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 (白皮书)

合集下载

稀土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稀土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稀土行业的现状与发展稀土产业的现状我国稀土产业成绩令人瞩目。

然而,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绝大多数稀土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经济效益下滑,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一些新上马的稀土企业,其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高能耗、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

据资料显示,由于多年来超市场需求的大量盲目开采,造成稀土市场严重供过于求。

个体矿点乱采滥挖屡禁不止,弃贫采富、用土压矿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资源开采的回收率低,国营矿山一般在60%,个体矿山仅达到40%。

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稀土市场每年需求折合成100%稀土氧化物约8万吨,而目前我国稀土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8万吨,实际生产量超过10万吨,有80%以上的过剩量。

中国稀土学会考察团在调查南方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时发现,由于南方稀土矿含量特别低,多是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几,因此提取稀土时用的土地量非常多,翻过来倒过去,象是搞“翻山运动”。

据测算,每生产1吨南方稀土离子矿,产生尾矿2000到3000吨,年产1000吨稀土原料的矿山,尾矿超过20到30万吨,占地约20多亩。

采矿点的不断增加,遇到雨水,造成水土大面积流失。

据报道,江西稀土矿的开采冶炼使赣南地区约有1500万亩土地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4000多万立方米尾沙废土未得到妥善处理,水土流失严重;赣江水系河床升高,据有关部门报告,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鄱阳湖湖底每年升高15厘米,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四川矿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稀土“热”时,县、乡、村、个体和私营业主纷纷开矿。

包头的白云鄂博矿也不例外,由于该矿是以轻稀土和铁混合的共生矿,公司每年从铁矿石中分离出的稀土矿高达四五十万吨,国内企业和出口合计需求只有十几万吨,每年三四十万吨的剩余原料堆积如山,加上一些私营矿点象打〃游击战〃一样乱采滥挖,造成包头大量的稀土资源闲置,同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地理试题1. 下图为江苏某中学2月1日某时刻教室里南窗一隅的照片,图中α角为此刻窗户上框与边框的投影夹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拍摄的当地时间可能是()A.6:00 B.10:15 C.12:00 D.14:302.每天同一时刻拍摄的照片中,α角度逐渐缩小的时段中()A.海口的昼长先变短后变长B.南京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C.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加快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后变大2. 2023年4月9日至13日,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

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波及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影响人口已超4亿人。

这也是近十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下图为2023年4月9日20时气压形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某同学据图对本次沙尘天气如此强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叙述正确的是()①甲附近数值1040——一个强大的高压②我国北部边境线附近密集的等压线——强风③L锋线——两侧气团湿度的巨大差别④丙、丁、戊附近等压线数值1015,1015,1020——多个强大的低压中心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2.蒙古国成为本次强沙尘暴源地,主要是由于蒙古国()A.距离冬季风源头近,气温低B.草原破坏严重,沙源丰富C.距离中国远,沙源不易到达D.位于中国北部,距离较近3.据图可知,此时()A.辽宁中部盛行偏北风B.山东东部沙尘满天C.青海省西部天气晴朗D.渭河谷地冷锋过境3. 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

图示区域有着崎岖高耸的山脉和美丽的冰川,这里的冰川地貌奇特壮观,被旅游爱好者称为“世界的尽头”。

该地具有冰川同密林交错的奇特景观,虽然密林处冰川消融较快,但仍长时间存在冰舌。

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均为冰川地貌,其中代表刃脊地貌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示地区冰川能与密林“握手”的原因是()A.位于高纬地区,气温低易于保存冰雪B.受盛行西风影响,该地降雪积累量大C.湖泊广布,水汽充足易形成丰富降雪D.森林分布海拔较高,更接近冰川4. 读“石羊河流域示意图”(下左图)及“该地区为防范某生态问题措施图”,完成问题。

2023年稀土总量控制计划

2023年稀土总量控制计划

2023年稀土总量控制计划当前,稀土资源已成为全球战略性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新能源、军工等领域。

然而,全球稀土资源供应不稳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也一直面临着稀土资源短缺、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护稀土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2023年起,我国将实施稀土总量控制计划。

