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美术6 第五章 第六节

合集下载

宋辽金元

宋辽金元
棠红,茄皮紫,葱翠青,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

宋代钧窑创用了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料, 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由于它 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所烧成的瓷器釉色 变化万千,其色调之美,语言难以表达, 历代都被看作珍品,为我国陶瓷工艺, 陶瓷美学开辟了色,被称为“钧 红”、“钧紫”。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科技 的高度发达,都给工艺美术的发展 提供了难得的时机与条件,宋朝的 工艺美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经济的发展,文人的参与,程朱理学的 流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工艺 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 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发达的手工业 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 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 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 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宋代工艺 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 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窑专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
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
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 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 相类。”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 翠青又次之。釉内有冰裂、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 的油斑。南宋官窑瓷器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 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瓷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秦汉古 铜及玉器的造型。官窑瓷器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体较薄, 施釉较厚。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求,它创 造出青釉的粉青、月白、米黄等釉色,这些釉色色泽幽雅, 透明感降低,釉层厚而匀净。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高,大部 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古代文献 称为“紫口铁足”。

中国美术史—宋辽金元美术

中国美术史—宋辽金元美术















土 44
• 赤壁图 武元直 金
45
• 幽竹枯槎图 王庭筠 金
46
• 文姬归汉图 (局部) 张瑀 金
47
第四节 元代绘画
• 元代由于政权的更替,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等方面的原因,绘画出现了 和宋代显著不同的特点。人物画主要成就更多地体现在寺观壁画方面, 宋代院体绘画精密不苟的画风,元代已成衰微之势。
刘松年: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作品《四景山水图》《罗汉图》。
马远: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 大片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 角”。重要传世作品《踏歌图》《水图》《西园雅集图》等。
夏圭:其创作时除师法李唐讲求阳刚之风外,更讲究水墨淋漓、清明透逸的效果,与 马远同为“北方山水画派”的杰出代表。又由于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 近景突出,远景清淡,被世人称为“夏半边”。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 艇图》《山水十二景》等。
• 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好尚,直接促成了宫廷绘画和士大夫绘画的活跃与 发展。
• 宋代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山水画在表现自然而 又超乎自然、营造境界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其所形成的山水画的符号系 统和审美规范成了中国绘画艺术具有特征意义的重要标志。
3
• 宋代画家大体上可分为宫廷画家、士大夫文人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三类。
• 继承宋代已成潮流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元代画坛上占据着显著地位,元 代前期的赵孟頫、高克恭、任仁发等位居显要的馆阁士大夫均以擅长绘 画著称。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以集中于江浙一带的画家为代表。“元四 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主要师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诸家, 以水墨或浅绛写江南山水,各自创立自己的风貌。此时文人画与工匠画 有了更明确的分野。花鸟画也向水墨方向发展,梅、兰、竹、石为主要 题材,出现了李衎、管道昇、柯九思、顾安、王冕等代表画家。

