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经济开发的策略.
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究

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究近年来,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不仅具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多种旅游资源,更是一个集科普、教育、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
而如何在保护地质多样性的同时开发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旅游模式,成为了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重点。
一、地质多样性保护国家地质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保护区,主要目的是保护和展示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地质遗迹。
因此,在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中,应该注重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
首先,应该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明确地质公园的保护重点和重要性。
对于一些重要的地质遗迹,应该明确保护措施,并加强巡视和监测力度。
此外,在游客导向化的开发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游客行为不会对地质遗迹造成影响。
其次,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和认识,完善地质数据和图像。
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深入搜集丰富的地学知识和文化内涵,为地质公园的展示提供坚强的科学支持。
二、生态旅游模式探究作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生态旅游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将生态旅游模式融入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中,成为了地质公园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生态旅游与地质公园的营销策略生态旅游模式要比传统的旅游模式更注重旅游体验和人文关怀,因此在地质公园的营销策略中,应该注重强调地质公园的生态和环境特色,引导游客从环境、文化和知识等方面进行游览和体验。
2.建立完备的生态旅游设施地质公园的生态旅游模式建立,不仅仅是引导游客体验自然,更是营造合适的环境,让游客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体验。
园区内建设不同类型的旅游设施,满足不同游客的兴趣和需求,让游客“看、听、品、玩”,营造出丰富充实的旅游体验。
3.探索新型的生态旅游模式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自然、文化的向往日渐强烈。
因此,在国家地质公园开发中,应该尝试探索一些能够提供充实知识和自然体验的旅游模式,创造出更优群众旅游环境及旅游活动。
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与战略

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与战略
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与战略因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人文因素以及发展目标的不同而
各有差异。
然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质公园发展形式与战略:
1. 自然保护型地质公园:重点保护和展示地质遗迹、稀有生物和自然景观,保护自然
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保护和监测地质遗迹、野生动植物保护、
游客管理和教育宣传。
2. 传统文化遗产型地质公园:重点保护和展示与地质有关的传统文化遗产,如古代建筑、文物、文化节庆等。
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传统文化保护、景观规划设计、文化教育
和文化旅游推广。
3. 科学研究型地质公园:重点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和教育,促进地质科学的发展和人才
培养。
发展战略主要包括科学研究项目的布局、合作交流与培训、研究院所的设立和
发展。
4. 娱乐休闲型地质公园:重点打造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景区,包括游乐设施、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等。
发展战略主要包括设施建设、景区管理和营销推广。
总体来说,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与战略应该综合考虑区域特色、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
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自然保护、群众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此外,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保障公众参与和可持续经营也是地质公园发展的重要战略。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经济开发的策略.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经济开发的策略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地理条件复杂,地质作用形成了众多独特的地质遗迹,记载着地球发展的历史事件,谱写着生物进化和沧海桑田变迁的壮丽篇章。
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具有较高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我国已建立了85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12个进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中国开拓性的地质公园建设工作,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贡献”。
一、国家地质公园内涵及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意义(一)国家地质公园的内涵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 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布范围的,有全国性代表意义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构成的特定地区。
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保护地质遗迹,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健、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的场所。
论文百事通 (二)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意义建立地质公园体系,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开拓了国土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新领域,同时也使宝贵的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保护,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1.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地质公园建设对旅游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这在游客数量上已得到明显的反映: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于2004年3月在北京授匾,地质公园的建立使九寨沟的潜质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截至6月30日,九寨沟游客总量为541 335人次,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56•24%,净增量达229 343人次;其中外宾21 330人次,港澳台游客为18 377人次,合计39 707人次,占游客总数的7•3%,增长26 097人次,增长率为191•7%。
国家地质公园整体的游客增幅为28.7%,门票收入增幅为50%. 2.地质遗迹保护意识空前增强地质公园的建立,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和再就业,增加了经济收入.河南云台山地质公园是2001年批准建立的国家地质公园。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开发战略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开发战略工商管理学院15旅专升本2班H1585211朱莹莹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国家公园,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地质公园必然有地质遗迹遗址景观;地质遗迹保护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基本宗旨;地质公园需以较高的科学品位吸引游客;地质公园是地质研究和科学基地。
