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癌症免疫疗法: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分析 – 浮米网

合集下载

癌症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

癌症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

癌症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癌症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虽然现代医学在癌症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治疗癌症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化学治疗和放疗对健康的副作用、药物耐药性等问题。

因此,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增强身体本身的免疫力,来对抗癌细胞的治疗方式。

它相比于传统的放化疗有两个主要的优点:首先,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仅作用于癌细胞,对健康细胞损害较小;其次,它具有较高的生命质量,患者病情好转后,身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对病情的控制更加稳定。

癌症免疫治疗的核心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打击癌细胞。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方法,但是其前途之光也并非总是一片明朗。

尽管免疫治疗在一些癌症的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患者之间对这种治疗的反应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事实上,许多癌症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时,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此外,由于免疫治疗对于各种癌症的适应症及使用方法尚在研究中,目前只有少数细胞免疫治疗被FDA批准为正式的临床用药。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机制,免疫治疗的副作用常常是治疗的求生之路的主要障碍之一。

然而,对于利用免疫系统治疗癌症的研究者而言,他们仍然对这种治疗方法的前景非常乐观。

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而言,免疫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患者对化疗和放疗的排斥感可能导致患者自愿放弃治疗,而对于免疫治疗,因为是自身免疫系统对病理细胞的攻击,因此患者的接受程度会更高。

此外,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相比,免疫治疗具有更低的治疗费用和较少的不良反应。

因此,从长远来看,免疫治疗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方案。

总体上,癌症免疫治疗保留了治疗癌细胞的同温性细胞功能,同时又适当增强了免疫系统的反应功能。

众多的研究表明,通过使用细胞和抗体等免疫学工具进行治疗,可以真正的提高免疫系统的对癌症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

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

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与传统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

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疗效是令人瞩目的。

对于一些晚期肺癌患者,特别是那些肿瘤细胞表达特定生物标志物(如 PDL1 高表达)的患者,免疫治疗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期。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部分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肿瘤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甚至出现了完全缓解的情况。

这种长期的疾病控制和生存获益是以往治疗方法难以实现的。

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独特。

它不是直接攻击肿瘤细胞,而是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使免疫系统能够重新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这意味着免疫治疗有可能产生持久的抗肿瘤反应,即使在治疗结束后,免疫系统仍能保持对肿瘤的监视和攻击能力。

然而,免疫治疗也并非毫无风险,它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内分泌系统异常等。

皮肤反应可能表现为皮疹、瘙痒;胃肠道反应可能有腹泻、结肠炎;内分泌系统异常则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

由于免疫系统被激活后,可能会对正常组织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各种器官和系统的损伤。

但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都会出现不良反应,而且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

对于免疫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医生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会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方案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轻度的皮肤反应,可能会使用外用药物和抗组胺药;对于严重的免疫相关结肠炎,则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来治疗。

在决定是否采用免疫治疗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风险。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和局限性。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优势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对恶性肿瘤免疫治疗进行分析。

一、免疫治疗的优势1. 高度特异性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消除能力。

相比传统治疗手段,免疫治疗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可以更准确地选择性地杀灭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2. 长期疗效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杀伤力,使其能够在长时间内持续清除癌细胞。

相比传统治疗手段在短时间内杀灭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长期疗效使得患者更有可能达到完全治愈。

3. 免疫记忆效应免疫治疗不仅可以清除已有的恶性肿瘤细胞,还能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形成免疫记忆,使得机体对恶性肿瘤的二次感染有更快速和有效的反应。

这种免疫记忆效应大大降低了恶性肿瘤复发的风险。

二、免疫治疗的局限性1. 效果不一致尽管免疫治疗在某些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治疗效果。

某些肿瘤对免疫治疗不敏感,或者存在免疫逃逸机制,这使得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免疫毒性免疫治疗可能会引发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导致免疫毒性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全身炎症反应和器官损伤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 抗药性长期的免疫治疗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对治疗的适应性和抵抗性的增加,从而降低免疫治疗的疗效。

这不仅限制了免疫治疗的持续时间,也加大了治疗失败的风险。

三、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为了克服免疫治疗的局限性并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科研人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1. 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将免疫治疗与传统的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2. 创新药物研发研发新一代的免疫调节剂和抗肿瘤免疫药物,改善免疫治疗的特异性和疗效。

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前景

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前景

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前景癌症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严重健康问题,对患者和其家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诊断。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放疗,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然而,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前景,以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一、免疫疗法的原理免疫疗法是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一种常见的免疫疗法是通过使用抗体来识别和结合癌细胞,然后激活免疫系统,引导其攻击癌细胞。