中国美学史 第六章 宋辽金元美学

中国美学史 第六章 宋辽金元美学
辽金元美学既有一个由边缘(游牧审美文化)与中心 (农耕审美文化)互动生成演进的问题,也有一个以三大文化圈所构建的传统中国民族美学 四大主干体系结构的互动生成问题,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佛教美学(包括汉传佛教和藏 传佛教)以及中国伊斯兰教美学的互动生成系统。以汉族为主体的儒释道美学系统一直处于 中心地带,而其他文化系统的美学则处于边缘地带。随着各文化圈的互动展开,边缘地带的 美学也促进或扩充了中心地带美学的演化或新质。
宋辽金元的文化成就,主要有:第一,经学方面。开创宋学(与汉学相对应,并共同构建中 国传统经典诠释学理论体系),创立“四书学”以完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系统,疑经、改经、 补经、删经之学风大盛,重建文化新秩序(尤其体现在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等典籍中)等。 第二,史学方面。司马光《资治通鉴》、郑樵《通志》、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王应麟 《玉海》、马端临《文献通考》,以及《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典章》(全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三礼 图》《考古图》《博古图》等。第三,文学艺术方面。宋词、宋文、宋诗、宋元文人画、宋 元书法、金石学与说唱文学等。第四,科技设计文化方面。“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 火药和指南针都是在宋元时期产生的;沈括《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李诫《营造法式》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建筑设计论著;还有苏 颂《新仪象法要》、陈旉《农书》、王祯《农书》等;瓷器设计,以宋代五大名窑(汝、官、 哥、钧、定窑)和元代青花瓷为代表,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准,并被誉为宋元审美精神的重要 体现者。
400多年征战与大一统的时空流变,始终都是以“中华”天下观为核心,而且力量强大的政权, 都把自己看作中国的正统,坚持着中国天下观和中心观。因此,宋辽金元时代多样性的时空 美学同时又是中国型的天下观中的美学。宋辽金元时期的空间分割、流动、统一,同时也呈 现出中华民族美学的分类、流动、统一。

宋辽金元服饰

宋辽金元服饰
–大带:鞓,銙,扣,铊尾
• 鞓:大带基础,前后两条,一条有孔,两 端以金银为饰一铊尾
• 束时下垂,另一条腰后,缀饰片→銙、方 型为主,间以圆型
• 銙:其数量与质地区别官职大小
宋辽金元服饰
11
宋辽金元服饰
12
• 方心曲领
–下方上圆,形如缨 络锁片
–戴于项间 –宋→明
宋辽金元服饰
13
宋辽金元服饰
14
宋辽金元服饰
106
1)男子
• 常服有四部分:皂罗巾、盘领衣、吐骼带、 乌皮靴
• 环境色、纹样:麻痹动物,保护自己
–冬:白 –春:绣“鹘捕鹅,杂花卉之饰” –熊鹿山林
宋辽金元服饰
107
宋辽金元服饰
108
2)女子
• 团衫(袍衫类)
–直领左衽 –黑、紫、绀色
• 半臂 • 襜裙
–六道折裥 –黑紫色 绣全枝花纹
宋辽金元服饰
118
宋辽金元服饰
119
宋辽金元服饰
120
3.服饰
• 长袍 样式多于辽
宋辽金元服饰
121
1)男子
• 燕居
–窄袖袍 下等人加短袖 衫
–辫线袄子 腰线袄子
• 圆领紧袖、下摆宽大折 以密裥
• 腰部缝以辫线制成宽阔 围腰 有时钉成排钮扣
宋辽金元服饰
122
宋辽金元服饰
123
宋辽金元服饰
86
宋辽金元服饰
87
宋辽金元服饰
88
2.冠服制度
1)辽太祖时,朝服只穿胄甲,后在重大场合 穿
2)太宗入晋后 南班 北班 • 朝服
–北班 本族 乾亨年后,三品以上,行大礼 穿红制
–南班 晚唐五代遗制

中国美术史知识要点(五代辽宋金元)

中国美术史知识要点(五代辽宋金元)

中国美术史知识要点(五代辽宋金元)麒璁(韩洞)说明:这篇资料是依据邵彦教授的课堂讲授为基础编的。

书法与工艺美术暂时没有编入。

这篇资料文字较多,是本学期知识通览。

非常感谢各位同学共享笔记,这才能完成这篇资料。

因为这个做的挺赶的,麒璁最近又一直头晕得很厉害(当然我一直是要死要死的节奏),所以内容有疏漏多多包涵......建筑与雕塑平江图现代苏州(旧称平江府)的古代城市地图。

这里是一个地方政治中心,是两重城。

这也是南方的重要城市,很多地名现在还在用。

燕云十六州处于辽和北宋之间,是后唐和后晋之交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其在军事上十分重要,为此有两位中原皇帝死去。

