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关“仁”与“君子”名句及翻译
《论语》经典66句及翻译

66句《论语》的经典及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摘抄

【导语】《论语》是孔⼦及其弟⼦的语录结集,由孔⼦弟⼦及再传弟⼦编写⽽成,⾄战国前期成书。
下⾯是⽆忧考分享的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摘抄。
欢迎阅读参考!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摘抄【篇⼀】 1、君⼦求诸⼰,⼩⼈求诸⼈。
译⽂:君⼦严格要求⾃⼰,⽽⼩⼈则千⽅百计要求、苛求别⼈。
2、君⼦欲衲于⾔,⽽敏于⾏。
译⽂:君⼦要少说虚话,多⼲实事。
3、质胜⽂则野,⽂胜质则史,⽂质彬彬,然后君⼦。
译⽂:质朴胜过了⽂饰就会粗野,⽂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饰⽐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
4、⼠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译⽂:⼠不可不志向远⼤,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所不欲,勿施于⼈。
译⽂:⾃⼰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
6、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译⽂:颜回这个⼈很好学。
为⼈不迁怒他⼈,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欲速则不达,见⼩利则⼤事不成。
译⽂: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利。
求快反⽽达不到⽬的,贪求⼩利就做不成⼤事。
9、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我每天三次反省⾃⼰:为别⼈做事,是否尽⼼、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远虑,必有近忧。
译⽂:⼀个⼈没有长远的考虑,⼀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摘抄【篇⼆】 1、⾔必信,⾏必果。
译⽂:说话⼀定要讲信⽤,做事⼀定要果断。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译⽂:见到贤能的⼈就要(努⼒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就要(以他为反⾯教材)做⾃省。
3、敏⽽好学,不耻下问。
译⽂:做事勤敏,⼜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为耻。
4、君⼦坦荡荡,⼩⼈长戚戚。
译⽂:君⼦⼼胸宽⼴,⼩⼈经常忧愁。
5、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译⽂:学习⽽不思考,⼈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更加危险。
关于论语名句集锦及翻译

【导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部以记⾔为主的语录体散⽂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及其弟⼦的⾔⾏,集中体现了孔⼦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论语名句集锦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君⼦成⼈之美,不成⼈之恶。
⼩⼈反是。
”(《论语·颜渊》) 【翻译】孔⼦说:“君⼦成全别⼈的好事,不促成别⼈的坏事。
⼩⼈则与此相反。
” 2.孔⼦对⽈:“政者,正也。
⼦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翻译】(鲁国当权的季康⼦向孔⼦问政时)孔⼦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
你⾃⼰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 3.曾⼦⽈:“君⼦以⽂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翻译】曾⼦说:“君⼦⽤⽂章学问来聚会朋友,⽤朋友来帮助⾃⼰提⾼仁德⽔平。
” 4.⼦⽈:“后⽣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罕》) 【翻译】孔⼦说:“年轻⼈最值得敬畏,怎么知道他们将来不如现在的⼈呢?” 5.⼦⽈:“名不正则⾔不顺,⽅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路》) 【翻译】孔⼦说:“名义地位不当,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顺理,事情就办不成……” 6.⼦⽈:“其⾝正,不令⽽⾏;其⾝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路》) 【翻译】孔⼦说:“⼀个当政者⾃⾝⾏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得通。
如果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 7.⼦⽈:“⽆欲速,⽆见⼩利。
欲速,则不达;见⼩利,则⼤事不成。
”(《论语·⼦路》) 【翻译】孔⼦说:“不要贪图快,不要贪⼩利。
只图快捷,反⽽达不到⽬的;贪图⼩利,办不成⼤事。
” 8.(⼦)⽈:“⾔必信,⾏必果……”(《论语·⼦路》) 【翻译】孔⼦说:“⾔语⼀定要信实,⾏为⼀定要果断……” 9.⼦⽈:“君⼦和⽽不同,⼩⼈同⽽不和。
”(《论语·⼦路》) 【翻译】孔⼦说:“君⼦通过表达不同的意见来达到与⼈和谐相处,但不盲⽬附和;⼩⼈只是以盲⽬附和来假装与⼈和谐相处,⽽不敢表达⾃⼰的不同意见。
《论语》名句及译文