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一种景观类型:地质公园是具有独特地质景观、典型地质现象或重要地质遗迹的自然公园;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具有科学价值和科普价值;地质公园是珍贵的地质遗产保护区;地质公园是进行地学考察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露天自然博物馆;地质公园是典型的公共品和公共资源。
(一)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中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宝库中享有盛名。
2001年我国首批11家地质公园获准建立之日起,“国家地质公园”,从此载入我国公园建设与发展史册(二)我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1)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理由于地质遗迹保护系统没有形成集中管理,从而出现了管理“盲区”或分散多头管理。
例如,国家风景名胜区由国家建设部门管辖,国家森林公园属林业部管,国家自然保护区又分属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部、国土部、水利部等部门管。
各部门由于其部门性质侧重点不同,因而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理解认识、重视程度和采取保护措施也就不同,导致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致使一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因重视不够,保护不力而遭到破坏。
(2)对地质公园缺乏认识,概念不清,导致无人问津,缺乏研究。
目前,很多人不知道地质公园这一名词,有的人把它狭义的理解为地质公园就是地质遗迹保护,这是不够的。
政府应组织有关学者去宣传讲解,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心地质公园,研究和建设地质公园。
(3)有的地质公园规划不合理,在主要景区增建了人工建筑,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的美感。
安徽省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策略浅析

地 质公 园 ( o a k 是 以具有 特 殊 科 学意 义 、 要 美 学观 赏 价 值 的地 质 遗 迹 为 主体 , 融 合 其它 自 Ge p r ) 重 并 然 景 观 和人 文 景 观 , 以保 护 地 质遗 迹 、 展 科 学 旅游 、 及 地 球 科 学知 识 、 进 地 方 经 济 、 化 和 环境 的 开 普 促 文 可 持续 发 展 为宗 旨而 建立 的 一 种 自然 公 园 , 也是 国家 公 园 的 一种 类 型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织 于 1 9 9 9年 4
Vo1 1 . 6 NO. 2
A pr 2 02 . 0
安 徽 省 国家 地 质 公 园建 设 策 略 浅 析
李 双 应 , 岳 书仓
( 合肥工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 _ - E程学院 , 安徽 合肥 200 ) 3 0 9
摘
要 : 质 公 园 是 自然 资 源 的 组 成 部 分 , 以 实 行 产 业 化 。建 设 地 质 公 园应 该 走 绿 色 开 发 之 路 ; 地 质 公 园 地 可 把
中图分类号 : 7 X3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83 3 (0 2 0—0 20 10 — 64 2 0 ) 20 5 —4
A r m a y s ud t a e p i r t y on s r t gy of
c ns r tn tona o r fA nhu o i e o t uc i g na i lge pa k o iPr v nc
LIShu ng— i Y U E hu— an a y ng, S c g
( h o fNau a s u c sa vr n n a gie rn Hee ie st fTe hn lg Hee 3 0 9, ia Sc o lo t r lRe o r e ndEn io me t lEn n e ig, fiUnv riy o c oo y, f i2 0 0 Chn )
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与战略

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与战略
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和战略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人文环境和旅游资源
制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展形式和战略:
1. 创建国家级或地方级地质公园: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投入,创建国家级或
地方级地质公园,以展示和保护地球历史上重要的地质特征和地质遗迹。
2. 发展地质公园旅游:将地质公园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和推广,通过丰富的旅游项
目和设施,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地质景观、野外科学考察和生态游览等活动。
3. 教育和科学研究:利用地质公园的资源和环境,开展地质科普教育活动,提供科学
考察和研究平台,吸引科研人员和学生参与地质学研究和教育。
4.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地质公园时,注重保护地质资源和自然环境,采取合理
的开发方式和管理措施,避免破坏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持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5. 融合文化和历史元素:将地质公园与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元素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旅
游体验和文化景观,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历史遗迹参观。
6. 合作与交流:地质公园可以通过与其他地质公园、地质学院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地质文化和科学交流,提升地质公园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和战略应该结合地质资源、旅游市场需求和地方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地质公园在保护和传承地质遗产、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科学教育和研究等
方面的作用。
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国家的地质公园的发展如今已近十几年,截止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已近五年 ,总数已突破了200多家。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不仅在保护地质遗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科普教育事业以及经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随着公园建设泛化以及过热现象的兴起,地质公园的建设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会对现有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做简要的概述 ,在分析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地质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期望能够将地质公园的建设真正形成旅游热的现象,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地质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一、问题的提出国家地质公园具有一定的稀有性,也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美学观赏价值。
中国作为世界地质遗迹资源大国,是少数具有丰富地质种类的国家之一,但由于相关保护法规滞后等原因,使得很多国内地质资源遭到人为破坏,而无法得到有效的保存。
地质公园既是国家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存地质遗迹并发挥科普功能的有效途径。
因此,为了更好的保障地质公园的建设,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来进行维护。
而就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来说,目前国内在地质公园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失,在当地地学旅游特色的展示上也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通过阐述当前地质公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对于我国地质遗迹的保护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类型分布不均衡在地质类型的遗迹中,包括地层学、地貌、构造地质、火山、水文等多种类型,尽管目前的国家地质公园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就其分类上说还存在很多不匹配的地方。
