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意象的功能分析
分析现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

分析现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现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以非直接的方式传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意象是通过使用具象化的表达手法,以符号和隐喻的形式呈现于读者,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本文将以分析几个现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为例,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一部分:现代小说意象的定义与意义意象是指通过物象、动作、情节、象征性的语言表达等方式塑造出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或情节元素。
它们在文学作品中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段,更是作家传递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第二部分:意象在小说作品中的运用意象在现代小说中被广泛应用,起到了丰富作品内涵和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现代小说中常见的意象:1. 自然意象:自然景象是现代小说意象的常见表达方式。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作家可以暗示人物内心的变化或者反映社会的变迁。
比如,在某作品中,作者运用季节变化的描写来隐喻主人公经历的情感起伏。
2. 动物意象:动物象征着特定的品质或代表着某种特定的情感。
它们的形象经常被用来与人物形成对比或者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在某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宠物狗,暗示主人公的忠诚与善良。
3. 色彩意象:色彩意象是通过使用具体的颜色来传递情感或象征特定的含义。
作家运用色彩的对比和变化,使得作品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比如,在某作品中,作者对红色的运用表达了激情与力量,而对蓝色的运用则呈现了冷静与冷漠。
4. 物象意象:作家通过具体的物象,如食物、家具等来暗示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这些物象往往与人物的情节发展与性格特征紧密相关。
例如,在某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美食的享受,体现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
第三部分:意象的分析和解读作为读者,我们可以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和解读,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
以下是几个现代小说中意象的分析和解读:1. 自然意象的分析:通过对自然意象的剖析,我们可以了解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或者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担忧。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隐喻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隐喻文学作品通过有效运用意象与隐喻,能够丰富表达、深化主题,并为读者创造独特的阅读体验。
意象与隐喻是作家通过言语和形象塑造来传达思想、情感和概念的重要表现手法。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意象与隐喻的定义、功能和使用方式,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意象的定义与功能意象是指通过具象的形象来传达抽象的概念、意义或情感。
它是一种强烈而生动的视觉表达方式,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感官体验。
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1. 增强感知:意象通过描述细节、色彩和形状等具体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知和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和情感。
2. 建立氛围:意象可以通过刻画场景的细节和氛围,为作品营造出特定的情绪和气氛,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3. 表达主题:意象能够将抽象的主题通过形象的方式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
4. 增加艺术性:意象的生动和形象化为作品带来更高的艺术性,使作品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隐喻的定义与功能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传递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概念。
隐喻常常通过比喻、类比和象征等手法实现。
它的功能包括:1. 深化主题:隐喻通过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与其他事物相联系,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2. 增强表达:隐喻能够通过将复杂的概念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扩大意义:隐喻可以为读者提供多重解读和理解,使作品具有广泛的思考和解释空间。
4. 创造新意:隐喻能够突破传统的表达方式,创造出独特的意义和感知,为作品带来新颖和独特的体验。
三、意象与隐喻的运用方式在文学作品中,意象与隐喻常常同时使用,并相互补充和增强。
作家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运用意象与隐喻:1. 描述细节与形象:作家通过详细而生动的描写,刻画出具体的细节和形象,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形象化。