一、稀土总量控制目标2023年起,我国将设立稀土总量控制目标,限制稀土的开采量和生产总量。

具体目标如下:1.总稀土开采量不得超过现有稀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标准,并逐年下降;2.稀土生产总量不得超过市场需求的合理规模;3.稀土出口总量不得超过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出口配额。

二、稀土资源动态管理为了实现稀土总量控制目标,我国将建立稀土资源动态管理机制。

具体措施包括:1.定期开展稀土资源普查,确保准确掌握稀土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并根据所得数据确定合理的资源开采规模;2.严格控制新稀土矿开采许可,确保只有那些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才能获得开采许可;3.加强对稀土矿山的监督检查,严禁非法开采和盗采行为,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4.推进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利用效率;5.鼓励研发和应用替代稀土的新技术和材料,减少对稀土的依赖程度。

三、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稀土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将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稀土矿山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强制执行环境保护措施;2.推进稀土矿山的绿色开采,采用环保技术和装备,减少矿山废弃物和尾矿对环境的损害;3.加大对稀土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排放和废物产生;4.加强稀土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处罚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并加大处罚力度。

四、促进稀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稀土总量控制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将采取以下措施:1.鼓励研发和推广稀土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实现稀土的资源循环利用;2.加强稀土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稀土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3.促进稀土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稀土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价值链的附加值;4.提高稀土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品牌;5.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其他国家共同研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和机制。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人教版(21-24单元) 22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人教版(21-24单元)  22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二十二)中国地理总论(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沿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剖面线经过我国的省(区)有A.云、桂、粤、台B.黔、湘、闽、台C.粤、琼、闽、台D.云、桂、琼、台2.图示M地形区A.气候高寒,降水季节变化大B.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C.河湖众多,地表水十分丰富D.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解析】1.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云、桂、粤、台四省区。

2.M地形区为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坡度大且多喀斯特地貌,因此地表水不易储存,地表水缺乏。

【答案】1.A 2.B未来30年间,我国将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和总人口三大高峰。

我国人口正面临人口素质总体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性别比攀升、艾滋病蔓延、贫困人口脱贫五大难题。

读我国人口总量增长图(单位:亿人口)和人口年龄构成表,完成3~5题。

A.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B.人口抚养负担逐渐加重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4.下列人口问题与西部大开发关系最密切的是①人口素质总体不高②流动人口规模庞大③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④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下列应对我国老龄人口高峰的措施,较合理的是A.实施鼓励人口生育的政策B.将老龄人口向海外迁移C.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D.吸纳大量的青壮年移民【解析】3.1953年至2010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先加快、后减慢;后阶段人口抚养比(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不断下降,抚养负担减轻;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4.我国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多,人口素质总体偏低。

贫困人口脱贫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给西部大开发带来困难;人口素质偏低可能导致西部大开发人才的短缺。

关于中国稀土资源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于中国稀土资源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于中国稀土资源管理的政策建议一、稀土资源管理的背景和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稀土在现代化工、航天、军事和新能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由于稀土资源的战略特殊性和垄断性,我国近年来加强了稀土资源的管理,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改革,实现稀土产业的转型升级。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稀土资源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

二、政策建议一:打破稀土产业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对于稀土产业的垄断,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打破市场局限,形成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产业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稀土采掘和加工企业的生产、销售、环保等方面的行为;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垄断破坏措施,如加强资源税的管理,限制对外输出,减少或者取消价补政策等。

三、政策建议二:推进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稀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保障我国资源绿色、高效、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创新技术水平,开发新的稀土材料,延长技术产业链;同时,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稀土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四、政策建议三:加强国际交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稀土资源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十分重要,可以为我国稀土企业的管理和利用提供前沿的技术和理念。

政府应该积极地走向国际,加强与海外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以此提高我国稀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政策建议四:建立资源保护制度,维护生态环境稀土资源是有限的,具有不可再生性,政府应该在保护稀土资源的同时,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避免长期的过度采掘和加工带来的环境问题。

政府应该积极加强对稀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进行政配套举措,为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六、案例一:山西省稀土采掘企业污染严重山西省稀土的采掘和加工一直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政府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企业的环境质量检测和监管,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和环保知识普及。

