. 制动力矩(制动器,前、后轮,应急制动,驻车制动)整车设计参数表3、主要完成内容和工作量要求:[1]. 查阅和收集相关方面的资料;[2]. 制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制动能源、行车、驻车制动装置结构形式及制动管路布置形式的确定);[3]. 制动器主要参数确定及设计计算;[4]. 制动驱动系统设计计算;[5]. 制动系统图纸设计,绘制完成装配图、零件图等合计3张0号图幅的CAD图纸;[6]. 撰写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翻译英文文献。
4、主要参考文献:[1] 陈家瑞.汽车构造(下册)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2]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3] 王望予.汽车设计(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4] 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第7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5]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8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6] 王国权.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韩守身.微型轿车的使用与构造图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8] 刘惟信.汽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指定翻译的外文文献及其阅读范围:Choi SB. Antilock Brake System With a Continuous Wheel Slip Control to Maximize the Braking Performance and the Ride Qual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2008, 16(5):996-1003.三、起止日期及进度安排起止日期:2015 年11 月10 日至2016 年 6 月10 日进度安排:序号时间内容1 2015.11-2016.1 开题阶段(搜集资料、方案确定)2 2016.1-2016.3 初期阶段(设计、实验、研究、论文)3 2016.3-2016.4 中期检查4 2016.4-2016.5 修改定稿阶段5 2016.5-2016.6 答辩及成绩评定678910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四、教研室审查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学院批准人(签名)年月日。
新型电动自行车的设计

图书分类号:密级:毕业设计(论文)新型电动自行车及动力反馈制动系统设计NEW ELECTRICK BICYCLE BRAKE SYSTEM AND POWER FEEDBACK学生姓名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指导教师20**年5月27日摘要20世纪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资源无节制消耗,污染物的过量排放,还有受油价上涨和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大部分人的选择。
但是,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性能由驱动系统决定且续驶里程(即能量供给)受限于蓄电池的存储电量,为提高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须对电动自行车驱动电机的特性及能量回收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研究了电动自行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能量回馈,设计了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在电动自行车制动过程中的能量再生反馈控制系统。
从理论上分析了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利用位置传感器检测转子位置的方法,并对换相过程做较详细的介绍。
本文首先系统的对电动自行车的运行状态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电动自行车的运行阻力、惯性力、再生制动力以及所需要的牵引力进行了计算。
根据所需要的牵引力,在本设计中也对无刷直流电动机和电池进行了选型计算。
再其次,本文对电动自行车的能量反馈控制方案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轮毂电机的调速、电动车再生制动的控制。
本文着重研究并设计了永磁无刷直流轮毂电机的能量的回收。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动力性能;再生制动;电机控制;永磁无刷直流轮毂电机AbstractAutomobile industries have development of high speed in 20 century. However, Dynamical performances of electric vehicle are decided by drive systems and extension of driving range(energy supply) restricts development, prevalence and is limit to electricity capacity of storage battery. In order to improve dynamical performances and extension of driving range, we must analyze and research traits of drive motor and control tactic of energy recycle in electric vehicle.In this paper, the electric bike in the braking energy in the process of feedback, the design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in the electric bicycle brake renewable energy in the process of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In theory analysis of the use of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position rotor position sensor detection method, and for the process of doing a more detailed briefing.