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合集下载

2024年增进民族团结经验交流发言稿锦集四篇

2024年增进民族团结经验交流发言稿锦集四篇

增进民族团结经验交流发言稿锦集四篇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结构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增进民族团结经验交流发言稿锦集四篇,欢迎品鉴!篇一增进民族团结经验交流发言稿各位领导、教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日我讲话的主题是“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在一齐”。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祖国的大家庭里,56个民族兄弟亲如手足,和睦地生活在一齐。

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就像一个风景秀丽的大花园,56个民族就像56朵美丽的花朵,盛开在祖国的大花园里。

“中华民族”这个值得骄傲的名称,就是我国56个民族的名字。

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新中国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把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载入宪法和法律。

相信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曙光就在不远处!那就是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一次次的,在不屈的中华儿女手中神圣的托起,56个民族的胜利永远和祖国在一齐!我的演讲完毕,多谢大家!篇二增进民族团结经验交流发言稿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

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

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

学校有回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

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知识归纳--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知识归纳--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古代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平、友好、互利形式具体事例和亲①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西汉中期以后,为密切汉匈关系,昭君出塞②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会盟议和①9世纪,吐蕃与唐朝会盟,史称为“长庆会盟”②1005年初,宋辽澶渊之盟。

约为兄弟之国③1044年,夏宋订立和议,夏对宋称臣④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南宋皇帝向金称臣,史称为“绍兴和议”经济文化交流①汉朝:与西域、匈奴进行物种和技术交流,开展互市贸易②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③两宋:通过互市和榷场的形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④明朝:鞑靼俺答汗与明互市,修建呼和浩特城⑤清朝: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边疆得到进一步开发册封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②清朝顺治皇帝赐“达赖喇嘛”封号;康熙赐“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通贡指贡品赏赐。

如靺鞨族对唐朝的纳贡;宋朝给辽、西夏、金的岁币设置管辖机构①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保护商旅往来,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②唐太宗征服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③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④元朝时期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行政区域,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⑤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⑥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性质主要内容具体事例民族掠夺战争这是把掠夺其他民族的财富作为民族交往的经常方式和财富积累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为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民族的掠夺匈奴与秦汉之间,突厥与唐朝之间,契丹、女真、党项与宋朝之间,蒙古与宋朝、明朝之间等都发生过这样的战争民族征服战争这是一个民族政权为征服其他民族政权进行的战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朝灭南宋族的灭亡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这是中央政权巩固统一、反对分裂的战争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回部贵族的叛乱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金反对辽、蒙古反对金、后金反对明朝的战争抵御外族侵略的自卫战争国内民族抵御外国民族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政府对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原因和目的(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专题复习: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课件]

专题复习: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课件]

第6讲 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提能训练1.(2019·四川成都诊断)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 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 A.民族交融的加快 B.宗法观念的增强 C.变法运动的推动 D.自然科学的进步 解析:A 根据材料主旨,从三代至春秋,华夏始祖的神话由始祖不同演变为“共 同”或“同源”,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华夏各族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祖先同源的 神话体系,故选A项;春秋以来礼崩乐坏,宗法制度受到冲击,排除B项;变法运动主 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与神话传说无关,排除C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相对落后,而 且神话传说不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排除D项。
府拒绝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 (1)由开放走向闭关。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发达;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 (3)和平交流为主,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 和丝织品外传,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 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 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2)政策:“行汉法”的同时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3)管理机构:
“因其俗而柔其人”
①西藏:设 宣政院 管理西藏地区,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②东北、云南:设行省,纳入行政体系。
③澎湖屿和琉球(今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4)民族交融:元朝时出现民族交融的盛况。
5.明朝 (1)管理机构:中央礼部、鸿胪寺,管理各民族事务;提督四夷馆,负 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 (2)修筑长城:防范蒙古入境,同时 开放马市 ,与蒙古、女真各族 进行贸易。 (3)羁縻政策: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族进行管理;漠南、哈 密等地,设置蒙古卫、所;西南,设土司。羁縻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 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 (4)对西藏管理:敕封西藏宗教领袖,对藏族地区进行管辖,并通过 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说课稿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说课稿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分布、发展和交流情况,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包括丝绸之路的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等。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特点:主要分析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特点,如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等。

(4)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影响:主要探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促进了文化交流、加强了国家统一等。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分布、发展和交流情况,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包括丝绸之路的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等。

(3)使学生分析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特点,如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等。

