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分析公式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的计算方法

多元分析公式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的计算方

多元分析公式——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计算方法

多元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用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

互作用。在多元分析中,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和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

它们的应用。

一、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通过线性变换将多个相关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无

关变量(主成分)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数据集的维度,提取

主要特征,并发现变量之间的模式。下面是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方法:

1. 样本协方差矩阵的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原始变量之间的协方差矩阵。协方差矩阵的元

素是原始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Cov(X,Y)=Σ[(X_i-μ_X)(Y_i-μ_Y)]/n

其中,X和Y分别表示两个原始变量,X_i和Y_i表示样本中的具

体观测值,μ_X和μ_Y分别表示X和Y的样本均值,n是样本数量。

2.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

在计算样本协方差矩阵后,我们可以计算出它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特征值代表每个主成分的解释力度,特征向量则代表每个主成分的方

向。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通过使用数学软件或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和获取。

3. 主成分的计算

接下来,我们根据每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将原始变量进行线

性组合,得到主成分。通常,我们选择特征值较大的几个主成分来解

释大部分的方差。主成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PC1=a_11X_1+a_12X_2+...+a_1kX_k

PC2=a_21X_1+a_22X_2+...+a_2kX_k

...

PCm=a_m1X_1+a_m2X_2+...+a_mkX_k

其中,PC1到PCm分别表示主成分,a_ij表示特征向量矩阵的元素,X_1到X_k表示原始变量。

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观测数据背后的更基本的、不可观测的潜

在变量(因子)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背后的结构,并将

多个指标归结为更少的几个潜在因子。下面是因子分析的计算方法:

1.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的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因子载荷矩

阵的元素代表每个变量与每个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初始因子载

荷矩阵可以使用统计软件或特定的计算方法,例如主成分分析或最大

似然法。

2. 提取因子

接下来,我们需要筛选出影响最大的因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保留

具有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并将其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相乘,得到提

取的因子。

3. 因子旋转

在因子分析中,因子旋转是为了使得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更

为清晰和易解释。常用的因子旋转方法有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

4. 解释因子载荷矩阵

最后,我们需要解释因子载荷矩阵,找出每个因子对应的具体变量。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计算方法。主成分分析可以帮

助我们提取主要特征并减少数据维度,而因子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数据背后的结构和相关因素。准确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

更好地应用多元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数学建模各种分析方法

现代统计学 1.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运用这种研究技术,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出影响消费者购买、消费以及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哪些,以及它们的影响力(权重)运用这种研究技术,我们还可以为市场细分做前期分析。 2.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技术,在分析者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数据,让自己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主成分分析一般很少单独使用:a,了解数据。(screening the data),b,和cluster analysis一起使用,c,和判别分析一起使用,比如当变量很多,个案数不多,直接使用判别分析可能无解,这时候可以使用主成份发对变量简化。(reduce dimensionality)d,在多元回归中,主成分分析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共线性(条件指数),还可以用来处理共线性。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区别 1、因子分析中是把变量表示成各因子的线性组合,而主成分分析中则是把主成分表示成个变量的线性组合。 2、主成分分析的重点在于解释个变量的总方差,而因子分析则把重点放在解释各变量之间的协方差。 3、主成分分析中不需要有假设(assumptions),因子分析则需要一些假设。因子分析的假设包括:各个共同因子之间不相关,特殊因子(specific fact or)之间也不相关,共同因子和特殊因子之间也不相关. 4、主成分分析中,当给定的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是唯一的时候,的主成分一般是独特的;而因子分析中因子不是独特的,可以旋转得到不同的因子。 5、在因子分析中,因子个数需要分析者指定(spss根据一定的条件自动设定,只要是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进入分析),而指定的因子数量不同而结果不同。在主成分分析中,成分的数量是一定的,一般有几个变量就有几个主成分。 和主成分分析相比,由于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在解释方面更加有优势.大致说来,当需要寻找潜在的因子,并对这些因子进行解释的时候,更加倾向于使用因子分析,并且借助旋转技术帮助更好解释。而如果想把现有的变量变成少数几个新的变量(新的变量几乎带有原来所有变量的信息)来进入后续的分析,则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当然,这中情况也可以使用因子得分做到。所以这中区分不是绝对的。 总得来说,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技术,在分析者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数据,让自己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主成分分析一般很少单独使用:a,了解数据.(screening the data),

