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与温度关系初探

合集下载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作者:韦永贵董卓娅张晓磊段自林罗龙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20期摘要: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不仅为中国水稻的高产优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国际上水稻杂交提供了很多优秀的经验和范例。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是水稻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当前我国的水稻两系种植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文章将梳理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从三系到两系的转变,以及光温敏性不育系的组织培养在其中产生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为我国杂交水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水稻光温敏核不育;雄性不育;三系;两系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004水稻是世界粮食作物中最重要的一种,世界上超过3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米一直是中国人民,尤其是南方人民喜爱的主食,我国是亚洲水稻种植的第2大国,水稻年产超过全国粮食等额40%,占商品粮的50%以上,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的温饱、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加强水稻的高产优质配种研究,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

1 水稻杂交优势和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基本概况杂交水稻是指选择2个或2个以上在生理遗传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某些性能又能实现优势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而形成的水稻新品种。

杂交水稻能获得巨大的杂种优势,在水稻的长势、繁殖能力、生活能力、适应性、抗病性、产量、质量等综合状态都超过杂交的双亲,改良了品种,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单产和质量。

获得杂种优势的杂交水稻具有典型的特点: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米质好、适应性广、光能利用率高,不仅本身的单产和质量有了巨大提高,整体产量和综合性能也远超过当地的优势品种,对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在袁隆平科研队伍的带领下获得了巨大突破。

温度对杂交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生育期的影响研究

温度对杂交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生育期的影响研究

温度对杂交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生育期的影响研究作者:邓云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21期摘要研究分析了6个水稻恢复系和6个水稻不育系的播始历期、积温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的播始历期随日均温度平均值的升高而降低;当日均温度平均值高于26 ℃时,恢复系和不育系的积温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苗期持续高温会加速水稻的生长而缩短积温,这种效应仅对于积温较高的恢复系及不育系表现明显。

关键词恢复系;不育系;播始历期;积温;生长速度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011-03水稻制种生产中,恢复系和不育系的抽穗扬花期是否相遇是制种产量高低的关键,恢复系和不育系的播种至抽穗所需时间(播始历期)除受水稻品种自身特性影响外,温度这个外界环境因素是最关键的影响因子[1-2]。

试验于2013年分7期详细记载6个恢复系及6个不育系的生育期,并结合生长期内日均温度情况分析水稻恢复系及不育系的生育期同温度之间的关系,为制种生产上恢复系及不育系的花期相遇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6个恢复系:南恢008、南恢565、明恢86、多系1号、S165、制2;其中南恢008、南恢565为南平市农科所自主选育的优良恢复系,明恢86、多系1号、S165、制2为生产上常见的优良恢复系品种,亲和力好;6个三系不育系:金23A、宜香A、川香A、天丰A、泸香90A、谷丰A;6个不育系均为生产上应用较多且表现较优的品种。