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mposing of in-wheel motor in detail. Secondly, Its subsystem of carried on analysis to the movement appearance of the dynamoelectric bicycle, to the movement resistance, inertial dint, braking force and need of led dint to carry on a calculation. According to need of lead dint, in this design also to do PMBLDCM and battery to carry on to choose a calculation. Thirdly, the paper presents research work on EB Energy feedback control strategy, which involves in-wheel motor PWM modulation, The regenerative braking of EB close-loop control. The dual polar driving method for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in-wheel motor is emphasized.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PMBLDCM) Energy feedback Motor control regenerative braking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目录摘要 (II)ABSTRACT ................................................................................................................................. I II 1 绪论. (1)1.1课题来源,目的,意义与该课题的市场前景 (1)1.2有关电动自行车的概念 (1)1.2.1 什么是电动自行车 (1)1.2.2 电动自行车的种类 (1)1.2.3 电机 (2)1.2.4 电池 (2)1.2.5 控制器 (3)1.3电动自行车整车参数的设计 (3)1.4设计任务 (3)1.5研究意义 (4)2 电动自行车动力性能分析 (5)2.1电动车运行方程 (5)2.2电动自行车的行驶力学 (6)2.2.1 车辆模型 (6)2.2.2 电动车阻力计算 (7)2.2.3 空气阻力 (8)2.2.4 电动车惯性力的计算 (8)2.2.5 电动车的牵引力计算 (9)2.3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性能 (10)2.3.1 自行车基本参数介绍 (11)2.4制动系统 (11)2.4.1 电动自行车刹车分类 (11)2.4.2 制动力的分析与求解 (11)2.4.3 手动制动器的设计 (12)2.5蓄电池的种类和结构 (14)2.6动力传动系统设计 (15)2.6.1 驱动方式对两轮电动车性能的影响 (15)2.6.2 电动自行车驱动系统的构成 (16)2.6.3 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系统 (16)3 电动自行车的运行控制 (18)3.1电动机的选择 (18)3.1.1 直流电动机的特点 (18)3.1.2 电动机容量选择的原则 (19)3.1.3 电动机的发热与冷却 (19)3.1.4 选择步骤: (20)3.1.5 无刷直流电动轮毂的选型计算 (20)3.1.6 电动自行车的续行距离 (21)3.2无刷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 (22)3.2.1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22)3.2.2 脉宽调制(PWM) (23)3.2.3 传感器 (23)3.3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 (24)3.3.1 控制系统的组成 (24)3.3.2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4)4 电动自行车的能量回收 (28)4.1制动模式与能量的分析 (28)4.2能量回馈的控制策略 (29)4.3电动自行车能量的消耗评价方法 (29)4.3.1 能量流分配关系及能量测量 (30)4.3.2 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30)4.4制动效能及制动能量回收的约束条件 (30)4.4.1 自行车的制动效能 (30)4.5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算法 (31)4.5.1 制动能量回收的约束条件 (31)4.6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相关性能及其能量回馈制动原理 (32)4.6.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32)4.6.2 直流电动机的制动方式 (33)4.6.3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能量回馈制动原理 (35)结论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1 绪论1.1 课题来源,目的,意义与该课题的市场前景当今时代,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纯电动车制动真空助力系统设计

8
1
7
图1 汽油车制动系统布置图
1.左前卡钳及制动盘 2.右前卡钳及制动盘 3.真空助力器 4.制动踏板 5.驻车手柄 6.右后卡 钳及制动盘 7.左后卡钳及制动盘 8.制动管路
2017年 第 7 期
Auto Manufacturing Engineer
55
制动距离S /m 平均减速度g/(m·s-2)
踏板力F /N
EV样 车 50.0 18.5 5.90 392 50.2
20.1 5.51 494
原型 车 49.7 10.3 9.66 394 50.4
14.1 8.12 495
法规要求
GB7258
GB21670
≥49.0 ≤19.0 ≥6.2
vmax≤200 v=50时,
S≤21.8 ≥5.76
≤400
65-500
≥49.0
≤20.0 ≥5.9 ≤500
vmax≤200
v=50时, S≤21.8 ≥5.76
65-500
化。 (2)真空助力系统新设。 其中,对于变化点(1),通
过对制动力分配的计算校核,以及 对原型车分别在空载和满载时,按 照与EV样车相同的配重进行实车测 试,试验结果为整车质量及前后轴 荷的变化对制动距离的影响较小, 本文不再详细论述。因此,着重从 变化点(2)即电动真空助力系统 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某型EV车是以公司内部某款 汽油车作为原型车,在此基础上开 发的一款纯电动车产品。在样车试 验评价阶段,发现整车的制动距离 未达到设计目标,因此必须进行整 改。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确 认到设计初期设定的电动真空泵工