SPSS 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实验课:因子分析 实验目的 理解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熟悉并掌握SPSS中的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及其主要应用。 因子分析 一、基础理论知识 1 概念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来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化繁为简的降维处理技术。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因子分析的一个特例,是使用最多的因子提取方法。它通过坐标变换手段,将原有的多个相关变量,做线性变化,转换为另外一组不相关的变量。选取前面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这样达到了因子分析较少变量个数的目的,同时又能与较少的变量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的信息。 两者关系:主成分分析(PCA)和因子分析(FA)是两种把变量维数降低以便于描述、理解和分析的方法,而实际上主成分分析可以说是因子分析的一个特例。 2 特点 (1)因子变量的数量远少于原有的指标变量的数量,因而对因子变量的分析能够减少分析中的工作量。 (2)因子变量不是对原始变量的取舍,而是根据原始变量的信息进行重新组构,它能够反映原有变量大部分的信息。 (3)因子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对变量的分析比较方便,但原始部分变量之间多存在较显著的相关关系。 (4)因子变量具有命名解释性,即该变量是对某些原始变量信息的综合和反映。 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即通过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显然,在一个低维空间解释系统要比在高维系统容易的多。

3 类型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因子分析分为R 型和Q 型两种。 当研究对象是变量时,属于R 型因子分析; 当研究对象是样品时,属于Q 型因子分析。 但有的因子分析方法兼有R 型和Q 型因子分析的一些特点,如因子分析中的对应分析方法,有的学者称之为双重型因子分析,以示与其他两类的区别。 4分析原理 假定:有n 个地理样本,每个样本共有p 个变量,构成一个n ×p 阶的地理数据矩阵 : 当p 较大时,在p 维空间中考察问题比较麻烦。这就需要进行降维处理,即用较少几个 综合指标代替原来指标,而且使这些综合指标既能尽量多地反映原来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同时它们之间又是彼此独立的。 线性组合:记x1,x2,…,xP 为原变量指标,z1,z2,…,zm (m ≤p )为新变量指标(主成分),则其线性组合为: Lij 是原变量在各主成分上的载荷 无论是哪一种因子分析方法,其相应的因子解都不是唯一的,主因子解仅仅是无数因子解中之一。 zi 与zj 相互无关; z1是x1,x2,…,xp 的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z2是与z1不相关的x1,x2,…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则,新变量指标z1,z2,…分别称为原变量指标的第一,第二,…主成分。 Z 为因子变量或公共因子,可以理解为在高维空间中互相垂直的m 个坐标轴。 主成分分析实质就是确定原来变量xj (j=1,2 ,…,p )在各主成分zi (i=1,2,…,m )上的荷载 lij 。 从数学上容易知道,从数学上也可以证明,它们分别是相关矩阵的m 个较大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 ? ??? ????? ???=np n n p p x x x x x x x x x X 2 1 222 21 11211?? ? ?? ? ?+++=+++=+++=p mp m m m p p p p x l x l x l z x l x l x l z x l x l x l z 22112222121212121111?? ? ?? ? ?+++=+++=+++=p mp m m m p p p p x l x l x l z x l x l x l z x l x l x l z 22112222121212121111

多元分析公式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的计算方法

多元分析公式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的计算方 法 多元分析公式——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计算方法 多元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用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 互作用。在多元分析中,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和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 它们的应用。 一、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通过线性变换将多个相关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无 关变量(主成分)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数据集的维度,提取 主要特征,并发现变量之间的模式。下面是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方法: 1. 样本协方差矩阵的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原始变量之间的协方差矩阵。协方差矩阵的元 素是原始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Cov(X,Y)=Σ[(X_i-μ_X)(Y_i-μ_Y)]/n 其中,X和Y分别表示两个原始变量,X_i和Y_i表示样本中的具 体观测值,μ_X和μ_Y分别表示X和Y的样本均值,n是样本数量。 2.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 在计算样本协方差矩阵后,我们可以计算出它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特征值代表每个主成分的解释力度,特征向量则代表每个主成分的方