另一种免疫疗法是通过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以增强对癌细胞的攻击力。

二、免疫疗法的应用1.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能够解除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使免疫细胞能够发挥更好的抗癌作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包括黑色素瘤、肺癌和肾癌等。

它们的出现显著推动了免疫疗法领域的发展。

2. 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工程化T细胞增强其攻击癌细胞能力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中,医生会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并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改造这些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然后,经过扩增和激活后的CAR-T细胞被重新注入患者体内,进而发挥抗癌作用。

CAR-T细胞疗法在某些癌症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

三、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前景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它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癌症,在许多不同的阶段进行应用。

无论是早期癌症还是晚期转移性癌症,免疫疗法都有潜力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其次,免疫疗法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更少的副作用和更高的选择性。

由于免疫疗法是基于个体的免疫系统来进行治疗的,因此对于健康的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

相比之下,化疗和放疗等传统方法会对身体的健康组织造成广泛的损害。

此外,免疫疗法还可以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估与安全性研究

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估与安全性研究

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估与安全性研究一、引言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这些方法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已经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研究。

二、免疫治疗的原理及现状免疫治疗的原理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细胞免疫疗法、抗体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细胞免疫疗法包括使用激活的自身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如CAR-T细胞疗法。

抗体治疗则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抗体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中抑制免疫应答的分子,从而增强免疫反应攻击癌细胞。

目前,免疫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

例如,抗PD-1/PD-L1抗体治疗已经被证明对多种肿瘤具有显著的疗效,包括黑色素瘤、肺癌和肾癌等。

CAR-T细胞疗法也已经在某些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中取得了成功。

然而,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其中包括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等问题。

三、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估方法评估免疫治疗的疗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免疫治疗的效果主要包括临床疗效评价和影像学评估两个方面。

临床疗效评价包括病情缓解、病情稳定和病情进展等指标。

常用的临床评价工具包括RECIST标准和iRECIST标准等。

影像学评估则是通过CT、MRI等影像学技术来评估肿瘤的变化情况。

近年来,技术在影像学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免疫治疗的安全性研究免疫治疗虽然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但其安全性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免疫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包括免疫相关毒性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

免疫相关毒性反应是由于免疫治疗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反应过度,从而引发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前景

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前景

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前景近年来,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它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细胞,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

本文将就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前景进行阐述。

一、免疫疗法的原理和分类免疫疗法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主要通过激活、调节或者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使肿瘤细胞受到攻击并最终消灭。

免疫疗法可以分为多个分类,包括通过治疗抗原、激活免疫细胞、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多种手段。

不同的免疫疗法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类型的肿瘤。

二、免疫疗法的前景和优势1. 治疗效果显著:相比传统的放化疗等治疗方法,免疫疗法在一些病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治疗效果。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免疫疗法可以使肿瘤细胞受到更有力的攻击,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副作用较低:免疫疗法相对于传统治疗方法,副作用较低。

传统治疗常常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而免疫疗法主要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避免了对正常细胞的不必要伤害。

3. 治疗持久性:相比传统治疗,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更为持久。

一旦免疫系统被激活,它将持续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从而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4. 个体化治疗:免疫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患者的免疫系统进行评估,医生可以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三、免疫疗法的局限性和挑战尽管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它也面临着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一方面,免疫疗法并非对所有肿瘤类型都有效。

另一方面,一些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改变免疫系统的功能来逃避免疫疗法的攻击。

此外,免疫疗法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地区的应用。

四、免疫疗法的发展趋势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前景仍然广阔。

随着对肿瘤免疫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期望未来免疫疗法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此外,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肺癌免疫治疗新的希望与挑战

肺癌免疫治疗新的希望与挑战

肺癌免疫治疗新的希望与挑战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肺癌免疫治疗的新的希望与挑战。

一、肺癌免疫治疗的新的希望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免疫治疗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免疫治疗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攻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免疫治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2. 安全性:免疫治疗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免疫治疗的副作用更小。

3. 持久性:免疫治疗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攻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免疫治疗的治疗效果更加持久。

二、肺癌免疫治疗的挑战虽然肺癌免疫治疗具有很多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挑战:1. 治疗效果不稳定:免疫治疗的治疗效果不稳定,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治疗失败的情况。

这可能与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肿瘤类型等因素有关。

2. 副作用:免疫治疗虽然副作用较小,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免疫反应、免疫抑制等。

3. 高昂的治疗费用:免疫治疗的治疗费用较高,这也是其应用受到限制的一个因素。

三、肺癌免疫治疗的未来发展肺癌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肺癌免疫治疗可能会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 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免疫治疗可能会出现个体化治疗的趋势。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2. 组合治疗:肺癌免疫治疗可能会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如化疗、放疗等。