作的限值偏低是导致制动距离长的 主要原因。因此重新调整真空度限 值,再次进行试验验证,最终使得 整车制动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毕业设计

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引言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纯电动车辆市场的不断扩大,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的原理、结构和优化方法,并讨论目前制动系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制动系统的原理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摩擦力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以减速和停车。
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主要包括机械制动系统和电子制动系统。
机械制动系统机械制动系统是通过踩踏脚踏板来传递力量,使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产生摩擦力,从而减速或停车。
机械制动系统包括刹车踏板、刹车总泵、刹车助力器、刹车盘和刹车片等组件。
电子制动系统电子制动系统是通过电气信号来控制车辆的制动力,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刹车控制。
电子制动系统包括刹车控制单元、电子刹车器、刹车感应器等。
制动系统的结构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通常采用混合制动系统,即机械制动系统和电子制动系统的结合。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两种制动方式的优势,提高制动效果和能量回收效率。
机械制动系统的结构机械制动系统的核心组件是刹车盘和刹车片。
刹车盘与车轮相连,刹车片则通过刹车踏板和刹车总泵施加力量,使刹车盘与刹车片之间产生摩擦力。
刹车助力器可以提供额外的力量,增加制动效果。
电子制动系统的结构电子制动系统主要包括刹车控制单元、电子刹车器和刹车感应器。
刹车控制单元负责控制制动力的大小和分配,电子刹车器通过电气信号来实现制动力的传递。
刹车感应器可以检测车辆的速度和制动力,控制制动系统的工作状态。
制动系统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纯电动车的制动效果和能量回收效率,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1.使用高性能刹车片和刹车盘,提高摩擦力和散热性能;2.采用可调节刹车力的刹车控制单元,根据不同的行驶情况调整制动力的大小;3.引入能量回收系统,将制动时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供车辆使用;4.优化整个制动系统的协调控制算法,提高制动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制动系统面临的挑战纯电动车制动系统在面临以下挑战时需要进一步改进:1.纯电动车辆的重量比传统燃油车辆更大,需要更高的制动力;2.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发展,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也越来越高;3.刹车片和刹车盘的摩擦材料对环境的污染较大,需要寻找更环保的替代材料;4.制动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电动车的气压制动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电动车的⽓压制动系统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电动汽车⽓压制动系统设计学院:交通与车辆⼯程学院专业:交运1202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6 年 6⽉中⽂摘要摘要制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个重要构成部分,它的⼯作性能会影响电动汽车的安全性。
电动汽车制动系统是⽤以强制⾏驶中的电动汽车减速或泊车、使下坡⾏驶的汽车的车速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遇上电动汽车在原地保持不动的机构。
随着⾼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和车速的提⾼以及车流密度提⾼的⽇趋增⼤,为了确保⾏车安全,汽车制动系统的⼯作可靠性显得⾮常重要。
也只有制动效能良好、制动系统运⾏可靠的电动汽车,才能充分发挥其动⼒性能。
⽓压制动是最常见的制动系统,多⽤于中重型汽车。
⽓压制动系统是发展最早的⼀种动⼒制动系统。
其供能装置和传动装置全都是⽓压式的。
其控制装置⼤多数是由制动踏板机构和制动阀等⽓压控制元件组成。
本⽂以荣威E50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对其⽓压制动系统结构进⾏设计,讨论⽓压制动系统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
关键词:⽓压制动;制动性;电动汽车;制动装置;AbstractElectric vehicle brak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safety of electric vehicles electric vehicle braking system is used to force the running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to slow or stop, the downhill driving car speed remained stable and was not in electric vehicles in situ resides not actuating mechanis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xpressway and increase the speed and traffic density increasing day by day,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traffic safety, vehicle braking system working reliabili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nt. Only the braking efficiency, good brake system work reliable electric vehicle,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dynamic performance.The barometric brake system is the most familiar power servo brake system.The barometric brake system is the first development of a dynamic braking system. Its energy supply all equipment and gear-type pressure Most of the control device is a brake pedal and the brake and other institutions formed the original.