(4)使学生探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促进了文化交流、加强了国家统一等。

二、说教法1.教法选择原则本课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法设计(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讨论的内容可以涉及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相关问题,如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对外交往的特点等。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内涵和特点。

【初中历史】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ppt2 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ppt2 北师大版

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B )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
神。文中提到的 “东瀛”是指( D )
A.天竺 B.朝鲜 C.越南 D.日本
下列人物中,对中日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A )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0
0 0
0
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成为_天___可__汗__。 2.吐蕃(bō)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是今天__藏__族___的祖先。 3.__松__赞__干__布__做赞普时,基本上统一了当地的各个部落,迁都逻些城 ,并建筑__布__达__拉__宫__ ,为青藏高原地区的开发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吐蕃历 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4.和亲:(1)唐太宗把__文__成__公__主__嫁给__松__赞__干__布__ ; (2)唐中宗把_金__城__公__主___嫁给_尺__带__珠__丹___ 。 5.___唐__玄__宗___时,尺带珠丹上表自称 “外甥”,称唐朝皇帝为“舅” ,与唐“和同0 为一家”。

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的事例

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的事例

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的事例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各个民族就像调色盘上的颜色,虽然各自不同,但混在一起,才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想想看,早些年,我有个朋友叫阿尔,他是个地道的新疆小伙,吃着烤羊肉串、跳着热情的舞蹈。

那天,他请我们去他家,咱们这帮朋友就像一窝小鸟,叽叽喳喳的,心里特别期待。

哎呀,真是一场美食的盛宴啊。

阿尔的妈妈做的手抓饭,香气扑鼻,简直让人垂涎欲滴。

我们一边吃,一边瞅着阿尔,心里想:这家伙真是好福气,居然能吃到这么正宗的味道。

结果,他还特意给我们介绍了他家乡的特色,聊起那边的风土人情,简直就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那些传统习俗、民族故事,听得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真心佩服。

再说说我那位好朋友小丽,她是个土生土长的汉族姑娘,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

她总爱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去年有个节日,她非要去参加一个少数民族的庆典。

瞧她那小样,像是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得不得了。

到了现场,各种民族服饰、热烈的音乐、舞蹈,哇,简直是眼花缭乱!小丽不顾形象,跟着人家一起跳,虽然动作有点笨拙,但她的笑容简直能把冬天都融化了。

她说:“这才叫活得精彩!”我心想,这姑娘真的是把每一次交流都当作生活中的一次冒险,真是个乐天派。

然后,想想那次我们去云南旅行,跟着当地的向导,跟几位彝族的朋友一起去爬山。

刚开始,咱们一行人还怕走不动,毕竟爬山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是那群彝族小伙子,一个个像猴子似的,飞檐走壁,根本不带喘气的。

我和朋友们在后面跟着,简直是拼了命地追。

到了山顶,景色好得让人窒息,大家坐在一起,聊着各自的文化、习俗,彼此的眼中闪烁着好奇和兴奋。

回程时,他们还给我们分享了家乡的美食,什么腊肉、野菜,简单却美味,让我们彻底感受到“食在云南”的真谛。

还有一回,我碰见一个来自藏族的朋友,他叫嘎日,特别喜欢摄影。

那天他给我展示了他的作品,哇,简直太震撼了。

他拍下了雪山、湖泊,还有那些五彩的经幡,感觉像是把整个世界都装进了相机里。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思维导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思维导图
鉴真东 渡
奘经过4 年的长途跋 涉到达天竺
经历 贡献
玄奘遍访 天竺名寺 ,学习佛

10多年后, 玄奘携带大 量佛经返回
长安 《大唐西域 记》是研究 中外交流史 的重要贡献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

思维导图
唐太宗时文成 公主入藏
唐中宗时金城 公主入藏
经过
促进了吐蕃经 济的发展,增 进了汉藏两族
的友好关系
意义
历经艰难,先 后7次东渡日 本,前6次均
未成功
鉴真在日本传 播佛经,还传 播中国的医药 、文学、书法 、绘画等,为 中日文化交流 做出了卓越贡
献。
经过 作用
和同为 一家
民族和 睦与中 外交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4讲 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4讲 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54讲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主题概览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既冲突,又交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

1.中国的民族关系(1)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隋唐时期,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宋辽夏金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并未中断;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开启了自觉发展新阶段。

