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美
从意象中看张式苍凉:以《花凋》为例

(二)压在玻璃下的照片:无望的爱情 留学归来的医生章云藩,本不合川娥的意,但他的家里 有点底子,人也有点底子,和生活在争吵与嘈杂中的家人不 同,他是干净整齐的,“她喜欢他头发上的花尖,他的微微 伸出的下嘴唇”。这是她生命中第一个有可能的男人,也是 她渐渐爱上的人。女为悦己者容,她听闻云藩喜欢女人的旗 袍长过脚踝,便穿着已经不合时宜的长旗袍;她会因挽手时 云藩的胳膊肘抵在自己的胸脯子上而脸红。这时的川娥是快 乐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可她的快乐并不长久。跳舞回来之后川娥染了肺病,“瘦 得肋骨高高突了起来”。原是恋爱中的男女朋友,现在大部 分时间竟成了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章云藩天天来看她,免 费为她打空气针。每逢他的手轻轻按到她胸肋上,微凉的科 学的手指,她便侧过头去凝视窗外的蓝天。从前一直憧憬着 的接触,是的,总有一天,可是想不到是这样。”曾期望的 肢体接触,变了味儿似的以另一种她不愿意的方式呈现在她 眼前。病了两年,成了骨痨,那个曾信誓旦旦说“我总是等 着你的”的人,已经和看护余美增光明正大谈起了恋爱。 人人都是热闹的、光彩的,可只有她满身病人的气味, 在她看来余美增只是五短身材,配不上章云藩——“因为她 爱他,她认为唯有一个风华绝代的女人方才配得上他”。但 云藩身边站着的人,不可能是久病的她了。为了表示自己曾 经年轻漂亮过,在余美增来之前,川娥特地让人把自己曾经 拍过的照片压到桌子的玻璃下。这个举动是孩子气的,却不 难看出川娥的不甘心和那一点点傲气。几乎要结亲的婚事、 令人动容的海誓山盟,却因为她的病成为泡影。以后那“十 年的美,十年的风头,二十年的荣华富贵”,都一并随她的 病拱手让人了。 相比起妻子的身份,川娥更像是一具曾有价值的肉体。 在这具肉体病了、不适合做妻子的时候,她仅有的一点价值 已经消逝。云藩和川娥是有爱的,可是不多——不能支撑他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品特点及风格:
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
(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
(2)深刻的心理刻划和充满灵性的通感运用
2、对生活、对时代社会理解的透彻。
女作家都关注女性婚姻、爱情方面问题,但从冰心到丁玲,她们都不如张爱玲写得这样单刀直入,这样透彻,张爱玲直接写出了金钱在女性生活、女性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像《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她作为一个受害者,是金钱造成的,后来成为害人者,也是金钱造成的,揭示出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腐蚀作用,以及人性在金钱的诱惑腐蚀之下产生的深刻变化;
3、小说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是客观写实的又是主观抒情的,风格多样,可称这“大家”,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具有大雅大俗的风格;
4、作品更具体,善于写故事,营造气氛,有很强的意境;
5、语言通俗、明快、泼辣、犀利、到位、准确,使人读之痛快,又有文学的味道。
张爱玲小说中服饰符号意蕴探析

张爱玲小说中服饰符号意蕴探析摘要:对服饰天生痴迷的张爱玲,善于吸收传统服饰描写的经验,并大胆注入现代元素,巧妙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使笔下的服饰由平常的物象变为内涵丰富的符号。
这些服饰符码不仅传达出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也成了作者认识世界、解读人生的钥匙。
关键词:张爱玲;符号;服饰;色彩;图案服饰的出现可以看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而文明进步又使服饰脱离了它原有单纯的物质性,或隐或显地成了民族文化精神承续的一条纽带。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世界上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都是符号。
日积月累起来的各种文化符号或密码进入服饰系统中并得到确认,服饰就具有了越来越多的象征涵义。
沈从文就曾直接地指出“装扮又是一种内心思想的持续表现,一种语言,一种象征”。
[1]张爱玲小说常常借助服饰的某一部分或整体,通过换喻或隐喻的组合方式,不断组合、拼接、联想和超越,创造出栩栩如生又有别于传统的服饰符号形态,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象征意义。
以符号学的观点审视张爱玲的服饰话语,挖掘服饰符号的内涵,寻绎出服饰符号背后隐藏的作家的人生观,无疑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首先表现在服饰的色彩上。
色彩在服饰中是最响亮的视觉语言,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
色彩除了是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外,还具有一种“表情”的属性,从而形成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尽管含蓄,但它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最具感染力。
张爱玲对色彩的敏感异于常人。
“不知为什么,颜色与气味常常使我快乐,颜色这样东西,只有没颜落色的时候是凄惨的;但凡让人注意到,总是可喜的,使这个世界显得更真实。
而颜色,有了个颜色在那里了,就使人安心。
”[2]色彩作为等级的重要标志在张爱玲生活的年代虽然已不明显了,但人们在接触人物的服饰色彩时,还是会常常不自觉地通过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把握藏在色彩表象背后的意蕴。
在张爱玲的服饰话语里,利用色彩来暗示人物的身份、心境、命运的例子俯拾即是。
张爱玲《爱》及赏析

