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精选3篇)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篇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以历史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因此,它既是历史课,更是政治理论课。

所以,本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是在学习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有一个大体了解的基础上,着重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

同学们由于在中学阶段都已经系统学过中国近现历史,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但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还不能完整地把握,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对与“三个选择”有关的历史情况,也还缺少深入的了解,并存在着若干困惑。

根据这些情况,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同学们应在补充历史基本知识的同时,要着力注意弥补对近现代史把握方面的不足之处,以期能在原来所学近现代史知识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一步。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

紧紧抓住这一主线,是学好这一课程的前提。

点、线、面的结合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中,同学们要开阔历史视野,注意点、线、面的结合,加强对各种政治方案的比较。

比如要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国近现代史,注意联系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和世界大势论说中国问题;除政治史外,要注意加强对各个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进一步通过比较研究(包括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主张、建国方案的比较,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等),来认识与“三个选择”有关的问题。

历史观和方法论在学习中,还要注意各种历史观点和政治观点的表述,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对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分析,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从而锻炼自己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篇1)提起中国近代史,似乎就是说中国落后挨西方列强打的一部屈辱史。

可是看过这本书以后,感觉有很多观点被刷新了。

首先,洋人的动机原先并非一开始就是以政治颠覆的诉求为先,而是想来做生意的。

是中国先不给予洋人以平等地位,洋人才要用炮舰来求得这个“平等”,最终反而是占了优势,中国变成不平等的殖民之所了。

其次,中国方面并不是一向被压着打的,中间其实是有很多次没有让洋人占到便宜,很多历史教材上斥为卖国的旧官僚表现出来的强大学习本事和执政水平令人动容,而另一些所谓的民族英雄其实不仅仅思想守旧,客观上也让国家付出沉重代价。

再次,中国民众始终未能得到唤起和组织,成为国内斗争和国际争端的一再牺牲品,甚为可惜可叹,他们在所有的权贵眼里都可是是随时可供消费的数字而已。

上层的一切,看似一边倒,看似结果可期,其实都有研究、有较量、有逻辑,只可是中国方面始终没有十分准备好,吃亏面大些,但并不能说没有努力过。

本书的史料很精当,举了很多奏折和批文的原文,还有不少英国方面的文献。

作者功底深厚,不仅仅解其总意,并且注意字句选用的细节,推导出双方博弈的心理活动,以及当事人在其本国和谈判对手之间的周旋的余地。

这样读史,才是能还原历史的全貌,并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自我独立得出可能和书本上不一样的结论,而非只说林则徐销烟好、李鸿章签马关坏。

销烟到底是不是当时博弈的最好手段?马关条约是不是已用尽谈判的空间?中国看重的是什么,英国看重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不分析,不回答,结论自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只愿锁国自大的历史杯具不要再重演,因为我们都是百姓,出了事情大抵是要被牺牲的那群人。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篇2)我实在没有想到,蒋廷黻的这本《中国近代史》会这样单薄,篇幅会这样短小。

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惊异,是因为其书名与篇幅长短呈现出的奇异的负相关。

中国近代史——这个范畴如此宏大又如此狭窄,它覆盖着中国最屈辱和辛酸的百年记忆,尽管在中华五千年的浩荡长河中,犹如浮光掠影。

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5篇

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5篇

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5篇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1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

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

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

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个话颇有分量。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本书以恭亲王奕欣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终都挫败了。

于是本书提出自我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理解西洋文化不可。

”“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

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

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代替。

这本书不仅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并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

由于我在上高中时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倾向,所以看到蒋先生的大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

他不仅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中国的近现代史,指的是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想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吗?店铺整理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篇一近代史和现代史可以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界。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我认识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还了解了国史、国情,深刻的领会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也就是1840年到1919年。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

而鸦片战争后,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同时也产生了中国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互相交织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表明: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1919年到1949年的历史。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三者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近现代史学习心得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此刻来到了大学,怎样还要学啊?而且资料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剩余。

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此刻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必须有人能回答得上来。

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

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样用心。

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

此刻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

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好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

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必须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

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

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

虽然我们此刻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心得五篇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心得五篇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心得五篇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剩余。

教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此刻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必须有人能回答得上来。

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

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教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样用心。

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

此刻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

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好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

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必须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可是好几场对外战斗的失败,令更多的中国人明白中国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国人购买先进的武器,学习科学技术,受到推荐的李鸿章提出了许多维新方案,他期望中国步步向前进,但他做的不彻底,许多人不听他的话,很多建的厂都在和法国打仗时被毁了。

这时李鸿章觉得日本是中国的劲敌,有朝一日会攻打中国,于是在高丽进攻日本,但由于战略错误,中国败给了日本。

和日本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办法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都失败了。

可是俄,法,德三国却在之后自愿援助我国,想从中获取一些代价。

俄国借给我们很多钱,声称要和中国为友,帮忙中国修铁路,实际上要占领中国北方。

最终,中国许多地方被瓜分了。

孙中山这时在国内外来回奔波,提倡复兴方案,最终推翻了满清,当上了大总统,赶跑了不友好的外国人。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就应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样,我们不能歧视有困难的那些人,并且做人要大气,不能为一点点小事而闹得越来越大,就应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平时我们上历史课,内心感到一种豪迈。

