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在肉类食品中的应用
浅析添加剂在肉类制品中的应用

浅析添加剂在肉类制品中的应用(王昌发,200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2009407010125)摘要:肉干、肉脯是我国传统肉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历史悠久,因其色、香、味、型独具特色而著称于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也增强,也越来越关注食品中所用的添加剂。
本文分别对工厂生产肉干肉脯食品的原料及其所用的食品添加剂做了全面调查,着重分析了现阶段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现状,同时展望了肉类制品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现状;趋势Analysis of Additiv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eat ProductsAbstract: CHC, meat meat is our traditional mea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duction of a long history, because of its color, fragrance, taste, shape and unique is famous in the world, deeply general consumers' favorite. Because of this people for food safety awareness is enhanced, al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food additives used.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on factory production CHC meat meat food raw material and its use of food additives and makes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afety situation of food additive, and prospects the meat food additive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Keywords: food additives, The status, Trend1引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干制肉制品主要有肉干、肉脯、肉松等,这些肉制品是指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肉类加工食品。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爆出,让人们开始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食品添加剂是指加工食品过程中添加的一些物质,用于调节食品的质感、颜色、口味、保存期限等。
本文将探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防腐剂、色素、甜味剂、增稠剂、乳化剂、发酵剂、香料等。
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都可以使食品更加美味。
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防腐剂食品添加剂中最常用的就是防腐剂。
由于细菌的繁殖,食品很容易变质,加入适量的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限。
如维生素C、山梨酸钾都是常用的防腐剂。
2.色素食品加工中的色素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食品的颜色,使食品更鲜艳、美观。
如番茄红素、胡萝卜素、葡萄糖酸亚铁等。
3.甜味剂甜味剂主要用于减少糖分摄入量,使食品类似果汁、糖果、口香糖等成品的热量降低,达到健康的效果。
常用的甜味剂包括:蔗糖醇、阿斯巴甜等。
4.增稠剂增稠剂常用于在食品加工中制作各种肉类、蔬菜等方便食品中,常用的增稠剂有明胶、冰糕粉等。
5.乳化剂乳化剂主要用于乳制品、冷藏食品中,使各种原料水油分离之后再次混合。
常用的乳化剂包括:月桂酸钠、脂肪酸甘油酯等。
6.发酵剂发酵剂是一种对食品质量有很大影响的添加剂,如泡打粉就是一种常用的发酵剂。
三、食品添加剂的影响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虽然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加工有好处,但它们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一些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还有部分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影响人体健康。
2.对环境的影响食品添加剂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些含有化学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如果过量使用,会导致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四、结语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它们的运用也有其缺陷。
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需要根据食品的种类、用途和国家标准进行运用,以尽量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三聚磷酸钠在食品作用

三聚磷酸钠在食品作用
三聚磷酸钠在食品中的应用
三聚磷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加工过程中。
它具有以下功能和作用。
首先,三聚磷酸钠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在面食制作中,它可以增加面团的黏性和弹性,使得制作出来的面食更加韧性和筋道。
在肉类加工中,三聚磷酸钠能够增加肉类的保水性,使得熟肉更加多汁嫩滑。
其次,三聚磷酸钠还具有防腐作用。
添加适量的三聚磷酸钠可以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这对于一些易变质的食品,比如蛋制品和肉制品,尤为重要。
此外,三聚磷酸钠还可以提高食品的色泽。
它能够与食品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增加食品的亮度和鲜艳度。