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Roewe E50 electric car,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its air brake system design, discussion of air brake system on pure electric vehicles.Key words: barometric brake syste;rake performance; Electric vehicle; Brake rigging⽬录摘要 (I)Abstract....................................................................................................................... II ⽬录.............................................................................................................................. I II 第⼀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1.1.1 电动汽车历史 (1)1.1.2 我国电动车⾏业现状 (2)1.1.3 电动汽车发展前景 (3)1.2制动系统的作⽤ (4)1.3⽓压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5)1.4本⽂研究内容 (5)第⼆章制动系的总体设计 (6)2.1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6)2.2制动系的参数选择 (6)2.3前后轴制动⼒分配系数与同步附着系数的确定 (7) (7)2.3.1确定同步附着系数2.3.2确定前后轴制动⼒矩分配系数β (9)2.4 本章⼩结 (9)第三章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 (10)3.1制动器制动⼒矩的确定 (10)3.2⿎式制动器的主要参数 (11)3.2.1确定制动⿎直径D (11)3.2.2摩擦衬⽚宽度b及包⾓β (13)3.2.3摩擦衬⽚初始⾓的选取 (14)3.2.4确定摩擦衬⽚的型号及摩擦系数 (14)3.2.5摩擦衬块内径R1与外径R2 (15)3.2.6摩擦衬块⼯作⾯积A (15)3.3制动器制动因数的计算 (15)3.4制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16)3.4.1摩擦材料 (17)3.4.2制动⿎ (17)3.4.3制动蹄 (18)3.4.4制动底板 (19)3.4.5制动蹄的⽀承 (19)3.4.6凸轮式张开机构 (19)3.5 本章⼩结 (19)第四章⽓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20)4.1 ⽓压制动系统⼯作原理 (20)4.2制动⽓室 (21)4.3储⽓罐 (23)4.4空⽓压缩机 (26)4.5制动管路的选择 (28)4.6本章⼩结 (28)第五章制动性分析 (29)5.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29)5.2制动距离s (29)5.3摩擦衬⽚(衬块)的磨损特性计算 (31)5.4本章⼩结 (33)第六章总结 (34)参考⽂献 (36)致谢 (37)第⼀章绪论1.1 课题背景与意义当今社会的重要交通⼯具是汽车,为⼈们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式。
毕业设计11电机车气制动改造设计

1 绪言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
目前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水电、石油、天然气、煤炭)的构成比例中,煤炭仍占70%左右,随着我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要求供给更多的煤炭。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作为最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煤炭生产建设的需要,对特定的矿井选择一套合理可行的提升、排水、通风压气设备十分重要。
本部分要求在矿山固定机械设备选型计算中做到选型合理、计算简便、方案可行。
经济运行,借以提高自己的选型设计能力,加深自己对矿山设备有关知识的了解。
为此,在本部分选型设计计算中将力图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2、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选择新型设备。
4、符合《煤矿安全规范》、《煤矿设计规范》的各项要求和规定。
5、遵守国家有关的现行技术政策。
矿井设计原始基本数据如下:2 通风设备的选择计算2.1概述为了冲淡和排出井下的有害气体,保证井下工作人员有足够数量、符合要求的空气供呼吸,在煤矿生产中必须不间断地向井下供给大量的新鲜空气。
通风设备就是向井下输送空气的设备。
通风设备的好坏,不仅关系着电力消耗、生产成本,而且关系着煤矿的生产安全,因此它是矿井的关键设备,所以在通风设备的选择设计中,对于技术经济合理性,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如果通风机停止运转到一定时间,井下人员就要撤出,生产就要停顿,所以在通风设备的选择计算时,对其可靠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2.2主扇的计算2.2.1主扇的计算条件2.2.2主扇选型方案矿井通风选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合理选择通风机的型式、型号(叶轮直径),确定电动机的容量、型号及传动方式,确定通风机的运转工况点。
矿井通风设备能否连续正常运转,关系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方式,运转效率的高低影响着矿井的电力消耗及生产成本。
因此矿井通风机选择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通风机运转的可靠性及技术合理性。
