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弹塑性分析模块会有弹性时程分析选项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技术抗震应用阐述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技术抗震应用阐述高层建筑是当前建筑的主要形式,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质量提高,功能越来越齐全。
但其结构设计也更复杂,施工难度加大,因此对其抗震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层建筑的投资数额较大,周期也相对较长,而动力弹性时程分析技术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工作,涉及每一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施工质量。
从而延误工期,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带来严重的损失。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对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技术的应用,进而保证及时解决潜在的隐患。
1.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技术概述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将结构作为弹塑性振动体系进行相应的分析,并通过对地震波数据在地面运动中的输入应用,可以有效的进行下一步的积分运算,进而可以得出地面加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同时,还可以得出结构的内力与变形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整个过程。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技术的应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通过对几何模型的建立,进而实现网格的划分工作;第二,对材料的本构关系进行确定,并根据各个构件自身的单元类型及材料类型的确定,进而对结构的质量、刚度及阻尼矩阵进行确定;第三,根据本场地的地震波,并对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定义,进而得出相应的计算结果;第四,根据计算所得出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工作,并根据处理的结果进行结构整体性可靠度的评估。
2 高层建筑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技术管理现状2.1材料设备管理中的问题材料是建筑的基础,现代化高层建筑用途不同,所用的材料也千差万别,加上各种新型材料日新月异,种类繁多,管理十分复杂。
如果购置时质检把关不严、储存方式不合理,很容易出现材料不能及时供应等情况,或导致材料性能下降,或与工程技术要求不相符。
各项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也是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由于制度不健全、监督不严,存在着违规操作等不规范行为,这就导致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技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反应。
弹塑性分析输出结果解读

(一)时程法的规范规定
• 目的:补充计算(5.1.2-3)。 • 范围:高度和跨度(5.1.2-3,5,6)。 • 地震有效峰值加速度EPA:(5.1.2-3)
由αmax反算,EPA = αmax/ β , 统一取 β = 2.25。
(二)输入地震波准则
• 地震波数量:3组,取包络;7组,取平均。 • 选波原则:按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选择,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规
40
US033 30
20
40
10
30
US031
0
20
加速度(gal)
10 -10
0 -20
-10
-4300
U-2S0032
-34000
20
40
60
80-30 100
20
t (sec)
-40
(三)常用软件
• Abagus • Perform-3D • Etabs • Midas • LS-Dyna • Sausage • Marc
大震/小震 •地震作用:4 ~ 7倍(烈度9 ~ 6) •基底剪力3 ~ 5倍? •楼层位移(角) 3 ~ 5倍?
大震弹塑性/大震弹性 •顶点位移时程曲线(结构刚度退化) •基底剪力时程曲线
利科•西安国际金融中心(Abaqus)
塔楼是一栋以高端写字楼为主的商务综合体, 高度349.7m,地上75层。 裙房共3层,为配套的商业和餐饮,裙房与主 楼在地上部分设缝脱开。 地下共4层,为配套用房及车库,地下部分不 设缝。
2014.09.01
标准层平面布置
塔楼标准层主要功能为办公。
加速度(gal)
范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小震和大震地震波不同(反应谱Tg不同)。 • 地震波检验:结构主向,底部总剪力满足: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PPT课件

(U i1
U8 )
(4.1.13)
需要指出,式(4.1.8)~式(4.1.13)中,U3 、P(U3) 、U 4 、U7 、P(U7 )
和U8 分别表示与点 3、4、7、8 对应的恢复力与变形的绝对值。
§4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4.1.1.3 曲线型模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典型的曲线型模型有谷资信提出的标准特征滞 回曲线(Normalized Characteristic Loop, NCL)模型。NCL模型由骨 架曲线和标准滞回曲线组成。
§4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多自由度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为 Mx(t) Cx (t) Kx(t) MIxg (t)
式中,M、C 和 K 分别为结构体系的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 x(t) 、 x (t) 和