张爱玲《爱》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张爱玲《爱》及赏析张爱玲《爱》及赏析张爱玲《爱》及赏析1爱这是真的。
绮丽的比喻——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特色

种 比喻 。
张 爱玲 的小 说对 人性 的挖 掘 , 可谓 出 神入 化 。翻
() 睁着 眼 直 勾勾朝 前 望 着 , 朵上 的 实 心 小 1她 耳
开 她 的作 品 , 们 看 到 的 是 一个 个 意 象 纷 至 沓 来 , 我 令 金 坠子像 两 只铜 钉 把 她 钉 在 门上—— 玻 璃 匣子 里 的
20 09年 6月
湘南学 院学报
Jun lo ) a g a nv ri o ra f ( nl J U iest j 11 y
Jn.2 0 u ,0 9
V 1 3 . o .O No 3
第 3 卷第 3期 0
绮 丽 的 比喻
论 张爱 玲 小说 中的 比喻 特 色
傅 曦
铜钉 、 蝶标 本 ” 蝴 几层 喻体 影射 出曹七 巧嫁 人 姜家 示, 都给人以意外的惊喜 , 看似语言的简单组合 , 又 子 、 却 给人无 尽 的 回味 。张 爱 玲 的 比喻 中多 是用 人 们 常见 的命 运 。实 心金 坠子 , 意 曹七 巧 经 济 上 的安 稳 , 喻 而 商 没有 自己 的灵 魂 , 将她 血 淋 淋 的物 象 , 她却 通过 这些 最 寻常 的事 物传 达 出 了独具 这 却像 饰 品 、 品 一样 , 但 地 钉在 门上 , 同美 丽 的蝴 蝶 标 本 , 家 庭 中 自生 自 如 在 魅 力 的 比喻意 象 , 得 了生 动 、 神 的艺术 效果 。 获 传
中 图分 类 号 :2 62 I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87 (0 90 0 6 —0 17 1320 )4— 0 1 4
用 像 “ “ 等 比喻 是 人们 熟 知 且 常 用 的一 种 修 辞 方法 。它 借 习惯 于使 用 明喻 和 暗喻 , “ ”如 同 ”是 ” 连接 本 助 人们熟 悉 的生 动形 象来说 明明事 物 的某 种特 征 , 使 体 和 喻体 , 式 明 快 简 洁 、 截 了 当。一 般 的 比喻 重 形 直 深 奥 、 象 的道理 显得 浅显 、 象 、 抽 形 生动 。 比喻在 各 类 本体 与 喻体 的相 似性 , 不必 调 动过 多 的想象 力 。 张爱 文 体 , 其是 在文 学作 品 中有着 特殊 的修 辞 作 用 。文 玲 却往 往 天 马 行 空 , 两 种 互 不 相 干 的事 物 纽 结 起 尤 将 学作 品里 的比 喻 , 犹如 精 美 艺 术 品上 的 宝 石 , 晶莹 璀 来 , 立 起本 体 、 建 喻体 之 间复杂 的关 联 , 把 他们 的相 并 璨 , 闪发光 。一 个 精 当贴 切 的 比喻 , 使 人 产 生 丰 似性 藏 于深处 , 闪 能 由读 者 通过 自己 的审 美 眼 光 , 获 得 去 富 的联想 , 人 以形 象 的 启 示 。古今 中 外被 誉 为 “ 给 语 超乎 寻 常 的丰富 意蕴 。乍 看之 下 , 张爱 玲 的 比喻往 往
张爱玲小说意象探析——以《金锁记》为例

