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四极测深报告..19页PPT
联合剖面法和对称四极测深法电法报告

实验二:对称四极测深法
第一节 实验目的
1、掌握 DDC-8 电阻率仪的操作方法。 2、熟悉对称四极测深装置的特点、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3、结合书本理论,通过实践加深对对称四极测深法(二层水平层状大地模型)的 认识。 4、在实验室模拟测量,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作图,并对其做出合理解释。
第二节 实验原理
图2 如图 2 所示,电测深法的装置特点是保持测量电极 MN 的位置固定,在不 断增大供电电极距的同时,逐次进行观测。 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 AB 极距不断加大, 若 MN 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A S
K
A
U I
A MN A
,
B S
K
B
U I
B MN B
第 1 页
电法实习报告
式中
K K 2 AM MN AN
A
B
联合剖面装置取 MN 中点作为记录点。
第三节 实验步骤
①连接 A,B,M,N 接线柱并分别与小电极连接; ②按“ON”键打开仪器后,再按“电池”键检查仪器工作电压≥9.6V; ③按“时间”键,设置供电时间参数; ④按“排列”键,设置排列方式参数(3P/PRFL) ; ⑤按“极距”键,设置电极距参数 AB/2 和 MN/2(单位:m) ; ⑥按“前进”键,记录装置系数 K 值; ⑦连接外接电源 HV,检查上述无误后,就可以进行数据采集(ΔUmn,I,R, ρS) ; ⑧将 A 极连通,按“测量” ,记录数据; ⑨换下 A,连上 B 极,再按“测量” ,记录下数据; ⑩将整个电极测量装置向前挪动 5cm,重复⑧⑨⑩直至整个剖面完成; ⑪关闭电源,拆下导线,整理好装置,整齐的放在实验台上。 我们小组共有 8 人,分为电阻率仪,每个人每个步骤都操作了一遍。
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在物探找水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H
对称四极 电测深法在物探找水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肖争 光
(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 江西 南昌 3 3 0 0 9 5 )
摘 要: 社 会 在 发展 , 技 术在 进 步 , 物探 找 水 法在 实践 中不 断 改进 和 完善 。对称 四级 电测 深法 是物 探 找 水 法的 常见 类 型 , 工作 原 理 简单 , 可行 性 强 。 本 文将 从 对 称 四级 电测 深 法在 物 探找 水工 作 中的应 用现 状 出发 , 进行 实 际案例 分 析 , 通 过 对 当地 的 水 文地 貌 条件 的分 析 , 从 而 确 定含 水 层 的深度 和 钻 井 的深 度 , 为 后期 的工作 提 供理 论 指 导 。 关键 词 : 对称 四级 电 测深 法 ; 物探找水 ; 应 用 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P 6 4 1 .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0 0 2 - 5 0 6 5 ( 2 0 1 6 ) 2 4 — 0 2 2 5 — 2
e l e c t ic r s oun di ng ,t he a c t ua l c a s e a na l y s i s , t hr o ug h t he a na l y s i s of h yd r o l o gi c a l c on di t i on s o n t he l oc a l ,S O a s t o d e t e r mi ne t he a q ui f e r de pt h a nd d il r l i ng d e p t h, pr o vi de t he o r e t i c a l g u i d a nc e f or l a t e r wor k.
对称四极测深实验报告-推荐下载

Copyright ©新人lee对称四极测深法水槽模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复习和巩固对称四极测深法探测的原理。
(2)学会电阻率法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
(3)学会对称四极测深法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并能够分析对称四极测深法在倾斜铜板上视电阻率和视频散率异常特征。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实践对称四极测深法。
在水槽中用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在倾斜铜板上进行测深法探测,观测并分析视电阻率和视频散率异常。
三、实验模型、仪器设备及参数设置实验模型:用水槽中的水模拟围岩介质,铜板模拟局部异常体(铜板:长30cm ,宽17.5cm )。
铜板顶部埋深约6.5cm ,底部埋深约15cm ,铜板下倾方向为AB 方向,电极入水深度约5cm 。
仪器设备:SQ-3B 双频道轻便型激电仪发送机/接收机,DCX-3电池箱,水槽及电极导线若干。
参数设置:选取三个测点,测点为MN 中点,分别在30cm 、50cm 和70cm 处,记为测点1、2、3,每一测点AB 和MN 电极距离如下:AB/2(cm)45691215203040MN/2(cm)1四、实验步骤1.进行实验仪器的检查,具体检查步骤分为自校和外校:(1)接收机自校(自校结果 -0.2<Fs<0.2,否则重新校正)(2)接收机外校(①接收机信号输入线接入接收机校验端;②发送机工作于校验状态,校验电流100mA ;③外校结果 -0.2<Fs<0.2;否则重新校验)2.根据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布置各极距:将A 、B 、M 、N 电极放入水槽,并将其与接收机、发送机连接好,确保连接无误。
装置示意图见下图。
3.在仪器上进行装置选择和参数设置,选择中间梯度剖面装置并设置AB 、MN 及测点号,发送机发送电流,接收机接收数据,注意要将发送机调至工作状态,接收机进入测量;再依次对各个测点进行测量,并记录好实验数据,注意测点距离为2cm。
4.将观测结果绘制成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测深图,对异常分布特征进行定性分析。
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联测布极施工方法及应用

