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四极测深的布极技巧
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在九寨沟县沙坝村找水工作中的应用

{
l ; i ; i j 塑 墨 垡 篓 堡 l J 蚺 2 8 陀 3 1
强 贝 化 钙 华 l l 0 2 5 — 1 3 5 / 1 0 8
l
f 3 7 7 — 5 8 1 1 4 7 9
l 含 水
{ 饱 水
鐾 蘑 蚕 蚕塑 耐 l 一 … … …一 …Js 一 ~
一
面, 对本次测量 结果分别绘制 了单点测 深曲线 图、 电测深 拟断面 图和 电测深反演断面 图。 由于文章篇幅有 限, 就 不 解 释分析 , 在 此仅对 其 中部分 资料进 行详 细解 释 与 分析。 3 . 3 . 1单点测深 曲线图 从 单点 测深 曲线 图分析 : ① 本次测 量得 到 的主 要是 “ K”型曲线。工区浅部 0 — 8 m深度 范围呈高阻 电性特征 ,
… … 一 一 t I 1 8 3 5 — 2 4 8 7 / 2 1 6 1 { _ - ● _ 一
图 4 工区岩土物性柱状图
3 . 3成果解释与分析 利 用对称 四极 电测深法在 工 区测量 了 3个 电测深 断
图 3 对 称 四极 装 置 图
2 - 2资料处理与解释 按 电极距 不同所 测得的 p s 值 ,在双对 数坐标 纸上绘 制p s — A B , 2关系曲线, 电测深 p s — A B , 2关 系曲线 的解 释有 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 , 定量解释中的量板 法是 比较常用 的 种 方法 ,对称 电测 深二层 量板 有 D型和 G型理 论 曲线 两张。 辅助量板有 Q型 、 A型 、 H型、 K型辅助 曲线 4张 , 分 析所 要解释 的曲线 类型 , 对于地层 为两层 的岩性 , 反映出 来 的曲线有 2类 : 当p l > p 2时为 D型 曲线 ; 当p l < p 2时 为 G型曲线。对于地层 为三层 的岩性 , 反 映出来 的曲线 有 4 类 :当 p l > p 2 > p 3时 为 Q型 :当 p l < p 2 < p 3时 为 A型 : 当 p l > p 2 < p 3时为 H型 ;当 p l < p 2 > p 3 时 为 K型 。此外还 有 A K 、 H K 、 H A等 4层 断 面类 型和 H A K 、 H K Q、 A K Q等 5层 断面类型。 同时将本 次位于 同一直线上 的测点数据进行 了 数据反演处理 , 得出 了电测 深反演 断面 图用于 资料解释。 3 找水工程的应 用 3 . 1工区地质概 况 工 区距九 寨沟县城 约 3 0 k m,距九 寨沟 口 ( 景区 ) 约 1 5 k m, 位于 沙坝村 沟谷地带 , 其 南侧 约 4 0 m远 处有 山体 , 北侧约 1 0 0 m处有 山体 。工区夹于两 山体 之间 , 山体 出露 片状碳酸盐岩 , 岩层产状直立。 由于工 区位于 沟谷地 势低 段, 泥石流、 滑坡 等冲积物 大量堆积于此 , 使其地表覆盖 层 厚度增大。地表 有大量砾 石、 巨型石块和 沙土 。地 下浅部 0 — 1 . 5 m主要是砾 石、 巨石和 沙。地 下浅部 1 . 5 — 2 m段 出现 黑泥和沙 , 石块减 少。附近出露剖面可见地 下 2 - 4 m段含
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

电阻率影像剖面法是兼具垂直与侧向解析 能力的一种探测方式。其现场勘测配置与地震 反射法类似,系沿着一个既定的测线配置电极, 除能达到如垂直测深的“测深”目的之外,由 于沿测线方向的测点较密,因此容易反应出地 层侧向的变化情形。因属于二维的观测方式, 若再配合二维资料处理,可以克服因地形所造 成的影响。
双极排列法pole-pole Array是將傳統 四極法中的其中兩電極(一個電流 極B;及一個電位極N)固定放置 於遠處(一般應超過測深的七倍距 離),施測時僅需移動另外的電流 極A與電位極M,具有降低更換電 極數目,達到節省測勘時間的目的, 並在有限範圍內,可獲得最大的探 測深度。應用在地電阻影像剖面法 探測上時,在測線上每間隔相同距 離預先插一根電極棒,並透過預先 設定的電極切換規則,以程式化由 儀器自動控制電流極與電位極的切 換。施測的次序是:先不移動測線 上的電流極位置,僅移動電位極至 與電流極達預先設定的距離;然後 將電流極往前移動一電極棒,重複 移動電位極,直至電流極移至倒數 第二電極棒為止,達到掃描地層結 構之目的。
