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在院前急救中讨论
探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流程

探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流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院前急救流程,以了解院前急救对于左心衰患者的重要性。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共60例,根据患者的抢救情况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院前急救,对照组患者未接受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临床结局。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对两组患者临床结局进行对比,观察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5例,两组患者死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急性左心衰发病迅猛、病情严重、患者预后差,因此采取院前急救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临床疗效;抢救流程;死亡率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96-02急性左心衰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危重病,随着现代人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饮食结构复杂、环境污染等现象的日益严重,急性左心衰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1]。
由于急性左心衰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因此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抢救是降低死亡率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本文就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的流程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为45岁至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2.0岁。
在选取过程中已排除存在以下疾病的患者:①急性心肌梗死;②尿毒症;③严重肝功能障碍;④肿瘤[2]。
根据患者的急救情况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流程

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流程为避免在急救现场手足无措,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因抢救不力而丧失急救处理的“黄金时间”,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院前急救经验总结了一套急救流程。
标签: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指左心室心肌收缩力突然下降或心室负荷加重,心脏排血量显著、急骤地降低以致出现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本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急性左心衰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
1 迅速出警,紧急评估处置接到“120”出警指令后迅速出诊,在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现场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患者采用ABCS方法紧急评估(5~20秒)有无危及生命的最紧急情况,如有立即予以解除,包括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等。
A:气道有无阻塞(Airway);B:有无呼吸(Breathing);C:有无脉搏(Circulation);S:神志是否清醒(Sensation)。
2 次级评估病情根据患者突然出现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临床表现:突发极度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达30~40次/分,端坐位、喘息、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查体,脉搏细速、双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尖部S1低钝并可有S3,舒张期奔马律及收缩期杂音,呼气时较明显。
严重的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
考虑患者为急性左心衰。
3 一般措施3.1 体位前倾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和增加胸廓容量。
3.2 氧疗在急性左心衰时保持血液的高氧状态(PaO2>90%)很重要。
可给予大流量吸氧,必要时行机械正压呼吸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升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血清渗出,有利于减轻或消除肺水肿;同时湿化瓶加入30%~70%的酒精,以降低肺泡内液体的表面张力,达到除泡沫的作用。
3.3 建立静脉通道最好选择比较粗大的静脉并使用套管针,保证抢救药物能顺利地进入体内;治疗的媒介液体应选择5%的葡萄糖,避免应用生理盐水及胶体液,因为生理盐水势必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危及生命,有糖尿病者加胰岛素治疗。
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心得

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心得摘要:本文通过对急性左心衰急性发作期时的特点,结合临床的护理经验,提出了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和护理体会。
作者希望通过在医护人员的快速反应的抢救措施和在医院的精心护理,使患者病情得到初步控制,降低其死亡率,拯救生命。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47-02急性左心衰发病迅速,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不管是对医生还是护士都是需要对患者进行争分夺秒抢救的危急症候[1]。
急诊医护在出诊急性左心衰时,需要进行快速有效的院前抢救,初步控制病情的发展,降低猝死率,对减少护送过程中患者的危险性非常重要。
因而,急性左心衰病人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对于患者生命的挽救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急性左心衰的概念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剧下降[2],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根据解剖学分为急性左心衰竭和急性右心衰竭,急性右心衰竭较为少见,可发生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及大块肺栓塞,临床上多以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重者可伴有心源性休克。
2 临床表现急性左心衰发病迅速且危重,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严重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40次/min,强迫性端坐呼吸,面色苍白,频繁的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发绀、大汗、烦躁。
病情危重者甚至可以出现因脑出血而神志模糊。
伴四肢湿冷,两肺都有湿罗音。
若急性肺水肿不能及时控制的话,可出现心源性休克或窒息。
3 院前急救3.1 现场急救。
在接到呼救后,以最短的时间迅速的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有效快速的评估。
由于急性左心衰病性紧急而凶险,在病人住院前,医护人员必须在半小时内使病情恶化得到初步的控制[3]。
快速掌握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体温等体征,以便及时的进行抢救用药,缩短急救反应的时间,为急诊科的院内抢救赢得足够的时间。
重视急性左心衰竭的院前急救

