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主要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了解共同语、方言、基础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了解文学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过程。

三、现代汉语方言

了解方言形成的原因,掌握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一般掌握现代汉语七大方言、成因及相应代表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而且要识记某一方言的代表话。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掌握现代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特点,能够分别从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来加以举例说明。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了解现代汉语的地位。

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历史的回顾

了解20世纪50年代中央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掌握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主要任务。了解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了解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规范。北京话中的异读、土话成分等不能成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北方话中的使用范围小的词汇也不能进入普通话中。了解规范化的意义。

三、推广普通话

了解20世纪50年代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即“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了解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好的四项工作。

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一般掌握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掌握课程的主体由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五部分构成。

计算机网络答案-山东大学期末考题目答案

计算机网络答案-山东大学期末考题目答案

第一章概述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一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三个步骤的一条专用物理通路。从建立连接开始,通讯就一直占用信道资源,直到释放。它具有实施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其线路利用效率低,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之间不可通讯。电路交换适用于信息量大,较长的报文。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本质上也是存储转发方式,但是它将整个报文从一个结点传到下一个。它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缺点在于报文信息量大,时延长,且占用交换机内存较大,不具有实时性。它适用于报文较短,实时性较低的通讯。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将报文分组,在每个分组之前加上地址信息,通过路由器经接收,存储,再转发到下一个接口,直到将分组传到目标地址,再去掉地址信息将其重组为完整报文。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宽带,逐

段占用通信链路,多个分组数可同时传送。它传输效率高,且保证数据传输有很高可靠性。同时分组排队会造成时延,但比报文交换小,且成本较高。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核心部分,是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主要为边缘部分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边缘部分不同终端上的程序通信方式有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指进行通讯的双方中一方为服务请求方,一方为服务提供方。客户向服务器发送远程服务请求,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地址,而服务器只需要被动接受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地址,但需要强大硬件和高级操作系统支持。对等方式是双方均可既为服务提供者,也可以为服务请求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教学内容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 章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 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扩大观察范围。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 12.1温度计的结构: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12.2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2.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定为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12.4正确使用: 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4)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5)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12.5注意事项: A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C 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的器壁; D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E 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F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平视

现代汉语C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模拟题参考答案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 现代汉语模拟题 C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它们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是( i [ i ] )o P61 汉语一个音节中必须有( 声调 )和韵母。P92 iou 是( 中)响复兀音韵母。 基本词汇具有( 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等主要特点。 语法是词、短语和句子的( 结构规律)o “今天星期天”从结构看属于( 主谓)短语。 句型是按照句子的( 结构)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型。 长句是指(字数多、结构复杂 )的句子。 10、对比可以分为两体对比和( 一体对比)两类。 二、选择题 1?普通话的 ①韵头 2?普通话中 ①复元音韵母 ②鼻韵母 ③舌尖元音韵母 ④卷舌元音韵母 3?普通话中35、51、214、55四种调值对应的四个调类分别是( ①阳平、去声、上声、阴平 ②阴平、上声、去声、 ③上声、阴平、阳平、去声 ④去声、 4 .语音同其他的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 (④)o ①音咼和音强 ②音强和音长 5.古汉语的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演变为( ①平声 ②阴平 6?普通话的辅音韵尾有( ①m ②i 7.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①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③汉字是世界上至今仍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对语法具有稳固性的正确理解是( ① 语法结构非常固定,不能随意拆解。 ② 语法规律不发生变化。 9. 汉语中划分实词和虚词的标准是(③ ① 意义的实在与虚泛 ② 词的形式变化 10. 短语“乘车去北京”和“昨天读外语” ① 状中短语和状中短语 ② 状中短语和动宾短语 11. 省略句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一些不说自明的成分,不包括( ①因前而省 ②因后而省 ③因上下文而省 12. 下面四个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③)。 ①偏正复句的两个分句有偏有正 2. 3. 4、 5、 6 、 7、 & 9、 “四呼”是按韵母的( ②韵腹 ③韵尾 er 韵母属于(③④ ③阳平 )。 )。 )和韵母。P92 ④)区分的。 ④开头部分 )。 阳平、阴平、 音色四要素。 ③音长和音色 ④)。 ④阴平和阳平 P65 ④ng )。P164 分别属于 P65 P307 ①)。P80 阳平 上声 其中,在汉语语音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④音色和音高 P82 (④ ②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④汉字是世界上最为通行的文字 ③ 语法规律虽然有变化,但比较缓慢。 ④ 语法规律虽然变得较快,但比词汇要慢。 ③ 词的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④ 词的组合能力 )。 ③ 连谓短语和动宾短语 ④ 连谓短语和状中短语 ④)。 ④因结构而省

