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国的探索之路可以追溯到近代中华民族对国家出路的努力。

在近代,中国面临着外敌入侵、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等多重困境。

为了找到实现民族复兴的出路,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通过制定改革政策、借鉴西方经验和思想等,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近代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外国列强对中国实施帝国主义控制,割地赔款,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

内部政治势力分裂、冲突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们开始积极探索国家的出路。

其中,维新运动是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重要表现之一。

维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在国家危机面前,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试图借鉴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文化来推动中国的发展。

他们主张变法兴邦,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改革措施,如“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

虽然维新运动的失败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但它为后来的思想启蒙运动和革命运动鼓舞了力量。

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者遵循的另一种探索国家出路的方式。

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郑板桥、严复、胡适等。

他们意识到中国社会需要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文化,提出了“救亡图存”的思想。

他们通过翻译和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思想启蒙运动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为革命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思想支持。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国家出路探索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到共和制度的转变。

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凭借这一理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国家出路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进入了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政府在经济建设、军事崛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例如,国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经济”的政策,发展了国内产业和农业。

此外,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合作抵御日本侵略,通过抗日战争实现了民族的团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内容提要: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为了救中国,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别从各自的阶级出发分别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虽然最终,这些对国家出路探索的道路皆以失败告终,但在探索的道路上对中国人民思想上的启蒙、对推翻封建统治的促进、对继而的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成功都有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推动作用正文: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都是中国近代各阶级对中国国家出路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但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太平天国的建立自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为支付对列强的赔款,弥补财政空缺,加重了对本就受地主压迫的广大农民税款的征收,且各级官吏的浮收勒扣,横征暴敛,使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致使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2.太平天国的经过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后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近代国家出路的探索对当今社会的意义摘要:探索国家出路可以作为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一条线索,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一生都献身于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先进人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是多层次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改革派等不同阶级在经济、制度和思想等方面分别做出了探索,本文将对不同阶层在经济、制度和思想方面采取的不同方法进行辩证分析,探寻其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关键词:制度探索;思想探索;经济探索中国近代史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方面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

尽管绝大多数探索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其探索精神及历史意义,经验教训,确实为后人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究,发掘其背后的价值。

这些经济、制度及思想上的探索对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制度上的探索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除了遭受本国残酷的封建压迫以外,更是遭受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在这里我们就要首先探讨制度的问题。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才能开辟新路。

而对于制度的改革,不同的阶级做出了不同的努力,这其中有非武力的即对政策的改良改变,也有武力的即通过革命斗争更换政权。

(1)资产阶级非武力——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展了百曰维新.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

但结果以失败告终。

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

论中国近代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论中国近代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论中国近代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论中国近代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中国进入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先后有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侵略我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力衰退,同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之后各个阶级提供了自己的力量来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在清末爆发过很多农民起义,但是最终都被清政府镇压了,其中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在最开始的时候拜上帝,随后从基督教中能够迎合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在起义的最开始,太平军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在定都南京后,很快就暴露出了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随后就发生了天京事变,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起义者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发起和组织群众的,它不仅不能正确领导群众,还会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很容易通过宗教的理论改变起义群众的思想,这种自下而上的革命运动不能靠这种宗教信仰来领导群众,而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思想来引领群众。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是通过他们的起义可以看出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只要有正确的思想进行指导就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而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派指的是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官员,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近现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

近现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

近现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致使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为了挽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实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农民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的农民阶级展开了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

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对腐朽的封建王朝发起了猛烈冲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此外,它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它们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都失败了。

因为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表明:在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中,因为缺乏先进的阶级力量和准确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动统治的使命,中国出路的探索需要代表新生产力的先进阶级力量和政党的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派l9世纪后半期,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启示二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即使地主阶级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本质上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有些微的成效,但是从本质和实际进程来看,洋务运动不可能承担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不可能真正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展开了百曰维新。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论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1)

论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1)

论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自1840年以来,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清王朝内部的日益腐败,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样救亡图存”的问题。

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当时中国仍是封建主义为主的国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维持着巨大的农业帝国。

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贫困与不自由的生活。

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强取豪夺,最终都会转化成对农民更残酷的剥削和沉重的负担。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中国农民发起了上百次的反抗斗争。

其中,最为成功,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吸收西方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建立拜上帝教,组织太平军,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京城外的破围战,最强盛时占据了中国大半国土。

在定都天京后,发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其中《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具有空想性质,未能真正实现。

《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在政治文化经济上效仿西方国家,可惜也未能付诸实施。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却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政治统治和精神控制,也对打击外国侵略势力起到一定作用。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无法正确统治国家和实施构想。