稀土争端何解

稀土争端何解

理 由 ,也 符 合世 界经 济 可持 续发 展 的
大趋 势 。
部 副 部 长 苏 波 在 国务 院 新 闻 办 公 室 的 白皮 书 发 布 会 上 数 次 着 重 强 调 :
“ 国 以 占世 界 稀 土 2 %的储 量 承 中 3
省赣 州市 的8 个 稀土 采矿 权 将整 合 为 8 4个, 4 内蒙 古的包钢 集 团整合了区内全
《中国的稀土状况 与政策 》白皮 书
中国经济相信息化 2 1 8 1 0 20 0
产 业
以大企 业 ( 年主营业务 收入 达1 亿 元 以 O 上) 为主导 的稀土 产业 格局 。
对 此 ,商 务 部 国 际 贸 易 经 济 合 作 研 究 院 国 际 市 场 研 究 部 副 主任 、
稀土价格 向正常价格靠近 ,迫使资源
消费 国 “ 自家 碗里 的饭 ” 。 吃
最新 消 息是 ,时 隔十 年 ,美 国终
与此 同时, 保部针对 稀 土环 境污 环 染 的第三 批专项 检查 仍在 进 行 中。“ 审
查程序将更加严格。 陈占恒表示。 ”
进 人7 国土资源部 、 务部等 多 月, 商 个 部 委 拟 定针对 稀土 采 矿 权 新 的 “ 准 入 条件 规 定 ” 张安 文认 为 , 国推进 。 我
! 地 主动提 出要 “ 见 联合 欧盟 和 日 f 国限制稀 土 出 口 行上诉 ” 。 中 进 美 国 《 盛 邮报 》对此 做 出评 华 “ 既保 护 了 自己的 战略 资源 ,又
£ 获得 中 国稀 土 ,还把环 境 污染 价
业 协 会 于 4 成 立 ,在外 界看 来 ,这 月
强调 中方 政 策 目标是 为 了保 护资 源和
环境 ,实现 可持 续发 展 ,无 意通 过扭

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保护性开发战略

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保护性开发战略

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保护性开发战略我国稀土生产概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可以大量供应不同品种及不同品级稀土产品的国家,在世界稀土市场上具有支配和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稀土产业根据矿产品类型和生产力布局,已形成南北两大生产体系。

北方稀土生产体系以内蒙古、四川、甘肃、山东为主,形成以白云鄂博矿、氟碳铈矿为主要原料的轻稀土生产基地;南方稀土生产体系以江西、江苏、广东、福建等省为主,形成以南方离子型矿为原料的中重稀土生产基地。

白云鄂博矿是稀土与铁、铌、钍等元素共生的综合矿床,稀土矿主要分布在该矿的主、东、西三个铁矿体中。

四川至今已初步查明稀土矿29处,分属9种成因类型。

稀土矿产资源集中于攀西地区,大多分布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西昌、德昌等县市,构成了一个南北长约300km的稀土资源集中区。

牦牛坪稀土矿床规模居四川各矿床之首,矿床的工业矿物绝大部分为氟碳铈矿,其次为氟碳钙铈矿,少量硅钛铈矿等。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8年的统计,2008年国内探明的离子型稀土矿共计805万吨,江西省资源量占比达35%,约283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并且90%分布在赣州。

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为我国所独有,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将离子型稀土矿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

我国稀土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为保护稀土这一战略资源,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国政府多年来对稀土产业实施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从当前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来看,还存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亟待加强、冶炼分离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自主创新不足、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等诸多问题。

(一)重组步伐缓慢,产业集中度低我国的稀土矿产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同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许多地方纷纷成立的小企业开始稀土资源开发,由于开采水平落后,管理模式粗放,使得大量的稀土资源流失和破坏。

由于中国稀土企业联合与重组的步伐缓慢,目前我国各种类型稀土生产大小企业200多家,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只有骨干企业20余家,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稀土困境

稀土困境

稀土困境作者:何维达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年第07期中国稀土产业应在技术创新与提高产业集中度方面加速转型。