2. 比喻和类比:作家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或比喻,以建立类似性和相似性,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意象和象征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手段,它们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和物象的象征意义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深度。
本文将从意象和象征手法的定义、作用以及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意象和象征手法的定义和作用1.1 意象的定义和作用意象是指通过形象化的描写表现出来的事物形态、声音、气味等感官形象,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并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意象可以是具体的、字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隐喻的。
意象的作用在于:(1)增强作品的感染力:通过形象化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深入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2)丰富作品的内涵:通过意象的运用,作品不仅仅传达了字面意义,更进一步蕴含了深层次的思想和意义。
(3)展现作家的个人风格:不同作家对于意象的运用和处理方式也不同,从而展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
1.2 象征手法的定义和作用象征手法是指通过事物或符号代表其他意义,以达到深化作品内容的目的。
通过象征手法,作家可以隐晦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象征手法的作用在于:(1)丰富作品的内涵: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作家可以在不直接表达的情况下,巧妙地传达出深层次的含义,增加作品的思考性和深度。
(2)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象征手法往往给人一种深远的艺术感悟,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3)突出主题和思想:通过象征手法,作家可以将主题和思想通过隐喻的方式呈现,使作品更具含义和力量。
二、意象和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2.1 意象和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诗歌作品中常常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丰富的描写和隐喻的引用,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诗人秦观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里的春雨被赋予了象征春天来临的意义,通过描写雨水来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悦。
2.2 意象和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小说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可以给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增加更多的表现力。
文学作品的意象与意境描绘

文学作品的意象与意境描绘文学作品是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人物和事件的艺术创作形式。
其中,意象和意境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本文将探讨意象和意境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描绘方式。
一、意象的定义和作用意象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它通过描述具体的事物或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意象可以是具体的形象,也可以是符号或隐喻的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意象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意象可以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通过具体而鲜明的意象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到作品中的情境和人物。
其次,意象还可以传递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意象,作者可以向读者暗示特定的主题或情绪。
最后,意象还可以提供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享受。
一些美丽、奇特或深刻的意象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并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二、意境的定义和表达方式意境是通过作品中的语言、句式、声音和节奏等元素创造出的特定氛围和情感。
它是通过意象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使读者能够在情感上沉浸于作品所创造的世界中。
意境的创造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语言和句式的运用可以帮助创造出不同的意境。
利用形容词、副词和动词等修辞手法,作家可以选择性地描绘细节,从而产生出特定的情感效果。
其次,声音和节奏也是创造意境的关键因素。
通过选择特定的语音韵律和句子长度,作家可以使作品的语调更符合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情绪。
最后,情节的构建也可以通过安排特定的事件和转折点来创造出意境。
作者通过选择不同的情节发展方式和结构,可以使读者从开始到结束都保持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
三、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描绘意象和意境的描绘方式因不同的文学作品而异。
下面将以几个不同的文学体裁为例,分析其在意象和意境上的特点。
1. 小说:小说作为一种长篇叙事形式,通过构建丰富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创造意境。
在描写人物时,小说家可以通过详细而精确的意象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动作,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世界。