现代汉语基础的知识点,

几种常用句式 (一)“把”字句(处置式) 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例如:我把水喝了。 四个特点: 1、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 动词。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动词的重叠式。 例如:把书放在桌子上 把水喝了 把情况谈谈 2、“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例如: 把那本书拿来 把这杯水喝了 把那只笔带上 3、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及物 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 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 “把”字前。 例如: 他愿意把笔借给你。 我没有把书弄坏。 为什么不把这消息告诉他。 (二)“被”字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例如: 水被我喝了。 他被同学打了。 在书面语,还有“被、、、所”的格式,口语里有“让(叫)、、、给”的格式。例如: 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所战胜。 他让人家给撵走了。 杯子叫我给打碎了。 其中“所、给”是助词。 (ps:“被”字句表示受事主语“被处置”,被处置的结果多数带有遭受、不如意的语用色彩,少数是如意的和中性的。例如:他被批评了。他被表扬了。他被调走了。——中性) “被”字句构成特点: (1)动词一般都是处置性的,跟“把”字句里的动词差不多。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节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

例如: 自行车叫我弟弟骑<走>了。 这句话[可能]被人误解。 (2)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例如: 这本书被他撕破了。 (3)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等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例如:一切丑恶的现象[应该]被消灭。 他[没有]被困难吓倒。 这件事[已经]被人传出去了。 他[大概]让朋友留下吃午饭了。 (三)“比”字句 指有“比”字介词短语做状语的句子。(如“甲比乙好”。)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短语,用来表示甲乙两无或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的差别,又叫差比句。 1、A+B+形容词 他比我高。 手机比书本贵。 上海比昆明大。(ps: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不能说上海比昆明很大。)2、A比B+动词+宾语 他比我喜欢音乐。 我比他爱看书。 (四)存现句 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的一种特定句式。可以细分为三种: 1、存在句式表示何处存在何人或何物的句式。例如: 山上有个庙。 台上坐着主席团。 2、出现句式表示何处出现何物的句式。 老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烟囱里飘出一阵黑烟。 3、消失句式表示何处消失了何物的句式。 昨天村里死了两头牛。 (ps:存现句句式:处所段+动作段『着、了、趋向补语』+存现宾语段)(五)疑问句 具有疑问句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句调是不可或缺的。) 1、是非问(去掉疑问词,则为陈述句) 它的结构像陈述句,只是要用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吧、吗”等『不能用“呢”』。回答时用“是、对、恩”或“不、没有”等作答复,或用点头、摇头来回答,例如: 你真要带我走? 你明天能来吧? 你要丢掉这本书,是吗? 2、特指问(就疑问代词来回答,常用语气词“呢、啊”但是不能用“吗”)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来表示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做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

