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周周练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导学案3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导学案(3)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按照老规矩,禹在生前也指定了接班人,这就是“益”。
禹去世后,益也,躲到了箕山之阳。
然而,酋长们都不理睬他,反倒成群结队地拥戴启当老大。
夏启也不客气,受之无愧了。
司马迁说,启这个人,其实是很优秀的。
不像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扶不起来。
再说了,益当二把手的日子,才干和功劳都还没来得及表现。
所以酋长们都拥护启()。
是的。
禹的儿子,这才是关键。
其实,启优秀,难道益不优秀?不优秀怎么能入禹的法眼?益当副手的时间短,难道启的时间长?他可是一天都没干过。
说到底,就因为世袭制,此刻不过瓜熟蒂落,_____。
因此,不但益的资历深、功劳大,比启还要德才兼备,竟然也没用,只有益的实力大大超过启。
实力才是资本,世袭才是趋势。
事实上,启废禅让之前,各部落的酋长恐怕早就已经世袭。
这时,如果联盟的老大还得“让”,谁都别扭。
相反,能把禅让制给废了,则。
那些早已变成“各路诸侯”的家伙,当然乐观其成。
事不宜迟,顺水推舟,夏后启毅然闯红灯。
结果怎么样呢?他成了“元后”。
其他那些,则叫“群后”。
当然,他们原本就叫“后”,比如后夔、后稷、后羿等等。
但,名称没改,性质变了。
过去是部落酋长,现在是国家元首。
当然,这时的国家还不成熟,只是雏形,因此只能叫“部落国家”。
(选自易中天《国家》,有删改)1.把下列成语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A.循规蹈矩势不可挡水到渠成大快人心B.萧规曹随势不可挡马到成功大快人心C.循规蹈矩势在必行马到成功皆大欢喜D.萧规曹随势在必行水到渠成皆大欢喜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既然益的资历深、功劳大,比启还要德才兼备,那么也没用,除非益的实力大大超过启。
B.尽管益比启还要德才兼备,资历深、功劳大,但是也没用,除非益的实力大大超过启。
C.就算益的资历深、功劳大,比启还要德才兼备,恐怕也没用,除非益的实力大大超过启。
高一参考资料语文第一、二周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识记:作者、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
二、理解:1.课文节选部分在《红楼梦》全书中的地位;2.了解课文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方法及作用;3.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衰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简介《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3.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情情)薛宝钗(冷情)贾元春(宫情)贾探春(敏情)史湘云(憨情)妙玉(度情)贾迎春(懦情)贾惜春(绝情)王熙凤(英情)巧姐(恩情)李纨(槁情)秦可卿(情可轻)4.人名隐意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
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
贾宝玉——假宝玉林黛玉——怜待玉薛宝钗——削宝拆贾府——假府甄士隐——真事隐甄宝玉——真宝玉贾雨村——假语村(言)或假语存贾化——假话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或惜叹姻缘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琴棋书画(抱琴--元春的大丫头,司棋--迎春的大丫头,侍书--探春的大丫头,入画--惜春的大丫头)仁清巷——人情巷十里街——势利街贾政、贾敬——假正经潇湘馆——消香馆怡红院——遗红怨千红一窟——千红一哭王熙凤:站在冰山山上孤零零的雌凤。
高一语文周周练及解析第12周、45分钟练习

2019 年高一语文周周练及分析(第12 周、 45 分钟练习)注意事项:仔细阅读理解,联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虑,多理解!姓名得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样的一组是〔〕....A、称道/称心如意躯壳/瞒天过海下载/千载难逢......B、估计/量体裁衣曲调/曲尽其妙落色/落井下石......C、契约/楔形文字围剿/阡陌纵横祈祷/身材颀长......D、饯别/践行誓言揣度/逸兴遄飞桎梏/皓首穷经......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合适..的一句是〔〕A、《全唐诗》是清初编修的唐朝诗歌总集,共收录四万多首诗歌,洋洋大观,汹涌澎拜,....成为研究唐朝诗歌的重要资料。
B、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深圳软件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软件出口额据有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令世人瞩目。
....C、专家指出,激烈的地震极易引起海啸,祸乱滔天,巨浪奔跑,对人民的生命、财富....安全造成巨大威迫,应的确建立健全预警体系。
D、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在台北街头演唱《我只在意你》,她那圆润清丽的歌声好像空谷..足音,吸引行人纷纷立足聆听。
..【二】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野望②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国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
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扰乱,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⑴“国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⑵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详尽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
⑶这首诗感情丰富,请作详尽分析。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杨炎正②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想,望神州。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都把一买卖气,只做现在憔倅,岁晚假设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高一语文导学学案3

高一语文导学学案1-3短语班级:姓名:【课前预习无师自通】1.背诵《鱼我所欲也》2.查字典,写出下列成语的含义,并牢记心间①觥筹交错:②言不及义:③乐此不疲:④爱屋及乌:⑤匪夷所思:3.短语可以分为:()()()()()()()4.请为每类短语各举两个例子①②③④⑤⑥⑦【课堂巩固一点即通】(一)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风俗习惯()变化规律()历史悠久()整修一新()交头接耳()思维敏捷()废寝忘食()前程远大()全神贯注()襟怀坦白()挥手之间()愚公移山()竞选州长()销售计划()色彩缤纷()交通规则()风和日丽()激动不已()禁止吸烟()辛勤耕耘()巍峨挺立()不断发生()气氛热烈()继往开来()(二)比较判断短语类型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描写景物()市场繁荣()发展经济()悠久历史()景物描写()市场的繁荣()表达见解()我的弟弟()我国文学()小说散文()表达的见解()我和弟弟()我国的文学()小说和散文()【课堂检测触类旁通】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B.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个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C.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D.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2. 下列各组短语中与其它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
①A.祖国万岁B.品质优良C.天气晴和D.思想品质E.成绩好()②A.看了两眼B.打扫教室C.洗得干净D.热了起来E.扔出去()③A.十分伟大B.我的书包C.小声地说D.追歼敌人E.很热闹()④A.讲解语法B.讲述清楚C.种植玉米D.制造火箭E.听故事()⑤A.用圆珠笔(写)B.对于我们C.按照习惯D.必然产生E.被大雨(淋)()⑥A.报纸杂志B.调查研究C.身体健康D.严肃认真E.读和写()3.默写“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部分。