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意象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意象分析前言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丰富的意象和表现形式。
语文教学是学生认识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探讨小说意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说意象的概念小说意象是指作者在小说中描绘的具有象征和隐喻的形象。
小说意象有形象和抽象之分。
形象意象是指小说中的物品、场景、人物形象等,而抽象意象主要是指小说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精神等抽象概念。
小说意象是作者通过联想、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使小说形象更生动、更深刻。
小说意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小说意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想象力,通过小说中的意象,能够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意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发展。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学的核心是阅读,小说意象在阅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小说中的形象意象和抽象意象都有很强的象征和隐喻含义,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意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文化内涵和主题思想。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小说中的形象和抽象意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小说中的意象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小说意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学生的写作更加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性。
教师可以通过小说教学,引导学生从小说中学习和模仿各种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结论小说意象是小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小说意象,在学生学习和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语文综合素养。
分析古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

分析古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在古代小说作品中,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主题、情感和观点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人物、物象、场景等元素的描绘和运用,创造出丰富的图景和意境,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世界,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本文将分析古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并探讨其作用和艺术价值。
一、人物意象人物是小说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
在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经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代表着特定的社会角色、情感状态或道德品质。
例如,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贾宝玉等人物形象通过对其身世、性格和遭遇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在《水浒传》中,李逵、武松等英雄形象则象征着勇猛、正义和义薄云天的品质。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复杂的性格刻画,人物意象更好地传达了作者对社会、人性和道德的深度思考。
二、物象意象物象意象是古代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对具体物体、器物和景物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的思考。
物象意象常常搭配着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影像,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启发。
例如,在《西游记》中,宝塔、金箍棒、水帘洞等物象意象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力量和福报;在《聊斋志异》中,蛇精、狐仙等妖魔形象则代表着欲望、诱惑和人性的复杂。
通过这些物象意象的设置,古代小说作品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幻世界,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三、场景意象场景意象在古代小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对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描写,创造出特定的情绪氛围,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在古代小说作品中经常能见到对山水、宫殿、园林等场景的精细描绘。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府和荣府、《金瓶梅》中的潘家和西门庆府等场景,通过物质环境和空间布局的描写,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戏剧性。
同时,场景意象也有时与情感、思想、命运等主题相结合,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或虚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怀。
四、象征意象除了具体的人物、物象和场景意象,古代小说中还常常运用抽象的象征意象,用以隐喻或象征特定的思想、价值观或文化观念。