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失败的风险。

3. 治疗费用下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免疫治疗的治疗费用可能会逐渐下降,从而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结论肺癌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具有很多优势和挑战。

癌症免疫疗法

癌症免疫疗法

癌症免疫疗法癌症是一种常见而可怕的疾病,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因癌症而失去生命。

虽然传统疗法如化疗和放疗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这些疗法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

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癌症免疫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前景。

癌症免疫疗法,顾名思义,是指通过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不同,免疫疗法的目的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而不是单纯地直接杀死癌细胞。

癌症免疫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异常细胞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异常细胞并将其消灭。

然而,癌细胞常常具有一些机制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导致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癌症免疫疗法旨在通过增强或修复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重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目前,癌症免疫疗法的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和癌症疫苗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通过抑制T细胞上的抑制性分子,以增强T细胞攻击癌细胞的能力。

CAR-T细胞疗法是将患者的T细胞经过基因改造后重新注入患者体内,使其能够更好地攻击癌细胞。

癌症疫苗则是通过注射一种特定的抗原来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癌症免疫疗法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由于这种治疗方法的独特机制,它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癌症。

与传统疗法相比,免疫疗法具有更少的副作用和更高的治疗效果。

尤其对于那些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或者难以耐受的患者来说,免疫疗法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然而,癌症免疫疗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目前的免疫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癌症,对于某些癌症如胃癌和肝癌等,其治疗效果还比较有限。

其次,免疫疗法的治疗过程复杂,需要严密的监测和管理,以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的免疫反应。

此外,免疫疗法的高昂价格也限制了其在一些地区和患者群体中的推广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谈癌症免疫疗法: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分析–浮米网
癌症免疫法通常指通过激活免疫系统获得客观应答或疾病稳定的方法,黑素瘤和肾癌是这种疗法的两个天然适应症,因为这两种肿瘤中都有频繁的CD8+ T细胞浸润,甚至偶尔出现自愈病例。

应用标准疗法IL-2(别名T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年轻的黑素瘤、肾癌患者,有15%左右的应答率(6%左右的完全应答),个别病例能够生存10年以上。

T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信号是TCR接收的抗原信息,第二信号是来自细胞表面的一系列受体、配体,有抑制性的也有刺激性的,现在有个时髦的名字叫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

两条经典的抑制性信号通路是PD1和CTLA4,2014年OX40、CD27、CD137 (4-1BB)三条共刺激信号而逐渐进入临床开发。

图片摘自Nat Rev Clin Oncol. 2014, 11, 24-37.
目前仍然不清楚为何癌症疫苗收效甚微,一个极有可能的原因是肿瘤微环境中存在抑制性信号,联合癌症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许能将临床获益最大化,不过现阶段的任务还是将T细胞表面的主要免疫检查点研究清楚。

许多人觉得免疫疗法的毒性比化疗、靶向疗法小,但事实没那么乐观,免疫疗法带来了其他药物很少出现的免疫毒性,如皮炎、大肠炎、垂体炎,这种副作用与免疫应答程度直接相关[4],很难通过剂量调整避免。

目前还很难对比anti-CTLA4单抗、anti-PD1单抗、anti-PDL1单抗的毒性,从机理上来分析,anti-CTLA4的毒性最大,anti-PDL1的毒性最小,因为PD1相比于CTLA4更加分布于外周,CTLA4可能在淋巴结也有重要作用,而PD1存在PDL1、PDL2两个配体,单独阻断PDL1对人体的影响更小。

Ipilimumab是唯一经FDA批准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获批的适应症是黑素瘤,在研的是适应症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肾癌。

单用ipilimumab (3 mg/kg)的3/4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在15%左右,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副作用可能增加,与达卡巴嗪、INCB024360、vemurafenib、nivolumab联用都出现了严重的肝毒性。

Nivolumab+ipilimuma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试验中,虽然观察到了22%的客观应答,但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

48%的患者出现3/4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这导致了41%的患
者中止试验,选择ipilimumab联用时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风险。

就3/4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而言,ipilimumab一般在20%以上,nivolumab可控制在10-20%,MK-3475、MPDL3280A 如果剂量合适可控制在10%以下,而MEDI4376在早期试验中报道的1/2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只有43%,压根没发现3/4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另外anti-PD1单抗nivolumab、MK-3475都报道了肺炎这一严重不良反应,anti-PDL1单抗MEDI4376、MPDL3280A似乎没有。

