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合集下载

中国稀土产业现状及战略安全的几点建议

中国稀土产业现状及战略安全的几点建议

中国稀土产业现状及战略安全的几点建议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稀土已成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电子、磁性材料、光学玻璃、军工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占全球稀土资源储量的90%以上,但该行业存在一些问题,如稀土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稀土产业结构不合理、科研与产业应用脱节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中国的稀土战略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推进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保障中国的稀土战略安全。

一、加强稀土资源保护为了保障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加强稀土资源的保护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管理,实行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双重制度,严格控制稀土生产企业的排放和废弃物处理。

二、优化稀土产业结构当前,中国稀土产业发展不平衡,应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稀土的过度依赖,加强稀土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稀土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应抓紧发展中高端稀土产品,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对稀土的消耗。

三、加强科研与产业应用的结合当前,中国的稀土科研水平相对较高,但科研成果与产业应用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

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研与产业应用的深度结合,加快中高端稀土产品的开发,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力提升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低。

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

同时,要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稀土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总之,中国稀土产业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但也有很多机遇。

我们应加强稀土资源保护,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研与产业应用的结合,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贡献。

我国稀土资源现状与冶炼技术进展

我国稀土资源现状与冶炼技术进展

我国稀土资源现状与冶炼技术进展一、本文概述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在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我国作为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稀土资源的储量、品质和分布均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稀土资源的开采与利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稀土资源的现状,包括储量、分布、开采情况等方面,并深入探讨稀土冶炼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冶炼方法、技术创新、环保措施等。

通过本文的阐述,期望能为我国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为全球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二、我国稀土资源现状我国作为全球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拥有世界稀土储量的相当大比例。

稀土元素,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以及钪和钇,共计17种元素。

这些元素在国防、科技、工业、农业和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稀土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稀土资源的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江西、四川、山东等地,其中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

然而,尽管储量丰富,但我国的稀土开采和利用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稀土资源的开采过程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水资源污染、土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稀土需求的增加,稀土价格不断上涨,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非法开采和走私稀土,严重破坏了稀土市场的秩序。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稀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稀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稀土市场的监管等。

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稀土资源的绿色开采和深加工技术研究,以实现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利用,才能实现稀土资源的长期价值。

三、稀土冶炼技术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我国稀土产业的持续投入,稀土冶炼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023年中国稀土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解析模板

2023年中国稀土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解析模板

稀土应用广泛多样
1. 新能源领域:稀土元素是太阳能电池、风能发电和燃料电 池等新能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稀土元素的特殊物 理性质可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提高风力发电机 组的磁动力性能,以及用于制造燃料电池的催化剂。 2. 电子领域:稀土元素在电子器件制造中具有重要应用。它 们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磁性材料,如硬盘驱动器和音频扬声 器。此外,稀土元素还可用于发光二极管(LED)的制造, 以及具有超导性能的材料制备。 3. 环保领域:稀土元素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催化性能,可用于 环境污染治理和废水处理。稀土元素催化剂可以降低大气污 染物的排放,如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此外,稀土元素还 可用于制备高效脱硫剂,净化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 4. 生物医药领域: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生物荧光探针,用于
稀土元素的应用前景广阔
稀土应用前景分析 稀土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低,且难以提取,因此 被称为稀土元素。这些元素在许多高科技产品中 具有重要应用,如手机、电脑、风力发电机、高 速列车等。
现状分析
1. 中国稀土产业的规模与发展: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是稀土产量最大的国家,占据了世界稀 土总产量的80%以上。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稀土产 量达到了132,000吨,是全球第一大稀土生产国。这一数字 表明了中国稀土产业的规模之大。 2. 稀土的应用领域与市场需求:稀土在许多高科技领域中起 到了关键作用,如磁性材料、光电材料、新能源材料等。目 前,稀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市场需求也呈现增长趋 势。据统计,2019年全球稀土需求量达到了19.5万吨,而供 应量却仅为13.3万吨,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02
稀土应用的趋势与前景
Trends and Prospects of Rare Earth Applications

什么是白皮书白皮书术语解释

什么是白皮书白皮书术语解释

什么是白皮书白皮书术语解释白皮书是现代国际政治的产物,是提升国际政治透明度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白皮书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白皮书,欢迎阅读。