向。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通过使用数学软件或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和获取。 3. 主成分的计算 接下来,我们根据每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将原始变量进行线 性组合,得到主成分。通常,我们选择特征值较大的几个主成分来解 释大部分的方差。主成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PC1=a_11X_1+a_12X_2+...+a_1kX_k PC2=a_21X_1+a_22X_2+...+a_2kX_k ... PCm=a_m1X_1+a_m2X_2+...+a_mkX_k 其中,PC1到PCm分别表示主成分,a_ij表示特征向量矩阵的元素,X_1到X_k表示原始变量。 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观测数据背后的更基本的、不可观测的潜 在变量(因子)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背后的结构,并将 多个指标归结为更少的几个潜在因子。下面是因子分析的计算方法: 1.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的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因子载荷矩 阵的元素代表每个变量与每个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初始因子载

主成分分析计算方法和步骤

主成分分析计算方法和步骤: 在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实证研究时,为了充分反映被研究对象个体之间的差异, 研究者往往要考虑增加测量指标,这样就会增加研究问题的负载程度。但由于各指标都是对同一问题的反映,会造成信息的重叠,引起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因此,在多指标的数据分析中,如何压缩指标个数、压缩后的指标能否充分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成为研究者关心的问题。而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主成分分析的应用目的可以简单地归结为: 数据的压缩、数据的解释。它常被用来寻找和判断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综合指标,并且对综合指标所包含的信息给予适当的解释, 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步骤分为: ①对原始指标进行标准化,以消除变量在数量极或量纲上的影响;②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求出相关系数矩阵 R; ③求出 R 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④确定主成分,结合专业知识对各主成分所蕴含的信息给予适当的解释;⑤合成主成分,得到综合评价值。 结合数据进行分析 本题分析的是全国各个省市高校绩效评价,利用全国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见附录),从相关的指标数据我们无法直接评价我国各省市的高等教育绩效,而通过表5-6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到许多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很高。如:招生人数与教职工人数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教育投入经费和招生人数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教工人数与本科院校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到达了0.963,而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关性都很高,这也充分说明了主成分分析的必要性。 表5-6 相关系数矩阵 本科院校 数招生人数教育经费投入 相关性师生比0.279 0.329 0.252 重点高校数0.345 0.204 0.310 教工人数0.963 0.954 0.896 本科院校数 1.000 0.938 0.881 招生人数0.938 1.000 0.893 教育经费投 0.881 0.893 1.000 入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应用与计算步骤

一、概述 在处理信息时,当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时,可以解释为这两个变量反映此课题的信息有一定的重叠,例如,高校科研状况评价中的立项课题数与项目经费、经费支出等之间会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学生综合评价研究中的专业基础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获奖学金次数等之间也会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而变量之间信息的高度重叠和高度相关会给统计方法的应用带来许多障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削减变量的个数,但这必然又会导致信息丢失和信息不完整等问题的产生。为此,人们希望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它既能大大减少参与数据建模的变量个数,同时也不会造成信息的大量丢失。主成分分析正是这样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变量维数,并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以最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将众多的原有变量综合6210x 较少几个综合指标,通常综合指标(主成分)有以下几个特点: ↓主成分个数远远少于原有变量的个数 原有变量综合成少数几个因子之后,因子将可以替代原有变量参与数据建模,这将大大减少分析过程中的计算工作量。 ↓主成分能够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因子并不是原有变量的简单取舍,而是原有变量重组后的结果,因此不会造成原有变量信息的大量丢失,并能够代表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主成分之间应该互不相关 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的新的综合指标(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因子参与数据建模能够有效地解决变量信息重叠、多重共线性等给分析应用带来的诸多问题。 ↓主成分具有命名解释性 总之,主成分分析法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众多原有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如何使因子具有一定的命名解释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数学上对数据降维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设法将原来众多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X1,X2,…,XP (比如p 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较少个数的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Fm 来代替原来指标。那么综合指标应该如何去提取,使其既能最大程度的反映原变量Xp 所代表的信息,又能保证新指标之间保持相互无关(信息不重叠)。 设F1表示原变量的第一个线性组合所形成的主成分指标,即 11112121...p p F a X a X a X =+++,由数学知识可知,每一个主成分所提取的信息量可 用其方差来度量,其方差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常常希望第一主成分F1所含的信息量最大,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X1,X2,…,XP 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的,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 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第二个主成分指标F2,为有效地反映原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F2中,即F2与F1要保持独立、不相关,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其协方差Cov(F1, F2)=0,所以F2是与F1不