1.2 试验方法6个恢复系及6个不育系于2013年在南平市农科所试验基地(建阳南山路口)春季开始分7期播种,每期播种间隔10 d。

均采用单本插植,每期种50丛,密度为22 cm×22 cm。

试验田土壤、肥料、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大田管理均趋于一致,均为常规栽培。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对12个品种的7个播种期分别标记,记载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计算播始历期。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需要注意的是,有关于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风险关键技 术就是利用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实用指的就是光温敏核不 育系具有明显的育性转换,这种方式制种的风险比较低,具 有可靠的自身繁殖性能。可以选育临界温度较低的不育系, 既能解决制种风险问题,又可以开展盛夏季节的制种。 3 结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笔者对于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利 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具 体的解决措施,从而可以降低水稻制种的风险,提高水稻产量。
我国在 1981 年提出了水稻自然两用系概念,经过我国科 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两系法杂交水稻获得巨大的进展。但 是针对两系杂交水稻的历史,其研究实践比较长,历程具有 一波三折的特点,主要是因为一系两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 光温条件影响到其育性,很容易就会产生波动,制种和繁殖 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温度对于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影响 因为早期基础 研究的结论具有片面性,再加上选育者缺乏经验,普遍认为 日常长度会影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后来一些学者研究发 现温度明显影响到育性,但是仍旧没有足够重视。基于此, 很多育种家开始重视温度对于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作 用,加之湖南某年遭遇连续几天 30°以上的高温,降低了不 育系育性,至此人们开始充分重视温度对于水稻光温敏核不 育系起到的转换作用和决定性作用 [1]。 1.2 不育起点温度遗传漂移问题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经过 几代的繁殖,显著提升了不育起点的温度,导致在制种过程 中完全不能利用不育系种子,形成遗传漂移 [2]。不育起点温度 遗传漂移的不育系种子,因为自交比较结实,降低了制种纯度, 从而引发假杂种情况,影响两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生产。 1.3 制种失败问题 以前相关专家不够重视育性转换过程中 温度的作用,也不够了解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规律, 导致我国很多地区在制种方面多次失败。同时,某些地方不 够重视制种地时空的选择,导致一些组合受低温的影响,大 面积制种都面临失败,甚至最适合制种的海南三亚地区,某 年也因为低温天气的影响,严重影响制种工作。因此,当前 我国两系杂交稻大范围生产需要解决夏季异常低温对于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2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利用对策 2.1 克服不育起点温度遗传漂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提出了以核心种子为关键技术的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和原种 生产程序,可以有效控制起点温度的遗传漂移问题。在生产 程序中有效防止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过高的问题, 包括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起点始终保持统一水平。然而这种 技术只是有效防治起点温度遗传漂移,其根本还没有得到根 治。核心种子关键技术需要遵守严格的程序,并且要具备较 高的技术含量,因此,一般种子公司无法承担,加之每年都 需要提纯,是非常繁琐的。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大研究力度,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80S和望S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80S和望S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80S和望S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孟祥龙;常剑渊;张海清;肖层林【摘要】2010年在长沙自然条件下对不育系280S和望S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育性转换特性进行鉴定,并结合人工控温冷水池处理的方法,分析了其育性稳定性及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结果表明,280S农艺性状稳定,株叶形状理想,育性转换起点温度<22.5℃;望S农艺性状较稳定,株叶形状理想,育性转换起点温度<23.5℃.280S 和望S具有安全可用性,可以推荐审定.【期刊名称】《作物研究》【年(卷),期】2012(026)006【总页数】4页(P627-630)【关键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280S;望S【作者】孟祥龙;常剑渊;张海清;肖层林【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32两系法杂交稻的育种实践表明,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法杂交稻发展的基础和关键[1]。

与三系法杂交水稻比较,两系法的优越性在于能自由配组,不受恢保关系制约,选配强优组合几率大[2~4],因而在杂交稻育种上易于扩大育种亲本的遗传复杂程度和双亲的遗传距离,利于选育杂种优势更强的组合。

为对新选育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80S和望S在湖南长沙地区进行审定前的鉴定,本课题组将试验材料分期播种(确保其在整个水稻生产季节得到充分表现),并对其生育期特性、主茎叶片数、育性转换的光温敏特性、株叶穗等性状、自交繁殖特性、田间抗性及其性状的遗传稳定性等进行鉴定,利用当地的气象资料分析供试材料的性状表现及其变化规律,客观评价其实用性,为其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不育系280S由湘西自治州农科所提供,望S由湖南希望种业公司提供,陆18S(对照)由亚华种业科学院提供。

1.2 试验设计从2010年4月7日至7月30日,逢10、20、30日播种,共12个播期。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水稻GB028S遗传规律探讨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水稻GB028S遗传规律探讨
收 稿 日期 :o 5 1— 2 20— 1 4 作 者简 介 : 王志 兴 (9 O ) 男 , 研 究 员 。 17 一 , 副
效 修 饰 基 因影 响 ;2 双 基 因 模式 , () 即不 育 性 受两 对 主基 因控 制 , 且受 微效 基 因修 饰 ;3 三 基 因模 () 式 ;4 质量一 数 量性 状特性 ;5 非典 型 性 ;6 其 () () () 他, 如靳德 明等 ( 9 8年 ) 为农 垦 5 S和农 垦 5 18 认 8 8 之 间表现 为 1 主效 基 因的差 异 ,但农 垦 5 S与 对 8
2 以往对 农 垦 5S及其 衍 生 的光 温敏 核 8 不育 系育性的遗传研究
以往 的研 究 大体 可将结 果分 为 以下 6类 :1 ()
单 基 因模式 , 即不 育性 受 1对 主基 因控制 , 受微 并
育 系与普 通水 稻 配置 的杂种 一 代通 常表 现正 常可 育 。但 是 , 在育性 遗传 模式 和遗 传机 理上 , 由于各 研 究人 员受 到所 用试 材和各 试 验点 生态 条件 的 限
18 9 7年秋 , 以武 汉东 西 湖农 科所 选 育 的粳 型 光 温 敏 核不 育 系 A 0 5为 光 敏 不 育 系 基 因供 体 B0
亲本, 与丰锦 、 光 、 1 品 种杂 交 , 代采 用 系 秋 S 6等 后
段 。为 了有效 地利 用光 温敏 核不 育 系 ,选 育更 优 的、 可为生 产利 用 的光温 敏不 育 系 , 须对 光温 敏 必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5期
垦 殖 与 稻 作 Rci na cC t t ea i d i l a n l gn Re uv o m ii
育 种
文章 编 号 : 0 7 5 0 ( 0 6 0 - 0 7 0 1 0 - 0 3 2 0 )5 0 0 - 3