重视急性左心衰竭的院前急救李宝寅(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救治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8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迅速给予取坐位、纠正缺氧、镇静、平喘、强心、利尿、扩管等院前急救措施。
结果院前急救87例急性左心衰竭,80例(占92%)经上述处理后病情好转安全转运达院内,4例( 4.6%)经抢救后未缓解,转送医院途中病情加重,3例( 3.4%)抢救过程中死亡。
结论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明确后,及时实施确定性救治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左心衰竭是各级医院急诊科和院前急救中经常遇到的急危重症,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如能及早发现,迅速而有效地进行院前急救和护理可降低其病死率。
2005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院前急救8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现将急救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7例中男40例,女47例,年龄42岁~岁,平均年龄65岁。
原发病为冠心病例,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心脏病33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其他疾病导致左酶、血常规,术后7d 复查肝功能,并观察腹痛、退黄、体温等变化。
随访3个月~14个月,将术后7d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同术前比较,下降程度>1/2视为显效,<1/2视为改善,变化微小或高于术前视为无效。
2结果72例患者中61例使用COOK 公司生产的穿刺套装,11例使用EV 穿刺针,均置入COOK 公司生产8.5F 引流管,59例接受了胆管内、外引流术,11例接受了胆管外引流术,2例患者先接受胆管外引流术,3d 后接受了胆管内、外引流术。
技术成功率100%。
11例胆管外引流术的引流管置于右肝管9例,置于胆总管2例。
61例接受胆管内、外引流术患者中59例经右肝管穿刺进入十二指肠,2例经左肝管穿刺进入十二指肠。
引流管置入前平均血清总胆红素(292.6±99.4)μmol/L,术后7d 平均血清总胆红素(130.73±99.23)μmol/L,下降率55.32%,其中显效49例,改善22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98.61%。
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与转运流程

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与转运流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与转运流程。
方法通过院前指导、病情评估、镇静、吸氧、建立静脉给药通路、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安全转运等急救。
结果本组62例病人,59例成功救治和转运,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6.2%。
结论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安全转运、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心衰院前急救护理与转运急性左心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病变引起左心室排血量显著急剧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淤血的综合症,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要表现,发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生命。
采取正确有效的院前救治措施,及时安全转运,可降低病死率,改善愈后。
现将救治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2010年1~12月院前救治急性左心衰患者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25~79岁,患者家属拨打“120”呼救。
发病时间:10~25min,典型症状45例,不典型症状17例。
其中冠心病29例,高血压21例(并存糖尿病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1例。
诱因:肺部感染27例,过度劳累16例,情绪激动10例,其他9例。
2院前急救护理2.1呼救指导接到“120”指令后,立即指导病人或家属自救:指导患者立即停止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平躺或半卧位,如家庭备有硝酸甘油或救心丸立即含服,备有氧气立即给吸氧,有呕吐将头偏向一侧,并告知医护人员很快赶到,使病人保持心理平静。
2.2快速反应出诊医护人员接到呼救3分钟内出车,5公里内急救半径救护车必须在13分钟内赶到现场。
2.3现场急救到达现场根据患者有慢性心衰病史(冠心、高心、肺心病等)。
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呼吸急速,端坐体位,呼吸三凹征,冷汗淋漓,紫绀,或咳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有濒死感;听诊双肺布满湿音或哮鸣音,心尖闻及舒张期奔马率等即可诊断。
立即给患者取端坐位,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6~8L/min),湿化瓶内加50%酒精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其破裂、消失,增加气体交换面积。
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