高一语文导学案NO.27、28、29答案

27---29导学案答案27 三、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
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点拨:“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点拨: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四.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情节内容顺序序幕:鲁镇祝福的气象和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倒叙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迁移训练】1.D 2.B、C 3.D 4.A、E28二.1、2、作者在重笔浓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的同时,还作了匠心独运的构思,那就是祥林嫂的每一次悲剧的发生都是在春天。
首先看她最初的身份--童养媳她有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
正值青春少年的她,在婆婆家里做牛做马,把自己的青春支付在无穷无尽的劳作中,封建夫权夺取了她一生中的春天。
再看她第一次丧失,也是在春天如果一直做童养媳,生活再苦再累,总有小丈夫长大的一天,丈夫成人后总会给祥林嫂一些依靠,不幸的是在婆家失去青春自由的祥林嫂,又在春天里失去了丈夫。
在当时的中国的农村,女人失去丈夫就意味着更要听从婆婆的呵斥,要谨遵着"从一而终"的信条,所以在这个春天,祥林嫂失去的不仅仅是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更是她做一般妇女的权利。
如果说有小丈夫的祥林嫂是婆婆家的媳妇兼佣人,那么春天里失去丈夫的祥林嫂则成了婆婆家里纯粹不用付钱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随人使用随人买卖。
为了躲避婆婆难堪的虐待,而逃到鲁家做了一个冬天短工的祥林嫂,在有了短暂自由之后的新春时节,又被婆家人五花大绑而去。
婆婆为榨取祥林嫂最后的一点价值,用卖她到贺家坳的钱给小叔子说亲,让另一个"祥林嫂"来到婆家。
其三,再看祥林嫂一生中的又一次打击。
在春天里再度丧夫且失子嫁到贺家坳之后,尽管祥林嫂没有逃脱被卖的命运,但是她却有了一个有力气、会干活的丈夫,有了个白胖的儿子,日子可以说舒心了不少,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可怜的祥林嫂再次在春天里被抛入不幸的深渊。
周末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周末导学测试题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8,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A.潜移默化沉疴固(痼)疾励精图治曲突徒(徙)薪B.提纲契(挈)领张皇失措一筹莫展珠联碧(璧)合C.色厉内荏拈花惹草入不敷出茕茕孑立D.杀生(身)成仁熙熙攘攘弱不禁风盛(甚)嚣尘上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B )A.卡.车kă/关卡.qiă强.迫/勉强.qiăng 切.削qiē/切.合qiè绿.色lǜ/绿.林好汉lùB.区间.jiān/间.或jiàn外壳.ké/地壳.qiào 染坊.fáng/作坊.fang 锐不可当.dāng/螳臂当.车dàngC.炮.制páo/枪炮.pào角.色jué/角.落jiăo散.养/散.装săn煞.有介事shà/大煞.风景shāD.色.彩sè/色.酒shăi着.陆zhuó/着.急zháo落.枕lào/落.花流水luò忍俊不禁./禁.不住jīn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C )A.我们普及艺术歌曲,应当提倡艺术歌曲的群众化,不要使它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
旧指知音难得。
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B.特别是1959年以后,“要人治不要法治”的错误思想甚嚣尘上....,使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起草的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重要法律草案工作停顿下来。
(甚嚣尘...上.:.人声喧嚷,尘土飞扬。
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
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
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甚:很;嚣:喧嚷。
)C.在学习上不仅要善于自己动脑筋,更要好为人师.......,互相学习才能学深学透。
高一下学期语文导学案(4)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导学案(4)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_____ ,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教育部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指出,仅在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其中八年级学生重度不良比例超过30%,这组数据令人_____。
近视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近视比例中国学生的上升了将近50%以上。
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
其中,家长_____。
据调查,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近视毫不在意,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防控学生近视,已_____。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努力,遏转学生近视高发、低龄化趋势。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将近50%。
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
B.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
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C.中国学生的近枧比例上升了将近50%以上。
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D.近视比例中国学生的上升了将近50%以上。
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心灵的窗户蒙了尘,甚至被“关”上了,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B.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因为他们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及练习案现代诗歌第一课时·预习《沁园春·长沙》(兼及《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格律诗的一些基本规则:压韵、对仗、平仄、粘对等等。
采桑子”三种词牌的固定格律。
2、了解“沁园春”“浪淘沙”“3、识记重点字词及典故的读音和解释,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的意象。
4、深情顶礼一代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主席心忧天下的豪情壮志。
【重点难点】1、重点——字词典故和格律;2、难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
【教学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页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③峥嵘岁月图:抓住“忆”字。
(提问:思考什么叫“书生意气”?)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粪土当年万户侯”,怎样的情怀啊?试回想一下《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成了最美的意象。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有时潇洒地抽烟,轻易不朗诵,抬头望断南飞雁,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五、阅读下列诗句(提问: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①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红楼梦》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2页六、掌握格律诗的一些规则(重点。
