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危害及对策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及防治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及防治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及防治1. 前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了无穷的挑战。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成为城市环境问题中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2.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产生原因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车辆发动机、轮胎和刹车的摩擦声、车辆高速行驶引起的气流声和车辆行驶时轮胎与路面的振动噪声等。

此外,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还会受到建筑物反射、街道宽度、车辆数量、车辆类型、行驶轨迹和行驶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3.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对居民的影响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损害听力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对人体听力造成损害。

3.2 影响睡眠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生活会导致失眠、抑郁等不良情绪。

3.3 引起心理压力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会使人产生情绪紧张、烦躁、恐惧、负面情绪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精神健康。

3.4 诱发疾病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会影响人体免疫力,导致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4. 防治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4.1 优化交通规划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时,应从源头上减少噪声污染的产生,例如优化路面改善道路噪声特性、调整车流、限制车速等。

4.2 使用低噪音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是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利用低噪音交通工具如电动车、自行车等可以有效减少噪声污染。

4.3 隔音降噪在公共场所或居住环境中,通过隔音降噪的方式减少噪声的扩散,减轻噪声对人的影响。

4.4 开展宣传教育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噪声污染意识,促进人们积极参与防治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5.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难题,应从源头上减少排放,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声污染扩散,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才能建设健康、和谐、美好的城市。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与缓解措施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与缓解措施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与缓解措施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地区。

这种噪声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然而,通过采取有效的缓解措施,我们可以减少交通噪声的影响,改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条件。

一、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原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1. 车辆引擎噪声:车辆引擎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尤其是旧车辆和装备不良的车辆,噪音产生更为明显。

2. 轮胎与路面摩擦噪声:车辆行驶时,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会导致噪音产生。

3. 车辆喇叭声和引擎排气噪音:驾驶员的紧急刹车、喇叭声以及引擎排气声都会影响周围居民的安静生活。

4. 道路布局和交通密度:道路的设计和交通密度也会对交通噪音产生影响。

二、道路交通噪声对人们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交通噪声环境中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1. 睡眠问题:交通噪声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频繁醒来,影响到人们的休息质量。

2. 心理问题:噪声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明显影响,如焦虑、抑郁、压力增加等。

3. 耳朵问题: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和其他耳部问题。

4. 思维和学习问题:交通噪音干扰人们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三、缓解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措施为了减少交通噪声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缓解措施:1.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噪声源的位置和道路设计,远离居民区和学校,减少噪音传播。

2. 隔音墙和隔音屏障:在噪声来源处和噪声受体处建造隔音墙或隔音屏障,以阻挡和吸收噪音的传播。

3. 绿化和植树造林:绿化带和树木可以起到一定的隔音作用,减少噪音的传播和衰减。

4. 交通限制措施:限制交通流量和速度,减少车辆的数量和运行速度,减少噪音的产生。

5. 使用低噪音材料:使用低噪音轮胎和降噪路面材料,减少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声。

6. 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交通噪声污染问题的认识,培养公众对交通噪声的关注和对解决方案的支持。

结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道路交通噪音污染的控制

城市道路交通噪音污染的控制

城市道路交通噪音污染的控制城市生活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交通噪音污染。

这种噪音污染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存在着很大的危害。

如何有效地控制城市道路交通噪音污染,成为了当代城市管理者和居民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交通噪音污染的危害城市道路交通噪音是指来自汽车、摩托车、公交车、地铁等运输工具和道路施工等的噪音。

交通噪音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发动机、排气管和轮胎与道路间的磨擦声。

这种噪音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干扰休息:长期暴露在交通噪音环境中,人体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难以得到充分的休息。

2.对听力造成影响:长期受到高强度噪音的侵扰,易导致听力下降、耳鸣、听力衰退等症状。

3.影响心脏健康: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血压上升、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疾病。

4.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交通噪音环境中,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如焦虑、脾气暴躁等。

二、控制城市道路交通噪音污染的方法如何有效地控制交通噪音污染,是当今城市管理者和居民共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控制交通噪音污染的方法。

1.减少交通量交通量越大,噪音污染就越严重。

因此,减少交通量是一种有效的控制交通噪音污染的方法。

可以通过政策调控,限制高峰期车辆出行,缩短运输距离等方法进行调节。

2.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加强对道路建设质量的监督,提高公路、道路建设的标准和技术,选择使用低噪音材料,减少碾轧声、洒水声等负面声音的产生,有利于降低交通噪音污染。