根据主扇选型条件,大型矿井条件以及有关通风机的技术资料,拟采用两种选择方案即:(1)、2K58型轴流式通风机(2)、2K60型轴流式通风机(1)2K58型轴流式通风机1.确定通风机必须的风量Q(m3/s)Q=KL Q K式中:KL——设备漏风系数,依据《规范》第2-133条,当风井不作提升作用时,KL =1.1~1.15,这里取KL=1.15;Q K ——矿井所需要的风量,从原始数据中查得QK=70 m3/s∴Q=KL QK=70×1.15=80.5 m3/s2.确定通风机所需得静压Hst(mmH2O)H′st=Hmin+△h (Pa)H″st=Hmax+△h (Pa)式中:H′st—通风容易时期必须产生的静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说明书电动汽车气压制动系统设计学院: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专业:交运1202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6 年 6月中文摘要摘要制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的工作性能会影响电动汽车的安全性。
电动汽车制动系统是用以强制行驶中的电动汽车减速或泊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的车速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遇上电动汽车在原地保持不动的机构。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和车速的提高以及车流密度提高的日趋增大,为了确保行车安全,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显得非常重要。
也只有制动效能良好、制动系统运行可靠的电动汽车,才能充分发挥其动力性能。
气压制动是最常见的制动系统,多用于中重型汽车。
气压制动系统是发展最早的一种动力制动系统。
其供能装置和传动装置全都是气压式的。
其控制装置大多数是由制动踏板机构和制动阀等气压控制元件组成。
本文以荣威E50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对其气压制动系统结构进行设计,讨论气压制动系统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关键词:气压制动;制动性;电动汽车;制动装置;AbstractElectric vehicle brak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safety of electric vehicles electric vehicle braking system is used to force the running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to slow or stop, the downhill driving car speed remained stable and was not in electric vehicles in situ resides not actuating mechanis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xpressway and increase the speed and traffic density increasing day by day,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traffic safety, vehicle braking system working reliabili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nt. Only the braking efficiency, good brake system work reliable electric vehicle,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dynamic performance.The barometric brake system is the most familiar power servo brake system.The barometric brake system is the first development of a dynamic braking system. Its energy supply all equipment and gear-type pressure Most of the control device is a brake pedal and the brake and other institutions formed the original.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Roewe E50 electric car,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its air brake system design, discussion of air brake system on pure electric vehicles.Key words: barometric brake syste;rake performance; Electric vehicle; Brake rigg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II 第一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1.1.1 电动汽车历史 (1)1.1.2 我国电动车行业现状 (2)1.1.3 电动汽车发展前景 (3)1.2制动系统的作用 (4)1.3气压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5)1.4本文研究内容 (5)第二章制动系的总体设计 (6)2.1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6)2.2制动系的参数选择 (6)2.3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系数与同步附着系数的确定 (7)ϕ (7)2.3.1确定同步附着系数2.3.2确定前后轴制动力矩分配系数β (9)2.4 本章小结 (9)第三章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 (10)3.1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 (10)3.2鼓式制动器的主要参数 (11)3.2.1确定制动鼓直径D (11)3.2.2摩擦衬片宽度b及包角β (13)3.2.3摩擦衬片初始角的选取 (14)3.2.4确定摩擦衬片的型号及摩擦系数 (14)3.2.5摩擦衬块内径R1与外径R2 (15)3.2.6摩擦衬块工作面积A (15)3.3制动器制动因数的计算 (15)3.4制动鼓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16)3.4.1摩擦材料 (17)3.4.2制动鼓 (17)3.4.3制动蹄 (18)3.4.4制动底板 (19)3.4.5制动蹄的支承 (19)3.4.6凸轮式张开机构 (19)3.5 本章小结 (19)第四章气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20)4.1 气压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20)4.2制动气室 (21)4.3储气罐 (23)4.4空气压缩机 (26)4.5制动管路的选择 (28)4.6本章小结 (28)第五章制动性分析 (29)5.