• 电阻率法在地表配置四根电极,其中
两根供电电极(A与B)以低頻之交
替直流电通入地下,兩根测量电极(:
M与N)测量因电流分佈所造成的电
位差V。电位差V与通入地下的电流
強度I、电极间相对位置及地层的电
阻率有关。若测得电流強度I、电位
差V及电极之相对位置计算出相对均
匀半空间地层的电阻率ρa:
ρa=K(V/I) 式中K称装置系数(或几何因子), 与电极排列位置有关。 ρa 称视电阻 率,通常不代表地层之真电阻率 ,
电法勘探
电阻率勘探原理
地層由於組成材料及膠結等狀 況之不同,因而表現出不同的導電 特性,一般以電阻率代表物質的導 電性質,不同地層岩性及不同含水 狀況會對應不同的電阻率(或稱為 地電阻譜);地電阻譜提供我們一 個構想,即若能藉由儀器測量及分 析技術瞭解地下地層的電阻率,則 輔以適當地質資訊,可以用來瞭解 地下地層的岩性分佈情形,進而解 釋地質構造、礦產分佈、地下水資 源、及地下水污染等。由於地電阻 法花費少且工期短,因此適用於工 程地質、探礦、地下水調查、海水 入侵調查與地熱測勘等多方面。
对称四极测深实验报告

Copyright ©新人lee对称四极测深法水槽模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复习和巩固对称四极测深法探测的原理。
(2)学会电阻率法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
(3)学会对称四极测深法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并能够分析对称四极测深法在倾斜铜板上视电阻率和视频散率异常特征。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实践对称四极测深法。
在水槽中用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在倾斜铜板上进行测深法探测,观测并分析视电阻率和视频散率异常。
三、实验模型、仪器设备及参数设置实验模型:用水槽中的水模拟围岩介质,铜板模拟局部异常体(铜板:长30cm ,宽17.5cm )。
铜板顶部埋深约6.5cm ,底部埋深约15cm ,铜板下倾方向为AB 方向,电极入水深度约5cm 。
仪器设备:SQ-3B 双频道轻便型激电仪发送机/接收机,DCX-3电池箱,水槽及电极导线若干。
参数设置:选取三个测点,测点为MN 中点,分别在30cm 、50cm 和70cm 处,记为测点1、2、3,每一测点AB 和MN 电极距离如下:AB/2(cm)45691215203040MN/2(cm)1四、实验步骤1.进行实验仪器的检查,具体检查步骤分为自校和外校:(1)接收机自校(自校结果 -0.2<Fs<0.2,否则重新校正)(2)接收机外校(①接收机信号输入线接入接收机校验端;②发送机工作于校验状态,校验电流100mA ;③外校结果 -0.2<Fs<0.2;否则重新校验)2.根据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布置各极距:将A 、B 、M 、N 电极放入水槽,并将其与接收机、发送机连接好,确保连接无误。
装置示意图见下图。
3.在仪器上进行装置选择和参数设置,选择中间梯度剖面装置并设置AB 、MN 及测点号,发送机发送电流,接收机接收数据,注意要将发送机调至工作状态,接收机进入测量;再依次对各个测点进行测量,并记录好实验数据,注意测点距离为2cm。
4.将观测结果绘制成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测深图,对异常分布特征进行定性分析。
物探--4电测深法

4、参数图类及推断成果图类 (1)剖面图
剖面图的作法是:以测点距为横坐标,以电参数( s或s )为纵坐标,将各测点的
s (或s ) 值之间用直线连接,两头适当留空。
剖面图反映的是沿测线方向,同一探测深度 s (或s ) 变化的情况。
• 以上为一般常用图件,然而在工作中也常因具体情况绘制其 他形式的图件。如地电断面图,推断成果图等
复习: 1.电阻率测深法的装置 2.不同层数电阻率测深曲线的类型 3.测深法的地质解释?