3.设置隔离带在道路两旁建造起隔离带,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隔离带可以使用人工建造的隔音墙,也可以利用植物、树荫等隔离带进行隔离。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道路噪音,同时美化城市环境。

4.减少机动车噪音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噪音主要来自于引擎和排气管,因此减少机动车的噪音是控制交通噪音污染的快速途径。

政府可以在法规上强制规定机动车减噪设备的使用,禁止乱改车辆,提高车辆制造商的减噪能力等方法,来减少机动车的噪音。

交通噪声治理方案及实例

交通噪声治理方案及实例

交通噪声治理方案及实例
概述
交通噪声是城市中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减少交通噪声对
居民和环境的影响,需要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交通噪
声治理的一般原则,并提供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些原则的应用。

治理原则
1. 规划控制:通过科学的交通规划,合理分配道路和公共交通
设施,减少交通堵塞和噪声产生机会。

2. 减速限噪:设立限速措施,鼓励驾驶员减速,减少车辆引起
的噪声。

3. 隔离噪声源: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如修建隔音墙、设置噪
声屏障等,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4. 交通管制:采取交通管理措施,如控制车辆通行时间和路线,减少噪声污染。

5. 提高车辆技术标准:鼓励使用低噪声车辆,推广电动车和混
合动力车辆等绿色交通工具。

6. 教育宣传:加强公众意识,提倡文明驾驶、减少噪声污染的
行为。

实例介绍
1. 道路改造:通过对道路进行改造,使用防噪材料铺设道路,减少车辆行驶噪声。

2. 建设隔音墙:在交通密集区域,修建高度适当的隔音墙,隔离道路噪声。

3. 提供优先公交车道:为公共交通提供独立车道,减少公交车由于交通堵塞而产生的噪声。

4. 交通管制措施:设立禁行区域或限制通行时间,减少交通流量和噪声。

5. 推广绿色交通工具:鼓励使用电动车、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噪声。

总结
交通噪声治理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和公众参与。

通过合理规划、防治手段的应用以及公众意识的提升,可有效减少交通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创造更舒适、健康的城市环境。

城市交通噪声治理总结

城市交通噪声治理总结

城市交通噪声治理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噪声问题逐渐凸显,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噪声问题,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

本文将对城市交通噪声治理进行总结,并探讨其中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将交通噪声治理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首先,要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在居民区附近设置隔离带、降噪墙等设施,以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其次,应优化交通组织,减少车辆的拥堵和急加速、急刹车等行为,以降低交通噪声产生的机会。

二、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有效的交通设施建设是减少交通噪声的关键。

首先,应加强公交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减少私家车出行需求,从而减少交通噪声源。

其次,要加强道路维护管理,提高道路平整度,减少车辆与道路之间的摩擦噪声。

此外,应加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其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减少机动车辆的数量。

三、加强车辆管理车辆是城市交通噪声的重要源头,因此加强车辆管理对于治理交通噪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减少尾气污染和发动机噪声。

其次,要加强对机动车辆的限制和管理,减少超速行驶、发动机轰鸣等噪声行为的发生。

同时,应加强对摩托车等噪声污染较大的车辆的管理,限制其在城市区域的行驶。

四、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解决城市交通噪声问题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对居民及驾驶人员的交通噪声知识宣传,提高大众对交通噪声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同时,要通过各类媒体渠道普及交通噪声治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交通噪声治理中来。

只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交通噪声问题。

总的来说,城市交通噪声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居民共同参与。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加强车辆管理和加强宣传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城市交通噪声治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治理成本高、居民参与度不高等。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与控制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与控制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与控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越来越繁忙,道路交通噪声问题也随之加剧。

道路交通噪声是指由车辆行驶、换挡、刹车等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危害,分析其成因和控制方法。

一、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道路交通噪声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多方面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造成听力损伤。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极易引起听力损伤。

2. 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道路交通噪声会造成人的不必要的紧张、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

3. 影响睡眠质量。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人的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易引起失眠、头疼、乏力等不良后果。

4. 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道路交通噪声能造成心脏负荷过大、血压升高等心血管问题。

5. 影响大脑发育。

儿童在高噪声环境下长时间生活,会对大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以上几个方面只是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之一部分,它的危害还包括社交能力降低、精神分裂、恶化听力状况等。

二、道路交通噪声的成因道路交通噪声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因:1. 车辆发动机噪声。

