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邢立臣;崔哲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7)007
【摘要】目的评价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青光眼40眼,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1~2条.结果同手术前比,术后4眼远视力提高,36眼远视力无变化,术后早期6眼眼压15~20 mmHg,34眼眼压9~14mmHg,随访2年眼压平均为16.5 mmHg.术后40眼前房立即形成,其中Ⅰ度浅前房5眼,正常深前房35眼,术后随诊2年根据滤过泡Kronfeld分类标准Ⅰ、Ⅱ型滤过泡36眼,占90%,Ⅲ、Ⅳ型滤过泡4眼,占10%.结论丝裂霉素C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率,联合可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总页数】2页(P795-796)
【作者】邢立臣;崔哲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眼科,161000;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眼科,1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J], 张海帆;常翠荣
2.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的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J], 拜丽慧;董祖焱;赵琼
3.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J], 张海帆;常翠荣
4.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的疗效分析 [J], 冯俊英;郭晓晰
5.可调节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报告 [J], 马也璞;刘江川;穆雅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常规应用的疗效观察

救成 功率 , 降低 病 死 率 ; ② 加 强 相 应 的急 救 设 备 、 仪 器 及 药 品 的配 置 , 保 证 院前 急救 的 出车率 及 急救 质 量 , 提
高应急能力 ; ③建立无缝连接 , 及时与院内相关科室特
别是 I C U及 C C U联系 , 为院内急救提供可靠信息做好
并发症。结果
平均 随访 8~1 2个 月, 术后视 力不 变约 4 4 6眼 , 下降 1~ 2行者约 1 9 2眼 , 术后 眼压均较 术前有明显 下降 ,
术后 维 持 功 能 性 滤过 泡 者 约 5 1 3眼 , 术 后 发 生 浅前 房 者约 8 2眼 。 结 论 小 梁切 除 术 中应 用 丝 裂 霉 素 C 可提 高其 术后 滤
参考文献 :
[ 1 ] 酒春惠 , 杨金兰. 2 0 0 0~ 2 0 1 0年保定 市院前急 救死 亡病 例变化规 律分析及应对措施 [ J ] . 浙江临床医学 , 2 0 1 1 , 1 3 ( 9 ) : 1 0 7 7 —1 0 7 9 [ 2 ] 刘春娥 , 奠兰风. 南宁市 1 1 0 7 4 0例院前 急诊患者 的病 谱分 析与急 救措施 [ J ]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 0 1 1 。 2 8 ( 3 ) : 4 3 7 ̄ 4 3 5
同时注意 培养 急诊 医护 人 员 良好 的 身 体 及 心理 素质 。
面对医疗费用及伦理学问题时 , 保障意识不清的老 年
患者 的生存 权 利是 我 们 面 临 的难 题 , 医 务 工 作 者要 对 家属加 以详 细 的登 记 。 老年 患 者 的转 运 应 注 意 : 老 年 患者 由于 自身循 环
杨 涛, 肖 庆, 杨 霓
( 什邡市第 二人 民医院 , 四J t l 什邡 6 1 8 0 0 0 )
116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12 1 本组手术均采取球后麻醉 , .. 间歇按压 眼球 , 以达 降压 目的 。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并 向后分离 , 以穹窿部为基 底 做 的结膜瓣 。然后做约 12巩膜厚度 4ml× 5 结膜泡分型 ..
分级按 Kof d法 JI rn l e : 型滤过 泡呈微
满 意 。 结论
一
术 后浅前房 、 眼压、 低 视力 下降等并 发症减 少 , 临床效果
复 合 式 小梁 切 除术 治 疗 青 光 眼 安 全 性 高 , 后 并 发 症 少 , 高 手 术 的成 功 率 , 效 确 切 , 术 提 疗 是
种 值 得 推 广 且 安 全 有效 的治 疗 手 段 。
瓣, 向前剥离 达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将浓 度为 0 2 m / l . gm 的
丝 裂 霉 素 c 片放 于 巩 膜 瓣 及 其 周 围 的结 膜 瓣 下 3mi, 棉 n 取 出棉 片 , 0 9 生 理 盐 水 约 10 m 充 分 冲洗 滤 过 区 。2:0 用 .% 5 l 0 位 角 膜 缘 内 05mn做 一 l m 水 平 角 膜 穿 刺 口 , 出 适 量 房 . l m 放 水 , 压 下 降 至 略 低 于 正 常 眼 压 水 平 。巩 膜 瓣 中 央 切 除 约 2 眼
虹 膜 根 部 阻塞 内切 口 , 先 缩 瞳 , 后 用 虹 膜 恢 复 器 压 迫 巩 可 然
1 11 我 科 从 20 .. 0 6年 l 至 20 2月 0 9年 1 2月 收 治 各 种 类 型
膜瓣处 , 使虹膜根部脱离 内切 口; 为内切 口处有 血块堵塞 , 若
房水 流出不 畅 , 可用食 指经 下睑压 迫 眼球 下部 , 增加 眼压 促 进血块排 出; 为缝线 过紧 , 除可调节 缝线 。总之 。术后 若 拆 要根据 眼压情况 , 滤过 泡形态 功能 , 前房 深浅决 定分 次或一 次性拆除可调节缝线 , 一般在术后 3~1 4d拆除 , 滤过 泡功 能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及浅前房情况由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14%,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丝裂霉素;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青光眼【中图分类号】R7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065-02临床常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但是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眼压水平恢复情况影响较大,治疗效果差强人意。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具有较高安全性,在提升手术成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效果显著。
为进一步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其相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6.2±4.5)岁,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7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观察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6.5±4.3)岁,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
以上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以上两组患者均于术前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同时做好房角及虹膜检查工作,进行术中止血准备。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临痧效果观察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 素C 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 效果观察