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其应用技术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为一体采用 高密度布点,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的一种电阻率法 勘查技术。由于它提供的数据量大,信息多,并有观 测精度高,速度快和探测深度较大等特点,因此在工 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测深资料的解释
电阻率测深法
电测深资料的解释
• 1、在工区内或周围凡有钻孔的地方,都应布置井旁测深或十字 测深,并对比测深曲线与钻孔剖面(柱状)及测井曲线的对应关 系,充分采集、测定、利用区内外岩矿层的电阻率资料,初步推 断垂向电性层的结构特征。
• 2、编制电测深测量成果图,包括电测深曲线类型图、等视电阻 率断面图、多AB/2 a 平面及剖面图,并与相应的地形地质图、 地质剖面图等资料进行对比及定性解释。
测量电极距MN的选择:在实际工作中,由于AB极距的不断 加大,MN距离如始终保持不变,那么当AB极距很大时,MN 电位差将会太小,以至于无法观测。因此,随着AB极距的 加大,往往也需要适当加大MN距离,通常要求MN满足条件
AB/3>=MN>1/30AB
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在岩溶勘探中的应用

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在岩溶勘探中的应用【摘要】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在岩溶勘探、地下水勘查、浅层矿产勘探、基岩构造勘察、铁路公路地基勘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着重于岩溶勘探方面的实例研究,工区为某铁路可行性研究线位。
勘探结果表明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在岩溶勘探项目中,对于查明溶蚀范围和区分覆盖层、基岩界限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岩溶勘探;视电阻率;灰岩1.引言现阶段我国各地在铁路、公路方面的都有着较大投资力度。
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质量安全不容忽视。
在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尤其是灰岩地区,路基工程质量相当重要。
我国岩溶分布十分广泛,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对岩溶的勘探则是重中之重。
2.工作方法技术电阻率法[1]是以地壳中岩、矿石的电阻率差异为物质基础,观测和研究人工电场的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而进行找矿和解决构造、水文、工程地质问题以及进行环境监测等的一组电法勘查方法。
对称四极测深是电阻率法的一种,是利用四个电极A、M、N、B,形成供电回路,通过对称改变电极间距达到测量不同深度地层的视电阻率的方法。
通过对测得的数据结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异常解释。
四极测深法勘探应具备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如下[2]:①被测对象与周围介质有着明显的物性差异;②被测对象有着一定的埋深和规模。
本次野外工作采用的仪器为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
AB/2采用1.5m、3m、5m、7m、10m、15m、20m、30m、50m、70m、100m、150m逐步测量,地面测量点距为10m。
在电阻率测量的过程中,数据以三次采集有两次稳定值,或五次采集有三次稳定值为准。
测量数据采用对数坐标纸点绘。
遇异常点可适当加密测量,若120m极距下仍未见异常底界,则逐步加大极距直至异常底界出现为止。
3.应用实例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
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联测布极施工方法及应用

147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联测布极施工方法及应用宾金来,胡美兰,王 坤,何培良(河北省地质工程勘查院,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改进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布极施工方法,尤其是在测深极距采用对数间隔的情况下,联测布极方法优势更加明显。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对称四极测深布极方法的革新更加迫切,对明显制约本方法生产效率的施工不断进行了改进和探索。