我国是稀土大国,稀土资源得天独厚,社会上广泛流传这样一句话“全球石油看中东,全球稀土看中国”,足见我国在稀土资源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从19世纪80年代正式登上世界稀土舞台开始一鸣惊人,在全球稀土资源供应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927年,中国发现白云鄂博稀土矿,并于1959年正式开始采选。

上世纪60年代发现四川“耗牛坪式”稀土矿床,接着又在广东、江西等地相继发现了稀土矿床。

上世纪70年代发现山东微山稀土矿床,80年代对四川的稀土矿床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查开发。

到了199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轻稀土和重稀土生产国。

2012年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我国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

我国的稀土产量很惊人,2000年,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6.4%,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为97.7%,2011年开始,这一比例开始下降至90%以下。

通过相关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在2007-2011年期间,我国稀土产量的占比一直持续在97%左右。

于此同时,中国稀土储备世界占比量也从43%的高位暴跌到23%的位置。

因此,可以认为中国的过度出口大量消耗了中国的稀土资源储备量。

自2009年以来,国家加强对稀土行业的整顿,特别是2010年9月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中将稀土行业列为重点兼并重组产业,使得我国稀土产业的集中度有所上升,产业控制力有所加强。

同时,由于我国稀土出口一度占国际市场的90%以上,加上新兴产业对稀土原料的需求不断上升以及国家加强对稀土产品的出口限制,也会使得我国稀土产品的价格有所上升。

然而,随着美欧量化宽松政策对稀土下游产业的影响,也间接影响了我国稀土产品市场。

特别是美欧等国家采取的“技术贸易壁垒”、“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使得我国稀土下游产业的市场份额不断缩水,稀土产业也面临着产业安全方面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1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稀土现状二、发展原则和目标三、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四、促进稀土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五、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六、促进公平贸易和国际合作前言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用途日益广泛。

中国是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稀土行业取得了很大进步。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

稀土开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与之相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不断凸显。

在稀土开发利用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

近年来,中国在稀土的开采、生产、出口等环节综合采取措施,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努力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多。

中国一贯尊重规则,信守承诺,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稀土产品。

中国将继续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加强稀土行业的科学管理,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产品,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国家高度关注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这里就此做一介绍,以增进国际社会的了解。

一、稀土现状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加上与其同族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总称。

按元素原子量及物理化学性质,分为轻、中、重稀土元素,前5种元素为轻稀土,其余为中重稀土。

稀土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稀土资源,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

中国的稀土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资源赋存分布“北轻南重”。

轻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等北方地区和四川凉山,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南方地区。

——资源类型较多。

稀土矿物种类丰富,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离子型矿、磷钇矿、褐钇铌矿等,稀土元素较全。

离子型中重稀土矿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轻稀土矿伴生的放射性元素对环境影响大。

轻稀土矿大多可规模化工业性开采,但钍等放射性元素处理难度较大,在开采和冶炼分离过程中需重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离子型中重稀土矿赋存条件差。

离子型稀土矿中稀土元素呈离子态吸附于土壤之中,分布散、丰度低,规模化工业性开采难度大。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稀土工业迅速发展。

稀土开采、冶炼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中国已形成内蒙古包头、四川凉山轻稀土和以江西赣州为代表的南方五省中重稀土三大生产基地,具有完整的采选、冶炼、分离技术以及装备制造、材料加工和应用工业体系,可以生产4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

2011年,中国稀土冶炼产品产量为9.6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

——市场环境逐步完善。

中国不断推进稀土行业改革,推动形成投资主体多元、企业自主决策、价格供求决定的稀土市场体系。

最近几年,中国稀土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稀土市场规模目前已接近千亿元人民币。

市场秩序逐步改善,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逐步推进,稀土行业“小、散、乱”的局面得到了初步改观。

——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研发体系,在稀土采选、冶炼、分离等领域开发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独有的采选工艺和先进的分离技术为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稀土新材料产业得到稳步发展,实现了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等新材料的产业化,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支持。

中国稀土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为全球稀土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促进稀土的公平贸易。

当前,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

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

中国的稀土材料、器件以及节能灯、微特电机、镍氢电池等终端产品,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不少问题,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主要表现在:——资源过度开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