什么是白皮书白皮书是一国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以白色封面装帧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的别称。

白皮书作为一种官方文件,代表政府立场,讲究事实清楚、立场明确、行文规范、文字简练,没有文学色彩。

特别是白皮书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正式官方文书。

白皮书各国的文件分别有其惯用的颜色,封面用白色,就叫白皮书。

白皮书文件类型封用蓝色,叫蓝皮书(如英国);用红色,叫红皮书(如西班牙);用黄色,叫黄皮书(如法国);用绿色,叫绿皮书(如意大利)等。

使用白皮书和蓝皮书的国家最多,特别是白皮书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正式官方文书。

不过,一国使用的文件封面颜色也可以有多种。

如日本防卫年度报告用白皮,叫防卫白皮书,其外交年度报告则用蓝皮,叫外交蓝皮书。

白皮书最初是因为书的封皮和正文所用的纸皆为白色而得名。

英语中“WHITE PAPER”和“WHITE BOOK”汉语均译做白皮书。

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在英国,“WHITE PAPER”主要指政府发表的短篇幅报告。

任何题材、任何组织机构均可使用,亦可用于包含背景材料的政治性官方声明。

“WHITE BOOK”篇幅较长,内容更为重要和充实,主要是有关重大事务的一种官方报告书。

除英国外,其他国家在使用“WHITE BOOK”和“WHITE PAPER”时,往往未加严格区分。

英国1965年4月用“WHITE BOOK”的形式发表了《关于直布罗陀问题的白皮书》,书名用白皮书,封皮也用白色。

日韩等国也称“白书”,还被借用到文学中,指记录、宣言等,如“幽游白书”等。

“皮书”最早源于政府部门对某个专门问题的特定报告,通常这种报告在印刷时不作任何装饰,封面也是白纸黑字,所以称为“白皮书”。

在不少国家,政府发布报告时使用“白皮书”已基本成为惯例,比如,我国发表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中国2004年国防白皮书”等。

中国稀土:硬核的“工业维生素”

中国稀土:硬核的“工业维生素”

中国稀土:硬核的“工业维生素”作者: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9年第08期为了促进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连续举办了三场座谈会。

会议主要议题有稀土环保、稀土黑色产业链、稀土集约化和高端化发展等。

针对一个行业,如此密集的动作与表态,不难看出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特殊价值。

雄踞四个“世界第一”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被称为“工业黄金”“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因储量稀少、不可再生而显得尤其珍贵。

不过,这种稀少的材料,却在我国储量丰富。

早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目前,中国的稀土在全世界范围内,储量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

四个第一,也直接说明了中国稀土在整个世界稀土产业中的重要分量。

具体而言,按照2012年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全球已经探明的稀土储量约6588万吨,中国占比约为23%,储量第一。

在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广平的一篇论文中更是提到,截至2016年底,我国稀土储量占世界稀土资源总储量的37%。

同样由《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显示,我国的稀土产量也达到全世界90%以上,出口量和消费量都位于世界第一。

中国稀土矿产在地理分布上有“北轻南重”的特点,岩矿型轻稀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和四川凉山等地区,离子型中重稀土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等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南方的离子型矿中有全球70%以上的重稀土资源,其重稀土高达30%~80%,是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

什么是轻稀土和重稀土?资料显示,每一种稀土元素的性质十分相似,又不完全一样。

在稀土元素中,镧、铈、镨等质量较小的7种元素被称为轻稀土;钆、铽、镝等质量较大的元素被称为重稀土。

目前,我国是全球唯一可以供应全部稀土元素的国家。

全世界绝大部分稀土依赖中国。

美国政府问责局曾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到:“如果中国禁运稀土材料,那么中国之外的几乎所有汽车、计算机、智能手机和飞机装配线都可能被关闭,依赖稀土的美国和北约武器系统也将如此。