x(t) 分别为体系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向量。 对刚度矩阵 K 的讨论:
(1) 在弹性阶段,K 是定值,不随变形而变化. (2) 在弹塑性阶段,K 值随结构变形状态不同而改变。 (3) 由于地震下结构变形为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 K 值随着变形也是
初始条件为 U i U y , P(U i ) Py
刚度降低系数为
k2 k1
1
故 P(Ui1) Py k1(Ui1 U y ) (4.1.3)
(3)正向硬化阶段卸载(23 段)
此阶段有U 0 ,U U 2
初始条件为U i U 2 , P(U i ) P(U 2 ) 刚度降低系数为 1
§4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4.2.1 层模型
层模型以一个楼层为基本单元,用每层 的刚度(层刚度)表示结构的刚度。层模型假定 建筑各层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无穷大,因此 可将整个结构合并为一根竖杆,并将全部建筑质 量就近分别集中于各楼层楼盖处作为一个质点, 考虑两个方向的水平振动,从而形成“串联质点 系”振动模型,如图4.2.1(a)所示。对质量与 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双向水 平振动和楼盖扭转的影响,此时采用“串联刚片 系”振动模型考虑转动惯量I对振动的影响,如 图4.2.1(b)所示。层模型一般把位移参考点设 在每层的质心,其本构关系是层总体位移与层总 体内力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确定结构层刚度及其恢复力模型,此时一般应考 虑各类杆件的弯曲、剪切和轴向变形。层模型的 优点是简单、计算量较小;缺点是模型比较粗糙, 不能描述结构各构件的弹塑性变形过程,不能完 全满足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
YJK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详解

目标最佳。
2 弹塑性时程分析流程
完整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过程如下图所示,程序提供下图所有功能模块,计算完成后以图 形和表格的方式输出超限结构弹塑性分析报告所用数据。
线弹性分析 与设计
分析与设计 施工图
选择地震波
3组或7组
弹塑性时程 分析
生成数据
含钢筋数据
动力方程求解
NewMark数 00200 -0.002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000 -0.00100 0.00000 -0.000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000 -0.00200 0.00200 0.00100 -0.00000 -0.00100 … 对话框中参数应按如下方式设置: 步长设置:0.02; 故数据起始行号:5,因前 5 行数据为说明行; 一行数据个数:5。
4.1.2 地震波选择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对地震波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同一结构,采用不同的地震波, 计算结果可能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依据《高规》[4]5.5.1 条第 6 款:进行动力弹塑性计算时, 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时程的选取、预估罕遇地震作用时的峰值加速度取值以及计算结果的选用 应符合该规程第 4.3.5 的规定。
弹塑性时程分析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将结构作为弹塑性振动体系加以分析,直接按照地震波数据输入地面运动,通过积分运算,求得在地面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期间内,结构的内力和变形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也称为弹塑性直接动力法。
基本原理多自由度体系在地面运动作用下的振动方程为:式中、、分别为体系的水平位移、速度、加速度向量;为地面运动水平加速度,、、分别为体系的刚度矩阵、阻尼矩阵和质量矩阵。
将强震记录下来的某水平分量加速度-时间曲线划分为很小的时段,然后依次对各个时段通过振动方程进行直接积分,从而求出体系在各时刻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而计算结构的内力。
式中结构整体的刚度矩阵、阻尼矩阵和质量矩阵通过每个构件所赋予的单元和材料类型组装形成。
动力弹塑性分析中对于材料需要考虑包括:在往复循环加载下,混凝土及钢材的滞回性能、混凝土从出现开裂直至完全压碎退出工作全过程中的刚度退化、混凝土拉压循环中强度恢复等大量非线性问题。
基本步骤弹塑性动力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结构的几何模型并划分网格;(2) 定义材料的本构关系,通过对各个构件指定相应的单元类型和材料类型确定结构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矩阵;(3) 输入适合本场地的地震波并定义模型的边界条件,开始计算;(4) 计算完成后,对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对结构整体的可靠度做出评估。
计算模型在常用的商业有限元软件中,ABAQUS、ADINA、ANSYS、MSC.MARC都内置了混凝土的本构模型,并提供了丰富的单元类型及相应的前后处理功能。
在这些程序中一般都有专用的钢筋模型,可以建立组合式或整体式钢筋。
以ABAQUS为例,它提供了混凝土弹塑性断裂和混凝土损伤模型以及钢筋单元。
其中弹塑性断裂和损伤的混凝土模型非常适合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它的主要优点有:(1) 应用范围广泛,可以使用在梁单元、壳单元和实体单元等各种单元类型中,并与钢筋单元共同工作;(2) 可以准确模拟混凝土结构在单调加载、循环加载和动力荷载下的响应,并且可以考虑应变速率的影响;(3) 引入了损伤指标的概念,可以对混凝土的弹性刚度矩阵进行折减,可以模拟混凝土的刚度随着损伤增加而降低的特点;(4) 将非关联硬化引入到了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中,可以更好的模拟混凝土的受压弹塑性行为,可以人为指定混凝土的拉伸强化曲线,从而更好的模拟开裂截面之间混凝土和钢筋共同作用的情况;(5) 可以人为的控制裂缝闭合前后的行为,更好的模拟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反应。