这在一些糕点和冷冻食品中尤为常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三聚磷酸钠在食品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过量的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使用量,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食品安全问题瘦肉精

食品安全问题:瘦肉精1. 引言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其中,瘦肉精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将介绍瘦肉精的定义、应用、危害以及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2. 瘦肉精的定义瘦肉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激素,也称为瘦肉素或消瘦素。
它主要用于促进动物生长,使肉类瘦肉质更高。
瘦肉精的主要成分是瘦肉精溶液。
3. 瘦肉精的应用瘦肉精最常见的应用领域是畜牧业。
它可以被添加到动物的饲料中,以促进生长和增加畜禽的体重。
此外,瘦肉精也可以在肉食加工过程中使用,以改善肉类的质地和口感。
4. 瘦肉精的危害4.1 潜在的健康风险瘦肉精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长期暴露在含有瘦肉精的食品中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荷尔蒙失调、增加患病风险等。
4.2 法规限制和禁止使用由于瘦肉精的潜在危害,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法律法规来限制或禁止其使用。
例如,欧盟禁止了所有肉类中添加瘦肉精,同时加强了对进口肉类产品的检测。
5. 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5.1 监测和检测通过建立监测和检测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追踪食品中的瘦肉精。
监测和检测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
5.2 反欺诈和惩罚措施加强反欺诈和惩罚措施,对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
这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减少瘦肉精等有害物质的使用。
6. 结论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瘦肉精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问题,对我们的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我们的食品无害于人体健康。
五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法规

五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法规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延长货架期、增加食品特色等目的而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物质。
在食品加工行业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常见的做法。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法规。
一、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或延缓食品腐败、脱水和变质的物质,常见的防腐剂包括二氧化硫、硝酸盐等。
在食品加工中,防腐剂通常用于保鲜肉类、水果、果脯、酱菜等制品,以延长其保鲜期和销售期。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规定,食品加工企业在使用防腐剂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规定的使用量使用,且必须在产品标签中明确标注防腐剂的名称和使用量,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二、增稠剂增稠剂是一种能够增加食品黏度和粘稠度的物质,常见的增稠剂包括明胶、果胶等。
在食品加工中,增稠剂通常用于奶制品、糕点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以达到增加产品口感和质地的效果。
根据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加工企业需要在产品标签中明确标注增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三、发酵剂发酵剂是一种能够促进食品发酵过程的物质,常见的发酵剂包括酵母、面筋等。
在食品加工中,发酵剂通常用于面包、面条等面制品的制作过程中,以提供产品的松软口感和独特风味。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加工企业需要在产品标签中明确标注发酵剂的类型和用量,以确保消费者可以正确了解产品的成分。
四、色素色素是一种能够为食品赋予明亮颜色的物质,常见的色素包括红曲、胭脂红等。
在食品加工中,色素通常用于糖果、饼干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以增加产品的视觉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加工企业在使用色素时需要按照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使用,并在产品标签中明确标注色素的种类和用量,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健康安全。
五、甜味剂甜味剂是一种能够增加食品甜味的物质,常见的甜味剂包括糖精、阿斯巴甜等。
在食品加工中,甜味剂通常用于饮料、糖果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以替代传统的糖的使用,减少产品的热量和对牙齿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带入原则在酱卤肉制品质量判定中的应用探讨

be acs sr cs[ ] efcras uf e J .Met c ne 2 0 6 3 : a a S i c , 0 5, 9( ) e
401 ~4 07
[ ] et c ne 20 ,7 4 :4 3 7 J .M a Si c , 0 15 ( )3 7~ 5 e
1 Akts 0 a N., Ka a M .. I fu n e o a r a c cd n y n l e c f we k o g ni a i a d
1 1 样品 来源 .
湖南农 业 大 学 肉类 蛋 品科 学 研 究 所 试 制 的酱
卤肉。 12 检验 方法 .