这一地区属辽,但汉文化保留较好,属于汉文化地区。

在十六州以北的辽地,也受汉文化影响。

代表有大同宣化张世卿墓的十二宫星象图,有传统汉元素、佛教元素、西方元素。

2.26寺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统和二年(980)。

外看两层,中有夹层,实为三层。

内有一尊巨大的观音造像(16m 高),直通三层。

建筑有较强的唐代样式,斗拱巨大,出檐硕大,柱子低矮粗壮,悬唐式竖彼匾。

现四角支柱是清代后加。

大同薄伽教藏殿(辽)内雕塑内有经橱,有模仿木构建筑的装饰,称为“天宫楼阁”。

该寺是皇家寺院。

二仙观道帐,山西晋城,北宋道帐是神仙上方的遮冕。

太原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北宋建筑有一定的唐代风格。

鱼沼飞梁是木石混合结构桥梁,上桥面是石材,水面下是木材。

河北正定隆兴寺唐称龙藏寺,有隋代的龙藏寺碑。

现存建筑是宋代始建。

其摩尼殿是从檐歇山顶式。

入口处有两个抱厦,四面皆有抱厦。

抱厦及殿内都有壁画。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南宋其歇山顶边檐更斜,飞檐向上飞得更厉害,有窗户,是典型的南方风格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南宋晚清重修。

补间铺作由一个变为两个,也是宋元式的。

佛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外看五层,实为九层。

六面塔身,楼阁式。

此塔距今千年,几次修整但外形未大变,几次地震未倒。

全身木质,内有覆斗形斗拱。

中国古代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思考: 思考: 五代、 五代、辽、宋、夏、 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 因是什么 什么? 因是什么?
一、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代、 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1)经济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发展, 相对统一、安定, (2)相对统一、安定,中央集权加强 民族融合、 (3)民族融合、交流加强 (4)对外交往的重大发展 (5)在前代文化发展基础上
课堂巩固
3.宋元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宋元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元朝实现了大一统, 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 安定的局面。 安定的局面。 (2)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南方 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 经济超过了北方, 经济超过了北方,它不仅是我国封建 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 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而且仍处于世 界领先地位。 界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 文化发展的物质前提。 文化发展的物质前提。
课堂巩固
宋代在中央以国子学和 太学最为重要, 太学最为重要,地方州县学 兴盛。王安石变法时, 兴盛。王安石变法时,对学 校制度进行改革。 校制度进行改革。 书院兴起。
课堂巩固
我国封建教育的发展促进 了古代文化的繁荣。 了古代文化的繁荣。但教学内容始 终以儒学为主, 终以儒学为主,为封建统治阶级培 养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养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持续漫长的原因之一。 封建社会持续漫长的原因之一。说 明教育是有阶级性的。 明教育是有阶级性的。一定历史阶 段的教育是为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 服务的,封建教育概莫能外。 服务的,封建教育概莫能外。
建筑
综合 天文 历法
2.哲学 儒家思想 糅合了佛 教、道教 的新发展 南宋朱熹 理学 “存天理, 存天理, 灭人欲” 灭人欲”

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美术5 第五章 第五节

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美术5 第五章 第五节

一 五代、辽、西夏的宗教美术
98 912 940
莫 于 福供墨


高 阗 三养书

窟 国 年人榜


王 由李题


窟 李 石圣:

( 圣 敬天“


天 瑭,大


与 皇
册即朝 封于大
政 大
统 治
后 为阗宝

年 供 于国于


) 养 阗狮阗

, 像 国子国


内 ( 王王大


存 五 。尉圣

供 代 像迟大







殿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王 逵 等 绘 山 西 繁 峙 岩 山 寺 前 殿 壁 画 东 壁 中 部 《 宫 殿 》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山西繁峙岩山寺前殿西壁中部 佛本行经变(太子投象)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鬼子母变相(磨坊) 山西繁峙寺岩山寺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北 宋 山 西 太 原 晋 祠 圣 母 殿 彩 塑 圣 母 及 侍 女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北 宋 晋 祠 圣 母 殿 侍 女 彩 塑 群 像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晋一 五代、辽、西夏的宗教 Nhomakorabea术代表窟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①科学技术的成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建筑技术的提高;沈括的《梦溪笔谈》;元朝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