《论语》名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

高考《论语》《诗经》名句及翻译《论语》名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高考《论语》《诗经》名句及翻译《论语》名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论语》名句及解析

《论语》名句及解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论语》名句及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精选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精选论语中写仁的句子精选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8、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9、吾友张也,为难能也。
然而未仁。
1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2、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巧言令色,鲜矣仁!14、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5、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7、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9、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4、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2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7、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有关“仁”与“君子”的名句及其翻译一、“君子”风范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
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贡问,君子也有所厌恶吗。
孔子回答,有厌恶。
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于下位而毁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明礼节的人,厌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
2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
2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3、君子周急不继富。
品德高尚的人,对于穷困危急之人的帮助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富贵人家的帮助并非锦上添花。
24、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25、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称颂。
26、曾子曰:“君子以义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真正的君子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辅助仁德。
”27、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
28、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29、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孔子说:有了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犯乱,一个小人会因为勇敢沦为盗贼。
30、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
”31、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32、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人渊博广泛地学习文化、文明,并约束于社会行为规范,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33、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君子尊重贤人,也容纳普通的人;嘉奖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
34、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3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3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37、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有敬畏之心。
一是敬畏天命,二是敬畏有道德学问的人,三是敬畏圣人的言论。
小人不知道天命而无敬畏之心,对大德之人怠慢不敬,对圣人之言侮辱不敬。
”3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混过日子;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遇见可以取得的利益时,要想想是不是合乎义理?39、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
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4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
41、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说:君子只计谋于道,不计谋于食。
耕田也有饥饿的时侯,学道也可得禄食。
所以君子只忧道之不明不行,不忧贫不得食。
42、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43、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说:“君子以义为根本,以礼法来实行义,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以忠诚的态度来完成。
这就是君子啊!4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45、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说:“那怎么会呢?君子可以被摧折,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4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47、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说:虽然只是小路而已,但是也一定会有值得欣赏的景色:相反如果走得太远恐怕就会有泥泞了,正因为这样,明智的人才不会这么做。
48、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说: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产品,君子通过学习来领悟道理。
”49、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懂得客观自然规律,就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的礼义礼节,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明辨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50、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有德行的君子,与人相处恭敬谦逊,与世无争。
如果一定要找他有所竞争的地方,那一定是见他在比赛射箭的时候。
仔细观察他将要开始射箭的时候,一定是先行礼,后上场,射完之后,必与一同射箭的人一同下场来,胜者敬酒,君子之争就是这样的情形。
形象:“质朴多过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过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
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在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上,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处事原则上,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在道义上,孝、悌、忠、信是孔子衡量做人的尺度,如何成为一名君子,必须在德行和学问两个方面下功夫。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另外《论语》中还提到智、仁、勇,即“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因而孔学又被称为仁学。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一种克己的工夫,也就是内修的工夫,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仁可以说是爱,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仁,有爱,有不忍人之心。
“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一般的器皿,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宏富的学问,无所不通。
所以孔子要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除了广博的学识,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孔子还再一次强调君子有“三戒”,“三畏”,“九思”,一个人如果能遵循着“三戒”,“三畏”,“九思”去做,那就可以完成君子的德行了,这与“修己以敬”是一致的。
在孔子看来,如果人人都能修成君子之德,那么人际关系就能和谐,人的欲望就能得到合理的节制,天下就会实现大同之治。
三、孔子的“仁”的思想仁的内涵:爱人;仁的出发点:正名;仁的本--孝悌;仁的标准--礼(一)、“仁”的修养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恢复、实践)礼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