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简介

弹塑性分析方法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 YSIS)方法也称为推覆法,该方法基于美国的FEMA-273抗震评估方法和A TC-40报告,是一种介于弹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之间的方法,其理论核心是“目标位移法”和“承载力谱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将结构作为弹塑性振动体系加以分析,直接按照地震波数据输入地面运动,通过积分运算,求得在地面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期间内,结构的内力和变形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也称为弹塑性直接动力法。
1引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5.2条规定,对于特别不规则的结构、板柱-抗震墙、底部框架砖房以及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钢结构、7度三、四类场地和8度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对于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甲类建筑等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条也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如带转换层、加强层及错层、连体、多塔结构等,宜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验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
历史上的多次震害也证明了弹塑性分析的必要性:1968年日本的十橳冲地震中不少按等效静力方法进行抗震设防的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遭到了严重破坏,1971年美国San Fernando 地震、1975年日本大分地震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相反,1957年墨西哥城地震中11~16层的许多建筑物遭到破坏,而首次采用了动力弹塑性分析的一座44层建筑物却安然无恙,1985年该建筑又经历了一次8.1级地震依然完好无损。
可以看出,随着建筑高度迅速增长,复杂程度日益提高,完全采用弹性理论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和设计已经难以满足需要,弹塑性分析方法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2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方法(1) 建立结构的计算模型、构件的物理参数和恢复力模型等;(2) 计算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3) 建立侧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分布形式,将地震力等效为倒三角或与第一振型等效的水平荷载模式。
弹性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若干问题探讨_杨志勇

建 筑 结 构 学 报(增刊1)J o u r n a l o f B u i l d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s (S u p p l e m e n t a r y I s s u e 1)弹性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若干问题探讨杨志勇,黄吉锋,邵 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北京100013)摘要:依据大量实际工程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经验,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探讨了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针对性地分析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地震波的离散性;地震波如何与反应谱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人工模拟地震波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弹性、弹塑性时程分析法选取地震波的基本原则;弹性时程分析法地震波的选取数量;如何将反应谱分析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取较大值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算例分析可以看出,正确地应用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条地应用很难发挥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弹性时程分析法;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地震波;反应谱中图分类号:T U 311.3 文献标识码:AD i s c u s s i o n o n l i n e a r a n d n o n l i n e a r t i m e h i s t o r y a n a l y s i s m e t h o dY A N GZ h i y o n g ,H U A N GJ i f e n g ,S H A OH o n g(B u i l d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C h i n a A c a d e m y o f B u i l d i n g R e s e a r c h ,B e i j i n g 10001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dl i n e a r a n dn o n l i n e a r t i m eh i