多通道电测仪的应用以及反演软件的发展,对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布极施工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过不断创新与改进布极施工方法,采用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联测布极施工方法,减少了布极移动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对称四极测深工作效率,在供电极为大极距时相邻测点能同时做为中梯装置进行测量,与不少学者也进行的联合测深装置(对称四极 + 中间梯度)相近,能获取更多的深部地电信息,成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对称四极测深;多通道电测仪;多测点测深联测布极;提高测深工作效率中图分类号:P6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16-0147-2收稿日期:2021-08作者简介:宾金来,男,生于1967年,汉族,河北唐县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和地球化学测量。
目前在山区开展的各种矿产资源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常规的对称四极激电测深手段在实际找矿工作中应用仍然较为广泛,但因其独特的装置形式,其缺点也很明显,致使野外跑极工作量较大,加之山区地形起伏变化一般较大,它往往会导致测深布极较困难,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本较高,经常造成实际生产费用超出项目预算费用,特别是在地形复杂区域更是如此。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对称四极测深布极方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明显制约本方法生产效率的施工不断进行了改进和探索,甚至探索出高效的替代方法,如结合采用中梯装置,采用联合测深装置(对称四极 + 中间梯度)[1]进行测深。
五极纵轴测深和对称四极激电测深在多金属找矿中的对比研究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五极纵轴测深和对称四极激电测深在多金属找矿中的对比研究张 彦,陈兴峰(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天津 301800)摘 要:现如今,我国对各种金属资源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浅层大型多金属矿基本已探测完毕,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进入精细化找矿阶段,在此我们应用直流激电中的五极纵轴测深和对称四极测深在已知钻井处进行对比测量,进一步进行综合比较,得出五极纵轴测深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它受地层地层影响较小,基底起伏大时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五极纵轴测深方法装置简单、轻巧、施工方便,与同条件对称四极测深相比,探测深度较大,效率更高。
关键词:直流激电;五极纵轴;对称四极;多金属矿;高分辨率;高效率中图分类号:TN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3-0061-2Comparison of Five pole Longitudinal and Symmetric Four pole Depth Sounding in Polymetallic ProspectingZHANG Yan,CHEN Xing-feng(Tianjin north China geological explorrationbureauo nuclear industory 247 brigade, Tianjin 301800,China)Abstract: Nowadays, China's demand for various metal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and the shallow large-scale polymetallic ore has been basically detected, which urgently requires us to enter the stage of fine ore prospecting. In this case, we apply the five-pole longitudinal axis sounding and symmetrical four-pole sounding in DC IP method to carry out comparative measurement in known wells. Further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five-pole longitudinal axis sounding has strong resolution ability, and it can also achieve better results when the stratum has less influence and the base fluctuates greatly. The five-pole longitudinal axis sounding method is simple, light and convenient to construct. Compared with the symmetrical four-pole sounding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sounding