主成分分析计算方法和步骤

主成分分析计算方法与步骤: 在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实证研究时,为了充分反映被研究对象个体之间的差异, 研究者往往要考虑增加测量指标,这样就会增加研究问题的负载程度。但由于各指标都就是对同一问题的反映,会造成信息的重叠,引起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因此,在多指标的数据分析中,如何压缩指标个数、压缩后的指标能否充分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成为研究者关心的问题。而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主成分分析的应用目的可以简单地归结为: 数据的压缩、数据的解释。它常被用来寻找与判断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综合指标,并且对综合指标所包含的信息给予适当的解释, 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步骤分为: ①对原始指标进行标准化,以消除变量在数量极或量纲上的影响;②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求出相关系数矩阵 R; ③求出 R 矩阵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 ④确定主成分,结合专业知识对各主成分所蕴含的信息给予适当的解释;⑤合成主成分,得到综合评价值。 结合数据进行分析 本题分析的就是全国各个省市高校绩效评价,利用全国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见附录),从相关的指标数据我们无法直接评价我国各省市的高等教育绩效,而通过表5-6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瞧到许多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很高。如:招生人数与教职工人数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教育投入经费与招生人数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教工人数与本科院校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到达了0、963,而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关性都很高,这也充分说明了主成分分析的必要性。 表5-6 相关系数矩阵 本科院校 数招生人数教育经费投入 相关性师生比0、279 0、329 0、252 重点高校数0、345 0、204 0、310 教工人数0、963 0、954 0、896 本科院校数1、000 0、938 0、881 招生人数0、938 1、000 0、893 教育经费投 0、881 0、893 1、000 入 师生比重点高校数教工人数 相关性师生比1、000 -0、218 0、208 重点高校数-0、218 1、000 0、433 教工人数0、208 0、433 1、000 本科院校数0、279 0、345 0、963 招生人数0、329 0、204 0、954 教育经费投 0、252 0、310 0、896 入(元) 表5-7给出的就是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我们选取主成分的标准有两个:第一,特征根大于1,因为,如果特征根小于1,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

主成分因子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这些综合指标通常被称为主成分,主成分相比原始变量而言,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即在研究许多复杂问题时不至于丢失太多信息,从而使我们更容易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提高分析效率该方法的核心就是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n个主分量Y1,Y2,…,Yn,其中Yi (i=1,2,,n)为第i个主成分的得分,以主分量Yi 的方差贡献率ai 作为权数,构造综合评价函数:Y=a1Y2+a2Y2+ +anYn,这样当我们把第i个主成分的得分算出来后,便可以很快求出综合得分,并且按照得分的高低来排序同时我们可以根据第i个主成分的得分来衡量某地区或某企业在第i个主成分所代表的经济效益方面的地位二、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实证问题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众多影响因素。这些涉及的因素一般称为指标,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也称为变量。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所研究问题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所得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在用统计方法研究多变量问题时,变量太多会增加计算量和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希望在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涉及的变量较少,得到的信息量较多。主成分分析正是适应这一要求产生的,是解决这类题的理想工具。 同样,在科普效果评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科普效果是很难具体量化的。在实际评估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选用几个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采用打分的方法来进行评估,故综合指标的选取是个重点和难点。如上所述,主成分分析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工具。因为评估所涉及的众多变量之间既然有一定的相关性,就必然存在着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根据这一点,通过对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结构的关系研究,找出影响科普效果某一要素的几个综合指标,使综合指标为原来变量的线性拟合。这样,综合指标不仅保留了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且彼此间不相关,又比原始变量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质,就使我们在研究复杂的科普效果评估问题时,容易抓住主要矛盾。上述想法可进一步概述为:设某科普效果评估要素涉及个指标,这指标构成的维随机向量为。对作正交变换,令,其中为正交阵,的各分量是不相关的,使得的各分量在某个评估要素中的作用容易解释,这就使得我们有可能从主分量中选择主要成分,削除对这一要素影响微弱的部分,通过对主分量的重点分析,达到对原始变量进行分析的目的。的各分量是原始变量线性组合,不同的分量表示原始变量之间不同的影响关系。由于这些基本关系很可能与特定的作用过程相联系,主成分分析使我们能从错综复杂的科普评估要素的众多指标中,找出一些主要成分,以便有效地利用大量统计数据,进行科普效果评估分析,使我们在研究科普效果评估问题中,可能得到深层次的一些启发,把科普效果评估研究引向深入。 例如,在对科普产品开发和利用这一要素的评估中,涉及科普创作人数百万人、科普作品发行量百万人、科普产业化(科普示范基地数百万人)等多项指标。经过主成分分析计算,最后确定个或个主成分作为综合评价科普产品利用和开发的综合指标,变量数减少,并达到一定的可信度,就容易进行科普效果的评估。 三、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