稀土争端何解

稀土争端何解

理 由 ,也 符 合世 界经 济 可持 续发 展 的
大趋 势 。
部 副 部 长 苏 波 在 国务 院 新 闻 办 公 室 的 白皮 书 发 布 会 上 数 次 着 重 强 调 :
“ 国 以 占世 界 稀 土 2 %的储 量 承 中 3
省赣 州市 的8 个 稀土 采矿 权 将整 合 为 8 4个, 4 内蒙 古的包钢 集 团整合了区内全
《中国的稀土状况 与政策 》白皮 书
中国经济相信息化 2 1 8 1 0 20 0
产 业
以大企 业 ( 年主营业务 收入 达1 亿 元 以 O 上) 为主导 的稀土 产业 格局 。
对 此 ,商 务 部 国 际 贸 易 经 济 合 作 研 究 院 国 际 市 场 研 究 部 副 主任 、
稀土价格 向正常价格靠近 ,迫使资源
消费 国 “ 自家 碗里 的饭 ” 。 吃
最新 消 息是 ,时 隔十 年 ,美 国终
与此 同时, 保部针对 稀 土环 境污 环 染 的第三 批专项 检查 仍在 进 行 中。“ 审
查程序将更加严格。 陈占恒表示。 ”
进 人7 国土资源部 、 务部等 多 月, 商 个 部 委 拟 定针对 稀土 采 矿 权 新 的 “ 准 入 条件 规 定 ” 张安 文认 为 , 国推进 。 我
! 地 主动提 出要 “ 见 联合 欧盟 和 日 f 国限制稀 土 出 口 行上诉 ” 。 中 进 美 国 《 盛 邮报 》对此 做 出评 华 “ 既保 护 了 自己的 战略 资源 ,又
£ 获得 中 国稀 土 ,还把环 境 污染 价
业 协 会 于 4 成 立 ,在外 界看 来 ,这 月
强调 中方 政 策 目标是 为 了保 护资 源和
环境 ,实现 可持 续发 展 ,无 意通 过扭

稀土政策及市场情况调查报告(初稿)

稀土政策及市场情况调查报告(初稿)

稀土政策及市场情况调查报告(初稿)一国内稀土矿概述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白云鄂博矿是稀土与铁、铌、钍等元素共生的综合矿床,稀土矿主要分布在该矿的主、东、西三个铁矿体中,东部接触带和主、东矿体下盘的稀土白云岩中,主、东矿稀土矿化强烈、萤石化白云岩稀土含量最高,铁矿化白云岩次之,稀土含量向深部有增高趋势。

其它矿区,如主、东矿上下盘白云岩、西矿区、东介勒格勒和都拉哈拉矿区虽远景储量较大,自东向西品位有下降趋势,目前尚不能作为稀土矿加以利用。

包头稀土矿将由白云鄂博矿山逐渐转移到包钢选矿厂尾矿坝,尾矿坝将成为稀土矿的贮存地。

所以保护好尾矿坝的稀土资源至关重要,确保中国稀土工业可持续发展,保证2020年以后的若干年内,使中国稀土储量仍然保持世界储量第一位的优势。

包头市目前共有三家稀土选矿厂,年选稀土精矿能力为10万t(以REO计),产品为氟碳铈—独居石混合精矿,品位(REO)为:3415%、45%、50%、60%等类型,根据市场需求生产。

包头稀土矿产品产量占全国稀土矿产品产量约54%,但稀土选矿厂仍不能满负荷生产。

进入选矿厂的氧化铁矿石含稀土6%左右,选铁后稀土品位上升到9%~12%,经选稀土后的最终尾矿稀土品位仍为5%左右,与未选别稀土的磁铁矿选铁尾矿混合(约90%的稀土)排入尾矿坝,约1%的稀土(REO)进入铁精矿(含ThO201008%~0101%),经高炉冶炼到高炉渣中送渣堆存。

四川凉山稀土矿四川自1960年在冕宁三岔河发现稀土矿后,于1986年开始对稀土矿进行普查和详查。

至今已初步查明四川省稀土矿29处,分属9种成因类型。

稀土矿产资源集中于攀西地区,大多分布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西昌、德昌等县市,构成了一个南北长约300公里的稀土资源集中区,集中分布在冕宁县的牦牛坪和德昌县的大陆槽。

牦牛坪稀土矿床规模居各矿床之首,矿床的工业矿物绝大部分为氟碳铈矿,其次为氟碳钙铈矿,少量硅钛铈矿等,矿石中80%REO集中在氟碳铈矿内。

稀土困境

稀土困境

稀土困境作者:何维达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年第07期中国稀土产业应在技术创新与提高产业集中度方面加速转型。