制 品卫 生标 准》 G 70—2 1《 品安 全 国 家标 和 B26 01 食 准 食 品添加 剂 使 用标 准》 求 , 卤 肉制 品苯 甲 酸 要 酱
不得 检 出 , 步 确 定 为 不 合 格 。经 过 对 生 产 过 程 J 初 中原辅 料 、 生产 工艺 、 加工 所用 香 辛 料 和加 工用 水 进 行 全 面分析 , 出可 能原 因并判 定 为产 品合格 。 得
p o i n c a i n b f l a tr d a e r e ain tmp r — r p o i c d o uf o me ts e trfi r t e ea a o g o
tr[ ] M a Si c ,19 ,(9 : 0 3 2 ue J . et ce e 9 1 2 ) 39~ 2 n
4 黄壮霞 , 张憨 , 建 申. 调包 装对 生鲜 牛 肉低温 保鲜 期 安 气 的影 响[ ]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 04,(3 : 7— 0 J. 20 2 ) 5 6
o y c t cd a o t—c i i g i tr e t n f r c n r lo x a e i a i s a p s c h l n ne v n i o o t f l o o
聚丙烯酸钠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聚丙烯酸钠(Sodium polyacrylate)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和重要化工产品,固态产品为白色(或浅黄色)块状或粉末,液态产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
溶解于冷水、温水、甘油、丙二醇等介质中,对温度变化稳定,具有固定金属离子的作用,能阻止金属离子对产品的消极作用,是一种具有多种特殊性能的表面活性剂。
用于多种食品的增稠、增筋和保鲜等。
一、肉类冷冻保鲜中的应用具有亲水和疏水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缓慢溶于水形成极粘稠的透明液体。
分子量在10以上的,用作涂料增稠剂和保水剂,可使羧基化丁苯胶乳、丙烯酸酯乳液等合成胶乳黏度增长,避免水分析出,保持涂料体系稳定。
分子量在10以上的,用作絮凝剂。
还可用作高吸水性树脂,土壤改良剂,以及在食品工业中作增黏剂、乳化分散剂等。
二、应用原理鱼、虾、肉等冷冻食品在冷库中冷藏时,因触及冷藏室内的干燥空气,冻品中的水分将蒸发,使冻品干燥。
食品与空气接触加上金属离子的作用,引起蛋白质变质、脂肪酸败、生鲜味散失,风味顿减,减重损耗也随之而生,使商品价值明显降低。
为了防止这些不良影响,用清水或者胶质水在鱼体表面形成一层薄冰膜,使鱼体与干燥空气脱离接触,这就是冰衣加工。
但是仅用清水,冰会迅速升华,那就需要多次的进行冰衣加工,而且一遇振动,冰衣会产生龟裂,龟裂后冰衣易脱落,只要一个地方发生这样的情形,冻品内部的冰就会连续不断地从这里升华,干燥变质随之发生。
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等胶体溶液都可以弥补用清水做冰衣加工的缺点。
但是它们只有使被处理物与外气遮断的作用,防变黄、褪色的效果并不理想。
聚丙烯酸钠是美国FDA、日本厚生省、中国卫生部等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用于多种食品的增稠、增筋、稳定和保鲜。
聚丙烯酸钠是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溶于水形成极粘稠的透明溶液,其黏度约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海藻酸钠的15~20倍,对肉类表面有优良的附着力,而且对金属离子有封锁能力,如果冷冻前用聚丙烯酸钠处理,形成一层隔断空气的“冰衣”,则可大大延长鱼、虾、肉等冷冻食品的保鲜期,保鲜效果显著。
肉品加工用辅料及添加剂

3、老抽和生抽
“生抽”和“老抽”是沿用广东地区的习惯性称呼而来,“抽”就是提取的意思,生抽和老抽都是酿造酱油。它们的差别在于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而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色,经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
02
豆豉作为调味品,在肉制品加工中主要起提鲜味、增香味的作用。豆豉除作调味和食用外,医疗功用也很多。
调味料是指为了调节、改善食品的风味,能赋于食品特殊味感(咸、甜、酸、苦、鲜、麻、 辣等),使食品鲜美可口而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物质。 调味料主要有咸味料、甜味料、酸味料、鲜味料等。
1
咸征 食盐素有“百味之王”的美称,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纯净的食盐,色泽洁白,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晶粒一致,表面光滑而坚硬,晶粒间缝隙较少;具有正常的咸味,无苦味、涩味,无异臭。
02
5.肉桂
水仙花不开——
大蒜属百合科葱属植物的鳞、茎,又称葫蒜,从鳞茎上分为多瓣蒜和独头蒜。从皮色上看,有紫皮和白皮的不同。紫皮蒜花瓣外皮呈紫红色,瓣肥大,瓣数少,辣味浓厚,品质佳;白皮蒜花瓣外皮呈白色,瓣形稍小,辣味淡;独头蒜辣味特别强烈,品质极佳。以独头和紫皮者为好。 大蒜在肉制品加工中作配料和调味,具有突出的去腥解腻、提味增香的作用。大蒜所含的蒜素、丙酮酸和氨等,可把产生腥膻异味的三甲胺加以溶解,并随加热而挥发掉。大蒜所含硫醚类化合物,经过加热,虽其辛辣味消逝,但在150~160℃的加热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能够形成特殊的滋味和香气。肉制品中常将大蒜捣成蒜泥后加入,以提高制品风味。
一、天然单一香辛料