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作者单位:014030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屬医院通讯作者:尹翠萍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护理和转运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包括正确评估病情、现场急救护理,舒适体位、有效吸氧、建立静脉给药通道、心理护理、安全转运。
结果100例患者通过有效护理措施抢救,安全转运回院治疗。
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标签: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左心衰竭是急诊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急危,变化快,需要及时高效地抢救治疗和护理,才能迅速缓解病情。
本院急诊科从2006年3月~2011年3月共对1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并取得了成功经验,现做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急诊科自2006年3月~2011年3月院前救治急性左心衰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50~97岁,60岁以上78例,占78%;46例明显诱因为情绪激动或劳累过度,45例发病在凌晨1~5点之间。
共同症状及体征:严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取端坐呼吸,剧烈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听诊双肺布满湿啰音。
87例有既往史,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肺部疾患等;95例安全转院回院治疗,抢救成功率95%。
5例因家属抢救意识薄弱,没有在短时间内呼救,延误抢救时机而死亡。
2 院前急救措施2.1 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自救或互救由于患者或亲友遭遇此危急情况多出现惊慌、不知所措、焦急等心理状态。
因此,急救护士在接到救护命令赶往病发现场的途中即可通过电话了解情况,根据病情指导用药,以赢得抢救的宝贵时间。
并安慰患者亲友,嘱患者就地静卧,亲友切勿搬动患者,保持情绪稳定[1,2]。
2.2 院前急救处理(1)正确评估病情:到达现场迅速评估病情,检查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和周身情况,做常规18导联心电图,了解主要病史,判断发作诱因,询问是否有哮喘史、过敏史、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与心源性哮喘、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相鉴别。
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有效抢救及护理方法。
方法采取吸氧、坐位、监护、准确使用各种抢救药物等措施,并实施用药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并对患者实施各种心理护理。
结果68例患者中临床情况好转趋于稳定的病例有41例,占总病例数的60.29%,临床情况反复不稳定的病例有21例,占总病例数的30.88%,临床病情恶化死亡的患者有6例,占总病例数的8.83%。
结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治疗措施,及时缓解病情,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抢救;护理;体会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心肌受到了严重损伤,或是心脏的负荷突然增大等,从而使得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影响到心脏排血功能,临床上出现以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心内科常见急症。
急性左心衰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临床死亡率高,因此对于临床急救提出了较高要求。
对于此类病患,如果能及时有效地施行抢救治疗,那么其预后较好,相反若延误了抢救时机,则病情迅速发展恶化会导致死亡。
本文将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内二科抢救护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科自2009年3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急诊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共68例。
所有患者临床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1]。
其中男40例,女28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为58.4岁。
发病原因包括:长期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部分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恶性肿瘤、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咳嗽、咯吐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皮肤湿冷、口唇紫绀,呼吸频率增快,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吸气时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内陷,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
1. 2 抢救护理治疗1. 2. 1 快速对病情评估首先处理危急生命情况,呼吸心跳骤停者紧急实施心肺复苏,气道梗阻者大管径吸痰或气管插管以畅通气道;迅速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边抢救边评估,评估与抢救处理交替进行。
4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