意象在小说中的运用示例及技法总结

意象在小说中的运用示例及技法总结
意象的定义
意象是指通过具体形象和符号来传达抽象概念、情感和思想的
一种修辞手法。
在小说中,意象的运用可以丰富作品内涵,增加艺
术感染力。
意象的示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意象在小说中的运用示例:
1. 自然意象: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用春天
的花朵来象征希望与新生。
例:在小说《红与黑》中,作者用满城花火的描写来预示主人
公的崛起和命运的转折。
2. 动物意象:借助动物的形象和特征来暗示人物性格和行为。
例:在《老人与海》中,作者将主人公与大海中的鱼进行对比,展示了主人公的顽强和坚韧。
3. 颜色意象: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情绪、氛围和主题。
例: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黄色意象被广泛使用,象征着富裕、破败和失望。
4. 物体意象:通过特定物体的描写来象征性地表达某种意义。
例:在《1984》中,作者用“大哥眼睛”这一意象来代表全知全能的政府的监视和控制。
意象的技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意象技法:
1. 视觉意象:通过详细描述事物的外貌和形象来引起读者的视觉感受。
2. 听觉意象:通过描写声音和音响来唤起读者的听觉体验。
3. 嗅觉意象:通过描述气味和芳香来激发读者的嗅觉感受和情感。
4. 味觉意象:通过描写美食和味道来引起读者的味觉体验和情感。
5. 触觉意象:通过描述触感和质感来刺激读者的触觉感受。
意象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作品风格来决定,有效的意象
能够让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短篇小说中的意象叙述分析

短篇小说中的意象叙述分析短篇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简洁而精确的叙述方式,展现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在短篇小说中,意象的运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意象是作者通过色彩、图像、声音和其他感官体验来传达情感和意义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分析短篇小说中意象的叙述。
首先,色彩是短篇小说中经常被使用的意象。
比如,在一篇以冬季为背景的短篇小说中,作者可能会用冰冷的蓝色来描绘环境,以突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忧伤。
而在另一篇以春天为背景的小说中,作者可能会使用明亮的绿色和鲜艳的花朵来表达希望和生机。
通过运用色彩意象,作者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氛围。
其次,图像也是短篇小说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作者通过描绘具体的图像来传达故事中的意义。
比如,当作者要表达主人公的迷茫和无助时,可以通过描述他在茫茫大雾中徘徊的形象来呈现这种心境。
或者当作者希望表达主人公内心的独立和坚持时,可以通过描绘他站在高山巅峰上的形象来传递这种意义。
通过精心选择和塑造图像,作者能够更好地表达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
声音也是短篇小说中常用的意象之一。
通过描写声音,作者能够增加故事的情感和动态感。
例如,在一个家庭失散与重聚的故事中,作者可能通过描述父亲的哭泣声来表达他内心的痛苦和后悔,或通过描写孩子们欢笑的声音来传达他们的喜悦和欢欣。
通过运用声音意象,作者能够更直接地触动读者的心灵,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除此之外,短篇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感官的意象,如味觉、触觉和嗅觉等。
这些意象能够进一步丰富故事的情感和细节。
例如,在一个以食物为主题的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描述美味佳肴的味道来传达主人公的满足和幸福,或通过描绘冰冻湖水的触感来表达主人公的冷漠和冷酷。
通过运用不同感官的意象,作者能够更全面地表现主人公的感受和情感变化。
总之,短篇小说中的意象叙述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使用色彩、图像、声音和其他感官体验,作者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意象的功能分析
新高考新视野
2013-07-30 2253
5cc149a20102e6vv
小说意象的功能分析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9年第
29期
小说意象的功能分析
褚殷超
(山东体育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
【摘要】作为环境、人物和情节的构成成分而存在的小说意象,其首要功能是基础性叙事,而小说意象
“意”与“象”之间的相似性、互喻性,
小说意象的象征意蕴又进一步深化了叙事内涵。
小说中心意象的建构功能是统摄作品整体结构,而对应式意象成为文本多线并行中的穿珠之
线、辐射点。
小说意象在美感上的主要功能是增强抒情性,调控叙事节奏。
【关键词】小说;意象;功能
小说的基本构成成分、基本单位和主要元素是环境、人物和情节,
意象并不是小说中独立存在的元素,而是环境、人物、情节的构成成
分。
没有意象,小说照样存在,而这又恰恰说明了小说意象运用的独特
价值和功能。
英国批评家辛
·刘易斯认为
“同诗人一样,小说家也运用
意象来达到不同程度的效果,比方说,编一个生动的故事,加快故事的情节,象征地表达主题,或者揭示一种心理状态。
”[1]
1.叙事功能
不言而喻,作为环境、人物和情节的构成成分而存在的意象,其首
要功能是基础性叙事,而小说意象
“意”与“象”之间的相似性、互喻性,
小说意象的象征意蕴又进一步深化了叙事内涵。
1.1小说意象
“意”与“象”之间的相似性、互喻性扩容了叙事内涵。
意象之
“意”指一切有意识的主观活动;“象”显然不是客观存
在物,而是心灵观照之物。
小说家在创作时是基于作家的主观情
意与客观事物的“相似性
”
“一棵垂柳之所以看上去是悲哀的,并不是
因为它看上去像是一个悲哀的人,而是因为垂柳枝条的形状、方向和
柔软性本身就传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现性。
”[2]因此,意象中之“意”
与“象”之间的相似性、互喻性不仅是判断环境、人物和情节中的成分是否构成意象的标准,而且又进一步扩容了叙事。
1.2小说意象的象征意蕴进一步深化了叙事内涵。
所谓象征,用韦勒克的话就是“在文学理论中象征这一术语较为
确当的含义应该是甲事物暗示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
手段,也要求给予充分的注意。
”
[3]。
但并不是所有的意象都具有象征功
能,意象本身有着多样化的表意功能,它表现为一种大于象征的多元
形态。