我国是稀土大国,稀土资源得天独厚,社会上广泛流传这样一句话“全球石油看中东,全球稀土看中国”,足见我国在稀土资源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从19世纪80年代正式登上世界稀土舞台开始一鸣惊人,在全球稀土资源供应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927年,中国发现白云鄂博稀土矿,并于1959年正式开始采选。

上世纪60年代发现四川“耗牛坪式”稀土矿床,接着又在广东、江西等地相继发现了稀土矿床。

上世纪70年代发现山东微山稀土矿床,80年代对四川的稀土矿床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查开发。

到了199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轻稀土和重稀土生产国。

2012年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我国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

我国的稀土产量很惊人,2000年,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6.4%,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为97.7%,2011年开始,这一比例开始下降至90%以下。

通过相关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在2007-2011年期间,我国稀土产量的占比一直持续在97%左右。

于此同时,中国稀土储备世界占比量也从43%的高位暴跌到23%的位置。

因此,可以认为中国的过度出口大量消耗了中国的稀土资源储备量。

自2009年以来,国家加强对稀土行业的整顿,特别是2010年9月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中将稀土行业列为重点兼并重组产业,使得我国稀土产业的集中度有所上升,产业控制力有所加强。

同时,由于我国稀土出口一度占国际市场的90%以上,加上新兴产业对稀土原料的需求不断上升以及国家加强对稀土产品的出口限制,也会使得我国稀土产品的价格有所上升。

然而,随着美欧量化宽松政策对稀土下游产业的影响,也间接影响了我国稀土产品市场。

特别是美欧等国家采取的“技术贸易壁垒”、“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使得我国稀土下游产业的市场份额不断缩水,稀土产业也面临着产业安全方面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一、稀土现状二、发展原则和目标三、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四、促进稀土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五、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六、促进公平贸易和国际合作前言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用途日益广泛。

中国是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稀土行业取得了很大进步。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

稀土开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与之相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不断凸显。

在稀土开发利用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

近年来,中国在稀土的开采、生产、出口等环节综合采取措施,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努力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多。

中国一贯尊重规则,信守承诺,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稀土产品。

中国将继续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加强稀土行业的科学管理,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产品,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国家高度关注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这里就此做一介绍,以增进国际社会的了解。

一、稀土现状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加上与其同族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总称。

按元素原子量及物理化学性质,分为轻、中、重稀土元素,前5种元素为轻稀土,其余为中重稀土。

稀土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稀土资源,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

中国的稀土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资源赋存分布“北轻南重”。

轻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等北方地区和四川凉山,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南方地区。

——资源类型较多。

稀土矿物种类丰富,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离子型矿、磷钇矿、褐钇铌矿等,稀土元素较全。

离子型中重稀土矿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轻稀土矿伴生的放射性元素对环境影响大。

轻稀土矿大多可规模化工业性开采,但钍等放射性元素处理难度较大,在开采和冶炼分离过程中需重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离子型中重稀土矿赋存条件差。

离子型稀土矿中稀土元素呈离子态吸附于土壤之中,分布散、丰度低,规模化工业性开采难度大。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稀土工业迅速发展。

稀土开采、冶炼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中国已形成内蒙古包头、四川凉山轻稀土和以江西赣州为代表的南方五省中重稀土三大生产基地,具有完整的采选、冶炼、分离技术以及装备制造、材料加工和应用工业体系,可以生产4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

2011年,中国稀土冶炼产品产量为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

——市场环境逐步完善。

中国不断推进稀土行业改革,推动形成投资主体多元、企业自主决策、价格供求决定的稀土市场体系。

最近几年,中国稀土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稀土市场规模目前已接近千亿元人民币。

市场秩序逐步改善,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逐步推进,稀土行业“小、散、乱”的局面得到了初步改观。

——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研发体系,在稀土采选、冶炼、分离等领域开发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独有的采选工艺和先进的分离技术为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稀土新材料产业得到稳步发展,实现了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等新材料的产业化,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支持。

中国稀土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为全球稀土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促进稀土的公平贸易。