depth is larger and the efficiency is higher.Keywords: Direct IP method; Infinite longitudinal axis; Symmetric quadrupole; Polymetallic ore; High resolution; High efficiency本文试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庙台子多金属矿区,地表主要为第四系粘土、砂土为主,通过已知钻孔资料可知,下覆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宝力高庙组晶屑凝灰岩、辉绿岩、晶屑凝灰岩等,中间夹有多金属矿化体,因为多金属矿化体与围岩有着明显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差异,直流激电法能够从背景干扰场中分辨出低阻高极化的多金属矿化体异常,满足地球物理勘查的前提,笔者在此进行五极纵轴和对称四极直流激电测深实验,寻找浅部多金属矿点,比较两种方法的探测效果。
电阻率对称四极法在找水打井中的应用

电阻率对称四极法在找水打井中的应用作者:罗发科来源:《西部资源》2021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以贵安新区高峰镇王家院村庄上组找水打井工程为例,介绍电阻率对称四极法工作原理、方法技术,在场地条件不利于布设无穷远极导致联合剖面法无法运用情况下,结合地形地物、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电阻率对称四极剖面法和对称四极测深法选定最佳井位和钻进深度,成功解决了近5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和在干旱年份水源水量不足的问题,满足了当地群众生活及经济发展需要。
关键词:地下水;找水打井;物探;对称四极法1.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1.1地质特征区域上处于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测区西侧发育一条北东走向平推断层,断层面向西倾斜,地层断距大,倾角约35°~50°;南东侧发育一条近东西向的断层。
测区覆盖层为第四系(Q)粘土;下伏地层为三叠系青岩组(T2q),岩性为灰色薄至中厚层泥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砾屑灰岩及少量灰黄色钙质粘土岩,地下水赋存运移于地下构造裂隙、层间裂隙和溶蚀裂隙及小的溶洞中,但溶蚀裂隙规模较小,透水性中等,部分呈弱透水性,均匀性较差,属中等富水性含水岩组,地下水类型为岩溶孔隙—裂隙水。
1.2地球物理特征第四系粘土层电阻率50Ω·m~200Ω·m之间,钙质粘土岩100Ω·m~300Ω·m之间,破碎含水灰岩电阻率在300Ω·m~1000Ω·m之间,完整灰岩电阻率一般在1000Ω·m以上,破碎含水灰岩电阻率与第四系粘土层电阻率、钙质粘土岩电阻率、完整灰岩电阻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具备开展电阻率法找水的物性前提。
2.电阻率对称四极法工作原理不同地层或同一地层由于成分或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电阻率,通过接地电极将直流电供入地下,建立稳定的人工电场在地表观测某点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電阻率变化,从而了解地层岩(土)体电阻率的分布特性。
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沿物探测线布设A、M、N、B四个电极,AB为供电电极,MN为测量电极,当AB供电时用仪器测出地下半空间的供电电流I和MN间的电位差ΔV,用公示(1)计算出MN间地层的视电阻率:ρs=KΔV/I(1)其中,ρs为岩层的视电阻率(Ω·m);ΔV为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mV);I为供电回路的电流强度(mA);K为装置系数,与供电和测量电极间距有关,按式(2)计算:K=πAM·AN/MN(2)对称四极法有对称四极剖面法和对称四极测深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探究
二、 实际情况 随着地表资源的枯竭,找矿难度越来越大;找矿已经由地表 向深部发展,由平坦地段向险要地段发展,以寻找隐伏矿体,这就 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比如要做测深的点的位置就在陡坡上,而且
以最大 为半径的范围内地形起伏远超过20度的地段,甚至在60 度左右,并且中心点附近介质就是不均匀,也不可能所有的测量电 极均布置在同一种介质中,甚至要通过接触带;还有为了适应地质 剖面的要求,也为了进一步解释中梯剖面,这样测深剖面就得垂直 矿体;等等,所有的难题都摆在物探人员面前。幸好现在电脑和电 算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反演软件都比较先进,我们只要有合理的布 极,以取得最佳数据,再配合电脑反演计算,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 果。下面第三节就对各种新的技巧作较为详细地阐述。
大 科 技 166
2011 年第 03 期