随着西方象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小说更多地采用了象征性
意象。
沈从文的小说《八骏图》写达士先生到青岛看海,一开始,听差就向达士先生推荐了《投海》这本书。
接下来,文本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达士先生给远在千里的未婚妻写信;二是达士先生偶然发现一个穿
浅黄颜色袍子的美丽女子向海边走去,“人俨然走入海里去了
”[4];三是
达士先生与教授朋友的谈话;“海”成为这三个叙事层面的联结点。
文本刚开始,在三个叙事层面上,海都是作为叙事场景存在的,随着第二个叙事层面的深入,单纯的
“场景海
”上升到了
“意象海”达士先生对
那女子起了好奇与想象;那女子给达士先生留了一封简短的信“学校
快结束了,舍得离开海吗?(一个人)”
[4];尤其是女子在海滩上留下的
字“这个世界也有人不了解海,不知爱海。
也有人解海,不敢爱海。
”[4]
更是女子以谈海鼓励、诱惑达士,海成为爱情与欲望的象征。
当“场景(,) 海”上升到了
“意象海
”以后,不仅第二个叙事层面的叙事内涵扩容了,
作为三个层面的联结点,整个文本内容都进一步深化了在第一个层
面中,达士先生最后却禁不住诱惑投海;在第三个层面,达士先生与教
授朋友丁在乘船激情辨论,认为“各人有各人消耗生命的权利与自
由,这正同我打量投海参,觉得投海是一种幸福,您不便干涉一样。
”[4]海既是爱情与欲望的象征,二人的辩论遂成为人类生存境遇中情感与
理智矛盾的象征。
2.结构功能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篇就是将意象作为文章构思的两大规律
之一提出来的“寻声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5]当代著名
学者南帆认为,“意象的象征
”是小说象征模式的常见形态,这个特定
的意象
“明显地介入了小说的结构,从而直接改变了形象体系构成的
外观
”
[6]。
2.1中心意象统摄作品整体结构
为了表述的方便,我把贯穿作品整体结构的意象称为中心意象。
按照中心意象在文本中的生成方式,可以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
所谓静态的中心意象,是指在作品中至始至终有着历史、文化、作
者赋予的恒定意义,如《红楼梦》的中心意象
“石头”。
这石头幻化成一
块美玉,这美玉是宝玉的象征;更因这玉,木石前萌与金玉良缘的爱情
悲剧纵贯作品。
事件与思想、内与外和谐统一起来,统摄了作品整体结
构。
所谓动态的中心意象,是指在叙事过程中逐步形成,作品完成,意
象生成,如鲁迅的《长明灯》中的中心意象
“长明灯”。
《长明灯》叙写了
众人护灯而一人灭灯的情节链条。
“长明灯
”在出场时看似只是作为道
具存在,随着故事的缓缓推进,象征意蕴慢慢形成。
作品完成,意象生成。
2.2对应式意象多线并行中的穿珠之线、辐射点。
所谓对应式意象,是指某一意象与特定人物、主题、情节等相对
应。
《红楼梦》中探春这个人物命运的对应式意象是风筝。
一开始第五
回,她的图册上就
“画着两人放风筝”[7];在七十回中,当探春要剪自己
的凤凰风筝时
,看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遂与这风筝绞在一处。
……
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
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7]这样,风筝就成为《红楼梦》中众多女子、
多条线索中探春命运的穿珠之线,使得探春这个人物在《红楼梦》中的庞大体系中保持了自身形象和故事的连续性、完整性。
3.美感功能
3.1增强抒情性叙事,在叙事的基础上增强抒情性。
“中国诗歌长于意象抒情,它所创造的闪光的意象,随时从这种处
于文学正宗地位的文体向其他文体渗透”[8]。
背依着中国诗学的深厚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小说意象,服务于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诗化小说,在叙事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以诗词
形式呈现的意象。
叙事事件
“黛玉葬花
”历来被称为诗化行为,这种诗
化行为的核心是以诗的形式出现的《葬花吟》。
《葬花吟》作为
“黛玉葬
花”事件的组成部分,极大地增强了事件本身的抒情性。
3.2调控叙事节奏
朱光潜先生说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
[9]在小说创作中,节奏
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情节的行进速度来体现。
金圣叹把表现人物性格和
命运的主要情节称为
“正文”,把主要情节之外别有含义的情节,称为
“余文”。
“余文
”的主要功能是对主要情节的暗示、象征,同时也有效地
延宕主要情节。
如前文所述,《红楼梦》中探春命运的对应式意象风筝有“穿珠之线
”的结构功能,同时,不论是一开始她的图册上就画着的
风筝,还是二十二回探春打谜谜底中的风筝,七十回中的放风筝,都构成了探春远嫁这个中心情节骨架之外的
“余文,起到了舒缓叙事节奏
的美学作用。
其次,小说节奏的形成也通过旋律来体现。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表述得则更为明确
,“节奏可以解释为重现加上变化”[10]
“风筝
”变化着的重现构成了探春这个人物的主旋律。
科
●
【参考文献】
[1][英].辛·刘易斯
.意象的定式[A].汪耀进编
.意象批评[C].成都四川文艺出
版社
,1989.
[2][美]
.鲁道夫
·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
,朱疆源译
.成都
四川出
版集团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
[3][英].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M].刘象愚等译
.北京
三联书店,1984.
[4]沈从文
.沈从文代表作(上)[
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9.
[5]韩泉欣
.文心雕龙直解[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6]南帆
.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M].上海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7.
[7]曹雪芹
.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
[8]杨义
.中国叙事学[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7.
[
9]朱光潜
.诗论[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10][英].爱·摩·福斯特
.小说面面观[M].苏炳文译
.广州花城出版社,1987.
简介褚殷超(1971—),女,山东枣庄人,山东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
[责任编辑张慧]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