4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摘要]目的:让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院前得到成功救治及安全转运。
方法:2009年9月到2010年5月共对4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院前紧急救治,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转运。
结果:44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达77.27%。
无效9例,恶化1例。
无效率22.72%。
结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院外就进行及时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顸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骤下降而引起急性淤血的综合症[1]。
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有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被迫端坐位,极度烦燥不安,大汗淋漓,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2]。
急救医生迅速到达现场,实施快速、有效的紧急救治。
使病情得到初步控制,对降低死亡率、减少转运风险、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9年9月到2010年5月本院共对4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院前紧急救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4例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为56.2±14.2岁。
原发病为冠心病32例,高血压病和高心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尿毒症病人2例,其他左心衰1例。
既往有急性左心衰竭发作史者23例。
根据既往有心衰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检查诊断。
其中,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症状23例;咳粉红色泡沫痰症状8例;胸闷、心悸5例;气短2例;胸痛3例;发绀3例;意识障碍3例;心电监护发现室颤1例。
呼吸>30次/min34例;血压升高32例;心率>120/min31例,心率90~119次/min2例;其中:闻及双肺中水泡音43例,闻及双肺哮呜音39例。
夜间发病32例,劳累时发病7例,静息时发病6例。
44例中全部现场做心电图检查,其中发现心肌缺血32例;窦性心动过速15例,快速心房纤颤14例;频发房性早搏11例。
1.2方法先在现场予以紧急救治,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搬运至救护车上进行转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左心衰竭在院前急救中的讨论[摘要]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发病率较以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由于老年人的反应性差,症状不典型,诊断较困难。
该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如能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病情可迅速缓解。
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
在院前急救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治疗、搬运、衔接、沟通等多方面内容。
本文将重点讨论该病的院前急救及搬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左心衰竭;院前急救
1资料与分析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8月~2011年3月在仙居县人民医院就诊,笔者遇到急性左心衰病人55例。
其中男性29例(5
2.7%),女性26例(47.3%)。
平均年龄为71.5岁。
病人发病时间为10分钟—90分钟不等。
1.2诊断标准:根据病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基本可明确诊断。
1.3急救处理方法:扩血管药物、利尿剂、洋地黄是治疗心衰的常用方法[1]。
保持患者头高脚低位;立即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病情严重者用面罩正压给氧;必要时吸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强心:西地兰0.2mg-0.4mg静注;利尿:速尿20mg-40mg静注;扩血管:硝酸甘油1-2片舌下含化;消心痛10mg-30mg静滴;平喘解痉:氨茶碱0.25-0.5静注等;所有患者均在现场急救后就近送往医院。
2结果
55例病人中2例在搬运途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3.6%);4例在搬运途中出现呼吸抑制给予紧急气管插管(7.2%);25例在搬运上车后不同程度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加重,经处理好转后安全送到医院(45.4%);24例在整个搬运途中未出现症状加重而被安全送院(39%)。
3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病变引起左心室排血量显著和急骤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淤血的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发生心源性休克[2]。
在快速到达现场、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后,急性左心衰病人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各不相同,预后也不尽相同。
除了与病人的年龄、基础疾病情况、发病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外,病人在被搬运过程中过多的颠簸,无法保持头高脚低位也可加重心衰症状。
所以如何做好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现场急救及搬运工作是我们急救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项
重点。
3.1首先,必须现场紧急处理病人,包括高流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心衰治疗。
同时安慰好病人,争取病人及病人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对参与急救搬运的人员,包括医生、驾驶员、担架员、甚至家属等作好宣教工作。
务必保持病人头高脚低的坐姿,条件许可时,可用新型坐椅式担架搬运病人。
尽可能的减少病人的运动。
在搬运过程中,氧气袋流量须开至较大。
3.2病人上车后,轻放置在硬担架床上,抬高担架床头部,以保持病人坐姿,双腿下垂。
并立即高流量吸氧,每分钟6-8l。
必要时可用面罩正压给氧。
在成功建立静脉通路前,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2min起效,5min~10min达高峰,能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左室充盈压,改善心功能[3]。
病人送达医院后,应要求院方提供可抬高床头的担架床,做好病情交接班工作,切勿让病人平卧。
3.2就近通知医院所括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相应治疗、监护仪参数等有关信息。
医院提前做好病人的急救准备。
总之,急性左心衰竭的院前急救,要迅速诊断,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合理用药,在病人的整个急救搬运过程中,包括从患者家中到救护车上;从救护车上到医院;医院内。
病人始终能保持坐姿,尽可能地减少活动量,可以有效缓解心衰症状。
故笔者认为,院前急救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略。
对于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要求。
搬运抬抱病人已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工作,而是一项具有科学内涵的同时结合了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工作。
所有急救人员在急救过程中的操作均应该及时、准确、全面。
力求缓解病人的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参考文献:
[1]戴闺柱.我国在心力衰竭研究的主要成就[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4).
[2]石应康.急诊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16.
[3]刘永年,赵瑞祥,吴家干,等.舌下含服大剂量硝酸甘油抢救105例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疗效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