脉深部打到金品位4222、44X10-9。银950X10-9的资料分析,矿化强 度比地表好,这又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信息。
3、Au、Ag、Cu、Pb、As、等元素的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 尤其是它们与韧性剪切带重合部位是金矿化存在的良好地段。
4、Au、Ag等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在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 区有较好的反应时,也是赋存金矿(床)体的有利部位。
集安市米架子区位于通化市160°方位40km处,1987年-1989 年,吉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调查所和冶金608队,先后在该区进行 区域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土壤测量工作,并对该区化探异 常较好地段进行了检查验证工作。矿(化)体均产在集安群荒岔沟 组及临江(岩)组。2002—2004年吉林省地质科研所在该区投入了 一定的地表工作,认为:
即以最大 为半径的范围内地形起伏不超过20度的地段。关于布
极方向,在平原地区,当各层分界面及标准层顶板的倾角不超过几 度时(≤5°),AB线的方向可任意先定。在山谷中,布极方向应 与山谷走向一致,同时AB电极应尽量避免通过电性显著变化带, 如沟谷、河流、石崖、大断裂带等,以防止和减小地表电流屏蔽和 非各向同性等的影响。
一般AB/6≤MN≤AB/3,在AB改变的一段范围内MN不变,当 AB增大到 ≈ 时,再将MN增大,在两种MN交替处的“接头
点”,同一AB对两种MN都进行观测,以便圆滑曲线。
另一种方案是 保持定值(例如 ),AB与MN同步增
加,这种方案称为等比测深。 这些方法在山区进行测深时,测点应选在尽量平坦的地带,
插图1
插图2 2010年,在吉林省中部长青屯铅锌矿区205线一共做了四个测 深点,分别为2051、2052、2053和2054点。其点距为20米,布极方 法如下表(表3):
表3
AB/2 1.5 2.5 4 6 9 15 25 40 65 100 150 220 340 500
(m) MN/2
0.5 0.5 0.5 0.5 3 3 5 12 12 30 30 70 70 70 (m)
2011 年第 03 期
地质探究
吉林省集安市米架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张兴泉 韩文锐 马忠颍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6队 134002
摘 要:米架子金矿(床)点位于太子河—浑江拗陷清河台穹北东部,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文章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归纳认识,总 结了该矿矿化富集规律,认为该区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并指出岩体外接触带是寻找蚀变岩型金矿最佳场所。
地质探究
对称四极测深的布极技巧
谢旭辉 徐 良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6队 通化 134002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个学科都在发展。随着电算引进到测深反演领域,加上各种实际情况,这就要求做测深时 有一个最合理的布极,布极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工作效率和能否进行电算反演问题以及地质效果。
2 矿区地质概况 米架子金矿点位于龙头岩体南1km处,出露地层主要有集安 群、青白口系、震旦系及朱罗系等。构造较发育,地表金矿化普 遍,并见金矿体,深部经钻探验证见金矿体。 2.1地层 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集安群、青白口系、震旦系及侏罗系。 (1)集安群:由下而上分为蚂蚁河组、荒岔沟组及临江 (岩)组。
如图(插图3),根据反演结果,在300~350米标高有一层低 阻体,经推断该低阻体应该为含矿部位;钻孔(ZK2051)充分验 证了这一点,在标高为310~340米处见到了含矿的黄铁矿化蚀变破 碎带。如图(插图3)。这说明布极基本成功,反演成功。
插图3 2009年,在内蒙某地做了六条测深剖面共二十四个测深 点,,布极方法如下表(表3):由于该区地势较为平坦,岩性也 相对简单,所以其点距布置为100米。布极方法如下表(表4):
表4
AB/2 (m)
5 9 15 26.5 48 80 140 240 410 710
MN/2 1.5 2 3 5 10 20 30 40 50 60
(m)
பைடு நூலகம்
以450线为例,该测线上一共做了四个测深点,它们分别为 4502、4503、4504和4505点。通过电脑反演计算,其结果如下图: (插图4)
167 大 科 技
区域构造较发育,由三组构造组成:NE至NNE向、EW向及 NW—至NNW向构造;EW向为该区主要构造‘NE向构造为控矿构 造。
区域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主要表现为燕山早期侵入岩体即 龙头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及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 成,岩体与集安群蚂蚁河组呈侵入接触关系。该岩体为米架子金矿 (化)体形成提供热源和矿源,是该区成矿的重要条件。区域中性 及酸性脉岩较为发育,多呈脉状及透镜状产出,分布在米架子主沟 三道阳岔一带,呈北北东向展布