温州两系不育系选育方法初探

温州两系不育系选育方法初探
育系。在国内报道育成的 10 0 多份光温敏不育系
们 从实用性 出发 , 借鉴他人 的研究成果 。 20 从 00 年开始了两系杂交稻和不育系的选育 。对在温州
地区选育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途径、方法与选育策 略进行一些探讨 。
中, 利用农垦 5 S 8 系统转育的达 8 余份 。 0
1选育途径与方法
水稻中存在着比较丰富的光温敏不育系突变
体, 尤其是在一些辐射处理后代 、 化学诱变后代 、
籼粳杂交后代 、 远缘杂交后代 、 花培后代中都可能
找到光温敏雄性不育株 。我国许多两系不育系材
本文获 20 0 5年度温州市农科 院青年学术论文一等奖。

维普资讯
用 C6r oo 射Leabharlann 对广亲和核不育系培矮 6S干种子 4
( 由隆平种 子公 司提供 )进 行辐 射处理 ,剂 量 30 y 0 G 。M 代种于本院 ,因不育系在夏秋不能结 实, 8月下旬抽穗后 , 割篼再生 , 大棚保温 留种 , 冬
季在海南基地筛选到各类标记突变体 5 份 . 4 并按 标记性状进行初步分类 。 定株套袋繁育 。0 1 6 20 年 月初在本院按株 系种植 ,对材料的苗期生长情况 育特性等综合性状与培矮 6S 4 进行综合 比较 , 确
温州农业科技
2 0  ̄) 06
温州两 系不育 系选育 方法初探 术
杨 文 清 , 华金 , 卢 林恭 松 , 阮柏 苗 ( 州市农科 院 浙南水 稻 育种 中心 , 州 3 5 0 ) 温 温 2 0 6

要: 通过对 几年 来选 育 实践 中经验 教训 的归 纳分析 和前人 研 究结 果的借 鉴 . 水稻 两 对
具体方法是在从当年12月开始将当年夏秋筛选出来株系各一分为二一份用于人工气候室筛选另一份带海南岛冬季南繁两地同时进行这样可解决筛选到的株系种子量不足的问题如果选到育性稳定可靠就可用海南同一株系的种子提供下年技术鉴定之用如果育性不稳定就继续筛选及到稳定为止

三系不育系和两系不育系对温度反应的研究

三系不育系和两系不育系对温度反应的研究

三系不育系和两系不育系对温度反应的研究张赛清;唐平徕;覃明【摘要】初步分析了不同的水稻核质互作型不育系(CMS)和光(温)敏核不育系(TGMS)在不同的温度处理下,两种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在败育时期、败育方式、花药和散粉特性、卡茎率、开花4天后的柱头活力等方面差别等进行初步研究,对不育系的选育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意见.【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07(026)006【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核质互作型不育系成果;光(温)敏核不育系;温度效应;研究【作者】张赛清;唐平徕;覃明【作者单位】湖南衡阳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0;徳农正成种业长沙水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0;徳农正成种业长沙水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5按照植物的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的基本表现,袁隆平院士科学的预见,杂交水稻的发展过程将是由三系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两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再到无融合生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育种水平的提高、育种新资源的不断发现,水稻核质互作(CMS)型不育系所配组合和核隐性基因控制的光温敏基因T(P)GMS不育系所配杂交水稻组合大面积在生产上利用,解决了中国粮食需求危机。