12张爱玲小说意象探析——以《金锁记》为例王鸣翔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张爱玲擅长在小说中运用丰富繁杂的意象。
本文试以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为例,分析作品中月亮、服饰、团扇等意象。
从而探析这些意象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构建以及对悲凉沉郁的意境的烘托。
关键词:张爱玲;意象;人物“意象”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文论中,意为表意之象。
“象”指事物的外在具体形态,可触摸、可认知。
作者可以通过文字将事物外在的色彩、形状加以表述,展现事物的客观形态。
在创作过程中,若作者有意或无意地注入自己的主观情绪,客观之物即为其主观审美情感所浸染。
由此,客观物象转变为极具主观情态的“意中之象”。
意象与作者的情感经历、瞬间感受、童年记忆、潜意识等都具有一定关联。
因此,意象研究对于探析人物情感与作者创作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张爱玲笔下的意象极具特色。
她将个人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情感融入于客观物象之中,由此构成苍凉而绝美的文学世界。
本文试以《金锁记》为例,探析张爱玲笔下意象的特点及其审美功用。
一、月亮意象与人物的悲剧命运月亮这一意象,颇为张爱玲所青睐。
在《金锁记》中,月亮仿佛一个无处不在的影子,时刻营造出清冷凄凉的氛围。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1]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便以旁白者的姿态,将这忧郁清冷的画卷铺于读者面前。
她将红黄的月晕比作信笺上的一滴泪珠,预示着她笔下的世界纵有万般欢愉,终究逃不过凄凉的结局。
张爱玲与月亮的结缘,源于她童年时期的曲折经历。
在《私语》中,张爱玲称自己的家“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粉墙,片面的,癫狂的。
”[2]童年时期的张爱玲在与继母争执之后,父亲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并将她关了起来。
这件事情之后,她心中仅存的父女情分彻底崩塌。
这蕴含着杀机的蓝色月光,就此成为张爱玲毕生无法越过的坎。
月亮,在她眼中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象,而是一个借以抒发主观情感的符号,是悲剧、危机的代名词。
张爱玲作品赏析

张爱玲作品赏析那个年代,这是一个故事,凄美而感人,无须过多言语的诠释:这又是一首情歌,潜在的情感穿越各种迷离,一生永不褪色。
一生中,只有那句刻骨铭心的话维系着两颗跳动的心,心与心的感应,心与心的默契,如黑夜里的一个亮点,支撑着一个人的理性灵魂。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爱玲不平凡的写作艺术。
所以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
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
张爱玲的文字让你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又不自觉地会有一种触及灵魂的痛意。
她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情与理相互融汇贯通。
既有将自我全然投入其中的内心体验,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有时是冷峻的,甚至是冷酷的。
同时张爱玲对人性也有自己独到和稳定地把握,技巧方面也都相当圆熟,文字则更趋于化境。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
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
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1. 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
张爱玲的小说《爱》及详细解读