现代汉语B

现代汉语模拟题 2 2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一般从()时期算起。 2.韵母是指一个音节的()。 3.“不去”中“不”的声调要由去声变为()。 4.ai是()响复元音韵母。 5.古语词可以分为()和()两类。 6.语法的特点是()、稳固性和民族性。 7.主语可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和()主语三类。 8.前几个分句分别表示几种情况,后一个分句加以总括,这种复句叫()复句。9.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两类。 10.有一个句子,分句A用了比喻,分句B用了夸张,这属于辞格的()。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普通话的轻声能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①区分词义②区分词性③区分词和词组④表示喜爱的感情色彩 2.普通话中ai韵母属于()。 ①复元音韵母②鼻韵母③单元音韵母④卷舌元音韵母 3.普通话中214、55、35、51四种调值对应的四个调类分别是()。 ①阳平、去声、上声、阴平②阴平、上声、去声、阳平 ③上声、阴平、阳平、去声④去声、阳平、阴平、上声 4.元音ü和i的不同是由于()。 ①嘴唇圆展的不同②舌位高低的不同 ③舌位前后的不同④舌位高低的不同、舌位前后的不同 5.“归”的声母和韵母是g和uei,拼写时写作()。 ①gi ②gui ③gei ④guei 6.下列韵母中由韵腹和韵尾组成的是()。 ①ie ②ei③iu ④ui 7.简化字“从、码、书”的简化方式分别是()。 ①采用古体、偏旁类推、草书楷化②草书楷化、新造形声、采用古体 ②局部删除、采用古体、偏旁类推④草书楷化、偏旁类推、局部删除 8.短语()中“给”的词性是介词。 ①给他一本书看看 ②把书给买回来了 ③不给书就不给钱 ④给书题写书名 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助词“了”表示动作的“实现” ②助词“着”表示动作的“持续” ③助词“过”表示动作的“经历” ④助词“地”表示动作的状态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实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 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 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 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 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静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新闻图片编辑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图片的种类及其地位 1.报纸上常见的图片种类 (1)照片 新闻照片就是以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为拍摄对象,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的照片,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新闻报道出现在版面上,也可以配合文字报道一同编发。 (2)漫画 漫画在现代报纸上的使用非常广泛,有根据新闻事实进行艺术加工的新闻漫画,时效性较强,经常刊登在新闻版上;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现象的社会性漫画,通常刊登在专刊副刊上;还有用来配合文字报道的图解式漫画以及连环漫画、幽默画等。 (3)图示 图示包括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新闻地图三类。 统计图表就是将统计数字制成表格图,便于读者集中阅读,一目了然。

示意图不但将统计数字集中绘制成图,而且用形象化的手法表示这些数据所说明的意义。 新闻地图则是根据标准地图,将新闻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绘制成更加简洁明确的地图。 (4)图饰 图饰一般是用美术图案点缀和烘托报纸的报头、报眉、标题、栏题、版头或版面的其他部位,使整个版面更加美观生动,恰当地运用图饰还能使版面编排思想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2.图片的地位与作用 (1)纪实性作用 作为独立报道体裁的新闻照片具有再现新闻现场、记载真实瞬间的作用,这类照片成为报纸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证实性作用 非独立使用的新闻照片与非新闻照片具有证实文字报道的作用,这类照片对新闻资源的充分发掘,对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3)解说性作用 图表、示意图、新闻地图、漫画等能够以形象性的符号统计和描绘新闻报道中的某些内容,从而对相对比较枯燥的文字表述进行生动易懂的解释。 (4)装饰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特征使其可以作为文字稿件的美化装饰手段。 (5)视觉冲击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与震撼力,这是文字报道所难以达到的。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 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1、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 1、主要用途: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现代汉语参考文献

“第一章语音”参考文献 1、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1991年版) 3、徐世荣《普通话语音知识》(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年版) 4、马琳《普通话语音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6、伊·克拉姆斯基(捷)《音位学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7、郭锦桴著《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8、徐世荣《普通话正音手册》(语文出版社版) 9、侯玉茹《普通话异读词汇编》(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10、周殿福《国际音标自学手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第二章文字”参考文献 1、苏培成《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版) 2、高更生《现行汉字规范问题》(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 4、许嘉璐《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版) 6、周行健《汉字简繁体字及通用异体字对照手册》(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7、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8、董琨《中国汉字源流》(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陈伟湛《汉字古今谈》(语文出版社版) 10、张书言《简化字溯源》(语文出版社版) 11、苏培成《现代汉字规范化问题》(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12、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曹先擢《汉字形义分析字典》(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14、刘志成《文化汉字学》(巴蜀书社2003年版) 15、张桂光《汉字学简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6、王玉新《汉字认知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8、冯寿忠魏进路等《汉字规范化教程》(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年版) 19、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0、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第三章词汇”参考文献 1、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 2、朱星《汉语词义简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任学良《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版) 5、周荐《同义词语的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周荐《词语的意义和结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周荐(周祖谟)《汉语词汇研究史纲》(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概述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概述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简要介绍现代汉语概况,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介绍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概况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有所了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和方言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 第二章语音