多元统计分析公式速查手册多变量情况下的重要指标计算

多元统计分析公式速查手册多变量情况下的 重要指标计算 多元统计分析公式速查手册 在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时,常常需要计算各种重要的指标,本文为您提供了一个多元统计分析公式速查手册,方便您在实践中进行准确的计算。 1. 均值(Mean) 多元变量X1, X2, ..., Xn的均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μ = (ΣXi) / n 2. 方差(Variance) 方差是一个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σ^2 = Σ(Xi - μ)^2 / (n-1) 其中,Xi代表第i个变量的取值,μ代表均值,n代表样本容量。 3. 协方差(Covariance) 协方差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质,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ov(X, Y) = Σ((Xi - μx)(Yi - μy)) / (n-1) 其中,X和Y分别代表两个变量,μx和μy分别代表对应变量的均值,n代表样本容量。

4.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相关系数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r = Cov(X, Y) / (σx * σy) 其中,Cov(X, Y)代表协方差,σx和σy代表对应变量的标准差。 5. 多元回归系数(Multivariat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通过最小二乘法可以求得多元回归系数,可以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β = (X'X)^(-1)X'Y 其中,X代表自变量矩阵,Y代表因变量矩阵,(X'X)^(-1)代表X'X 的逆矩阵。 6. 协方差矩阵(Covariance matrix) 协方差矩阵用于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 式计算: Σ = (X'X)^(-1) * XX' * (X'X)^(-1) 其中,X为变量矩阵。 7.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在因子分析中,常需要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和特征值,计算方法如下: - 因子载荷矩阵:

主成分分析计算方法和步骤

主成分分析计算方法和步骤

主成分分析计算方法和步骤: 在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实证研究时,为了充分反映被研究对象个体之间的差异, 研究者往往要考虑增加测量指标,这样就会增加研究问题的负载程度。但由于各指标都是对同一问题的反映,会造成信息的重叠,引起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因此,在多指标的数据分析中,如何压缩指标个数、压缩后的指标能否充分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成为研究者关心的问题。而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主成分分析的应用目的可以简单地归结为: 数据的压缩、数据的解释。它常被用来寻找和判断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综合指标,并且对综合指标所包含的信息给予适当的解释, 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步骤分为: ①对原始指标进行标准化,以消除变量在数量极或量纲上的影响;②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求出相关系数矩阵 R; ③求出 R 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④确定主成分,结合专业知识对各主成分所蕴含的信息给予适当的解释;⑤合成主成分,得到综合评价值。 结合数据进行分析 本题分析的是全国各个省市高校绩效评价,利用全国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见附录),从相关的指标数据我们无法直接评价我国各省市的高等教育绩效,而通过表5-6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到许多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很高。如:招生人数与教职工人数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教育投入经费和招生人数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教工人数与本科院校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到达了0.963,而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关性都很高,这也充分说明了主成分分析的必要性。 表5-6 相关系数矩阵 本科院校 数招生人数教育经费投入 相关性师生比0.279 0.329 0.252 重点高校数0.345 0.204 0.310 教工人数0.963 0.954 0.896 本科院校数 1.000 0.938 0.881 招生人数0.938 1.000 0.893 教育经费投 0.881 0.893 1.000 入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基本步骤、数学模型及求解

一、因子分析 1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1.1 因子分析的基本出发点 将原始指标综合成较少的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方差),这些综合指标之间没有相关性。 1.2 因子变量的特点 (1)这些综合指标称为因子变量,是原变量的重造; (2)个数远远少于原变量个数,但可反映原变量的绝大部分方差; (3)不相关性; (4)可命名解释性。 2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1)确认待分析的原始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 (2)构造因子变量; (3)利用旋转方法使因子变量具有可解释性; (4)计算每个样本的因子变量得分。 3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x i 为标准化的原始变量;F i 为因子变量;k 〈p ) 111112213311 221122223322331132233333112233..................k k k k k k p p p p pk k p x a f a f a f a f x a f a f a f a f x a f a f a f a f x a f a f a f a f εεεε⎧=+++++⎪ =+++++⎪⎪ =+++++⎨⎪⎪=+++++⎪⎩ 也可以矩阵的形式表示为: X=AF+ε F :因子变量; A :因子载荷阵; a ij :因子载荷; ε:特殊因子。