程莹雪
【 摘要】 目的 探讨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 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 效果 。 方法 将 6 4 例 先天性 青光眼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对照组 , 每组
各3 2 例, 对 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 , 观察组 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 治疗 , 随访 观察两组患者 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 结果 观察 组患者 治疗 总有效率为 9 2 7 %, 显著高于对 照组患者 的 7 8 9 %, 组 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o 0 5 ) 。 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 生率方面的差 异无统计 学 意义 ( P>0 0 5 ) 。 结论 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 丝裂霉 素∞台 疗先天性青光 眼临床疗效好 , 手术成功率高, 术后 并发症少 ,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 用。 [ 关键词] 先天性青光眼 ; 小梁切除术 ; 丝裂霉素c ; 临床效果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青光眼患者(80眼),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和观察组(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每组各40例(40眼),对两组治疗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眼压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 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术前两组均给予降眼压药物,待眼压降低后,检查房角、虹膜,准备凝血酶,有助于术中止血。
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而观察组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
表面麻醉联合局部组织麻醉状态下,分离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下组织,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两者之间置入丝裂霉素c棉片,作用3 min后取出,生理盐水冲洗。
穿刺前房,缓慢放房水,降低眼压至正常范围,切除小梁组织及周边虹膜,缝合巩膜瓣,顶点采用可调节缝线,进行密闭缝合,注入生理盐水,进行前房重建,注意巩膜瓣的滤过适度,术后结膜下注射2万单位妥布霉素、2 mg地塞米松,典必舒眼膏包扎。
1. 3 观察指标对两组治疗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两组治疗后眼压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眼压明显降低,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2. 2 两组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可调节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报告

刺激 , G G T合 成亢进 , 慢性 肝炎 患者表 现为 不同程 度 G T 故 G
水平升高 , 病理诊断为轻 、 、 度 的慢性 乙型肝炎患 者 中 在 中 重
渐下降 。在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 , T 当 B水平 明显 升高 , G T 而 G 水平逐渐下降 , 并维 持在 较低 水平 , 现 为 T 表 B—G T 胆 一 G “
【 关键 词】 青光眼 ; 小梁切除术 ; 眼 是 眼 科 常 见 病 、 发 病 。 目前 在 治 疗 青 光 眼 的 手 多
女5 8例 6 2眼 ; 龄 4 年 2—7 岁 , 均 5 6 平 5岁 ; 照 组 2 对 4例 2 6
眼 , 7例 7眼 , 1 男 女 7例 l 9眼 , 龄 4 7 年 0~ 2岁 , 均 5 平 8岁 。 两组眼压均控制在 l 9~2 i H 时 手 术 。 2ml g l
一
G T是细胞分泌酶 , G 广泛 存在 于人 体各 组织 中 , 在肝 脏
内由肝脏微粒体产 生 , 局限 于细胞 质 和毛 细胆 管 中, 在正 常
情况下 , G G T分子 量大 , 不能 通过肝 细胞 膜 , 因此 , 常人 血 正
清 中 G T含 量 较 少 , 肝 细 胞 受 损 时 , 于肝 细 胞 膜 的通 透 G 当 由 性 增 加 , 使 G T由 细 胞 内进 入 血 液 中 , 致 血 清 中 G T活 致 G 导 G 性 增 高 。王 功 遂 等 … 报 道 慢 性 肝 炎 患 者 由 于 肝 细 胞 受 炎 症
渐上升 , G T水平反而逐渐 下降 , 而 G 且慢性 乙肝重度 组 G T G
水 平 与 慢 性 乙 型重 症 肝 炎 组 G T水 平 相 比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G 差 义( P<0 ( ) .) 。提 示 当肝 细 胞 以坏 死 为 主时 , 导 致 G T合 1 可 G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研究

2 0 . 0 0 %, 观 察 组 共 1例 ( 1眼 ) 发生浅前房, 总 发 生 率 为 6 . 6 7 %, 观察组 的视力 改善 率高 于对 照组 , 并 发症 发 生率低
于对照组 , P均 < 0 . 0 5 ,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3 讨 论
的l 5例 ( 1 5眼 ) 外伤 性青 光 眼患者 为观 察组 。对 照组 的 1 5 例( 1 5眼) 患者 中 , 男1 0例 ( 1 0眼) , 女 5例 ( 5眼 ) , 年龄 2 2~ 5 6岁 , 平 均( 4 1 . 3± 4 . 5 ) 岁, 从 眼外 伤至青 光眼发生 时间 3 . 0
左 右… , 对其 治疗 的 目的 主要 为降低 眼压 及改 善视 力 , 临床 中的治疗方法较 多 。小 梁切 除术是 应 用效 果较佳 的一种 术
及1 个月观察组 的 眼压 均显著 低 于对 照组 , P均 < 0 . 0 5 , 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式, 但较 多研 究认 为其仍需进一 步完善效果 。本 文 中小 梁
结论
小梁 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 外伤性青光眼的综合效果较佳 , 临床应用价值高 。 【 关键词 】 小 梁切 除术 ; 丝裂霉素 ; 外 伤性青光 眼 ; 综合效果 外伤性青光 眼是 由眼外伤所致 , 其 占眼外伤 的 5 % 一8 %
1 . 9 9 ) ml T l H g ; 术后 1个 月对 照 组 的 眼压 为 ( 1 3 . 7 6±2 . 2 1 ) I T l m H g , 观察 组的眼压为 ( 1 1 . 0 8± 2 . 0 3 ) mi l l H g , 术后 1个周
~
外伤性青光 眼的治疗 方法 中小 梁切 除术 是应用 较为 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21T10:08:42.82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4期作者:王娟
[导读] 临床常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但是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眼压水平恢复情况影响较大,治疗效果差强人意。
王娟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眼科河南内黄 456300)