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

南方离子型稀土大多位于偏远山区,山高林密,矿区分散,矿点众多,监管成本高、难度大,非法开采使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

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严重,资源回收率较低,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包头稀土矿采选利用率仅10%。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稀土开采、选冶、分离存在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酸化,使得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离子型中重稀土矿过去采用落后的堆浸、池浸工艺,每生产1吨稀土氧化物产生约2000吨尾砂,目前虽已采用较为先进的原地浸矿工艺,但仍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破坏植被,严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农田。

轻稀土矿多为多金属共伴生矿,在冶炼、分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高浓度氨氮废水、放射性废渣等污染物。

一些地方因为稀土的过度开采,还造成山体滑坡、河道堵塞、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甚至造成重大事故灾难,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损失。

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也成为一些稀土产区的沉重负担。

——产业结构不合理。

冶炼分离产能严重过剩。

稀土材料及器件研发滞后,在稀土新材料开发和终端应用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拥有知识产权和新型稀土材料及器件生产加工技术较少,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匮乏。

稀土作为一个小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众多,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行业自律性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

——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一段时期以来,稀土价格没有真实反映其价值,长期低迷,资源的稀缺性没有得到合理体现,生态环境损失没有得到合理补偿。

2010年下半年以来,虽然稀土产品价格逐步回归,但涨幅远低于黄金、铜、铁矿石等原材料产品。

2000年至2010年,稀土价格上涨2.5倍,而黄金、铜、铁矿石价格同期则分别上涨4.4、4.1、4.8倍。

——出口走私比较严重。

受国内国际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虽然中国海关将稀土列为重点打私项目,但稀土产品的出口走私现象仍然存在。

2006年至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倍。

针对稀土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稀土行业的监管力度。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依法加强对稀土开采、生产、流通、进出口等环节的管理,研究制定和修改完善加强稀土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政府设立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统筹研究国家稀土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和政策等重大问题;设立稀土办公室,协调提出稀土开采、生产、储备、进出口计划等,国务院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做好相应管理工作。

2012年4月,批准成立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秩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意见》实施一年多来,行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行业发展秩序有了明显改善。

二、发展原则和目标(一)基本原则——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对稀土资源实施更为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保护性开采政策,尽快完善稀土管理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坚持控制总量和优化存量。

加快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促进稀土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严格控制开采和冶炼分离能力,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稀土行业集中度。

——坚持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对开采、生产和出口采取同步管理措施,鼓励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坚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稀土行业发展秩序。

(二)主要目标在短期内,建立起规范有序的资源开发、冶炼分离和市场流通秩序,资源无序开采、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盲目扩张和出口走私猖獗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稀土资源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得到提高,资源开发强度得到有效控制,储采比恢复到合理水平;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全面达标,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稀土行业兼并重组加快推进,形成规模、高效、清洁化的大型生产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稀土政策和法律法规,逐步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稀土行业管理体系,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

三、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稀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多年来,中国努力对稀土实施保护性开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颁布《矿产资源法》,对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开采。

1991年,中国决定将离子型稀土矿产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矿种,从开采、选冶、加工到市场销售、出口等各个环节实行有计划的统一管理。

2006年,中国实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管理。

2007年,将稀土生产纳入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

2008年国家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对稀土等保护性开采特定的矿种实行规划调控、限制开采、严格准入和综合利用。

2009年,国家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勘查、开采的登记、审批权限上收。

2011年,国家统一调整了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调整后的税额标准为:轻稀土(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60元/吨;中重稀土(包括磷钇矿、离子型稀土矿)30元/吨,比调整前的0.4元/吨—2元/吨的税额标准有了大幅度提高。

国家还建立稀土战略储备制度,实施稀土资源地储备和产品储备,划定首批11个稀土国家规划矿区,编制完成稀土资源重点规划区(矿区)专项规划。

严格矿业权管理,实施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原则上继续暂停受理新的稀土勘查、开采登记申请,禁止现有开采矿山扩大产能。

严格控制开采、生产总量,降低资源开发强度,延缓资源衰竭,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