胡椒为胡椒科常绿攀缘藤本植物胡椒的果实,又名古月、大川、百川等。胡椒成分因加工不同而分白胡椒、黑胡椒。胡椒气味芳香,有刺激性及强烈的辛辣味,黑胡椒气味比白胡椒浓。胡椒在肉制品中有去腥、提味、增香、增鲜、和味及除异味等作用。胡椒还有防腐、防霉的作用,其原因是胡椒含有挥发性香油,辛辣成分的胡椒碱、水芹烯、丁香烯等芳香成分,能抑制细菌生长,在短时间内可防止食物腐烂变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在肉类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肉类加工技术、包装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的不断发展,肉类加工业的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化和规模化。
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肉类工业的发展和成熟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应用,肉类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应用必将推动肉类工业的发展。
食品添加剂不仅能够改善肉制品的色、香、味、形,而且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食品添加剂是推动肉类食品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柱。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肉类食品
正文: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肉制品中常用的添加剂有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等。
以下是对各类添加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做简单的总结。
1.防腐剂:
防腐剂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
目前我国肉类工业中具有一定使用量的主要是有机酸及其盐类,如山梨酸及其盐类、乳酸和乳酸钠、双乙酸钠及脱氢乙酸钠、单辛酸甘油酯等;及一些天然防腐剂,如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等。
山梨酸及其盐类对霉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在人体内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另外,在烟熏肉制品中加入山梨酸盐,可减少亚硝酸钠的用量,降低形成致癌物亚硝胺的潜在危险,并有抑制肉毒杆菌的效果。
双乙酸钠及脱氢乙酸钠这两种防腐剂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使用方法有内用和外用,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外用时用80—90℃热水将其溶化,然后采用浸泡或喷淋,达到外防腐的作用。
溶菌酶(Lysozyme)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正常体液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是无毒、无副作用、安全性很高的蛋白质,又具有一定的溶菌作用,且不经过加热,属于冷杀菌,因此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食品、蛋糕、料酒及饮料中的防腐。
此外,溶菌酶对人体安全、无毒、无害,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另外,在肉类食品中,几种防腐剂合用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如乳酸链球菌素(Nisin)抑革兰氏阳性菌。
乳酸钠抑革兰氏阴性菌,柠檬酸对这两种菌都起作用,EDTA配合乳酸链球菌素(Nisin)抑革兰氏阳性菌,通过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复合使用效果更佳。
随着肉制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防腐剂的使用也由单一添加,转变为混合使用,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抑菌效果。
2.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是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氧化不仅会使食品中的油脂变质,而且还会使食品褪色、褐变和破坏维生素等,从而降低食品的感官质量和营养价值,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引起食物中毒。
氧化作用常常使肉制品变质酸败,为了克服这种不利的氧化作用,需要在食品中添加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的种类很多,天然存在的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其它常用于肉制品的抗氧化剂还有没食子酸丙酯(PG)、生育酚(VE)、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近二、三十年来,BHA、BHT和PG 三种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的应用一直占主导地位。
但人们对这三种合成的抗氧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疑问,国外对这三种抗氧化剂的安全性的研究较多。
日本从1 9 8 1 年起经两年试验,发现BHA 对大鼠的胃有致癌作用。
1997相继研究表明,BHT对鼠类有致癌作用,而PG用于食品可能会使人患上胃炎和皮肤炎。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的用量已大量缩减,努力开展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研究也是在这种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从迷迭香和鼠尾草中提取的迷迭香酚和鼠尾草酚,它们的抗氧化能力高于BHT ,BHA 等合成抗氧化剂。