4 因子分析的相关概念 (1)因子载荷 在因子变量不相关的条件下,a ij 就是第i 个原始变量与第j 个因子变量的相关系数。a ij 绝对值越大,则X i 与F i 的关系越强. (2)变量的共同度(Communality ) 也称公共方差。X i 的变量共同度为因子载荷矩阵A 中第i 行元素的平方和。 221k i ij j h a ==∑可见:X i 的共同度反应了全部因子变量对X i 总方差的解释能力。 (3)因子变量F j 的方差贡献 因子变量F j 的方差贡献为因子载荷矩阵A 中第j 列各元素的平方和 2 1p j ij i S a ==∑可见:因子变量F j 的方差贡献体现了同一因子Fj 对原始所有变量 总方差的解释能力,S j /p 表示了第j 个因子解释原所有变量总方差的比例。 5 原有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 计算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一般小于0。3就不适合作因子分析。 6 确定因子变量--主成份分析 6.1主成份分析法的数学模型 111112213312211222233233113223333112233............... ...p p p p p p p p p p pp p y x x x x y x x x x y x x x x y x x x x μμμμμμμμμμμμμμμμ=+++⎧⎪ =+++⎪⎪ =+++⎨⎪⎪⎪=+++⎩ 将原有的P 个相关变量X i 作线性变换后转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Y i 该方程组要求:2222 123... 1 (1,2,3...,)i i i ip i p μμμμ++++== 系数u ij 依照两个原则来确定: 1、y i 与y j (i ≠j ,i ,j=1,2,3,…p)互不相关; 2、y 1是x 1,x 2,x 3,…,x p 的一切线性组合(系数满足上述方程组)中方差最大的;y 2是与y 1不相关的x 1,x 2,x 3,…,x p 的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次大的;y P 是

多元统计复习题 题干

因子分析复习题 1.试述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主成分分析:以原变量的线性组合将原变量组合成少数几个主成分。 因子分析:将原变量分解成几个公因子的线性组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原变量的内在关系。 两者的分析重点不一致 C=AX 主成分为原始变量线性组合,重点在综合原始变量信息。 X=LF+e 原始变量为公因子与特殊因子线性组合,公因子重点反映支配原始变量的不可观测的潜在因素。 联系 主成分分析:数据降维(多项变少项) 因子分析是通过主成分推导而来。 两者的分析重点不一致 C=AX 主成分为原始变量线性组合,重点在综合原始变量信息。 X=LF+e 原始变量为公因子与特殊因子线性组合,公因子重点反映支配原始变量的不可观测的潜在因素。 2.因子分析主要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因子分析:将原变量分解成几个公因子的线性组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原变量的内在关系。 用途: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 作用:分类、从显在变量里探索不可直接观察的公共因子 3.简述因子模型X LF e =+中载荷矩阵L的统计意义。

4.在进行因子分析时,为什么要进行因子旋转?正交旋转 (最大方差因子旋转)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因子旋转 •使得每一个变量在某一个因子上负荷尽量大 而在其他因子上负荷尽量小——varimax! •所有因子保持不相关——互相垂直 •旋转后共性方差不变 5. 设某客观现象可用X=()’来描述,在因子分析时,从约相关阵出发计算出特征值为由 于,所以找前两个特征值所对应的公 共因子即可,又知对应的正则化特征向量分别为 (0.707,-0.316,0.632)’及(0,0.899,0.4470)’,要求:(1)计算因子载荷矩阵A,并建立因子模型。 (2)计算共同度。 (3)计算第一公因子对X的“贡献”。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实验报告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实验报告 目录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实验报告 (1) 引言 (1) 研究背景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3) 主成分分析 (4) 主成分分析的概念 (4) 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5) 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6) 因子分析 (7) 因子分析的概念 (7) 因子分析的原理 (8) 因子分析的步骤 (8) 实验设计 (9) 数据收集 (9) 数据预处理 (11) 主成分分析实验 (11) 因子分析实验 (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4) 主成分分析结果 (14) 因子分析结果 (15) 结果对比与讨论 (16) 结论与展望 (17) 实验结论 (17) 实验不足与改进方向 (17) 后续研究建议 (18) 参考文献 (19) 引言 研究背景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和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简称FA)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常用的降维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像处理、

