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四极电测深极距表
2电测深法

s
K
V I
K
AM AN
( AB)2 2
( MN )2 2
MN 2
MN
2
对于等比装置
MN 2
: AB2 则
K (2 1) MN
2
2
按照传统说法,电测深有利于解决具有电性差异, 产状近于水平的地质问题,但从其实质来看,它的 应用范围大大扩大,对非层状的局部不均匀体主要 能解决如下问题:
的电位之和
UM
1 2
[I
I1
r 2 (2h1 )2
I
2
r 2 (2h1 )2
I
3
......]
r 2 (2h1 )2
I1 [1 2
K1n2
]
2 r n1 r 2 (2nh1 )2
(最终解)
可以用积分形式求解(△)得:
U (r)
21 2
1 [1 r
2r
0B()J 0 (r)d]
D29 100/400 D30
D31
Ⅴ
100/460 100/430
100/490
探 槽
100/550 100/520
探 槽
100/580
0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图
100/50
D6
基线及基点 电测深剖面线及测深点 磁法测线
例
探 槽
探 坑
探槽
探坑
铁丝网
因此,电测深比剖面法信息更丰富,一条剖面 可以包含多个极距的信息。
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在九寨沟县沙坝村找水工作中的应用

{
l ; i ; i j 塑 墨 垡 篓 堡 l J 蚺 2 8 陀 3 1
强 贝 化 钙 华 l l 0 2 5 — 1 3 5 / 1 0 8
l
f 3 7 7 — 5 8 1 1 4 7 9
l 含 水
{ 饱 水
鐾 蘑 蚕 蚕塑 耐 l 一 … … …一 …Js 一 ~
一
面, 对本次测量 结果分别绘制 了单点测 深曲线 图、 电测深 拟断面 图和 电测深反演断面 图。 由于文章篇幅有 限, 就 不 解 释分析 , 在 此仅对 其 中部分 资料进 行详 细解 释 与 分析。 3 . 3 . 1单点测深 曲线图 从 单点 测深 曲线 图分析 : ① 本次测 量得 到 的主 要是 “ K”型曲线。工区浅部 0 — 8 m深度 范围呈高阻 电性特征 ,
… … 一 一 t I 1 8 3 5 — 2 4 8 7 / 2 1 6 1 { _ - ● _ 一
图 4 工区岩土物性柱状图
3 . 3成果解释与分析 利 用对称 四极 电测深法在 工 区测量 了 3个 电测深 断
图 3 对 称 四极 装 置 图
2 - 2资料处理与解释 按 电极距 不同所 测得的 p s 值 ,在双对 数坐标 纸上绘 制p s — A B , 2关系曲线, 电测深 p s — A B , 2关 系曲线 的解 释有 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 , 定量解释中的量板 法是 比较常用 的 种 方法 ,对称 电测 深二层 量板 有 D型和 G型理 论 曲线 两张。 辅助量板有 Q型 、 A型 、 H型、 K型辅助 曲线 4张 , 分 析所 要解释 的曲线 类型 , 对于地层 为两层 的岩性 , 反映出 来 的曲线有 2类 : 当p l > p 2时为 D型 曲线 ; 当p l < p 2时 为 G型曲线。对于地层 为三层 的岩性 , 反 映出来 的曲线 有 4 类 :当 p l > p 2 > p 3时 为 Q型 :当 p l < p 2 < p 3时 为 A型 : 当 p l > p 2 < p 3时为 H型 ;当 p l < p 2 > p 3 时 为 K型 。此外还 有 A K 、 H K 、 H A等 4层 断 面类 型和 H A K 、 H K Q、 A K Q等 5层 断面类型。 同时将本 次位于 同一直线上 的测点数据进行 了 数据反演处理 , 得出 了电测 深反演 断面 图用于 资料解释。 3 找水工程的应 用 3 . 1工区地质概 况 工 区距九 寨沟县城 约 3 0 k m,距九 寨沟 口 ( 景区 ) 约 1 5 k m, 位于 沙坝村 沟谷地带 , 其 南侧 约 4 0 m远 处有 山体 , 北侧约 1 0 0 m处有 山体 。工区夹于两 山体 之间 , 山体 出露 片状碳酸盐岩 , 岩层产状直立。 由于工 区位于 沟谷地 势低 段, 泥石流、 滑坡 等冲积物 大量堆积于此 , 使其地表覆盖 层 厚度增大。地表 有大量砾 石、 巨型石块和 沙土 。地 下浅部 0 — 1 . 5 m主要是砾 石、 巨石和 沙。地 下浅部 1 . 5 — 2 m段 出现 黑泥和沙 , 石块减 少。附近出露剖面可见地 下 2 - 4 m段含
4-2电与电磁法原理第四章02电测深法