147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联测布极施工方法及应用宾金来,胡美兰,王 坤,何培良(河北省地质工程勘查院,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改进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布极施工方法,尤其是在测深极距采用对数间隔的情况下,联测布极方法优势更加明显。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对称四极测深布极方法的革新更加迫切,对明显制约本方法生产效率的施工不断进行了改进和探索。
多通道电测仪的应用以及反演软件的发展,对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布极施工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过不断创新与改进布极施工方法,采用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联测布极施工方法,减少了布极移动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对称四极测深工作效率,在供电极为大极距时相邻测点能同时做为中梯装置进行测量,与不少学者也进行的联合测深装置(对称四极 + 中间梯度)相近,能获取更多的深部地电信息,成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对称四极测深;多通道电测仪;多测点测深联测布极;提高测深工作效率中图分类号:P6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16-0147-2收稿日期:2021-08作者简介:宾金来,男,生于1967年,汉族,河北唐县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和地球化学测量。
目前在山区开展的各种矿产资源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常规的对称四极激电测深手段在实际找矿工作中应用仍然较为广泛,但因其独特的装置形式,其缺点也很明显,致使野外跑极工作量较大,加之山区地形起伏变化一般较大,它往往会导致测深布极较困难,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本较高,经常造成实际生产费用超出项目预算费用,特别是在地形复杂区域更是如此。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对称四极测深布极方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明显制约本方法生产效率的施工不断进行了改进和探索,甚至探索出高效的替代方法,如结合采用中梯装置,采用联合测深装置(对称四极 + 中间梯度)[1]进行测深。
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

• 电阻率法在地表配置四根电极,其中
两根供电电极(A与B)以低頻之交
替直流电通入地下,兩根测量电极(:
M与N)测量因电流分佈所造成的电
位差V。电位差V与通入地下的电流
強度I、电极间相对位置及地层的电
阻率有关。若测得电流強度I、电位
差V及电极之相对位置计算出相对均
匀半空间地层的电阻率ρa:
ρa=K(V/I) 式中K称装置系数(或几何因子), 与电极排列位置有关。 ρa 称视电阻 率,通常不代表地层之真电阻率 ,
电法勘探电阻率勘探原理地層由于組成材料及膠結等狀況之不同因而表現出不同的導電特性一般以電阻率代表物質的導電性質不同地層岩性及不同含水地下地層的岩性分佈情形進而解釋地質構造礦產分佈地下水資源及地下水污染等
电法勘探
电阻率勘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地層由於組成材料及膠結等狀 況之不同,因而表現出不同的導電 特性,一般以電阻率代表物質的導 電性質,不同地層岩性及不同含水 狀況會對應不同的電阻率(或稱為 地電阻譜);地電阻譜提供我們一 個構想,即若能藉由儀器測量及分 析技術瞭解地下地層的電阻率,則 輔以適當地質資訊,可以用來瞭解 地下地層的岩性分佈情形,進而解 釋地質構造、礦產分佈、地下水資 源、及地下水污染等。由於地電阻 法花費少且工期短,因此適用於工 程地質、探礦、地下水調查、海水 入侵調查與地熱測勘等多方面。
双极排列法pole-pole Array是將傳統 四極法中的其中兩電極(一個電流 極B;及一個電位極N)固定放置 於遠處(一般應超過測深的七倍距 離),施測時僅需移動另外的電流 極A與電位極M,具有降低更換電 極數目,達到節省測勘時間的目的, 並在有限範圍內,可獲得最大的探 測深度。應用在地電阻影像剖面法 探測上時,在測線上每間隔相同距 離預先插一根電極棒,並透過預先 設定的電極切換規則,以程式化由 儀器自動控制電流極與電位極的切 換。施測的次序是:先不移動測線 上的電流極位置,僅移動電位極至 與電流極達預先設定的距離;然後 將電流極往前移動一電極棒,重複 移動電位極,直至電流極移至倒數 第二電極棒為止,達到掃描地層結 構之目的。
五极纵轴测深和对称四极激电测深在多金属找矿中的对比研究