车辆行驶时,发动机会产生噪声。

2. 车辆轮胎与路面摩擦噪声。

车辆行驶时,轮胎与路面进行摩擦产生的噪声。

3. 车辆刹车与换挡噪声。

道路上的车辆行驶时,往往因为等红绿灯或者斑马线而产生刹车声或者换挡声。

除了上述道路交通噪声的主要来源以外,还会受到以下影响:1. 夜间噪声较大。

晚上人少车多,加之道路中心隔离带以及附近建筑结构垂直反射的声音容易造成高分贝反射噪声。

2. 环境因素影响。

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是由于建筑密度高和建筑物密度较高,产生了不少围合效应,然后反弹导致噪声污染增加。

三、控制方法为了控制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控制方法:1. 技术治理。

车辆生产商应该生产出噪声较小的发动机和轮胎,同时开发出一些减少噪声的技术,例如减震垫、间隔装置等。

2. 交通规划。

对道路的建设及其线路规划、交通流量的管理等可通过科学有序的交通规划有效控制道路交通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治理措施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治理措施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治理措施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是许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对人
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听力损伤、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精神压力等。

此外,城市道
路交通噪声还会对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

首先,减少交通流量是减少噪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控制私家车数量、
推行公共交通、限制货车通行等方式,减少交通流量,从而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其次,减少车辆行驶速度也是减少噪声的有效方法之一。

政府可以设置减速带、限制
车速等措施,通过降低车速来减少噪声。

第三,加强车辆噪声污染监管也是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有效方法之一。

政府应制
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车辆发出的噪声标准和检测方法,对噪声超标的车辆进行罚款或停
驶等措施,以此来减少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第四,对存在严重噪声污染的道路进行改造和加装隔音屏障也是减少城市道路交通噪
声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加装隔音屏障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噪声污染的程度,提高城市环
境质量。

第五,加强宣传教育也是减少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有效方法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栏等方式向居民宣传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提高居民对噪声
污染的认识和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城市环境管理和维护水平。

综上,治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居民需要积极响应治理措施,而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共同促进城市环境卫生
的改善。

城市道路交通噪音的污染及治理

城市道路交通噪音的污染及治理

城市道路交通噪音的污染及治理城市是快节奏的生活区,道路交通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但这也带来了城市道路交通噪音的污染问题。

噪音污染对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压力,需要采取措施治理。

一、噪音污染的危害城市噪音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长期接触噪音会引起人的听觉疲劳,严重时可能导致耳聋。

此外,噪音污染还会引起心理问题,如失眠、头痛等。

噪音还会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给野生动物造成伤害。

二、噪音的来源道路交通噪音是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高速公路、都市快速路等较为拥挤的道路。

此外,市区中心商业区、娱乐场所、工业区等地也会有较高噪声水平的产生。

三、噪音治理方案1、减少交通流量减少车辆数量是最有效的减少噪音污染的方法。

出行方式多元化,推广公共交通工具,以及鼓励步行、自行车出行等,则能对城市环境的改善有所帮助。

2、降低车辆的速度车速越高,马达的噪音也就越大,所以限制车速就能减少噪音产生。

此外,车辆在行驶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提高道路的平整度,修建声波屏障、隧道等,也能有效降低噪音污染。

3、合理规划城市城市规划的合理性是减少噪音污染的重要因素。

对不同区域的功能分区,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应该有所不同,以减少生产活动对居民区的噪音干扰。

4、推广环保技术环保技术的应用是减少噪音污染的有效途径。

如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市场推广,不仅减少了车源的污染,而且减少了车辆的噪音产生。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交通噪音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治理噪音污染需要从减少车辆的数量、降低车速、规划城市、推广环保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保证城市环境的安静与宜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危害及对策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的数量与日俱增,车流量和行车速度突飞猛进,交通噪声污染对道路沿线居民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环境的干扰程度加剧,进而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

由此,道路交通噪声已逐渐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

如何减少交通噪声的不利影响成为政府、公路规划者和设计者、建设工程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交通噪声;危害;治理
1.交通噪声及其影响因素
交通噪声主要是指机动车辆在城市内道路上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

亦包括其他运输工具,如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在飞行和行驶中所产生的噪声。

对于环境噪声污染的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为0-4分类,居住区为一类、二类。

一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不得超过55分贝、夜间不得超过45分贝;二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不得超过6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50分贝。

超过上述标准,就应当是认定为噪声污染。

交通噪声水平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1)车流量;(2)交通速度;(3)交通流中重型车辆的数量;(4)路面质量。