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29)5.2制动距离s (29)5.3摩擦衬片(衬块)的磨损特性计算 (31)5.4本章小结 (33)第六章总结 (34)参考文献 (36)致谢 (37)第一章绪论1.1 课题背景与意义当今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是汽车,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
但是传统燃油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废气,并加剧了对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的依赖。
在能源方面,目前全球汽车大约9.2亿辆,并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率增长,估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将增加到112亿辆,主要增幅来自发展中国家。
就整体而言,我国传统能源汽车的研发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并不落后。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汽车动力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
油电混合技术进入产业化,锂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燃料电池技术不断进步。
我国目前每天有超过9亿度低谷电,可供大约5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
我国锂资源、稀土资源和镁资源丰富,可为电动汽车关键部件提供原材料资源保障。
我国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轻型电动车已超过5000万辆,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这为电动汽车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兴趣不断上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电动汽车产生的污染比汽油动力车要少,因此从环保方面考虑,电动汽车是汽油动力车的一种合适的替代方案。
2、任何有关混合动力车的新闻报道也会谈论到电动汽车。
3、由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车是电动汽车,而燃料电池现已在新闻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4、汽油发动机正在逐步被电动马达替换。
5、电动马达从燃料电池获取动力。
1.1.1 电动汽车历史电动汽车的历史并不比内燃机汽车短,它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汽车,在一定程度上要比Otto cycle engine还要早。
Robert - Anderson从1832年开始,通过7年时间研发出电动车。
1835年,荷兰教授 Si brandus Stratingh设计了一款小型电动车,他的助手克里斯托弗-贝克负责制造。
然而更有使用价值,更成功的电动车,Thomas - Davenport和Robert – Davidson于1842年开发,他们第一次使用了不可充电电池。
加斯东普兰特在1865研发电池,Camille - Frey在1881对电池的改进,增加电池容量,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弗朗茨Kravogl于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推出的一二轮驱动电动汽车是重大突破。
法国和英国成为第一批支持发展电动汽车的国家。
1881年十一月, 不古斯塔夫在巴黎举办的国际电力博览会上,通过三轮电动汽车的示范效应成功的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1885年起,直到1915年,电动汽车迎来了第一次黄金时期。
这一期间,因为车用内燃机技术相对于电动汽车还是比较落后,行驶距离短,工作不稳定,维修技术跟不上等许多方面不及电动车,所以电动车在这一时期被广泛认同。
1967年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与Ford Motor Company分别开发了新式电动汽车。
此后,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迅速建成了全球第一家电动汽车总装厂,正式将电动汽车的量产化推向了世人的眼中。
Citroen、Peugeot也不甘落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自我理解与技术消化,利用现有车辆经过改造也拥有了一批自主产权的电动汽车。
以此为契机,全球掀起了电动车热潮。
自1800年以来,电动车方面的技术稳步发展,国内外电动车的研发有了质的飞跃,其中最为关键的突破就在蓄电池上。
氢镍电池、铁电池、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在电动车上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对铅酸蓄电池的依赖,这些新型电池有效地改善了蓄电池的容量,使得汽车拥有足够的动力和续航能力,而成本的下降也让现代电动车逐渐成型并量产。
1.1.2 我国电动车行业现状汽车如今己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无论是工作上班,还是外出游玩,都需要一辆汽车来给我们带来舒适与便捷。
在我国,这种情况更加显著,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汽车产业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在某些方面,对比国外的发展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
在加入WTO之后,我们曾经一度认为国内的汽车行业会被国外冲击,但是事实上,在加入WTO的第一年,进口汽车所占据的市场不到4%,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喜讯。
在这个前提下,国内的各个汽车厂商大力加快生产,我国如今已经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