当前,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

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

中国的稀土材料、器件以及节能灯、微特电机、镍氢电池等终端产品,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不少问题,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主要表现在:——资源过度开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

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

南方离子型稀土大多位于偏远山区,山高林密,矿区分散,矿点众多,监管成本高、难度大,非法开采使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

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严重,资源回收率较低,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包头稀土矿采选利用率仅10%。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稀土开采、选冶、分离存在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酸化,使得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离子型中重稀土矿过去采用落后的堆浸、池浸工艺,每生产1吨稀土氧化物产生约2000吨尾砂,目前虽已采用较为先进的原地浸矿工艺,但仍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破坏植被,严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农田。

轻稀土矿多为多金属共伴生矿,在冶炼、分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高浓度氨氮废水、放射性废渣等污染物。

一些地方因为稀土的过度开采,还造成山体滑坡、河道堵塞、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甚至造成重大事故灾难,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损失。

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也成为一些稀土产区的沉重负担。

——产业结构不合理。

冶炼分离产能严重过剩。

稀土材料及器件研发滞后,在稀土新材料开发和终端应用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拥有知识产权和新型稀土材料及器件生产加工技术较少,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匮乏。

稀土作为一个小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众多,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行业自律性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

——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一段时期以来,稀土价格没有真实反映其价值,长期低迷,资源的稀缺性没有得到合理体现,生态环境损失没有得到合理补偿。

2010年下半年以来,虽然稀土产品价格逐步回归,但涨幅远低于黄金、铜、铁矿石等原材料产品。

2000年至2010年,稀土价格上涨倍,而黄金、铜、铁矿石价格同期则分别上涨、、倍。

——出口走私比较严重。

受国内国际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虽然中国海关将稀土列为重点打私项目,但稀土产品的出口走私现象仍然存在。

2006年至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倍。

针对稀土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稀土行业的监管力度。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依法加强对稀土开采、生产、流通、进出口等环节的管理,研究制定和修改完善加强稀土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政府设立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统筹研究国家稀土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和政策等重大问题;设立稀土办公室,协调提出稀土开采、生产、储备、进出口计划等,国务院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做好相应管理工作。

2012年4月,批准成立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秩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意见》实施一年多来,行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行业发展秩序有了明显改善。

二、发展原则和目标(一)基本原则——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对稀土资源实施更为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保护性开采政策,尽快完善稀土管理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坚持控制总量和优化存量。

加快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促进稀土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严格控制开采和冶炼分离能力,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稀土行业集中度。

——坚持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对开采、生产和出口采取同步管理措施,鼓励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坚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稀土行业发展秩序。

(二)主要目标在短期内,建立起规范有序的资源开发、冶炼分离和市场流通秩序,资源无序开采、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盲目扩张和出口走私猖獗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稀土资源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得到提高,资源开发强度得到有效控制,储采比恢复到合理水平;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全面达标,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稀土行业兼并重组加快推进,形成规模、高效、清洁化的大型生产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稀土政策和法律法规,逐步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稀土行业管理体系,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

三、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稀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多年来,中国努力对稀土实施保护性开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颁布《矿产资源法》,对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开采。

1991年,中国决定将离子型稀土矿产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矿种,从开采、选冶、加工到市场销售、出口等各个环节实行有计划的统一管理。

2006年,中国实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管理。

2007年,将稀土生产纳入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

2008年国家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对稀土等保护性开采特定的矿种实行规划调控、限制开采、严格准入和综合利用。

2009年,国家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勘查、开采的登记、审批权限上收。

2011年,国家统一调整了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调整后的税额标准为:轻稀土(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60元/吨;中重稀土(包括磷钇矿、离子型稀土矿)30元/吨,比调整前的元/吨—2元/吨的税额标准有了大幅度提高。

国家还建立稀土战略储备制度,实施稀土资源地储备和产品储备,划定首批11个稀土国家规划矿区,编制完成稀土资源重点规划区(矿区)专项规划。

严格矿业权管理,实施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原则上继续暂停受理新的稀土勘查、开采登记申请,禁止现有开采矿山扩大产能。

严格控制开采、生产总量,降低资源开发强度,延缓资源衰竭,促进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开展了稀土开采、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多方面对稀土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