一般来说,交通量越大、速度越高、重型车两数量越多、路面质量越低,交通噪声越大。

车辆噪声是发动机、排气口和轮胎所产生噪声的混合。

车辆中有缺陷的消声器或其它不完善的设备也可以使交通噪声增大。

任何引起机动车发动机强烈工作的情况(例如陡坡)也可以提高交通噪声水平。

此外,还有其它更加复杂的因素影响交通噪声的响度。

例如,当一个人离开公路时,交通噪声因为距离、地形、植被、自然与人造障碍物而减弱。

通常,对于那些居住在32层以上住宅,或距离重交通高速公路500英尺(约150米)以外、距离轻交通道路100-200英尺(约30米-60米)以外的人们,交通噪声不再是一个严重问题。

2.交通噪声对人的危害
2.1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

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人进入睡眠之后,即使是40-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

人在熟睡状态时,大脑活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半熟睡状态时,大脑仍处于紧张、活跃的阶段,这就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

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2损伤听觉、视觉器官
从飞机里下来,耳朵总是嗡嗡作响,甚至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声音。

这种现象叫做听觉疲劳,是人体听觉器官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如果人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造成听力下降。

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

据测定,超过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

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声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

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

因儿童发育尚未
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

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57%由噪声所致。

2.3损害视力
通常,人们知道噪声损害听力,实际上噪声也会损伤视力。

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

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

2.4损害心血管
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

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声会使发病率更高。

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

调查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 分贝噪声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

2.5损害女性生理机能
女性受噪声的威胁,会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早产、流产率增加等。

国外曾对某个地区的孕妇普遍发生流产和早产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她们居住在一个飞机场的周围,祸首正是那飞起降落的飞机所产生的巨大噪声。

2.6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等
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

在各国,都有过因为受不了火车噪声的刺激而精神错乱,最后自杀的例子。

3.交通噪声综合治理措施
交通噪声对人的生活环境影响是很大的。

但其治理和控制却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城市土地利用、路网建设、城市交通需求控制、道路设计等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对策。

3.1控制噪声源
减少和消除噪声源是控制噪声最直接的措施。

道路交通噪声主要来自载重汽车及公共汽车等大型车辆及一些老旧车辆。

因而要适时更新老旧车辆,禁止老旧车辆在城区行驶,控制大型车辆的数量和使用,按低噪声标准进行车辆设计改造。

3.2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路网建设和交通需求控制等,直接关系到由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空间分布及相应的交通噪声强度和大小。

可见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合理分布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在人口、商业过于密集的地区,不应继续新建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商业、文化体育设施,同时要结合旧城改造,把运量较大、干扰居民生活或污染性工厂、企业和车场等迁出。

3.3使用降噪路面对于中小型汽车,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轮胎噪声在汽车产生噪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修筑降噪路面对于控制交通噪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所谓降噪路面,也称多空隙沥青路面,又称为透水(或排水)沥青路面。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根据表面层厚度、使用时间、使用条件及养护状况的不同,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分贝。

3.4声屏障技术
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式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降噪方式。

声屏障降噪主要是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声,据测试采用声屏障降噪效果可达10分贝以上。

由于声屏障的类型各异,所以在降噪效果、造价、景观方面各有特点。

因此,在选用声屏障时,应根据受声点的敏感程度、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来合理选择适用的声屏障类型。

3.5种植降噪绿化林带
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带,能有效降低噪声。

在公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

选择合适树种、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宽度,可以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

同时绿化林带还可以起到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吸附微尘的作用,能改善小气候,防止空气污染,截留公路排水、防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绿化林带宽度大于10m时,可降低交通噪声4~5分贝。

这是因为投射到植物叶片上的声能74%被反射到各个方向,26%被叶片的微震所消耗。

噪声的降低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种类都有密切关系。

3.6健全交通法规
城市交通政策的交通法规,要有利于鼓励和支持公共客运和社会化、专业化货运的发展,抑制和调控私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和企事业单位自备货车、客运能勤车的盲目膨胀。

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标准,是确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批准建设用地的法律依据,要严格依据不同建筑物的噪声允许标准和交通噪声分区进行选址,其中机场、铁路、货场、大型仓库等重要交通噪声源,设计前应进行噪声环境预测环境影响评价。

4.结束语
由于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在当今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量增长,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的噪声危害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公害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从国外公路建设发展的规律来看,当路网建设形成规模后,投入于环保治理的资金将逐渐增大。

要减少道路交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我们应未雨绸缪,在道路规划和建设之前,进行环保评价及防噪措施的经济和技术论证,采取最优方案以减少交通噪声带来的危害。

[科]
【参考文献】
[1]王建军,严宝杰著.交通调查与分析[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杨轶讯,蒋翼等著.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与防治[J].山西建筑,200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