律诗排序必用到这一知识点!)补充:平仄(“天子圣哲”)、对仗、三“粘”四“对”、压韵、起承转合、用典孤平、三平调、三仄脚、合掌、用字忌重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高一语文周周练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语基训练:病句和语段练习。
2.训练文言文阅读能力。
3.训练诗词鉴赏能力。
二、重点、难点
1.训练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2.训练诗词鉴赏能力。
三、学法指导
练习法、点拨法
课时计划:一课时
四:自主做题,老师点拨: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于漪老师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她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而高超的授课艺术,为不少聆听过他讲课的师生所折服。
B.春节前夕,政府部门要提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宣传力度和农民工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C.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版的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D.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全球产业转移史。
在全球范围来看,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全球资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产业转移。
而反过来看,()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开始发生变化,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
和前三次_____,这一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复杂性前所未有。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部分低端制造产业开始向外转移。
同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开始迎来内生性成长。
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很多高端制造业已经悄然兴起,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公司都已经_____,甚至还要更加领先。
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的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最近,美国集中火力围剿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公司,短期____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
较大压力,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极限施压,可能反而会_____中国制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
最终结局如何,就看中国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化危为机。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正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才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前行
B.世界经济之所以整体前行,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C.世界经济整体前行,也正是由于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D.也正是由于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世界经济才能被整体推动前行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相径庭毫不逊色难免强迫
B.截然不同平分秋色不免逼迫
C.截然不同毫不逊色难免逼迫
D.大相径庭平分秋色不免强迫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
B.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C.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D.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下降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
白十岁通诗书,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破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惰。
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像佐。
磷起兵,逃还彭泽,磷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
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款,还浮阳。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材料二:
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中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观,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B.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C.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D.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纵横术,指战国至秦汉时期,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如张仪、苏秦等人所使用的谋术。
B.辟,古代指授予官职,文言文中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封、拜、除、授”等。
C.华阴,“华”指华山,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阴”,所以该县因在华山南麓而得名。
D.翰林是古官名,最早追溯到唐代,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并备皇帝咨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才华横溢。
苏颋称赞李白才高可比司马相如,贺知章惊叹他为谪仙,唐玄宗初见李白便赐他为翰林供奉。
B.李白狂放不羁。
李白为官后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他被赐金放还后,还穿着御赐宫锦袍月夜泛舟,旁若无人。
C.李白蔑视权贵。
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甚至让玄宗的宠妃杨贵妃为他研墨。
D.李白声名远扬。
李白在华阴公堂上的供状并未署名,仅历数自己在长安之事,县令立刻知道他的身份,并将他释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②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释】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重阳后数日。
当时词人在戎州贬所。
(1)下列对词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黄菊”“晓寒”既点出季节与时间,同时也自然引出下句饮酒之事。
B.“醉里簪花倒著冠”塑造出一个头上插花倒戴帽的放浪形骸的醉中狂士形象。
C.“且加餐”化用古诗十九首中“努力加餐饭”一句,表达了要保重身体之意。
D.“付与时人冷眼看”,词人将黄花白发呈于世人,冷眼看世人对自己的态度。
(2)“风前横笛斜吹雨”一句中“风”“雨”,既指自然的风雨也指人生的困难,下列诗句中的“风”“雨”与其含义一致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B.轻风拂柳冰初绽。
细雨消尘云未散。
(晏几道《玉楼春》)
C.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3)词中“舞裙歌板尽清欢”一句中“尽清欢”也作“尽情欢”,你觉得哪一种表达更好?请结合这首词的相关内容及主旨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