计算机网络答案 山东大学期末考题目答案

第一章概述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一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三个步骤的一条专用物理通路。从建立连接开始,通讯就一直占用信道资源,直到释放。它具有实施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其线路利用效率低,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之间不可通讯。电路交换适用于信息量大,较长的报文。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本质上也是存储转发方式,但是它将整个报文从一个结点传到下一个。它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缺点在于报文信息量大,时延长,且占用交换机内存较大,不具有实时性。它适用于报文较短,实时性较低的通讯。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将报文分组,在每个分组之前加上地址信息,通过路由器经接收,存储,再转发到下一个接口,直到将分组传到目标地址,再去掉地址信息将其重组为完整报文。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宽带,逐段占用通信链路,多个分组数可同时传送。它传输效率高,且保证数据传输有很高可靠性。同时分组排队会造成时延,但比报文交换小,且成本较高。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核心部分,是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主要为边缘部分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边缘部分不同终端上的程序通信方式有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指进行通讯的双方中一方为服务请求方,一方为服务提供方。客户向服务器发送远程服务请求,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地址,而服务器只需要被动接受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地址,但需要强大硬件和高级操作系统支持。对等方式是双方均可既为服务提供者,也可以为服务请求者。 网络核心部分要想网络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起关键作用的是路由器,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使得边缘部分的每一个终端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1、速率:连结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单位为b/s(其中 b 为bit,表示一个二进制数字,比特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 2、带宽:带宽本来指的是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为赫;由于通信的主干线传送的是模拟信号,所以,带宽表示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 3、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口的数据量,经常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通过网络 4、时延:时延指数据从网络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发送时延从主机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要的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并寻找的学科。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多、多、多。 二、实验和观察 1.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实验室常用仪器: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用来测量时间间隔是;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电流表测定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的大小;显微镜用来观察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烧杯能用于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药匙用来取用少量; 玻璃棒主要用于、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3.由于人体感官具有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进行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和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的标准量。 (一)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l千米(km)= 米(m) 1米=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2.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⑴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 ⑵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即。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否则数值没有意义)。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单位 *知道: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值决定的。指距、步长可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⑶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一 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等。 *滚轮法:测较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 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 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国际单位是。 2.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米3 =分米3 =厘米3 1升=分米3 =毫升=厘米3 3.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体、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或直接测量。 4.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⑴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桌面上。 ⑵观察和值。 ⑶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处相平。俯视时,读数偏; 仰视时,读数偏。

现代汉语_“这”、“那”的语法分布

【原文出处】世界汉语教学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02 【原刊页号】27~38 【分类号】H1 【分类名】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310 【标题】现代汉语“这”、“那”的语法分布 【标题注释】拙文写于数年前,久置箧中。后有机会在几个学术会议上宣读,得到多位专家学者的指正。陆俭明先生的指正和鼓励使我有勇气在略加修订之后将其公之于众。在此谨向曾经指正拙文的各位,尤其是陆俭明先生表示感谢。【作者】丁启阵 【作者简介】丁启阵男,1963年生,浙江临海人。1980年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先后于1984年、1987年毕业,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原中文系)任教,斯间赴澳门、韩国任教。1995年起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音学、中国古代文学。 【内容提要】本文使用“近指/远指、话题成分/非话题成分、已然/未然、实指/虚指、肯定/否定、共时式复述/回忆式复述、一二称/第三称、…来/…去”这八组概念系统地描写“这”系列和“那”系列指代词语的不同分布和用法。 【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指示代词/ “这”/ “那”

【正文】 一引论 现代汉语里单独的“这”、“那”或由“这”、“那”后边加其他成分 构成的词(注:主要有如下一些:这/那、这会儿/那会儿、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办)/那么(办)、这样(办)/那样(办)、这么样/那么样、这么(大)/那么(大)、这样(大)/那样(大)。),研究者至少达成了如下三点共识:1)属代词类;2)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指代系统;3)“这”、“那”分别用于近指和远指。根据对一定量的语言材料的考察,我们认为,1)、2)两点是站得住的(注:第一点属于词类划分的问题,有的人将其划归“代词”大类,有的人将其划归“指代词”大类,但“这”、“那”两个系列作为一个独立的小类,称为“指代词”或“定指指代词”。第二点,下列两个例子可以用来说明: a.[人家]不图这,不图那,就图你是个八路军干部,人品好。(袁静) b.而你由于世界观没有改造好,“按倒葫芦起来瓢”,才总是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邵燕祥) a中的“这”、“那”相加指全部条件,b中的“这样”、“那样”相加包括了全部的错误。),第3)点却是不准确、不全面的。 提到“这”、“那”两个系列词语差别的语法著作,一般都只是拿“近指”、“远指”两个概念说明它们之间在语义关系上的对立。这里边存在两个问题:1)“近指”、“远指”的概念本身是含糊的、笼统的,使用这两个概念的全部意义只在于指出了“这”、“那”两个系统具有一种高度抽象的对立关系;2)没有考虑到语言使用时的引申现象。就像其他一些语言单位一样,“这”、“那”两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一、语法知识概述 (一)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浙教版.docx