而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高于维生素E10-20倍,将茶多酚的酒精溶液喷洒在火腿、腌制品肉类表面,可延长其保存期限。
在将来,开发实用、高效、成本低廉的天然抗氧化剂将是抗氧化剂研究的重点。
3.着色剂:
着色剂是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在肉类食品加工中,为使产品达到良好的肉红色,添加一些天然色素或人工合成色素。
而天然色素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或经微生物分泌而得,其中尤以红曲色素和辣椒红色素最为普遍。
红曲色素是安全无毒的添加剂,对动物体无不良影响。
红曲色素在肉制品加工中,特别是脂肪含量较高的产品中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红曲色素对蛋白质具有良好的着色稳定性,因
此能赋予肉制品特有的”肉红色”。
而且它还有耐热、耐酸、耐碱性能,在肉类制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红曲红在光照条件下,很容易因氧化而褪色,使肉制品(特别是低温肉制品)在销售过程中颜色褪成灰白色。
且当有Fe2+和Cu2+金属离子存在时,褪色更快。
因此对红曲红的护色侧重于抗氧化分解和减弱金属离子的促进作用。
红曲霉菌在形成色素的同时,还合成谷氨酸类物质,具有增香作用。
辣椒红是从红椒果实中萃取而得到的油树脂。
其主要成分为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还含有胡萝卜素、油酸和硬脂酸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其色泽优良,性质稳定,耐热和耐酸碱性较好,对可见光稳定,但在紫外线下易褪色。
其可用于畜禽肉加工制品、海产品和烤肉料汁中,为肉制品赋予良好的色泽。
因此对辣椒红的护色侧重于抗氧化分解。
人工合成色素以煤焦油染料为原料制成,常用的人工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竺四种。
4.乳化剂:
乳化剂是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
在香肠、红肠、鱼肉肠、鱼糕、罐头等肉制品生产中使用乳化剂能使配料充分乳化,均匀混合,防止脂肪离析,而且还能提高制品的保水性,防止制品析水,避免冷却收缩和硬化,改善制品的组织状态,使产品更具弹性,增加产品的白度,提高产品的嫩度,改善制品的风味,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加入乳化剂还能够提高包装薄膜(肠衣)易剥性。
例如在香肠火腿生产当中,只要肥瘦肉比例合适,一般是不需要加乳化剂的,但是对于一些低档次的产品,肥肉添加比例较大或加一定量的鸡皮,就需要乳化剂处理一下,这样做出的产品不走油,弹性好,切面组织结构较好,提高了产品档次。
在肉制品加入适量乳化剂能使产品的保质期、口感以及外观等方面更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香肠、肉制品和鱼制品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有大豆蛋白、酪朊酸钠、聚甘油脂肪酸酯和蔗糖脂肪酸酯等。
5.调味和调香剂:
食用香精香料是肉制品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类添加剂。
在加工肉制品时可以丰富和增强产品的特征香气、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协调产品的香气使口感更加圆润、丰满,掩蔽或修饰产品本身固有的风味。
肉制品香味料从上世80年代使用简单的胡椒、肉蔻等香辛料粉,发展
到目前丰富多彩的香辛料提取物、各种肉用香精等。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水溶性、油溶性头
香类产品,也有热反应的粉状和膏状产品以及特殊的微胶囊包埋香精,在高温肉制品中应用较多。
近几年,增味剂已从使用单一的味精发展成使用各种复合鲜味剂,主要成分有谷氨酸钠、核苷酸、乙基麦芽酚、水解植物蛋白、酵母提取物、干贝素、肉类提取物等。
研究发现,氨基酸类型和核苷酸类型的鲜味剂混合使用时鲜味特性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具有相乘的增味效果。
随着核苷酸提取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复合核苷酸将用于肉制品的增鲜。
合理利用肉类食品添加剂能够改善肉制品的品质、提高效益, 但如果超标使用或滥用,则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甚至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发生。
只有不断研发和应用新型、安全、高效的肉品添加剂并科学合理使用,才能推动肉类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小结:随着肉类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对食品添加剂提出更多的要求,从而也推动了食品添加剂的不断完善更新。
总的来说,肉类食品中添加剂的发展趋势有几点:越来越安全健康;品种越来越多,越来越接近天然;价格越来越低;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曹英超,徐君.浅析几种食品添加剂在肉类食品中的应用[J].肉类工业.2009,9
[2] 王绪茂,冯平.对中国肉类工业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中外食品.2003,2
[3]李秋燕,朱文学.食品添加剂在改善肉制品色泽中的应用[J].肉类工业.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