金融风险评估等领域。这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的变量中提取出最为重要的信息,简化数据集,减少冗余信息,同时保留原始数据的主要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大规模数据的处理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成为了研究者们的关注焦点。它们能够对高维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出最为重要的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映射到一个新的坐标系中,使得新坐标系下的变量之间不相关。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数据的维度,同时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主要信息。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找到能够最大程度解释数据方差的投影方向,即找到一组新的变量,使得它们之间的协方差为零。这些新的变量被称为主成分,它们按照解释方差的大小排序,前几个主成分能够解释原始数据中大部分的方差。 因子分析是一种潜变量模型,它假设观测数据是由一组潜在因子和测量误差共同决定的。因子分析的目标是通过观测数据来估计潜在因子的结构和参数。在因子分析中,我们假设观测数据是由少数几个潜在因子引起的,这些潜在因子无法直接观测到,只能通过观测变量的线性组合来间接反映。因子分析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或最小二乘估计等方法,估计出潜在因子的载荷矩阵和特征值,从而揭示出潜在因子的结构和影响。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金融风险评估中,我们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来提取出最为重要的风险因子,从而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金融风险。在图像处理中,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可以用于图像压缩和特征提取,减少图像数据的存储空间和计算复杂度。在医学领域,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预测疾病的风险因素。 综上所述,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数据降维技术,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实验报告将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探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并比较它们在数据降维和特征提取方面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FA)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常用的降维技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的变量中提取出最为重要的信息,简化数据集的复杂性,同时保留数据的主要特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实际应用,深入了解这两种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场景,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效果和局限性。 首先,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数据降维中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着大量的变量,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且很多变量可能包含了相似的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将这些相关变量合并为少数几个主成分或因子,从而减少变量的数量,简化数据集的分析和解释过程。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数据降维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属于协方差逼近技术。主要是从协方差矩阵出发,实现一种正交变换,从而将高维系统表示为低维系统,在此过程中可以揭示研究对象的许多性质和特征。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分析等等。只要懂得线性代数中二次型化为标准型的原理,就很容易掌握主成分分析的原理,进而掌握 因子分析的原理。在理解正交变换数学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借助Excel 开展主成分分析。为了清楚地说明主成分的计算过程,不妨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实例。 【例】2000 年中国各地区的城、乡人口的主成分分析。这个例子只有两个变量(m=2): 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31 个样品:即中国的3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n=31)。资料来自2001 年《中国统计年鉴》,为2000 年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11 月1 日零时数。由于变量太少,这个例子仅仅具有教学意义——简单的实例更容易清楚地展示计算过程的细节。 计算步骤

5.1.1 详细的计算过程 首先,录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适当处理(图5-1-1)。计算的详细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原始数据绘成散点图 主成分分析原则上要求部分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 关趋势。如果所有变量彼此之间不相关 (即正交),则没有必要进行主成分分析,因为主成分分析的目的就是用正交的变量代替原 来非正交的变量。如果原始变量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则有必要对数据进行线性转换,否则效 果不佳。从图5-1-2 可见,原始数据具有非线性相关趋势,可以近似匹配幂指数函数,且测 定系数R2=0.5157,相应地,相关系数R=0.7181(图 5-1-2a);取对数之后,点列具有明显的 线性趋势(图5-1-2b)。 第二步,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标准化的数学公式为 我们将对对数变换后的数据开展主成分分析,因此只对取对数后的数据标准化。根据图5-1-1 所示的数据排列,应该按列标准化,用xij 代表取对数

(整理)多元数据处理——因子分析法.

多元数据处理 ---因子分析方法 多元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多元随机变量,协方差分析,趋势面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各个分析方法的相互结合等等。本文主要针对其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展开了论述,并举了一个因子分析法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实例。 第一章因子分析方法概述 1.1因子分析的涵义 为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测量和评估对象的特征,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往往尽可能多的选用特征指标进行系统评估,选取的指标越多,就越能全面、客观的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选取众多指标的同时也带来了统计分析的困难:一、不同的指标,不同重要程度需要赋予不同的权重,而靠主观的评价避免不了一些失误与错误。二、收集到的指标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大量收集指标带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因子分析方法则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因子分析[1]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该方法起源于20世纪初Karl Pearson 和Charles Spearman 等人关于心理测试的统计分析,它的核心是用最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2]通过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来找出其主要矛盾,找出事物内在的基本规律。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但是,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称为因子。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使不同组内的变量相关性较低[3]。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所谓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变量[4]。因子变量的特点:第一,因子变量的数量远小于原指标的数量,对因子变量的分析能够减少分析的工作量;第二,因子变量不是原有变量的简单取舍,而是对原有变量的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应用及计算步骤..