因为,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礼貌史,有浓重的文化积淀,有光辉灿烂的成就!今日,心境有些不一样。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范文_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体会(3篇)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范文_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体会(3篇)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范文_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体会(3篇)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范文(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惨痛、耻辱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历史,更是一部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任何子孙都是义不容辞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稳定、物资充足、无忧无虑的环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变我中国的历史。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毛泽东也讲过:历史是值得注意的。

只有认真学习近代史、了解中国的荣辱史,我们才能做到以古为镜、知古监今,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色会。

而作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识比较薄弱,于此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呢?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逐渐变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为半封建的国家。

清朝以前,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状态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处于世界的巅峰。

因此,到了清朝,当朝统治者以此为傲,自恃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自给自足,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贸易、藐视世界抵制,抵制西方工业和科学,并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紧紧关闭。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尽显衰相,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带来的危机逐一爆发。

毛泽东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由于中国的糜烂、腐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狂潮席卷中国,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

当时中国在外国人看来是一个富饶的古老神国,遍地是宝却不能收藏、没能力保护的国家,西方力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为打开中国对海外市场,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爆发。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犹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下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味赔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国家争先入侵中国,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中国近代史的篇1中国近代史,就其主流本质来说,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吧一个极度贫困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上的历史。

重视历史和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也十分注意用历史来教育人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年,他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历史。

“要懂得些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了胜利的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所以说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是必要的。

中国近代史主要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懂得了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了解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国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的主卖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了旧民族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族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自小学起便开始接触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至今也有十多年了。

虽然每次了解的都是相同的历史事件,学习的都是相同的历史。

但是在多年的学习中,每当又一次的接触这些历史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增加,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感想,会对其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有着以前所没有的认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五千多年,至今仍未有过间断。

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

但是古老的中国却在近几百年的时间里备受凌辱,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中国被各国列强瓜分,列强们纷纷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中国就这样被四分五裂。

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清王朝时期属于中国的部分国土都没有收回,被永远的割裂出去。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最不愿意谈起的历史时期有俩个,一个是元朝,另一个便是清朝的最后时期。

我不愿去回忆中国的屈辱历史时期,甚至,我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意去回忆这样一段时期。

但是虽然我们都不愿去回忆中国的屈辱史,但是历史不容忘却,也不会被忘却。

活在今天的我们应该花些时间去了解中国的屈辱历史,正如古人所言,以史为鉴才不会从走前人走的错路。

而这也是我认为会开设中国近代史这门课程的原因。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对每个时期的历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在这里我会分开时期谈论学习近代史的感受。

第一个时期----清王朝统治的末期
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中国逐渐走向没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而追究其历史原因,便是清王朝统治者的狂妄自大。

由于单出乾隆皇帝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能与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

当外国列强准备用武力来打开清政府的国门时,清朝皇帝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梦想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

列强们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逼迫着清王朝的统治者交出他们的权利以及部分利益,在武力逼迫面前他们别无选则,割地赔款以及其他的一些条令。

但是最令人愤慨的是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在外国列强的欺压面前仍不能从根本上考虑这去改变这种现状,而是在做一些表面文章。

期间他们也曾考虑过变法革新,但是能成功实行的变法都不能从根本上对中国目前积弱贫穷的现状做出改变,而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命运的变法又得不到实行。

例如,与日本民治维新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戊戌变法在封建腐败的就统治阶级的反对下,以失败草草收场。

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的改变了日本,让日本走向了富强。

我们可以看到,清王朝的统治者也想做出改变,这说明他们也不想任人宰割。

但是当真正的能帮助他们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却得到了他们的否决。

从造成积弱的原因以及后来的变法中,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

我们可以发现,这俩件事情的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应为统治者的思想狭隘。

从闭关锁国的这件事就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如果不是思想的狭
隘,又如何能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一下从变法中可以看出来的思想狭隘。

清王朝的统治者们都知道是她们的统治方法出现了问题,他们也曾想过去改变。

但是当这些改变一旦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反对这种改变,从戊戌变法中就可见一斑。

统治阶级知道在这个时候他们必须做出改变,但是戊戌变法触及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戊戌变法。

但是假是他们的思想足够开放,眼观足够长远,他们就会意识到此时自己让出了一部分利益,但是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多的利益。

反之呢,此时的他们不愿意让出自己的利益,短短的几十年之后,他们会失去自己的全部利益!
第二个时期-----民国时期
对于这一时期,我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了解。

但是这段时间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战乱纷飞。

各大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民众的死活,常年征战不休。

而在我看来造成这个相像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袁世凯的统治决策失败。

在民主与共和以深入人心的时代,他竟然不顾重重阻挠执意称帝,最后在一片声讨声中匆匆暴毙。

在他死后由于没有人能让大家信服,没能在形成统一的政府。

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各大军阀之间连年征战。

反思这段时间,我得出的结论是,领导者必须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而且由于你的错误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几代人,所以领导人身上的责任重大,你在享受你的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
相应的责任。

以上就是我对这俩个历史时期的看法,同时也是我在再次了解了这段历史后的再次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