五极纵轴测深和对称四极激电测深在多金属找矿中的对比研究张彦;陈兴峰【摘要】现如今,我国对各种金属资源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浅层大型多金属矿基本已探测完毕,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进入精细化找矿阶段,在此我们应用直流激电中的五极纵轴测深和对称四极测深在已知钻井处进行对比测量,进一步进行综合比较,得出五极纵轴测深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它受地层地层影响较小,基底起伏大时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五极纵轴测深方法装置简单、轻巧、施工方便,与同条件对称四极测深相比,探测深度较大,效率更高.【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直流激电;五极纵轴;对称四极;多金属矿;高分辨率;高效率【作者】张彦;陈兴峰【作者单位】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天津 301800;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天津 30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3本文试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庙台子多金属矿区,地表主要为第四系粘土、砂土为主,通过已知钻孔资料可知,下覆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宝力高庙组晶屑凝灰岩、辉绿岩、晶屑凝灰岩等,中间夹有多金属矿化体,因为多金属矿化体与围岩有着明显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差异,直流激电法能够从背景干扰场中分辨出低阻高极化的多金属矿化体异常,满足地球物理勘查的前提,笔者在此进行五极纵轴和对称四极直流激电测深实验,寻找浅部多金属矿点,比较两种方法的探测效果。
1 方法原理1.1 对称四极测深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如图1所示,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测量电极M、N不动的情况下,供电电极A、B对称地逐渐向两边拉开。
通过不断加大AB距离,来达到了解从浅到深地下电性(导电性和激电性)变化的测深目的[1]。
对称四极测深装置的装置系数计算式为:图1 对称四极测深装置示意图1.2 五极纵轴测深五极纵轴电测深法的电级排列方式如图2所示,在地面以测深点A为原点设直角坐标系,电流强度为+I的中心供电电极位于原点A,沿X轴在A点两侧放置电流强度均为-I/2的供电,电级B1和B2,且AB1=AB2=L[2]。
直流电法勘探原理PPT课件

AB/2的长度
B
第10页/共29页
对称四极勘探成果图
探测巷道底板富水区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5
-15
-25
-35
-45
-55
-65
-600
-560
-520
-480
-440
-400
-360
-320
-280
-240
-200
-160
-120
-80
图
50
28
例 视电阻率 物探测点号 异常区
点电源 勘探深度
AA
ρ0 ρ1
BB
s jmn • mn
j0
视电阻率
第6页/共29页
矿井直流电法勘探方法
• 四极勘探 • 三极勘探
a.高分辨勘探 b.超前探测
第7页/共29页
对称四极
A
M
N
B
第8页/共29页
对称四极勘探原理示意图
均匀场
第9页/共29页
对称四极勘探现场布置图
C
AB/2的长度
测深点(桩号)
等值线
第11页/共29页
对称四极勘探成果图
探测巷道底板富水区
第12页/共29页
三极勘探原理示意图
A极为点电源
忽略无穷远极B
第13页/共29页
三极测深示意图
A
M
N
B
第14页/共29页
超前勘探原理示意图
A
第15页/共29页
超前探现场施工图
第16页/共29页
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导电纸正演模拟

实验四 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导电纸正演模拟 (一)实验目的:地电学是研究大气,海洋和固体地球内部的电性及电场分布规律,利用电法勘探中的某些方法,来研究固体地球内部介质及其周围的电性以及其电场的分布。
用导电纸模似均匀层状介质地面,采用四极对称电测深法,测量均匀层状介质地质剖面的电场分布,了解电场分布特征,用理论知识来验证实验结果。
学会正演科学实验方法,导电纸可以不同的地质构造,可以代替复杂的理论计算,为反演推断,解释提供依据。
本实验用导电纸模拟水平均匀层状介质地面电场分布特征。
在导电纸上挖洞模拟高阻矿体,在导电纸上压金属板模拟低阻矿体,比较含有不同模拟矿体时的电场分布特征。
(二)设备:1. 图板2.导电纸3.LZSD-C型自动数字电测仪4.电池1—2节或直流电源5.大头针及小铁锤6.鳄鱼夹及导线7.特种铅笔、直尺、记录本8.计算器(三)原理及装置:导电纸(电讯传真原纸)是一种纸浆加碳黑制造的纸,其面电阻在103—104欧姆范围内,与均匀介质相当,当在纸面上以点电源或其他形式供电时,电位在场源内满足泊桑方程,在场源外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地球物理场的理论研究,无论是直流电场、磁场、重力场或激发极化场,它们同样也满足这二个方程,因此利用导电纸作为介质就可能模拟这些方法的理论计算。
众所周知,复杂态理论计算的数学解不仅费时,而且有时是不可能的,而导电纸模拟实验恰能担负起这个任务。
它们之间相互的对应关系,在二维问题中可按下表一一对应。
导电纸实现类比的形式:建场布置:(图中的“纸”为均匀导电纸)点源 体源 极化源金属片测量布置:(地面) 磁场 磁场 电场:水平 水平 垂直 大头针 引力场 引力场1. 模拟层参数:三层地层的模拟曲线,采用多种形式,例如:(1)321ρρρ<> H型曲线(2)321ρρρ>> Q型曲线(3)321ρρρ>< K型曲线(4)321ρρρ<< A型曲线实现上述电阻率的方法是:采用多层导电纸迭加,n1ρρ=迭,以减小电阻率,利用纸边作为∞=2ρ,金属作为03=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