因为两种不同的不育系对温度表现了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对杂交水稻的生产、推广、繁殖、制种带来较大风险,即CMS的高温复育和低温不育、TGMS的低温复育和高温不育对杂交水稻的繁殖和制种带来一定的风险,导致种子的产量和质量达不到生产要求,对粮食生产、种子企业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两种不育系对不同温度的反应,降低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所存在的风险,特进行了该项研究。

两用低温敏核不育系(TGMS):培矮64 S、株1 S、陆18 S、安农 810 S,核质互作型不育系(CMS):金23 A、V 20 A、K 17 A、Ⅱ -32 A。

把两种不育系种植在试验盆中,每个盆中单本栽4株,每次每个不育系处理3盆,处理时期为幼穗对温度敏感的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开始到花粉充实期结束约15 d,处理温度(平均)为17℃、22℃、27℃、32℃、35℃,同时结合分析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不育系各种特征特性。

温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主要应对措施

温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主要应对措施

温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主要应对措施作者:潘长虹陶小祥段瑞华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7期摘要:温度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水稻生长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随温度降低而减慢。

温度过高过低都对水稻生产不利。

关键词:温度;水稻生长发育;措施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一切作物的生长发育都受着光照、温度、水分、空气、肥料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水稻是喜温作物,温度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生长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随温度降低而减慢,然而其生长发育有最合适的温度范围,温度过高过低都对水稻生产不利。

公式表明温度高于或低于21.5℃会减低稻谷产量,但较强的太阳辐射能补偿这种不利温度的影响。

当式中t为28℃而太阳辐射保持不变时与日平均21.5℃时所达到的最高产量相比,产量将降低26%,可见高温是水稻达到高产一个重要障碍。

同样,当抽穗遇到低温(粳稻连续3d日平均气温低于20℃,籼稻低于23℃)就会造成不结实而导致减产。

1 温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众所周知,粳稻发芽的最低温度是10℃(籼稻为12℃)低于10℃不能发芽;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8~32℃,最高温度为40℃;温度高达42℃时则芽内细胞原生质停止流动,造成烧芽;低于20℃或高于40℃发芽延迟且极不整齐。

幼苗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2℃,温度在16℃以上各类型品种幼苗都能顺利生长,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32℃。

水稻分蘖发生最适气温为30~32℃,水温32~34℃,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或者高于38℃,水温高于40℃,分蘖发生十分缓慢或受到抑制。