②理学。

③教育和史学:书院的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④文学:宋词的繁荣;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词作的内容、风格特点;陆游的诗词;市民文学──话本;元曲和关汉卿。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通过分析这一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让学生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填写《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列表比较的自学能力。

3.我国三大发明的传播是欧洲资本主义到来的必要前提,通过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

4.通过比较编年、纪传史书体例和宋词中豪放派、婉约派的不同风格,培养学生的比较研究能力。

5.通过学生总结、讨论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传播,说明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大大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教育、史学、哲学、文学、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风采,感受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

4.通过辽、夏、金、元的文化成就,说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对学生进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辽代墓葬美术
四 季 捺 钵 山 水 冬 内 蒙 古 巴 林 右 旗 庆 东 陵 中 室
·
二 辽代墓葬美术
1116
二 辽代墓葬美术
辽 天 庆 六 年 ( ) 《 散 乐 图 》 ( 前 室 东 壁 ) 河 北 宣 化 号 辽 墓
1
1093
二 辽代墓葬美术
辽 大 安 九 年 (
) 《 散 乐 图 》 ( 前 室 西 壁 ) 河 北 宣 化 号 辽 墓
子主题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成五 都代 王前 建蜀 永 陵王 后86
1943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抬王 棺建 力墓 士棺 、床 十石 二雕 神: 之 朱 雀 、 乐 舞 女 伎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五 代 河 北 曲 阳 王 处 直 墓 后 室 北 壁 内 景 ( 有 盗 洞 )
开 芳 宴 ( 前 室 西 壁 ) 北 宋 元 符 二 年 (
) 河 南 禹 县 白 沙 号 宋 墓
1099
1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北河 宋南 大新 观密 二平 年陌 (宋
墓 )墓
室 壁 画 展 开 示 意 图 ( 前 半 部 )
1108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墓 室 壁 画 展 开 示 意 图 ( 后 半 部 ) 河 南 登 封 高 村 宋 墓
第五章 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美术
第六节 墓葬美术与世俗社会
一、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二、辽代墓葬美术 三、金代墓葬美术 四、元代墓葬美术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 王建墓(永陵)-五代前期-四川成都-前蜀开国君主 • 王处直墓-五代前期-河北曲阳-义武军节度使 • 北宋陵区集中规制(该制度对明清有影响) • 宋元墓室建筑变化:砖砌,仿木建筑 • 宋元是继两汉之后“孝”文化的又一个高潮,墓中雕刻、绘画流行孝
唐 同 光 二 年 ( )