水平地层的纵向电导和横向电阻
对于多层水平地层,当电流平行层面流动时,所 有地层表现的总电阻为各层电阻的并联,而电流 垂直层面流动时,总电阻为各层电阻的串联。 下面从地层中切出一个m层总厚度为,底面为 一米乘一米的柱体来分析。当电流平行层面流动 时,第i层沿层面的纵向电导为Si。柱体总的纵向 电导S为各层电导并联的结果:
U1
0
I 1 2 B 1 ( mr ) dm 2
J ( mr ) dm 0
• 式中:J0(mr)为零阶第一类贝赛尔函数; B1(m)为积分变量m的函数。
• 对于层数确定的水平地层,根据地层界 面上电位和电流密度法向分量连续的边 界条件,可具体求出B1(m)的表示式。 • 例如,最简单的二层水平地层,利用ρ 1 和ρ 2 岩层分界面的相应边界条件可具体 求出
• • • •
③ 二层电测深曲线的性质 A、首支 B、中段 C、尾支
• (2)三层水平地层的电测深曲线 • ①三层电测深曲线的类型 • 三层水平地电断面,依照相邻地层电阻 率的相对关系,划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 H、A、Q、K
• ②三层量板 • 三层水平地层的断面参数ρ 1、h1、 • ρ 2、h2、ρ 3给定后,由(6.1-63) 式可以计算出相应的三层电测深理论曲 线。 • 我国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和交通部科 学院曾经计算了约2000条理论曲线。
2 mh i 2 mh i
) )
(6.1-66)
Tn ( m ) n
• 电阻率转换函数递推公式(6.1-66)的导出, 免去应用边界条件解方程组求系数B1(m) 的计算,开辟了正演计算层状大地电测深 曲线的新领域。
用双曲函数表达:
• 可以由此推出向下递推的公式如下:
电测深法探测覆盖层厚度的应用

电测深法探测覆盖层厚度的应用摘要:电测深法主要用于解决与深度有关的地质问题,包括分层探测如基岩面、底层层面、地下水位、风化层面等的埋藏深度以及电性异常体探测如破碎带、喀斯特、洞穴等。
对称四极电测深是根据地下覆盖层及基岩的电性差异来判断划分地层的,本文主要通过电测深法对某水库库区及坝轴线部位的覆盖层厚度探测,来研究其能达到的探测效果。
关键词:电测深;对称四极;覆盖层厚度1工程概况拟建的大峪水库项目位于瀑河水库上游的瀑河河道南侧,河北省易县大峪村附近,大峪水库坝址距离南水北调中线瀑河倒虹吸7km,距离西黑山节制闸8km,距釜山隧洞进口5km,距瀑河水库10km,距漕河渡槽13km。
库区四面环山,出口位于西北侧。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43km2,流域南北向宽度1.3km,东西向宽度1.9km。
库底高程在120m~140m,东北侧和西南侧各有一处垭口,高程分别为185m和195m。
流域南侧分水岭最高点高程为542m,北侧分水岭最高点高程为273m。
东侧有1条较大的沟谷,此沟西南高,东北低,流域面积0.94km2,东西长0.9km,南北长0.9km,最高点高程542m,最低点高程145m,有一定的建库地形条件。
依托调蓄水库的建设,为充分利用水库资源,提高周边土地利用,拟对水库进行抽水蓄能电站、新能源开发以及旅游开发的建设。
大峪项目的建设能够提高南水北调中线供水保证率、改善本地电网供电能源结构,同时能够带动地方新能源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2工作方法和基本原理2.1工作方法本次工作主要采用直流对称四极电测深方法测试,仪器为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供电电极为钢电极,测量电极为铜电极,供电电源最大电压为180伏。
最小供电极距AB/2=1.5m,最大供电极距AB/2=50m,MN/2=0.5m或MN/2=5.0m,采取非接口极距装置,极距系列见表1。
在库区内布置4条剖面,剖面长度1600m,点距50m,每条剖面33个电测深点;在坝轴线布置1条剖面,剖面长度440m,点距20m,坝轴线剖面23个电测深点。
直流电测深法在水工环地质分析中的运用

直流电测深法在水工环地质分析中的运用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前的水工环地质分析调查出现了许多的方法,而直流电测深法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探方法。
将其应用在水工地质分析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水工环地质调查的质量以及效率,并为调查水工环地质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基础建设。
本文主要对于在水工环地质分析中运用直流电测深法进行分析探讨,并基于实例验证对于水工环地质分析中应用直流电测深法的效果进行论述。
关键词:直流电测深法;运用;水工环地质分析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水工环地质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以往的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的分析调查工作的开展。
因此,当前的地下水资源勘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其中主要包括改进传统的勘查技术,例如瞬变电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等,但实施新技术新方法还存在干扰和盲区大等特点。
因此,在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在现如今的发展形势下,需要紧抓工作重点,不断地探索新的勘测技术。
而物探是一种水工环地质中十分重要的调查方法,直流电测深法是物探勘查方法的手段之一,对于水工环地质的分析与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项目概况根据中宁县恒泰元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设计供水孔的要求,于2019年10月18日在中卫市长乐基地实施野外电法勘探工作。
工区位置北坐标4146923.305东坐标516723.952高程1270.591。
该区域第四系地貌类型为丘陵、沟壑地、山地和土石丘陵地交错分布。
二、直流电测深法(一)基本原理直流电测深法是通过接地电极将直流电供入地下,建立稳定的人工电场在地表观测在垂直方向的电阻率变化,从而了解岩层的分布特点,可以将其简称为电测深法[1]。
这一种方法是以地下岩层的电位差作为物理基础,通过测量地下人工电场以及天然电场空间分布,从而了解岩层的分布特点,根据岩土视电阻率分布推断分析地下地质结构。
在地下岩层空间分布中,稳定电流主要是遵循克希霍夫第一定律以及欧姆定律,而将其采用公式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表达为:上述的公式是一个拉普拉斯公式,同时也是均匀导电介质中,求解稳定电流场的一个基本公式,并且可以将其看做是稳定电流场在任意一个点的电位方程。
电测深数据