3、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仍以金山屯金矿山为例。该矿床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 大,将矿石中的铅同位素组成投入μ值演化关系图上(多伊及扎特
曼、1979),发现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有两个落在上地壳和造山带之 间,有两个落在造山带和地幔之间,但更靠近地幔,说明矿石来源 于地幔和上地壳(图5)。
五、找矿方向 剪切带型金矿与剪应变强度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剪应变越强 金矿化越好。无论是糜棱岩型还是脉型,金矿化体总体是产在剪切 带应变最强部位。因此,在本区找矿要把重点放在剪切带应变最强 地段上。 1、庆阳堡区:该区段岩石变质变形程度较高,为糜棱岩、超 糜棱岩、千糜岩。因此,是寻找糜棱岩型金矿是重点地段。 2、金山屯区:是深部找矿最佳区段,依据607队ZK002孔0号
表2 AB/2(m) 5 9 15 26.5 48 80 140 240 390
MN/2(m) 1.5 2 3 5 10 20 30 40 50 把观测结果,用吉林大学的电法反演软件做反演计算,反演结
果如插图1。从反演断面图上可以看出:在标高225米~310米处,有 一条视电阻率小于1000Ωm的低阻带。如插图2,这地质剖面和测深 反演断面如此吻合,这就充分的证明了布极成功,反演成功。
关键词:布极 工作效率 电算反演问题 地质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个学科都在发展。随着电 算引进到测深反演领域,加上各种实际情况,这就要求做测深时有 一个最合理的布极,布极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工作效率;布极的成功 与否关系到能否进行电算反演问题;布极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取 得地质效果。下面对对称四极的布极技巧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同行 们参考,望专家们指正。
一、 理论基础及以往的方法 平时我们所用的布极方法是物探界的前辈们在实验室的基础 上总结的技术成果。对于对称四极来讲,由A、B两个供电极,中 间由M、N做测量电极,其中因为AM=BN,所以叫做对称四极,随着 供电极A、B两极的加大,逐步反映深部的情况;如图1,为了更准 确地反映出地下信息,这就要求有最为合适的M、N与之相对应。 据资料查证,以前有不少种布极方法,其中最为著名和常用的方法 要数傅良魁教授编写的教科书里所列的方法,如表1:
三、 新的技巧 1、测深点的点距 每个测深点的点距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在平原地带,由于 地势平坦,介质较为均匀,点距不用太密,可以放宽到100~200米; 这样既可以节约资金,也可以提高效率。所以地形较陡时,一般选择 点距在50米至60米比较好。点距在50米至60米范围还有助于提高工作 效率,要是点距大于100米,在地形复杂时很难在一天之内完成4个测 深点(最大AB/2=710米),只能做两个点,显然效率太低。 2、测深点的极距 本文的主要阐述的是测深点的极距问题,供电极AB一般在800 米到5000米;其最大极距要看具体情况所决定。对于测量电极MN 来说,用多大极距要取决于供电极AB的极距大小,比较常见的是 一般以AB的三分之一,MN极之间的极距要以最准确地反映底质 体的参数为原则,MN选大了,旁边的地质体会影响我们所要的结 果,要是介质均匀还能将就,要是介质不均匀就肯定不能观测到准 确的结果,事实上有矿的地段往往介质不均匀;MN之间选小了, 由于介质不均匀,且非各向同性,也不能采集到有效的数据。但是 MN之间的极距选择得当,加上先进的电算技术,不用“接头点” 也能取得较好的结果。下面让我们来举几个成功的实例。 四、 成功实例 2008年,在吉林南部某地进行测深工作,当时采用对称四极 装置,由于受地形的影响,18线的4181点AB/2最大为390米,其它 几个点为230、240米,点距为50米,在18线一共做了四个测深点; 其布极方法如下表(表2):
2011 年第 03 期
插图4
对称四极测深的布极技巧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谢旭辉, 徐良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6队,通化,134002
大科技·科技天地 SUPER SCIENCE 2011(3)
参考文献(1条) 1.傅良魁 电法勘探教程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kj-kjtd201103133.aspx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还未钻孔验证。但这布极和反演是成功 的。基本上反映了地下的电性参数
五、结论 从以上结果看来,只有选择最适当的布极,才能得到最有效 的结果,使得物探对称四极测深工作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运用电 算反演,才能更好地解释深部地质情况。 参考文献: 《电法勘探教程》,傅良魁主编.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