Σ的前m 个较大的特征值λ1≥λ2≥…λm>0,就是前m 个主成分对应的方差,i λ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i a 就是主成分Fi 的关于原变量的系数,则原变量的第i 个主成分Fi 为: Fi ='i a X 主成分的方差(信息)贡献率用来反映信息量的大小,i α为: 1/m i i i i αλλ==∑ (3)选择主成分 最终要选择几个主成分,即F1,F2,……,Fm 中m 的确定是通过方差(信息)累计贡献率G(m)来确定 1 1 ()/p m i k i k G m λλ===∑∑ 当累积贡献率大于85%时,就认为能足够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了,对应的m 就是抽取的前m 个主成分。 (4)计算主成分载荷 主成分载荷是反映主成分Fi 与原变量Xj 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原来变量Xj (j=1,2 ,…, p )在诸主成分Fi (i=1,2,…,m )上的荷载 lij ( i=1,2,…,m ; j=1,2 ,…,p )。: (,)(1,2, ,;1,2,,) i j i ij l Z X a i m j p λ=== 在SPSS 软件中主成分分析后的分析结果中,“成分矩阵”反应的就是主成分载荷矩阵。 (5)计算主成分得分 计算样品在m 个主成分上的得分: 1122...i i i pi p F a X a X a X =+++ i = 1,2,…,m 实际应用时,指标的量纲往往不同,所以在主成分计算之前应先消除量纲的影响。消除数据的量纲有很多方法,常用方法是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即做如下数据变换: *1,2,...,;1,2,...,ij j ij j x x x i n j p s -= == 其中:1 1n j ij i x x n ==∑,2 211()1n j ij j i s x x n ==--∑ 根据数学公式知道,①任何随机变量对其作标准化变换后,其协方差与其相关系数是一回事,即标准化后的变量协方差矩阵就是其相关系数矩阵。②另

浅谈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基本思想-主要性质-应用举例-计算步骤-主要区别

浅谈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1、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就是设法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这种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叫做主成分分析,也是数学上处理降维的一种方法。主成分分析的一般目的是:(1)变量的降维;(2)主成分的解释。 1.1基本思想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F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1,F2)=0,则称F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这些主成分不仅不相关,而且他们的方差依次递减。 1.2计算步骤 设有n个样品,每个样品观测P个指标,将原始数据写成矩阵。 (1)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即将每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减去这个指标的均值后,再除以这个指标的标准差。 (2)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阵:。 (3)求R的特征根及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不是取p个主成分,而是根据累计贡献率的大小取前k个,称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这个值越大,表明第一主成分综合

因子分析法详解和实例

第12 章因子分析 12.1 因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12.1.1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多元统计分析处理的是多变量问题。由于变量较多,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但在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多变量中可能存在信息的重叠。人们自然希望通过克服相关性、重叠性,用较少的变量来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而这种代替可以反映原来多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这实际上是一种“降维”的思想。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就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这几个抽象的变量被称作“因子” ,能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原始的变量是可观测的显在变量,而因子一般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例如,在商业企业的形象评价中,消费者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构成的一个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百货商场的各个方面的优劣。但消费者真正关心的只是三个方面:商店的环境、商店的服务和商品的价格。这三个方面除了价格外,商店的环境和服务质量,都是客观存在的、抽象的影响因素,都不便于直接测量,只能通过其它具体指标进行间接反映。 因子分析是一种通过显在变量测评潜在变量,通过具体指标测评抽象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又比如,在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描述社会与经济现象的指标很多,过多的指标容易导致分析过程复杂化。一个合适的做法就是从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指标中提取少数几个主要因子,每一个主要因子都能反映相互依赖的社会经济指标间共同作用,抓住这些主要因素就可以帮助我们对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合理解释和正确评价。 12.1.2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因子分析中的公共因子是不可直接观测但又客观存在的共同影响因素,每一个变量都可 以表示成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即 1122iiiimmXaFaFaF £=++++L, (1,2,,ip=L ) 式中的,,称为公共因子,1FL,2FmFi £ 称为的特殊因子。该模型可用矩阵表示 为: iX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