(3)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民族大团结局面日益巩固。

2.中国的对外关系(1)早在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就有广泛的交往交流;秦汉以来,随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空前发展,中国与阿拉伯地区、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等均有往来;宋元时期,海路渐趋发达;明清时期,中国对外政策逐渐由开放走向了闭关自守。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秦朝:秦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在两广地区设郡管理。

(2)汉朝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①出击匈奴:汉初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89年,东汉派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

②西通西域:西汉设置“河西四郡”和西域都护府。

③屯戍政策: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

(3)隋朝: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也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及与流求的联系。

(4)唐朝: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5)两宋: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没有中断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
赵婷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唐朝疆域图,了解唐朝疆域、周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

(2)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遣唐使、鉴真东渡等。

2.过程与方法
(1)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以文成公主入吐蕃为例,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意义,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探究,感悟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唐王朝开放的对外态度,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朝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故事辅助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P唐人街图片
T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称呼我们中国人为“唐人”
S唐朝曾经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疆域辽阔、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所以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T外国在与我们的交流中,才让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所以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唐朝时期的民族政策与对外交流。

P出示《图4-28》唐朝疆域图
T描述唐朝的疆域范围以及唐朝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

P出示隋朝疆域图
T思考唐朝疆域主要在哪些方向有明显拓展这些拓展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
S西北方向;少数民族居住
P史料: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T历史上因民族矛盾引发战乱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且关系融洽,唐太宗甚至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这是为什么?
S唐朝有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
P唐朝与吐蕃
P出示阎立本的《步辇图》和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的史实。

T根据画面人物的服饰判断图中谁是唐太宗,谁是吐蕃请婚时节松赞干布为什么要求与唐朝和亲
S坐着的是唐太宗,站着的人中间的是吐蕃请婚使节;唐朝强大
P阅读卡
T请结合阅读卡内容,回答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主要带了哪些嫁妆和随从为什么带这些嫁妆和随从
S各种金玉等
P出示西藏民歌《公主答应来西藏》
正月十五那一天,文成公主答应来西藏。

莲花大坝不用怕,有百匹善走骏马来接你。

高山连绵不用怕,有百头力大犏牛来接你。

大河条条不用怕,有百只黑色皮船来接你。

……今天公主来到西藏,好像狮子进入大森林,好像孔雀飞落大平原,好像不落的太阳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又繁荣
……
——西藏民歌《唉马林儿》
T有关文成公主的遗迹、塑像、壁画、唐卡、藏戏、诗歌和传说在今天的西藏依然可见可闻,它们无不表达着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怀念和尊敬。

P出示史料:(开元十八年,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T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件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T自古中原王朝公主和亲一直传为佳话,她们执行朝廷的和亲政策,为维护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

那么为什么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愿与中原王朝和亲和亲的意义何在
S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流;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

P唐与天竺
P出示《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T看图指出唐朝对外的主要交通路线
S往西到波斯、大食,往东到日本
P出示《图4-29玄奘》和《图4-30甘肃榆林石窟壁画》
T玄奘是哪个故事人物的历史原型?
S唐僧
T请尝试说一说你知道的唐僧
S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T好,那我们去了解下历史上真实的唐僧西游
P出示玄奘西行地图
T你能从这张图上感受什么?
S玄奘西行路途的漫长和艰辛
T玄奘在哪些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
S1、掌握佛教理论
2、翻译佛经
3、撰写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
P唐与日本
T联系已学知识,思考:日本遣唐使来唐给日本带来什么影响?
S大化改新
T日本人当中谁在推动唐朝的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S遣唐使
T中国人当中有吗?
S有,鉴真
P出示《图4-31鉴真像》和鉴真东渡的文字资料。

T玄奘和鉴真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又是什么
S同: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S异:玄奘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佛教文化带回中国。

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法、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传到日本
板书设计:
公主入藏
开明的民族政策
在边疆设州、府、县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唐与天竺——玄奘西游
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与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
教学反思:
这是介绍唐朝民族关系的一课,介绍了唐朝与周边各个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盛况.相对而言,内容不算多,时间好安排,重点容易突出.但教材内容比较散,需要对已有的材料进行整合并找出一条主线贯穿教学内容."和同为一家"是唐朝民族关系最突出的特点,也是贯穿本课的一条主线。

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如讲《步辇图》时,根据美术课和小学已有的知识,也是先让学生介绍,不对内容进行限制,可以从神情心理活动等各个角度去讲,主要是锻炼语言表达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