比如一些火山地貌、岩溶地貌等的地质公园相对较多,但其他类型的不太常见。
虽然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都包含了当地的特色,但是却极度缺乏典型性,导致资源雷同率高,不仅分散了客源,对于整个城市的吸引力也会有所下降。
(二)地质公园特色不突出从根本上来说,地质公园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还需要通过地质遗迹来作为支撑,使用科学理论来进行阐述,以此达到对地质遗迹利用的同时能够加强保护。
进一步加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发展速度快,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好成绩通过完善体制、夯实管理基础和强化服务与教育功能等措施来实现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更上一层楼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正面临着多部门分割管理、利益协调困难重重、地质遗迹资源屡遭破坏、地质公园管理基础薄弱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自1999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在威海召开会议决定建立国家地质公园以来,我国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好成绩:正式批准建立了四批共138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有12个国家地质公园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同时,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也于2004年6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也已经在中国国土资源部挂牌办公。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共同构成的三级地质公园体系在我国初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公园管理体系围绕着对地质遗迹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大原则正在不断完善。
第一,多个“婆婆”切割管理。
在我国已经建成的这138个国家地质公园中,相当一大部分都是在原来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而这些国家公园都是分属建设、环保、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管理。
多年来,在国家公园(或保护区)的管理与开发中,一直存在着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利益冲突,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地影响了这些保护地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国家投资也造成相当大的浪费。
第二,利益协调困难重重。
建设地质公园,发展地质旅游,可以有效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在此过程中,多元化的相关利益主体、多样化的利益需求、多方式的利益实现途径,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使得利益协调十分困难,其中涉及中央和地方、地方与地方、地方政府与当地居民等诸多关系。
第三,地质遗迹资源屡遭破坏。
我国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低,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
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和工程活动以及缺乏自然遗迹保护意识,有些重要的地质地貌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有的甚至永久地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经济开发的策略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地理条件复杂,地质作用形成了众多独特的地质遗迹,记载着地球发展的历史事件,谱写着生物进化和沧海桑田变迁的壮丽篇章。
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具有较高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我国已建立了85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12个进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中国开拓性的地质公园建设工作,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贡献”。
一、国家地质公园内涵及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意义(一)国家地质公园的内涵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 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布范围的,有全国性代表意义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构成的特定地区。
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保护地质遗迹,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健、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的场所。
论文百事通 (二)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意义建立地质公园体系,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开拓了国土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新领域,同时也使宝贵的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保护,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1.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地质公园建设对旅游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这在游客数量上已得到明显的反映: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于2004年3月在北京授匾,地质公园的建立使九寨沟的潜质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截至6月30日,九寨沟游客总量为541 335人次,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56•24%,净增量达229 343人次;其中外宾21 330人次,港澳台游客为18 377人次,合计39 707人次,占游客总数的7•3%,增长26 097人次,增长率为191•7%。
国家地质公园整体的游客增幅为28.7%,门票收入增幅为50%. 2.地质遗迹保护意识空前增强地质公园的建立,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和再就业,增加了经济收入.河南云台山地质公园是2001年批准建立的国家地质公园。
2001年接待旅客60万,门票收入1 400万元,比前些年平均门票收入增长一倍;2002年游客达94万,门票收入2 720万元,较上年分别提高68%和97%。
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
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2亿元,较上年增加15•4%,全年全县新增宾馆饭店60余家,旅游发展为全县创造新的就业岗位4 000多个,同时还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海内、外企业来县里投资,在建和谈判的引资投入达3•79亿元。
2004年门票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58.9%,园区居民新增就业人员1.2万人,年人均收入5000元。
从而使地质遗迹保护的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群众自觉爱护家园、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意识和积极性也得到空前增强。
3.大大提升旅游景区的科学品位地质公园是科学园、生态园、健康乐园,游客在游山玩水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学到了科学知识,大大提高了旅游产业的科学含量,改善了旅游景区的形象,优化了当地产业结构。
4.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地质公园是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随着地质公园的建立,各景区地方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净化、绿化、美化环境,改善景区和城区卫生及文明程度,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成绩与问题在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的保护也存在一些问题。
山西是我国地质遗迹大省。
多年来,山西省在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及保护上取得很大成效。