对癌症免疫疗法最敏感的当然是黑素瘤了,这种肿瘤中含有大量浸润T细胞,早期的免疫疗法就是将这种T细胞分离出来,经过体外扩增后打回患者体内。

Ipilimumab将黑素瘤患者3年、4年生存率提升了近1倍,nivolumab和MK-3475可能再提升1倍。

目前癌症免疫疗法的应答率普遍在50%以下,许多化疗和靶向疗法,但一个突出的优势是比较难以产生耐药性,对于产生应答的那一小部分幸运儿,癌症免疫疗法有起死回生的效果,延长几年甚至10年以上生存期都是有可能的。

未来可能通过筛查PDL1等生物标志物提升应答率,但广泛用于癌
症的一线治疗还有很长的路。

试验方案
受试患者
有效性
安全性
Ref
Ipilimumab (3 mg/kg) vs gp 100
676例既往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的转移性黑素瘤
ORR: 10.9% vs 1.5%
mOS: 10.1 vs 6.4个月
2Y-OSR: 23.5% vs 13.7%
3/4级AE: 45.8% vs 47%
3/4级药物相关AE: 22.9% vs 11.4%
3/4 级IRAE: 14.6% vs 3.0%
[1]
Ipilimumab (10 mg/kg) + 达卡巴嗪vs 安慰剂+ 达卡巴嗪502例尚未接受治疗的转移性黑素瘤
ORR: 15.2% vs 10.3%
mOS: 11.2 vs 9.1 个月
3Y-OSR: 20.8% vs. 12.2%
3/4级AE: 56.3% vs 27.5%
3/4级IRAE: 41.7% vs 6.0%
ALT/AST升高
[2]
Ipilimumab + 紫杉醇+ 卡铂vs紫杉醇+ 卡铂204例尚未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
ORR: 31% vs 18%
mPFS: 5.1 vs 4.2个月
mOS: 12.2 vs 8.3个月
3/4级IRAE: 15% vs 6%
[3]
Ipilimumab (3 mg/kg)
61例转移性肾细胞癌
ORR: 12.5%
3/4级IRAE: 33%
[4]
Nivolumab (0.1-10 mg/kg)
107例既往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的转移性黑素瘤ORR: 31%(高剂量组41%)
mOS: 16.8个月(高剂量组20.3个月)
3Y-OSR: 40%
3/4级药物相关AE: 21%
[10]
Nivolumab + ipilimumab
53例不可切除型III、IV期黑素瘤
ORR: 53%(PDL1阳性或阴性影响不大)
3/4级AE: 72%
3/4级治疗相关AE:53%
ALT/AST升高、肺炎
[11]
Nivolumab (3 mg/kg)
20例未经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ORR: 30%(PDL1阳性组为67%)
中位PFS: 29.6个月
3/4级治疗相关AE: 15%
[5]
Nivolumab (3 mg/kg) + 厄洛替尼
21例未经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ORR: 19%
24周PFS: 47%
对厄洛替尼耐药患者有效
3/4级治疗相关AE: 19%
ALT/AST升高
[6]
Nivolumab (3 mg/kg)
129例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ORR: 17%
mOS: 14.9个月
1Y-OSR: 56%; 2Y-SR: 45%
3/4级治疗相关AE: 14%
[7]
Nivolumab + sunitinib vs nivolumab + pazopanib
53例至少接受过1种疗法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ORR: 42% vs 45%
24周PFS: 78% vs 55%
3/4级AE: 73% vs 60%
ALT/AST升高
[8]
Nivolumab (1-3 mg/kg)
13例铂类耐药型卵巢癌
ORR: 23%
DCR: 54%
1例严重不良反应
[9]
MK-3475
135例晚期黑素瘤(25%接受过免疫疗法,35%接受过化疗)
ORR: 38%(高剂量组52%)
PFS> 7个月
3/4级药物相关AE: 13%
[12]
MK-3475
84例尚未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ORR: 36%
绝大多数药物相关的AE是1/2级,3级AE只有1例心包积液
[13]
MK-3475
221例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ORR: 21%(PDL1阳性组为24%)
3/4级药物相关AE: 6%
肺炎
[14]
MEDI4376
13例既往接受过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
ORR: 23%
1/2级治疗相关AE: 43%
[15]
MPDL3280A
31例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尿路膀胱癌
ORR: 50%
3/4级治疗相关AE: 3.2%
[16]
MPDL3280A
171例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黑素瘤、结直肠癌、胃癌
ORR: 21%(肺癌22%、黑素瘤29%、肾细胞癌15%,PDL1阳性组为39%)
3/4级AE: 39%
3/4级治疗相关AE: 13%
3/4级IRAE: 2%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