加上宗教引导的虚无性,不科学性,农民阶级起义救国道路失败。

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封建统治阶级中激进派(洋务派)(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也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探索。

他们从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出发,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强化清王朝,来达到抵御列强侵略,维护统治的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就是洋务运动。

洋务派先兴办军用工业,组建海陆新型军队;同时兴办民用企业,创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但是从甲午战争,辛丑战争的失败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这是因为该运动具有封建局限性,管理方式腐朽,官吏营私舞弊。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内容提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是一部推翻反动统治的历史,是一部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又落后的农业国改编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

关键词:近代史、侵略、革命、胜利一、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签订了《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签订《辛丑条约》结束。

(二)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爱国军官便掀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开始后,许多爱国官兵英勇奋战,拼死抵抗。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台湾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

1900年,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才是我们国家和名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前后坚持了14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高峰。

(二)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艳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一起,内忧外患一起袭来,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学校代码:10904学士学位论文近代中国人对国家道路的探索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学院:专业:完成日期:学士学位论文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学院:专业:完成日期:枣庄学院学士学位论文作者声明本人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对前人及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启发和贡献已在论文中作出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和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者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本人同意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保留本人学位论文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资料库送交论文或者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枣庄学院可以将本人学位论文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和汇编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的侵华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

外国侵略者肆意屠杀中国人民,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划分势力领土,签订了不计其数的不平等的条约,勒索赔款抢掠烧毁无恶不作。

为了捍卫民族主权,解除民族危机,备受欺凌的中国人民开始了漫长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斗争,在关乎民族发展存亡的时刻,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以各自的方式开始了对国家的出路的探索。

【关键词】国家出路探索太平天国戊戌维新洋务运动辛亥革命AbstractSince the opium war, the imperialist powers launched many times of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the prelude of modern history also began to slowly open. Foreign invaders deliberately to slaughter the Chinese people, GeZhan China's vast territory and territorial division force, signed the treaty of the countless inequality, extortion reparations plunder burned hornets. In order to defend national sovereignty, remove the national crisis, the Chinese people are bullying started the long against imperialism invasion to the oppression of the struggle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survival of a moment, Chinese society has the main class on the stage of history, in their own ways of the country began to explore a way out.【Key Words】Reform of reform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revolutio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1)第一章介绍 (1)第二章中国人民的探索 (2)2.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2)2.2洋务运动 (3)2.3戊戌维新运动 (5)2.4辛亥革命 (7)第三章论文总结 (10)附录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第一章介绍1840夏天,英国发起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惊醒了依然沉浸于天朝上国迷梦中的中国清王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内容提要: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为了救中国,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别从各自的阶级出发分别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虽然最终,这些对国家出路探索的道路皆以失败告终,但在探索的道路上对中国人民思想上的启蒙、对推翻封建统治的促进、对继而的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成功都有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推动作用
正文: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都是中国近代各阶级对中国国家出路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但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的建立
自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为支付对列强的赔款,弥补财政空缺,加重了对本就受地主压迫的广大农民税款的征收,且各级官吏的浮收勒扣,横征暴敛,使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致使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2.太平天国的经过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后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极具进步意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原因
对内,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农民领袖身上固有的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日益暴露出来,组织上结成宗派集团,争权夺利,在生活上贪图安逸,奢侈腐化,终于导致了天京变乱。

此外,具有建设意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未实行。

对外,外国侵略势力与清政府的勾结,在太平军踏破江南大营,直捣上海时,英法组织洋枪队随同清军一起对抗太平军。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
国运动失败。

失败的原因可总结为: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4.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它也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与此同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背景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由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曾国藩、李鸿章等组成了洋务派。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最初冯桂芬指出洋务派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

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2.洋务运动的兴办
(1)兴办近代企业:首先兴办了军工企业,代表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以及一些民用企业,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2)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改用洋枪洋炮,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阳水师和北洋水师。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创办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和军事学堂。

并先后派遣留学生200多人。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但洋务运动具有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企业管理的腐朽性,使其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三.维新运动
1.维新运动的背景
维新运动发生在1898年,这时的中国正面临被帝国主义划分的严重危机。

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之后,明清两代达到高度集中的封建专制制度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并与外国侵略势力结合,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权。

改制已势在必行,制不改,国家不可能强。

且在此时很多商人、官僚和地主投资于新式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2.维新运动的经过
当时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

当时,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斥之为“异端邪说”,指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是“名教罪人”、“士林败类”。

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又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百日维新”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冲击了封建制度。

这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守旧势力的反对。

它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致使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为了救中国,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在探索期间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以及戊戌维新变法,这些运动,这些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革命的道路,走出被压迫的年代,走向胜利的曙光!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