爱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
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
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
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很远,站定了,轻轻地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小说全文不过300字,被称为二十世纪最短的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美丽女孩,在她十五六岁的一个春天的晚上,就在她家后门口,手扶桃树站着,看到了对门住的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轻轻地说了声“奥,你也在这里吗?”他们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各自走开了。
后来,这女孩被亲眷拐卖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
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那个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个年轻人。
赏析1小说十分简洁、凝练,耐人寻味,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一、以独特的视角发掘人性的丑恶。
谈张爱玲小说而不谈其身世,几乎是不可能的。
张爱玲出身于清末豪门世家,但因父母离异,从小就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温暖和母爱,在高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
父亲的粗暴、母亲的冷落和继母的虐待,使敏感早慧的张爱玲受到极大的心灵创伤,过早地积累了对世界的敌意和恐怖,产生了对人性的怀疑与否定,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观察视角。
小说《爱》中的这个女孩,生于小康之家,“生得美”,于是,就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说成”,后来她“被亲眷拐了,卖他乡外县去作妾”,从此开始了她“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的屈辱悲惨的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美
031111132许志希
【摘要】张爱玲小说中反复出现各种意象,小小的零星构成文章的精湛巧妙,使小说中充满张爱玲的特殊氛围。
将她笔下的小说与《围城》和《黄金时代》一一比较。
细看张爱玲小说中的不一样的意象美。
【关键词】张爱玲;意象;比较
抗战时期,沦陷区涌现了一批女性作家,上海的张爱玲就是其中一位,也属于独特的一位,她以女性纤细咀嚼着人生悲凉,诉说着包括独立女性的命运与前程坎坷,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梁文道:昨天我们说到张爱玲向来给人一个感觉,就是她有点偏离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传统。
不只是她的文学的风格,而且是她关注的课题,就是她是毫不掩饰的表示出,她对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传统那种宏大叙事,不是救亡,就是启蒙,这样一个状态的远离,甚至是藐视。
比如说她以前不是曾经写过一篇《五四遗事》嘛,就把五四的那些新青年们,有点隔的远远的笑话了一通。
(凤凰卫视4月28日《开卷八分钟》文字实录)张爱玲的独特性也体现于此吧
1.与钱钟书的《围城》相比较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
”这是一段以热腾腾的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洁白细滑的描写。
似乎将两样毫无相干的事物联系到一起,但细想并无不可,热腾腾表明新鲜,新鲜的牛奶润滑而白比喻女人的皮肤也算是恰到好处吧。
这样的描写更让读者通过视觉来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了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
小小比喻,略有点通感的意味,其中却又蕴涵深幽绵远的暗示,这种暗示似无却有,有意让读者雾里看花。
而在《围城》中“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与张爱玲的相比,钱钟书却让人恍然大悟,原来那片树叶与文凭还有能如此的联系,现实之余,却毫无牵强,让人佩服钱钟书的奇思妙想。
然而再无其他遐想。
两文笔想比较,张爱玲给人的感觉就像弯弯曲曲的小河,让人停下来思索那越发有味的文字。
而钱钟书却是给人一种辛辣老练的感觉,这就是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特点吧。
2.与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相比较
在张爱玲笔下的《天才梦》中“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
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顶的绿叶。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她将生活比作爬有虱子的华美的袍,所谓一语洞天,即使是最华美的长袍也会有虱子,最辉煌的生命往往暗藏着最悲凉的底色。
体现张爱玲对人生、对生命的理解——悲喜苦乐错综交织,“华美”是给别人看的,“虱子”只自知。
而在《黄金时代》里王小波笔下的生活“生活是一个慢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生活竟如受锤的牛,不禁让人大笑,王二这小子太幽默了。
然而王小波的特点便是用生活中最真实的语言来循循善诱,你自然而然便领略到生活中独特视角。
相比较来说张爱玲的精辟之余充满了隔岸观火之感,不禁让人徘徊在她的语句中。
而王小波却让人更为亲切,因为他就一位讲故事老人,让你跟紧他的节奏,随喜随欢。
3.再谈张爱玲
再看张爱玲的“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克林,克赖,克林,克赖!”——“电车”,这个名词曾经反复出现在张爱玲的文字里:“有时候,电车全进了厂了,单剩下一辆,神秘地,像被遗弃似的,停在街心。
”电车最初的意义只是一种穿行于城市的交通工具,一种载体。
但在张爱玲的视野里,它逐渐升华为承载生命的容器。
正是通过《封锁》的创作,张爱玲开始了对“电车”象征意义的发掘。
“如果不碰到封锁,电车的进行是永远不会断的。
”电车突然不再在正常的轨道上像往常一样往前走了,那么溢出正常生活轨道之后人会出现一些怎样的问题呢?华茂银行的会计师吕宗桢开始鼓起勇气向身边的吴翠远说话了,只是聊聊,就开始了诉说,慢慢的,在电车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容器里,他开始掉进了自己织的网中,说着说着,忽然就觉得恋爱了,断定了翠远“是一个可爱的女人——白,稀薄,温热,像冬天里你自己嘴里呵出来的一口气。
”想到了他们的结合会牺牲了她的前程。
可是终究,“封锁开放了。
‘叮玲玲玲玲玲’摇着铃,电车载着吕宗桢回到了家里,而电车上那个女人的脸已经开始模糊,残存的印象只有自己说过的一些话。
”《封锁》中讨论的是一个常态空间中人的非常态欲望。
——张爱玲觉得人的欲望能在这样一个特定环境得到生长。
以现实中的一次封锁给予人性真正自由的一个机会,电
车象征了真正的人性世界。
象征是张爱玲惯用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写小说不可太直白,否则就如凉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
在她的小说里,象征之物随处可见,象征在作品里代替她又成了她与读者交流的工具。
在小说中,张爱玲还频繁灵活运用各种意象,让人和偶像在特定的条件下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产生出新的本质已发生改变的新形象,完成了她故事叙述过程中作者的生命感悟的诗意表述。
成功地使用意象的例子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俯拾皆是,可以说,现代文学史上很难找出其他任何作家像她这样在小说中运用如此繁多的意象,意象在她的小说中功用很多,如增强故事的生动性与画面感,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传达人物特定的心里状态等等。
这些意象都是人所习见的物象,符合日常的经验,符合规定情景,并没有奇情异趣和夸张变形,每一笔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写实,然而由于她能够在意象营造上别出心裁,融入人物的主观感受及她对生命的感悟,使原本无生命的景物仿佛有了生命,获得了超越本体的象征意义,令读者能在这些习见事物构成的意象中感悟到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这些大量散布在故事进程中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丰富了小说的意蕴,同时又将小说的题旨传达得更为含蓄、隽永,从而也使小说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
[参考文献]
[1]王小波.《黄金时代》[M].上海三联书店.2008
[2]钱钟书.《围城(新版)》[M].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版(1991年2月1日)
[3]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4]张爱玲.《流言》[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