去年山西省人大通过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在地质遗迹保护区禁止开采矿产资源,地质遗迹保护区依法受到保护。
但由于经济利益驱使和保护意识淡薄,不少重要地质遗迹已遭破坏或正在面临破坏。
如大同火山群已遭到采石的破坏,宁武万年冰洞的冰体开始融化,五台山文山采石场、大瓜山白云采石场正处于群采破坏状态,黄河壶口瀑布也出现日益萎缩现象等等,如不及时制止,许多珍贵地质遗迹将从此消失。
此外,还有一些地质遗迹因经济水平等原因尚待开发利用,人们对其价值毫无所知。
不久前在安徽省巢湖市召开的三叠纪年代地层与生物复苏国际学术会议上,与会的中外地质专家对巢湖市城北郊平顶山附近罕见的地质遗迹产生了浓厚兴趣,国际地层学专家的重视有望在未来的有关国际会议上使该处的中生供销早三叠纪地层成为“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有可能成为在我国确立的第5枚“金钉子”。
然而,国际会议落下帷幕不久,该处珍贵地质遗迹的破坏有增无减,附近几家采石场继续开山炸石,卡车不断来回运送石料;附近村民错误理解媒体的宣传,上山乱挖乱采,四处寻找“金钉子”。
专家们和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呼吁保护当地珍贵地质遗迹刻不容缓。
由于法律、法规体系很不完善,地质遗迹保护立法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缺少相关标准、珍贵地质遗迹的认定、执法的实体、程序和相应的法律责任等具体内容;再加上某些地方政府对破坏地质遗迹的违法行为打击不力,违法人员通过开矿、采石、走私古生物化石等活动就可获得较高收益。
三、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开发策略(一)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我国地质遗迹在管理上存在多头管理,管理混乱,条块分割现象严重。
环保、旅游、文物、宗教、治安等部门众多部门都有所涉及,当有利可图时,大家蜂拥而上,而出现问题需要解决时,却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
因此,对于地质遗迹管理必须走一体化管理,统一行政管理道路,明确授权,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独立核算,同时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培训,明确相关管理单位的责任。
(二)加强交流与合作,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参与,共同推进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地质遗迹属于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各国的地质公园、有地质遗迹的国家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或者是自然文化遗产、自然生态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水利公园等各式各样的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加强合作尤其是国际合作,通过召开会议,建立网络,交换信息等方式促进地质遗迹的保护。
(三)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地质科学研究通过共同研究提高地质公园的科技含量,甚至可能成为某些重大地学问题的研究基地或中心,如德国Vulkaneifel地质公园的Maar湖研究;Crete岛推复和拆离构造的研究等。
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到此考察,做野外研究,组织专题讨论会,在地质界成为相关学科的理论生长点。
(四)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立法近年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提出地质公园计划和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以弥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地质景观保护方面的不足, 建议推动地质公园项目,把地质遗迹保护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形成地学旅游的网络。
我国政府对此项工作积极响应,开展地质公园建设成果显著,地质公园的建设不仅保护了反映所在地区重要的地质演化历程或具有相关学科的重要学术价值的地质遗迹,而且使到地质公园游览的人得到地球科学知识的普及,确实达到了寓教于游,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功效。
与此同时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然而我国建设地质公园尚在探索初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法制不健全,因此运用法制的手段解决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乃当务之急。
关于国家地质公园立法的研究方面比较多,这里只介绍国家地质公园立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地质公园立法的基本原则如下。
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适用于环境保护法一切领域的基本指导方针,当然在国家地质公园保护中也是不能例外的。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它同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致的,而且进一步具体化了,地质公园在开展旅游业从而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并向游人进行地学科普知识的教育是兴办地质公园的重要目的,因此兴建地质公园要考虑投资及估算其资金回收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效益,同时还能寓教于游,使游客在游览公园时能获得实际的地学知识,特别对青少年游客,要使他们感到,地质公园就是一处野外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地质公园只有充分利用其特有的旅游资源,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和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参观、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才能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实现. 2.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地质遗迹的保护是需要资金投入的,这对不少地区的地方财政无疑是一项负担,但如果在保护中适应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将会良性循环局面,保护完好的地质遗迹实际上是一种国土资源. 3.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相结合近年来,地质地貌景观成为社会公认的不需要移动位置,不需要改变原有面貌和性质,而可永续利用的地质资源。
地质遗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当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种只顾当前利益过度开发的行为,只会造成地质遗迹不可恢复的破坏,损害地区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因此,地质公园应当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最终实现经济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4.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并举历史经验和理论分析都证明了政府对地质资源管理的作用!。
政府的主导作用不仅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而且可以针对资源的特性去保护和发展资源事业,去扼制资源恶化的总趋势,调整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还可以利用计划优势进行事前性、公共性、长期性资源管理作用。
与此同时,政府在履行对地质公园管理职责的同时,也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地质公园的保护和管理,社会参与不仅可以沟通政府与公众的联系,而且可以调动公众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意识的积极性,还是监督政府管理地质遗迹的重要途径。
最终实现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两者不可或缺。
5.责、权、利统一为了建设好国家地质公园,达到既保护地质遗迹,又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做到有奖有罚、奖惩分明、责权利统一。
一方面,国家行政机关依法保护地质遗迹,建设国家地质公园,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
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另一方面,对于在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等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奖励。
对违反、破坏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行为,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使其不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