二、测试方法
本次视电阻率测试以测试点位为中心采用对称四极法,测量极M 、N 等分供电极A 、B 的间距。
针对每一个测试深度H ,取供电极距AB =4H ,即供电极距为测试深度的4倍。
通过对称地变换供电极距AB 和测量极距MN ,测出前述各深度处土壤视电阻率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
I
V
k
s
∇=ρ
其中:V ∇为电压(mV ),I 为电流(mA ),k 为装置系数,AB k 3
2
π
=。
三、测试仪器
使用仪器为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DC -8型电子自动补偿(电阻率)仪,36伏直流供电。
四、测试结果
本次视电阻率测试共进行了5个点位的测试,每个点位有5个测试深度。
测试时每个测试深度布设1条测线,总计25条测线。
测试结果见表1及图1。
四极对称电阻率测试方法示意图
图1 电阻率测试结果图。
对称四极测深的布极技巧

地质探究
二、 实际情况 随着地表资源的枯竭,找矿难度越来越大;找矿已经由地表 向深部发展,由平坦地段向险要地段发展,以寻找隐伏矿体,这就 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比如要做测深的点的位置就在陡坡上,而且
以最大 为半径的范围内地形起伏远超过20度的地段,甚至在60 度左右,并且中心点附近介质就是不均匀,也不可能所有的测量电 极均布置在同一种介质中,甚至要通过接触带;还有为了适应地质 剖面的要求,也为了进一步解释中梯剖面,这样测深剖面就得垂直 矿体;等等,所有的难题都摆在物探人员面前。幸好现在电脑和电 算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反演软件都比较先进,我们只要有合理的布 极,以取得最佳数据,再配合电脑反演计算,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 果。下面第三节就对各种新的技巧作较为详细地阐述。
大 科 技 166
2011 年第 03 期
脉深部打到金品位4222、44X10-9。银950X10-9的资料分析,矿化强 度比地表好,这又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信息。
3、Au、Ag、Cu、Pb、As、等元素的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 尤其是它们与韧性剪切带重合部位是金矿化存在的良好地段。
4、Au、Ag等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在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 区有较好的反应时,也是赋存金矿(床)体的有利部位。
集安市米架子区位于通化市160°方位40km处,1987年-1989 年,吉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调查所和冶金608队,先后在该区进行 区域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土壤测量工作,并对该区化探异 常较好地段进行了检查验证工作。矿(化)体均产在集安群荒岔沟 组及临江(岩)组。2002—2004年吉林省地质科研所在该区投入了 一定的地表工作,认为:
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联测布极施工方法及应用

147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联测布极施工方法及应用宾金来,胡美兰,王 坤,何培良(河北省地质工程勘查院,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改进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布极施工方法,尤其是在测深极距采用对数间隔的情况下,联测布极方法优势更加明显。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对称四极测深布极方法的革新更加迫切,对明显制约本方法生产效率的施工不断进行了改进和探索。
多通道电测仪的应用以及反演软件的发展,对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布极施工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过不断创新与改进布极施工方法,采用多测点对称四极测深联测布极施工方法,减少了布极移动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对称四极测深工作效率,在供电极为大极距时相邻测点能同时做为中梯装置进行测量,与不少学者也进行的联合测深装置(对称四极 + 中间梯度)相近,能获取更多的深部地电信息,成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对称四极测深;多通道电测仪;多测点测深联测布极;提高测深工作效率中图分类号:P6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16-0147-2收稿日期:2021-08作者简介:宾金来,男,生于1967年,汉族,河北唐县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和地球化学测量。
目前在山区开展的各种矿产资源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常规的对称四极激电测深手段在实际找矿工作中应用仍然较为广泛,但因其独特的装置形式,其缺点也很明显,致使野外跑极工作量较大,加之山区地形起伏变化一般较大,它往往会导致测深布极较困难,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本较高,经常造成实际生产费用超出项目预算费用,特别是在地形复杂区域更是如此。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对称四极测深布极方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明显制约本方法生产效率的施工不断进行了改进和探索,甚至探索出高效的替代方法,如结合采用中梯装置,采用联合测深装置(对称四极 + 中间梯度)[1]进行测深。