s t o r y a n a l y s i s m e t h o d ,e s p e c i a l l y c o n c e r n i n g w i t ht h ef o l l o w i n gi s s u e s :t h e d i s p e r s e o f e a r t h q u a k e w a v e ,s c a l i n g t h e e a r t h q u a k e w a v e t o f i t t h e d e s i g n r e s p o n s e s p e c t r u mo f C h i n a c o d e ,t h e e a r t h q u a k e w a v e s i m u l a t i o n m e t h o d ,t h e 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 o f e a r t h q u a k e w a v e s e l e c t i o n ,t h e n u m b e r o f w a v e s r e q u i r e d i n t i m e h i s t o r y a n a l y s i s ,a n d t h e m a x i m u ms t r u c t u r a l r e s p o n s e f r o ms p e c t r u ma n a l y s i s a n dt i m e h i s t o r ya n a l y s i s .A s s h o w ni nm a n y e x a m p l e s ,l i n e a r a n d n o n l i n e a r t i m e h i s t o r y a n a l y s i s m e t h o ds h o u l db e u s e da p p r o p r i a t e l y t o o b t a i n u s e f u l r e s u l t s .K e y w o r d s :l i n e a r t i m e h i s t o r y a n a l y s i s m e t h o d ;n o n l i n e a r t i m e h i s t o r y a n a l y s i s m e t h o d ;e a r t h q u a k e w a v e ;r e s p o n s e s p e c t r u m基金项目:建设部软科学研究资助项目(06-K 9-31)。
sap2000弹塑性分析方法

SAP2000弹塑性分析方法运用总结结构的抗震设计一般可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一种是增加结构的截面和刚度来“抗震”,此时如果要使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保持弹性状态,结构需要具有如右图所示的承载能力,此时结构的设计截面会变得非常不经济;第二种方法是容许结构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并保证结构不发生倒塌的"耐"震设计(或叫延性设计);第三种方法是通过一些装置地震响应比较(如阻尼器、隔振装置等)来吸收能量的"减"震或"隔"震设计。
当结构和结构构件具有一定的延性时,大震作用下部分构件会发生屈服,此时结构的周期会变长,结构周期的变长反过来减小了地震引起的惯性力,即塑性铰的出现吸收了部分地震能量,从而避免了结构的倒塌。
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价以往多从强度入手,但结构在发生屈服后仍具有一定的耗能和变形能力,因此用能够反映结构延性和耗能能力的变形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应更为合适。
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我们不仅要了解结构发生屈服和倒塌时的地震作用的大小,同时也要了解结构的变形能力(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延性系数等)、构件的变形能力、铰出现顺序等,从而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
目的:1) 评价建筑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根据主要构件的塑性破坏情况和整体变形情况,确认结构是否满足性能目标的要求。
2) 研究超限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包括罕遇地震下的最大层间位移;3)根据以上分析结果,针对结构薄弱部位和薄弱构件提高相应的加强措施。
弹塑性分析两种方法:1、静力弹塑性方法push-over2、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第1.0.1条中规定了三水准设防目标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规》5.5.2条中分别规定了"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和"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弹塑性分析模块会有弹性时程分析选项?
弹性时程分析与弹塑性时程分析模型,除了所有构件的材料模式在整个地震过程中不会产生非线(不屈服)外,其它参数如阻尼、动力积分方法等等,与弹塑性时程分析模型是一致的。
程序设置弹性时程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用意:1)高规5.5.1条条文说明提及:“与弹性静力相比,结构的弹塑分析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还与分析软件的计算模型以及结构阻尼选取、构件破损程度的衡量、有限元的划分等有关,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和经验因素。
因此,弹塑性计算分析首先要了解分析软件的适用性,选用适合于所设计工程的软件,然后对计算结果的合理进行分析判断。
工程设计中有时会遇到计算结果出现不合理或怪异现象,需要结构工程师与软件编制人员共同研究解决”。
针对上述请情况,软件同时计算和输出弹性时程计算结果,并且自动给出节点时程、层时程、层包络对比曲线。
通过弹性与
弹塑性曲线的对比,发现结果的不合理与怪异现象。
比如说弹性与弹塑性时程结果出现了量级上的差别时,应排除模型和计算问题。
一般来说,是弹塑性分析结果不合理的概率大,弹性分析结果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
2)弹性时程分析结果可以用于评价结构的性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