924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宋 哲 宗 永 泰 陵 神 道 石 雕 河 南 巩 县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宋 哲 宗 永 泰 陵 神 道 石 雕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北河 宋南 天禹 符县 二白 年沙 (号
宋 )墓
墓 室 平 面 仰 视 剖 面 图
1 1099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墓 室 东 南 壁 , 左 图 为 西 南 壁 )
1288
四 元代墓葬美术
元 至 元 二 十 五 年 ( ) 墓 葬 纵 剖 面 图 西 安 韩 森 寨 元 代 壁 画 墓
1288
四 元代墓葬美术
墓元 室至 西元 壁二
十 五 年 ( ) 《 五 女 侍 宴 图 》 壁 画 西 安 韩 森 寨 元 代 墓
10
1116
二 辽代墓葬美术
辽 天 庆 六 年 ( ) 《 备 经 图 》 ( 后 室 东 壁 ) 河 北 宣 化 号 辽 墓
1
二 辽代墓葬美术
其金 男 来属 女 源面 面 可具 具 以和 追网 银 溯络 鎏 到是 金 北契 方丹 辽 草特 宁 原色 省 游葬 凌 牧具 源 民, 市 族现 小 的知 喇 萨早 嘛 满期 沟 教墓 辽 信葬 墓 仰尚 出 。未 土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水 墨 山 水 壁 画 五 代 后 唐 同 光 二 年 ( ) 河 北 曲 阳 王 处 直 墓
924
136×82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出散 土乐 ,图 河石 北雕 博 物 院 藏
厘 米 五 代 后 唐 年 河 北 曲 阳 王 处 直 墓
1995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河侍 北女 曲、 阳童 王子 处 直壁 墓画 王 处五 直代 墓后
一 五代两宋墓葬美术
砖 雕 推 磨 图 宁 夏 泾 源 县 北 宋 墓 出 土
二 辽代墓葬美术
• 地理分布:燕山以北的契丹贵族墓(近北朝-唐代遗制),燕山以南 的汉族地主墓(接近北宋墓)
二 辽代墓葬美术
约辽太祖天赞二年(923)之后不久 内蒙古赤峰宝山2号辽墓壁画 《寄锦图》 为受汉文化影响的早期契丹贵族墓,壁画保留唐代风格
四 元代墓葬美术
(《 原论 定道 为图 金》 墓 ,壁 现画 改 定河 为南 元登 墓封 )王
上 元 代 墓 墓 室 东 壁
四 元代墓葬美术
《 梅 竹 双 禽 图 》 壁 画 河 南 登 封 王 上 元 代 墓 室 北 壁 墓
四 元代墓葬美术
河《 南侍 登女 封图 王》 上( 元右 代图 墓为
使 用凌 ,源 中市 晚博 期物 较馆 多藏 ,
三 金代墓葬美术
墓室四壁展开图(线摹图) 河北井陉柿庄6号金墓
三 金代墓葬美术
金 《捣练图》 河北井陉杮庄六号墓墓室东壁
1161
三 金代墓葬美术
金 正 隆 六 年 ( ) 《 散 乐 侍 酒 图 》 ( 墓 室 西 壁 ) 山 西 大 同 徐 龟 墓
山蒙 西元 蒲忽 城必 洞烈 耳汗 村至 元元 墓六
年 (
) 《 堂 中 对 坐 图 》 墓 室 北 壁 东 北 壁 西 北 壁 )
1279
四 元代墓葬美术
墓元 室世 南祖 壁至 墓元 门十 上六
年 ( ) 《 杂 剧 图 》 山 西 新 绛 县 吴 岭 庄 元 墓
四 元代墓葬美术
《杂剧图》 山西运城市西里庄元墓 墓室西壁
四 元代墓葬美术
忽必烈汗至元二年(1265) 《水墨山水》 蒙古帝国时期 山西大同西郊宋家庄冯道真墓墓室北壁
四 元代墓葬美术
《 道 童 图 》 壁 画 大 同 冯 道 真 墓 墓 室 东 壁 南 端
四 元代墓葬美术
《 论 道 图 》 大 同 冯 道 真 墓 墓 室 西 壁 北 端
1269
四 元代墓葬美术
四 元代墓葬美术
《五女侍宴图》中二人局部
1331
四 元代墓葬美术
元 至 顺 二 年 ( ) 《 孝 行 故 事 图 》 壁 画 河 北 涿 州 墓 墓 室 东 南 壁
1269
四 元代墓葬美术
蒙 元 至 元 六 年 (
) 《 行 别 献 酒 图 》 山 西 蒲 城 洞 耳 村 墓 室 西 壁 西 南 壁
二 辽代墓葬美术
《 出 行 归 来 图 》 ( 墓 道 南 北 壁 ) 库 伦 旗 号 辽 墓
1
二 辽代墓葬美术
四 季 山 水 图 配 置 图 ( 中 室 ) 内 蒙 古 巴 林 右 旗 辽 庆 东 陵
二 辽代墓葬美术
四 季 捺 钵 山 水 春 内 蒙 古 巴 林 右 旗 庆 东 陵 中 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