水稻幼穗分化最适温度为26~30℃,而以昼温35℃夜温25℃更有利于形成大穗。

幼穗分化的临界低温是15~18℃。

水稻对温度最敏感的时期是减数分裂期,稻穗发育的最高温度为40~42℃。

高温对稻穗发育影响最为严重时期也是减数分裂期,因此减数分裂期低温和高温都将引起颖花大量退化和不育。

水稻开花受精适宜温度为日平均24~29℃,粳稻日平均气温低于20℃(籼稻低于23℃)开花期明显延迟,开花零散,裂药不良,花粉管不发芽或伸长慢,不孕花明显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结果与分析
211 温度敏感期 可育花粉率与开花前第 25~6d 逐日日平均温
度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见表 1 。可以看出在不同日 期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差异很大 , 从零相关到显著负 相关 , 说明幼穗分化期内 , 不同日期的温度对花粉 育性的作用不同 , 存在温度敏感期 。将相关系数达 显著 或 极 显 著 水 平 的 日 期 初 步 确 定 为 温 度 敏 感 范围 。
2719 ℃;当可育花粉率为 2% 时 ,日均温为 2516 ℃;当
日均温为 2316 ℃时 ,算得可育花粉率为 3% 。这与散
点图中显示出的即使日均温大于临界温度时 ,仍有
一些可育花粉率在 2% 的育性波动的情况吻合 。但
从实验结果来看此时自交结实率极低 ,可视为不育 。
此波动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不育系群体育性的稳定程
书 讯
《农业灾害学》张波主编 ,1999 年出版 ,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陕西省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资助 。总论包括农业灾害学概论 、农业灾害概论 、农业灾害的预防 、抗救 和中国农业灾害等五章 ;分论用五章论述了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生物灾害和农业环境灾害 。全书 70 多万字 ,16 开精装 ,524 页 ,定价 85 元 。
自两系法杂交水稻在我国研究成功并大面积应 用于生产以来 ,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 、鉴定与 生产应用上对不育系育性转换机理 、不育系育性转 换与温度的关系 、不育系基因表达所需临界值等进 行的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 :温度对两用系的育性表 现有重要影响[1、2、3、4] 。培矮 64S 是当前两系杂交稻 中典型的温敏不育系亲本 ,其育性表现主要受控于 温度[5、6] 。在不育系繁殖制种时 ,可以及时地根据敏 感期及其临界温度进行预测 ,而采用相应的技术措 施 ,确保繁殖制种的优质高产 。本试验以培矮 64S 为材料 ,旨在为籼型两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 据。
establishedtodeterminethetemperaturesensitivestagoffertility.TheresultsshowedthatthefertilityofTGMSlinewas
highlynegativelycorrelatedwiththemeantemperatureduringthetemperaturesensitivestage. Keywords : Rice;Pei ’ai64S;Thermo 2sensitivegenicmalesterile (TGMS) ;Fertilityalteration
度 ,在花粉镜检时 ,这些点常常表现为不育系单株间
花粉育性不一致 ,一部分花粉全败育 ,而一部分则有
不同程度的可育花粉 ,单株间育性表现不一致 ,临界
温度存在差异 。如果出现这些点的温度范围大 ,点
次多 ,说明育性遗传稳定性差 ;另一方面说明日均温
尚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温度对育性变化的作用 。如敏
感期内最低温度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温度的变幅在
由散点图可知 ,培矮 64S 育性转换的临界日均
温为 2316 ℃。对散点图进行多种曲线拟合 ,结果表
明用 y=ae bx曲线拟合的相关最显著 。进一步计算 ,
得出曲线方程为 :
y=4830 14746e -0.3036x
(1)
由方程 (1) 计算得出 :当可育花粉为 100% 时 ,日
均温为 1217 ℃; 当 可 育 花 粉 率 为 1% 时 , 日 均 温 为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地点西南农业大学农场 (海拔 260m) ,供试 水稻不育系材料为培矮 64S (其育性主要受温度控 制) ,从 3 月 8 日首期播种 ,至 6 月 23 日 ,每隔 15d 播 一期 ,共 8 期 。对育性观察采用花粉镜检 :从每播期 材料中随机取 10 株稻株 ,再从每稻株穗的上 、中 、下 3 部位随机取 3 朵当日即将开放的颖花 ,所取颖花随 机分为 10 组 ,用 1% 的 I22KI 溶液染色 ,进行花粉镜 检 ,镜检花粉时 ,按染黑与未染黑进行计数 ,计算可 染花粉的百分数 。3d 一次 。
表 1 表明 : 培矮 64S 敏感时段在开花前第 18~ 7d, 其日平均气温对不育系花粉育性起主导作用 , 结合生育期及幼穗分化进程分析 , 温度敏感期均处 在幼穗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内 。
Ξ 收稿日期 :2003-03-18 基金项目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 :超级稻引 、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编号 :1999-5912 ) 作者简介 :陈国惠 (1953- ) ,女 ,重庆大足人 ,硕士 ,副教授 ,从事农业气象研究 。