2019-2020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浙 教版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是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瓦特发明了。而这些都源于对身边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所以从 身边的问题着手就能进入科学世界。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 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请填出下列仪器的用途: (1)试管架:( 2)试管: (3)停表:( 4 )酒精灯: (5)显微镜:( 6)天平: (7)量筒:( 8)刻度尺: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 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主单位是。较大的还有,较小的还有。 3、长度单位的换算: 1 千米 =厘米、 1 米 =微米 =纳米 1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 纳米 =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 具的方法是: (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 围及最小刻度。 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例:测纸厚、细铁丝的 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

山东大学成人教育《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模拟题一 一、填空题。 1、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部分。 2、(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语言系统的秩序,体现了其内部的各种关系和法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层级)关系、(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4、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代表性人物是(乔姆斯基)。 5、中国传统的“小学”由(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组成。 二、举例解释下列名词 1、聚合关系指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相同作用的单位之间的关系。例如“看报纸”,其中“报纸”可以替换为“电视”,“电视”和“报纸”就是聚合关系。 2、条件变体指出现要受一定语音条件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例如普通话a音位的变体B只能出现在音素o和N前面,就是条件变体。 3、附加色彩指词义中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等方面的意义。如“英雄”是褒义词,“下流”是贬义词。 4、音素文字是拼音文字的一种,就是用数量有限的字母来记录语言中的音素的文字系统,也叫音位文字。例如英文、法文就是音素文字。 5、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地域上的分支,因地域上的差别形成的语言变体,例如现代汉语吴方言、闽方言就是地域方言。

三、综合分析题 答:1. ①舌位高低不同,u是舌位高,o是舌位半高。 ②发音方法不同,T是清擦音,D是浊擦音。 ③发音部位不同,m是双唇音,n是舌尖前音。 2.人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 | 主| | 谓| |偏| | 正| | 述| | 宾| | 偏| |正| 四、论述题。 1、请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答1、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一般所说的语言学,主要是指理论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分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专语语言学以个别的、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某一种语言的规律。从是静态研究还是研究语言的历史看,又分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的发展历史,是纵向研究,比如汉语史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在某一时代的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规律,对之进行客观的描述,是横向研究,如描写语言学,又分描写语音学、描写语汇学、描写语法学等分支学科,现代汉语就是共时语言学。 2、“语言”和“言语”具有怎样的区别?区别“语言”和“言语”对语言学和现代汉语研究有什么意义? 答,(1)“语言”和“言语”是从言语活动这种社会现象中区分出来的,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㈠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的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㈡七大主要方言及代表 1.北方方言 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以呢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㈢现代汉语中,语音和词汇的特点 语音: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有声调。

词汇: 1.汉语词形较短 2.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3.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 【第二章】 ◆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音成分的外部形式,即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和其他声音有何异同 异: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像笑声,呻吟声都不是语音 同: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生理、社会三种属性,而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语音的三大属性 1.物理属性。语音和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2.生理属性。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生器官可分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咽腔、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3.社会属性。 ◆语音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分为辅音和元音两类。辅音又叫子音,如b、p、m、 f、d、k、zh、s等,元音又叫母音,如a、o、e、i、u等。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时气流不受阻。 2.音节(详见P73表) 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节由音素构成,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通常情况下,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韵腹是音节中主要元音,韵腹前的元音就是韵头(如 a 、o、e、é、i、u、ü、er、-i),反之韵腹后即韵尾(如高元音i、u,鼻辅音n、ng)。 ◆声调,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声调符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ā、á、ǎ、à ◆声母 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以发音部位作重点,详见P29表) 按发音部分,普通话声母可为七类:1.双唇音(b、m、p) 2.唇齿音(f) 3.舌尖前音(z、c、s) 4.舌尖后音(zh、ch、sh、r) 5.舌尖中音(d、t、n、l) 6.舌面前音(j、q、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