【摘要】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及浅前房情况由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7.8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14%,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丝裂霉素;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中图分类号】R7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065-02
临床常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但是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眼压水平恢复情况影响较大,治疗效果差强人意。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具有较高安全性,在提升手术成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效果显著。
为进一步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其相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6.2±4.5)岁,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7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观察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6.5±4.3)岁,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
以上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以上两组患者均于术前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同时做好房角及虹膜检查工作,进行术中止血准备。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具体内容及方法如下:联合局部组织麻醉,将患者结膜下组织分离后,采用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巩膜瓣及角膜缘间,并于3min后取出,同时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待前房穿刺完成后均匀房水,控制眼压至正常水平,随后进行小梁组织及周边虹膜切除,采用可调节缝线进行缝合处理,完成前房重建。
术后于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万单位、地塞米松2mg,并采用典必舒眼膏进行包扎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眼压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浅前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判定标准
浅前房依照Spaeth分度进行划分,I度为轻度;Ⅱ度为裂隙状浅前房;Ⅲ度为无前房。
1.5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
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眼压及浅前房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经以上手术治疗后,眼压均有较大幅度改变,观察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浅前房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眼压及浅前房情况对比(x-±s)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38例患者中,发生前房出血1例,低眼压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37例患者中,发生前房出血7例,低眼压3例,脉络膜脱离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1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青光眼会对患者视力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是造成患者失明的重大危险因素,给患者造成较大身体及心理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常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其主要是通过使房水经由板层巩膜瓣下引流至结膜下间隙吸收,从而起到良好的滤过功能,最终达到有效的降眼压机制,但是该种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为术后浅前房、滤过泡包、前房出血、低眼压等,术后也可能造成患者再次眼压升高,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所以,临床治疗青光眼应对换则会眼压及前房深浅等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对症处理,从而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
丝裂霉素为碱性抗肿瘤抗生素,其主要由头孢链霉素菌层分离而来,通过作用于DNA分子的双螺旋交联,从而对DNA结构及功能产生破坏,最终抑制蛋白质合成及有丝分裂。
由于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成纤维细胞功能,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一次性采用丝裂霉素能够有效减少手术瘢痕形成,提升了球结膜下功能滤泡形成率,最终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目的。
但是由于其早期过滤性较强,也可造成低眼压、浅前房
等。
同时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可调整缝线能够有效的进行房水流出量的人为控制,并可以依照患者术后眼压、滤过泡情况等进行调控,在拆除过程中还可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面作用显著。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及浅前房情况由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1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显著,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角膜组织造成的损害,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眼压,提升手术治疗成功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帆,常翠荣.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4(3)386-387.
[2]邹嘉,贺兴友,杨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应用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6774-6775.
[3]毛军生,邓义群.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42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0):2269-2270.
[4]王国毅,崔克.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4(9):11-13.
[5]陈瑛,杨国华,刘阳.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26(10):668-668.
[6]王宏伟.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6):673-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