平均温度值之间的相关系数 ,在显著测验的基础上 , 将可育花粉率与逐日平均温度值达到显著负相关水 平的日期初步确定为温度敏感期范围 ,再计算此范 围内所有不同时段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与可育花 粉率的相关系数 ,比较各时段相关系数大小 ,将相关 系数绝对值最大的时段确定为温度敏感期 。
以所得出的敏感期内的日均温值 ( X) 为横坐标 , 可育花粉率 ( Y) 为纵坐标 ,将不育系开花期的观察结 果绘成散点图 ,散点图上可育花粉率最小时的最低 日均温值确定为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日均温值 。 并由散点图上分布情况分析日均温对育性的作用及 育性稳定性 。
(2) 通过散点图 ,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该不育系 的临界温度值 ,同时可以认识雄性不育的稳定性 ;
(3) 培矮 64S 的不育基因表达所需温度很低 ,下 限临界温度较低 ,上限临界温度也低 ,是典型的低温 敏型两用核不育系 ,制种比较容易 。由表 2 表明 ,从
3 月底至 6 月初播种基本为不育期 。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雄性不育性的稳定性是相
开花前天数 (d) 14
13
12
11
10
9
8
7
6
相关系数 -0 1924 3 3 -0 1904 3 3 -0 1684 3 3 -0 1490 3 3 -0 1593 3 3 -0 1559 3 3 -0 1424 3 -0 1675 3 3 -0 1383 3
注 :不育系为培矮 64S; 3 为通过 0105 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 3 3 为通过 0101 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
2
mo2sensitiveGenicMaleSterile (TGMS) linePei ’ai64Swasobserved.ThecorrelationbetweenthefertilityofTGMSline
andtemperaturewasanalyzed.Thedisseminationfinger,baggedseedandselfedsettingpercentageoftheTGMSlinewere
0105
五期 (5Π8)
112
0
0
六期 (5Π23)
111
0
0
七期 (6Π8)
216
117
211
八期 (6Π23)
2613
24
27
3 讨论
利用播期试验所得的不同自然温度条件下的花 粉育性观察结果 ,可较全面准确地认识一个温敏不 育系对温度的敏感性 :
(1) 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该不育系准确的温敏 时期 ,这对不育系每月开花的花粉育性预测十分重 要;
同一日均温下可以有很大差异 ,田间小气候对不育
系敏感点温度的影响等等 ,在观察温敏不育系的雄
· 25·
性不育时 ,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 通过对不同播期的花粉可染率 、套袋结实率和
自交结实率进行分析 (见表 2) ,三者之间存在一些差 异 :3~7 期花粉可染率均高于套袋结实率和自交结 实率 ,即使套袋结实率和自交结实率为零时 ,仍有 112% 的花粉可染率 。说明套袋自交结实率只能作 为判别育性的参考 ,不能作为判别育性的证据 ,因为 结实率除受花粉育性的影响外 ,还受许多其他因素 的影响 :如花粉可染率所取的样本量 、套袋后袋内的 小气候 (温 、湿度等) 、自交结实的隔离效果和田间小 气候 (风等) 。这些将进行进一步观测 、研究 。
从每播期材料中 ,随机取 10 穗刚始花的稻穗套 袋 ,考察套袋结实率 。
每一播期在即将始花时随机取 10 株带土移栽 到隔离区 ,考察自交结实率 。
花粉中以染黑的花粉率作为花粉育性的量化指 标 ,即为可育花粉率 。并从各播期材料中取从始花
至盛花期开花的观察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 先计算出可育花粉率与开花前第 25~6d 逐日
参考文献
[1] 姚克敏 ,储长树 ,等. 水稻光 (温) 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
换机理研究. 作物学报 ,1995(2) :180~196. [2] 刘爱民 , 李必湖. 水稻温敏不育系与温度的相关分析 [J]. 杂交水稻 ,1996(3) :25~28. [3] 瘳伏明 ,袁隆平 ,杨益善. 水稻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 矮 64S 不育性稳定化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1,15 (1) :1 ~6. [4] 向楚南 ,采振刚 ,乔湘. 温敏不育系制种几个技术问题浅 析. 杂交水稻 ,1997,12 (3) :45. [5] 徐孟亮 ,周广治. 培矮 64S 育性表达的温敏感部位研究 [J]. 杂交水稻 ,1996(2) :28~30. [6] 姚克敏 ,唐世豪 ,李继明. 培矮 64S 的育性鉴定及南繁气 候决策[J]. 作物学报 ,1997,23 (2) :208~213.
第 25 卷第 2 期
中国农业气象
2004 年 5 月
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与温度关系初探 Ξ
陈国惠 ,蒋利春 ,隗溟 ,王光明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6) 摘要 :利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 分期播种试验 ,对在不同的自然温度条件下的育性观察结果 ,进行育性 与温度相关性分析 ,结合散点图 、套袋结实率及自交结实率 ,可以判定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 及其长短 ,不育基因表达所需的临界日均温及育性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 :温敏不育系的可育性及敏感期与日均 温呈显著负相关 。 关键词 :水稻 ;培矮 64S; 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